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综述 概 况 2015年,青岛市以推进“智慧青岛”和发展“互联网+”为核心,加快信息化建设。发布“智慧城市年度工作计划”,推进总投资58.8亿元的76个项目。出台“互联网+”发展规划,推动互联网与各领域融合发展。全市信息技术应用由政务信息化为重点逐步过渡到各行业领域信息化竞相发展、信息化应用拓围提质新阶段。青岛市成为“全国领军智慧城市”。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截至2015年底,全市实现无缝光网覆盖,城市家庭20Mbps及以上宽带接入能力100%,农村家庭20Mbps及以上宽带接入能力99.9%;加快无线城市建设,建成2G、3G/LTE、WLAN联通互补的无线网络,4G基站超过1.2万个,WLAN热点超过1万个,全市无线网络覆盖率99.9%;重点从内容上推进“三网融合”,全市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的建设加快覆盖,数字电视用户超过225万个,中国联通青岛分公司和青岛市广播电视台合作推出“爱青岛”手机客户端和“爱青岛”新媒体电视,发展用户分别超过65万个和12万个。 民生领域信息化 2015年,推进面向市民的住房、教育、就业、社会保障、供电、供水、供气、防灾减灾等公共服务应用系统建设。建成覆盖市、区(市)、学校的三级教育城域网络,全市中小学实现光纤接入,建设“智慧校园”600余所,超过全市学校总数的50%。建立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基层卫生信息系统,启动区域医疗信息共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信息网络平台逐步完善,建成市、区(市)到街道(镇)的三级医疗卫生信息网络,实现镇卫生院和90%以上村卫生室的规范就医和新农合实时结报。“智慧人社”项目打造“一网一库一卡一号一平台”(一张业务网、一个业务信息库、一张社会保障卡、一个电话特服号12333、一个业务信息平台)的智慧化基础服务格局,获“全国智慧城市创新奖”。 经济领域信息化 2015年,加强第一、二、三次产业的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青岛市作为首批国家“两化融合”试验区,开展“两化融合”十大专项行动,在企业、行业、区域层面全面推进,“两化融合”居全国先进行列,“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74。率先发展互联网工业,出台《青岛市互联工业发展行动方案》,建立健全组织体系、政策体系、推进体系等,举办首届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酷特智能、三迪时空、特来电、海创汇等放开性的互联网工业平台投入运营,双星、森麒麟、德胜机械等智能制造企业形成示范效应,海尔互联工厂、红领大规模个性定制、特锐德电气由卖产品到卖服务等新模式显现,形成青岛企业群体现象。启动“智慧农业”建设,通过“农业科技110”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成统一、开放的农业云计算中心,形成“一站式”服务农民、“一站式”农业监管、“一站式”专家支撑的服务模式。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建成“智慧服务、营销、管理应用”系统,推动全面应用和升级,旅游公共服务系统在信息采集、发布、指挥调度及游客投诉联动机制方面成为全国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典型。建设“智慧物流”,建成青岛港口电子数据交换(EDI)中心和全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促进青岛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开展“智慧文化”建设,建成档案数字资源体系、数字图书馆,信息技术有效推动全市文化艺术、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事业的进步。 城市运行管理信息化 2015年,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城市运行领域扩大信息技术应用。建成市规划编制成果信息综合公共平台,实现业务审查、实施评估、辅助决策等多项功能。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实现与“12319热线”的升级、整合。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系统投入运行,信息服务准确性和及时性比行业高出20%,获世界智能交通年会最佳应用奖。建成交通运输公共服务中心,实现对全市近5000辆公交车、1.1万辆出租车、2900辆长途客车、1600辆危险化学品运输车等的动态监测,市民可随时随地查询公共交通和召唤出租车。在工商、税务、物价、食安等行业管理领域推进信息化建设,创新推出工商电子营业执照与“e证通”企业数字证书平台,通过电子营业执照和“e证通”的结合,提供市场主体网络身份识别、签名验证等服务。建设“智慧办税”平台,面向全市35万户纳税人开展国税申报、票具、抄税、认证等业务服务。建设城乡一体化权籍系统,对地籍测绘、权属调查、地籍管理、土地和房屋登记发证等,实现城乡地籍一体化管理、城乡土地登记全覆盖、土地和房屋权属全过程管理。建设全市统一的食品安全综合管理平台,形成食品安全责任联控体系。建立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系统,实现安全生产业务办理、综合分析、预警预测等。 政务信息化 2015年,集约化发展电子政务,发挥网络、计算、存储、安全、基础软件、基础数据等6个基础平台,基础办公、内容管理、互动服务、办事服务、多媒体协作、流程管理、移动服务、信息资源管理等8个应用支撑平台,基础设施服务、平台服务、应用服务、认证和安全服务、信息交换共享、灾备等6个功能中心的作用,为各部门信息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在全国率先建成政务云计算与灾备一体化平台,提供2000核CPU、6000G内存的计算能力,提供基础设施、平台、应用等共享服务。推进网上办公,形成全市统一的“一网式”协同办公环境。推进网上审批,市级大部许可、非许可审批等事项,区(市)的重点审批业务,在统一的网上审批平台流转办理。推进网上执法,建成包括多部门处罚事项、裁量标准的执法平台。推进网上办事服务,建成功能完善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 信息产业 2015年,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海尔、海信、澳柯玛等大企业集团引领、中小企业竞相发展的格局,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持续增长,成为全市“十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年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产值2133.8亿元,同比(下同)增长5.5%。