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技术监督 概 况 2017年,青岛市获批筹建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在山东省质量考核中连续两年被评为A级等次。青岛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获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青岛啤酒集团、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 质量品牌和标准化 质量管理 2017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将产品质量合格率、品牌建设、标准化工作纳入全市综合考核。投入575.4万元,资助45家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和“人单合一”管理模式。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质量宏观管理。2017年9月,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孟凡利参加第二届中国质量(上海)大会,作《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经验介绍。 品牌建设 2017年,市质监局牵头负责全市品牌建设工作,起草完成《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建设的意见》,对《青岛市市长质量奖评审通则》进行修订,完成第五届青岛市市长质量奖评选工作。胶州市木器家具产业国家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和青岛西海岸新区家电产业国家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复。获评“山东名牌”产品64个、“山东省服务名牌”35个,比上年(下同)增长12%,占全省的18%。 标准化工作 2017年,青岛市人民政府成立由市长担任主任的标准化委员会,统筹指导全市“标准化+”战略实施,印发《“标准化+”发展规划(2016~2020年)》《贯彻国家标准化改革行动计划(2017~2018年)》和《标准化资助奖励资金管理办法》,举办全市领导干部“标准化+”战略专题培训班,各区(市)人民政府及26个市直部门的分管领导参加培训,开展标准化知识培训和国家标准化改革宣贯,累计培训2000人次。对2016年度的508个项目资助奖励1000万元。举办2017年青岛国际标准化论坛,国际三大标准化组织ISO、IEC、ITU以及国内外嘉宾560余人参加论坛,国际标准化组织、国家标准委、青岛市人民政府签订三方行动计划,共建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是全国首个“国际标准化论坛”和“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 质量安全监管 质量监督 2017年,市质监局对全市企业生产的儿童服装、生活用纸等81种1915批次工业产品进行监督抽查,45批不合格产品均进入后处理程序;对棕纤维弹性床垫、毛绒玩具等5种产品开展风险监测工作,对重金属含量、苯、甲醛等危害较大的指标风险监测175批次。开展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电线电缆生产企业、“地条钢”等13项专项整治检查行动,对2014年以来新注册登记的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部进行整改。组织全市243家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完成统计直报,将84家检验检测机构纳入年度监督检查范围。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2017年,电梯安全应急和监控中心建设列入“市办实事”。市质监局按照“一店一策、一梯一案”要求,对重点酒店电梯进行升级改造,开展百日攻坚、车用气瓶整治等16项专项行动,出动检查人员6274人次,检查特种设备生产单位、使用单位5025家次,查处问题隐患3078项。修订出台《青岛市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公开发布《2016年度青岛市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对500余名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进行考核和继续教育培训。推进信息化监管,实现特种设备监察系统和检验系统“两网合一”。 计量监督 2017年,市质监局组织对52万余台(件)计量器具实施检定校准,对166批次计量器具、844批次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进行监督抽检,对在用的100余台电子秤、800余条加油枪进行监督抽检;对9000余台出租车计价器进行调价检测。组织计量服务进学校、进社区等活动,免费检测计量器具300余台件,发放宣传材料1000余份。 法治质监建设 法治建设 2017年,市质监局作为“全国质检系统首批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开展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重新签订《行政执法委托协议》,印发《区(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行政执法文书样式(试行)》,在“青岛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搭建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和检查对象名录库,开展质量技术监督执法证清理工作,召开13次案审会审理行政处罚案件54起。 执法打假 2017年,青岛市开展“质检利剑”及“双打”行动等专项行动10余项,立案查处质量违法案件405起,涉案货值9893万元,罚没款1182万元。查处一起制销售假冒洗衣粉案件,涉案货值13.7万元,入选国家质检总局“质检利剑”十大典型案件。市质监局12365指挥中心全年处理各类信息7956件次,及时分发率100%,办结率超过97%。 行政审批 2017年,青岛市推进“放管服”改革,取消19类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取消“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检验资格许可”审批,对省级许可权限的17类工业产品申报材料实行“一单一书一照一报告”等措施,将计量行政许可事项中需提交的17项书面材料压缩到6项。8项事项实现“零跑腿”、5项事项“只跑一次”,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受理时限由5个工作日提至2个,发证时间由过去的平均60天提至10天。 质监改革与创新 集聚区建设 2017年,青岛市将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纳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规划,2017年11月,位于崂山区的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获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复。筹建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筹建国家石墨烯材料质检中心、国家轨道装备质检中心和国家海洋计量研究中心。 检验检测机构改革 2017年,市质监局起草完成《青岛市参与中特检集团组建改革方案》《市质监局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改革方案》。青岛市纤检院检验国储棉17万吨,其中作为主检机构联合吉林、滨州等3家检验机构,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执行公检10余万吨。成立青岛市标准国际化研究中心,开展标准国际化调研工作。