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贸易
国内贸易
青岛市情网   上传:szblez
  

概况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商贸流通增加值

2013年,青岛市商贸流通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904.3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3.3%,高于全国增幅0.2个百分点,居山东省首位,在全国5个计划单列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中分别居第二、八位。全市实现商贸流通增加值1124.4亿元,增长11%,高于GDP增幅1个百分点;占GDP、三产的比重分别为14%、28%。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法人企业主要商品零售额

2013年,青岛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现商品零售额1074.7亿元,增长20.3%,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幅7个百分点。其中,五金、电料类实现14.7亿元,增长148.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实现12.9亿元,增长133%;中西药品类实现25.6亿元,增长67.3%;金银珠宝类实现39.1亿元,增长56.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实现87.6亿元,增长41.4%;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实现145.5亿元,增长29.1%;汽车类实现322.3亿元,增长11.2%。

市场体系建设

(详见第191页)

商贸流通发展

2013年,青岛市推进“商贸流通企业提升计划”,引导推动骨干企业加快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信息化建设,提高集约化水平和规模实力,通过控股、收购、特许经营、产销一体化等方式培育壮大骨干流通企业,全市重点监测的20户商贸企业(集团)全年实现销售额529.6亿元,增长12.7%,销售额占全市消费市场比重的18.2%。制订出台鼓励连锁经营的优惠政策,完善城乡商业网络体系,连锁经营的范围从百货、餐饮业加快向汽车、电脑及软件、石化、药品、家政、租赁等新兴行业拓展;经营区域以中心城区向省内外周边地区和乡镇延伸,大型零售企业在省内其他地市开设大型商业设施超过40家,品牌连锁企业累计发展品牌连锁便利店600余处。通过优化老社区商业业态,完善新建社区服务功能,加快发展品牌便利店、餐饮店、美容美发店等8种社区商业必备业态。实施家政服务工程,全年培训家政服务人员4000余人。推进“96365”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发展,新增签约家政服务企业90多家。

2013年9月25日,市委常委、副市长李成钢(前排中)到青岛维客集团调研(李明光摄影)

市场调节

2013年,青岛市开展市场运行监测,落实重要节日期间日报告制度,通过全市生活必需品、蔬菜和猪肉等三大在线监测系统,及时监控市场粮、油、肉、菜等重点商品的数量、价格情况;加强预测预警,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科学引导生产、经营和消费,市区日均蔬菜、猪肉上市量保持2100吨、80吨左右。落实“菜篮子”商品储备制度,全年组织投放2.25万吨肉菜储备,保障节日消费需求,维护价格稳定。   (市商务局)

市场运行

批发、餐饮业增长较快,城乡增幅差距缩小

2013年,青岛市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1141.6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8.7%;限额以下企业实现零售额1762.7亿元,增长10.0%;批发业实现营业额373.2亿元,增长13.8%;餐饮业实现销售额333.4亿元,增长13.4%;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168.8亿元,增长13.3%;住宿业营业收入回落明显,实现营业额28.9亿元,增长1.8%;城镇、农村分别实现零售额2421.8亿元、482.5亿元,分别增长13.5%、11.9%,城、乡增幅差距缩至1.6个百分点。

举办购物节等节会活动拓展消费增长点

春季,立足“惠民生、扩消费”,全市组织实施“春供30”计划和“年货购物节”“2013春季时尚购”三大活动,提升节日市场消费;夏秋季,借鉴中国香港、新加坡购物节模式,举办为期3个月的“2013年青岛城市购物节”活动,其间举办“2013年青岛网上购物节”“2013年香港时尚购物展”等活动,繁荣市场扩大消费,各项活动累计新增消费26亿元,拉动消费市场增长1个百分点。

市场消费热点拉动作用明显

2013年,全市的吃、用类商品增长较快,穿类商品增长稳定。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销售:粮油食品饮料等吃类商品同比增长29.1%;用类商品中,金银珠宝、家用电器和汽车类同比分别增长56.4%、41.4%和11.2%;服装、鞋帽及针纺织品等穿类商品增长9.2%。以上五大类商品累计销售增加105亿元,对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增长的贡献率73%。

重点流通企业消费支撑作用明显

2013年,重点监测的20户骨干商贸企业(集团)实现销售额529.6亿元,增长12.7%。利群、维客、利客来、永旺、丽达、家佳源、家家悦等重点商贸企业,有签约和在建项目20余个,累计营业面积近30万平方米,成为支撑消费新增长因素。网购消费快速增长,海尔、苏宁易购、利群、维客、永旺等商贸企业的网上商城全年实现销售额超过5.3亿元,增长45%以上。   (市商务局)

市场体系建设

概况

截至2013年底,青岛市有各类批发、零售、餐饮和住宿业商业网点45.6万处,零售业总营业面积731.3万平方米,人均商业零售面积0.95平方米;有大中型零售网点169处,总营业面积约320万平方米。其中,市区有各类商业网点17.7万处,人均商业零售面积1.52平方米,达到发达国家人均1~1.2平方米的水平;初步形成以5个大型市级商业中心、5个商贸服务业集聚区、5个大型市场群(带)和9个区级商业中心为核心,35条商业街和119处大型商业网点为骨干,约17.7万处各类商业网点为基础的市场网点网络体系。发挥青岛市高端商业的聚集优势,创建山东乃至北方奢侈品消费聚集区;推动即墨服装城申报全国商务综合功能区和保税港区设立进口商品总部基地。

