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事业
文化事业
青岛市情网   上传:年鉴社
  

文化行政管理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概况  截至2015年底,青岛市有区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文化(艺术)馆各13处,全部为国家一级馆;十区市均为“省级文化先进单位”,其中7个区市为“国家文化先进单位”,数量居全省首位。十区市有文化馆(站)185处。全市有图书出版社3家,新华书店(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家,书刊批发经营单位39家,音像、电子出版物批发单位727家,综合性文化市场1个;有报业集团1家。有影视制作经营机构54家、影院47家。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广播电台1座、12套节目,电视台1座、15套节目,有线电视用户243.5万户、数字电视用户225.8万户。

2015年,全市63处各类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提供书刊借阅409万册次,举办各类展览400余个,服务市民超过750万人次;新建市南区、市北区、崂山区等4处“全天24小时”自助图书馆,自助服务读者23万人次,借还图书22万册次。出版物销售总额23.63亿元;营业收入36.38亿元。四市六区完成执行放映场次65784场;票房3.99亿元,同比增长47%,继续居全省首位,占全省总票房的23.4%。完成66家星级宾馆酒店卫星电视接收设施、7家广播电视站、45家影视机构的年审换证工作。全市参加核验发行单位797家,通过709家(其中批发单位33家、网上书店12家),暂缓年度核验24家,不予通过年度核验64家,发行单位从业人员7482人。全市核验登记的印刷企业经营单位1437家,其中出版物印刷企业48家、外商投资企业43家、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企业907家、其他印刷品印刷企业423家,专项包装印刷企业58家。全市印刷企业资产总额158.07亿元,印刷总产值132.11亿元,实现利润总额4.43亿元、缴税总额1.26亿元,全行业从业人员3.6万人。年印刷产值5000万元以上印刷企业57家,工业总产值75.68亿元,占全市印刷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印刷产值超1亿元企业22家。青岛出版集团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金奖。新增国家绿色印刷企业1家,全市获绿色印刷认证企业15家。新增各类印刷企业41家,全市2家数字印刷企业获山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批复。

按照山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和市委宣传部的要求,对中央驻青新闻单位进行清理整顿和重新登记,撤销中央、山东省新闻单位驻青新闻机构11家、合并1家,通过重新登记的24家,责令整改的4家,新纳入管理的新闻机构5家。截至2015年底,全市有驻青新闻机构33家。完成16家全国号报纸、48家期刊、40家记者站、60余家内部资料的年度核验工作。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2015年,“千万平方米”社会事业公共设施文化项目支撑项目投资5.5亿元,计划竣工面积11.4万平方米,完成施工面积12.69万平方米,完成投资5.14亿元。完成市少儿图书馆新建工程;市文化艺术中心办理土地规划审批手续,做好设计、勘察等招标准备工作。市博物馆扩建工程进入概念方案征集阶段,委托国际一流设计师设计。

博物馆建设  2015年,市文广新局联合市财政局印发《青岛市民办博物馆补助奖励实施细则》,启动2015年奖励补助工作,推动全市民办博物馆事业发展。全市新设立青岛崇汉轩汉画像艺术博物馆、青岛黄海学院博物馆、山东威达学生装博物馆、平度市勇华民俗博物馆、黄岛辛安民俗博物馆、青岛嘉木艺术博物馆、青岛九水生态园林博物馆等民营博物馆8家。截至2015年底,全市依法注册登记博物馆49家,其中国有博物馆26家、非国有博物馆23家,实现每15万人拥有1家博物馆的目标,博物馆数量继续居全省首位。青岛胶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胶州九兴博物馆、莱西市胶东民俗博物馆、平度市勇华民俗博物馆入选全省首批“乡村记忆”博物馆。“‘五一八’国际博物馆日”和“‘六一三’文化遗产日”期间,各文博场馆围绕“博物馆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护成果全民共享”等主题,通过专题展览、特色活动等形式展示文化遗产保护成就;全市有24处博物馆组织宣传活动136项,吸引观众约5万人次,被媒体报道20余次。

文化经营单位年审换证工作  2015年,全市有2341家文化经营单位(含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营业性演出经营主体、艺术品经营单位)参加年审换证,通过年审换证2084家,其中网吧1484家、娱乐场所367家、营业性演出经营主体153家、艺术品经营单位74家、互联网文化单位6家。未通过年审257家,其中暂缓年审换证202家(网吧160家、娱乐场所42家)、依法注销55家(网吧32家、娱乐场所23家)。市文广新局指导各区市联合公安消防、工商、文化执法等部门对全市文化经营单位逐家进行现场勘查。

文艺精品创作与演出

2015年,加强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奖励。组织印发《关于征集2015年度青岛市文艺精品扶持项目的通知》《关于举办青岛市第三届“王邦直杯”中国声乐作品演唱比赛的通知》,面向社会征集文艺精品项目。组织开展2015年度文艺精品扶持项目征集评审工作,经过严格审核和专家评审,对茂腔《秧歌乡的故事》、吕剧《将心比心》、儿童广播剧《等你在千里之外》、百年华彩——中国水彩艺术研究展(青岛站)、管弦乐序曲《琴岛》等29项文艺精品创作和文化品牌活动进行经费扶持。交响乐团的交响乐《琴岛序曲》、城阳区文化馆的合唱《梦想摇篮》获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资助项目立项。

市文广新局以青岛经历的“一战”历史为背景,与中新社合作拍摄4集电视纪录片《1914青岛永不能忘》,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成为青岛历史首部列入国家重大理论文献题材的纪录片;选取与青岛关系密切的“一带一路”重要历史人物法显,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纪录片《海路》;重点协调推进舞剧《法显》创排事宜。

举办《向共和国致敬》、《红高粱》、大型音乐情景剧《誓言》、“2015年青岛市合唱艺术节”、“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专题音乐会、“青岛交响乐团2015年音乐季”、青岛交响乐团联手华盛顿合唱团启动“华美乐声”十年巡演等活动,其中《向共和国致敬》《红高粱》入选山东省抗战胜利70周年剧目展演活动。全年全市获省、国家级各文艺类奖项50余件,其中8件作品获“泰山文艺奖”、2件作品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城乡文化活动