青岛市质检院、青岛市计量院完成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 技术平台建设 2017年,青岛市质检院在全国检测机构评定中居山东省第一名,连续六年被评为“I类检测机构”。青岛市计量院承建的国家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报警)仪型式评价实验室和国家色谱仪型式评价实验室获国家质检总局授权,有市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202项。青岛市标准化院承担《城市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标准研究》等2项NQI项目,获评“质量之光”——卓越技术机构。青岛市特检院赴青海省开展援青特种设备隐患治理工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七建设有限公司签署协议,拟赴土库曼斯坦开展跨国检验。 (孙九超)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监管与整顿 2017年,青岛市食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98.6%,药品合格率100%,均维持在历史最高水平;群众满意度87.15%。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连续4年居山东省政府综合考核中第一名。2017年6月,青岛市成为首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2017年6月29日~7月3日,青岛市农贸市场治理、寻找笑脸就餐、“三安联动”、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平台、智慧监管、科普宣传、小作坊管理等多项工作成果在全国“双安双创”成果展上向全国展示。青岛市在山东省率先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落实党政同责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体制、编制、经费等重大事项做出明确规定,强化顶层设计和保障。将食品药品治理连续4年纳入市政府“七项治理”,将食品安全定性定量检测连续6年纳入“市办实事”,全年全市完成定性定量检测9万批次,超过中国香港标准,问题发现率12.51%、处置率100%。
2017年4月19日,全国首张“食安笑脸地图”在青启用,实现由传统手摸眼看向 “互联网+”监管模式的转变、由监管部门督查他律向经营者诚信自律的转变、由食 药监管向社会共治共享的转变,首批4251家“大笑”餐饮企业和1005家小饭桌入围。 (颜成霞摄影) 创新监管模式 食品生产环节 2017年,青岛市在全省率先建立《食品生产企业安全自查制度》,要求企业如实报告生产指标、参数和过程。在全省率先开展体系检查工作,已完成对高风险、较高风险产品的20余家生产企业的检查,重点审查和监督生产许可保持、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生产过程控制和物料平衡等项目。在全国率先开展食品生产企业公开评价工作,让食品生产从幕后走向台前。 食品流通环节 2017年,青岛市创建规范化市场,各区市创建规范化市场不少于2处,新改扩建农贸市场100%达到规范化要求。开展“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公开评价和创建活动,全市有11家商场参加公开评价、5家商场参加全国创建,有340家商场超市及食品便利店参加食品安全规范化食品店创建。推进市场质量保证金和不合格农产品供货商退市制度,在全国率先运用协议机制,对全市市场开办者收取保证金1609万元,解决了市场开办者只管收钱不管食品安全的问题。督促市场开办者依协议清退142家不合格供货商,解决了现行法规对违法供货商只罚款不清退的问题。将全市20家批发市场、108家农贸市场、103家大中型商超全部纳入快检体系,完成入市检测65万批次,全市场农产品合格率从92%升至98%。 餐饮服务环节 2017年,青岛市在全省率先制订《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工作的意见》,从行政许可、证后监管、风险防控等全链条监管角度,全方位规范基层餐饮监管。制订城市综合体餐饮聚集区创建规范,指导各区市“十三五”期间分别培育2~5个示范街区,带动一批示范单位。加强餐饮服务示范点建设,各区市重点提升不少于100家示范点,并选育至少1家学校食堂、1家中央厨房或集体用餐配送单位、1家大型及以上餐饮单位。启用全国首张大数据“笑脸食安地图”,全市4251家“大笑”饭店和1005家小饭桌首批入围,接受市民的用餐评价和举报监督。推进“明厨亮灶”工程,全市794家食品生产企业、162家商场超市和10777家饭店、食堂实现生产加工过程、后厨“直播”。 “三小”(小作坊、小摊贩和小餐饮)治理工作 2017年,青岛市在全省率先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小作坊集中加工园区和特色加工基地专项建设意见,开展“一对一”帮扶行动,全市已规划建设小作坊加工园区、基地15处,登记小作坊1366家,小作坊抽检合格率由2014年的72%提高到92.9%。全市登记备案小摊贩5255户、小餐饮3999家,规范化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药品监管环节 2017年,青岛市在全国率先开展“规范药房”创建工作,督促全市6000余家医疗机构达到规范标准。严把渠道关,建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溯源自查、函来函往制度,要求医疗机构要对上年度重点品种和购进进行溯源自查,切断“黑药贩”的非法销售渠道。严把品种关,率先建立严格的退市制度,将82个重点中药饮片品种全部抽检筛查,建立中药饮片采购验收责任制、中药配方颗粒和代客煎药规范管理制度和行业准入退出机制,解决中药饮片安全隐患较多的问题。严把储存关,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计生委印发《关于加强使用单位药品储存质量监管的通知》,督促各药品使用单位配齐温控设备,解决高温高湿条件下药品容易变质的问题。开展家庭过期药回收和销毁活动,全市设置药品回收点228个,销毁过期、不合格药品59吨。 严打违法犯罪 2017年,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创新工作机制,和公、检、法等部门建立协作制度,与烟台、威海、日照、潍坊、东营、大连等市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建立健全“环黄渤海‘6+1’稽查打假区域协作机制”,重点打击窝案和流窜作案。出台《“双随机”抽查实施细则》,实施“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暗访式检查模式,在药品市场监管方面将年度检查覆盖比例提高到全市药品经营企业的30%,频次提高到每年2~3次,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发挥抽检的“眼睛”作用,提高问题的发现率和打击的准确性,全市全年完成食品安全定性定量检测6.5万批次,将抽检任务的90%用于监督性抽检,对发现问题均进行处理。全年行政立案3236起、罚没3076万元。向公安机关移交犯罪线索,全年公安机关抓获犯罪嫌疑人378人。 坚持为民服务 全民参与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2017年,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举办两次“问计于民”调查活动,将市民关心问题均纳入整治重点,监管什么群众说了算。在全省率先开展十大食品“你点我检”活动,根据“问计于民”结果,邀请市民自愿报名参加现场抽样, “十大食品”抽检合格率均达96%以上。 创建青岛特色“流动食药课堂” 2017年,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利用新闻媒体、科普宣传站、户外广告、手机短信等形式广泛普及食药知识,开通全国首辆“食安号”科普地铁专列和1600辆校车、1000辆公交车每日循环传播科普知识,共同组成独具青岛特色的流动科普文化。加强网络谣言治理,对“棉花肉松”事件中的2名造谣者商请公安机关行政拘留,让市民正确认识食品安全现状。拓宽投诉举报渠道,全年受理投诉举报2.3万件,发现问题2000余起,全部进行了查处。 (蔡 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