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 概况 2013年,青岛市农产品主要指标见下表: 项目 | 数量 | 比上年±% |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万公顷) | 70.99 | -5.3 | 其中:粮食(万公顷) | 50.04 | -7.5 | 经济作物(不含蔬菜,万公顷) | 10.86 | 1.6 | 花生(万公顷) | 9.58 | 0.5 | 棉花〔万亩(1亩=0.0667公顷,下同)〕 | 3.44 | -16.4 | 蔬菜、瓜类(万公顷) | 10.09 | 0.2 | 粮食总产(万吨) | 322.39 | -12.9 | 花生总产(万吨) | 44.39 | -3.4 | 蔬菜总产(不含果用瓜,万吨) | 575.4 | 1.0 | 棉花总产(万吨) | 0.34 | -20.3 | 果品总产(万吨) | 74.95 | -6.2 | 茶叶面积(万亩) | 6.79 | 7.0 | 茶叶产量(万吨) | 0.2 | -5.9 |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2013年,青岛市实施现代农业十大重点工程,促进农业、加工业、服务业融合发展。实施质量品牌提升工程,发展品牌特色农业,建立健全农业品牌激励机制,评选出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30个优质农产品品牌,新认证“三品一标”(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下同)农产品50个。引进瑞士先正达公司、联想集团发展全市种业、蓝莓等特色产业,全市有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10个、示范镇5个。实施农业产业促进工程,发展加工农业,出台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完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帮扶机制,全市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50家,胶州市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发展节会农业,青岛市举办首届世界蓝莓大会、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和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等三大展会,参会人数76万人次,实际交易额18亿元。全年全市举行农业节庆活动61个,接待游客463万人次,实现总收入超过100亿元。 农业科技与教育 2013年,青岛市继续实施国家乡镇农业服务机构条件建设项目和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全年为38个乡镇农业服务机构配备办公设备100多台(套)。建成农业科技“110”信息服务平台,发展“12316”免费手机短信用户8万多个。继续实施重大科技成果发布制度,全年向社会发布并推广主导品种30个、主推技术70项,1000多名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指导农民科学生产,全市示范推广小麦、玉米两熟高产栽培等5项粮油技术面积26.67万公顷,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4.67万公顷,统防统治面积21.33万公顷,全市小麦、玉米、花生等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良种全覆盖。市政府与青岛农业大学签订农业全面合作框架协议,青岛市农科院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22项、省级8项、市级15项,青岛市花药培养技术在萝卜育种上的应用居全国领先水平。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2013年,青岛市加强基层监管体系建设,全市89个涉农镇(街道)全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明确机构职责和人员编制。加强源头治理,全年清缴假冒伪劣农资21.4吨,销毁国家禁用高毒农药1100千克。推行农药市场准入备案、农药经营登记备案、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制度,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单位由186家减至100家。实行农产品生产企业“红名单、黑名单”管理制度,评选出农资生产诚信企业10家、农资经营示范店30家。加强销售过程管理,继续将主要生产基地和产地市场纳入监测范围,严控不合格农产品上市,全年全市监测各类农产品2965批次,同比(下同)增长22.5%。健全标准化生产体系,全年发布农业标准11项,规划建设标准化高端农业生产基地60处,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19.07万公顷。推进追溯体系建设,全市有150处“三品一标”生产基地建立二维QR码身份识别系统。年内,青岛市被山东省政府确定为山东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 农村改革 2013年,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市有3082个村(居委会)开展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占全市总村数的51.6%。其中,有1364个村已完成测绘工作。开展农村“四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和林权,下同)担保融资工作,全年发放“四权”担保融资贷款3.7亿元。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市土地流转面积5.79万公顷,增长33.7%;经营规模达到100亩(6.67公顷)以上的家庭农场有2332家,经营面积2.47万公顷;农民合作社7474家,社员31.2万户。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2013年,全市已开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204个,累计有25个社区完成回迁、8.1万名农民住进新社区。针对土地、资金制约,出台配套政策措施近30项,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设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基金,制定鼓励企业参与社区建设八项优惠政策,推动财政资金、金融资本和城市资源向农村集聚,全市累计投入各项资金96.9亿元。加强社区产业支撑,集中投入1.1亿元,开工建设社区产业园201个。平度市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市(全国共认定21个)。按照标准新建和改扩建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863个,累计有502个建成并投入运行。 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2013年,落实农业“四项补贴”、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贴、农业政策性保险等惠农政策7亿多元,实施小麦、玉米、花生、大棚蔬菜、马铃薯、苹果等政策性保险试点,累计挽回农民因灾损失828万元。