实施“东园西谷北城”(国家青岛通信产业园及市南软件园、青岛信息谷、青岛软件科技城)战略,优化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空间布局,以30余平方千米的青岛软件科技城和青岛信息谷、国家(青岛)通信产业园为主体,实施“千万平方米软件产业园区”建设工程,加快推动形成区域统筹、集群发展的格局,青岛市成为“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推动技术创新、存量增长和增量引进,以龙头骨干企业、主要软件产品带动发展,全年全市软件业务收入1301.7亿元,增长24.6%。以加强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和推进电子商务应用为核心,推动电子商务企业发展。成立物联网应用技术研究院、产业联盟等,加快推动射频识别、卫星定位等信息技术各领域的应用,发展物联网等产业。青岛市与清华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建成清华—青岛数据科学研究院和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建立青岛市大数据应用研究中心,引进惠普大数据等大项目,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市经济信息化委) 电子政务建设 概 况 2015年,青岛市深化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拓展电子政务应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在国务院办公厅组织的第三方评估中,青岛市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居参评的全部省、市第一名,市政府门户网站在第十四届全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居副省级城市第二名。 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 2015年,青岛市电子政务和信息资源管理办公室完善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机制,继续推进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财政资金、公共资源配置、公共监管和公共服务等14个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市政府和各部门通过全市统一的信息公开平台公开各类政府信息1万余条,备案依申请公开和不予公开信息1.1万条,网上受理依申请公开申请1300余件。 网上办事服务 2015年,制发《青岛市网上办事服务体系建设2015年工作计划》,推进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事项的网上深度办理和便民服务建设。市级“网上便民服务大厅”整合发布政务服务事项2241项,综合网上办理率64%。建成手机版“网上便民服务大厅”,通过淘宝、支付宝、微信服务平台发布公安、市政、社保、志愿者服务等各领域服务20余项。在全国率先开展网上政务服务专项绩效评估。 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 2015年,梳理全市部门公共信用信息汇集范围,汇集44个部门信息1393项,建成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包括776万条个人基础信息和14个部门191项37万条的个人信用信息、34万条企业基础信息和44个部门910项11万条的企业信用信息、4.3万条非企业法人基础信息和30个部门2.5万条的非企业法人信用信息。将有关信用信息在“信用中国”网站进行公开公示。 政府网站建设和政民沟通 2015年,在首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查中,普查全市政府网站407个,关、停、并、转不合格网站25个,各项指标达到国家要求,所属382个政府网站均合格。组织开展政府部门网络问政495场次,参与网民34.1万人次,提出问题建议10846个,部门回复率98.7%。政府信箱办理市民诉求5.6万余件。 行政权力网上规范透明运行 2015年,市电子政务和信息资源管理办公室组织市级和各区(市)执法平台信息公开公示工作相关系统改造,协助15个部门调整处罚裁量权2238项,启用“打击侵权假冒案件”信息公开系统,网上公开行政处罚案件14544件。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数据开放 2015年,市级机关各部门和各区(市)通过交换共享管理系统提报信息资源共享需求38件,共享32件,共享需求满足率84%;交换共享管理系统办理需求162件,共享93件,共享需求满足率57%,信息交换总量2.5亿条。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公共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的通知》,形成包含38个部门361类数据资源的首批“政府数据开放清单”,建成全市统一的政府数据开放管理平台和“青岛市政府数据开放网站”,发布37个部门数据集321个。 统筹整合电子政务资源 2015年,市电子政务和信息资源管理办公室审核部门电子政务项目建设方案9件,均依托市政务云平台的基础设施和资源。电子政务总体整合度87.1%,同比增长1.4个百分点。其中,网络整合度95.6%,机房和服务器整合度84.5%,应用系统整合度91.6%,网站整合度55.9%。 完成《青岛市“互联网+政务”行动 计划(2016~2020年)》编制2015年,市电子政务和信息资源管理办公室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编制《青岛市“互联网+政务”行动计划(2016~2020年)》,先后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会议研究通过,由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曲振) 电子商务 概 况 2015年,青岛市电子商务进入健康快速发展阶段,电子商务平台发展迅速,培育一批专业性青岛特色电商平台;各区市依托现有资源,推进电商产业聚集区建设;跨境电商出口试点工作成效明显,全面完成试点目标;“515+X农村电商工程”全面启动,推动全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57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0%。 跨境电商业务 2015年,市商务局会同青岛海关、市国税局、市外汇管理局等部门推进并完成跨境电商出口模式试点工作。启动运营跨境电商直购进口模式和中韩海运跨境电商直购进口模式,青岛市成为国内首个开展海运跨境电商直购进口的城市。截至2015年底,全市有15家企业完成“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口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近200家企业利用海关“阳光通道”平台开展跨境电商业务,青岛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使用效率、通关和退税速度优于其他试点城市。