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 市气象局工作综述 概况 截至2010年底,全市气象部门在职职工156人。其中,正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2人,副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21人,工程师87人,助理工程师及技术员32人;具有研究生学历者18人,大学本科90人,大学专科23人,中专19人。 年内,召开全市气象工作会议。1月8日,成立青岛市政府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5月31日,青岛市十四届人民政府第十三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青岛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管理办法》,该办法于8月1日起正式施行。在全市气象系统开展创先争优、争做“岛城先锋”活动,创建“防灾减灾、气象先行”党建品牌。市气象局在山东省气象局2010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中获“优秀达标”单位,继续保持中央文明委授予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为政府决策、“三农”及重大活动服务 修订《青岛市大雾天气应急预案》和《青岛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年内,发布气象信息快报38期、重大气象信息专报3期。市气象局与北海舰队签订《军地一体化海洋气象保障服务合作协议》,加强军地海洋气象监测预报、重大气象灾害联防;与市民政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强自然灾害信息与气象预警信息共享工作的通知》,建立1.2万人的信息员队伍,推进资源和信息共享;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市交通运输委等14个部门商讨气象服务和气象灾害防御措施。组织参加全市森林防火和全省应急推进会应急演练。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和气象服务系统,即墨市基本建成县级防灾减灾信息平台,完成平度市兰底中学防雷示范工程建设。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新增火箭作业点2个、地面燃烧炉4个,恢复飞机增雨作业;年内,开展人工增雨、防雹作业132次,发射火箭弹、炮弹1611枚,累计受益面积3500平方千米,增加降水3725万吨。完成浒苔应急处置、青岛国际啤酒节开幕式、青岛国际帆船周、青岛国际海洋节等重大社会活动气象服务任务,选派预报员参加上海世博会和广东亚运会气象服务工作。 公众气象服务 年内,发布橙色以上气象灾害预警信号16次,预警短信33.7万条。新增“早间气象”、“第六气象站”、“谈天说地”等电视栏目和“天天气象”专家直播连线等广播栏目,电视节目总时长比上年增长60%以上。开展“市代县”天气预报节目制作工作,完成中国气象频道插播节目的改版。改进“12121”气象声讯服务系统,拨打量增长30%以上。新增专业专项气象服务用户10多家。加强引航气象服务。组织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完成董家口港等10多个重要区域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建成“青岛天气网”,开展业务试运行,完成电力、供热、排水等多家专业用户的气象服务网页的开发。 基础业务及现代化建设 预报质量考核居山东省第四名。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91.74%,24小时最高温度预报准确率79.6%,24小时最低温度预报准确率81.14%;地面测报错情率0.0‰;高空探测综合评分99.3%;山东省气象局验收青岛市地面测报250班2个、百班51个,验收探空250班2个、百班10个。总投资559万元的“青岛环胶州湾高速公路气象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年底,建成9个测站并开展服务。完成罗家营海洋气象探测基地一期工程建设,业务办公楼及其配套设施基本完成。推进胶州市气象局迁建工作,7月1日起开始对比观测。崂山区气象局迁址获地方立项批准,落实区财政资金921.14万元。完成“青岛近海精细化预报系统”建设。完成新一代气象数据卫星广播系统、4个自动土壤水分站建设、2个船舶站的升级改造。建设6套大气电场仪,完善雷电监测网络。 