开展农村劳动力调查统计,国家“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首次落户青岛市,启动实施社区居民技能教育培训,试点建设标准化新型农村社区学校10所,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万人,农民转移就业19.3万人。开展地产农产品直销城市社区活动,全市有34家合作社与城市社区达成直销协议,开通直销车辆91辆,全年全市“农超对接”交易额467万元。实施农村精准扶贫,帮扶贫困村297个、贫困户2.3万户,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高效农业,全市各级各部门累计开展扶贫项目262项,扶贫资金7860万元,全社会累计投入3.9亿元。 (兰大鹏) 渔业经济与管理 远洋渔业 2013年,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研究出台远洋渔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推介青岛市远洋渔业政策和发展环境,吸引有实力的企业来青落户。截至2013年底,全市有注册远洋渔业公司19家,远洋渔船正在作业31艘、已批在建20艘、已批待建32艘。鲁海丰、青岛远洋、巨容等企业分别与印度尼西亚、毛里求斯、纳米比亚、俄罗斯等8个国家建立合作项目,11月,青岛市首艘新建远洋渔船“鲁黄远渔105号”返航,捕捞回运秋刀鱼500吨。加快推进远洋渔业口岸开放和配套码头建设。 渔业养殖 2013年,提高养殖设施标准,新改造池塘面积867公顷,全市有60%池塘完成标准化改造;新建工厂化养殖车间3.6万平方米;新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70个。在灵山湾、王哥庄等海域集中发展海带、麒麟菜、龙须菜等大型藻类养殖面积1733公顷。发展海参、对虾、鲍鱼等既有优势品种,探索对东星斑、星川斑鲽、海葡萄等新品种育苗、试养和工厂化养殖。培育宏泰、贝宝等10家育苗水体在1万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产育苗基地和斑点鳟鲑、澳洲雪鲈等新品种示范基地,建成省级以上良种场7家。 渔业资源修复 2013年,加强海洋牧场建设,启动1处公益型海洋牧场、2处增殖型海洋牧场建设,续建增殖型海洋牧场1处,投放礁体13.7万空方,开展《青岛市人工鱼礁管理规定》立法调研。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争取各级放流资金2370万元,全市放流水产苗种总数11亿单位,对虾、梭子蟹等渔获物明显增多。培育休闲渔业,发展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6处、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19处,面积1.07万公顷,年可接待游客140万人次。 水产品加工 2013年,推进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项目进展,推动城阳、黄岛水产品加工基地和明月、聚大洋海藻加工基地等项目建设。加强渔业品牌宣传推介,组织企业参加“2013年台湾·山东周”、绿色食品博览会、农产品交易会等活动,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发展来料加工,发展海参、对虾、贝类和大宗鱼类等养殖品种加工,全年全市水产品进出口总量130.2万吨金额30.9亿美元,其中出口43.9万吨金额16.6亿美元。 平安渔业建设 2013年,严格执行渔船进出港签证、渔船年审制度,开展安全生产治理专项行动,全年检查渔船6166艘次、渔港码头456个次,排查整治安全隐患210处,培训渔民、渔企负责人近1万人。结合远洋渔业快速发展实际,研究拟订远洋渔业安全生产意见。针对笼壶作业渔船安全隐患,开展标准化笼壶作业渔船研发设计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实施渔船通信安全保障工程,为全市1100艘60马力以上渔船安装北斗卫星船载终端,建设渔船信息管理系统和渔业安全生产短信平台,提升渔业安全设施装备水平。做好海泊河下游河道渔船清理工作。推进渔业标准化,申报创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4处,新通过农业部无公害水产品认证21个、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22个。实施水产品质量安全“红名单、黑名单”制度,建立乡镇分区划片包干责任制和企业承诺制,重点监管产地环境、渔用投入品、生产标准化等3个重点环节和养殖品种、苗种抽检,全年抽检水产品879批次,检查企业400余家,全市水产品质量综合合格率99.5%。 落实惠渔政策 2013年,实施良种良法“双十行动”,培育“黄海一号”中国对虾、优质刺参、“黄选一号”三疣梭子蟹等十大优良品种5.3亿尾,示范推广2667公顷;在3333公顷池塘推行微孔增氧养参、工厂化循环水养鱼、池塘生态养虾等十大先进养殖技术。开展科技服务“双百工程”(100名科技指导员、100个科技示范户组成科技指导队伍),落实示范面积1.33万公顷,惠及渔户2000多个。加强病害防治体系建设,建成远程会诊站点78个,举办海参养殖、鱼病防治等专题培训,开展监测预报,提高水产养殖病害防治能力。围绕渔业资源保护、渔民转产转业、渔业综合开发等内容,全年争取中央渔业扶持资金3.3亿元。加强标准化养殖、良种繁育、地产品加工等项目扶持,全年下达市级补助资金3200万元。推进政策性渔业互保,渔民保费补贴比例达到60%,居全国领先水平;全市入保渔民1.5万人,人均保额32万元,人险船险保额总数60亿元。落实油价补贴政策,规范燃油补贴发放。 渔业资源管护 2013年,开展“护渔”专项执法,打击使用破坏渔业资源行为,开展清理整治违规渔具专项行动,查处渔业违法案件240起,清理销毁“绝户网”等违规网具6571套。伏季休渔期间,实施海陆联动、分片监管、海查陆处,全年查处违规渔船198艘。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开展无公害生产基地“三项记录”专项检查,查处违规养殖企业7家。开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救助,建立动物保护档案,救助水生野生动物7头,突出春、秋两季执法检查,查处违法销售国家二级水生野生动物“俄罗斯鲟鱼”等行为。参加专属经济区巡航执法和35度线执法检查。 (于晓) 畜牧业 畜牧业生产 2013年青岛市主要畜产品情况一览表 项目 | 数量(万头、万只、万吨) | 上年数量 | 同比±% | 畜牧业产值(亿元) | 164 | 158.25 | 3.63 | 占农林牧渔总产值比重 | 26.8 | 28.88 | -2.08 | 肉蛋奶总量 | 117.66 | 118.13 | -0.40 | 肉类总产量 | 61.49 | 61.37 | 0.19 | 其中:猪肉 | 27.93 | 27.12 | 2.97 | 牛肉 | 0.97 | 0.89 | 9.12 | 羊肉 | 0.21 | 0.20 | 5.67 | 禽肉 | 33.06 | 32.91 | 0.44 | 兔肉 | 0.31 | 0.24 | 29.44 | 禽蛋产量 | 19.02 | 19.12 | -0.51 | 奶类产量 | 37.14 | 37.64 | -1.31 | 其中:牛奶 | 33.37 | 33.58 | -0.62 | 生猪存栏 | 226.09 | 224.40 | 0.76 | 其中:能繁母猪 | 24.70 | 24.33 | 1.51 | 牛存栏 | 24.06 | 26.13 | -7.94 | 其中:奶牛 | 11.92 | 11.99 | -0.62 | 黄牛 | 12.14 | 14.14 | -14.15 | 羊存栏 | 18.25 | 19.09 | -4.42 | 家禽存栏 | 5687.42 | 5975.61 | -4.82 | 其中:蛋鸡 | 1855.51 | 1899.91 | -2.34 | 肉鸡 | 3566.44 | 3809.70 | -6.39 | 鸭 | 260.33 | 261.63 | -0.50 | 鹅 | 5.14 | 4.37 | 17.55 | 生猪出栏 | 382.57 | 371.53 | 2.97 | 牛出栏 | 7.10 | 6.51 | 9.12 | 羊出栏 | 19.60 | 20.26 | -3.27 | 家禽出栏 | 20415.06 | 20945.45 | -2.53 | 其中:肉鸡 | 19235.89 | 19735.09 | -2.53 | 肉鸭 | 1170.3 | 1201.63 | -2.61 | 鹅 | 8.87 | 8.73 | 1.55 | 兔存栏 | 54.74 | 56.20 | -2.59 | 兔出栏 | 209.78 | 162.06 | 29.44 |
