青岛蓝谷
青岛蓝谷
青岛市情网   上传:年鉴社
  

概  况

经济发展指标

2017年,青岛蓝谷管理局完成生产总值76.5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1%;完成海洋经济总产值52亿元,增长17.5%;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亿元,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183亿元,增长12.3%;三次产业比重优化为13.942.044.1。在2017年青岛市项目现场观摩会评议打分中居各重点功能区第一名。

优化空间布局

2017年,青岛蓝谷管理局编制完成《青岛(即墨)市东部湾区概念规划及总体城市设计》《青岛蓝谷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突出全域规划理念,对青岛蓝谷城市功能定位、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进行高标准提升,修编完成《青岛蓝谷城市总体规划》。启动凤凰山小镇、温泉小镇、CBD中央商务区、岭海小镇等4个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高标准作好中央商务区、问海路沿线和小岛湾等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及北航科教新城等重点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提升区域规划引领科学化水平。

招商引智

2017年,青岛蓝谷新签约各类重大项目49个,总投资1120余亿元。航天海洋先进光电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中国研究院、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智慧航海研发基地、国家计量中心青岛分中心等5个“国字号”科研平台正式入驻,累计22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戏剧学院、西北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天津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意大利瓦伦蒂亚美术学院等7所高等院校在青岛蓝谷设立校区或研究(生)院,累计22所。院士、千人计划专家、泰山学者等高层次人才达到200余人,人才总量4400余人。新签约青岛蓝谷海洋科技小镇项目、港台海洋科技园、新动能蓝色科技港等涉海领域产业化、产城融合项目。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整建制迁入青岛蓝谷,并筹建山东省科学院青岛分院。青岛蓝谷管理局与保利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协议。

重点项目建设

2017年,青岛蓝谷的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基地(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东部科研基地)、中国(国际)矿晶博物馆等8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均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9.5亿元;投资额1亿元以上项目新开工23个,新竣工3个。其中,中国地调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东部科研基地项目在国内率先开展天然气水合物实验模拟研究,为首次实现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提供技术支持。山东大学青岛校区6个学院、8个研究机构整建制迁入,在校师生8000余人。天津大学研究生院(青岛)首批142名新生报到。西北工业大学青岛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青岛产业技术研究院、中船重工725所等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国家海洋计量中心等重点前期项目有序推进。

合作交流

2017年,青岛蓝谷参与国际三大标准化组织首次在日内瓦以外城市举办的2017年青岛国际标准化论坛,全国唯一由国家标准委、青岛市政府与ISO共建的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落户青岛蓝谷。举办2017年青岛蓝谷国际海洋月活动,涵盖2017年中国(青岛)国际海洋科技展览会、2017年国际海洋创新创业大赛、2017年国际压载水管理技术与标准化论坛等各类活动和论坛20余项。中国·青岛国际海洋科技展览会获山东省政府批准,自2018年起升格为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支持鳌山卫、温泉街道和青岛国际博览中心承接服装、小商品、汽车、渔业展等区域性特色会展,通过“展会+论坛”的形式获取信息、促进交流、吸引人才、引进项目。

                       2017年9月12日,2017年青岛蓝谷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举行。(青岛蓝谷管理局供稿)

发展特色产业

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

2017年,青岛蓝谷围绕做优做精涉海高端产业,启动产业培育“515”计划,力争五年内,引进培育研发平台数达到50家、引进培育产值超过1亿元企业100家、总产值不低于500亿元。发挥重大平台功能,实施产业发展示范工程,围绕海水淡化、海洋装备制造、检验检测、海洋仪器仪表、健康旅游等重点方向,创建集生产示范、技术展示、成果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产业示范工程。 