气象行政执法 细化气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90项,制作流程图,健全相应制度。市气象局办理审批事项427件,完成图纸审核229份,验收防雷装置竣工项目135个;配合有关部门调整市行政审批大厅的《基本建设项目联办全流程》,在气象行政审批服务流程中列入气候可行性论证和雷击风险评估相关内容;全年下达法律告知书293份,对52家单位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开展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执法工作,胶州市和平度市的气象探测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全市基本气候特征 全市年平均气温12.7℃,较常年同期(下同)高0.4℃;年总降水量697.1毫米,多36.5毫米;年日照总时数2276小时,少257小时。 青岛地区全年气候特征:气温正常,降水正常,日照时数正常,属正常气候年景;气象灾害主要有降雪、连续低温、浮尘、霾、扬沙、干旱、高温、大风、暴雨、雷雨、雷击、连阴雨、大雾等。 青岛市区气象要素分布 气温 年平均气温12.8℃,偏高0.1℃。8月平均最高,为25.7℃;1月平均最低,为-1.4℃。年平均最高气温16.3℃,最低气温10.2℃。年极端最高气温34.8℃,出现在8月1日;年极端最低气温-11.1℃,出现在1月6日。 降水 全年总降水量713.9毫米。其中,5~8月491.6毫米,偏多59.5毫米。日降水量≥0.1、1.0、5.0、10.0、25.0、50.0毫米的日数分别为77、48、33、23、8、3天。 风速 年平均风速3.8米/秒。12月平均风速最大,为4.6米/秒;7月平均风速最小,为3.0米/秒。年最大风速17.2米/秒,风向ESE,出现在5月30日;年极大风速24.7米/秒,风向ESE,出现在5月30日。全年主导风向NNW。 湿度 年平均相对湿度70%。8月最大,平均相对湿度86%;12月最小,平均相对湿度51%。 日照 年日照总时数2095.7小时。5月最长,为219.3小时;2月最短,为103.4小时。年日照百分率47%。12月最高,为67%;8月最低,为29%。 蒸发 年总蒸发量1104.9毫米。5月最大,为123.6毫米;2月最小,为45.6毫米。 气压 年平均本站气压1008.1百帕。1月平均最高,为1017.8百帕;7月平均最低,为997.4百帕。年日最高本站气压1028.4百帕,出现在10月26日;最低988.2百帕,出现在2月7日。 水汽压 年平均水汽压13.0百帕。8月最大,为28.4百帕;1月最小,为4.0百帕。年最大日水汽压36.4百帕,出现在8月1日;最小0.9百帕,出现在12月30日。 地面温度 年地面温度平均15.1℃。年平均最高值28.2℃,最低值8.7℃。年极端最高地面温度54.7℃,出现在6月26日;最低-12.1℃,出现在1月13日。 全年重要天气日数 大风 8级以上大风日数43天。1、4月最多,为6天;6月无大风日。 雨日 雨日95天。8月最多,为16天。 雪日 雪日22天,分别出现在1、2、3、4、12月。上年度初雪日为2009年11月2日,终雪日为2010年4月14日;本年度初雪日为2010年12月13日。 雾日 雾日49天。7月最多,为11天。 雷暴 雷暴日数22天。8月最多,为8天。 霜日 霜日20天。初霜日为2009年11月30日,终霜日为2010年3月29日,初终间日数120天。无霜期254天。 烟幕 烟幕日61天。1月最多,为18天;6、7、8、9月无烟幕出现。 霾 霾日88天。11月最多,为18天 露 露日141天,2、3月无露出现。 浮尘 扬沙、浮尘日8天,主要出现在3、11、12月。 冰雹 有冰雹出现。 重大气象事件 降雪 年度降雪日数22天。冬季降雪开始偏早,结束偏晚,降雪日数偏多。2009年11月2日第一次降雪,比常年提前近1个月。2010年4月14日出现雨夹雪天气,比常年推迟近1个月。1月2~5日,连续4天出现雨雪天气。2月6~11日连续6天雨雪天气,并在8、9日出现大雾;11日全市普降大雪,地面有积雪,路面结冰,交通严重受阻。2月28日~3月1日,莱西市遭受低温雨雪天气严重影响,地面累积雪深4厘米,影响道路交通,给农村大棚种植带来不同程度损害。 连续低温 1月市区平均气温为-1.4℃,低0.9℃;1月6日出现-11.1℃的低温,为1986年以来最低。低温持续时间长,1月3~8日连续6天最低温度在-7℃以下,造成胶州湾北部出现近40年来最为严重的海冰冰情,对港口航运、海上养殖、海上捕捞造成一定影响。4~5月连续两个月气温偏低,4月11~15日市区平均气温为6.4℃,是1935年以来最低值。4月19日进入春季,推迟7天,春季市区平均气温9.8℃,偏低1.0℃,为1988年以来最低值。 霾、浮尘、扬沙 从9月下旬起,霾突然增多,空气质量和能见度下降,严重时市区能见度低于2千米。11月11~13日出现浮尘,13日风力为17.8米/秒,轮渡停航。11月21日出现扬沙天气。 干旱 10月中旬到年底未出现有效降水,有气象记录以来罕见。