商业中心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培育

2013年,李沧区伟东乐客城、城阳区华鹏东城、国贸大厦、即墨市宝龙城市广场、利群财富广场等大型商贸设施建成开业,全市新增商业面积65万平方米,对商贸流通业的繁荣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李沧区商圈商业建筑面积已超过市北区台东三路商圈,成为全市建筑面积规模最大的商圈。

社区商业服务设施配置

2013年,在各社区中新发展社区便民连锁门店130处,新建、改造公益性标准化农贸市场15处,建设改造面积4.5万平方米,市场环境、档次及管理水平持续提高;全市国家级和省级商业示范社区分别达到7处、32处,有86%的社区基本达到“8分钟居民消费圈”目标(居民在步行8分钟时间内即可满足日常基本购物、餐饮和美容美发等消费需求),居民生活消费便利程度明显提高。

商品市场建设

截至2013年底,全市有各类商品市场943处,其中新建16处。有年交易额超过1亿元的市场97处,增加1处;超过10亿元的市场28处;超过100亿元的市场6处。重点培育的10大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实现交易额402亿元,同比增长13%。提高农贸市场标准化水平,标准化农贸市场累计80处,占市区农贸市场总数的75%,有效改善了市民购物环境。   (市商务局)

“放心工程”建设

“菜篮子”市场供应

概况 2013年,青岛市商务局围绕保障“菜篮子”市场数量、质量安全,深化“放心工程”建设。通过增加地产蔬菜上市数量、扩大外埠合作产区的“内增外调”方式,保障“菜篮子”市场供应总量充足、四季均衡、数量稳定,市区内蔬菜、猪肉日均上市量保持在2000吨和80吨左右的水平。

加强市控蔬菜基地建设 2013年,按照全市11.33万公顷蔬菜种植面积(设施种植面积4.67万公顷)最低保有量要求,加强规模化“菜篮子”直供蔬菜基地建设与管理,完善蔬菜产销宏观调控机制,加强对蔬菜市场运行调控,确保蔬菜市场稳定,满足市民的消费需求,市商务局印发《青岛市市控蔬菜基地管理意见》,经相关区市商务部门审查推荐、现场考察和专家评审,认定市控蔬菜基地42家1.33万公顷。

扩大外埠蔬菜产区产销合作范围 2013年,持续加强与潍坊市、河北省等传统蔬菜产区对接,开辟新的外埠蔬菜对接产区,市商务局与甘肃省兰州市、贵州省安顺市等地农业主管部门签订蔬菜产销对接合作意向书,双方共享产销信息,引导企业增加蔬菜调入数量。与甘肃省张掖市、酒泉市等地开展对接合作。

加强市场运行监测 2013年,完善蔬菜、猪肉两大在线监控系统,建立实行每日监控报告制度,密切监测进入市场蔬菜、猪肉的销售数量、价格、来源、流向等信息,及时分析预警,科学引导生产、流通和消费。

落实“菜篮子”商品储备制度 2013年,根据区划调整实际,全市新增1000吨蔬菜储备规模,全年安排2.35万吨重点“菜篮子”商品储备,分别在重要节日和冰雪、洪涝灾害及夏淡季、冬季生产缺期通过全市185个投放点投放社会,维护“菜篮子”市场平稳运行。

“菜篮子质量放心工程”建设

加强定性定量分析 2013年,市菜篮子商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每月对市场重点“菜篮子”商品进行抽样检测,及时发布质量报告,加强质量监控和风险预警,全年定性定量抽检猪肉、蔬菜等样品63个品种4666批次。

加强市场质量速测 2013年,新发展“菜篮子”三级检测单位18家,累计255家,覆盖全部城区市场,实行“逢进必检、问题退市”制度,全市各检测单位抽检速测肉菜样品91万批次,销毁不合格蔬菜1.35万千克。

加强质量预警 2013年,市商务局编发《市场“菜篮子”商品质量监测情况通报》等12期,向外地农业部门和全市检测单位发函169份,进行风险预警。

落实“放心肉”工程

2013年,保障肉品质量,结合生猪定点屠宰厂(点)审核清理,落实《青岛市畜禽定点屠宰厂(点)设置规划(2008~2012年)》,全市确定生猪定点屠宰厂(点)38家(市级生猪定点屠宰厂6家、乡镇生猪定点屠宰点32家)。推进“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监管和猪肉流通管理,督导生猪肉入市备案企业严格质量管理制度,保持自有或合同生猪养殖基地货源比例在50%以上。在市区标准化农贸市场推行“厂场挂钩”质量协议约束机制,加大行业约束,保障市场猪肉质量。

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系统建设与流通全程监管

2013年,青岛市作为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城市,经过3年建设,在追溯体系的规划设计上,构建“一六三”体系框架(“一”:建设一个“肉菜流通追溯城市管理平台”系统,利用平台数据库,开发市场运行监控功能;“六”:建设入市备案屠宰企业、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大中型超市、肉品专卖店和“阳光食品工程”集团消费单位等6类节点子系统,覆盖屠宰生产、市场流通和餐饮消费环节;“三”:建设实名登记、菜篮子商品质量三级检测和远程视频监控等3个管理系统),保障追溯体系的有效运行。该追溯体系在全市375个流通节点贯通运行,通过了商务部审核验收。

实施“放心产销”工程

加强“农超对接” 2013年,实施全市“农超对接”“双百工程”,分别培育发展100家商超企业、集团消费单位和100家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在“农超对接”工作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搭建“农超对接”服务平台,开展“农超对接”系列活动,组织商场超市、批发市场、配送企业、集团消费单位和农业合作社直接对接。全年全市农产品直采直供配送总额11亿元,降低流通费用10%,拉低同类农产品价格8%以上,企业新增年销售额15%以上。