平台建设

2017年,青岛蓝谷的中德生物技术产业园、西北工业大学青岛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青岛产业技术研究院等6所高校研究院开展工作,培育产业化项目22个。累计建设各类孵化载体240余万平方米,竣工200万平方米,运营130万平方米。组建“海洋+”专业创客空间10家,入选国家级、省级各1家。争创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引智示范基地1家;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累计9家。建成启用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等国家级公共研发平台5个。

科技成果转化

2017年,青岛蓝谷新培育、引进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10家。推荐申报国家国际合作基地1家。组建专业技术职称初级评审委员会,出台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工作站(流动站)奖励补助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组织企业申报各类科技创新扶持项目128项,申报国家、省、市各类平台16个。获省级科学技术奖励1项、市级科学技术奖励4项。发明专利申请量691件,授权量520件;完成技术合同99项,成交金额2.8亿元。

完善城市功能

村庄改造

2017年,青岛蓝谷完成规划区范围内76个村庄选址布局规划,划定安置区用地控制线。推进涉及4186户、8759处房屋的13个村庄征迁改造工作,改造面积约133万平方米。温泉街道荆疃村完成回迁。出台作好被征地村庄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保障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基础设施建设

2017年,青岛蓝谷推进滨海公路拓宽等市政工程建设,20条市政道路竣工通车,地铁11号线通车试运行,综合管廊获批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24亿元。尼姑山河、南泊河、新民河等6条河道景观整治完成,滨海公园一期正式建成开放,二期加快推进。问海路、地铁11号线、柴岛路等沿线综合整治项目正式启动。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2017年,青岛蓝谷建立与即墨区、青岛市全面融合的快循环交通骨架,在区域内形成高效便捷的微循环绿色交通脉络。开通8条公交线路,完成山东大学、海创中心等25个站点300辆自行车投放工作,实现公共自行车、公交、轻轨与人群密集区域的衔接。青岛第十九中学、嘉峪关小学蓝谷分校、山大附小及幼儿园正式招生,青岛市中心医疗集团蓝谷医院揭牌启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利群集团、利客来集团签约入驻,7-ELEVEn试点店,蓝谷BC书店、英派斯健身俱乐部等投入运营。

优化“双创”环境

创新体制机制

2017年,青岛蓝谷理事会决策、管理局执行、监事会监督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机构法定化改革和职员化改革稳步推进。“一站式”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正式成立,承接青岛市、即墨区授权委托审批事项,“管办分离、联审联批”的审批模式正式建立。创建国家级高新区,青岛蓝谷升级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加速推进。即墨高新区更名为青岛蓝谷高新区的申请获山东省政府批复同意,完成青岛蓝谷国家高新区申报工作。

创新融资方式

2017年,青岛蓝谷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正式挂牌,与12家科技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搭建起青岛蓝谷“一站式”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成立创业投资公司,设立青岛蓝谷金融超市,引进40余家银行、保险、担保等合作机构。获批中央预算内投资、奖补资金1.2亿元,省区域战略专项资金1.57亿元。为27个科技企业发放扶持奖励资金、开办资金3627.18万元。协助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质检中心等申报国家、省、市各级各类项目扶持资金22亿元。

创新发展模式

2017年,青岛蓝谷创新功能区与行政区一体发展新模式,与即墨区在人员配备、财政收支管理、督查考核、产业示范园建设等实行联动,实现即墨区支持青岛蓝谷与青岛蓝谷反哺即墨区的融合互动、同步提升。

2017年大事记

1月3日,青岛蓝谷获批山东省区域创新中心。

1月20日,西北工业大学与青岛蓝谷管理局、青岛市科技局、青岛市教育局签署《西北工业大学青岛研究院共建协议》,西北工业大学青岛研究院落户青岛蓝谷。

2月6日,“三龙”聚首探深海暨中国大洋38航次起航活动在青岛蓝谷的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举行,“海龙二号”无人有缆潜水器和“潜龙一号”无人无缆潜水器继“蛟龙号”载人深潜器之后同时入驻国家深海基地。

