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
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
青岛市情网   上传:szblez
  

工商行政管理

服务经济发展

优化发展环境 2013年,青岛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围绕促进经济发展,通过全市“进现场、解难题、抓开工”双月奋战活动,对重点项目实行“专人负责、限时办结”,为280个项目提前完成注册登记;发挥职能作用,开展“走企业、听建议、解难题、促发展”活动,走访各类市场主体11505家,协调解决企业实际困难274件。全面落实《优化小微企业登记注册工作意见》《集中办公区登记管理办法》《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登记工作意见》等政策规定,办理“零首付”企业登记2228家;以银行资信证明代替验资报告1.1万余家,对成立不满1年的1.86万家企业免予年检,节省企业验资、年检费用近1000万元。创新服务手段,在全系统注册大厅推广“智能登记服务系统”,受理材料的一次性通过率增至95%,受理时间平均缩短到15分钟以内。开展“活商富民”活动,以青岛市私营个体经济协会的龙头会员企业与困难企业、个体工商户“双结对双服务”等九项活动为载体,促进市场主体增量提质。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14.1万家,总数达60.7万家,同比(下同)分别增长47.89%、21.8%。

实施创新战略 1)实施商标战略。2013年,全市新申请商标注册1.8万件,总量达6.31万件,分别增长20%、15%。推行品牌升级工程,培育和推荐省、市着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提高青岛市品牌影响力和企业竞争力。新认定青岛市着名商标90件,总量达416件;获山东省着名商标认定68件,创历史新高;向国家工商总局推荐中国驰名商标43件已进入评审阶段;“里岔黑猪”等3件商标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城阳区、即墨市、海尔集团、海信集团、青啤公司等5家单位获全省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单位称号。继续加强与国际知识产权组织合作,联合开展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保护专题调研,为全市企业进行商标国际注册创造条件;新注册马德里商标68件,总量达258件。(2)推进市重点项目——青岛国家广告产业园建设。2013年,中央补助该项目资金2500万元下拨到位,园区一期1.5万平方米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期主体产业区已封顶6.4万平方米。

监管执法与维护消费者权益

监管执法 2013年,市工商局在全市开展“百日整治”等专项执法行动,加强食品监管,维护流通领域农产品、水产品质量安全,查办案件2794件,罚没款1299.6万元,集中销毁没收的假劣商品。开展重点整治“傍名牌、山寨货”商标侵权和商业贿赂等行动,加大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立案查办“傍名牌”和商业贿赂案件461件。市工商局会同有关部门开展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行动,集中约谈新闻媒体负责人,敦促加强广告发布审查;对市、区两级媒体发布的广告实施全覆盖监测,及时发现和查处违法广告。全年查处案件471件,对3家发布违法广告的媒体进行处罚,违法广告发布量下降48%。推进网络商品交易监管,规范网络市场主体行为,查处网络商品欺诈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案件102件,罚没款72.17万元。市工商局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整治各类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等专项行动,加强清理无照经营,保障生产安全。全年查处无照经营案件4058件,清理无证经营2700余家。市工商局与市公安部门签订《打击与防范经济犯罪工作协作协议》,建立打击经济违法犯罪活动协作机制,提高执法办案效能,全年查办案件1.78万件、罚没款5778.61万元,其中一般程序案件11633件。

维护消费者权益 2013年,加强“12315”平台建设,为“12315热线”新增接线人员30人,实行“朝九晚九”人工值守和全日制运行模式,引入受理质量测评系统,电话一次接通率增至95%;拓展消费纠纷受理渠道,先后开通短信、录音留言、互联网和“青岛工商”微博、微信等五大平台。全年受理消费者咨询申诉举报15万余件。推行消费纠纷“扁平化”分流模式,加强各分(市)局督导作用,建立“一级指挥、两级督办、三级联动”工作体系,提升案件流转速度,处结率增至99%,全年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800余万元。出台《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工作规范》,以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和儿童商品为重点,加强商品质量监测工作,全年完成抽检1631批次,对240批次不合格商品全部立案查处,并对违法企业全部公开曝光。制定工作规范,准确甄别并及时查处消费纠纷中存在的侵权行为,加强消费维权工作;推进消费领域格式条款整顿规范活动,督促整改不平等格式条款289条,查处违法案件758件;在全国率先对“苹果”手机经销商违法格式条款进行查处。