“农家书屋”工程建设  2015年,组织开展青岛市“农家书屋”调研工作,编制《青岛市“十三五”农家书屋建设规划》。推动全市“农家书屋”数字化升级建设,完成全市500个“农家书屋”配备数字化设备的升级工作。落实国家、山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关于“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工作部署和要求,完成全市5774个“农家书屋”出版物的补充更新工作,补充出版物44.3万册,其中图书826种、期刊11种、音像制品及电子出版物33种,投入资金522.86万元。参加全省“知识改变命运、读书创造未来”主题征文活动,青岛市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4个。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7.04万场、“优秀影片进校园”放映591场,青岛交响乐团2015年音乐季安排各类交响音乐会和惠民演出59场。

开展读书活动  2015年,崂山区、黄岛区、城阳区和四市开展读书征文、诵读讲演、“农家书屋”管理员知识竞赛、书画摄影等176项文化读书活动。全年全市举办“中小学读书节”,“农民读书节”,“书香企业评选”,阅读分享会,学者、专家讲座,“图书漂流”,“送书进农村、校园、企业、军营、家庭”等各种形式的全民阅读活动近1000场,参众100余万人次;通过微信等软件发布全民阅读活动20余次,通过移动终端参与的群众超过100万人次。

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2015年,举办第二届市民“五王”(歌王、舞王、戏王、琴王、秀王,下同)才艺大赛,新增2015年“东亚文化之都五王大赛”、全国城市邀请赛和中日韩对决赛,邀请全国各地和日韩选手到青参赛,竞赛中日韩三国“五王”。2015年青岛市“五王”大赛报名参众5万余人,参赛节目5000余个。市民“五王”才艺大赛获山东省政府文化创新奖和青岛市机关优秀工作成果奖。

推出公益演出活动  2015年,举办“走进经典”——青岛市“微演艺”“六进”(进商场、机场、火车站、汽车站、书店、市场)公益演出活动60余次。以元旦、春节等民俗节日和法定节假日为重点,组织开展“欢乐青岛广场周周演”等群众文化活动4700多项,受益群众240余万人次。

“音乐之岛”“影视之城”

文化品牌建设提升“音乐之岛”城市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015年,举办第十一届全国青少年小提琴比赛、“2015年青岛音乐节”、“2015年青岛合唱艺术节音乐会”、“2015年青岛国际音乐大师班”、“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专题音乐会”以及“王邦直杯”第三届民族音乐(中国作品演唱)比赛等音乐节庆、赛事活动。成立青岛文化研究院,创新高端引智模式,建设国内一流的文化发展智库。

促进影视产业发展  2015年,制订《关于促进青岛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青岛市影视产业发展基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启动联合国全球创意城市网络“电影之都”申创工作。启动电影博物馆的筹建工作。筹办青岛全球电影嘉年华、申办亚太电影大奖、承办国际戏剧“学院奖”,吸引世界大学生电影节和国际传播大奖落户。年内,电视纪录片《1914青岛永不忘记》在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等电视频道播出;电视剧《崂山道士外传》获发行许可证;委托央视新影集团拍摄法显题材纪录片工作启动,在青取景拍摄完成;举办法国电影展映活动。完成元旦、春节和山东省、全国“两会”及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等各个重要保障期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举办“第二届青岛微电影大赛”、“西海岸新区影视业行业协会成立”以及“剧本创作基地青岛揭牌”等系列活动。

文化创意产业

推动文化金融服务平台建设  2015年,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设立与运作青岛市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的通知》和市财政局《青岛市市级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要求,加强扶持文化企业特别是中小微文化企业。市文广新局与青岛银行研究起草《青岛银行文化金融发展规划方案》和《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服务平台战略合作协议》,设立青岛文创支行;会同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市金融办制发《青岛市文化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征集2015~2016年度贷款贴息项目31个。

推进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项目申报认定工作  2015年,市文广新局组织全市文化企业申报2015年度文化部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特色项目和文化金融合作项目。全市有8个项目入选文化部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和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库,青岛国际工艺品城创意设计产业园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入选文化部《2015年度文化金融合作项目库(信贷融资)》。配合市财政局组织申报2015年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落实胶州少海历史文化街区等10个项目扶持资金5090万元。市文广新局会同市商务局拟制《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推动青岛保税港区创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组织申报2015~201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

继续推进“千万平方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工程  2015年,全市35个“千万平方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工程第一、二批支撑项目完成投资240.45亿元,施工365.06万平方米,竣工159.1万平方米,投入运营108.12万平方米,分别完成全年计划的113.7%、115.1%、203.4%和217.5%

开展第二批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项目评审  2015年,青岛印象婚庆文化产业基地等47个项目被认定为市级重点项目。组建青岛市文化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启动文化创意产业贷款贴息工作。市文广新局指导成立青岛市版权产业促进协会。青岛城市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首家在国内主板上市的城市出版传媒企业。

指导做好动漫产业有关工作  2015年,市文广新局推动全市动漫企业参与文化部东亚文化之都活动,指导市动漫协会制订东亚文化之都·中日韩大学生动漫大赛和2015年青岛动漫节活动方案;组织开展2015年度全市重点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统计工作,征集整理131个项目的相关资料,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7个、1亿元以上项目54个,投资总额699.65亿元,完善了全市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库。举办2015年青岛包装印刷技术展览会和“书香青岛”优秀图书惠民展,国内200余家印刷包装企业参展,1000多家印刷企业到场参观洽谈,达成成交意向5500万元,展会现场主要设备全部成交。

提高文化产业效益  全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510亿元,占全市GDP的7.7%,文化产业成为全市的支柱产业。

受理群众信访与行政审批服务

2015年,做好“两线一网”(“行风在线”“民生在线”“青岛纠风网”)等市民建议意见的办理工作。公开政府信息105条,举办新闻发布会5次,开展“网络在线问政”活动6次、“行风在线”和“民生在线”活动2次、“阳光政务”活动2次,在线解答群众提问78个,主动回应群众的咨询和诉求。受理市民诉求事项187件,全部办结。完成9件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满意率100%。对2014年“三民活动”中的126条市民意见按期办复。

继续推行实施“公信文化”品牌,坚持行政审批阳光公示制度。全年办理行政审批事项、审批相关服务事项等3576件,连续4年实现行政审批事项办结率、群众非常满意率两个“百分之百”。公开推行实施行政审批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办理落实有关行政审批事项、审批相关服务事项的审核确定、合并削减、取消下放以及征求意见等600余项。