扩大“农社对接” 2013年,开展“车载蔬菜进社区”活动,组织物流配送企业、生产基地和农村合作组织将地产优质蔬菜直接运送到社区销售,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流通效率,降低销售价格。累计在市内98个社区开展“周末车载蔬菜进社区”活动,销售蔬菜5000余吨,销售均价比当日农贸市场同品种零售价格低30%左右。在全市地产蔬菜旺季时期,利用“农超对接”平台,促进地产蔬菜外销外运,缓解“卖难”压力。

创新“供需对接” 2013年,培育“阳光食品工程”集团消费单位159家,召开“阳光采购”招投标会,达成招标采购额4.5亿元,平均价格比市场价低约5%。拓展“网市对接”,在市商务局官方网站和“青岛菜篮子与三绿工程网”开辟地产蔬菜销售专线,扩大网商销售。推行社区直供门店(亭)建设,在全市10个社区试点建设10处惠民农产品直销点。

“三绿工程”建设

“三绿工程”试点项目 2013年,完成以“推广绿色低碳采购、培育绿色低碳市场(商店、饭店)、引导绿色低碳消费”为主要内容的绿色低碳“三绿工程”试点项目。分别在10家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开展节能改造、绿色低碳饭店、蔬菜批发市场节能照明系统及宣传等示范项目建设。相关区(市)商务部门加强辖区试点企业监督推进;市商务局会同财政部门,加强工作指导,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建设效果进行审核验收,保证工作效果。

深化绿色消费社区建设 2013年,累计建设“绿色消费社区”567个,开展“‘菜篮子’安全宣传教育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等活动,普及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市商务局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在青岛人民广播电台设立《菜篮子》每日专栏,通过媒体报道、《行风在线》访谈等形式,宣传全市“菜篮子”工作措施,增强居民绿色消费和监督维权意识。

畅通“菜篮子”市场运销渠道 2013年,完成15处市区农贸市场新建、改扩建等任务。完成建设改造面积4万平方米,提升市场环境、管理水平,为30万名市民日常消费提供便利。新办理“青岛市菜篮子工程配送车”标识车辆152部,落实“‘菜篮子’绿色通道”政策,全部实行免收鲜活农产品运输路桥费等国家绿色通道等优惠政策,保障鲜活农产品运销顺畅、高效。   (市商务局)

餐饮业

概况

2013年,青岛市餐饮业实现餐饮零售额333.4亿元,同比增长13.4%,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11.48%。截至2013年底,全市有餐饮企业2万家,其中营业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的特大型餐饮企业30多家。

推动餐饮业调结构促发展

2013年,青岛市出台《关于推行餐饮业节约型科学文明消费方式整治餐桌浪费行为的管理监督办法》《关于进一步促进餐饮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引导餐饮业加快结构调整,实行品牌化、特色化、大众化发展。全市餐饮企业主动采取“大众厨房”、推出半份或小份制、分餐制及热菜拼盘等措施,实现经营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全市餐饮企业普遍实行剩菜打包、餐厨垃圾分类收集处置。

规范发展餐饮特色街区

2013年,市区12条餐饮特色街区按照突出特色、适度超前的要求,采取措施打造特色餐饮休闲街区。登州路啤酒街、韩国料理街、云霄路、闽江路开展升级改造,完善服务功能;青岛奥帆中心、银海大世界、极地海洋世界围绕旅游消费调整结构,发展特色餐饮;“劈柴院”、台东万佳美食广场加快整体改造,发展传统餐饮和民俗餐饮。“世园会”区域和李沧商贸中心餐饮街区加快建设,开始形成新的特色餐饮街区。

举办“2013年中日韩海鲜烹饪国际大赛”

2013年,青岛市围绕创建中国海鲜美食名城,加快培育青岛海鲜餐饮品牌,推动青岛餐饮的对外交流与合作。10月13~16日,在鲤鱼门大酒店举办“2013年中日韩海鲜烹饪国际大赛”,来自中日韩三国的92名选手参加比赛,现场烹制海鲜菜品261款。经大赛裁判委员会评判,产生特金奖39个、金奖53个;按照比赛成绩,分别评出中餐、日餐、韩餐的冠军、亚军、季军各1人。该赛事是青岛市首次举办的国际性烹饪技能比赛,是全国首次举办的中日韩三国烹饪比赛。

推动早餐示范工程发展

2013年,市商务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早餐示范工程发展的意见》《青岛市早餐示范工程建设实施细则》,为全市早餐示范工程规范发展提供政策依据。建立早餐示范工程联席会议制度,促进全市早餐示范工程规范发展。年内,新吸纳餐饮企业青岛山孚好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山东众邸便利生活有限公司为早餐示范企业。推动青岛新尚餐饮有限公司将早餐经营网点向胶州、即墨发展,设立早餐亭100处。截至2013年底,全市有早餐示范企业6家、标准化主食加工配送中心或中央厨房5处、固定式早餐门店42处、连锁式早餐网点30多处、便民早餐车120辆、早餐亭160多处。固定门店式早餐网点实行统一品牌、统一形象、统一标识、统一服装、统一管理和连锁化经营。   (市商务局)