信用体系建设与队伍建设

信用体系建设 2013年,市工商局按照市政府有关部署,牵头推进全市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学习借鉴其他省市先进经验,研究制订《关于加快市场主体诚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市场主体信用分类标准》等规范性文件;建立部门间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长效机制,做好信用信息采集。加强订约履约行为信用建设,制订《青岛市工商局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管理办法》,规范“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程序,切实做好全市“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工作。向国家工商总局推荐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45家并获公示,数量居全省首位。发挥全市中介机构规范管理牵头作用,开展市场中介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加快推进中介组织诚信平台建设,经纪人备案率96.9%;组织开展中介组织星级评定,及时通过中介组织信用网站公示有关信用信息,促进市场主体诚信自律。开展文明市场创建活动,引导市场主办单位和经营业户自觉增强文明诚信意识,推荐高科园装饰城为全国诚信示范市场,大连路农贸市场等16处市场被授予山东省文明诚信市场称号。

队伍建设 2013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征求各类意见建议256条次,逐一落实整改责任。健全“维权助业进社区”长效机制,设立“社区维权工作室”和“红盾社区先锋岗”,近距离维护群众权益。浮山工商所被评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有两个集体和三名个人分别被评为全国工商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挖掘和整理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引导职工在岗位建功立业,在服务群众中争当先锋。按照中央和省市委部署,完成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向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划转工作,完成除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青岛保税港区分局和青岛高新区分局以外的分(市)局体制下划工作。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参加“廉洁青岛”等活动,整改行风、政风和工作作风。深化实施工商所纪检监察员制度,全国工商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会议介绍青岛市工商局的经验做法,国家工商总局在青召开工商所纪检监察员工作座谈会。开展对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各项政策落实情况的督察,对服务意识不强、效率不高、态度不好、质量不佳等行为及时进行整治,全年处理纠风网反映的问题49件。   (王健)

质量技术监督

概况

2013年,青岛市获中国质量奖1个、中国质量奖提名奖1个、“山东省名牌”74个、“山东省服务名牌”32个,获批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1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示范区1个,新增采用国际标准产品1个、国际标准制修订项目16项。青岛市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先后被评为市文明单位标兵、省级文明单位。

质量、标准化与计量工作

质量强市战略 2013年,推进创建首批“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新起代表创建城市接受《中国质量报》专访,经过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现场验收,青岛市成为全国第三个通过验收的“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支持企业争创首届中国质量奖,海尔集团获中国质量奖(全国共2个),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

名牌战略 2013年,申报、获批“山东省名牌”74个、“山东省服务名牌”32个,数量均居全省前列。推进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城阳区高速列车和特种车产业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获批筹建,“高新区新型数字家电及电子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等3个示范区完成材料申报。做好品牌价值评价,青啤股份、东软载波、澳柯玛股份等3家公司完成材料申报。开展第二届“市长质量奖”评价工作,全市有5家企业获“市长质量奖”,4家获“市长质量奖”提名奖。

标准化工作 2013年,开展标准化资助奖励,对221个项目资助金额600万元,其中国际标准项目16项。组织服务标准规范编制工作,全年评审发布64项。推进标准化技术组织建设,市质监局帮助海尔集团筹建全国智能家居、电力无线传输家电等两个分技术委员会,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驻青秘书处达到23家,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承担国家电子商务项目试点,印发《青岛市电子商务产品质量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形成国家标准2项、地方标准3项,采集整理基础数据22万条。编写《中国标准化》“青岛专刊”,向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宣传青岛,扩大“青岛制造”影响力。

计量工作 2013年,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市质监局对全市32.8万台件计量器具实施强制检定,对2834台件计量器具、1326批次定量包装商品进行监督检查,立案查处未经检定合格使用电子计价秤50起。优化能源计量服务,对102家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能源计量审查和服务,完成审查企业40家、监督检查企业36家、能源计量业务知识培训98人次;支持两家企业获山东省能源计量标杆示范单位称号;帮助青啤公司更换蒸汽仪表、改造空气压缩系统,年节支200多万元。市计量所与中国计量院联合开展海洋装备计量测试研究、与海克斯康公司合作创建几何量检测高端服务平台,筹建省大容量计量站和环保计量器具国家型评实验室。市质监局协助国家质检总局在青召开第十次中日计量工作会议和第九届中日韩计量研讨会,增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质量监督与执法打假