5月,青岛西海岸新区启动运营青岛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成为省内首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海关监管园区。 农村电子商务 2015年,搭建公益性的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市、县域、镇(街道)、村(社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四级覆盖”网络。引导推进全市农村电商交易平台建设,推动“农产品进城”和“工业消费品下乡”的双向流通渠道逐步形成,“家润·慧生活”“高一品”“鲜多多”“士多商场”“琅琊@生活”等具有青岛特色的涉农电商交易平台快速发展。创新农村电商发展模式,支持海尔集团搭建农产品直供社区的电子商务平台“日日顺乐家”,把优质农产品产地与城市社区用户直接连接起来,建立全国首个全流程农业电商共创共赢生态体系——“互联网+农业电子商务联盟”。即墨市被认定为山东省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县”。 特色平台示范引领带动 2015年,建设一批电商平台,特别是在家电、纺织、医药、橡胶、水产、矿产等领域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具有一定优势,一批有代表性电商平台初具规模。以红领集团、海尔集团、利群集团、大宗商品交易等为代表的优势传统制造企业和商贸流通领域骨干企业,通过电子商务拓宽销售渠道,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创新发展和初步转型升级,促进业务规模扩张。以国际商品交易所、橡胶谷为代表的大宗商品电商交易平台成为现有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的主力。以百洋医药、速普商城、锦桥纺织、矿权交易为代表的专业垂直平台成为全市重点创建的本土品牌电商企业。截至2015年底,全市有8家企业成为国家级示范企业(全省共13家),分别是海尔商城、利群网上商城、维客点点网、微品网上商城、红领集团、速普商城、国际商品交易所、矿权矿产品交易市场。 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 2015年,崂山区作为国家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加强产业要素支撑和载体建设,形成“东园西谷两翼协同,多点布局支撑联动”的电商产业布局;创建国家通信产业园、蓝色硅谷软件外包中心、中国联通青岛云计算中心等九大特色园区,初步形成推动全区电子商务发展的联动效应。7月,青岛保税港区获商务部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在大宗商品交易、整车进口等领域推广电子商务应用,逐步形成以青岛国际商品交易所、青岛进口商品总部基地、汽车口岸电商平台等为代表的跨领域、多载体支撑的电子商务综合园区。市北区电子商务综合园区以橡胶谷、百洋医药、家润等龙头特色企业为基础,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获批省级示范基地。 引进国内外知名电商企业 2015年,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建设跨境电子商务拓展体系,引进国内外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到青发展。5月,国内知名跨境电商企业“唯品会”落户青岛西海岸新区;8月,新华锦与敦煌网成立的合资公司落户青岛,创建“新华锦敦煌跨境贸易服务平台”(“锦贸通”品牌),推进以山东省特别是青岛市为重点的中国北方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服务平台将配套开发线上线下仓储和物流系统、支付和服务等在线供应链,所有在线订购商品能够快捷送到世界各地,为中小企业开展跨境电商提供综合服务。10月,亿赞普科技集团与青岛西海岸新区合作启动华东大数据跨境贸易平台建设,依托亿赞普科技集团的大数据全球市场营销网络,为企业开展进出口贸易提供全球推广、跨境电子商务、跨境支付、互联网金融和智能物流等一体化服务。(市商务局) 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建设 概 况 2015年,青岛市政府发布《青岛市“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2015~2020年)》(青政办发〔2015〕16号),推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信息技术与农业跨界融合,促进现代农业、现代水利、现代林业、现代畜牧业、现代农机业快速发展,全市农业与农村信息化综合水平达到47%,被农业部评为国家“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 “互联网+现代农业” 概况 2015年,青岛市建设“农业科技110”综合信息云服务平台和农产品质量监管、农业物联网等22个服务应用系统。建立“云管端”一体化发展的农业信息服务新模式,利用“互联网+”串起农业现代化链条。 实施“互联网+生产”计划 2015年,建设农业物联网智能控制示范园区工程,全市建成现代农业物联网应用园区50个,建设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智能监测点334个,实现对部分高产示范基地的土壤墒情、作物长势及病虫害防控的智能化控制。 实施“互联网+经营”行动计划 2015年,实施农业企业智能化管理提升工程,规模化智能化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达到142家,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43%。建立农产品供求信息采集发布点65个,有实现电子结算农产品产地市场20个,农产品中心市场、专业特色市场年交易额368亿元。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全市生鲜农产品专营网店550余家,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51亿元。2015年,黄岛区、平度市农村淘宝县域中心建成运营,即墨市被全国供销合作社列为电子商务示范县市。 实施“互联网+管理”行动计划 2015年,完善市“农业科技110”综合平台系统功能,实现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管平台、农药监管信息化平台协同。