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防震减灾
气象?防震减灾
青岛市情网   上传:年鉴社
  

气  象

青岛市气象系统工作综述

概况  截至2015年底,全市气象部门有在职职工156人。其中,正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2人,副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29人,工程师82人,助理工程师及技术员20人;具有研究生学历者34人、大学本科学历者103人、大学专科学历者10人、中专学历者8人。

2015年2月5~6日,全市气象局局长会议召开。3月11日,市气象局、市气象学会联合召开“青岛市第三十六届天气气候趋势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一届三次理事会”。8月20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青岛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8月21日,《青岛市人工影响天气“十三五”规划》通过专家论证。《百年青岛气象》在市史志编纂委员会组织的2012~2014年优秀地方志成果评选中获一等奖。市气象局在全省气象部门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中被评为优秀达标单位。

为政府决策、“三农”及重大活动服务  2015年,市气象局向市委、市政府、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等部门报送《气象信息快报》64期、《重大气象信息专报》1期、气象报告短信56期,发布大雾、暴雨、大风等各类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107次。组织强对流、世界休闲体育大会气象服务应急演练2次,参加市政府各专项应急演练5次。完成世界休闲体育大会服务任务,编制《气象服务保障方案汇编》,组建大会现场服务气象台,开发专项气象服务平台,赛事期间发送各类服务产品180期。完成春运和在青举行的2015年国际极限帆船系列赛、青岛国际啤酒节等重大活动气象保障任务。加强为农气象服务和气象灾害防御系统建设。编印《农气基本知识和规范性文件汇编》手册。市气象局与市农技站实现信息共享并开展联合会商,联合发布农用天气预报和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产品43期。为农村种养植大户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开展标准化气象为农服务区市和乡镇创建工作。市气象局成立气候与遥感应用科,加强遥感资料的分析和应用。加强抗旱气象服务,向市政府、农业部门报送干旱监测信息32期。组织各类人工影响天气作业391次。

公众气象服务  2015年,制作的11套气象类节目在青岛电视台7个频道全时段高密度播出,播出频次近30次、节目总时长80分钟;5套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在中国气象频道插播;1套深度访谈电视节目《谈天说地》每周六播出。青岛人民广播电台10个整点直播连线播报天气信息;周播访谈节目《气象万千随我行》立足民生,普及气象科普知识和防灾减灾措施,收听率居周播节目首位。开发“青岛气象”手机客户端。“青岛天气”微信公众号发布渠道与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对接实现预警信息统一发布。开展气象科普进“校园、社区、农村、企业”等活动20余次,发放材料5万余份。建成城阳区气象科普馆并向市民和学生开放。制作气象科普专题片在青岛电视台播出。组织编印《青岛校园气象科普读物》。

基础业务及现代化建设  2015年,预报质量居全省第八名。增加市北、崂山、高新区预报,公众预报由8个预报区域增至11个,实现各行政区预报全覆盖。初步开发基于中尺度数值模式的格点编辑工具,实现青岛地区空间分辨率3千米、时间分辨率1小时的风场、温度和降水的格点化要素预报产品库,推出精细化到乡镇的预报产品。优化环境气象业务平台,市气象局与市环保局开展霾污染天气预报预警技术研究,向公众发布空气质量气象监测预报信息及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等信息。开展“城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建设,建成15套区域自动站、4套负氧离子监测站、1套极轨卫星分析处理系统;完成大气电场仪项目建设;升级改造视频会商系统、核心交换机、实时数据系统;完成高清演播室升级改造。加快山洪项目实施。推进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手段与国土、环保、水利等部门对接,制定业务运行管理办法。召开第四届海洋气象服务联席会议,推进海洋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优化海洋气象服务平台,开发陆岛航线预报等针对性服务产品。山东省地方标准《船舶引航气象服务规范》发布,地方标准《海水养殖气象服务——海参》《地铁与轻轨防雷检测技术规范》批准立项。落实中国气象局和山东省气象局课题3项、山东省气象局软科学课题1项。市气象局与中国海洋大学共同申报山东省科技厅和青岛市科技局项目各1项并获批准。市气象局科研项目立项26项,有31个项目通过验收。发表论文30余篇。

气象行政执法  2015年,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青岛市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的检查。开展“青岛市新农村气象服务管理办法”立法调研。梳理气象行政管理职能,实施气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管理办法。对全市气象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执法培训。开展“调结构稳增长抓落实”现场推进活动,完成行政审批295份,创建“优质服务窗口”。市气象局联合市安监、建设等部门开展防雷安全检查活动,对1000余个易燃易爆及危险化学品场所、1700余个企事业单位进行防雷安全检查。

