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况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初显 2016年,青岛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引领结构调整、以科技进步推动结构调整,扩大农业有效供给。《青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颁布实施,百万亩(1亩=0.067公顷,下同)粮油生产功能区、百万亩设施农业功能区和重点农产品保护区建设顺利启动,建成粮食高产示范片108万亩,示范区粮食单产高于全市平均年产30%,全年粮食总产量305万吨、蔬菜863万吨、果品120万吨,主要农产品保持自给有余。科技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全市农机总动力达865.1万千瓦,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综合水平达91%,高出全国28个百分点;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7%,高出全国11个百分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再上新台阶,418家生产单位、3096个产品被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追溯系统,全市全年完成农产品定性定量检测4430批次、快速检测25.59万批次,地产农产品检测平均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全市全域禁止销售61种高毒高残留农药,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业品牌战略效应显着,全市“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总数达887个,着名农业品牌166个,其中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46个(居副省级城市首位)。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规模化、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肉蛋奶产量规模化贡献率达86.6%以上,80%以上的畜产品纳入产业化经营链条,肉蛋奶总产量107.2万吨,本土企业全产业链销售收入超过600亿元,产业化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海洋+”行动计划稳步实施,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海洋生态保护体系更加完善,全市海洋特别保护区总面积达804.7平方千米,比上年(下同)2017年5月11日,副市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朱培吉(右二)到青岛西海岸现代农业示范区绿色硅谷科技园调研。(市政府办公厅供稿)增长26%;全市近岸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海域达98.4%,增长0.6%。蓝色粮仓建设加快推进,全年远洋渔业捕捞量达14.1万吨,水产健康养殖稳定发展,渔业品牌建设不断深化,水产品总产达122.5万吨。
2017 年 5 月 11 日, 副市长、 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朱培吉(右二) 到青岛西海岸现代农业示范区绿色硅谷科技园调研。 (市政府办公厅供稿) 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2016年,提升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度,提速农业“新六产”(第一产业的一份收入,经过第二产业加工增值为两份收入、再通过第三产业的营销服务形成三倍收益,综合起来是六份收入,产生乘数效益)发展。全市建成1000万元以上农业项目471个,总投资487亿元,农产品加工企业3168家,产值1300亿元以上,农产品出口额达327.74亿元,持续居全国前列。建成高标准现代农业园区837个,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6.2万人,带动20.1万户农民平均增收20%以上。休闲旅游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至737家;农业节会达80余个;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2948.5万人次,收入155.7亿元。“互联网+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全市农村电商平台达550家,年交易额超过55亿元,农产品线上贸易、线下交易稳步发展,带动农民增收。青岛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跃升至全国第八位,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969元,增长7.4%。
青岛华盛绿能即墨长直光伏农业园区占地 60 余公顷, 项目计划总投资 2.20亿元, 是以食用菌为主, 集推广、 生产于一体的生态高效示范基地。(市农委供稿) 农村综合改革多点突破 2016年,坚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推动农村资源资产资金科学整合、有效配置,解决制约农业农村发展难题。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市4607个村庄、33万公顷耕地完成确权登记颁证,新签订土地承包经营合同、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各93.68万份。2768个村(社区)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75万人,量化集体资产65亿元,成立经济合作社、社区股份合作社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1031个,累计分红达8.5亿元。在全国率先开展“三权(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试点,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15万公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至1.4万家,土地规模化经营比重达62%。农业各项补贴政策规范落实,向67万户农民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4.43亿元,为19万余公顷农田设立风险保障金15亿元,承保面达60%,25万户次农户收益,获赔保资金1.1亿元。完善农村财政、金融支农机制,全年全市农村集体产权交易2410宗,交易额达5.12亿元;累计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四权”(林权、农业机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住房及宅基地)抵押贷款8.7亿元。 城乡统筹深入实施 2016年,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并驾前行,促进城乡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在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迈出新步伐。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青岛市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确立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服务美、人文美“五美”要求,明确目标任务。稳步推进集聚类农村新型社区建设,2016年,全市新开工建设农村新型社区52个、回迁52个,回迁15463户、39773人,累计开工建设460个、回迁入住269个,累计回迁130457户、361872人,近37万名农民在当地转移就业。加快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按照“八有”标准(有社区组织办公场所、有综合服务厅、有卫生室、有警务室、有幼儿园、有社区居民学校、有文体活动中心、有综合超市等商业服务设施),新开工建设农村新型社区服务中心149个,全部规范运行,农村社区化服务覆盖率达90%以上。截至2016年底,全市有2600余个村达到省级B级以上美丽乡村标准。 (市农委) 种植业 2016年青岛市农业生产主要指标表 | 项 目 | 数 量 | 比上年增长(%) |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万公顷) | 68.2 | -1.0 | 其中:粮食(万公顷) | 48.0 | -2.6 | 经济作物(万公顷) | 20.2 | 2.9 | 其中:花生(万公顷) | 8.6 | 4.5 | 棉花(公顷) | 383 | -73.2 | 蔬菜、瓜类(万公顷) | 10.7 | 2.4 | 粮食总产量(万吨) | 304.99 | -5.1 | 花生总产量(万吨) | 36.93 | 6.9 | 蔬菜总产量(不含果用瓜)(万吨) | 569.85 | -1.6 | 棉花总产量(吨) | 595.3 | -73.2 | 果品总产量(万吨) | 120.39 | 1.4 | 茶叶面积(公顷) | 3749.5 | 11.2 | 茶叶总产量(吨) | 2879.8 | 39.5 |
