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事业
文化事业
青岛市情网 
  

文化行政管理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截至2010年底,青岛市有图书出版社2家,新华书店(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家,书刊批发经营单位19家、零售经营单位651家,电子出版物批发经营单位21家,报刊零售亭670余个,综合性文化市场1个;有报业集团1家,全国统一刊号的报纸14种,全国统一刊号的期刊49种,连续性(报刊型)内部资料55种;有中央、省驻青报刊记者站43家;全市有报刊出版单位64家、各类印刷企业1430家。

继续建立、完善市、区(市)、街道(镇)和社区(村)等4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对市博物馆、市美术馆进行升级改造。截至年底,全市99个街道和79个镇全部建有综合文化站(文化中心),1235个社区和5460个村庄建有文化活动中心(室),提前实现中央提出的“县县有两馆、镇镇有文化站”的目标。建立农家书屋4440个,受到新闻出版总署表彰。“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等重大文化基础建设得到推进。扩大市区两级公益文化设施规模。公共图书馆实行总分馆制,初步实现全市图书通借通还目标;全市有区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3个,其中国家一、二级馆各12、1个;有区级以上文化(艺术)馆13个,全部为国家一级馆。12个区市均进入省级文化先进县行列,其中7个区市进入国家文化先进县行列,数量居山东省首位;有在册博物馆28个,其中国家一、二、三级馆各2、2、3个,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居前列。全市44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在全国同类城市率先实现免费开放。年内,全市有4处图书馆被评为“全省读者喜爱的图书馆”,数量居全省首位。即墨市建成图书馆新馆;崂山区、黄岛区、城阳区、胶州市、胶南市、莱西市等分别开工建设市民文化中心;投资13.5亿元的青岛大剧院等一批重点公共文化设施相继建成使用,城市文化品位得到提升。

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全年争取文化部农村文化建设扶持资金700万元和新闻出版总署“农家书屋和适农图书出版扶持资金”750万元,争取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经费340万元、博物馆免费开放补贴102万元。

文艺创作与演出

年内,全市有多项作品获全国文艺类奖项:青岛柳腔演员在第四届“中国戏曲红梅”比赛中获“红梅金奖”,话剧《向前、向前》获第八届优秀儿童剧“最佳剧目”奖,话剧《蚁族》获第七届话剧金狮奖优秀小剧场剧目奖和优秀表演奖,京胡演奏《夜深沉》、《梅花新调》均获中国京胡演奏展演京胡专业一等奖,话剧剧本《构思婚姻》获首届全国戏剧文化奖大型剧本银奖,儿童剧剧本《天恩》获首届全国戏剧文化奖大型剧本铜奖,“青岛文化大拜年系列活动”、“小小莫扎特”音乐馆获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盛世华彩》获首届“中国中老年艺术节”大赛金奖、编导奖和优秀组织奖,三维动画《纳斯尔丁·阿凡提》获厦门国际动漫节“金海豚”动画大奖。按照承办2011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的要求,面向全国征集舞台剧本,收到各类剧本、题材92件;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舞协和文化部艺术司就歌舞剧创作剧本签订协议,初步确定舞剧《红高粱》、京剧《男人宋江》、话剧《向前、向前2》和反映青岛胶州湾隧道建设的话剧《力量》等剧目的创作意向,创作的民俗风情方言戏《劈柴院传奇》和话剧《白色的房间》进入练排阶段。

青岛交响乐团举办“2010~2011音乐季”、“乐动世博”等活动,推出46套大型交响音乐会。全年市直各院团演出742场、收入1046.61万元,演出场次、收入比上年分别增长8%、63%。市歌舞剧院有限公司演出收入交缴营业税同比增长65%。