建立“农业科技110”应急指挥调度系统,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处置、预防和处置突发农业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农产品质量检测数据即时采集上传涉及农村镇(街道)76个,纳入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储运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383个,农产品检测合格率99.05%,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产业链的监管与服务。 实施“互联网+服务”行动计划 2015年,建立市、区、镇、村“四位一体”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农业科技110”综合信息村覆盖率40%。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农业园区、新型经营主体和涉农企业等载体,建设益农信息社216处,村级益农信息社覆盖率20%。开通“农业科技12316”手机短信服务,发展移动手机用户5万户,全年发布各类信息650余万条次,基本实现农村手机信息全覆盖。完善“12316情系三农”热线电话服务系统建设,接听解答农民各类咨询电话3500余个。开通“情系三农”微信公众账号。 实施“互联网+创业”行动计划 2015年,全市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农民创客各2万余人,建设农业产业园、创业园、孵化器9处。为青岛创建“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提供支撑。 “互联网+现代水利” 2015年,按照“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立足现有、量力而行,加强整合、提高效益,需求牵引、强化应用”原则,市水利局出台《“互联网+现代水利”行动计划(2015~2020年)》,提出建设总体要求、中远期目标、重点建设工作和组织实施的保障条件,为抓好水利“互联网+”提供路线图。完成青岛市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查询平台主体框架建设,软件系统进入试运行阶段。全面检修和升级完善全市160余处水雨情遥测及监控系统,全年维护修理站点40余处;利用市政府建设完成的云计算平台进一步整合汛情资源,优化水雨情、云图、台风等相关信息发布,提高防汛信息系统的保障水平。在北墅、王圈、挪城、石棚、书院、吉利河等6座中型水库新安装水库水情自动测报设施,整合共享14座大中型水库(市水文局、平度市各建设完成7座)的自动测报数据,其余2座水库(高格庄水库、山洲水库)测报设施依托省水利厅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实施建设。全市完成大中型水库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建设。根据山东省防汛办公室统一安排下,在全市部署国家防汛指挥系统二期服务器和软件客户端,调测移动信息采集设备,对接各区市配备的设备;该项目已由省防汛办公室组织验收。完成“数字大沽河工程”初步设计报告评审。 “互联网+现代林业” 2015年,贯彻落实第四届全国林业信息化工作会议和信息办主任会议精神,顺应“互联网+”要求,通过信息整合,提升现代林业的信息化保障和应用水平。(1)完成“智慧林业”和“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根据第四届全国林业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完善《青岛市智慧林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编写《青岛市林业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2)推广智慧林业“三微”(微博、微信、微视,下同)工作。推广建设“三微”等新型宣传方式,出台并实施《青岛市林业局“三微”管理办法》,定期发布林业相关重要视频报道。加强林业网站建设,通过市政府网站检查验收。(3)启用森林防火应急通信终端。该系统利用移动手机终端,采用对讲、图片和视频传输以及电话会议等应用软件,与市森林防火指挥中心链接,及时发布森林火灾时情和部署森林火灾处置方案,提高森林防火应急指挥能力。(4)开展林业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开建林业行业调查后期数据整理软件项目,利用3S技术、数据库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建成市林业资源数据库,形成全市林业资源数据更新管理体系。通过市林业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全市林业资源管理水平,实现全市林业资源管理“现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互联网+现代畜牧业” 2015年,按照“顶层设计、统一开发、分级负责、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原则,开发具备“即时上传、实时监管、风险评估、警告提醒、溯源查证”五大功能的市畜牧业安全监管信息平台,推进畜牧业监管体系建设。推进“互联网+畜牧业”建设。市畜牧局制订并印发《青岛市畜牧业“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青牧发〔2015〕15号),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双驱动”,围绕公共服务、电子商务、行业监管、政务服务、精准管理和辅助决策等6个方面加快实施畜牧业“互联网+”。推动动物疾病远程诊断服务,鼓励发展网上观光休闲畜牧业,建立“网上牧场”“网上观光平台”,培育新业态。发展畜牧业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网上连锁经营、直销配送等业务。全年全市畜牧业生产经营企业开办微店(网商)17个,胶州市新希望琴牌乳业公司“新希望琴牌乳业鲜奶驿站”入驻天猫网店,实现乳制品实体店、物流、鲜奶配送的有机结合。 “互联网+现代渔业” 2015年,建设并启用市级和5个区级“渔业技术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平台,完成24个水质在线监测点、无线智能数据采集点、无线智能控制示范点建设。依托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主办的“中国水产商务网”(www.chinaaquatic.cn),向水产品供应商、加工商提供法律法规、养殖技术、展会信息、供求信息发布、价格行情等资讯服务,提供企业黄页、会员视频、企业策划等会员增值服务。通过创建网上展厅和现代化网络交易平台,促进“互联网+电商+渔业行业”融合发展,推动传统渔业转型升级和“蓝色粮仓”建设。全市筛选出连续三年监督抽查合格、有注册商标、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原良种生产企业、出口创汇重点企业、健康养殖示范场等优势的规模企业20家免费入驻商务网,免费为企业提供网上展厅和销售商铺平台。 “互联网+现代农机业” 2015年,建成智慧型农机综合服务系统,实现农机实时调度、监控、管理和“一站式”在线服务,建设智能农机合作社20个,各类农机维修点保有量228个,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综合水平达到90%。