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管理 概 况 2016年,青岛市落实国家、山东省扩内需促消费相关政策,发挥消费引领作用,加快零售业转型升级,培育新消费增长点,各项工作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制定商贸流通业经济运行“调稳抓”工作方案,继续实施“2000振兴计划”。完成国家首批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工作,发布实施全国首部地方综合性商贸流通法规《青岛市商品流通市场建设与管理条例》。坚持内外贸融合发展扩消费,在全国率先提出“用外贸标准办内贸”,深化探索内外贸一体化现代市场体系,创新建立扩进口与促消费相结合的新型消费市场体系。举办2016年青岛年货购物节、2016年青岛城市购物节、进口商品展、德国商品展、老字号精品展等促销活动,繁荣消费市场。举办第四届中日韩海鲜烹饪国际大赛,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等3个国家的9名选手同场竞技,展示中、日、韩三国饮食文化特色,促进相互间交流。全面保障居民生活消费市场供应,确保群众吃上放心肉菜,确保“菜篮子”商品物价稳定。实施农村电子商务“515+X工程”,莱西市被认定为山东省第二批电子商务示范县。开展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工作,提高城市共同配送率。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104.9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0.5%。 全面完成国家首批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工作 2015年7月,青岛市入选国家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9个城市,开展为期一年的改革试点。截至2016年底,青岛市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化改革,制定《青岛市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工作方案》,落实改革“任务书”“责任单”“路线图”“时间表”,建立联席会议、会商制度、重点项目促进等协调机制,市委深改组先后4次听取改革试点汇报,组织召开3次改革试点联席会议、2次专题新闻发布会,完成商务部对试点城市的2次综合评估,编发改革专刊22期,发布信息61次。按计划完成15项重点改革任务,其中在探索推进地方商贸综合立法、内外贸标准“并轨”、内外贸一体化市场体系、农贸市场标准化、公益性改革、运用大数据技术创新行业监管新模式等6个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2016年,全国商务工作会议推广青岛市改革经验。 “千万平方米”总部商务区和商贸区建设 2015年,青岛市围绕创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辐射强劲的“千万平方米”总部商务区和商贸区建设,共落实支撑项目200个,总投资465.1亿元,施工面积1029.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866.9万平方米,投入运营面积1059万平方米,两个“千万平方米”工程竣工面积和投入运营面积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其中,总部商务区推进项目96个,新完成投资324.7亿元,施工面积732.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561万平方米,投入运营面积636.9万平方米;商贸区推进项目104个,新完成投资140.5亿元,施工面积29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05.9万平方米,投入运营面积422.1万平方米。 开展系列促销活动 2016年,青岛市推进扩内需促消费工作。1月16日~3月5日,在全市各大商场、超市,各大饭店、酒店及有关服务行业开展以“欢乐购物、品质生活、促进消费、服务民生”为主题的年货购物节,举办年货展销、网上年货购物、欢乐团圆年夜饭等7项活动,繁荣节日消费市场。8月~10月,举办青岛城市购物节,在全市的100家大中型商场、超市和饭店、酒店举办各种营销促销活动100余项;市区10条商业街、餐饮街、青岛奥帆中心特色展区同时启动,举办“2016年德国商品展”“2016年青岛名优特色小吃美食展”“迎中秋、乐团圆、百家门店大促销”“2016年青岛老字号精品展”和“迎国庆、惠民生、百家门店大促销”等集中展销、促销活动,购物节期间新增消费100亿元,拉动第三季度消费增长1个百分点。 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发展 2016年,青岛市继续推动骨干商贸企业扩大连锁经营规模,拓展网络销售渠道,培育新的增长点,重点监测的20家商贸企业(集团)实现销售额520亿元。限额以上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209.4亿元,增长59.6%。引导商业企业发展连锁加盟等新型商业模式,品牌商业连锁经营规模不断扩大,青岛优格花园餐饮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天物坊陶艺文化有限公司、青岛甲罗赤唐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百味郭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山东星辉盈联酒店投资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获省商务厅批准开展特许经营业务,连锁品牌企业达37家。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扩展融资租赁业务,3家内资融资租赁试点企业注册资本8.55亿元,全年融资租赁资产总额12.9亿元。有序推进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工作,已启动的试点项目共完成实际投资近8亿元,城市共同配送率提高5%。对17个试点项目组织评审验收,均符合有关要求,达到试点预期效果。 “菜篮子”工作制度建设取得新成效 2016年,市商务局按照依法行政、简化环节、规范程序、公开公平、加强监管的原则,以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主线,运用创新思维、法治思维,进一步加强完善“菜篮子”工作制度建设,夯实工作基础,提升管理水平。先后制订出台《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市级“菜篮子”商品政府储备管理的实施意见》《青岛市“菜篮子”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青岛市集团消费阳光食品工程公共服务平台运行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岛市“菜篮子”工程配送车管理工作的通知》《青岛市“菜篮子”商品储备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青岛市生猪食品流通信息追溯管理办法》等5个规范性文件,为做好“菜篮子”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菜篮子”工程配送车管理进一步规范 2016年,开展青岛市“菜篮子”工程配送车清理规范专项行动,规范配送车运营使用秩序,完善监管机制,对155辆不符合继续使用条件的车辆进行清理。印发通知,加强“菜篮子”工程配送车管理工作,规范申报条件、办理程序并使用新的车体图案标识,明确享有交通优惠政策,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实行有效期管理和退出机制等。