发展都市型高端特色现代畜牧业 2013年,青岛市开展“两区一场”(现代畜牧业示范区、退户进区和标准化示范场)建设,创建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13处,创建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5处、省级8处,建设“退户进区”养殖小区20处,全市现代化、标准化养殖水平持续提高。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鼓励支持养殖大户向家庭牧场转变,全市发展家庭牧场395家;推进合作社规范化管理,重点扶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家;3处养殖场被认定为省级畜牧旅游示范区。 高端肉牛产业 2013年,青岛市制订高端肉牛产业发展规划,引进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雪龙黑牛股份有限公司,设立青岛雪龙牧业有限公司、青岛雪龙食品有限公司,建设平度云山万头雪龙黑牛现代示范园,带动全市新发展架子牛育肥场20处,培育基础母牛养殖大户200个;启动年屠宰6万头肉牛的生产线,高端肉牛养殖、屠宰、销售初具规模,带动平度、莱西两地规模化养牛场、基础母牛养殖大户的发展,推进集良种繁育、肉牛养殖、加工销售等于一体的高端肉牛产业化体系建设。 畜牧兽医综合监管系统 2013年,青岛市立项开发畜牧兽医综合监管系统,实现信息技术与都市型畜牧业发展的融合,推进都市型畜牧业生产、动物疫病防控、动物卫生监督、畜产品和投入品质量安全监管、畜产品“农超对接”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年内完成项目一期10个软件开发招标并组织实施。全年全市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 畜牧科技 开展“科技人员进场入户到基层”活动 2013年,全市畜牧系统500名科技人员与养殖场户进行对接,建立健全畜牧科技创新推广长效机制。加强畜牧业从业人员培训,推广良种良法,宣传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及法律知识,普及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知识,全年全市组织生猪疾病防治和繁育技术等各类培训班40余期,参训1000余人次。 开展畜牧科研推广 2013年,制发主推技术6项、畜禽养殖主导品种19个,组织5个项目申报科技进步奖和农业丰收奖,“应用JIVET技术快速构建优质肉羊新品系”获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立项,“猪血管内皮细胞NFkB p65基因敲除及其相关信号转导数学模型的建立”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玉米秸秆全株青贮、粪污无害化处理、中小规模养猪场传染病控制等新近实用技术在全市推广。 畜禽良种工程 2013年,建成原种猪场、培育一级种猪场各1处,全市祖代以上种畜禽场达到8处。继续实施康大肉兔新品系培育、里岔黑猪品种保种等良种工程项目,组织招标奶牛冻精18.4万支、性控冻精1.5万支,指导项目区市招标生猪鲜精液40万份,全市改良中低产奶牛9万头、黄牛10万头、肉羊杂交10万只,实施人工授精配种母猪20余万头,全市畜禽良种覆盖率超过95%。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免疫与疫病监测 2013年,市畜牧兽医局组织全市3600多名区(市)基层站业务人员和村级动物防疫员开展春、夏、秋季3次集中强制免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等5种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动物1.69亿头(只、次)。创新动物防疫工作机制,在全国率先推行动物程序化免疫,动物免疫率100%。按照国际动物卫生组织和国家“无疫区”建设要求,开展12种重要动物疫病监测,在全国率先开展区市级动物疫病病原学监测,全市完成动物疫病病原学检测56.47万份,实现对重大动物疫病的风险分析和预警预报,及时消除重大动物疫情隐患。 做好动物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 2013年,排查村庄5941个、家禽养殖场3.6万个、家禽散养户11.8万个;从74个镇(街道)、286个村(社区)的588个禽类养殖场(户)、22处鸟类栖息地、10个禽类宰杀店、17个农贸市场采样检测H7N9禽流感病原学样品8294份、血清学样品7583份,涉及蛋鸡、肉鸡、野鸟、鸭、鹅、鸽子、鹦鹉,检测结果: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暂时关闭活禽交易市场791个;设置高速公路关卡4个、国道省道关卡7个、空港关卡1个,按规定劝回运载活鸡车辆7辆;对全市17万个禽类养殖场(户)实行封闭管理;消毒家禽饲养场、屠宰场、交易市场及候鸟栖息地3100万平方米;充实完善应急预备队,补充、更新防护、扑杀、封锁等应急物资18余万件(套、只)。 下半年,根据农业部印发的《2013年下半年动物H7N9禽流感监测方案》,制订青岛市下半年H7N9的监测方案。9~10月中旬,检测H7N9禽流感病原学样品1679份(包括部分环境样品)、血清学样品1610份,截至2013年底,各类样品的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动物疫病防治规划 2013年,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青岛市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3~2020年)》(青政办字〔2013〕114号)。《规划》明确优先防治病种和防治目标。 构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 2013年,青岛市推广采用深埋、化尸窖、环保型焚烧等方法处理病死动物,投资1700多万元在莱西市依托青岛九联集团建设日处理10吨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厂,满足莱西市及九联集团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需要。