城乡文化活动

年内,组织举办“文化大拜年”、“广场周周演”、“欢乐大家庭”社区文化艺术节、“大地欢歌”农村文化艺术节、外来务工人员文化艺术节、“青岛文化大讲堂”和“市民小剧场”等群众文化活动1万多项,全市实现“周周有演出、月月有活动、季季有高潮”,被文化部誉为“岛城无处不飞歌”。创新推出“‘文化四季歌’演出季”和“欢乐青岛大舞台”演出品牌,全年持续举办受群众欢迎的低票价惠民演出。举办2010年青岛“全民读书月”活动。各区市相继举办中国秧歌节、海云庵糖球会、萝卜元宵山会等特色文化活动。全市有6个文化广场、7项活动分获“全国特色文化广场”、全国特色文化活动称号,数量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

“音乐之岛”、“影视之城”

文化品牌建设年内,举办青岛音乐节、国际音乐大师班、交响乐演出季和社会音乐演出等重大活动。在历时两个半月的音乐节中,演出声乐、合唱、交响乐、民族乐器、钢琴等多种艺术形式的20多场音乐会;有20个演出团体2000余人参演,参众近3万人。举办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大赛和青岛国际印刷技术设备展览会。北京电影学院青岛创意媒体学院建成。全市有影城(院)38家、银幕116块;全年全市电影票房收入超过1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

文化市场管理

2009年底,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青岛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青发〔2009〕21号)精神,组建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局和青岛广播电视台,实现由“小文化”向“大文化”转变。理顺政府管理职能,规范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各门类文化行政许可和行业管理。全年办理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321项,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均100%。青岛市文化市场行业管理在山东省文化市场行政审批考核中居首位。加强全市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和“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在全国率先完成市、区(市)两级机关(包括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办公软件正版率100%目标;中央、山东省的领导分别做出重要批示,在全国、全省推广青岛经验。

文化遗产保护

年内,完成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调查登记文物点1718处,青岛市被国务院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授予“突出贡献奖”。截至年底,青岛市有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各10、30、104处。青岛八大关入选首批1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争取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青设立基地。建成并开放骆驼祥子博物馆,是全国首家以文学名着命名的专业性博物馆。建成红酒博物馆、烟草博物馆、纺织博物馆和邮电博物馆等,工业遗产保护工作得到国家文物局的肯定。截至年底,全市有各类博物馆46处,形成以国有博物馆为主、民办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发展格局;有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各8、22、49项。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入选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8种古籍入选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文化创意产业

组织开展“文化产业振兴年”活动,制订文化创意产业定向招商意见并实施定向招商。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凤凰岛国际影视演艺中心、海上嘉年华、莱西姜山湿地文化旅游、胶州少海新城文化旅游、中国电影交易中心、台湾宏广动漫国际总部、欧亚世纪中视动漫城、青岛科技文化产业基地等文化产业大项目相继签约并开工建设。截至年底,青岛市有文化创意产业项目55项,计划投资额629.2亿元。其中,投资额超过10亿元以上的12项,5000万元以上的26项。全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超过425亿元。

截至年底,全市建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26个,总投资额185亿元,总建筑面积300余万平方米,年创造经济效益约70亿元;建成特色文化街区18条,总长度15千米,集聚商家6000余家,从业人员7万余人,年营业额超过90亿元。全市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7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特色文化街区成为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重要标志。

文化交流

年内,全市各文艺团体继续保持与世界各国文艺团体的文化交流。举办2010年中瑞文化交流年活动、青岛交响乐团音乐家受邀赴法演出活动、德国音乐家作品音乐会和独奏音乐会在青上演、朝鲜平壤艺术团《怒放的金达莱》在青演出以及与美国杨百翰大学舞蹈团、埃塞俄比亚国家剧院歌舞团、墨西哥舞蹈团、波兰ISTEBNA民族歌舞团、“天籁之声”丹麦哥本哈根皇家合唱团、美国爱乐乐团新年音乐会、德国音乐作品音乐会等系列文化交流演出活动。(李革新高程绪)