商贸流通业

扩大商贸流通规模

2013年,青岛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904.3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3.3%,是2006年的2.9倍,年均增幅16%,高于GDP年均增幅近6个百分点。商贸流通业增加值实现1124.4亿元,增长11%,高于GDP增幅1个百分点;占GDP、三产的比重分别为14%、28%,比2006年分别增长2.2、3.2个百分点,商贸流通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促进全市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优化商业网点布局

在城市,形成以5大市级商业中心、5个商贸服务业集聚区、5大市场群(带)和9个区级商业中心为核心,35条商业街和114处大型商业网点为骨干,17万多处各类商业网点、927处商品市场为基础的商业网络服务体系;在农村,新建和改造标准化农家店5600余处,覆盖全市100%的乡镇和80%的行政村。全市发展各类商业网点45.6万处、总营业面积超过731万平方米,人均零售网点面积0.95平方米,其中市区人均1.52平方米,达到国内同类城市领先水平。

商贸企业规模化发展

2013年,按照国家、省、市的要求,推进“商贸流通企业提升计划”,引导推动骨干企业加快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信息化建设,提高集约化水平和规模实力,通过控股、收购、特许经营、产销一体化等方式培育壮大骨干流通企业。全年全市重点监测的20家商贸企业(集团)实现销售额529.6亿元,增长12.7%;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12家,销售额占全市消费市场比重的18.2%。

连锁经营发展

2013年,制订出台系列鼓励连锁经营的优惠政策,完善城乡商业网络体系,通过资本运作等方式,推动连锁企业的地域性扩张和外延式发展。连锁经营的范围从百货、餐饮业加快向汽车、电脑及软件、石化、药品、家政、租赁等新兴行业拓展;经营区域依托中心城区向省内外周边地区和乡镇延伸。截至2013年底,全市大型零售企业在省内其他地市开设大型商业设施超过40家,品牌连锁企业累计发展品牌连锁便利店600余处。全市发展连锁经营企业160多家、连锁业种90个、连锁门店8500多处,连锁经营销售额约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5%。   (市商务局)

粮食流通与管理

概况

2013年,青岛市粮食系统的国有企业完成粮食购销量304.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9.3亿元;实现利润1167万元,同比(下同)增长6%。全市粮油加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22.4亿元,增长1.5%;实现利润7.5亿元,增长31.6%。粮食专业批发市场交易量34.4万吨,交易额15.1亿元。

粮食调控

2013年,落实国家粮食购销政策,全市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实现本地粮食购销量219.5万吨,完成计划的121.9%。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入库小麦50.8万吨、秋粮31.2万吨,收购量居全省前列,夏粮收购20年来第二次超过50万吨;加强产销协作,市粮食局组织粮食购销企业到福建、黑龙江购销粮食69万吨。继续加强粮库规范化管理,创新推出地下库规范化管理考核。落实粮食储备规模,全市完成粮食轮换11.24万吨。

“粮安工程”建设

规划编制 2013年,按照国家粮食局、省粮食局关于推进“粮安工程”的部署,市粮食局完成“粮安工程”规划(2013~2020)编制工作并上报国家粮食局、省粮食局。争取政策推进“粮安工程”。

粮油仓储设施建设、修复 2013年,争取省级财政建设资金360万元,推进即墨市县域粮仓维修改造项目。推进崂山区、黄岛区、平度市、莱西市地方储备库建设。

粮食现代物流建设 2013年,市粮食局会同市金融办进行粮食物流及交易情况调研,提出推进董家口粮食物流园区规划和加快莱西、胶州、营海库粮食物流园区建设的意见。

粮食应急保障供应体系建设 2013年,市粮食局修改完善全市粮食保供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在全市确定10家“应急加工定点企业”和256家“应急供应定点单位”,在市粮食局网站上公布粮食应急保供网点电子地图。推进胶州市、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粮油应急保障工作。市粮食局在全市应急管理考核中获优秀等次。

粮油质量安全保障设施建设 2013年,推进市粮油质量检测中心建设项目,争取国家粮油质量监测体系建设项目及地方配套资金460万元。

粮情检测预警 2013年,加强粮食供需平衡调查和粮价监测预警,全市纳入统计范围的粮油销售点117处,建立粮食价格监测点30个,全年编发粮油价格信息28期。

粮食节约减损 2013年,落实各级配套资金240万元,为全市5个区(市)25个镇69个村的农民发放小粮仓6000个。建设爱粮节粮教育基地,组织市民、学生进行爱粮节粮教育。

粮食流通管理信息化 2013年,规划全市粮食管理信息化建设,投资200万元完成“智慧粮库”一期项目建设,推进二期项目,相关经验做法在全国粮食行业进行交流。

粮食流通监管

2013年,青岛市落实粮食收购入市准入制度,审查244家粮食收购经营者的收购资格,核销24家,新办26家,优化粮食行业经营环境。建立涉企检查工作制度和诚信评价制度,保障粮食经营者诚信、合法经营。开展粮食收购秩序检查,组织各区市执法力量进行联合执法巡查,全年出动执法人员1275人次,检查粮食收购者600余家,维护粮食收购秩序。粮食库存检查成效明显,省复查小组认为青岛市粮食库存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质量完好。加强粮食收购、入库、储存环节质量专项检测,抽检220批次,确保粮食质量安全。加强入市粮油质量检测,检测9227批次,保障居民粮食消费质量安全。

军粮供应工作

2013年,青岛市继续坚持“以兵为本、精诚服务”理念,通过定期走访、征求意见,不断改进工作和服务水平,义务送粮率95%以上,部队满意率100%。承办国家粮食局和总后勤部在青举行的“粮油科技进军营”活动。市军供站、胶南军供站、即墨军供站建设项目得到国家军供专项支持。市军供站、即墨军供站、胶南军供站入选“全省十强军供站”,市军供站、即墨军供站入选“全国百强军供站”。