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监管长效机制的通知》(青政办字〔2013〕115号),要求落实各级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各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和养殖者的主体责任,推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社会化服务,形成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网格化管理和联防联控的监管工作格局,构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监管长效机制。 出台动物耳标管理办法,增强病死动物可追溯性 2013年,市畜牧兽医局根据国家《畜牧法》《动物防疫法》和农业部《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等法律、规章的规定,制发《青岛市动物耳标管理办法(试行)》(青牧发〔2013〕13号),对动物耳标订购、供应保存、发放、打挂查验、回收和注销进行规范。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 2013年,全市有507人参加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其中121人通过考试获执业资格。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制定全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指导性文件并进行督查 2013年,市政府办公厅制发《关于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青政办字〔2013〕57号),进一步明确畜牧、工商、商务、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监管重点和部门职责,强化各级政府的属地管理责任和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明确镇(街道)、村(社区)等基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监管职责,建立各负其责、协调联动、重心下移、齐抓共管的监管工作机制。市畜牧兽医局会同市政府督查室对各区(市)贯彻落实文件情况进行督查。全年全市无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 建立检打联动机制 2013年,市畜牧兽医局会同市公安局等8个部门联合印发《青岛市“瘦肉精”等涉案线索移送与案件督办工作机制》(青牧发〔2013〕3号),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打联动机制和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震慑、打击“瘦肉精”等违法犯罪行为。 加强畜禽收购贩运经纪人监管 2013年,市畜牧兽医局会同市工商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畜禽收购贩运经纪人(企业、合作社)监管工作的通知》(青牧发〔2013〕2号),建立登记备案、记录签字等6项管理制度,对全市393名畜禽收购贩运经纪人实行实名登记、动态监管。 建立有奖举报和“黑名单”制度 2013年,青岛市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举报奖励制度。向全市发布《关于对畜产品质量安全举报进行奖励的通告》(青牧发〔2013〕6号),印制《举报奖励通告》15.8万份,张贴、分发到全市各镇(街道)、村(社区)和养殖场(户)。建立《青岛市畜产品质量安全“黑名单”监管制度(试行)》(青牧发〔2013〕4号),对被列入“黑名单”的实行重点监控。全年公布“黑名单”11个。 “瘦肉精”专项整治 2013年,在全市部署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工作。全年出动监管执法人员近3万人(次),监督检查各类养殖场(户)9万个(次)。市本级开展“瘦肉精”监测3670批次,配合部、省对青岛市开展“瘦肉精”监测878批次,在全市各养殖环节均未发现“瘦肉精”违法添加行为。 生鲜乳质量安全专项整治 2013年,在全市部署开展生鲜乳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严格生鲜乳收购站、运输车审批准入,全年核发《生鲜乳收购许可证》61个、《生鲜乳准运证》52个。市本级开展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100批次,配合部、省对青岛市开展生鲜乳监测175批次,合格率100%。 推进无公害畜产品认证与品牌创建 2013年,全市新通过农业部无公害畜产品认证33个、产地认定17个。里岔黑猪、平度牛肉被评为2013年青岛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九联集团分割鸡肉等6个畜产品被评为青岛市2013年优质农产品品牌。组织参加中国绿色食品2013年青岛博览会和山东省畜牧业博览会。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 2013年,市本级开展畜产品监测4770批次,其中“飞行抽检”1200批次,检测结果均符合规定。 兽药饲料监管 2013年,全市完成兽药例行抽检708批次、“飞行抽检”100批次;完成饲料例行抽检410批次、“飞行抽检”100批次。饲料合格率98.5%,比上年(下同)增长0.2个百分点;兽药合格率90.2%,增长5.5个百分点。组织开展兽药饲料专项整治活动4次、日常检查5300余次,查处违法案件141起,2起案件移交公安机关查办;4家兽药生产企业列入市级“黑名单”,41家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列入区市级“黑名单”。全市37家兽药生产企业全部达到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标准;完成饲料生产企业换证36家,新建饲料生产企业15家,注销饲料生产资质10家。 市畜牧兽医局争取市财政扶持资金700万元,在全市57家养殖场(小区、户)新建标准化青贮池198个,新增容积12万立方米,完成目标任务的120%。 (王福丽) 林业 概况 2013年,青岛市造林9933公顷,占年度目标的114.6%;全市有355万人参加义务植树,尽责率93.7%;新建万亩(1亩=0.0667公顷,下同)林场15处,占年度目标的150%。青岛市在首次开展的山东省17个市林业综合考核中居第二名;在省林业厅首次开展的“十佳”评选中,崂山林场入选全省“十佳国有林场”,青岛市入选全省“十佳林业局长”、全省“十佳苗圃主任”各1人;青岛市森防站被评为全国森防工作先进单位;青岛市被评为省级绿化模范单位3家,获全国绿化奖章1人。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2013年1月,《青岛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通过国家林业局组织的专家评审。《规划》按照生态间隔理念,实施通道绿化、大沽河绿化、万亩林场建设等八大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开展森林生态文化节等系列宣传活动,各项指标基本达到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要求。《中国绿色时报》连续两次在头版对青岛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进行宣传报道。 