通过农机监控指挥调度子系统、农机管理子系统,有效掌握全市农机状况,包括运行状态、驾驶违章、事故等各类情况的收集,提升全市农机管理与服务水平。(市农委) 软件与信息服务业 概 况 软件行业管理和指导 2015年,青岛市建立软件产业推进市区主管部门工作运行机制,印发《2015年全市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工作要点》《关于做好企业软件业务收入数据统计上报工作的通知》和《青岛市工业涉软企业软件业务收入列统指南》,明确年度目标任务,扩大软件业务收入统计范围,指导各区(市)做好软件产业统计工作;按季度召开全市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工作会议,定期通报产业经济运行情况,布置季度工作重点任务。发挥软件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和自我管理,市经济信息化委指导协会举办研讨会、企业家沙龙、产品推介会等多种形式活动30余场;走访市北科技街、高新区软件科技城等园区多家重点涉软企业,宣传普及软件产业扶持政策,推进一批重点制造企业将软件收入纳入统计范畴。全年全市软件业务收入1301.7亿元,同比增长24.6%,高于全国平均增速8个百分点。 推进千万平方米软件园建设工作 2015年,坚持定期调度制度,按照“月调度、季汇总”制度要求,按月调度工程建设进展情况,每季度通报工程进度,及时了解和掌握工程进展情况。实地调研和摸底,挖掘出海信研发中心、贵和软件园等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特色的载体,纳入“千万平方米软件园工程”;及时发现和协调解决影响阻碍工程进度的问题,推进青岛高新区率先制定科技地产的分割预售制度,推进建设工期。截至2015年底,累计开工面积47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80万平方米。“东园西谷北城”(国家青岛通信产业园及市南软件园、青岛信息谷、青岛软件科技城,下同)累计入驻企业400余家。市经济信息化委作好“千万平方米工程”建设综合协调工作,完成工程中期评估,根据工程完成实际,提出调整5年总体建设规划的方案,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通过工信部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复审。 搭建软件产业发展平台 2015年,举办2015年中国(青岛)国际软件融合创新博览会。2015年第十九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期间,市经济信息化委组织青岛市16家企业参展,参展总面积224平方米,获大会组委会大奖11项,招商局青岛网谷获2015年中国软件园区最佳投资奖,4家公司8项产品获金奖5项、创新奖3项,市经济信息化委和市软件行业协会获优秀组织奖。 落实产业政策 2015年,依据“青发〔2012〕7号”文件,对软件业务收入新达到上规模标准的企业实施奖励,青岛东软载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信智能商用系统有限公司、中电科二十二所(青岛)天博信息科技公司、鹰图软件技术(青岛)有限公司、青岛宇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青鸟软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共获奖励资金500万元。 支持软件人才基地建设,首次以注资形式扶持高端软件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以市工业科技发展实业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对青岛感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完成500万元股本注资,推进青软实训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加强软件人才培养与供需平台建设,市经济信息化委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开展软件人才需求摸底调查,收集30家企业急需中高级职位100余个,在青岛国际软博会上举办软件人才对接会,近100家企业发布职位需求500余个,现场求职者3000余人次。 推进定向招商工作 2015年,实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东园西谷北城”发展战略,跟踪服务现有项目,对接增量项目。跟踪调度的累计60个软件园区支撑项目计划总投资724亿元。其中,过1亿元项目34个,截至2015年底,建设工程完成投资额170亿元。以三大重点园区为招商主体,引进惠普全球大数据中心、IBM软件技术创新中心、东软集团研创中心等高端产业项目,产业项目计划总投资额占全部支撑项目的70%以上,三大电信运营商计划在青岛市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其中,联通云计算数据中心投入运营,电信和移动大数据服务中心继续推进建设。(市经济信息化委) 市南区软件产业 概况 2015年,市南软件园及动漫游戏产业园(简称“两园区”)软件企业总收入29.42亿元,同比(下同)下降13.81%;实现净利润4.48亿元,增长6.27%;纳税总额2.55亿元,下降7.61%。新增软件着作权152项,增长20.5%,新增各类授权专利82件,增长56.9%。截至2015年底,两园区企业有软件着作权893项、各类授权专利226件。年内,两园区发展呈现以下特点:(1)招商引资态势良好。通过招大引强、提高入园门槛、重点引进高成长型总部企业,新签约三悦行科技、云达网络等18家软件科技文化创意类企业,引进注册资金2.1亿元,引进“千人计划”项目3家。截至2015年底,软件园入驻企业204家,入驻率91%;动漫园入驻企业112家,入驻率85%,其中年销售收入过1亿元企业4家、过1000万元企业50家。(2)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截至2015年底,两园区有高新技术企业23家、国家级动漫企业3家,经认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引进“千人计划”项目7个、市级专家工作站18个;有上市企业9家、各板块上市储备企业10余家。年内,新增青岛市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技术)培育计划10项、新经认定“青岛名牌”企业2家、市级技术创新重点项目19项,2家企业列入2015年度“青岛名牌”培育计划,34家企业获2015年度市南区百家成长型优势企业称号。(3)人才梯队逐步优化。截至2015年底,两园区从业人员超过1.10万人。其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占40%以上,留学归国人员100余人,国家“千人计划”7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海外专家10余人,市、区两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6人;设有专家工作站18个。 