深化农村改革 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 2016年,青岛市完成4607个村确权登记颁证任务,新签订承包合同93.68万份,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93.68万本,通过省级抽查验收并获优秀档次。在全国率先试点农村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改革,全市共颁发流转土地经营权证6400公顷,成立以土地入股形式的专业合作社178个,流转土地面积3060余公顷,涉及农户8612家。 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2016年,青岛市2768个村(社区)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75万人,量化集体资产65亿元,成立经济合作社、社区股份合作社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1031个,累计分红达8.5亿元。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016年,青岛市土地流转面积15万余公顷,经营规模100亩(1亩=0.067公顷,下同)以上家庭农场、种植大户达6100余家,生产合作、要素合作、服务合作等多形式的农民合作社达8200余家,入社社员69.4万户,农户入社率达49%,80%以上的农户纳入产业化经营体系。 完善农村财政、金融支农机制 2016年,青岛市放活农村要素,农村集体产权交易2410宗,交易额达5.12亿元。成立现代农业产业引导基金,组建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累计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四权”(林权、农业机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住房及宅基地)抵押贷款8.7亿元,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支持农业发展。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 2016年,青岛市编制出台《青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在全市启动1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100万亩高效设施农业生产功能区和重点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通过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完善农业基础装备,提升农业综合产能。 创建绿色高产高效 2016年,青岛市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建设小麦高产创建示范方5.6万公顷,平均亩产达1140.4千克,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成以上。 提升耕地质量 2016年,青岛市加大病虫害统防统治力度,开展“一喷三防”作业12.14万公顷,推广绿色防控技术9.6万公顷,防治小麦病虫草害39.86万公顷,挽回损失11万余吨。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综合试点,累计投入资金2100余万元,建设特大型沼气工程1处,推广地膜回收技术1200公顷,实施可降解地膜试验示范660余公顷,全市测土配方施肥40万公顷,小麦秸秆还田率达94.5%,全国可降解地膜试验示范现场会在青岛市召开。 农业与第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休闲观光农业 2016年,青岛市制定《青岛市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的实施意见》和《青岛市休闲农业示范典型评选标准及认定办法》,围绕“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民变导游”,拓展农业生活生态和文化传承功能。全市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示范村等达28个,规模以上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737家,农业节会发展到80余个,休闲观光农业年接待游客累计达2831万人次,收入142亿元,受益农户达8万余户。 农产品精深加工业 2016年,青岛市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大项目为载体,推动农业产业上下游配套、生产要素加快集聚。全市建成超过1000万元农业项目471个,总投资487亿元。农产品加工企业达3168家,年产值达1300亿元以上,其中规模以上436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108家。全市农业产业化水平达70%以上,农产品年出口额稳定在50亿美元左右,连续多年居全国城市首位。 “互联网+现代农业” 2016年,青岛市出台“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先后引进淘宝网、京东等大型电商企业,带动发展全市现代农业物联网应用园区132个、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智能监测点334个、生鲜农产品专营网店550余家,营业额超过1000万元的生鲜农产品电商企业28家,农业电商年交易额超过55亿元。新建村级益农信息服务社300处,全市达516家。 园区农业 2016年,青岛市深入实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程,开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00个,完成投资12.56亿元,累计建成高标准现代农业园区837个,其中国家标准园、示范园202个。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共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6.2万人,示范带动农民致富20.1万户,户均增收20%以上。
2016 年 7 月 15 日, 青岛绿色硅谷科技园项目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投入运营, 该项目由荷兰专家团队指导管理运营, 已建成智能蔬菜生产车间 3.5 万平方米。 (市农委供稿) 农业科技与教育 农业科技振翅活动 2016年,青岛市推介发布主推技术24项、主导品种17个,建成村级农业技术服务站500个。开展“千名科技人员下乡”行动,指导农户2.9万户,培训农民近3万人次。全市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7%,高出全国11个百分点;全市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90.2%,高出全国27个百分点。 现代种业 2016年,青岛市拟定《青岛市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行动计划》,先后引进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瑞克斯旺(中国)种子有限公司、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种业企业,带动全市种业企业发展达35家,其中2家进入全国蔬菜种业15强,累计建成标准化良种繁育基地1.3万公顷,引进推广新品种300余个,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
2016 年 3 月 9 日,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振东在平度市蓼兰镇的山东省青丰种子有限公司建立院士工作站, 加强良种研发、 繁育、 推广。 图为赵振东(右二)现场指导小麦育种工作。 (市农委供稿) 农产品质量安全 源头治理 2016年,青岛市建立全市统一的农药监管平台,将3300家规范化农资经营店全部纳入农药监管追溯系统,对“谁在卖药、卖什么药、卖给了谁”实施全程可追溯管理。出台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规定,自2016年5月1日起,全域禁止销售和使用61种高毒高残留农药,从源头上保障质量安全。配套实施高毒农药储备、低毒低残留农药补贴、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等三项制度,促进禁售禁用规定落实。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和追溯体系 2016年,青岛市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力度、密度和强度,扩大监测范围、检测品种和检测数量,织密检测“防火网”,打造安全“防护堤”。完成农产品定性定量检测4430批次、快速检测25.59万批次,部、省、市三级检测平均合格率98%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向好。