森林防火 2013年,青岛市编制空中飞机灭火、地面蓄水灭火、专业队伍灭火、防火通道建设等“八位一体”的森林防火体系建设方案,新建森林防火通道153.2千米、了望台21座、护林房(检查站)110个;新修防火隔离带67.3千米;新购森林防火车18辆,高压水泵、风力灭火机等灭火器材1200余台(套);全市森林消防专业队员增至1060人,森林资源管护队员增至5100余人。全年全市发生较大森林火灾两起(城阳区“三六”森林火灾和崂山区“四二五”森林火灾),森林火灾受害率0.3‰,在目标要求的0.5‰范围内。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 2013年,青岛市通过日常监测和预测预报,综合采取人工挖蛹、剪除网幕、飞机施药等多种无公害措施,防治林业有害生物。其中,飞机喷施无公害生物药剂防治美国白蛾作业面积12.87万公顷、松褐天牛作业面积2.2万公顷、杨小舟蛾作业面积6467公顷,防治效果明显。全年累计防治作业面积28.38万公顷,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为零,无公害防治率99.99%。 湿地保护 2013年,青岛市完成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工作,全市有单位面积8公顷以上的湿地12.58万公顷。编制的《胶州湾(胶州段)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林业局批复,规划投资2000余万元,保护和恢复湿地1.1万公顷,其中中央投资850万元。11月,胶州少海湿地公园正式挂牌为国家湿地公园,是青岛市首家国家级湿地公园。黄岛区唐岛湾湿地公园被评为省级湿地公园并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种质资源保护 2013年,青岛市开展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有180余人参与种质资源外业调查、数据整理汇总和标本制作等工作,累计行程8万余千米,对崂山、大泽山、大珠山、小珠山、浮山、百果山等20余处丘陵山地和全市6000多个村庄及市内公园绿地进行系统调查,调查野生样地436个、样线192条,填写各类调查表格2.5万余份,制作植物标本1万余份,拍摄照片5.5万余幅。调查记录木本植物720余种(含亚种、变种、变型等),比原有史料记载增加近250种,发现新野生树种资源5种、树种分布30余处。调查发现青岛特有树种3种、全国珍稀濒危及稀有种30余种,占全省的50%以上;列入国家级保护的9种、山东省保护的近30种、青岛市优良乡土树种30余种;全面摸清全市林木种质资源情况,首次建立标本室和信息数据库。崂山太清宫2100多年的“汉柏凌霄”入选“全国百株传奇古树”,中央电视台对其进行专题报道。 林业行政执法 2013年,全市立案查处各类涉林行政案件69起,查处率100%。侦破跨省倒卖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暹罗鳄案件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人。针对全市苗木需求量大的实际和201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森林植物检疫需要,重点加强森林植物检疫执法,全年检疫木材76万立方米、苗木2.7万余株,有效遏制危险病虫传播。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下放林业行政审批8项,向省级经济区委托1项,建设项目征收占用林地审核被列入市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实行并联审批提速增效。全年办理各类林业行政许可1万余件。探索林地资源综合开发试点制度,市林业局与青岛中德生态园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在园区开展林地综合利用开发试点,拓展资源保护利用空间。 林业产业 2013年,青岛市争取国家财政投资4223万元,占年度目标的105.6%;落实林业项目贴息贷款计划6800万元,占年度目标的151.1%。引进山东福泉园林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投资河套万亩生态间隔林场建设,协议投资9000万元。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新发展薄皮核桃、大樱桃等经济林2200公顷,全市育苗面积增至1万公顷,苗圃数量达到2000个,培育青岛元春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等林业专业合作社14个,青岛隆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汉之林香菇专业合作社被认定为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开展林木良种繁育推广工作,分别在黄岛区大场镇、青岛高新区河套街道、城阳区东旺疃村建立3处优良乡土树种繁育基地,市林业局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青岛隆海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青岛西海岸景观植物资源产业化开发示范基地,面积166.67公顷,栽植保存国内外常绿乔木、彩叶树种、观赏灌木、芳香植物、地被植物等650余种,繁育种苗近100万株。组建青岛林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用市场化手段盘活林业资产、拓宽林业融资渠道。青岛林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与红岛经济区合作,建设河套万亩生态间隔林场。 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件、政协提案3件,面复率、满意率均100%;办理市民代表意见建议129件,办理“行风在线”、“民生在线”、“网络在线问政”、政府信箱等市民意见建议200余件,全部按期办结。 (简永平) 水利 概况 2013年,青岛市水利局围绕创建全国水利现代化城市,结合开展“‘进现场、解难题、抓开工’双月奋战”活动,实施年度各项工作目标,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全年争取上级给予的农田水利、中小河流治理、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库区移民扶持等方面资金3.01亿元;完成市委市政府年初下达的7项业务目标,保持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雨情、水情、灾情 雨情 2013年,全市平均降水584.7毫米,比历年同期下降15.7%,比上年同期下降4.6%。其中,汛期(6~9月,下同)全市平均降水371.6毫米,占年降水量的63.6%,比历年同期减少135.8毫米,比上年同期减少61毫米。全市平均降水量超过25毫米的降水过程有4次,短历时强降雨14次。全市降水量地区分布极不均匀。崂山区东部、莱西市北部、黄岛区东南部年降水量较大(800毫米以上),城阳区大部、即墨市中北部和东南部、胶州市东部和中南部、莱西市东南部和西南部、平度市西南部年降水量较小(500毫米以下)。崂山区泉心河水库年降水量最大,为1196.5毫米;城阳区年降水量最小,为386毫米。 水情 全市23座大中型水库蓄水量1月1日为41459万立方米,6月1日为34976万立方米,10月1日为41992万立方米,年底为36237万立方米。 