文学艺术

市文联工作概况

2010年,青岛市举办“五月的风”大型文学艺术系列活动和纪念青岛市文联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60多项。全年所属10个文艺家协会创作文艺作品1万余件,发表1000余件;获省级以上奖励56项,其中国家级奖励26项。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获中国文联舆论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文联系统先进单位等称号。

文艺活动

年内,举办“辉煌60年——庆祝市文联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市领导、老艺术家和各界人士300余人参加“庆祝市文联成立60周年美术书法摄影展”开幕式,有300余幅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参展;举办“庆祝市文联成立60周年暨2011新年合唱音乐会”,18支合唱团参演,山东省作家协会有关领导、青岛市领导和老艺术家、获奖作者代表等1000余人出席;举办《青岛60年文学作品选》首发式、“庆祝市文联成立60周年新春书画笔会”;举办第六届“五月的风”大型文学艺术系列活动,整合十大文艺家协会和青岛五市三区文联资源,分开幕式、展览活动、文艺活动、论坛活动、闭幕式等60项主题活动,5月8日在五四广场举行活动启动仪式;举办以“看微尘、学微尘、做微尘”为主题的《寻找微尘》放映活动;举办“百岁翰华——冯凭、张杰三、蔡省庐书画作品展”,参展作品90余幅;举办“红色之旅”采风创作活动,历时83天,赴15个省、自治区;举办“纪念《青岛文学》创刊5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青岛文学》书画迎春笔会”;组织《青岛文学》(原《海鸥》)创刊号捐赠仪式,将1959年创刊的《海鸥》杂志创刊号捐赠青岛市档案馆,填补馆藏历史空白;举办“春天的爱——《青岛文学》诗文朗诵会”,朗诵耿林莽、纪宇、谢颐城等诗人在《青岛文学》刊发的优秀作品。

文艺展赛

举办“绮光溢彩——2010年迎新摄影作品联展”、2007~2009年青岛市民生住房建设摄影大赛、2010年青岛海云庵糖球会摄影抓拍活动、青岛市美术名家作品展、青岛市摄影家协会会员作品“每月一展”、青岛市民间剪纸精品展、五市三区书法联展;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举办“枯桃杯”民间工艺大赛作品展;举办首次国际口哨大赛,中央电视台、青岛电视台作专题报道。

文艺创作

开展“蓝色畅想”、“四个一百”(100件优秀摄影作品、100件优秀书法作品、100件优秀美术作品、100件优秀民间文艺作品)、“四个一批”(一批文学作品、一批戏剧舞蹈曲艺剧目、一批音乐作品、一批影视作品)主题创作。组织青岛本土62位中青年画家,分赴青岛32个景点写生积累素材进行创作,有150多幅作品参加“彩墨新境——青岛画家·画青岛”大型画展。组织“红色之旅”采风,创作写生作品360件。结集出版庆祝青岛市文联成立60周年《青岛市美术书法摄影作品集》、《青岛60年文学作品选》。毛秀璞主编《中国当代诗选——献给2010俄罗斯“汉语年”》中俄文对照版本,填补中俄“双语诗”空白。全年出版中长篇小说20余部、散文随笔集16部、诗集30余部,《青岛文学》首发的30多篇小说、散文、诗歌、随笔被国家核心期刊选载,创历史新高。其中,8部作品入围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评选,创青岛市历届入围作品最好成绩。舞蹈创作参加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大赛,获银牌1枚、铜牌2枚。曲艺创作参加全国青少年艺术大赛“蒲公英奖”获金、银、铜牌各8、5、4枚,参加“校园特长生”大赛获金牌11枚,山东琴书《同学会》获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提名奖。民间文艺创作参加第五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获金奖4个、铜奖5个,在“首届中国剪纸艺术节”评选中获金、银奖各1个。