优势产业 (1)集成电路与嵌入式软件。2015年,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的载波通信技术产品在国网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载波类产品招标中应用份额超过40%,居全国首位;实现销售收入8.83亿元,获2014年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和2014年度软件业务收入上规模奖励,进入沪市主板上市筹备阶段。(2)物联网。青岛中科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启动“智慧食安”监管平台,实现“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慧工业、智慧食安、智慧仓储”等行业应用。青岛松立软件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建的“智慧城市”车辆管理平台,集车辆定位、泊位搜索、预约付费等功能于一体,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3)行业应用软件。青岛芳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推出的创新型网购平台——分红商城启动跨境电商业务,成为中国最大的跨境直购电商平台,已完成1000万元“天使投资”,主要用于“海外全球购”的落地执行。青岛雨人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面向医药流通业供应链管理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展现“信息化+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三位一体服务新模式。(4)动漫游戏产业。截至2015年底,全市3家国家动漫企业均在动漫园区。青岛漫视传媒有限公司利用3D立体成像技术自主研发的便携式3D影院,是全国唯一动漫衍生类创新产品。青岛凤凰世纪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的悬疑惊悚电影《夜闯寡妇村》于11月上旬登陆全国主流电影院线;《金牌流浪狗》入围首届全国中小学生电影周优秀影片。金东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建造的中国新能源生态科技馆,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新能源生态科技馆。 平台建设 (1)人才支撑平台。2015年,两园区继续推进高端人才引进培育和实用型专业人才的培训、输送,创建人才引进、培育、输送至用人企业的完整链条,形成高、中、低各层次自主循环的“人才生态圈”。两园区新建立专家工作站1个,引进“千人计划”项目3项。(2)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支撑平台。一期项目投资4000万元,为市南区及全市集成电路设计、研发外包产业发展提供完善的设计开发环境和优质的深入运营服务。集成电路企业可利用该平台,实现低成本、正版化、高效率的良性发展。(3)数字动漫技术支撑平台。总投资近3000万元,面积6000平方米,于2010年底投入使用。平台建设运营分为技术支撑体系和孵化服务体系,为动漫企业提供从造型设计、动画制作、特效合成、渲染、配音到输出等一整套专业设备及技术支持。(4)IT外包云计算支撑平台。建于2009年,引入服务外包巨头NEC公司的技术资源,为全市IT服务外包领域提供公共支撑。2012年,由多方专家对外包云计算平台的软件架构以及12个子平台进行全方面验收;平台扩容后项目合同意向将达3.5亿元。(市南软件园及动漫游戏产业园管理办公室) 无线电管理 频率资源、无线电台站管理 完成频率使用情况核查 2015年,青岛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根据国家统一要求,开展无线电频率使用情况核查专项活动,梳理1986年以来频率和设台批文161份、频率450条,对公众移动通信、广播电视、230MHz数据传输、400MHz对讲机等重点频率进行监测比对,掌握频率使用情况,查处非法使用民用超短波频率行为4起。支持青岛市重点工程建设,青岛地铁远景年全线网数字集群系统使用的800MHz频率获批复,城阳区有轨电车示范线1800MHz专网频率、红岛—胶南城际轨道交通13号线1800MHz频率完成初审上报;根据频率规划方案,为34家单位指配400MHz频率118条、150MHz频率21条,复用率84.2%。 规范台站审批制度 2015年,完成《无线电台(站)设置、使用、变更审批业务手册》和《无线电台(站)设置、使用、变更审批服务指南》编制。许可设置无线电台站416部,其中中继台28部、对讲机388部。完成18艘船舶制式电台备案、130部无线电发射设备进口初审、13款产品型号核准初审,型号核准办理件数占山东省比例的72.2%。理顺业余无线电管理机制。制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市业余无线电台管理工作的通知》,根据《业余无线电台管理办法》梳理全市业余无线电台管理机制,召开专题培训会,明确和规范业余无线台管理有关工作;组织完成报名考试228人,为138名合格人员办理操作证。 行政执法 创新执法工作机制,丰富宣传形式 2015年,查处各类非法台站41部。其中,“黑广播”14套,“伪基站”2套,卫星干扰器设备4台,中继台4部、对讲机17部。市无委办与公安、文化、广电等有关部门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协调配合行动。入门取证环节确定“公安出面、房东到场、物业见证、全程录像”原则。即墨市查获伪基站2台、黑广播3台,黄岛区查获卫星干扰器4台、黑广播2台,胶州市查获黑广播3台,城阳区和平度市分别查获黑广播1台。加强日常监督检查,通过对日常监测不明信号进行执法检查,查处市北区福州北路海延雅居小区居民楼顶擅自设置中继台干扰民航指挥调度频率案件并封存设备等违规行为。 宣传阵地不断完善 2015年6月,开通“青岛无线电”微信公众号,累计推送微信80余条,内容包括无线电法规、科普知识、刑法修正、工作动态。在各级媒体发表稿件52篇,报送工作信息63篇,官网网站更新信息近300条。开展专题宣传,围绕“世界无线电日”及“无线电管理宣传月”进行宣传活动,发送宣传短信超过250万条;《中国电子报》专版刊登青岛市无线电管理服务经济发展和重大活动保障情况。在“黑广播”专项查处过程中,青岛电视台《今日》《青岛全接触》栏目2次全程跟踪拍摄,宣传效果明显。“高考”保障工作中,《齐鲁晚报》、《青岛晚报》、《半岛都市报》、青岛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先后报道防止通过无线电作弊保障工作。 监测检测 监测检测突出重点,以数据促监管 2015年,各项监测时间3.2万余小时,比上年增长45%;按比例检测各类无线电发射设备600余台。开展重点行业监测,开展专项电磁环境监测机场、港口、铁路等,专项监测专业对讲机频段、广播电视频段、800MHz集群频段、GSM-R铁路运输专用通信系统频段、公众移动通信频段,统计分析监测数据,完善重点区域、重点业务监测数据库。