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与涉农资金管理

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  2015年,全市录入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文化经营单位2275家、非文化经营单位2487家,文化经营单位激活率100%;文化经营单位、非文化经营单位基础数据录入数量和文化经营单位激活率均居全省首位。全市使用平台数据库办理行政审批业务2311项,居全省首位、全国前列。做好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文化娱乐行业、文艺表演团体等准入监管工作,配合有关部门联合执法检查15次,检查文化市场经营单位近300家,推动做好文化市场安全生产工作。依法处理文化市场举报投诉39件,获山东省文化厅肯定。

涉农文化活动资金管理  2015年,开展涉农文化活动资金专项清理检查工作,清查彩票公益资金、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基层服务点资金、农村文化活动资金、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和设备资金、“农家书屋”资金等5项资金8800余万元,实际检查平度市、即墨市、崂山区等3个区市8个镇(街道)、村(社区)的文化专项资金使用落实情况,及时发现与纠正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

文化遗产保护

文物保护重点工程实施与文物认定采集工作  2015年,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海基地开工建设。两次组织开展全市81家国有单位的文物最终认定,认定文物8200件(套)。基本完成全市文物信息采集、拍摄、登录和上传工作,累计登录文物176820件(套)、472013件,居全省前列。

名人故居保护  2015年,开展第二批20处名人故居挂牌保护工程。与国家文物局开展研究课题,编制《近现代建筑保养维护工程技术规程》。编着完成《山海之间——在青岛看文化名人故居》便携式口袋书。设计制作《青岛文化名人故居》明信片、手绘文化名人故居指南图、宣传折页、书签等系列宣传品,在张玺、华岗、闻一多故居设置宣传橱窗。研究起草《青岛市名人故居保护利用奖励办法》,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故居保护利用。市文广新局指导市南区开展赵太侔故居维修工程。开展“‘五一八’国际博物馆日”和“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吸引观众5万人次。对16处名人故居实施挂牌保护。

全面实施第十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普查遴选工作  2015年,申报不可移动文物113处。组织专家进行文本申遗和实地考察,初步确定75处不可移动文物为第十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候选名单。《即墨故城遗址及六曲山墓群文物保护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并上报。《三里河遗址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完成。组织完成莱西西沙埠遗址、胶州板桥镇遗址、赵家庄遗址、祓国都城遗址、西皇姑庵遗址和平度东岳石遗址、大泽山石刻及智藏寺墓塔林等7处遗址及石刻类保护规划立项报告的编制工作,除西皇姑庵遗址外,其余全部获国家文物局批复通过。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修缮方案立项报批工作  2015年,完成胶海关旧址、俾斯麦兵营、八大关近现代建筑等9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修缮方案立项报批工作。山东省政府公布青岛地区北阡遗址、张村小学、童真宫等17处不可移动文物为第五批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全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增至72处。全年全市19项文物保护项目获国家文物局专项资金支持4949万元。

开展“乡村记忆工程”  2015年,根据山东省九厅局公布第一批“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名单,青岛即墨市雄崖所村等7个传统文化村落、平度市东潘家埠传统民居等3处传统民居和胶州市九兴博物馆等4处博物馆被纳入首批山东省“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名单。

“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考古研究  截至2015年底,探明胶州板桥镇遗址、黄岛琅琊台遗址等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文物保护单位10余处,编辑出版《青岛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海上丝绸之路与青岛西海岸》等研究资料。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15年,完成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项目的评选工作,全市市级非遗名录代表性项目97个。评选公布青岛市2014年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亮点工作和模范传承人,鸳鸯螳螂拳传承人被评为山东省2014年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范传承人。

文化交流

2015年,通过开展“东亚文化活动”,组织各类文化交流活动150余项。举办“百年华彩——中国水彩艺术研究展”(展出300余位艺术家的430件作品及100余件珍贵文献档案)、2015年哈罗·欧洲文化节、青岛美术赴美交流、“韩国周文化演出”、中德艺术家作品联展等系列文化活动。(李革新  高成绪)

2015年12月30日,副市长栾新(前排左)出席“创新·发展·合作·共赢——东亚文化之都城市建设与发展论坛”

               并接受采访                                                              (丘欣敏摄影)

青岛市图书馆

概况  截至2015年底,青岛市图书馆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设13个管理部门、22个对外开放窗口,藏书236.77万册。

2015年,新增读者1.73万人,持证读者总数18.31万人;接待各类读者198万人次,流通书刊304万册次;采购中文图书5.77万种12.85万册、外文原版图书1094册;加工入藏中外文图书3.92万种7.64万册、中外文过期报刊1.64万册。编制二、三次文献130种、4231期;编制《决策信息》24期、其他定期专题信息2~3种,为领导决策和经济发展提供参考服务。该馆网站点击率39.6万人次。各业务部门通过开展读者利用图书馆方法的培训、举办“读者利用图书馆知识大奖赛”、召开读者座谈会、发放读者调查问卷、建立网上图书馆知识园地和文献知识专栏等方法与途径,加强与读者沟通,掌握读者需求,提高馆藏利用率。

服务方式创新  2015年,该馆移动阅读平台手机客户端下载量9423人次、访问量6.05万人次;“全天24小时”自助图书馆接待读者24.61万人次,流通图书13.33万册次;无线网络注册读者49.67万人,平均即时在线人数83人;官方微信关注人数8008人。深化流动服务工作,流动服务点总数40个,流动服务108次;加强自建数据库建设,完成696种旧日文、德文文献书目数据;古籍数据验收680种,流水号部分古籍财产登记41581册;利用“全国联合参考咨询与文献传递网”,开展专题咨询与网上咨询服务,实现文献传递服务3484篇。

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  2015年,完成该馆中文文献RFID系统改造工作,实现中文文献自助流通借阅,安装自助借还设备8台、自助办证设备2台;推进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开展对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CNKI“中国知网”、“慧科报纸”等馆藏系列数据库的公益培训活动,举办公益培训19期。

构建青岛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2015年,提升总分馆制建设水平,全市建成包括“农家书屋”在内的图书室4501个,其中能通借通还的图书室258个、达到周开放时长30小时以上的社区图书室145个。引入“第三方评估”,制订科学系统的考核标准,促进各分馆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协调市南区、市北区、崂山区图书馆新建4所“全天24小时”自助图书馆。推进市少儿图书馆改造工作,新少儿图书馆服务面积1000平方米,设少儿借阅室、低幼借阅室和少儿活动室等3个独立服务空间和数字体验区,入藏少儿文献4万余册,设阅览座席260个。以尼山书院和乡村儒学讲堂模式,开展公共图书馆外延服务。全市各公共图书馆、尼山书院和儒学讲堂开展传统文化活动近1500场次,吸引5.6万名读者参与。