完善质量安全全过程追溯体系,415家生产单位、2783个产品被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抓好“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下同)认证管理工作,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78个,总数达887个;“三品一标”产品基地全部纳入质量安全追溯范围。 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 2016年,青岛市开展农产品安全违法犯罪“清源”行动、禁限用农药清缴行动等专项整治行动,查办违法案件510起,查获违法违规农资137.8吨,清缴高毒高残留农药643千克。推行风险管理,建立0.03公顷以上种植规模韭菜生产地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风险清单,增强监管针对性和有效性。 (市农委) 渔 业 概 况 2016年,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蓝色粮仓的实施意见》,实施现代渔业“引、增、稳、控”发展方针,实施全市现代渔2016年3月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振东在平度市蓼兰镇的山东省青丰种子有限公司建立院士工作站,加强良种研发、繁育、推广。图为赵振东(右二)现场指导小麦育种工作。(市农委供稿)业“十三五”规划,编制完成全国现代渔业试验区建设方案,坚持转方式、调结构,形成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渔业发展新格局。全年实现水产品产量122.1万吨(含远洋渔业);实现产值167.3亿元,增长9.8%。 远洋渔业 2016年,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和远洋渔业发展优势,新注册远洋渔业企业5家,注册资金3亿余元。截至2016年底,全市远洋企业31家,发展远洋渔船171艘、作业渔船111艘。其中,世界最大拖网加工船“明星轮”落户建设。全年完成远洋渔业捕捞量14.1万吨、产值13.8亿元,实现产量、产值再提升。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远洋渔业开发合作,9家企业与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塞内加尔等12个国家、地区建立合作项目。协同推进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项目建设,加快一期陆域冷库、防波堤等基建工程。 水产养殖 2016年,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和先进技术,完成池塘标准化改造130余公顷,新增陆基工厂化养殖7.3万平方米。加快水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13家省级水产良种场通过复核验收,推荐“广泰1号”凡纳滨对虾参加国家新品种评定。推进渔业资源修复,开展大规模渔业资源增殖放流行动,制定渔业增殖站管理办法,规范增殖放流绩效评估,安排增殖放流资金1500万元,完成水产苗种放流7.2亿单位。推进海洋牧场建设,完成投资5000余万元,新增人工鱼礁礁体10万空方,龙盘、西海岸等2处海洋牧场获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开展海洋牧场观测网建设,全省首次海洋牧场建设现场会在青岛市召开。 渔业品牌建设 2016年,发展来料加工和地产品加工,突出发展海珍品保鲜和精深加工,重点抓好海参、对虾、贝类、大宗鱼类等养殖品种加工,5家渔业企业被认定为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球第二大水产贸易展览会——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连续三年在青岛市举办。全年水产品进出口总量88.9万吨,创汇额14.5亿美元。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强化产地环境、渔用投入品、生产标准化等三个重点环节监管,建立企业水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制,规定重点渔业生产单位实施产地证明制度,新通过农业部无公害水产品基地30个,对全市原良种场监管率达100%,完成水产品安全抽检任务648批次,合格率达100%。创建海、陆休闲垂钓示范基地,加快休闲渔业示范园区建设,推广“渔夫垂钓”海钓品牌,举办全国休闲海钓邀请赛及全省休闲海钓基地推介会,运行城阳渔乐客电子信息平台,休闲海钓逐步成为青岛市海上旅游产业“新名片”。 渔业基础保障 2016年,开展健康养殖推广“双十行动”(示范推广“黄海一号”中国对虾、“黄选一号”三疣梭子蟹等十大优良品种,推行池塘微孔增氧养参、池塘生态养虾等十大先进养殖技术)和渔业科技服务“双百工程”(100名科技指导员、100个科技示范户组成科技指导队伍),通过现场指导、授课培训、网络平台等多种形式,提升推广体系技术指导服务能力。抓好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强化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利用水产养殖疾病远程会诊系统开展水产病害诊治。实施2015~2019年度渔船拆解报废以及更新改造计划,组织完成摸底和申报。落实政策性渔业保险,争取财政补贴投入1950万元,保费补贴比例居全国领先,全市渔民入保率95%,平均保额42万元,同比增长9%,总保额达60亿元。 渔业执法管理 2016年,贯彻落实青岛市关于加强渔船管控工作部署要求,强化具备涉外航行能力的大马力渔船管控,定向定位实施船位报告制度,打击海洋涉渔“三无”(无船名号、无船籍港、无船舶证书)、套号、假号船舶,确保全市渔船平稳可控。完成全市渔港普查,加快渔船渔港信息化建设,推进渔业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开展渔船非法载客、休闲海钓船等专项整治,防范安全事故发生,渔业安全生产保持平稳向好态势。强化远洋渔船船位监测,加强境外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继续开展“护渔”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破坏渔业资源违法行为,全市查处渔业违规案件97件。开展违规渔具专项清理整治,组织5次大规模“清网”行动,清理“绝户网”“地笼网”等禁用渔具6168套。制定落实休季休渔执法工作方案,加强海上抓扣、港口封堵,定人、定岗、定责加强对敏感海域、渔港码头的全天候、不间断执法,落实“岸上盯紧、海上严查”的执法联动机制,查获违规渔船230余艘,对查处的典型案例实行全媒体公开宣传报道,从严从重打击渔船违规出海捕捞行为。创新制定和实施《海上行政执法罚没渔获物处置管理制度》,规范罚没物处置程序。 (于 晓) 畜牧业 2016年青岛市畜牧业生产情况一览表 | (计量单位:弯头、万只、万吨) | 项 目 | 数 量 | 上年数量 | 比上年增长(%) | 畜牧业产值(亿元) | 175.3 | 162.5 | 7.88 | 占农林牧渔总产值比重 % | 26 | 24.6 | 1.4 | 一、肉蛋奶总量 | 107.15 | 108.39 | -1.14 | 二、肉类总产量 | 56.36 | 54.69 | 3.04 | 其中:猪肉 | 22.11 | 22.21 | -0.41 | 牛肉 | 0.78 | 0.81 | -3.23 | 羊肉 | 0.25 | 0.23 | 8.32 | 禽肉 | 32.67 | 30.84 | 5.93 | 兔肉 | 0.53 | 0.60 | -11.38 | 三、禽蛋产量 | 19.12 | 18.28 | 4.58 | 四、奶类产量 | 31.68 | 35.41 | -10.56 | 其中:牛奶 | 28.78 | 31.86 | -9.70 | 五、生猪存栏 | 179.35 | 187.33 | -4.26 | 其中:能繁母猪 | 19.06 | 20.21 | -5.72 | 六、牛存栏 | 17.06 | 19.26 | -11.42 | 其中:奶牛 | 9.43 | 10.71 | -11.88 | 黄牛 | 7.16 | 8.56 | -16.33 | 七、羊存栏 | 20.13 | 20.34 | -1.02 | 八、家禽存栏 | 5612.87 | 5268.46 | 6.54 | 其中:蛋鸡 | 1407.18 | 1333.21 | 5.55 | 肉鸡 | 3917.46 | 3686.84 | 6.26 | 鸭 | 280.21 | 243.65 | 15.00 | 鹅 | 8.03 | 4.76 | 68.65 | 九、生猪出栏 | 294.86 | 304.18 | -3.06 | 十、牛出栏 | 5.72 | 5.91 | -3.23 | 十一、羊出栏 | 20.61 | 19.77 | 4.23 | 十二、家禽出栏 | 20169.26 | 19303.92 | 4.48 | 其中:肉鸡 | 19175.57 | 18380.29 | 4.33 | 肉鸭 | 984.6 | 910.83 | 8.10 | 鹅 | 9.06 | 12.8 | -29.21 | 十三、兔存栏 | 100.84 | 112.88 | -10.67 | 十四、兔出栏 | 354.85 | 400.41 | -11.38 |