全市基本气候特征

2015年,全市年平均气温13.7℃,比常年(下同)偏高0.9℃;年平均降水量450.5毫米,偏少213.9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261.9小时,偏少172.8小时。

青岛地区全年气候特征:气温正常,降水偏少,日照时数正常,属于一般略偏差年份;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暴雪、寒潮、低温、暴雨、高温、阴雨寡照、雾霾等。

青岛市区气象要素分布

气温  2015年,平均气温13.7℃,偏高0.7℃。8月最高,为26.2℃;1月最低,为1.9℃;年平均最高气温17.1℃、最低气温11.3℃。年极端最高气温34.8℃,出现在8月13日;年极端最低气温-6.5℃,出现在2月8日。

降水  2015年,总降水量421.2毫米,偏少242.9毫米;日降水量最大33.9毫米,出现在9月1日。日降水量≥0.1、1.0、5.0、10.0、25.0毫米的日数分别为78天、47天、21天、、13天、5天。

风速  2015年,平均风速3.2米/秒。11月最大,为4.0米/秒;8月最小,为2.3米/秒。年最大风速14.4米/秒,风向西北,出现在10月1日;年极大风速23.8米/秒,风向西北,出现在10月1日。全年最多风向为北西北。

湿度  2015年,平均相对湿度71%。7月最大,平均为82%;1月最小,平均为62%。

日照  2015年,日照总时数2117.9小时。5月最长,为220.3小时;11月最短,为76.2小时。年日照百分率48%;3月最高,为59%;11月最低,为25%。

蒸发  2015年,总蒸发量1030.5毫米。3月最大,为121.5毫米;12月最小,为50.2毫米。

气压  2015年,平均本站气压1008.3百帕。12月最高,为1018.3百帕;6月最低,为997.3百帕。全年日最高本站气压1030.4百帕,出现在1月12日;最低为985.2百帕,出现在7月12日。

水汽压  2015年,平均水汽压13.1百帕。8月最大,为26.6百帕;1月最小,为4.5百帕。全年最大日水汽压34.4百帕,出现在8月5日;最小1.3百帕,出现在3月10日。

地面温度  2015年,地面温度平均16.7℃。年平均最高值31.9℃、最低值9.2℃。年极端最高地温60.5℃,出现在7月30日;年极端最低地温-10.0℃,出现在2月9日。

全年重要天气日数

大风  2015年,8级以上大风日数17天。11月最多,为5天;6月无大风日。

雨日  2015年,雨日101天。6月最多,为15天。

雪日  2015年,雪日5天,分别出现在2、3、11月。上年度初雪日为2014年12月31日、终雪日为2015年3月3日,本年度初雪日为2015年11月23日。

雾日  2015年,雾日49天。6月最多,为9天。

霜日  2015年,霜日32天。初霜日为2014年12月9日,终霜日为2015年3月1日,初霜与终霜间隔日数83天,无霜期272天。

 2015年,霾日70天。1月最多,为14天。

  2015年,露日69天。6月、12月无露日。

重大气象事件

干旱  2015年5~10月,全市平均降水量312.7毫米,比上年同期偏少246.4毫米(44.1%),同期偏少220.9毫米(41.4%),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少值。5~7月中旬,全市平均降水量偏少5成,截至7月21日,全市有11.47万公顷耕地受旱,其中平度市重旱2.33万公顷。7月底和8月上旬的降水过程基本缓解前期干旱,但8月中旬~10月全市平均降水量偏少5成,旱情再次出现,黄岛区重旱6000公顷。全市出现的干旱,造成夏玉米、冬小麦播种推迟,花生、夏玉米不同程度减产。本次干旱据民政部门统计:莱西市受灾人口82236人,因旱灾需生活救助人口14175人;胶州市受灾人口16.5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63亿元。

暴雪  2015年,降雪5天,其中2月1天、3月1天、11月3天。2月8日全市小雪,平均降水量0.3毫米,其中平度市1.1毫米、青岛0.4毫米。3月3日全市小雨雪,平均降水量0.4毫米,其中胶州市1.0毫米、青岛市区0.5毫米。11月23~27日全市雨夹雪转降雪,平均降水量8.6毫米,其中26日平度市、莱西市出现暴雪,降雪量分别为12.6毫米、10.3毫米,平度市日降雪量创1961年以来最大;降雪出现在23~24日、26日,过程降水量5.8毫米。