品牌建设

2013年,青岛市新增“放心粮油”网点30处,累计56个。全市粮油系统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山东名牌”8个、“山东省着名商标”11个,有全国“放心粮油”示范生产企业7家、全国粮食行业AAA信用等级企业3家、全国“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先进单位3家;有16个粮油加工企业的35个产品获省级以上“放心粮油”产品称号,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   (何开波 张美勇)

供销合作社

青岛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经营概况

截至2013年底,青岛市供销社系统辖9个区(市)供销社,有基层供销社92个、大型合资企业1个(永旺东泰商业有限公司)、全资企业1个(再生资源总公司)、事业单位1个(供销职业中专学校)、参股企业8个、独立核算单位147个。全系统有职工21096人。其中,市供销社直属企事业单位职工3492人,区(市)供销社所属企业职工17604人。

2013年,市供销社系统完成商品销售收入152.88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1.8%;实现利润额13207万元,增长10.5%;资产总额80.5亿元,增长4.4%;所有者权益24.9亿元,增长7.8%;上缴税金6.27亿元,增长4.5%。综合业绩考核在全国同行业副省级城市中居首位。

主要工作举措

实施农化“一条龙”服务,提高农资经营服务水平 2013年,市供销社在全市推行农资直供和保质监销,开展以测土配方施肥和植保技术咨询服务为重点的农业系列化服务,全年全市投资500多万元在四市一区完成农业系列化服务中心建设,供销社农资配送实现农技咨询、培训、土壤测土实验、农作物配方施肥免费的“一条龙”服务,突出“以农业系列化服务带动扩网布点”。全年全系统完成农资销售收入20.9亿元,增长13.6%,市场占有率68.8%。其中,实现化肥销售收入55.2万吨,增长10.6%。全市农资直营、加盟店达到2656个。

完善日用品流通网络体系 2013年,市供销社系统日用品销售额112.8亿元,增长16.5%。巩固和完善青岛永旺商业有限公司和所辖青岛利客来集团公司等城市营销网络,建设城市24小时昼夜服务店,其中“迷你岛”便利店69家。在小城镇建设配送体系发展直营店,在村级发展加盟店,扩大农村连锁超市覆盖面。所辖青岛迎客家超市有限公司通过日用品配送中心带动,在新型农村社区建成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点39处;所辖青岛宝凯超市有限公司重点发展村级加盟店,在新型农村社区新开超市161家。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全市日用品经营逐步形成“小超市、大连锁,小网点、大网络”发展格局,有经营日用品网点1147个。

农产品经营服务体制创新 2013年,市供销社与农民及相关主体共同建立从生产到市场终端的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151个;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37个,获国家地理认证1个、省级品牌1个、市级品牌1个、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2个;创建以生产安全有机无公害为主的农产品基地53个。全年全系统完成农副产品收购额19.5亿元,增长14%。

基层组织体系建设 2013年,开展“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年”活动。7月,市政府召开加快全市供销社基层组织建设会议,要求全市供销社采取规范和新建并举的原则,加快基层供销社建设。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供销社《关于加快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建设的意见》,市供销社按照“巩固一批、改造一批、新建一批”的工作原则,组建发展新型基层社3个,消除基层供销社空白的区(市)。全年全市基层供销社实现销售收入30.5亿元,增长9.7%;实现利润591万元,增长15.7%。

拓展经营服务新领域 2013年,为满足广大市民对生鲜食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和填补生鲜食品专卖店在青岛地区的空白,市供销社引进先进管理模式,注册成立全国供销社系统首家与外资企业合作专门经营生鲜食品连锁超市的经营企业——永旺美斯百乐(青岛)商业有限公司,为居民提供安全的生鲜食品。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2013年,根据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扎实推进2013年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青办发〔2013〕2号),市供销社通过组织开展调研等工作,研究制订《青岛市供销社关于推进新型农村社区经营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推动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截至2013年底,采取新建、购置、租赁和加盟等形式,在全市建成的农村社区新开日用品超市241家。

转变经营服务方式,启动农村土地托管服务 2013年,针对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土地无人耕种的情况,市供销社发挥组织完整、网络健全的优势,转变经营服务方式,提出“农民外出打工,我们为农民打工”的工作思路,启动发展农村土地托管服务。截至2013年底,全市供销社系统土地托管1333公顷。

推进资金互助信用合作建设 2013年,针对多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缺乏资金支持等问题,市供销社引导基层合作社内部开展资金互助工作,为合作社和农民提供小额贷款。截至2013年底,全市供销社系统贷款规模达到2650万元。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2013年,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开展“双基(基层、基础)活动”,加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专项整治,市供销社与各区(市)供销社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确保全系统安全稳定发展,全年全系统未发生重特大事故和一般事故。   (尹笃信)

成品油流通

概况

2013年,两大油品公司青岛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青岛销售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青岛石油分公司,下同)销售成品油(97号汽油、93号汽油和0号柴油、-10号柴油、-20号柴油)156万吨,同比(下同)增长3.3%。其中,销售汽油75.7万吨,增长13.3%;销售柴油80.3万吨,下降4.5%。12月,销售成品油12.8万吨,下降3%,环比下降15.1%。其中,销售汽油6.2万吨,增长0.6%,环比下降5.7%;销售柴油6.6万吨,下降6.8%,环比下降22.3%。柴油销量下降主要原因是受春节假期临近和经济总体回稳影响,货运物流企业业务量与货运车辆、工程车辆、集装箱车辆出行减少导致柴油需求量降低。