概 况 2016年,青岛市畜产品总产量107.15万吨,同比(下同)增长-1.14%。其中,肉、蛋、奶产量分别达56.36万吨、19.12万吨、31.67万吨,分别增长3.04%、4.58%、-10.56%。牧业总产值175.3亿元,增长7.88%,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6%。 畜牧业生产 都市型高端特色现代畜牧业发展 2016年,青岛市畜牧兽医局围绕“三保一促”(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促发展)目标,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持续推进“两区一场”(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退户进区”养殖小区和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建设。莱西市和青岛康大现代种兔繁育科技产业示范园分别被山东省畜牧兽医局评定为省级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和省级现代畜牧业产业示范园。新建“退户进区”养殖小区6处,全市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共64处(含国家级示范场6处、省级示范场14处)。肉蛋奶规模化贡献率86.6%,高于全省1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30余个百分点。全市有国家级畜牧业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15家。其中,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有限公司销售收入达430余亿元,青岛九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突破100亿元;超过10亿元畜牧业龙头企业10家,带起生猪、奶牛、肉鸡、蛋鸡、肉牛、肉鸭和肉兔等七大优势产业集群,80%的畜产品纳入产业化经营链条,肉鸡、肉兔出口分别占全国的1/10和3/5。推广农牧结合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和粪污处理场小循环、片中循环、区域大循环模式,建设农牧结合生态循环养殖场112处;青贮玉米秸秆124.6万吨,占全市秸秆产出总量的1/4。发展特色品牌畜牧业,形成“九联”“正大”“康大”等一批全国知名品牌和里岔黑猪、禧福黑猪、青岛年猪、波尔旺牛羊肉和榕昕观光牧场等一批本土特色品牌。10月,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的意见》(青政办字〔2016〕127号),进一步廓清“十三五”期间青岛市畜牧业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 实施“互联网+”现代畜牧业 2016年,市畜牧兽医局开发完善具备“即时上传、实时监管、风险评估、警告提醒、溯源查证”五大功能的青岛市畜牧业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实行创新建管运营模式,采取购买公共服务、PPP(公共私营合作制)运转等方式,推进畜牧业监管体系建设,成效显着。按照《青岛市畜牧业“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双驱动”,围绕公共服务、电子商务、行业监管、政务服务、精准管理和辅助决策等6个方面,全面实施畜牧业“互联网+”。发展畜牧业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网上连锁经营、直销配送等业务,全市畜牧业生产经营企业开办微店(网商)达34家,实现实体店、网络、物流等的有机结合。 畜牧科技推广 2016年,市畜牧兽医局加强产、学、研合作,依托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驻青岛科研院所等畜牧产业科技体系的科技支持引领,推进崂山奶山羊、里岔黑猪、琅琊鸡等地方优良品种的保护开发利用。加强科技服务,组织开展“畜牧科技下乡”“畜牧科技培训大课堂”等标志性服务活动,利用畜牧信息网、“12316”服务三农平台、手机信息发送系统等现代信息媒介渠道,为养殖户提供信息服务、技术服务,推广良种良法,宣传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及法律知识,普及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知识。全市举办养殖技术互动等各类培训班35个67期,培训畜牧业从业人员6190人次。加强重点科技项目推广,在全市范围内发布荷斯坦奶牛、鲁西黄牛等23个主导品种,推介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示范与推广、粮—经—饲高效生态种养模式等17项主推技术,引导畜禽养殖场(户)科学选择优良养殖品种,掌握、运用先进养殖技术,实现畜牧业增产、养殖场(户)增收。青岛市承担试点的奶牛提质增效集成技术被中国农科院在全国推广。加强科技研发,市畜牧兽医研究所参与完成的《犊牛营养调控和培育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成果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一等奖,承担、参与制订《奶山羊人工授精技术规范》《奶山羊泌乳期饲养管理技术规范》《头胎母猪饲养管理技术规范》《肉鸡福利屠宰技术规范》等4项山东省地方标准并发布实施,发表5篇科研论文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收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项。 实施畜牧良种工程 2016年,加快奶牛、生猪养殖业良种化进程,组织开展奶牛DHI(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市级以上财政共补助资金970万元,累计推广良种冻精和性控冻精36万支,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改良低产奶牛约8万头,为10万头能繁母猪提供财政补贴的常温精液20万份。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里岔黑猪、琅琊鸡、崂山奶山羊等地方特色品种进行保护开发利用,为地方特色优良品种产业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发挥龙头企业科研开发、产业化推广优势,集中力量开发具有体系优势的自主知识产权畜禽良种。全市蛋鸡、肉鸡、奶牛基本实现良种化,生猪、肉牛、肉羊良种覆盖率分别达95%、65%和60%以上。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免疫与疫病监测 2016年,市畜牧兽医局组织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春、秋两季集中强制免疫和夏季集中补免工作,免疫畜禽6106.77万头(只、羽)次,应免畜禽免疫率达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达91%,超过国家标准21个百分点,确保免疫畜禽始终处于有效保护状态;发放消毒剂100吨,消毒饲养场、屠宰场及周边环境等100平方千米,杀灭环境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组织开展口蹄疫、禽流感等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检测样品27.51万份,收集疫病调查问卷10万余份,开展3次专家会商和风险评估,科学进行预警和预报,为及时、有效防控动物疫病提供科学依据。 建成国家免疫无口蹄疫和免疫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区 2016年,市畜牧兽医局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以青岛市为核心的胶东半岛免疫无口蹄疫和免疫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区通过国家评估验收,自筹资金为主建成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药饲料检测中心、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疫病防控物资储备中心。动物疫病预防控制、诊断测报、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和动物疫病屏障体系更加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居全省前列。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实现全域覆盖 2016年,建立完善“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统一收集、集中处理、实时监管”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监管长效机制,在全国率先实现病死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资源化综合利用全域覆盖,基本实现病死动物收集处理线上线下一体化实时监管。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借鉴PPP(公共私营合作制)模式建立的五个无害化集中处理厂日无害化处理能力达100吨以上,建立“统一收集处理、委托收集处理和规模养殖场自行处理”三种收集处理模式,全市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908.9万头(只)。