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管理 概 况 2017年,青岛市发挥消费引领作用,推动“扩进口”与“促消费”融合发展,加快零售业转型升级,培育新消费增长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541.0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0.6%。举办了2017年青岛年货购物节、2017年青岛城市购物节、青岛世界进口商品展、德国商品展、“老字号”精品展等促销活动,繁荣消费市场;推动了“个转企、小升规、分变子”工作,增加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290余家;举办2017年中日韩海鲜烹饪国际大赛,培育打造“青岛海鲜”品牌;申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完成《青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调研报告》,制定《青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行动计划》;出台《关于振兴“老字号”企业发展的意见》,促进“老字号”振兴发展。 启动商务部供应链体系建设综合试点工作 2017年8月14日,商务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印制发放《关于开展供应链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第一批在青岛等17个重点城市开展了供应链体系建设。青岛市成立商务领域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市部署开展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制定印发《青岛市商务领域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青岛市商务领域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实施细则》等,按照时间节点推进各项工作。 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 2017年7月28日,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复制推广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经验的通知》,对青岛市的“通过综合性立法明确流通管理权责”“内外贸标准统一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机制”做法和经验在全国进行复制推广。 推动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商贸示范集聚区(商圈、街)建设 2017年,青岛市制定印发《关于开展青岛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商贸集聚区认定申报工作的通知》,组织实施全市小微商贸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商贸集聚区评审认定等工作,其中李村商圈、橡胶谷、青岛西海岸新区汽车贸易服务集聚区等9家商贸集聚区被认定为首批“青岛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商贸示范集聚区(商圈、街)”并予以命名,将获得国家、市财政专项资金的奖励支持。 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发展 2017年,青岛市支持骨干商贸流通企业扩大连锁经营规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培育新增长点。重点监测的20户商贸企业(集团)实现销售额555亿元,增长8.2%,增幅高于上年同期7.9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277.4亿元,增长77.4%,增幅高于上年同期17.8个百分点。引导全市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品牌连锁加盟,扩大商业连锁经营规模,有爵士牛排、缤果餐饮、酷特智能、兴宏信家政、乐豪斯家居、阿香餐饮等6家企业获批开展特许经营业务,连锁品牌企业达到43家。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扩展融资租赁业务。全市3家内资融资租赁试点企业注册资本8.6亿元,全年融资租赁资产总额6.5亿元。 贯彻落实国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办法 2017年,青岛市印发《关于强化市长负责制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的通知》,制定20条贯彻意见,在保障措施中提出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强化监督考核等工作内容,体现问责追责、国际标准等机制建设内容要求。 规范“菜篮子”工程配送车管理 2017年,青岛市制订《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岛市菜篮子工程配送车”管理工作的通知》,实施新的审核流程和有效期管理模式,规范“菜篮子”配送车运行秩序,完成“青岛市菜篮子工程配送车”标识使用申报审核办理工作,共办理经审核符合条件的企业119家、车辆229辆。开展“菜篮子”工作配送车专项整治,完成自查摸底、检查核实工作。 持续推进农村电商“515+X”工程 2017年,平度市被认定为山东省第三批电子商务示范县,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到1000余家,利用电商销售农产品的企业达到95%以上,涌现出一批农民电商创客和青年电商带头人,完善和促进鲜活农产品流通和“农超对接”活动。 (市商务局) 工商行政管理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截至2017年底,青岛市市场主体总量118.7万户,同比(下同)增长18%。