灾情 汛期全市发生4次洪涝灾害,有22个镇(街道)5.62万人受灾,倒塌房屋7间,转移人口400人;农作物受灾8.855千公顷,成灾7.15千公顷,农作物绝收55公顷,因灾减产粮食4.33吨,经济作物损失2255.18万元,农林牧渔业直接经济损失4670万元;损坏堤防8处2.6千米、护岸13处、水闸11座、塘坝7座、灌溉设施21处;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825万元,其中水利设施损失3150万元。 防汛工作 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工作责任制 2013年,全市落实重点防洪工程行政和管理、技术责任人79人,落实513座小水库每库1~3人的专职安全管理员。市水利局组织签订《防汛责任书》《小水库防汛责任书》45份。 健全完善预案体系 2013年,针对西海岸区划调整,汛前组织黄岛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青岛高新区完成本级和镇(街道)两级防汛预案修订工作。全年组织各区市防指编制区域防汛预案和水利工程防汛抢险预案500多件、村级预案5800多件,组织黄岛、李沧、崂山、平度、莱西、即墨等6个区市编制区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防御预案800多件,健全“市、区(市)、镇(街道)、村(社区)”四级防汛预案体系。 加强防汛队伍建设和物资储备 2013年,全市各级防汛部门落实木料、砂石(土)、铁丝、编织(麻)袋、冲锋舟等防汛物资27个种类价值3992万元。市水利局编印大沽河流域防汛物资分布图,制订防汛抢险物资调拨方案。组建防汛专业抢险队11支3588人,配备挖掘机40台、推土机32台、排涝设备57套、冲锋舟22艘等用于抢险,建立队伍定期调度制度,随时掌握队伍和抢险器械动态,便于抢险调度。 健全防汛应急处置机制 2013年,落实汛期全天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制订防汛工作内部规程,完善雨水墒情测报、预报预警、洪水调度、应急值守等工作责任和程序。市水利局与青岛警备区、武警部队对接协调,完善军民联防机制。建立西海岸区域、大沽河流域防汛信息共享和洪水调度机制。 开展防汛检查、隐患整改和防洪工程建设工作 2013年2~4月,组织开展全市水库安全运行与管理、蓄水安全专项检查和汛前检查,重点检查整改问题隐患146项。7月,组织对在建工程安全度汛进行专项检查,重点落实大沽河在建工程安全度汛责任和措施。7月底至8月初,组织全市水库安全检查,对检查出的20座水库塘坝的局部险情落实除险整改措施,保证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完成42座小型病险水库、12座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任务。 优化洪水调度 2013年汛期,全市下达洪水调度令29次,调蓄超过汛限水位的产芝、北墅、黄同、高格庄、双山、双庙、黄山、孙家屯等8座大中型水库。在7月12~14日防御强降雨过程中,对产芝、北墅、高格庄3座水库放水实行错峰调节,适时渐增、渐减出库水量,减轻库区淹没和下游河道行洪压力,保证大沽河、小沽河行洪安全和大沽河在建工程安全。 大沽河河道治理 防洪工程 2013年,对产芝水库至入海口段全线堤防和河槽进行整治,实施227千米堤防填筑、116千米河道疏浚、257千米河道护岸工程,以及124座取水口、涵闸等穿堤构筑物工程,形成顶宽14米的防洪堤防。截至2013年底,防洪工程全部完工,两岸堤防全线提前贯通,大沽河全线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 水源开发利用工程 2013年5月,总投资5.54亿元的9座拦河闸坝开工建设,截至2013年底,完成总工程量的91%。建成后,河道内一次性拦蓄水量由4400万立方米增至8700万立方米,供水量可增加6800万立方米,水面从21平方千米增至40平方千米。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2013年,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65551万元,实施项目976项,开挖土石方4437万立方米,投入总工日774.3万个,新建小型水源工程1888处,增加蓄水能力1185.4万立方米。投资5442.8万元,实施胶州市山洲水库灌区、平度市双泽灌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恢复改善灌溉面积6867公顷。继续开展即墨、胶州、莱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投资8555.49万元,实施中央和青岛市追加小型农田水利专项补助资金高效节水灌溉项目15处,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966.67公顷;投资3529.63万元,实施莱西市店埠镇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一期)、平度市古岘镇节水灌溉项目,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326.67万公顷;投资3923万元,实施黄岛区泊里镇饮水安全工程、胶州市棘洪滩水库供水专线李哥庄镇供水管网延伸工程,解决77个村庄8.02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全市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任务,开展“116”水利服务热线试点工作,完成2013年度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工作。 水政执法 水事秩序的执法监管 2013年,青岛市制订出台《青岛市河道采砂管理办法》,创新河道采砂管理模式,增强河道采砂监管效能。实施执法能力和执法规范化建设。完成省水利厅水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两个示范县创建验收工作。制订印发《青岛市水政执法三项制度实施细则》,加强水事秩序监督检查和水行政许可执法稽查。全年全市查处水事违法案件165起,调处水事纠纷40起;市水利局对26起非法采砂案件实施行政处罚网上运行,罚没款26万元。案件查处率和纠纷调处率100%,结案率95%以上。 水行政审批 2013年,青岛市清理、委托和下放水行政许可事项。保留市级许可事项5项、非许可事项1项、服务监督事项1项。市水利局与3个经济功能区签订委托许可协议,赋予功能区行使审批事项4项,委托下放区市水利部门取水许可等审批事项3项。制订《青岛市水利局行政审批管理实施办法》。完成行政审批时限提速30%的目标任务,修改完善审批文书50项。办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146件,市水利局被市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评为“示范窗口单位”。 水政执法人员继续教育与水法规宣传 2013年,市水利局组织举办全市水政执法人员培训班,组织和协助基层水政执法机构完成学习培训260多人次,提高水政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实施水法规宣传教育。“三二二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期间,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投入,组织开展水法规宣传教育活动。 水资源管理 2013年,市政府印发《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青岛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为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考核提供依据,将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套”控制目标分解下达到各区、市,采用“月统计、季调度”方式进行全程监督落实。