实现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依托畜牧业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完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监管模块,开发“无害化处理APP”,将病死动物申报、信息确认、收集车辆调度、数量核实、处理数据汇总等环节全部纳入在线化管理;通过在收集运输车上安装GPS定位系统和摄像头,实现对车辆运行轨迹和病死动物装卸情况的全程监控;通过将五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厂病死动物处理各个环节信息接入监管信息平台,实现对入厂病死动物核查暂存、处理过程、处理肉渣仓库等重点部位信息的实时监控。创新完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运行保障机制,建立完善病死动物处理补贴机制,落实国家对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贴政策,将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补贴范围由生猪扩大到牛羊禽兔,所需经费纳入市和区(市)财政预算;建立完善养殖保险与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推进畜禽养殖保险,除生猪外,对奶牛、肉兔实施政策性保险,将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作为保险赔付的前提条件;建立健全病死动物查勘由监管兽医与保险人员“两确认”制度和无害化处理信息通报等制度,优化查勘理赔流程。建立完善处理监管配套制度,建立病死动物处理台账管理、日报告、现场查勘、回收贮运、处理监管等九项制度,将病死动物处理监管纳入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运行轨道,制定印发《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厂管理办法》。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城市和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 2016年,召开全市畜牧兽医“双创”动员大会,先后印发《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畜牧业工作方案》《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市)畜牧业部分考核内容及要求》《进一步加强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全面部署创城工作。结合创城考评细则,对照畜禽养殖、屠宰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畜牧业迎检“3种业态”,明确创建目标和重点内容以及分管领导和督导责任单位,最终确定迎检养殖企业284个、屠宰企业16个、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5个和兽药经营店6个。2016年11月,通过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和国家食品安全城市的省级验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省畜牧兽医局、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等先后刊发市畜牧兽医局“双创”工作的情况和做法。 开展“瘦肉精”等违禁物质非法添加等专项整治行动 2016年,坚持打防并举,持续开展覆盖全产业链各个关键环节的专项整治行动,开展“瘦肉精”及兽药残留、畜禽屠宰、生鲜乳质量安全、无公害畜产品证等专项整治行动,与所有监管对象全部签订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印发《青岛市畜禽屠宰厂(点)监督检查规范》《青岛市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监督检查规范》等管理办法和监督检查规范,明确监督检查的频次、内容和程序,规范监督检查行为,提高监督检查成效。强化检打联动和行刑衔接机制,会同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卫生计生委联合发布《关于严禁将人用药品用于畜禽养殖的通告》。督导莱西市、即墨市畜牧兽医局查办蛋禽违规用药案件4起,行政罚款1.56万元;查办屠宰环节等违法案件179起,罚没金额47万余元。 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监测 2016年,市畜牧兽医局制定年度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监测计划,采取“飞行”抽检、监督抽查、异地抽样、专项检测、风险评估监测等多种方式,确保抽检的代表性和真实性,监测范围覆盖全市所有涉农区(市)的畜禽养殖场、屠宰场和生鲜乳收购站等。全年市级完成各类检测6793批次,检测结果及时通过青岛畜牧兽医局官网向社会公示。青岛地产畜产品“瘦肉精”连续48个月零检出。各区(市)完成“瘦肉精”等快速检测15万余批次,没有发现疑似阳性样品,没有发生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农业部及省、市3级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均保持在99%以上。 推进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工作 2016年,重视畜牧业品牌建设,发挥品牌引领作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升全市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为提高畜禽养殖企业申请无公害畜产品认证的主动性、积极性,将无公害畜产品认证与政策性补贴扶持项目挂钩,对未取得无公害畜产品认证企业一律不予申报政策性补贴扶持项目、一律不予申报畜牧业荣誉称号,对主动申请无公害畜产品认证企业减免其认证检测费用。全年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220家、无公害畜产品认证企业175家,均实现历史性突破,万福鲜冻猪肉等8个畜牧业品牌被评为青岛最喜爱农产品品牌。 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 2016年,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和运行机制,组织召开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联席会议,分析梳理当前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双创”工作存在的9项风险点和隐患,制定和实施10项防范措施,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和顺利通过“双创”验收。 加强屠宰监管 2016年,市畜牧兽医局坚持一手抓监管执法、一手抓政策牵头,开展清理整顿,加快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全市50家屠宰企业共屠宰生猪172.5万头、牛羊0.3万头、禽1.8亿只,全年销售总额138.16亿元,未发生畜产品安全事件。加强政策引导,推进行业换档升级,出台《青岛市畜牧兽医局关于加强畜禽屠宰行业监管保障肉品质量安全意见的通知》(青政办字〔2016〕133号),明确屠宰行业管理和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提出扶持屠宰行业转型升级的支持政策。强化监督检查,规范企业生产经营,采取“双随机”检查方式,对全市40家生猪屠宰企业开展全面监督检查,严格落实屠宰检验检疫同步制度,督导企业健全11项管理制度,印发通报8次、整改通知29份,责令停业整顿3家。开展资格审核,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全市50家屠宰企业全部实现在线即时监管,确保畜产品全程可追溯。推广“集中屠宰、分销配送”运营模式,大型屠宰企业在全市设连锁配送点(家)412处、冷链运输车150部。通过政策牵动,规范屠宰市场经营秩序。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开展集中整治和“扫雷”行动,出动执法人员2011人次,排查屠宰企业、业户、卖肉商户2400余个,走访摸排村庄280个,查处屠宰案件67起,罚款24.8万元,取缔私屠滥宰窝点16处,案件移送公安5起,刑拘7人,有效震慑违法分子。 兽药饲料监管 行业发展情况 2016年,全市有兽药GMP(《药品生产质量规范》)企业33家,其中化学药品企业30家、兽用生物制品企业3家;兽药产品1550种,兽药总产值16.8亿元。有兽药GSP(《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企业319个,总销售额2.39亿元。全市有饲料生产企业132家,产品涉及20余个系列200余个品种;全年生产饲料类产品244.8万吨、饲料添加剂类产品1.2万吨,工业总产值96.92亿元,总营业收入96.87亿元;生产饲料原料229.9万吨,工业总产值96.2亿元,总营业收入59.5亿元;消耗大宗原料164.03万吨;出口创汇6645.2万元。 行业监管情况 2016年,市畜牧兽医局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放、管、服”要求,取消生产许可初审,促进企业尽快“通关”、尽早达产;增强履职尽责意识,坚持依法行政与积极行政相统一,主动适应新形势,探索创新监管方法,全面提升监管执法工作水平。