群众文化  2015年,配合“世界读书日”、“图书馆服务宣传周”以及重大节庆活动开展迎新春系列活动、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向该馆捐赠图书暨2014年度青岛百名优秀读者颁奖仪式、“‘四二三’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第十届全省读书朗诵大赛青岛地区选拔赛、清明节主题活动等阅读推广活动。举办各类阅读推广活动410项,其中,“文化大讲堂”讲座33期、尼山书院活动83次、展览32次,参众5.83万人次。配合各种活动组织新闻媒体发稿224篇,组织上报工作信息72篇。

古籍、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  2015年,配合古籍普查保护工作,对馆藏古籍(原流水号登记)部分,以册为单位进行登记、录入;完成全市公共图书馆馆藏民国文献普查登记工作;按照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要求,组织青岛古籍收藏单位填报《“十三五”规划预研调查表》;完成2014年度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青岛市国有单位收藏民国时期文献普查”工作,通过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鉴定结项;选派工作人员参加古籍普查培训,提高古籍普查工作能力。

交流合作  2015年,由中国图书馆学会主办、青岛市图书馆和青岛市图书馆学会承办的“构建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研讨班”在该馆举行,全国各图书馆230名代表参加;市图书馆学会举办学术论坛2次,市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落户该馆;组织召开市公共图书馆馆长例会4次;加强对外宣传交流工作,每月编发图书馆工作信息《青图视窗》,全年编发工作信息12期、《青岛地区公共图书馆信息》6期。(翟新宁  彭 云)

新闻出版(版权)管理与文化行政执法

“文化环保城市”建设

2015年,青岛市文化行政执法局围绕建设文化青岛、打造文化强市,实施以建设“文化环保城市”为目标的文化执法“1711”基本工作思路[“1”:建设全国“文化环保城市”;“7”:实施出版物市场净化、正版普及、“阳光网吧”、文明娱乐、高雅艺术、文化遗产保护和健康影视等七大工程;“11”:突出抓好封堵查缴各类非法出版物,治理打击通过互联网和手机媒体等传播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打击各类侵权盗版行为,打击假报刊、假记者站、假记者、假新闻及各类非法广告,查处治理网吧接纳未成年人及超时经营,规范演艺、娱乐场所,规范美术品、艺术品市场,打击非法挖掘、盗窃、贩卖、破坏文物,治理非法安装使用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治理查处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违法违规视频、视听及广告,清理整治“黑网吧”“黑印刷(复制)”“黑出版(发行)”“黑娱乐场所”等11项重点工作],全面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保证全市文化安全和健康发展。

围绕查禁各类非法出版物、扫除网络淫秽色情文化垃圾、查处侵权盗版行为、整治非法违规报刊等工作重点,开展“净网2015”“护苗2015”“清源2015”等五大专项行动,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截至2015年11月底,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16.7万册(张),查处案件446起。

2015年,青岛市文化行政执法局第六次被授予全国“扫黄打非”先进集体称号,被评为全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先进集体。

监管执法

网吧市场监管  2015年,针对市民反映强烈的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等问题,按照市政府《通告》精神,加大教育引导和市场整治力度,查处各类违法违规经营网吧350余家次。自2013年下半年集中整治以来,全市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76家,注销长期无实质性经营网吧200余家,取缔黑网吧155家,全市网吧数量由最高峰的近2000家减至1380家,有效遏制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现象,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文化遗产保护  2015年,市文化行政执法局通过加强监管执法保护,依法查处文物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巡查文物保护单位500余家次,查处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30余家次。其中,查办破坏文物大案要案2起,行政处罚180万元,移交有关部门对相关责任人给予行政追责处理。

广播影视领域监管执法  2015年,开展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专项整治,查处擅自安装卫星设施单位53家,治理小区20个,拆除非法卫星设施6100余套。全省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专项整治暨“无小耳朵”区市建设现场会在莱西市召开,莱西市作为全省唯一“无小耳朵”区市受到表彰。打击非法电台,查处非法电台17个。打击网络视听节目违法违规行为,行政处罚严重违规网站2家,移交公安机关处理3家,函告通信管理部门关停12家,约谈33家网站负责人,责令整改200余家。加大对有关播出机构播出广告监管力度,行政处罚1家,限期整改3家。

演艺娱乐市场监管  2015年,市文化执法局集中排查全市山(庙)会,加强对农村演出市场监管,确保健康有序;注重加强商演市场监管,现场监督涉外演出和大型商演30多场,保障大型及涉外演出安全。加强游艺娱乐市场监管,严查电玩企业视频不上传、非法定节假日接纳未成年人等行为,联合公安机关查处违法经营单位2家,查扣涉嫌带有赌博功能的游戏机21台。

版权领域监管执法  2015年,开展打击“侵权假冒”“剑网”等专项整治行动,受理投诉举报260余起,查处侵权盗版案件200余起。受理群众着作权法规咨询400余件。5家单位和11人获全国打击侵权盗版有功集体和有功个人称号,数量居全省和全国计划单列市及副省级城市首位。推进企业软件正版化整改工作,截至2015年底,市属国有企业全面完成软件正版化整改目标。

文化服务建设

开展量贩式KTV“老年人免费娱乐”活动  2015年,老年人免费娱乐场所增至40家,参加活动的老年人3万余人次。举办2015年青岛市“格莱美杯”“为爱唱吧”公益K歌大赛。为市文化执法局“第一书记”挂职的平度市蓼兰镇程家村募集公益基金5万元,用于该村青年文化活动中心和老年文化广场建设。

加强文化普法宣传  2015年,市文化执法局在全市开展版权保护“进企业、园区、机关、社区、学校”活动,会同市教育局开展“版权教育进中小学课堂”活动,确定青岛商务学校等16所学校为2015年度版权教育示范学校。会同团市委等有关部门开展以“文化环保、护苗成长”为主题的“文化环保校园行”系列活动,邀请部分专家学者围绕读健康图书、上绿色网络、享文明娱乐、保护文化遗产等内容进行专题讲座,增强青少年文化法律意识。

完善版权公共服务体系  2015年,为推动企业创新,创建企业品牌,市文化执法局与市版权保护协会联合开展第二届青岛市最具影响力版权创意作品推荐评选活动。开展着作权免费登记,全年完成着作权登记1.1万件。山东省版权保护与发展现场会在即墨市召开。国家版权局同意即墨市为全国3个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之一。在“‘四二六’世界知识产权日”期间,组织开展正版特价优秀图书展销捐赠活动。

