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规划与经济运行调控
发展规划与经济运行调控
青岛市情网   上传:年鉴社
  

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发布

2016年2月,青岛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4月,青岛市政府印发全市实施,成为指导青岛市未来五年发展纲领性文件。

发展规划实施

2016年12月,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青岛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机制的通知》和《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分工方案》。“十三五”规划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工程项目涉及131项分解事项,包括发展指标30项、重点任务86项、工程项目15个专栏。

专项规划编制

2016年,青岛市完成“十三五规划”21项重点规划和21项一般专项规划编制,除其中1项需与国家、省规划衔接外,20项重点专项规划获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提交市政府办公厅履行发文程序。

2016 青岛市加快推进国际邮轮母港建设。 (市发展改革委供稿
经济运行调控

概 况

2016年,青岛市按照稳中求进的总体思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三中心一基地”(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国内重要的区域性服务中心、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全市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下同)增长7.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1.3%,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完成节能减排降碳目标任务。190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全部开工,竣工80个。完成“市办实事”10件36项。提高民生保障标准15项,新增民生保障事项6项,扩大民生保障范围3项。

经济总量增长,经济结构优化

2016年,全市经济总量实现10011.29亿元,增长7.9%。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479.61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达54.7%,对宏观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80%。三次产业比重3.741.654.7,“三二一”产业结构体系愈加稳固。固定资产投资7454.7亿元,占山东省的14.2%;财政收入突破1100亿元,占全省的18.8%。5个区(市)财政收入超过100亿元,在全省“百亿方阵”六席中占据五席。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实现2515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超过1/4。

投资、消费、出口改善

2016年,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投资占同期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5%以上。“十条新型工业千亿元级产业链”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75.7%,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0%,软件产业规模翻两番并且产值突破1000亿元,产业结构向中高端发展。消费品零售额4104.93亿元,市场规模居全省首位。汽车消费、网络消费等升温,销售高速增长。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法人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超过200亿元,增长60%。出口企稳回升,全市出口额2821.91亿元,增长0.2%,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是全国计划单列市中唯一实现连年增长的城市。实际到账外资70.02亿美元,增长11.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6年,青岛市稳步推进“去产能”,“产能过剩”行业产品产量下降,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81%,处于合理区间。“去库存”效果明显,房地产去化周期处于合理区间,新建住房库存去化周期8.5个月,比年初缩短4个月。“降成本”效果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8.2%,下降0.5%,为企业减负1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100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84.1元,减少0.25元。脱贫攻坚、环境治理、棚户区改造等“补短板”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其中,青岛市定标准建档立卡10438户25984人全部脱贫;全年PM2.5值下降11.8%,胶州湾水质优良比例达71%;启动棚户区改造6.05万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000户,完成年度计划。

实施创新驱动

2016年,青岛市作为全国唯一同时承担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和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任务城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建“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加强科技基础实力,全市有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7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11家。全年全市发明专利授权6561件,增长26.9%,增幅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专利合作协定》(PCT)国际专利申请906件,增幅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技术交易额104亿元,增长16.3%;组建各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68家,产业链、技术链向高端发展。推进“三创”(创新、创业、创客)建设,青岛创客大街、五四创客城、盘谷创客空间等12个创业街区建成并投入运营,千万平方米科技孵化器、千万平方米人才公寓项目进展顺利;高端创新资源引进取得成绩,签约引进高等院校28所。

建设生态宜居幸福城市

2016年,全市能源消费保持低速增长,提升清洁能源比重,绿色发展取得成效。能源消费总量3150万吨标准煤,五年来年均增长2.8%,低于GDP增速6.1个百分点。全市单位GDP能耗由2011年0.43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0.31吨标准煤/万元,五年来累计下降25%。环境质量稳步提升。PM2.5值降至45微克/立方米,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99天,重度污染天数7天,空气质量优良率81.7%。

(市发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