受国际原油价格动荡的影响,国内成品油价格变动频繁,全年经历15次调整。频繁的价格调整,给市场保供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但因调整幅度较为平缓,对全市成品油市场未造成大的影响,市场经营秩序稳定。

全市成品油资源储备充足,日均库存量4.5万吨,其中汽油2万吨、柴油2.5万吨,始终保持在安全警戒线以上。截至2013年底,两大油品公司青岛分公司成品油库存量3.7万吨,其中汽油1.1万吨、柴油2.6万吨。按市场需求量可满足全市10天以上用油量,属安全存量状态。   (毕志斌)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青岛石油分公司

概况 2013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青岛石油分公司销售成品油110万吨,约占青岛成品油市场的65%,实现销售收入80多亿元,上缴各项税金7100多万元。全年无等级责任事故,获山东省“三上”企业统计工作规范化五星级单位、青岛市总工会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业务经营 2013年,该分公司合理组织调配资源,确保“三夏”麦收及重要节日期间的市场稳定供应。采取有效措施,制定科学的综合考核管理办法,加强市场调研分析和经营调度,推行“一站一策”,加强开发县级市场,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青岛公交集团等企业开展“强强联合”,巩固市场占有率和创效能力。推进非油品业务经营,开展“易捷万店无假货”活动,保证商品质量;调整非油品业务经营结构,降低烟草销售比例和库存金额,探索新的经营模式,引进适销对路的特色商品,提高销售额和利润率。

助推绿色环保 2013年,落实“中国石化碧水蓝天环保计划”,筹备做好国IV汽油升级置换工作。10月1日起,组织入库的汽油均达到国IV标准,逐步对各油库进行升级置换。截至11月20日,该分公司所有加油站全部达到经营国Ⅳ汽油标准。年内,完成全部加油站油气回收改造工作,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员工和消费者健康,对青岛市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提升服务水平 2013年,抓好基础工作,推行规范化服务,加强违规违纪处理,提高客户投诉处理水平,创建“环境整洁、质优量足、服务规范、安全便捷”的服务窗口。组织开展“站长综合素质提升年”等活动,开展主题征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选树先进典型。

完善网点功能 2013年,推广自助加油,加强发卡中心和发卡网点建设,年内有营销发卡网点95座。抓好高标号汽油推广工作,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宣传引导,开展与“4S”店及车展组委会开展组合营销、新车用户办卡免费体验高标号汽油等活动,引导客户逐步改变用油消费理念。

安全管理 2013年,加强责任制落实和隐患排查治理,推进“我要安全”及“平安工地”创建活动,增强全员安全意识。全年组织HSE管理系统上线培训3次,开展“安全生产月”“应急演练周”活动。有针对性地加强培训和预案演练,增强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确保安全无事故。做好职业卫生防护工作,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100%。成立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小组,制订排查方案,通过大排查查出隐患逐项落实整改。

数质量管理 2013年,组织油品质量抽检,监控国IV油品置换情况。完善计量器具配备,加强加油站油品损耗监控、管理和考核,开展加油站数质量检查和整改。严格执行数质量管理制度,增强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不发生数质量事故。

网络建设 2013年,该分公司与崂山区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推动加油站网络发展。完成高速公路等LNG加气站项目的前期手续和建设工作,推进相关工程进展。做好打假维权工作,采取属地化管理方式,与当地行政执法部门联合治理侵权加油站,整改平度市3座加油站的侵权行为。全年完成大中修批复项目25项。严格执行项目招、投标制度,实行分级负责制和项目责任制,确保建设项目规范运作。

员工队伍建设 2013年,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优化人才队伍配备,严控用工总量,提高人均劳效,完善薪酬分配制度,推动员工薪酬规范管理。全年组织培训班104期,培训员工4000余人次。开展技能鉴定。开展“站长综合素质提升年”活动。规范站长队伍建设,严格执行站长竞聘制度,全年有一批优秀员工晋升为站长,末位淘汰基础管理差、出现违规违纪现象的站长8人。   (隗华)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青岛销售分公司

概况 2013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青岛销售分公司履行“经济、政治、社会”三大责任,发挥成品油供应主渠道作用,严守质量、计量、安全3条红线,为客户提供绿色环保油品和周到细致的品牌服务,全年实现无质量、安全、环保等责任事故。被中国石油山东销售公司评为2013年先进单位、安全管理先进单位,在青岛市“双强”企业评选中,分居青岛企业100强第42位、服务行业50强第14位。

成品油销售 2013年,通过细分零售市场,提升市场份额。加强市场信息收集、研判和客户开发与管理,发挥中国石油加油卡功能,采取资源配置、信息采集、挂牌跟进等措施,重点开发物流客户。该分公司与银行、保险公司等品牌商家签署合作协议,构建联盟营销平台,扩大增值服务,实现互利双赢。开展流程优化,实施设备升级,提升现场服务效率。

非油品业务 2013年,加强业务流程精细管理和重点品类与单品销售,针对抗磨液压油、轮胎等重点单品,逐月制订促销方案,提高单品创效能力;完善店内销售激励机制,扩大非油客户规模。试点推广白酒、保险与广告项目,通过销售奖励、短信发布、媒体宣传等措施加强促销;探索托管联营,依托第三方专业人员,提升现场销售质量。