举办版权类精品展会  2015年,举办第二届“中国青岛·东北亚版权创意精品展示交易会”,吸引国内外中高端版权创意属性的企业350多家参展,展示新闻出版、动漫游戏、影视音乐、艺术美术、工业设计等方面最新成果,开展中国暨东北亚地区青少年版权创意作品大赛、参展作品(产品)评选、中韩企业家合作洽谈会等主题活动,为展商和专业人士搭建良好交流交易平台。展会实现版权项目交易20多亿元,项目融资15亿元。(赵世龙)

文博工作

文物保护管理

落实重大工程、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和修缮方案的立项获批工作  2015年,青岛市文物局发挥文物工作在经济建设、民生工程中的作用。协调完成青岛胶东国际机场项目占地范围内的考古调查勘探工作、地铁1号线等的文物保护专题报告编制工作等,保证全市大型基本建设工程顺利实施。组织完成莱西西沙埠遗址等7处遗址以及石刻类保护规划立项报告的编制工作并获批通过。完成胶海关旧址等9处重点文保修缮方案的立项报批、立项批复。完成八大关近现代建筑等7处方案编制,获山东省文物局批准实施。19个文物保护项目获国家文物局专项资金4949万元。编制完成《即墨故城遗址及六曲山墓群文物保护专项规划》并上报审批,编制完成《三里河遗址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崂山道教建筑群、琅琊台遗址保护规划初稿。启动西沙埠遗址、板桥镇遗址等新立项项目的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工作。

修缮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建筑  2015年,八大关近现代建筑中的居庸关路10号、香港西路10号、黄海路16号和18号、山海关路13号、医药商店旧址、观象台旧址修缮工程竣工。启动水师饭店旧址、青岛山炮台旧址等文物保护建筑修缮工程;组织实施齐长城黄岛段抢修工程。完成八大关近现代建筑标识牌等市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标志树立工作。

扩大文保范围,做好依法保护工作  2015年,推进第五批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经山东省文物局审核,山东省政府正式公布北阡遗址等17处不可移动文物为第五批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实施第十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普查遴选工作。经各区市对辖区内不可移动文物的先行普查,申报不可移动文物113处,初步确定75处不可移动文物为第十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候选名单。

研究课题编制  2015年,编制完成国家文物局研究课题《近现代建筑保养维护工程技术规程》并结项,将于2016年由国家文物局正式发布。

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第二阶段工作

2015年,完成全市95家国有单位的文物最终认定工作,全市经普查发现拥有文物的国有单位数量居全省首位,累计登录文物55万件,基本摸清全市国有单位文物数量,为馆藏文物数字化管理、利用打下基础。配合山东省文物局在全市文博系统开展可移动文物保护现状调研。排查摸底系统内9处博物馆的金属、陶瓷、石质、纺织品、纸质书画、壁画、漆木器等七大类34461件珍贵文物的保存状况,统计调查展厅、库房、展具、修复设备、修复人员、经费需求等软硬件指标,为编制可移动文物保护规划、推进文物修复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市文物局指导黄岛区博物馆与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开展青铜器修复工作。

博物馆城建设

贯彻《博物馆条例》,加强民办博物馆建设  2015年,青岛崇汉轩汉画像艺术博物馆等7家非国有博物馆获山东省文物局批准备案。截至2015年底,全市依法注册登记博物馆48家,继续居全省首位。青岛嘉木艺术博物馆代表青岛市非国有博物馆,在全省《博物馆条例》专题研讨会上作典型交流发言。青岛秋宝斋指墨画博物馆等10余家博物馆报山东省文物局待批。青岛胶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等4家博物馆入选2015年全省第一批“乡村记忆”博物馆。

深化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启动扶持奖励政策  2015年,建立博物馆免费开放绩效考评机制,全年全市国有、非国有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的28家,举办展览活动230余项,参众250万人次。市文物局联合市财政局制发《青岛市民办博物馆补助奖励实施细则》,实施对非国有博物馆的支持,鼓励非国有博物馆免费开放、举办特色展览和开展学术研究。对全市16家非国有博物馆包括举办特色展览、学术研究共18个项目奖励扶持51.5万元。

指导博物馆建设规范发展,推动博物馆行业技术进步  2015年,组织专家指导大沽河博物馆、城阳区博物馆建设和黄岛区博物馆、道路交通博物馆等陈列大刚编写、建馆规范、规划设计、功能布局。组织全市各文博单位参加山东省国际文物保护装备博览会,市博物馆、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青岛海产博物馆、中国海军博物馆等特色博物馆参展,宣传展示青岛博物馆之城、文物建筑修复维护、文创产品展示等成果,获国家文物局和山东省政府有关领导肯定。

考古工作

2015年,按照国家文物局关于“海上丝绸之路”保护与申遗工作会议精神,重点针对黄岛区、胶州市、即墨市等重点区域,开展“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调查研究和勘探发掘。截至2015年底,已探明胶州板桥镇遗址等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文物保护单位10余处,琅琊港、密州港、金口港等港口7处,即墨雄崖所、凤凰村、南栲栳村和黄岛祝家庄、蒋家庄等近10处传统村落。通过开展明清海防遗迹前期调查工作,普查古镇口炮台等海防遗迹34处。出版《青岛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海上丝绸之路与青岛西海岸》等研究专着。配合琅琊台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完成对琅琊台、小台、斋堂岛等遗址的考古勘探。配合黄岛区齐长城黄岛段抢救性修缮工作,完成对月季山西坡段、东坡段和刘家大村南山段齐长城的考古调查、勘探,编写相关考古工作报告。开展青岛港董家口港区疏港铁路工程规划用地的相关考古勘探工作,编写相关考古工作报告。按照计划完成即墨故城遗址及六曲山汉墓群的考古勘探工作。

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海基地建设项目

2015年,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海基地项目被列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事项”,市文物局协调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管委、市建筑工务局、即墨市政府等5个部门17个处室和单位,组织开展编制可研报告、设计任务书等7项工作,完成土地证、建筑方案审批等8项行政审批事项,落实市政府财力投资1500万元,按规定纳入市政府投资项目监督管理系统,该项目于12月21日施工,监理单位开标,青建集团股份公司和青岛华鹏工程咨询公司中标,12月底开工建设。