文艺研讨

市文联先后举办冯凭、张杰三、蔡省庐书画艺术研讨会、首届海外孔子学院中国书法交流暨海外汉字推广研究会研讨活动,与胶南市作家协会举行文学创作笔会,与崂山区文联举办崂山秋季笔会;举办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8周年纪念活动,邀请文联老领导、老专家以种竹种树形式,畅谈繁荣文学创作并揭牌“青岛文学文学青岛”匾额。青岛画院邀请俄罗斯功勋画家祝波夫·宾一行6人举办中俄美术论坛,双方就两国美术现状及中俄美术发展进行研讨。组织召开女作家联谊会。青岛文学杂志社组织作家前往市北区特色街进行调研与采访并对特色街道特色文化进行挖掘,撰写相关文章。

文艺惠民与军民共建

年内,《青岛文学》杂志社联合阳光新地大酒店为爱好文学的残疾双胞胎姐妹赵文静、赵雅静举办13岁生日,为她们的作品送上2000元特别稿费。市影视协组织部分专家、驻青华侨、影视爱好者观看电影《叶问2》并对影片进行点评与探讨交流。玉树抗震救灾期间,市文联组织岛城美术家、书法家通过义卖书画作品筹款10万余元,经市红十字会捐赠灾区。“八一”建军节前夕,组织书法家到武警部队书写作品80余幅。

文艺采风与交流

组织十大协会部分艺术家和艺术工作者组成文艺采风团赴青岛港采风。青岛画院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青岛画院美术作品晋京展”,北京美术界学者、专家对画展和青岛画院整体创作水平给予高度评价。组织文联系统艺术家赴上海世博会进行采风。市作家协会与胶州《青海湖》编辑部联合举办“百名作家看胶州”笔会活动并组织部分“70后”、“80后”作家赴井冈山进行采风,举办青岛诗人和旅美台湾女诗人潘郁琦诗歌创作交流会。市摄影家协会赴韩国举办“青岛—釜山国际摄影作品展”。民间文艺家协会邀请美国圣约翰大学民俗访问团来青开展交流活动。青岛文学杂志社组织20多人赴周村、青州进行文艺采风。年内,接待青海、深圳、武汉、温州等省市文联来青考察,加强与城市文联间的工作交流。(刘静平)

文博工作

概况

2010年,青岛市调查登记文物点1715处,其中新发现1077处、复查638处。截至年底,全市有博物馆(纪念馆)46处;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增至18处,全年举办各类展览活动73项,观众30余万人、同比增长20.6%。青岛市文物普查办公室普查指导组被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突出贡献集体奖;在2010全国文物局局长会议上,青岛市就“博物馆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作典型发言;市文物局被国家文物局评为文化遗产日活动组织奖先进集体。

文物保护管理

所属十二区市均以优秀成绩通过山东省专家组验收,初步建立青岛市不可移动文物电子信息数据库。协调驻青海洋管理、科研单位,配合国家文物局做好中国第一艘水下考古专用船舶建造、管理的前期调研。推进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青岛基地、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青岛基地建设,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青岛基地正式挂牌成立。市文物局协助国家博物馆、山东省文物局开展山东长岛、牟平、海阳等地沿海海域水下文物调查,组织实施青岛胶南灵山岛、黄岛竹岔岛海域水下文物调查,发现长岛老东礁、青岛灵山湾等5处水下文化遗存疑点,整理青岛沿海水下文化遗产调查报告;协调组织山东大学学者、中外专家,对琅琊台遗址进行区域考古调查,编写《青岛考古资料汇编(2005~2010)》。在青岛地铁等工程建设中,争取国家文物局和山东省文物局政策支持,加强文物保护;组织实施古城顶遗址、财贝沟墓群考古调查、勘探和抢救性发掘等文物保护。采取多元化投资方式,加强文物建筑保护管理,完成韶关路54号、平度城隍庙等文物建筑维修保养工程及青岛德国领事馆旧址、童真宫修缮工程的行政许可工作。