创新行业监管运行体系,按照“属地化管理”和“网格化监管”的原则,将包括兽药饲料行业的管理工作和相应责任全部落实到网格,实现监管工作新格局;创新一体化监管模式,依托青岛市畜牧业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开发兽药饲料行业监管模块、生产经营APP监管系统和产品抽检发布系统,实行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促进信息技术与行业监管的深度融合;创新执法办案工作机制,在日常监管发现的问题、接到的举报、大数据分析提供的线索全部移交行政执法大队集中查处,重大疑难案件提交局案审委集体研究把关,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全年移交、督办涉案线索32起,全部立案查处,罚没款4.97万元。加强日常监管,强化企业档案管理、行业培训、告知承诺、巡查巡视、整改督查、“黑名单”监管和有奖举报等日常监管措施,形成格式化、规范化的监管模式,规范行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加强检打联动,依据上级监管部门产品质量通报和自行组织的监督抽检结果,加大对不合格产品生产厂家和经营单位的处罚力度;加强专项整治,坚持问题导向,全年开展动物源性饲料、饲料使用、饲料标签、饲料原料等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注销或吊销饲料生产资质7家,立案查处违法违规案件11起,罚没款20余万元。制定和落实行业安全生产告知、督查、通报三项制度,实现行业安全生产承诺书签订率100%,安全隐患排查率100%,对未通过消防验收或备案抽查(含特种设备)等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企业名单抄送同级消防、安监、质监部门达到100%。 突出改革创新全面提升监管能力 2016年,市畜牧兽医局建成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畜牧业安全监管信息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发14个管理模块、10个监管APP,将5.9万个畜牧业监管对象纳入监管平台管理。改革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设置,支持区(市)因地制宜改革农村防疫员队伍,全市招录基层动物防疫与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471人,充实监管一线,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年轻化的基层动物防疫与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队伍,夯实基层工作基础。建立健全网格化监管体系,推动监管关口前置、重心下移,在全市划定436个监管网格,将全市所有养殖场、收奶站、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屠宰厂(点)、畜禽贩运经纪人等监管服务对象全部纳入到网格监管,消除监管死角和盲区。开展“畜牧兽医行政执法规范年”活动,完善执法机制和流程,加强纪律作风整治,推进畜牧兽医综合执法,集中查处一批典型案件;加大普法力度,编印《畜牧兽医法律法规宣传手册》等普法宣传33万册,发放到从业人员手中,提高全行业知法、守法水平,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林海海) 林 业 概 况 2016年,青岛市林业局按照挖潜提质抓增量、建设提升促保护、创新驱动惠民生的思路,以打好现代林业发展基础和提升森林城市建设水平为目标,稳步推进林业各项工作。黄岛区灵珠山街道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林业局联合评选为“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城阳区、胶州市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选为“全国绿化模范县”,3个集体被评选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国土绿化 2016年,市林业局实施《青岛市“十三五”生态(林业)规划》,着力完善生态间隔体系。组织青岛市北部生态屏障建设调研工作,做到“三个结合”(与青岛市委、市政府突破平度、莱西战略结合,与全域统筹、生态间隔布局结合,与生态惠民、精准扶贫任务结合),编制完成《青岛市北部生态屏障区建设规划》。挖掘国土绿化潜力,依托村边、水边、路边,开展村庄绿化、水系绿化和通道林带建设;实施节点扩绿、林带断档补绿、可视范围多边增绿,构建多彩生态廊道,提升绿化质量;对近几年发生森林火灾的区域,加大财政投入,开展火烧迹地恢复工程;加强退化林分改造和森林抚育经营,新造林由注重增量向提质转变,增加乡土和彩叶树种,林下补植耐阴的灌木树种,形成复层植物群落,提高山林景观效果。全年完成新营造林1万公顷,其中新增造林2600余公顷、退化林分修复改造7300余公顷;森林抚育2万公顷,火烧迹地恢复造林面积200公顷;新育种苗820公顷;林木绿化率稳定在40%以上。 森林防火 2016年,市林业局强化组织管理,提升森林防火能力。严格落实全天24小时值班、四级联动和包战区机制,全市划分森林防火战区40个,实施“扁平化”管理,落实责任到人,做到靠前指挥、高效处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火灾扑救安全工作的通知》,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救援理念,提高森林防火形势的分析预判能力;开展“人员大培训、队伍大练兵、岗位大比武、技能大提升”专项行动,各级防火指战员扑救技能得到大幅提高;市财政拨款2000万元在核心区域建成水灭火点85处,配备大型运兵车38辆、灭火机4500台,新修防火通道195千米,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专项整治 2016年,市林业局组织开展“打击非法占用林地等涉林违法犯罪”“打击野外违法违规用火”“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等专项行动,破获涉林刑事案件21起,逮捕2人,取保候审12人,移送审查起诉3人,涉及立木材积330立方米;林业行政案件123起,行政处罚125人,处罚款49万元,涉及立木材积380立方米,涉及林地2.2公顷,结案率97%;检查饭店、市场、山头林片及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经营场所等106家,放飞野生鸟1068只,销毁网具963副。 病虫害防治 2016年,市林业局完成林业有害生物电子分布图绘制、图像数据综合分析,建立完善数据库;利用无人机,对3.6万公顷重点松林实施松材线虫病监测,人工普查松林8万公顷,实现疫病疫情监控全覆盖;实施美国白蛾飞防作业14万余公顷、松褐天牛防治作业4.4万公顷,无公害防治率达92%以上,成灾率为零,无新增疫情出现;苗木检疫做到“全面、安全、及时、彻底”,除治疫木5.41万株;完成苗木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和复检800余万株。 种质资源保护 2016年,市林业局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贯彻落实方案》;编制完成《青岛市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2016~2025)》;开展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崂山区域库建设,建成紫椴、崂山梨等珍稀濒危树种原地保存林45公顷和崂山林场青岛百合国家种质资源库1处及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2处;制定《2016年打击侵犯植物新品种权和假劣林木种苗工作方案》,对70余家苗圃开展林木种苗监查和苗木质量抽查,合格率为100%。 古树名木保护 2016年,市林业局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建立古树名木文化历史档案;在全国率先开展系统保护工作,财政拨款60万元,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对全市首批(13棵)1级古树实施复壮救助,编制《青岛市古树名木救治复壮工作手册》。 资源管理 2016年,市林业局运用修编后“一张图”(森林、湿地、沙地和生物多样性资源于一体)的成果,推进《林地利用保护规划》批复实施;修订完善《青岛市林业局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并印发实施;修改调整《青岛市湿地保护规划》。成立国有林场改革领导小组,对全市4个国有林场完成摸底调查,涉林面积8760公顷,与山东省政府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编制完成《青岛市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摸清资源底数,完成省级及以上森林公园、自然湿地与湿地公园范围、国家级生态公益林、林业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红线划定工作;对全市范围内森林公园进行督查整改,撤销城阳区云头崮森林公园和莱西市湖滨市级森林公园。严把行政审批关口,办理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13宗,面积253公顷,征收森林植被恢复费227.57万元,核发木材运输证9769份。开展“森林和湿地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课题研究,对青岛市生态林业建设成果进行价值核算。