企业管理 2013年,加强企业管理,推进机构改革,实行机关管理岗位双向选择;通过实行灵活用工制度,提高劳动效率;推广全员绩效考核体系,推进薪酬岗位分类,试行工效挂钩,建立体系完备、层次清晰、管理规范的考核薪酬机制。开展岗位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识别、控制危害因素262项,持续优化安全生产环境。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成本费用源头治理和过程控制,确保费用受控运行。   (徐冬)

烟草经营

概况

2013年,青岛市销售卷烟35.69万箱,同比(下同)基本持平;单箱值26212元,增长3.2%;卷烟销售收入79.97万元,增长2.69%;实现税利20.46万元,增长4.25%。种植烟叶1140公顷,收购烟叶5.4万担。

卷烟营销

2013年,青岛市烟草专卖局(山东青岛烟草有限公司)推进卷烟零售户致富工程,全年开展专题培训132场,开展卷烟零售客户融资帮扶,解决客户资金周转难题。引导卷烟零售客户改善店面形象,帮助14891家中小户进行店面形象改造,推动2210家进行现代终端建设硬件升级。推进卷烟品牌培育工程,全年销售全国重点品牌32.3万箱,增长6%。其中,“泰山”卷烟11.9万箱,增长19%。实施精益管理,卷烟物流配送效率和质量明显提升。

烟叶生产

2013年,山东青岛烟草有限公司落实“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方针,推进烟叶生态村富民工程,规划基础设施项目359项,投入补贴资金1394.69万元。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建立“家庭农场(专业户)+合作社”组织模式,组建综合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3个,建设3.33公顷以上烟叶农场118个,完成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试点工作。实施非烟生态村富民工程,规划帮扶生态村10个,在3个村投入资金190万元,促进困难村、镇共同发展。

多元化发展

2013年,山东青岛烟草有限公司落实山东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一体两翼”(“一体”:烟草主业,“两翼”:大物流建设、多元化经营)发展方略,发展直营店14家、加盟店8家、网络店2788家,商品涵盖322个品类规格。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977万元、毛利536.62万元。

公益事业

2013年,山东青岛烟草有限公司对老弱病残及生活困难的卷烟零售户发放“慧众”慈善基金14.1万元、累计达到171.7万元;与莱西市小店东村建立对口帮扶机制;捐资3000万元帮助平度市新河水库建设;与山东陆军预备役高射炮兵师开展“双拥共建”,捐资10万元支援国防建设;投入社会教育捐助资金,用于改善部分街道、社区的中小学教学条件。   (刘震)

典当·拍卖

典当业

截至2013年底,青岛市有典当机构88家(市南区26家、市北区15家、李沧区7家、崂山区9家、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7家、城阳区6家、黄岛区4家、即墨市7家、胶州市2家、平度市4家、莱西市1家),其中典当行69家、分支机构19个,分别占全国、全省的1.1%和21%左右;注册资本金16.8亿元,资产总额20.5亿元,负债总额0.8亿元,资产负债率4%。

2013年,发生典当业务3.2万笔;实现典当金额57.45亿元,可比口径同比(下同)增长24.8%。截至2013年底,典当余额12.28亿元,增长29.3%;实现营业收入1.31亿元,增长42%;实现利润4894万元,增长36.5%;上缴税金2234万元,增长41.1%。

全年典当总额超过1亿元的典当企业有22家,分别为青岛元通典当有限公司、青岛利群典当有限公司、青岛金祥瑞典当有限公司、青岛信达荣昌典当有限公司、青岛泽润典当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友邦典当有限公司、青岛中投典当有限公司、青岛锦泽典当有限公司、青岛中诚典当有限责任公司、青岛鸿泰典当有限公司、青岛海融典当有限公司、青岛兴一典当有限公司、青岛信邦典当有限公司、青岛宝瑞典当有限公司、青岛富尔玛典当有限公司、青岛金达典当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厚德典当有限公司、青岛吉一典当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兴华典当有限责任公司、青岛汇鑫源典当有限公司、青岛万里江典当有限公司、青岛兴业典当有限责任公司。