开展“乡村记忆工程”

2015年,山东省九厅局公布首批“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名单,青岛市的即墨雄崖所村等7个传统文化村落和平度市东潘家埠传统民居等3处传统民居及胶州市九兴博物馆等4处博物馆被纳入首批山东省“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名单。开展“乡村记忆工程”挂牌保护工程,对列入“乡村记忆工程”名录的传统村落、民居和博物馆,统一悬挂保护标识牌。

文物安全工作

2015年,市文物局与市直文博单位、各区市文化文物部门签订文物安全责任书;与市公安、消防、气象等部门合作完成元旦、春节期间和季节性、例行性文物安全检查;推进文保单位“三防”(防雷、消防、安防)工程建设,崂山道教建筑群消防工程项目等6个项目的施工方案获国家文物局审批,按国家文物局要求组织完成修订和报备;万字会旧址防雷工程等2个项目获国家文物局立项批复;11月底上报青岛医药商店旧址消防、安防、防雷工程等19个工程立项计划;组织实施文物系统安全生产和对外开放单位安全管理、青岛市古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大险情排查等工作,促进全市文物安全工作落实,无文物安全责任事故。配合山东省文物局、国家文物局完成对湛山炮台旧址遭破坏事件、即墨市旧城改造中文物遭破坏案件执法督察工作,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近期我市发生两起文物保护单位遭破坏典型事件的通报》。

规范专项资金监管

2015年,市文物局向市财政局提出王台当铺古建筑维修保护等7个市级文物抢救保护项目,申请专项资金180万元,及时协调市财政将专项资金指标下达到各项目单位;落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向国家文物局报审24个项目计12394.85万元,财政部、国家文物局批复专项补助资金4949万元。

加强专项资金使用监管,跟踪监督市财政和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按照国家文物局和山东省文物局的安排,两次组织自查和检查,坚持定期向市财政局和财政部驻青专员办书面汇报情况,实现监管目标和项目进度。(丁婷)

青岛市博物馆

概况  截至2015年底,青岛市博物馆有在职职工77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者7人、中级19人。2015年,围绕“博物馆致力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主题,创新文化理念,发挥藏品功能,强化队伍建设,规范制度管理,在重大节庆纪念节点举办特色展览,依托馆藏特色开展社会教育活动。入选山东省“十佳博物馆”,获“省古籍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陈列展览  2015年,该馆推出展览28个,接待观众60余万人次。推出原创系列展览“金韵含香——青岛市博物馆藏铜香炉展”“吉羊之美——乙未年馆藏羊题材文物展”“抗战记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特展”等11个,数量为该馆历年之最。其中,“碧海风帆——青岛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展”“抗战记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特展”入选国家文物局组织的2015年展览季活动推介项目。

系列教育活动与宣传  2015年,该馆创新社会教育方式,开展社会教育活动284场次,举办馆内教育活动41项146场次。依托馆藏资源,推进“奇妙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品牌建设,结合传统节日、特殊纪念日、学校教育、文博知识普及等内容开展“国韵学堂”“文博讲堂”“我们的传统节日”等系列品牌活动。其中,“我们的传统节日”公益系列活动,结合传统节日习俗开展互动体验,通过以家庭为单位到该馆参观展览,采用聆听传统节日习俗讲座、书写新年对联、剪窗花、印年画、烹制元宵、绘制清明彩蛋、制作端午香囊、彩绘十五月饼等形式,引导社会公众尊重、热爱并参与民族传统节日。创新“五进”(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活动形式和内容,运用电脑新技术增强画面立体感;以“博传万家——百姓生活新常态”为主题,将流动博物馆送进市内各社区,提升多媒体讲述及流动展览可移动形式,帮助社区进行文化建设,宣传社区文化;针对老年、成年、少年观众特点及需求,开展“国韵学堂”古琴活动,举办古琴雅集、古琴公益学习班等活动,利用馆藏资源与全市古琴人才资源,推动古琴艺术发展。全年该馆走进社区、单位30余个,开展教育活动138场次,受众1万余人次。拓展博物馆公共服务领域和途径,创新推出公益文化“微展览”服务,将传统博物馆流动展览、讲座和馆藏上网供市民选择,实现线上下单、线下服务;推出“新春到·吉羊美:乙未年馆藏羊题材文物微展”等4项在线浏览。

文物保护修复  2015年,该馆完成国家重点专项预防性保护项目的第一期实施方案编制。与山东省博物馆合作,完成馆藏青铜器、书画保护修复方案编制和专项申报工作,方案获国家文物局批复。按照修复年度计划,完成书画修复50件;为举办非洲年画展和东亚文化之都特展,完成110余件年画、展览前言部分说明的装裱和9件日本画的修整。

藏品、古籍研究利用  2015年,该馆选派专业人员参加国家文物局出土文献保护研究培训班,以馆藏陶文参与潍坊博物馆国家级课题“陈介祺研究”,为香港中文大学明代道藏研究提供资料,支持民办博物馆公益课堂并派专家参与专题讲座。开发影印原藏明代古籍《读风臆评》,在“文化遗产日”举办首发式。完成古籍影印出版的前期影像信息采集工作。

文物征集  2015年,该馆宣扬“藏宝于国”理念,完善入藏制度,无偿捐赠成为入藏主要方式。及时组织专家定级,将捐赠三级以上文物的捐赠者名字镌刻于捐赠功勋墙,建立“藏宝于国、礼遇于民”的良性互动关系。全年有6件新入藏的捐赠文物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定为三级以上珍贵文物,其中有1件为一级珍贵文物。

可移动文物普查  截至2015年底,完成可移动文物普查104853件套,居全省首位、全国前列。普查整体工作在《中国文物报》头版以《新发现惊喜不断新成果全民共享》为题进行报道。

50周年馆庆活动  2015年,该馆为庆祝建馆50周年,联合甘肃省博物馆推出“长路远帆——甘青两地丝路文化联展”,并推出原创展览“碧海风帆——青岛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展”,《海陆一体化维度上的东夷文化》新书首发、李汝宽家族捐赠陈列专厅开放、铭刻抗战文物捐赠人英名上捐赠墙、召开“博物馆发展论坛”等系列活动。