2月6日,“向阳红09”船搭载“蛟龙号”载人深潜器从国家深海基地码头起航,赴西北印度洋执行中国大洋第38航次科考任务。

2月12日,青岛第十九中学新校区正式启用,高一、高二学部整体搬迁至新校区。

2月14日,青岛蓝谷管理局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国际科教新城项目建设与合作协议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国际科教新城落户青岛蓝谷。

3月15日,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十三所)、青岛蓝谷管理局、青岛市科技局签署《航天海洋先进光机电技术研究中心共建协议》,航天海洋先进光机电技术研究中心落户青岛蓝谷。

4月7日,海洋水下设备试验与检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揭牌启动并举行理事会成立大会。青岛蓝谷首家国家工程实验室运行。

4月13日,青岛蓝谷科技金融服务中心、青岛科技金融服务中心蓝谷分中心正式挂牌并与12家科技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搭建起青岛蓝谷“一站式”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4月19日,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首席科学家蔡文炬教授受聘为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首位“鳌山人才”领军科学家。

5月22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和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发组织共建的国际南半球研究中心在澳大利亚正式启用。

5月26日,青岛蓝谷管理局、即墨市人民政府、中华预防医学会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管理分会签署《健康中国研究院项目共建协议》,健康中国研究院落户青岛蓝谷。

6月13日,青岛蓝谷管理局、即墨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和智慧航海(青岛)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智慧航海研发基地项目共建协议》,智慧航海研发基地落户青岛蓝谷。

6月23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完成中国大洋38航次科考任务在“向阳红09”船的搭载下抵达位于青岛蓝谷的国家深海基地母港码头,完成为期五年的“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

6月27日,青岛蓝谷管理局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七一四研究所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加快推进青岛蓝谷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共同探索海洋特色高科技产业创新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子。

7月11日,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等6个学院整体启动搬迁至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山大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燃煤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环境研究院、光学高等研究中心、县域发展研究院、海洋研究院、高等研究院、粒子科学技术中心等8个研究机构整建制迁至青岛校区并启动运行。

7月20日,青岛市人民政府与武汉理工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武汉理工大学青岛研究院落户青岛蓝谷。

7月20日,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落户青岛蓝谷。

8月28日,“向阳红01”船从位于青岛蓝谷的国家深海基地中心码头起航,开始执行为期260天的中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学考察。是中国首次将大洋科考与极地科考整合在一起的环球海洋综合科考,也是“向阳红01”船首次执行大洋和极地科考任务。

9月12日,“2017年青岛蓝谷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举行,武汉理工大学青岛研究院、天津大学研究生院(青岛)、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青岛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院海洋计量中心、沈昌祥院士工作站暨保密技术研究院等26个重点项目落户青岛蓝谷,投资总额超过450亿元。

10月1日,滨海公园一期项目建成对外开放。

10月3日,中央电视台《还看今朝》栏目在对青岛蓝谷的报道中首次提出创建“世界级的海洋科技创新平台”。

10月,青岛蓝谷规划展览馆获中国海洋学会批复,成为全国海洋教育科普教育基地。

10月,青岛蓝谷完成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普查法人单位及产业活动单位1165个、个体户4628户。

11月8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对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即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更名为青岛蓝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请示》予以批复,同意将即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更名为青岛蓝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位置、四至范围和面积均不变。青岛蓝谷正式纳入省级高新区管理体系为申报国家高新区奠定坚实基础。

11月16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联合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建设的“国际高分辨率地球系统预测实验室”正式签约。

11月18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和浪潮集团等5家单位签署《共建“智能超算与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组建智能超算与大数据联合实验室。

11月26日,温泉街道荆疃村459户村民完成回迁。

11月28日,2017年青岛国际技术转移大会暨鳌山欧亚科技论坛在青岛蓝谷开幕。

12月6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26个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名单,青岛蓝谷入围“省级双创示范基地”中的“区域示范基地”。

(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