寒潮、低温  2015年,出现1次寒潮天气过程。11月23~27日,受持续强冷空气影响,全市出现雨夹雪转降雪天气;23日,市区、崂山区24小时内最低气温降幅超过8℃,达到寒潮标准;27日,即墨市、胶州市、平度市最低气温分别为-8.9℃、-9.2℃、-11.2℃,为1961年以来11月历史次低值;市区最低气温-6.1℃,为1961年以来11月历史第四低值。

暴雨  2015年,出现1次暴雨天气过程(共计2站次暴雨)。8月6~8日受副高边缘暖湿气流和弱冷空气共同影响,全市中到大雨、局部暴雨,过程累积降水量80.5毫米,其中7日即墨市57.9毫米、胶州市56.7毫米。

高温  全市≥35℃高温日数累计出现24次,其中平度市最多为6天、黄岛区最少为2天。6月出现4站次高温,高温过程主要集中在6、12日,全市最高气温36.5℃(12日胶州市)。7月出现15站次高温,高温过程主要集中在13~14日、29~30日,全市最高气温35.9℃(29日胶州市)。8月出现5站次高温,高温过程主要集中在3、5日、12~13日,全市最高气温35.9℃(3日胶州市)。市区≥32℃高温日数累计出现7次,8月13日,市区最高气温34.8℃,为2015年最高。

阴雨寡照  2015年11月,全市平均降水量69.3毫米,同期偏多45.7毫米(193.6%)。降水偏多,日照偏少,11月全市平均日照时数85.9小时,少91.5小时,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值。降水偏多增加了土壤水分,缓解了旱情,对冬小麦的苗情转化升级及安全越冬有利,但持续的阴雨寡照天气,导致温室大棚蔬菜生长缓慢、病害滋生,对设施农业造成不利影响。

雾霾  2015年,市区出现大雾48天,偏少5.5天,比上年偏少12天。市区雾日1、4月和6~9月偏少,2~3月、5月、10~12月偏多。春季、夏季、秋季偏多,冬季偏少。4、7月偏少3.9天。12月偏多4.1天,其中21~26日出现持续雾霾天气,持续时间长、强度大;21日18时,启动青岛市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是自2014年《青岛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发布实施以来首次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24日16时,预警升级为橙色。持续的雾霾天气对交通生活等产生不利影响。(张诒年)

防震减灾

概  况

2015年,青岛市地震局贯彻落实《防震减灾法》《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青岛市防震减灾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推进地震监测预测、震害防御、地震应急救援和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等工作。市地震局被中国地震局授予2015年度全国地市级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被山东省地震局授予2015年度全省市级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被青岛市委、市政府授予青岛市文明单位标兵称号,被市政府办公厅授予2014年度青岛市应急管理工作考核优秀单位称号。黄岛区地震局被中国地震局授予2015年度全国县级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黄岛区地震局、崂山区地震局、平度市地震局、胶州市地震局被山东省地震局授予2015年度全省县级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地震监测预测

2015年,市地震局维护青岛市测震台网7个子台的正常运行。6月,山东省地震局确定青岛市为山东省区域测震台网5个速报分中心之一,联网共享23个山东省地震台网子台的震情数据。维护青岛市数字地震微观前兆台网10个子台12种观测手段、国家背景场驻青2个强震台、青岛强震台网8个子台和2套结构强震台、即墨GPS基准台和胶州试验场等观测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市财力投资65万元,完成市地震监测台网升级改造,提高定位精度和地震速报水平。其中,黄岛区灵山岛测震台完成台站基建、设备安装和光纤传输;增建胶南、平度等2个省级磁通门台站。落实震情值班和会商制度,坚持全天候不间断震情值班,青岛市地震遥测台网全年监测到可定位地震415次。5月22日邻区威海乳山4.6级地震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向市委、市政府上报《震情》,研判震后趋势,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全市地下水和动物等地震宏观异常观测点125个,其中骨干宏观观测点22个、视频监控宏观观测点16个(黄岛区年内新建10个)。根据地震和异常现象观测资料,开展震情会商研判工作,参加7月9日山东省地震局远程视频紧急会商,全年开展周会商、月会商、半年会商、年度会商和临时会商55次,其中月会商采取各区市地震局集中现场参加的形式。7月10日,培训市、区(市)两级审批服务大厅地震局窗口工作人员,推行安装市勘察测绘院研发的“地震监测设施与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审批定位系统”。市地震局获2016年度全省地震趋势会商报告评比第二名,“青岛市年度地震趋势研究报告全省评比连续6年第一名(2009~2014)”课题获2015年度山东省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震害防御