市水利局完成《青岛市水资源综合规划》修编工作并于10月通过了由水利部水规总院等单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评审。做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编制完成《青岛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并上报水利部通过了初步审查。落实水资源调度令和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及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完成全市水功能区水质监测任务。 水土保持 2013年,实施胶州市关王庙河、城阳区东旺疃等10个中央预算内资金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总投资2700万元。全市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0平方千米。扶持民营水保大户,利用包括中央资金在内的财政资金支持民营水保项目建设,完善多渠道投入机制,促使民营水保治理开发模式、规模、质量和效益达到较高水平,促进全市水保生态建设发展。通过监督管理,生产建设单位落实水土保持防治资金1.7亿多元,改善了项目区的生态环境。推进列入全国第二批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示范县市区的胶州、崂山等4个区市的创建工作。 库区移民后期扶持 2013年,青岛市调整市移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市移民局纳入参照公务员管理;加强县级移民机构建设,崂山区、胶州市移民办正式确立。通过基层水利服务建设,将移民工作职能延伸到有关乡镇和街道。推进移民扶持项目生产发展转型并实现规模效益,争取上级专项资金5387万元,建设项目147个。加强移民资金项目监管机制体制建设,提高质量效能。依托青岛农业大学创建以16名国内外知名博士教授为骨干的“移民科技下乡服务团”,全年举办移民干部及致富带头人培训班8期、“科技下乡”21期,培训指导1240余人。全市核减移民后扶人口1116人,补登18人。为11.8万名移民发放直补资金7080万元;完成移民村基本资料汇编和15个专题调研,报送稿件31篇、先进典型材料一批,刊发《移民通讯》4期。制订实施《青岛市水利移民扶持项目运行运营管理暂行办法》;推举莱西市成为全省仅有的8个移民避险解困试点县之一,争取专项资金3764万元。 水利安全生产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2013年,市水利局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工作的通知》,从交易平台、同类工程界定等8个方面进行规范。全年招标55项,未发生投诉问题。针对工程项目特点制订质量监督计划,对重点工程进行专项检查167次。出台《青岛市大沽河治理工程建设工地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等。开展严厉打击“挂借转分”专项行动,强化参建各方的合同意识和诚信意识,全面提升全市水利工程质量水平。黄岛区中小河流治理的错水河、巨洋河、甜水河、风河等4个“重点县”项目和南胶莱河治理工程、白沙河治理工程主体工程完工。加固海堤3千米,王村海堤加固工程全部完工,田横海堤加固工程完成主体工程。 全年全市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96组次,排查286处安全隐患全部整改到位,确保安全生产“零伤亡”。开展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专项行动,完成全市35家水利生产经营单位的级别复审工作。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 规划编制 2013年,青岛市编制完成《青岛市水中长期供求规划》,完成“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开展大沽河沿岸河道、引水渠道治理规划编制工作。 水利信息化建设 2013年,青岛市重点完成以防汛为重点的信息传输及通讯保障任务,利用市政府应急800M通讯专网,组建与防汛调度相关的市直7部门间的防汛通讯调度网络;升级雨水情信息发布平台,综合发布水利、气象、水文三部门的水雨情数据,完善与卫星云图、雷达图、台风路径相关的信息查询;建立水利招投标信息查询、大沽河综合治理信息上报、夏季防溺水等专题网站,建立上网行为审计系统,监控不适合工作的上网行为,确保网络信息安全;完成山洪灾害市级平台数据汇总工作,协助各区市完成山洪灾害工程建设工作;为财务电算化、水利普查、水资源管理、水土流失治理等信息系统提供技术支持。 水利普查工作 2013年,青岛市组织开展水利普查成果资料的整编工作,形成一整套水利普查成果资料;编印《青岛市第一次水利普查总体报告》《青岛市第一次水利普查专项报告》,形成普查成果数据资料库及信息空间数据库系统、水利普查成果查询及服务系统,基本形成普查图件成果。起草《青岛市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青岛市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对全市的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进行测算。市水利局会同市统计局联合发布《青岛市第一次水利普查公报》,公布全市水利普查成果,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基本工作单元,采取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等多种调查形式,对全市51.6万个对象进行普查,完成8个普查专项的普查任务,基本摸清全市水利情况。 (巩玉清) 农机管理 概况 2013年青岛市农机拥有量统计表 项目 | 台、辆、亿元 | 千瓦 | 比上年±% | 总动力 | | 8093141 | 1.46 | 农产品初加工机械 | 67154 | 567927 | 0.8 | 排灌机械 | 190433 | 1274212 | 0.06 | 渔业机械 | 14209 | 226601 | -0.37 | 柴油机 | | 7117096 | 1.02 | 其中:排灌用 | 103567 | 852215 | 0.23 | 电动机 | | 739221 | 2.96 | 其中:排灌用 | 86773 | 403148 | -0.43 | 汽油机 | | 236824 | 10.89 | 农用拖拉机 | 206309 | 2968332 | 7.59 | 其中:大中型 | 40516 | 1562745 | 6.32 | 农用运输车 | 160208 | 1909745 | 1.26 | 其中:三轮运输车 | 120883 | 1205696 | 1 | 拖拉机配套农具 | 402250 | | 4.65 | 其中:大中型 | 99698 | | 0.59 | 联合收获机 | 13640 | 677475 | 4.65 | 农业机械原值 | 55.01 | | 3.21 | 农业机械净值 | 40.44 | | 3.59 |