“博物馆城”建设

年内,新建开放3家博物馆:全国首家以文学名着命名专题性博物馆——“骆驼祥子”博物馆、青岛邮电博物馆、“不其文化陈列馆”。研究制订小提琴博物馆筹建工作推进方案,完善展陈大纲并启动文物征集,推进小提琴博物馆建设。指导中国海军博物馆、奥帆博物馆扩建、改陈;指导四方民俗博物馆、青岛渔盐文化博物馆、双星博物馆、即墨市博物馆新馆建设前期工作。加强博物馆设立审批登记等环节管理。在山东省率先完成馆藏文物调查及数据库建设,文物数据采集质量、数量、进度居全省首位;完成11731件一、二、三级珍贵文物的数据采集录入和63909件文物的拍照工作。全市基本形成东、中、西等3片博物馆核心区建设布局。文博场馆纳入未成年人“社会课堂”,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基础工作保障

完成《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十二五”规划(青岛项目)》编审及上报工作,向国家文物局提报的4类76个项目全部通过国家文物局初审、列入2011~2015年中央专项经费拨付计划。开展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标志树立工作;市文物局会同市规划部门划定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争取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专项经费,邀请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及国内外文物建筑专家,开展《八大关近代建筑保护规划》编制工作;配合山东省文物保护科技中心编制齐长城保护规划和保护工程方案。

按照“三定”方案职能分工,市文物局与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局联合加强文物执法。“‘五一八’国际博物馆日”和“文化遗产日”期间,组织指导市与区(市)博物馆(纪念馆)开展宣传活动56项。市文物局配合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组,完成《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青岛八大关》宣传片拍摄任务;与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联合发表《山东平度东岳石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集刊》第十七集),指导市博物馆学会举办的“发展博物馆与繁荣青岛文化”学术研讨会被列为青岛社科联十大重点科研活动之一,编辑《发展博物馆与繁荣青岛文化》和《青岛博物馆研究》论文集,出版《老舍的青岛岁月——品读骆驼祥子博物馆》。(杨建军)

青岛市博物馆

陈列展览 2010年,该馆推出各类展览30个,其中有“郑州博物馆藏青铜器展”、“莱茵河畔风情——旅德华人狄方敏藏德国艺术画盘系列展”、“策马西行——滇黔两省博物馆馆藏徐悲鸿作品联展”等10余个不同风格类型的书画艺术展;接待观众30万余人次。

系列活动与宣传 年内,举办建馆45周年暨新馆开放10周年庆典活动,筹备策划采用专家指导、大众参与、参与有奖方式评选“镇馆之宝”活动;筹建功德墙,铭记、感谢45年来为该馆发展做出突出贡献、无偿向博物馆捐赠藏品的集体和个人;出版发行馆藏系列丛书《馆藏明清绘画》和《馆藏明清书法》,集中展示该馆建馆以来的文物研究成果,填补该馆文物研究丛书出版的空白,具有较高的科研和收藏价值。承办青岛市未成年人“社会课堂”启动仪式,设计未成年人特色参观实践线路1条;编辑符合未成年人欣赏水平的少儿读物2册;举办“多彩生活快乐成长——庆‘六一’少儿书画展”;在放映区增映《中华上下五千年》动漫影片,以讲故事形式向学生介绍中华文明发展史;在“奇趣互动空间”增设“七彩课堂”手工课等互动项目;培训未成年志愿小讲解员并在启动仪式当天开展志愿讲解服务等。社教活动注重加入娱乐和休闲元素,策划开展“奇妙博物馆系列之虎年探宝”、“博文书画研习社”、“文博夏令营”等活动,其中“虎年探宝”活动吸引大学生和老年人参与。全年各媒体刊登播出该馆的宣传报道300余次;加强网络宣传,改版升级了该馆网站,增设少儿网站。