青岛市典当行一览表

序号

名称

1

青岛市金星典当有限责任公司

2

青岛市公利典当有限责任公司

3

青岛信达荣昌典当有限公司

4

青岛市金达典当有限责任公司金达典当漳州二路分公司金达典当李沧分公司

5

青岛泽润典当有限责任公司泽润典当胶南分公司泽润典当胶州分公司泽润典当平度分公司泽润典当香江路分公司

6

青岛吉一典当有限责任公司吉一典当市南分公司吉一典当市北分公司

7

青岛兴华典当有限责任公司兴华典当即墨分公司

8

青岛市金源典当有限责任公司金源典当市南分公司

9

青岛市中嘉典当有限责任公司

10

青岛市喜盈门典当有限责任公司喜盈门典当李沧分公司

11

青岛国助典当有限责任公司

12

青岛海融典当有限公司

13

青岛中诚典当有限责任公司中诚典当台东分公司中诚典当李沧分公司

14

青岛齐鲁瑞丰典当有限公司

15

青岛兴业典当有限责任公司兴业典当城阳分公司

16

青岛市融信典当有限责任公司

17

青岛市融通典当有限责任公司

18

青岛德信典当有限公司

19

青岛嘉鑫典当有限公司嘉鑫典当即墨分公司嘉鑫典当市南分公司

20

青岛丰泽典当有限责任公司

21

青岛鸿泰典当有限公司

22

青岛厚德典当有限公司厚德典当市南分公司

23

青岛鑫都典当有限公司

24

青岛利群典当有限公司利群典当开发区分公司

25

青岛德弘典当有限公司

26

青岛三利源典当有限公司

27

青岛瑞益典当有限公司

28

青岛大宝源典当有限公司大宝源典当城阳分公司

29

青岛顺泰典当有限公司

30

青岛中元籴焜典当有限公司

31

青岛宝瑞典当有限公司

32

青岛信安典当有限公司

33

青岛金鼎典当有限公司

34

青岛中亿泽典当有限公司

35

青岛永新典当有限公司

36

青岛劝业典当有限公司

37

青岛银海典当有限公司

38

青岛同泰典当有限公司

39

青岛鑫泰典当有限公司

40

青岛融顺典当有限责任公司

41

青岛元通典当有限公司

42

青岛汇鑫源典当有限公司

43

青岛银盛泰典当有限公司

44

青岛咸丰典当有限公司

45

青岛盛德典当有限责任公司

46

青岛汇诚典当有限公司

47

青岛中投典当有限公司

48

青岛华商典当有限公司

49

青岛惠生典当有限公司

50

青岛联德典当有限公司

51

青岛奕利典当有限责任公司

52

青岛舜耕典当有限公司

53

青岛瑞金典当行有限公司

54

青岛鼎悦典当有限公司

55

青岛广丰典当有限公司

56

青岛金祥瑞典当有限责任公司

57

青岛融达典当有限责任公司

58

青岛盛客隆典当有限公司

59

青岛市实益典当有限公司

60

青岛万里江典当有限公司

61

青岛兴一典当有限公司

62

青岛友邦典当有限公司

63

青岛富尔玛典当有限公司

64

青岛银丰泰典当有限公司

65

青岛金乐盟典当有限公司

66

青岛锦泽典当有限公司

67

青岛宏运顺通典当有限公司

68

青岛万策典当有限公司

69

青岛赢力典当有限公司

拍卖业

截至2013年底,全市有拍卖业企业70家,有24家拍卖业企业获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资质,其中有3A级资质的企业1家、2A级企业8家、1A级企业15家。2013年,举办拍卖会614场;实现拍卖成交额341.8亿元,增长7.1%;佣金收入5940.3万元,增长2%。拍卖领域从传统公物拍卖逐渐向艺术品、无形资产、股权等领域拓展,全市新增专业从事艺术品拍卖企业3家,无形资产及股权、债权等拍卖业务增加。小的拍卖业企业为降低成本,联合举办拍卖会增多;大的拍卖标的额通过联合拍卖,增加成功几率,加强跨省市、跨地区间合作,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拍卖业与执法部门沟通,加强监拍,全程监控,规范拍卖业经营秩序。从全市70家拍卖企业中选出35家业绩好、经营规范、信誉度高的企业获得公物拍卖资质,从全市原有的24家A级以上拍卖资质中选出16家企业参与司法拍卖,引导拍卖企业做大做强并规范经营。   (市商务局)

青岛中诚典当有限责任公司

青岛中诚典当有限责任公司于2005年12月成立,企业注册资金6800万元。截至2013年底,在山东省有5家典当分支机构,其中青岛3家、济南1家、潍坊1家,营业办公面积1000余平方米,有从业人员40多人,是山东省规模最大的典当企业之一。连续两届被青岛典当行业推选为青岛市典当行业协会会长单位,被推选为中国典当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该公司针对市场需要,开拓经营思路,创新发展土地、房产(住宅、商铺)、机动车辆、机械设备、应收账款、仓单、公司股权、购房合同、合同权益、银行票据、股票、保险单、批量物资、原材料、名表、金银饰品、珠宝玉石、古玩字画、数码产品、高档服装、家用电器等具有一定价值并可在市场流通的各类资产项目20多个。拓宽中小企业及个人的融资渠道,满足社会各阶层的融资需求。近年来,该公司年营业额实现每年20%的增长速度。2013年,完成典当业务3000余笔、金额近5亿元。   (田曙光)

现代物流产业

概况

2012年7月27日,为推动物流集聚区建设,提升物流业集聚发展水平,青岛市政府印发《青岛市“千万平方米”物流园区建设推进方案》。该《方案》包括建设前湾港南港区物流园、董家口港区物流园、胶州湾国际物流园、城阳综合物流园等物流园区,计划总投资230亿元,总建筑面积1600万平方米,于2016年建成后全市物流操作量可达3000万吨;建成物流园区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物流园区的集聚化、信息化。其中,前湾港南港区物流园依托前湾港区和保税港区,建设具备集疏运、仓储以及公共信息服务等功能的综合物流园区;董家口港区物流园依托董家口港区,创建国家大宗干散货集散中心和重要能源储备中心;胶州湾国际物流园依托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设辐射半岛、联网全国的信息化陆路综合物流中心和电子商务枢纽;城阳综合物流园依托空港和公路,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物流园区。

2013年,全市实现物流业增加值708.6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占全市生产总值的8.9%。

园区与项目建设

2013年,千万平方米物流园区工程完成投资99亿元,竣工316万平方米。青岛市颁布实施物流配送、冷链等4个服务质量规范。建成苏宁电器物流配送等8个投资超过1亿元重点项目。引进总投资3.7亿美元的香港大棒物流、万邦物流和董家口通用码头外资项目。新增国家A级以上物流企业5家,累计51家。全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上线运营。中韩陆海联运实现货量2040吨,货值2.2亿美元,占山东省青岛、威海、石岛、龙岩、日照等5个进出口通道总货值的75%。   (孙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