馆际交流  2015年,该馆从包头市博物馆、扬州市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正定冀华艺术馆、甘肃省博物馆等地区引进异地特色展览,该馆“青岛市博物馆藏山东民间木版年画展”分赴北京鲁迅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塔城地区博物馆进行展出,并赴南非德班美术馆、肯尼亚国家博物馆、开罗中国文化中心进行国际文化交流。(青岛市博物馆)

中国海军博物馆

新馆建设  2015年,中国海军博物馆组织室内展陈装饰基础工程设计招标,上报经费预算,推动布展工作进程。根据海军领导小组指示,组织人员修改中国古代海军、中国近代海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展陈大纲并多次邀请军内外相关专家进行研讨,修改完善后上报海军北海舰队;围绕新馆建设,组织人员赴美国、智利、英国、土耳其等国外知名海军博物馆学习展陈及建设、管理等经验。组织召开馆区总体规划及室外展陈设计方案专家评审会,确定初步方案并邀请军内外专家进行研讨论证、修改深化,室外总体规划方案基本定型,与工程建设部门进行工作交接,具体规划进入施工启动阶段。做好文物征集调拨及布展的协调准备,研究启动“走出去、请进来”文物征集普查工作,通过到老干部家中走访、刊登文物征集启事等形式,获取文物及社会人士捐赠信息,全年征集文物藏品200余件。配合海军文物征集组开展工作,获军内文物一手资料。按照上级提出武器装备展要“成体系、成系列、成规模”指示要求,该馆赴各地搜集装备信息,拟制上报《海军博物馆装备布展调拨、替换需求》《现有武器装备替换计划》,配合修订装备维修方案和经费预算估算。完成小型博物馆设计施工招标文件编制并上报招标请示。

文博工作  2015年,该馆发挥博物馆职能,贯彻服务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思想,发挥好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海洋观教育基地作用。(1)开展社会教育展览活动。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最先在秦屿路上设“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海军”橱窗展览。联合市文联等单位在老馆室内展厅承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共和国将军书画展”,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展览活动被多家媒体报道和转载。组织开展“三进入”(进入校区、厂区、社区)巡展活动6轮次,宣传教育2万余人,其中“抗战中的中国海军”校园巡展被“国防网”“中国山东网”专题报道。(2)完成观众接待工作。通过改善观众接待条件、提高员工服务质量、推行电子营销策略、加强员工职业素质,做好老馆维持性开放工作。年内,上饶集中营名胜区、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等单位到该馆参观交流,接待西藏甘孜地区青年干部、武汉市民主党派中青年骨干、青岛市盲校新生等军内外团体到该馆参观学习。组织“国际博物馆日”优惠参观活动,其中多项在军内外报刊进行宣传报道。全年接待旅游观众47.6万人,门票款收入1600余万元。(3)宣传特色文化品牌。加强社会宣传,在中央电视台第七套、上海东方卫视、青岛电视台等媒体拍摄任务中加入该馆新馆建设内容,展示该馆新馆形象。加强特色展品社会宣传,推选“101舰”“105舰”“上甘岭枯枝”“青六水上飞机”参加山东省文物局组织的“齐鲁瑰宝”评选,其中“105舰”入选。推荐优秀讲解员参加山东省第六届金牌讲解员大赛,竞赛视频被山东省内媒体宣传报道,该馆有2人获二等奖、1人获优秀奖,其中1人受邀参加《让梦想飞》节目录制。(4)保障装备文物维修管理。按照保障开放与长远谋划相结合原则,科学规划装备文物维护保养,组织工人对1、2号桥进行大规模桥体整修和加固焊接,对展区6艘小艇进行艇体翻新保养;协调市文物局等单位,提供技术咨询和专业指导,组织人员完成国家级文物“红旗汽车”修复展示;更换修复文物展示铭牌,重新核定文物介绍的中英文内容,规范室外装备文物展览秩序。

学术研究与史料编研工作  2015年,为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培养专业研究人才、发挥博物馆研究功能,筹备成立海军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审议通过《海军博物馆学术委员会章程(试行)》。严把论文选题、开题、审查、送稿环节,对17人的19篇学术论文进行开题审议,提交发表12篇。配合“小型博物馆”建设,组织人力通过查询文献资料、搜索网络信息、实地调研采访等方式,整理大型展示装备相关历史资料,拓展文字资料3.2万字,搜集图片65幅、视频资料2部;开展史料编研工作,参加海军北海舰队组织编纂骨干培训,邀请有关人员讲授文物资料编研经验,完成海军年鉴等编研任务。(中国海军博物馆)

青岛海产博物馆

概况  青岛海产博物馆(青岛水族馆、青岛海洋科技馆)是中国首座水族馆和最早的海洋科普教育机构之一、全国海洋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救助网络成员单位、青岛市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和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青岛市海洋文化窗口单位和标志性景区。该馆为市科学技术协会直属公益性事业单位,截至2015年底,有以海洋生物馆、淡水生物馆、梦幻水母宫、海兽表演馆、青岛海底世界组成的集科研、科普、旅游功能于一体的科普场馆与景区集群。2015年,该馆接待游客230万人次,经济、社会效益保持稳中有增的发展态势;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青岛市文明单位标兵称号,被市委、市政府、驻青部队领导机关命名为青岛市军警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标兵单位。

海洋科普  2015年,该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和青岛海洋特色城市建设,开发科普资源潜能,提升科普能力,探索新常态下海洋科普新形式、新方法,提高科普工作水平。全年开展“科普进学校、社区、农村”等主题活动30余次,科普志愿者服务2200余人次,出版《海洋探秘》等海洋少年读物5000余册。4月,开展以“共筑海洋强国梦,传承海洋科普情”为主题的“科普大篷车山东巡回展”活动,在泰安、聊城、济宁、枣庄、临沂等5个内陆地市开展海洋科普宣传,行程1900千米,2万余名师生、市民、官兵参加活动;该活动突出海洋特色,实现内容形式“双创新”,构建以活体观赏、标本展出、展牌阵列、讲解互动为主体框架,集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体的立体科普新模式,宣传教育效果明显。

海洋生物饲养及科研  2015年,该馆致力于海洋生物分类、饲养、救助及海洋生态保护有关课题研究,在分子生物学实验、鱼类、水母致病细菌检测分析等方面取得实质进展。其中,“水母消化酶活性测定实验”“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发病水生生物致病菌检测实验”“利用DNA分子技术对采集水母进行物种鉴定实验”等多个项目获较大突破,提升整体科研实力。繁殖斑海豹2只、南美海狮1只。开展在养珍稀水生动物远程电脑芯片植入工作,为推进自然界水生动物识别管理和保护救助深入开展创造条件。开展人工环境下水母生命周期延长研究,通过控制金黄水母属水温、卤素灯调节、加大卤虫无节幼体的投喂等措施,使水母成长状态和生存时间明显改善。推进海洋生物分类鉴定研究,馆藏生物数量、质量得到同步提升。、