文物保护 按期完成珍贵馆藏信息数字化建设项目,完成14574件藏品数字化建设工作,馆藏数字化建设居山东省前列。完成第三批中华珍贵古籍名录的上报工作,4部古籍入选。完成6件3级藏品的揭裱修复、9件年画的揭表修复,修整外出参展年画17件,修整馆藏明清书画24件。

文物征集 继续实施“本土名家作品收藏工程”,收藏代表青岛艺术流派和风格的名家作品入馆,得到社会各界人士响应,年内征集607件(套)珍贵文物作品,其中李氏家族先后捐赠7件宋代至明代的珍贵漆器,填补该馆宋代至明代漆器类文物藏品空白,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研究价值。

市场经营 探索博物馆经营策略,提出“以品牌项目凝聚人气”的市场营销战略,以“博物启今创未来”为品牌口号,针对不同观众群体,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挖掘展示博物馆文化,创新推出“当代艺术空间”、“精品鉴赏空间”、“奇趣互动空间”三大品牌。其中,“奇趣互动空间”先后推出木版年画印制“十二生肖”、“青岛景观”系列,迎中秋佳节“妙笔中秋绘脸谱”系列,七彩课堂“泥塑”手工系列等;“精品鉴赏空间”通过与旅行社合作,开辟日本市场,接待10余批次来自于日本的专程专业高端客户,开辟与日本艺术团体的展览合作,日本故宫华夏文化协会与该馆达成协议,固定于每年下半年在该馆举办日本书画家作品展;“当代艺术空间”是该馆利用社会力量办展、培育展出市场进行的探索,通过利用社会资源,优化促进博物馆公益事业结构布局,推动博物馆发展。上述举措引起全国文博界关注;在第二十二届国际博物馆协会大会上,其创新思路、探索精神和运行举措,引起代表关注和肯定。(市博物馆)

青岛海产博物馆

概况该馆于1930年由着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蔡元培等倡导筹建,1932年5月8日正式开馆;是中国首座水族馆和以海洋生物展出为特色的自然科学博物馆,已建成以海洋生物馆、淡水生物馆、海兽表演馆、梦幻水母宫和青岛海底世界为主体的海洋旅游景区集群,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青岛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0年,该馆在海洋标本收藏、学术研究、科普教育等方面居国内领先地位,全年接待游客近200万人次;被评为首批国家二级博物馆,入选青岛市未成年人“社会课堂”名录。根据ISO9001新版要求,完成《质量手册》及其他体系文件换版工作;11月,该馆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再认证审核。

海洋生物饲养与繁殖研究年内,该馆通过对可繁殖品种生长规律的研究,在水母自主繁殖和展示、海兽表演创新等方面取得进展。水母自行繁殖及展出品种增加,4头斑海豹在人工环境下顺利出生。6月,该馆被确定为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救助网络成员单位,青岛市水生野生保护动物救护中心在该馆挂牌成立。全年救治斑海豹2只、江豚1只,接收、救治了一批社会捐赠的巴西龟、七星刀鱼等水生动物。5月起,该馆与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联合推出“大洋的奥秘”海洋科普主题展览,展出“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模型、海洋矿物、考察仪器等科考实物、图片30余件。

海洋科学普及坚持开展海洋科普“进课堂、进学校、进社区”活动,全年开展海洋科普“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20余场次。加强科普志愿者工作,融合各方社会资源,吸纳优秀人才充实科普志愿者队伍;3月,召开“2010年志愿者培训大会”,全年组织志愿者咨询、疏导、讲解等服务活动339人次。

年内,该馆通过提升服务水平、增加表演场次、加大团体优惠、实行导游会员制、开通“旅游直通车”赴苏豫皖等重点市场开展专场推介宣传等多种方式扩大青岛海底世界景区影响;5月,经中国科协认定,青岛海底世界首次被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10~2014年)”。