2015年,《青岛市防震减灾条例》被列入市人大常委会2015年地方性法规计划制定类调研项目。黄岛区东部滨海发展带和中心城区118平方千米地震小区划二期工程、崂山区地震小区划二期工程由市工程地震研究所完成施工。全年全市有101个重大建设工程完成地震安全性评价,其中青岛市工程地震研究所承担64个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482项一般建设工程完成抗震设防要求确认。5月,中国地震局青岛防震减灾市级示范中心项目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进入招标公告阶段。11月,市发展改革委同意青岛市地震预警及震害防御信息系统列入2016年市财力投资计划前期研究项目。青岛市工程地震研究所课题——“地震安全性评价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获2015年度山东省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三等奖,“青岛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被山东省政府授予2015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青岛市活动断层探测成果应用管理规定”被列入2015年青岛市政府规章制定计划调研项目;城市活断层探测结果应用于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地铁1号线等规划建设项目评审;城阳区夏庄街道安乐社区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建设规模1331户)被山东省地震局、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列入“十二五”规划第四批省级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黄岛区被中国地震局授予国家地震安全示范县(市、区)称号,是全市首个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县(市、区);市南区八大关街道太平角社区、黄岛区隐珠街道隐珠山社区等9个社区被山东省地震局、山东省民政厅、山东省科协命名为第五批山东省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全市省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增至25个。

地震应急能力建设

2015年,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新修订的《青岛市地震应急预案》(青政办字〔2015〕51号),是青岛市第六部地震应急预案。市财政投资122万元,由李沧区政府、青岛市地震局结合沧口公园改造工程,按照国家标准建设全市首个Ⅰ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5月,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组织70余人(以武警青岛市支队12中队为依托)和青岛市地震局现场工作队赴潍坊昌邑,参加山东省地震应急救援综合演练。5月22日,受山东省地震局调遣,市地震局现场工作队参加威海乳山4.6级地震现场处置工作,完成地震现场流动监测和烈度考察任务。7月14日,市抗震救灾指挥部主要成员单位会议召开,市地震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府应急办等11个部门,讨论研究《山东省2015年地震重点危险区抗震救灾专项应对工作方案》(鲁震领办发〔2015〕4号)的具体落实情况,以及青岛市地震应急联动机制运行问题,印发《青岛市2015年度抗震救灾专项应对工作方案》。城阳区、即墨市、胶州市、平度市和莱西市政府分管区(市)长参加山东省地震局、山东行政学院举办的县(市、区)长防震减灾工作专题研讨班。4月,组织27名地震专业技术人员赴昌邑、莒县、安丘、坊子、郯城现场考察郯庐地震带(山东段)地震活动性及历史地震、断裂地貌地质;11月,组织36名地震工作者赴防灾科技学院四川基地培训,考察北川新、老县城和汉旺镇、都江堰地震遗址。举办市地震灾情速报员和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培训、地震灾害救援前方指挥系统技术培训、地震应急与信息服务培训。9月,组织全市救援骨干50余人举行青岛市地震应急救援专业训练;10月,举行青岛市地震现场工作队演练;11月,组织全市地震系统参加山东省地震局“地震应急工作主题月”活动。全年全市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开展地震应急演练1100场,35万人次参加。市地震局被山东省地震局授予市级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运维综合考核优秀集体和地震应急指挥技术平台单项考核优秀集体称号。

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2015年,组织学习宣传贯彻7月1日施行的《山东省防震减灾知识普及办法》。投资600余万元建设的青岛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启用以来免费接待社会各界参观168次6230人,被市科协授予市科普教育基地称号。市地震科技活动中心等4个单位被山东省地震局命名为山东省防震减灾科普宣教基地。5月12日(第七个全国“防灾减灾日”),黄岛区政府与市地震局联合在黄岛区市民文化广场举办“青岛市地震开放日”宣传活动,2000余名居民和学生现场参观,展出地震科普展板40块,发放《居民应急避震手册》《中小学生防震减灾知识手册》和有关便笺、挂图、手提袋、光盘等宣传品6000份,部分厂家展示缓降器、应急包、充电电筒等防灾产品,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携新引进的地震紧急救援车参展。5月22日,威海乳山4.6级地震当天,通过“大众网”发布《威海今晨发生4.6级地震青岛有震感》的报道。市地震局参加“行风在线”“民生在线”“网络在线问政”活动,与社会公众实时沟通交流宣传防震减灾工作。全年发放防震减灾宣传品15万份,电视、广播和网络报道22次,报纸宣传发行量120万份。(张阅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