2016 年 6 月 8 日, 青岛市首届林业创客大赛总决赛在青岛海草优客工场拉开帷幕, 以“点亮绿色经济, 创新生态之路”为主题, 共征集洪润林业等创客项目 40 余个, 是国内首次举办的林业创客比赛。 (市林业局供稿) 林业产业 2016年,市林业局贯彻落实青岛市委、市政府“三创”(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战略发展目标,推动全市现代林业发展,与半岛都市报社等单位联合举办以“点亮绿色经济,创新生态之路”为主题的林业创客大赛,共征集洪润林业等40余个创客项目,引进投资机构对获奖项目进行扶持,其中一等奖获得兴业银行贷款2000万元,搭建林业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支持青岛林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立足生态林业发展壮大,建立病虫害研究中心和植物医院,建设青岛董家口国际木材交易产业园,搭建从原木贸易到港口物流粗加工(木材产业园)至生产加工销售的木业全产业链;提升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启动青岛森林医院项目,整合森林资源与大健康产业,探索建立林、木、养三体结合的经营发展模式,丰富林业产业内涵,为实现青岛林业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以“三宝”(蓝莓、茶叶、食用菌)产业为龙头,采用“龙头企业+农户”模式,建立食用菌标准化生产体系,建成食用菌四大生产2016年6月8日,青岛市首届林业创客大赛总决赛在青岛海草优客工场拉开帷幕,以“点亮绿色经济,创新生态之路”为主题,共征集洪润林业等创客项目40余个,是国内首次举办的林业创客比赛。(市林业局供稿)基地,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11家和专业村35个,年产值10.2亿元;采取“公司+合作社+支部+农户”的模式,林农以土地、劳动力入股等方式参与,发展油用牡丹种植园60余公顷;采取电商拉动,发展经济林800公顷,拓展农民增收渠道。青岛汉森菌业有限公司林下种植基地被评为全省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青岛沃林蓝莓果业有限公司被评为省级经济林标准化示范园,青岛隆辉农业蓝莓采摘观光园入选全省第二批山东省十佳观光果园。 精准扶贫 2016年,市林业局开展退耕还林还果,实现自主脱贫。对全市200个省定贫困村、310个市定经济薄弱村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其中,山区村172个,山林面积7800余公顷,25度以上坡耕地4900余公顷,15度以上坡耕地1万余公顷;粮食单产水平较低,适于开展退耕还林还果。截至2016年底,完成退耕还林还果面积300公顷,栽植樱桃等经济树种20余万株。2016年,市林业局扶持经济林木种养,带动产业扶贫。结合绿村、美丽乡村建设,青岛高新技术开发区对后韩南社区等4个市级经济薄弱社区分别给予100万元的资金扶持;按照宜农则农的原则,确定具备实施条件的“一村一策帮扶‘弱村’”项目14个,栽植杏树、白蜡、碧桃等树种70余公顷,根据林农种植规模分别给予60万元至120万元的资金补助;胶州市采取集中供苗等方式开展“为农户送一颗幸福树”活动,向177个村庄送出石榴、樱桃等幸福树60余万株,胶州市胶东街道大店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即墨市从“创建省生态文明乡村示范县”专项资金中列支200万元,用于一般村庄绿化工作奖补。2016年,市林业局组织科技下乡活动,开展科技扶贫。组织林业系统高级和中级工程师到镇、街道开展送科技下乡帮扶活动,通过经济林实用技术讲解、现场指导、实地观摩等方式,开展林业科技帮扶,全年开展林农课堂8期、林间培训50余次,累计培训林农2800余人次,普及林业科学种养、防虫防病新技术。 (姜胜勇) 水 利 概 况 2016年,青岛市完成水利投资43.5亿元,全年用常规水8.659亿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5.51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9.32立方米,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6593。 抗旱与调水工作 截至2016年底,青岛市已连续三年干旱,本地水资源极度匮乏,面对严峻的旱情,全市投入农业抗旱资金1亿余元,加快调水和水源工程建设,解决水源不足问题。其中,兰底抗旱提水工程,铁山水库、吉利河水库、挪城水库、宋化泉水库清淤工程完成并投入使用;即墨市、平度市、黄岛区应急客水调引工程完工;黄同水库调水工程和云山至平度市城区供水工程4月份开始向兴平水厂正式供水;夏格庄镇调水工程完工,黄山水库与尹府水库联调工程、北墅水库与产芝水库联调的芝河治理工程具备通水条件,高格庄水库与产芝水库联调引水工程完工并通水;新河水库工程建设顺利竣工;胶州市棘洪滩水库调水二期工程主体完工。加强客水调引工作,通过实施库库联调、库河联调、水源、调水等工程建设,统筹引黄、引江水源和本地水源,解决黄岛区、即墨市、平度市、莱西市等城区及工业园区用水困难。与山东省水利厅、山东水务发展集团对接,推进黄水东调应急工程建设。 防汛工作 2016年,落实防汛责任制,对汛前排查出的60处安全隐患及时下达《防汛隐患整改责任书》,下拨应急度汛资金1000万元,8月19~21日强降雨除局部出现积水外未发生人员伤亡和险情。强化防汛应急能力建设,7月22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在胶州市少海新城组织防汛抢险演练。全市共组建4100人的防汛抢险常备队伍,落实各类防汛物资27个种类,价值4000余万元。完成平度市、莱西市小沽河(沈海高速公路桥段)治理工程,胶州市墨水河(杜村段)等4条河段、黄岛区白马河(大村镇河南庄段)等4条河段,以及城阳区墨水河、青岛高新区桃源河河套段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和大沽河9座橡胶坝维修加固工程。完成平度市昌平路、即墨市袁家庄两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以及水毁工程修复和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提质升级项目。 农村水利 2016年,市水利局完成列入市政府年度公开挂牌督办事项和科学发展综合考核项目。完成投资1.82亿元的黄岛区、即墨市、平度市、莱西市、胶州市等5个区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118个和投资3245万元的莱西市店埠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833公顷,建设高标准农田3333公顷。2016年,按计划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和水质检测能力建设项目;完成黄岛区隐珠山冯城市自来水管网延伸工程、王台供水工程和黄山石灰窑水厂新建工程等供水工程3处;完成即墨市、胶州市、平度市等区市村庄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改造工程284个;完成县级水质检测中心4处和“千吨万人”水厂水质化验室28处,“千吨万人”规模以上集中供水工程覆盖人口占比稳定在95%以上。2016年,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有序推进。投资8342万元,实施即墨市、平度市、莱西市等3市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12处,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227公顷,主体工程已完工;投资2970万元,实施胶州市、平度市新增中央补助资金农田节水灌溉项目,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200公顷,完成总投资额的80%。扎实开展水利扶贫工作,全年用于贫困村和经济薄弱镇村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投资13387万元,占全年水利惠农总投资的21.9%。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青岛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