2013年青岛市农机作业情况统计表 项目 | 作业量(万公顷) | 比上年±% | 机耕作业面积 | 41.06 | 0.07 | 其中:深耕 | 26.04 | -2.14 | 机播面积 | 62.77 | 0 | 机收面积 | 56.67 | 0 | 机械植保面积 | 21.18 | 3.12 | 机械铺膜面积 | 10.43 | -1.51 | 精少量播种面积 | 21.02 | -2.41 | 化肥机械深施面积 | 13.01 | 4.83 | 秸秆粉碎还田面积 | 38.31 | 6.36 | 机械脱粒粮食(万吨) | 300.67 | 2.75 | 农机经营总收入(亿元) | 39.03 | 0.98 |
落实农机化扶持政策 2013年,青岛市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的意见》和市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加强对农机工作的扶持,全年落实购机补贴资金99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8000万元、市级财政资金1900万元;重点补贴经济作物、玉米收获机、保护性耕作机和深松整地机械,全年补贴各类农用机具1.6万多台(套),受益农民1.3万多户。青岛市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11处农机报废更新试点单位之一,完成老旧和高耗能农机报废近2000台,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促进节能减排。按照数量增长与结构优化并举的要求,加快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全市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分别达到4.05万台、1.36万台,全市农机装备整体水平提高。 机械化农业生产 2013年,依托农机合作社加强“三夏”“三秋”农机作业组织调度,规模化作业能力明显提高。年内,应对小麦成熟晚、收获期集中的实际,通过科学调度、集中力量突击抢收,比往年提前三四天完成收割任务。“三秋”期间,推进玉米青贮和粮食烘干服务,全市组织调度玉米联合收获机6500多台,玉米机收率比上年(下同)增长5个百分点,达到86%。全市主要农作物机耕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为99%,机播面积占应播面积的比重为86%,机收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重为80%。加强推广选择适用性好、作业效率高、质量可靠的机具推广,全年新增农用机械3800多台,其中花生联合收获机72台、薯类播种收获机械1054台,建立1处部级和9处市级示范基地,加快花生、马铃薯、大蒜等六大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63.6%。重点推进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大农机农艺协作,通过召开现场会、加强技术培训等方式,探索花生机播标准化和联合收获,机收率达到66%,增长1个百分点。围绕马铃薯机收环节,改进机械性能,开展机械化播种、覆土、田园管理、杀秧和收获作业,基本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 基层服务组织建设 2013年,以农机合作社为重点,采取重点机具推广和职业技能培训等措施,扶强壮优,青岛市首次争取财政部专项扶持资金300万元,提高农机合作社基础保障能力。全市新建综合性农机“安居工程”15处,改善农机存放、维修和培训条件。全市有农机合作社426个,其中新创建市级规范化示范社100个;作业总面积达到85.34公顷,承担了全市60%以上的大田农机作业量。争取财政资金扶持,以农机企业为主体,新建11个区域化农机维修点和农机4S店,全市有农机维修点651个,基本实现“小修不出村、大修不出镇”;建立全国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示范基地3处,全年完成1060人次农机职业技能鉴定。 农机化技术推广 2013年,建立设施农业、水产养殖等3处部级和9处市级农机化试验示范基地,重点推广十大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探索引进草莓扶垄机、韭菜收获机和选果机等机具及配套技术,引进全市首架单旋翼植保飞机。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和深松整地等新型耕作方式,促进节本增效,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年内,建立国家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1处、部级示范县2个和市级示范区21个,实施面积达到5.8万公顷。开展“玉米机收、秸秆还田、深松作业、小麦免耕播种、播后镇压”一条龙机械化作业模式,每亩(1亩=0.0667公顷)节本增效100多元,土壤肥力有较大提高,青岛市在黄淮海地区继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农业部首个保护性耕作专家工作站、试验监测基地和现代农业产业工程示范基地落户青岛市,加快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接轨。作为全国12个深松整地试点单位之一,承办全国农机深松作业竞赛,市农机局与财政部门共同探索资金补贴程序和监督管理机制,完成作业面积8000公顷,粮食增产10%以上,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和农作物抗倒伏能力明显增强。 农机教育培训体系建设 2013年,开展“农机培训规范化建设年”活动,建成全国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示范基地3处和省级规范化学校6所。整合农机生产厂家、销售企业、合作社等培训资源,建成全市首处农机教练员培训基地和实用技术培训基地18处。开辟“农机培训大讲堂”和网上课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重点开展农机维修、玉米联合收获和保护性耕作等实用技术培训,全年举办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培训班2期,完成各类培训4600多人次。 农机安全生产 2013年,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法规宣传教育和“农机安全生产月”活动。市农机局部署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和“打非治违”专项整治活动,推进农机安全网格化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推广即墨市、黄岛区建设区域化农机监理中心和社区服务窗口的做法,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示范创建活动,新建成“全国农机安全监理示范窗口”1处和市级示范窗口7处,创建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县1个,全市已建成国家级示范县3个、省级示范镇31个。建立安全生产定期通报制度,开展农机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演练,针对基层开展农机专项整治活动,查处和纠正违章行为1700多次;全市全年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挂牌1万多台、办证6800多个,年检拖拉机、联合收割机11.9万多台。 (李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