58家企业申报办理青岛市“菜篮子”工程配送车新标识,有81辆配送车符合条件,通过了审核。 (市商务局) 工商行政管理 概 况 2016年,青岛市工商系统以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以“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主线,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整顿消费市场秩序,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青岛市被确定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成效明显的城市,报国务院审批。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与监管 深化登记制度改革,落实“宽进”政策 2016年,全面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五证合一”即营业执照的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证号、税务登记证号、统计证号及社保登记证号统一为一个登记码,标注在营业执照上;“一照一码”是将原本在营业执照右上角标注的企业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号等五个代码,组合叠加成一组“登记码”)和“两证整合”(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整合)工作,颁发新版企业执照6.67万张、个体执照1.69万张。落实“双告知、一承诺”(“双告知”即告知申请人需要办理审批的经营项目和相应的审批部门,告知相关审批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市场主体的登记信息;“一承诺”指申请人书面承诺在领取营业执照后,及时办理相关后置审批手续,在取得行政审批前不从事相关经营活动等诚信守法事项)制度,建成全市统一的行政审批信息互联共享平台,实现全市市场主体登记信息在工商与审批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在4个区市分别开展登记注册全程电子化、电子营业执照、企业简易注销改革试点工作,市场准入、退出机制更加便捷有序。出台“商事主体住所登记管理办法”,实施住所申报承诺制,在写字楼等办公密集区域实行“席位注册”。在全市推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登记,名称登记时限缩短至1个工作日。新登记市场主体15.96万户,市场主体总量达100.1万户。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施市场“严管” 2016年,青岛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起草《青岛市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承担全市“双随机、一公开”(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试点任务,建立工作系统,制订实施细则和抽查事项清单。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整合“信用青岛”涉企数据与工商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数据,建设全市企业信用信息数据服务平台,共归集48个市直部门的涉企信用信息489.6万条。强化信用信息公示,向社会公示各类市场主体信用信息365万条。实施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根据企业守法经营等情况,制订信用等级划分标准。组织开展企业年报工作,2015年度企业年报率89.59%。开展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工作,与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市国税局、市地税局等部门签署“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限制失信主体参与市场经营活动。 服务经济发展 强化营商环境建设,服务经济发展 2016年,市工商局编制“十三五”民营经济发展规划,开展民营企业景气状况监测和专项调研,汇总编制“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指南”,创建“红盾银企家园”助企融资平台,帮助民营企业融资100.14亿元。出台《关于规范发展投资类企业的意见》,明确投资类企业准入条件和监管标准,化解正规投资类企业的市场准入瓶颈问题。《意见》出台以来,注册投资类企业1350家,注册资金972.42亿元。推进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党组织及党的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持续扩大。承办全国个私协会系统负责人培训班,组织参加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接见。支持企业创建商标品牌,制订《深入商标品牌战略促进经济发展的意见》。优化商标注册流程,设立全国首批地方商标注册申请受理窗口。截至2016年底,全市有效注册商标总量11.29万件;行政认定“中国驰名商标”131件、“山东省着名商标”463件。推进商标国际注册,全年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量567件,青岛市成为马德里体系申请量排名第一的中国城市;举办商标品牌和马德里国际商标体系成立125周年纪念活动。加快推进广告产业园区建设,入园注册企业432家,园内广告企业经营额5.2亿元。 开展消费市场整治 2016年,市工商局牵头开展全市消费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突出“吃、住、行、游、娱、购”等六大领域,以火车站、汽车站、飞机场和沿海一线风景带为重点区域,重点整治各类市场顽疾,检查经营主体67.02万户次,发现整改问题7.96万次,查处案件1.17万起,罚没款1669.9万元。加强消费维权长效机制建设,市级设立100万元举报奖励资金,各区(市)分别设立10万元的外地游客先行赔付资金,建立健全侵权行为发现、举报投诉反应、典型案例曝光等制度,构建起完整的消费市场秩序整治链条。节庆假期,机关干部投入市场一线,对重点商圈、景区、路段进行全覆盖式检查,及时处置游客消费纠纷,保障节日市场平稳有序。落实“12315热线”首接负责制,坚持“不说不能办,只说怎么办”,实行全单受理,确保热线打得进、接得通、受理好、分流快。7月,按照市政府部署,完成“12315”与“12345”并线工作。开展“新消费、我做主”万人消费体验活动、“约定消费·诚信同行”格式条款专项整治行动,增强消费者维权意识。 加强重点领域执法 2016年,市工商局会同市有关部门对房地产市场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召开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企业行政约谈会,督促企业加强自律。协助山东省工商局查处省内首起公用企业垄断案件,罚没款680万元。出台《直销企业经销商监管指导意见》,促进直销市场规范发展。深化无传销城市创建,开展“青岛市首届防范传销进校园首场公益巡讲活动”。强化网络市场监管执法,集中约谈全市大型电商平台,发布《“双11”网购审慎、理性消费警示》,规范网络集中促销活动。推进“无虚假违法广告城市”建设,监测各类广告28万条次,警示纠正违法广告1200条次,据国家工商总局广告监测大数据统计,青岛市广告违法率为0.01%。履行全市农贸市场监管职责,15处农贸市场建设任务均按期完成。 (黄伟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