场馆建设与安全工作上半年,对抹香鲸展区实施整体改造,调整展区布局,扩大室内展出面积160平方米,展出鲸类标本由单一抹香鲸增加到伪虎鲸、印度洋瓶鼻海豚等8个品种,增加小须鲸头骨1架;改造后的展区游览路线合理顺畅,解决了旺季游客拥挤现象;增加人性化无障碍通道,保障特殊人群的游览安全。加强安全示范景区建设,强化日常开放及安全管理。6月下旬,承办“青岛市旅游景区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活动,检验景区消防应急预案适用性,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全年无人、财、物安全事件发生。(刘光德)

档案工作

档案行政管理

2010年,青岛市改革机关档案监督指导模式,利用新的机关电子文件归档系统,开展在线接收、检查和网络远程视频业务监督指导,在32家机关单位进行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实现档案业务指导人员在线直接检查各单位文件材料归档工作,远程指导档案人员开展业务工作。开展企业档案网络监督指导试点工作,将企业档案管理平台升级为可远程监管的网络版本,利用“金宏电子政务”网络与试点单位建立交流平台,试点单位工作进展情况及业务问题解答均可通过远程监管辅助完成。国家档案局向全国档案系统推介青岛市在线开展档案监督指导工作的做法。

加强全市民生档案监管,制订机关民生档案进馆试点工作方案和民生档案数据库建设方案,组织开展民生档案规范化整理和接收工作。落实《职工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组织企事业单位开展职工档案规范化、信息化和提供利用工作,全市200多家企业基本实现职工档案规范化整理。构建全市职工档案信息查阅服务平台,开展职工档案信息接收工作,接收市直及部分市属企业1.8万余名职工的档案信息数据进馆,集中管理企业职工档案数据,为职工提供个人信息查阅服务。市档案局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合召开职工档案管理现场观摩会,总结全市职工档案管理工作,推广海晶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职工档案管理的经验。市北区、李沧区档案馆晋升国家二级档案馆。

档案服务

在市和区(市)13个综合档案馆启动“民生档案馆际联动远程查阅服务”,市民在全市任何一个综合档案馆均可查阅其他档案馆的婚姻档案、知青档案和学籍档案信息。青岛市提供民生档案服务的做法,得到中央和市委有关领导肯定。在青岛市电子政务网推出数字档案馆“档案历史知识库”和“决策参考”专题信息数据库,在互联网数字档案馆推出“城市建设与管理”、“劳动就业与保障”、“卫生”、“教育”等4个专题信息,有针对性地提供档案历史知识服务和决策参考信息服务。国家档案局以简报形式向全国档案系统推广青岛市做法。

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履行政府信息公开查阅服务场所职能,年内,接待5991人次,提供档案资料6735卷(件)、热线服务3244人次。开展文档法律援助咨询服务,为查询人员提供劳动保障、房屋拆迁、遗产继承等方面法律咨询。根据青岛市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部署,开展馆藏未满30年档案信息开放审查工作,配合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办公室举办全市机关单位存量信息梳理工作业务培训。建立完善数字档案信息发布制度;年内鉴定开放档案24.5万条,向社会开放档案目录107万条;在青召开的全国档案馆数字化与档案鉴定工作会议上介绍了青岛市的经验。

档案资源建设

以加强专门档案和基层档案进馆为重点,完善市档案馆接收档案范围和档案门类,完成向国家档案局备案工作。拓宽档案接收范围,组织开展基层单位档案接收进馆试点工作,在市直机关及所属单位组织开展“照片档案建设年”活动和重大活动档案进馆工作。开展市科学发展观活动办公室、甲流感防治指挥部、第十一届全运会青岛组委会等重大活动档案跟踪服务和接收进馆工作,完成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府国资委等单位档案和原市信息产业局、市出版局等撤销单位档案及经济普查等专门档案进馆工作。年内,市档案馆接收机关档案1.2万余件(卷)。组织开展破产改制企业档案整理与移交工作,接收青岛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和青岛大洋食品有限公司3.7万余卷破产企业档案进馆。