场馆科普功能和展示能力建设  2015年,完成莱阳路2号院1、2号楼场馆整合升级改造,增加展出面积500余平方米,增设珍稀爬行动物展区,改善、丰富展出环境和品种,提高展览水平。4月21日,该馆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共同开展海洋科技主题展“走向深海大洋——科学号海洋考察成果主题展览”,以实物、模型、视频等多种形式向观众展示中国最新深海科研成果,该主题展属国内首次同类型展出活动,“新华网”“人民网”等多家主流媒体予以报道和关注。9月7日,由梅耶人类进步基金会(FPH)支持建立的“世界浮游生物观察站青岛水族馆分站”在该馆落户,该分站以从水流、湖泊、海洋和环礁湖中提取的浮游动植物为主要展出、研究对象,面向青少年群体开展相关实验课程和科普活动,为中小学生探究海洋微观世界提供科技平台。

安全与综合治理  2015年,该馆应对游客接待量持续增长、安全压力加大等因素,完善安防基础设施,严密安全管理体系,整顿安全管理团队,全年实现人员零伤亡、展品零损失和服务零投诉。规范高效管理体系,创建精细化、人性化、规范化场馆,提升展览品质和服务水平,开展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2015年度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通过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开展外部监督审核。在标本制作管理、水母饲养展出工作中引入数字管理系统,建立标本信息数据库和无脊椎动物饲养电子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在科研、管理过程中的全覆盖。重新修订《青岛海洋科技馆财务管理制度》等,巩固管理基础。(青岛海产博物馆)

档案工作

加强档案工作组织领导

2015年,青岛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到市档案馆参观调研,听取市档案馆新馆设计汇报,审定设计方案;李群和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新起分别对市档案局编写的《资政参考》和调研报告作出批示;市委常委、秘书长王鲁明,副市长栾新多次听取档案工作汇报,指导档案工作并帮助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各区市党委、政府及时印发文件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专题研究解决档案馆库建设、档案事业经费投入等关键问题;胶州市、莱西市财政拨专款开展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交运集团、海信集团、青啤集团主要领导专门对档案工作作出批示要求;市交通运输委、市城市管理局加强对本系统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组织领导;中德生态园将档案工作列入部门年终考核;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履行档案监督管理职责并完成档案专项验收;青钢集团规划建设2000余平方米的独立档案库房。

档案服务

2015年,各级档案部门围绕中心工作,挖掘档案信息,为领导决策、部门工作、重大活动服务。市档案局编发《资政参考》《档案信息专报》或提供有关档案资料,为市委、市政府工作服务。市文档服务中心被市委宣传部、市委市直机关工委授予“我身边优秀的机关人”和十大“服务明星”称号。即墨市做好婚姻、工龄等涉民档案查阅服务工作。围绕纪念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市档案局与有关部门合作举办“中国战区受降档案史料展”,编辑出版《日本入侵青岛档案》等,在主流媒体开辟纪念专栏专版,拍摄国内首部反映劳工题材微电影《历史无言》并获奖,市档案局与青岛电视台合作摄制播出《青岛记忆:抗战岁月》等3部电视专题片。崂山区档案局编着《崂山抗战》,市北区档案局编辑出版《档案纪实(抗战篇)》。城阳区编印乡土教材——《家·城阳》,崂山区继续实施“社区档案示范区”建设工程,即墨市跟踪指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工作。各级档案馆以“档案——与你相伴”为主题,举办第五届“档案馆日”活动。承办“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青岛卫星会议和海峡两岸档案工作研讨会”。拓展档案对外宣传交流领域,在德国曼海姆市举办展览,增强青岛的国际知名度。

2015年3月11日,市委常委、秘书长王鲁明(左二)到黄岛区调研市、区档案馆新馆选址情况(安殿堂摄影)

 

档案资源建设

2015年,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编制报批工作,继机关全面完成后,16家市直企业单位完成编制审批。各级综合档案馆拓展档案接收范围和门类,初步形成常态化接收新机制。实施“城市记忆工程”,收集反映记录城乡面貌的照片和影像档案。全年全市各级综合档案馆接收档案数量36.4万卷件。市档案馆及城阳区档案馆率先在全省开展档案文献遗产评选工作,李沧区结合举办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展览开展档案资料征集工作。市档案局与市民政局联合开展民政业务档案课题研究,获国家档案局、民政部有关领导肯定。

档案信息化建设

2015年,市数字档案馆系统率先通过国家档案局测试,成为全国首家“示范数字档案馆”,国家档案局将青岛确定为该项工作的启动城市并召开现场观摩会;山东省档案局转发文件推广青岛市数字档案馆建设经验和做法。“智慧档案馆”一期建成并在全国首家投入使用。市南区档案局探索建设“虚拟档案馆”,城阳区档案馆通过“国家级数字档案馆”测试。青岛市区域性集中式数字档案室建设模式被列为全国首批数字档案室建设试点单位。档案信息化理论和技术研究取得重要突破,“政务云背景下档案管理模式研究”获国家档案局档案科技立项,“智慧档案馆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3个课题分获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为全国同类城市获奖数量最多、奖励等次最高。

档案规范化管理

2015年,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做好文件材料整理归档工作,167家市直机关及部分基层单位、116家市直及市属企事业单位文件材料归档和整理工作通过年检,合格率100%。开展全省档案工作科学化管理规范测评工作,青岛银行、交运集团、市南区法院等25家单位和市委台办、市北区统计局等58家单位分别通过示范单位、先进单位测评。实施“档案安全告知书”制度和“监督指导通知书”制度,提高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区市档案馆档案管理水平;制订《青岛市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进馆档案整理规范》,规范企事业单位档案移交接收工作。

档案馆库建设

2015年,市档案馆工商分馆与黄岛区档案馆建设项目正式立项,建设分馆开创档案馆建设新模式。继2014年崂山区档案馆新馆正式启用后,平度市、莱西市档案馆新馆工程竣工;市北、李沧、黄岛、城阳等四区档案馆新馆完成选址和初步设计工作;市南区确定档案馆扩建调整方案。(市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