质量监督 2013年,开展工业产品生产状况调查,摸清全市218类重点工业产品、6587家企业的相关信息,确保监管针对性。开展工业产品监督检验,监督抽查工业产品1557批次,定期检验产品1271批次,及时公告监督抽查结果,引导群众消费。建立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处置制度。针对上海发生的“毒校服”事件,印发《中小学学生装质量评估细则》等4个文件,市纤检所开展学生装布料及成品覆盖检验,确保校服质量。市质检所对160所幼儿园开展室内环境质量检测,保护幼儿健康。

执法打假 2013年,开展“质检利剑行动”“双打”等专项执法12项,全年执法检查企业3977家,立案448起,到位罚没款793余万元,挽回经济损失500万元。集中销毁罚没的白酒、肉制品、农资等物品20吨,货值300万元,10余家中央及省市媒体现场采访报道。“12365质监热线”全年受理有效业务6155件,占全省业务量的21.2%。其中,受理投诉举报1473件,反馈率、处结率均100%。

食品安全监管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食品安全监管 2013年,强化监督检验,全年对8020批次食品进行监督检验(含乳制品专项抽查5255批次),监督抽查合格率98.98%,实现企业全覆盖。(1)加强风险监测。重点排查河豚毒素、塑化剂等有毒有害物质,监测852批次,召回并销毁存在质量问题的婴幼儿辅食13万瓶。(2)加强检查整治。围绕专项整治涉及食用油、肉制品等企业959家,对439家存在问题的企业进行查处或责令整改。(3)加强领导责任。通过增加日常检查频次,规定区市质监局局长亲自检查食品企业并不低于辖区相关企业总量的60%。(4)加强安全宣传。组织开展“质监邀您看企业、食品安全大家行”等活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建设专题科普教育场馆——“知食馆”,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2013年,办理使用登记特种设备9884台,定期检验40945台,同比分别增长13.8%、13.9%;对27230名作业人员进行考核发证。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排查电梯使用和维保单位、气瓶充装单位、涉氨涉氯企业、学校等隐患690处。集中开展安全大检查,检查企业2470家,下达安全监察指令书620份。“一一·二二”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发生泄漏爆炸事故后,根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指示,市质监局领导带队走进企业,严查安全隐患。主动服务重大项目,为2014青岛世园会提供特种设备登记、检验等技术服务。

大项目建设

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建设 在青筹建的该项目占地7181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总投资5.86亿元,2013年上半年获立项和可研报告批复,6月奠基开工。全年组织专家论证会20余次,组织部级领导、市领导、部分院士参加高层次战略愿景和建设研讨会、创新发展研讨会,保证建设方案的科学性。创新机制,结合市政府职能转变改革试点,管检分离,探索企业化、市场化运营新模式。加强对外合作,市质监局与美国迪玛尔海工公司、西安高压电器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等国内外权威机构开展合作,提升项目在“特、高、精”方面的科技实力,助推青岛市蓝色经济发展。

青岛国家质检中心基地二期建设 该项目总投资近2.7亿元,截至2013年底,完成项目施工总承包、监理、消防等招投标工作,签订项目合同55份,完成土石方挖运12万立方米,浇筑混凝土1.9万立方米。项目建设明确“估算指导概算、概算指导预算、预算指导决算”的造价控制目标,全年完成项目投资1.15亿元,确保资金使用安全。

技术建设与队伍建设

技术建设 截至2013年底,全市检测机构布局更加合理,省皮革制鞋质检中心、省食品有害物质质检中心通过验收;即墨市质监局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综合食品检测中心,整合辖区食品检测资源。实验室能力不断提升,全年采购仪器设备391台(套),价值1500余万元。开展技术比武活动,表彰获奖选手54人。科研能力逐步提高,研制完成的小角度无线通信数字式水平仪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队伍建设 2013年,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明确区市分局内设机构,选拔科级干部82人;选拔领导干部15人、交流11人担任基层领导职务,构建科学合理的干部梯队。推进事业单位岗位竞聘工作,设置工作岗位813个,完成首聘专业技术人员536人。开展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初任培训新进人员39人,任前培训新选拔中层干部71人,举办能力提升培训班培训处级干部97人,在武汉大学开设质量强市专题研讨班,提高区市领导宏观质量管理水平。   (孙九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