通过开展纪念抗美援朝档案资料征集、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征集、组织“全景青岛”城市照片拍摄等活动,面向社会征集各类档案资料4216件(册)。继续实施“城市记忆工程”,拍摄环湾建设项目和老城区搬迁企业原址原貌等影像资料965分钟。年内,市档案馆组团赴英国征集复制青岛历史档案和有关文献。推进重点档案抢救保护工作,缩微、修裱、扫描档案254.5万页;青岛市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成果在国家档案局举办的“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成果展”上向社会展示,创新的“缩微底光拍摄法”等10余项工作法被《中国档案报》、《中国档案》等报刊予以宣传、推介。

 

2010年6月20日,市委常委、秘书长王鲁明(右二)到市档案局调研。(市档案局/供稿)

档案信息化建设

以“四个共享”(档案馆之间、档案馆与档案室之间、档案室之间、档案馆与社会之间共享,下同)为目标,推进全市档案信息化建设,完成机关电子文件归档系统开发和升级,依托“金宏电子政务”网络实现机关之间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完成市数字档案馆数据库系统升级任务,数字档案馆系统平台实现由32位到64位系统的转换,采用“流程控制法”对馆藏数据进行管理,提高运行效率和稳定性。与深圳市档案局签署《数字档案异地备份协议书》,异地备份馆藏全部目录数据、已数字化的纸质档案和照片档案、视频数据、电子文件中心数据和互联网网站数据。开展区(市)数字档案馆建设情况调研,制订区(市)数据库架构、数据保护方案和软件系统升级改造方案,升级改造区(市)数字档案馆系统。推进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通过在“青岛档案信息网”开办“农民专页”专栏、免费向农村和社区提供档案管理系统和档案信息资源库、开展“送档案下乡”等活动,方便农民利用档案信息。国家档案局在青召开全国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现场会推广青岛市的经验。市档案局的“电子公文和档案信息共享模式研究”获国家档案局科技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一等奖空缺),“数字档案‘两地三中心’备份策略研究”和“档案馆安全风险评估办法的研究与应用”两个科研项目,被国家档案局纳入2010年度科技项目计划;“实施‘四个共享’工程,全面推进档案信息资源社会服务”和“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库(农村、社区版)开展档案信息进社区”获山东省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成果一等奖。

档案开发利用

发挥档案文化资源优势,面向社会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继举办“见证青岛”主题展览之后,先后举办“中国档案珍品展”、“明信片里的青岛故事”等档案展览,在“青岛档案信息网”推出“青岛:1945年日军投降仪式的台前幕后”虚拟展厅;市档案馆与青岛电视台联合制作播出《抗战纪念——沦陷、抗争、受降》和《60年再回首——为了和平》专题片;以“近代青岛城市与海洋”为题,举办6场青岛历史文化讲座,组织发表《国家海洋科研机构缘何集聚青岛》等研究文章,宣传青岛历史文化。“青岛历史文化讲坛”成为市社科普及活动的传统项目,被列为2010年青岛市社科“十大”重点科普活动之一。“青岛档案信息网”全年点击量超过1000万人次,总访问量超过3000多万人次,保持全国档案网站一流水平。

开展“走进档案馆”系列宣传教育活动,组织机关干部、部队官兵、学生和市民等到档案馆参观展览、观看历史纪录片,年内接待观众1.8万余人次。全市未成年人“社会课堂”场馆工作会议、机关“五四”青年论坛、“天泰杯”中小学生寒假征文颁奖会暨捐赠仪式等在市档案馆召开。市档案馆先后被认定为青岛市干部教育现场教学基地、部队政治教育基地、未成年青年教育实践基地、成年人“社会课堂”等9个教育和教学基地。全市有288项成果分获山东省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成果一、二、三等奖。市档案局和12个区市档案局及市市政公用局、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等15个单位被评为山东省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先进集体。(刘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