2016 年, 平度市兰底抗旱提水工程完成并投入使用。 (市水利局供稿) 移民扶持 2016年6月底,一次性提前发放全年4个季度移民后期扶持资金7440万元。制定实施《青岛市大中型水库移民精准扶贫指导意见》。其中,利用扶贫资金项目产生收益为421名贫困移民每人增加收入3000元;为46个贫困移民村、8个经济薄弱村安排项目资金2785万元;加强对莱西市避险解困试点工作的跟踪督导,完成第二期高格庄15栋住宅楼年度建设任务。完成110个移民扶持项目年度建设任务,投资5320万元。争取省水库移民创业贷款贴息资金500万元,在平度市、莱西市两市撬动1.2亿元资金扶持发展生产。培训各级移民干部78人,组织移民科技下乡和专家联系点活动30场次,培训指导移民群众2000余人次。 水资源管理和水土保持 2016年,市水利局抓好水资源管理工作。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分解下达各区市年度“三条红线”控制目标,完成山东省政府下达的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等目标任务。组织编制《青岛市水源建设及配置“十三五”规划》,制定《青岛市“十三五”水源建设行动计划》,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大沽河和产芝水库等2个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建设通过山东省水利厅的检查验收;完成产芝、书院、孙家屯、青年等4个水库水源地封闭围挡保护项目建设。完成水功能区区划调整工作并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研究探索水权交易市场建设,形成《青岛市水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方案(初稿)》。2016年,市水利局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完成黄岛区小珠山水库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项目,完成钱谷山中小学水土保持教育基地升级改造工程建设工作,完成莱西市姚沟、平度市北山、即墨市雄崖、胶州市山洲水库等4处小流域治理,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6平方千米。编制完成《青岛市市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并经市政府发布。实施农村小型河道及沟渠治理工程,按照《关于开展农村小型河道及沟渠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投资4000万元对40条绕村小型河道、沟渠进行治理,改善河道周围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及防洪、水源、生态环境。 水利法治和水政执法 2016年,市水利局完成涉及水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梳理确认各类文件25件。制定实施《青岛市水行政执法案卷评审制度》,调整水行政审批事项并全部入驻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集中办理,办理水行政审批服务事项38件。建立“双随机”(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抽取检查人员)抽查机制。开展法律学习和普法宣传工作,完成“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制发全市水利系统“七五”普法规划。开展大沽河、小沽河水事秩序集中整治行动;与市环保局、市林业局等部门横向协作,参与开展环胶州湾保护综合执法工作。全市上下联动,严厉打击违法采砂、违法取水现象。在全市开展“全面推进水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年”活动,落实水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 水利工程管理 2016年,抓好大沽河综合治理有关配套工程建设和建后管理,完成许村、庄头、移风等三座闸坝管理房的建设及移风闸的绿化工程建设,数字大沽河工程开工建设。以市大沽河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名义印发《大沽河管理工作职责分工》《大沽河建后管理工作意见》《大沽河管理考核办法》以及《大沽河管理工作信息》等文件。推进大沽河管养分离,落实管理队伍。组织召开大沽河管理工作调度会议和培训会议,研究解决大沽河管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组织完成全年四个季度的大沽河管理现场考核,通过科学严格的管理,保持大沽河“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效果。大沽河工程获国家水利工程最高奖“大禹奖”,被命名为省级水利风景区。按照《青岛市水利局关于加强河湖管理构建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落实全市大中小型水利工程的管护经费1.18亿元,并组织开展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考核工作。 (于成海) 农机管理 概 况 2016年,青岛市农机局以促进农机化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工作主线,增强改革定力,激发创新活力,全市市级以上财政投入近3亿元,农机总动力达865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综合水平达91%。 完善购机补贴制度,首次实现普惠制 2016年,市农机局承担农业部普惠制购机补贴政策试点工作,完善制度、优化程序、管控风险、扩大普惠,共计补贴各类机具10316台(套),受益农户达7509户,实现农机销售6.97亿元。在农业部对购机补贴工作的考核中,连续第二年获优秀等次。加大资金落实力度,落实补贴资金达2亿元,比上年(下同)增加5800万元。调整机具补贴范围,共保留10大类19小类36个品目,减少1个大类2个小类5个品目,发挥政策导向和精准补助作用。全面严格监管,对补贴机具实行带机核实、逐台审核,不留空白,做到“见人、见机、见票”,实现监管全覆盖的目标。 加快供给侧改革,精准服务农业需求 2016年,市农机局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加快农机化结构性供给侧改革,优化生产要素供给,补齐发展短板。坚持先进适用导向,增加中高端型全产业链装备供给。把90%以上的财政资金用于补贴大马力、多功能、一体化生产机具,全市新增120马力(1马力=735瓦特)以上拖拉机1000余台。坚持节能环保导向,增加机艺融合型全程机械化技术供给。重点推广深松整地、免耕播种、秸秆利用、航空植保、粮食烘干和农膜回收等现代农业急需的农机化技术,建成部级和市级试验示范基地16个,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稳步推进农业部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工作,共报废拖拉机、联合收割机386台。坚持群众需求导向,增加系统性精准型农机化基础设施供给。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扶持农机合作社建成集农机库房、维修车间、培训教室于一体的综合性农机“安居工程”18处、区域化农机维修中心10个。 转变生产方式,促进农机化转型升级 2016年,市农机局加快发展全面全程农业机械化,推动传统农机化向增产增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在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的基础上,加上机械植保、秸秆处理和粮食烘干,逐步实现全程机械化。2016年,青岛市小麦成熟期比往年提前1周左右、收获时间相对集中,科学调度农业机械,比往年提前5天完成小麦收获任务;三秋期间,组织近8000台玉米收获机上阵作业,玉米机收获率达92%,玉米全籽粒收获开始在全市推广。粮食烘干机达27台,建成区域化烘干中心2处;农用无人机从无到有,达13台。推进深松整地攻坚计划,把作业补助标准提高到30元,基本实现单一深松免费作业;作业季节由秋季拓展到4个季节分季实施,因地制宜地选择最佳的深松作业模式;青岛市获批全国一年两熟区深松整地技术监测基地,承担农业部深松整地试验示范课题研究。 加强科技创新,推动高端资源集聚 2016年,市农机局把科技创新作为激发农机化新动能、打造农机化新引擎的重要手段,通过信息化、标准化、规模化等方式,推动农机化高端突破。实施“互联网+农机”行动,围绕促进农机化信息化融合,建立农机化大数据信息服务中心,探索互联网思维下的农机装备调控、作业调配和服务监管;建设智慧农机深松监测系统,通过“互联网+”实现实时监测、精准监管。实施“标准化+农机”行动,发布实施《小麦玉米一年两作保护性耕作技术规程》等3项青岛市地方标准,研究制订深松整地、玉米生产机械化等与农艺相适应的农机作业标准,在全市推广《财务管理内控规范》等标准化制度。创新农机作业服务机制,依托卫星导航系统和智能型播种机、联合收割机、农用无人机等先进农机具,首次探索开展精准作业、智能收获。创新农机教育培训模式,出版农机实用技术教材,建成基层农机实用技术培训基地6处,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和“创新、创业、创客”带头人4900余人次。 落实监管责任,保持良好安全形势 2016年,市农机局依法履行农机安全监管职责,建体系、促规范,抓排查、促防控,全年未发生农机死亡事故。青岛市四市一区全部建成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区)。健全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落实农机安全生产“一把手”负责制和“一岗双责”责任制,层层传导压力,逐级压实责任。完善基层农机监管体系,坚持“监管重心下移、服务窗口前置”,深化“农机监理进农村社区”活动,新建社区农机监理服务中心和窗口17个,总量达62个。强化农机安全隐患整治,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排查、整改安全隐患350余处,查处无牌无证、违法载人等违法、违章行为500余起;组织开展变型拖拉机专项清理整治活动,清理违规牌证车辆230台。促进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建成5个高标准的农机驾驶员无纸化考试中心,从源头和关键环节上减少事故隐患。加强农机维修行业管理,开展为期3个月的农机维修行业专项整治活动,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30余个,取消不合格农机维修点89个,共保留合格在册的农机维修点134个,促进农机维修行业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管理。 (李 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