2017年,青岛市按期完成“多证合一”改革并深化拓展,推进“20证合一”向“42证合一”工作,提高市场准入便利化程度。实施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推行手机APP、人脸识别身份验证,2500余家企业通过“全网络、无纸化、零见面”方式申请注册登记,降低企业办事制度性成本。实行个体户简易登记、企业简易注销改革,市场准入、退出机制便捷高效。整合再造办事流程,推出“三个一次”便民助企服务举措,18项业务实现“一次不用跑”或“最多跑一次”。开通“青岛工商”微信公众号,实现微信端名称申报和个体年报,为群众提供在线咨询和服务,“互联网+政务服务”作用显现。青岛市作为“推动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工作及时到位、落实事中事后监管等相关政策措施社会反映良好的市”被国务院肯定。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2017年,青岛市工商和市场监管局会同市委组织部在南开大学举办全市事中事后监管专题培训班,27个市直部门、11个区市(管委)负责人参训,强化“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责任意识。建成全市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立部门涉企信息归集共享机制,归集48个市直部门的涉企信用信息829.14万条,均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推行“双随机、一公开”(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监管,全年抽查市场主体4.56万户,抽查检查市场主体比重达到4.1%,结果公示率100%。建成启用“红盾大数据鹰眼监测系统”,“全天24小时”对全国385个重点大型网站、论坛、微博等进行搜索,对热点问题实施重点打击,系统获评全国大数据优秀应用案例。 强化营商环境建设 2017年,市工商局制定印发《关于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出台20条惠企政策,支持“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为企业孵化成长、做大做强提供全链条式政策资金的支持。全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5.1万户,增长33.5%;平均每天诞生新市场主体689户,城市创业密度达到1290户;“20条意见”入选2017年全市十大新闻。推动青岛市骨干民营企业联合组建“青民投”,组织全市部分企业家参加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培训班,助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组织开展“千企招商大走访”活动,走访民营500强企业、民营行业领军企业68家,推动一批重点项目签约落地。开发建成市场主体大数据分析系统,建立全市经济社会运行分析制度,多维度分析市场主体发展情况,相关数据纳入市委、市政府领导决策参考。开展“红盾扶贫帮农”活动,促成扶贫帮农贷款101笔,助企融资1.65亿元。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启动商标品牌云基地建设,创建展示交流、价值评估、交易质押、咨询代理、权利保护、大数据分析“六位一体”服务平台。截至2017年底,青岛市有效国内注册商标13.88万件;行政认定驰名商标总量137件,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二位。支持企业走出去,加强商标品牌建设,青岛市符合条件的企业每新申请1件马德里商标可获财政补贴7000元,全年全市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量1569件,居全国首位。落实市政府“一业一策”工作部署,制订广告业行动5年计划,青岛国家广告产业园注册企业627家,广告业关联企业占比达到68%;全市有广告经营单位1.6万家,年广告经营额51.8亿元。
自2017年9月1日起,青岛市全面实施“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图为当日为青岛喜尔德新材料科技 有限公司颁发全市首张“多证合一”营业执照。 (市工商局供稿) 加强监管执法 2017年,市工商局开展政企联合“促竞争、树品牌、保民生”专项执法行动,加强水电气热、交通等公用行业领域监管执法,查处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193起,罚没款636万元。会同建设、国土、物价等部门开展全市房地产行业联合执法检查,查处一批房地产公司利用格式合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案件;查处房产中介商业贿赂案件,罚没款110余万元。开展网络市场定向监测,整治网络侵权假冒、刷单炒信等违法行为,查处网络违法案件126起,罚没款419万元。推进“全国无虚假违法广告城市”建设,实行违法广告每日警示、每月通报、典型曝光,约谈媒体28家,查处各类广告违法案件158件,罚没款704万元,虚假违法广告发布率在全国同类城市保持最低。承办全国“直销企业分级分类监管”课题研究评审会,建立直销企业行政约谈制度,规范直销行业发展。对投诉集中的共享单车、房屋装饰、汽车销售等企业进行约谈,在全市开展老年消费、成品油、汽车配件、农资等专项整治行动。 持续改善消费环境 2017年,市工商局连续两年牵头开展消费市场秩序整治,围绕“吃住行游娱购”六大领域,建立首接负责、应急处置、先期赔付等有效机制,累计查处案件1.4万起,罚没款2025.8万元。处理各类群众诉求11.5万件,市工商局机关居全市热线考核同组第一名。举办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组织成立30年系列纪念活动,开展“诚信立本·合同护航”格式条款专项整治行动,加强老年消费维权宣传,提升消费者维权意识。创建星级农贸市场40处。 (李彧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