实施非法电台专项监测,组织黑广播专项监测12次、“伪基站”专项查找活动4次。针对黑广播大多夜间出现的特点,加强夜间值班,累计夜间监测时间超200小时;在全市人流密集区域开展“伪基站”专项查找活动4次。及时查处各类有害干扰。查处各类无线电干扰事件40余起,其中空管干扰4起、铁路干扰1起、考试作弊信号25起、其他干扰投诉12起,及时查处电信基站干扰铁路GSM-R事件、视频传输设备干扰空管站二次雷达引起飞机掉点、车载MP3杂散影响空管指挥等严重无线电干扰。完成重点行业设备检测。分行业专项检测青岛机场、空管站、北海分局及广播电视等重点部门的在用台站,检测航空电台62部、船舶电台43部、广播电视台站13部,发现某区电视台工作频率216.25MHz设备因老化存在杂散,责令进行整改,及时消除干扰隐患。进行公众通信频率路测比对和频率资源使用情况审计。针对公众通信频段,进行全市基站数据路测比对,检测设备282部,由固定时间检测改为不定期检查,由固定基站检测改为随机抽样检测,路测匹配率、设备检测合格率数据和有关要求以正式公函形式责令运营商限时整改。针对频率资源使用情况,首次开展频率审计工作,完成10MHz—18GHz数据采集,经与台站数据库比对后,制定包含频段利用率、重点行业(民航、铁路、公安、广电)用频情况的数据报告以及不明信号占用率分析,提升频率精细管理水平。 技术支撑更加全面,监测覆盖大幅提升 2015年,新建成莱西、董家口、红石崖和阳光大厦等固定监测站4个,在青岛流亭国际机场新建成5个小型站组成的网格化监测系统1套,在建及确定建设的固定站7个,全市有25个固定站和2套网格化监测系统,根据评估可实现79%的城市覆盖和82%的郊县城区覆盖,达到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求。丰富技术手段,新建检测车具备微波监测能力,填补没有微波监测手段的空白;新购置频谱分析仪器具备实时频谱分析能力,解决同频信号查找难题,在空管二次雷达干扰排查中发挥重要作用。完善应急设施,完成应急指挥车、应急通信车的建设验收,黄岛区的监测车完成升级改造,应急设施具备短波、超短波、微波的应急移动监测能力和同频信号查找、压制能力;所有移动应急设施既可网络互联,又均可与控制指挥中心统一联网,组成移动的无线电管理应急网络。 重大活动无线电安全保障 2015年,完成在青举行的科技竞赛及体育赛事无线电保障。“2015年国际极限帆船赛”“国际帆船周”“世界杯帆船赛”期间,派出人员230余人次、设备65台套,指配临时频率107个,协调频率冲突6个,累计监测2700余小时,检测设备12台套,所有保障项目没发生干扰事件。全年参加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高考等各类考试无线电保障22次,出动监测车辆122车次、人员380人次,累计监测时间超过732小时,发现并压制可疑信号25个,没收作弊设备3台套,抓获作弊人员1人。重要时期全天24小时值守监测保障,在“两会”、“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九三”阅兵、南非代表团访华等重要时期,加强监测和干扰查处,维护空中电波秩序。完成海军北海舰队演习地方无线电安全保障任务。首次采用人员、设备随舰保障方式,实现对演习区域、使用频率的“零距离”。(市经济信息化委) 电 信 概 况 2015年,青岛市有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市分公司(简称“青岛联通”)、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简称“青岛移动”)、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简称“青岛电信”)、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中国铁通集团公司为中国移动集团的全资子公司,经授权经营固话业务;简称“青岛铁通”)等4家基础电信运营企业。青岛联通、青岛移动、青岛电信为综合业务运营商,其经营的差异化业务主要体现在第三、四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上。其中,青岛联通采用WCDMA和FDD-LTE制式,青岛移动采用TD-SCDMA和TD-LTE制式,青岛电信采用CDMA2000和FDD-LTE制式。 2015年,全市各主要基础电信业务企业电信业务收入190.28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26.26%;完成电信业务收入99.07亿元,减少2.04亿元。其中,3G及4G业务收入占电信业务收入的48.78%,增长16个百分点。截至2015年底,全市电话用户1549.39万个,增长4.45%。其中,固定电话用户213.8万个,下降6.32%;移动电话用户1335.59万个,增长6.41%(3G、4G用户679.91万个、增长24.77%)。全市固定、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达到24.53%和153.25%,第三代移动通信及其长期演进技术(3G/LTE)用户普及率78.02%。全市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249.33万个,增长17.84%,FTTH用户占宽带用户比率为57.61%,全市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88.28%;移动互联网用户752.17万个,增长9.8%,其中上网卡用户47.39万个,移动互联网用户普及率86.31%;WLAN用户59.73万个;IPTV用户23.27万个。 电信设施建设 2015年,全市各主要基础电信运营公司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86亿元,增长31.74%。其中,4G移动网络、光纤宽带网络建设投资分别占全部投资总额的41.63%、29.2%。截至2015年底,本地固定电话局用交换机总容量308万门;移动交换机容量达到2549万户;移动基站数量34957个,增长13.5%,3G和4G基站总数占全部基站总数的72.53%;WLAN热点数量9003个,AP数量14.22万个;互联网城域网出口带宽2300G,增长49.35%;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419.74万个。 业务拓展 截至2015年底,全市有从事增值电信业务的公司192家,新增31家,关闭30家。开展的各类增值业务298项,增加19项。其中,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ICP业务133家,移动短信信息服务SP业务64家,网络托管业务47家,呼叫中心业务经营单位22家,互联网接入服务ISP业务27家,IDC业务4家,新增国内因特网虚拟专用网业务1家,用户驻地网试验经营单位2家,获在青岛开展宽带接入网试点的单位4家。青岛地区有通信系统集成以及通信用户管线资质企业32家。其中,通信系统集成甲级资质1家、通信系统集成乙级资质8家、通信系统集成丙级资质15家,通信用户管线企业8家。(张莉莉)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青岛市分公司 概况 2015年,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青岛市分公司业务收入居全省首位,增幅居山东联通系统第一名,利润率居中国联通系统首位;市场份额逐步扩大,劳动生产率进入中国联通集团先进行列,绩效考核连续两年居全省联通系统第一名。 建立健全市场营销体系,提升经营软实力 2015年,启动自有营业厅终端卖场化改造,人均效能增长27.49%。提高集团客户带动能力,政企信息化项目超过300个。布局创新型业务,发展物联网用户数占全省联通系统的92.61%,IDC收入占全省联通系统的47.3%,ICT收入居全省联通系统首位。推进传统渠道与新渠道深度融合,拓宽销售渠道。升级传统渠道销售能力,构建全流程、全触点闭环营销服务体系。 实现全光网城市目标,增强网络硬实力 2015年,建成全国首批“全光网城市”,改造各类用户162万个,拆除铜缆162万线对千米,4G网络覆盖达到3G覆盖水平,实现市区、县域城区、乡镇驻地、3A以上重要景区和动车铁路线、高速公路等重要交通干线全覆盖,人口覆盖率超过95%,行政村覆盖率89%。城域网完成“中国联通china169骨干网扩容工程”多个项目,出口带宽达到860G,IDC出口带宽达到3T。推进共建共享,年节约投资3000余万元。完成“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世界体育休闲大会”等重大活动的通信保障任务。 加强基础管理,改善企业执行力 2015年,以客户感知为导向,开展热点问题专项整治,省内服务工单同比(下同)下降24.3%。组织渠道服务提升活动,业务差错类服务工单下降65%,渠道服务满意度97.2%,居全省联通系统前列。提升服务工单处理效率,工单处理及时率和满意率分别达到96.9%和94%。深化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畅通员工沟通交流渠道。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全年无安全责任事故。在山东联通员工技能大赛中获团体第一名,档案管理获山东通信行业首个“省级档案科学化管理示范单位”称号,企业质量管理获“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先进企业”等4项国家级称号。(王长涛)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 概况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是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在青岛地区设立的分支机构,主要经营固定电话、移动通信、卫星通信、互联网接入及应用等综合信息服务,具备电信全业务、多产品融合的服务能力和渠道体系。2015年,该分公司落实“网络强国”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信息消费,服务岛城经济民生,助力“智慧城市”建设。该公司通过2015年度省级文明单位复查,获2015年度青岛市“敬老文明号”“文明服务示范窗口”等称号。 网络建设 (1)固定网络。2015年,加强光纤改造建设,提升宽带速率,青岛家庭用户进入“百兆新时代”;引入民资推进青岛“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2)移动网络,推进“无线城市”和4G网络建设,开通4G基站1800余个、4G+基站200余个、4G室分系统700余处,实现青岛市市区、区(市)城区、风景区、机场、地铁、车站等区域全覆盖,4G网络覆盖率超过95%。 市场经营 2015年,借助中国电信全球最大的“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优势推进4G、光宽等基础业务以及“天翼高清”、“翼支付”、“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业务的发展。推进信息化应用服务,通过“天翼对讲”“外勤助手”等行业应用产品,支持青岛市各行业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全面提供综合信息服务。以终端为引领,整合各方资源推出苹果iPhone6s/Plus、三星NOTE5/S6等多款天翼4G手机,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终端产品。推动提速降费,开展宽带大提速,主推50M至100M高速光纤宽带;自7月1日起,调整部分国际及港澳台漫游资费标准,下调数据漫游、语音及短信漫游业务资费;自10月1日起,面向手机用户开放套餐内流量当月不清零服务和流量包内流量当月不清零服务;自12月20日起,新4G套餐取消长途/漫游费。 客户服务 2015年,继续推行“用户至上,用心服务”企业理念,严格执行实名登记工作,落实“黑卡”治理,推进网络信息安全,加强垃圾短信治理。推进服务互联网化转型,利用“欢go”客户端及易信、微信等公众号,完善网上营业厅、网上商城等服务举措,给客户提供全新的服务体验。加强服务文化建设,开展“服务明星”“双优营业厅”等各类评选活动,公开服务监督榜,畅通用户监督渠道。推广NFC公交卡、“翼支付”缴费、购物、加油等民生应用项目。(徐红霞)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 2015年1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与海信集团就移动通信业务合作签订战略协议,双方开展业务支持;海信集团在移动4G应用、青岛智能交通系统、青岛研发基地、各海信房地产楼盘等信息化建设项目中优先使用移动语音与电路接入服务,双方在物联网、可穿戴设备、“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2015年5月,该分公司与青岛市教育局签订“教育云资源服务平台”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合作开展“青岛市教育云资源服务平台项目”建设,依托该分公司网络技术和机房、线路资源,为市教育局提供“名师导学”“同步课堂”“电子书包”“家校互动”“平安校园”“个性化学习”等各类业务承载;该分公司创建稳定、高速的互联网连接服务、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服务以及手机APP应用服务,实现青岛教育“IDC机房+平台+运维”一体化的综合解决方案,与市教育局前期已搭建的云架构的PaaS层兼容,实现操作系统、数据库及管理软件无缝对接和延伸部署,创建安全高效、开放共享、全市统一的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利用该平台创建的云学习空间初期将满足400名教研员云空间、2万个教师云空间、16万个学生和16万个家长云空间需求,可支撑2000名教师、2万名学生和2万名家长同时在线;后期将覆盖全市100万名学生和家长,推进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有效融合。 2015年12月,中国移动(山东青岛)云数据中心开工建设。该项目位于红岛经济区,占地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整体建设周期为5年,投资预计超过30亿元,全部建成后可安装标准机架1.5万个,将成为东部沿海最大的云数据中心,为山东乃至全国“互联网+”战略加速提供重要的平台和支撑。(张 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