由于长时间无降水、气温偏高、日照偏多,部分地区出现轻旱,即墨市受旱面积4.47万公顷,浇灌2.4万公顷;胶州市出现3.33万公顷麦田轻旱;胶南市受旱面积1.6万公顷;平度市少数丘陵、山地出现轻旱;莱西市受旱面积1.87万公顷;崂山区墒情基本适宜,部分山地、丘陵、崂山林区比较干旱。 高温 夏季,副热带高压异常偏西偏强,全市平均气温高0.9℃,是近5年来的最高值。市区超过30℃以上的高温日数17天,多6天,相对湿度在85%左右,多次出现高温高湿的“桑拿天”。高温时段主要集中在7月上旬和8月上、中旬。其中,7月3~7日,全市连续5天最高气温在30℃以上,市区5天平均最高气温31.4℃,为青岛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6日大部分自动观测站出现36℃以上高温,即墨市出现37.6℃的极端最高气温;7月30日~8月22日,市区最高气温超过30℃以上的高温日数为9天(多3.5天),其他区市高温日数在14~16天之间(均比常年多);8月1日,市区最高温度34.8℃,为市区最高值。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和城市用水用电带来一定影响。 大风 4月26日,受较强冷空气和渤海气旋影响,出现大风降雨天气,市区风力最大,平均风力14.6米/秒,最大风力23.6米/秒;其他地区平均风力6级,阵风8级。莱西市、平度市等部分地区果蔬大棚受损,造成较严重经济损失。 暴雨、雷雨 7月1~2日,市区出现95.2毫米强降水,为全年夏季单站最大降水量,为汛期开始。7月17~21日,全市出现2次暴雨天气过程,间隔时间较短,降水集中,对莱西市等地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造成灾害。其中,7月17~18日的区域性暴雨,平度市、莱西市、即墨市等3观测站降水量分别为89.2、80.7、60.9毫米;7月20~21日,平度市、即墨市再次出现暴雨。8月4~6日,出现第四次暴雨天气过程,即墨市降水量为65.0毫米,是该观测站夏季第三次暴雨。8月22、28日,胶州市、青岛市区分别出现暴雨。9月3日,青岛市区、崂山区、即墨市、胶州市、胶南市出现暴雨。 雷击 7月18日凌晨,胶南市10千伏供电线路被雷电击中,三根高压线被劈成6截。8月中下旬,李沧区东李村社区由于雷击导致大面积停电。在8月22~23日的雷雨天气过程中,莱西市1名中学生遭受雷击身亡。 连阴雨 8月22~29日,在冷空气和副高西部边缘暖湿气流共同作用下,全市出现连阴雨天气,莱西市、平度市、即墨市连续8天降雨,其他区市5~7天降雨;全市8天平均降水量为137.7毫米,其中胶州市、青岛市区出现暴雨,局部地区出现内涝,对秋粮作物生长不利,多日降水导致护坡坍塌、马路堵塞等险情发生,影响了交通和居民生活。秋季出现两次连阴雨过程,分别是9月1~4日、9月6~11日;连阴雨导致9月上旬光照偏少,土壤湿度增加,局部地区出现内涝,对夏玉米的灌浆及其他大田作物的成熟收获不利。 大雾 雾季(5~7月)大雾偏少,春季、冬季大雾偏少,10、11月无雾。2月上旬连续雨雪天气过程伴随大雾,能见度降低;2月22~25日,连续4天大雾。夏季多连续性大雾,分别是6月15~19日、7月17~23日;7月4日凌晨3时15分,济青高速青岛辖段突降罕见大雾,最低能见度不足100米。(张诒年) 防震减灾 市地震局工作概况 2010年,青岛市贯彻落实新修订、出台的《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山东省地震应急与救援办法》,加强地震监测预测、震害防御和地震应急工作体系建设,推动防震减灾工作。市政府制发《关于贯彻〈山东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青政发〔2010〕3号),提出加强全市防震减灾工作29项措施;表彰全市防震减灾工作先进集体30个和先进个人50名。市政府办公厅制发《关于贯彻国发〔2010〕18号、鲁政发〔2010〕72号文件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青政办字〔2010〕170号)。 8月,全省地震局局长会议在青召开。青岛市“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通过山东省专家组评审。市地震局被山东省地震局授予2009年度全省市级防震减灾工作综合评比三等奖和2009年度全省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先进单位称号;黄岛区地震局被中国地震局评为2009年度全国县级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市南区、黄岛区、胶州市的地震局被山东省地震局评为2009年度全省县级防震减灾工作综合评比先进单位。市地震局机关品牌“防震为民”被评为青岛市机关名牌。市地震局行政处罚权全部11项纳入市级行政处罚权裁量标准。 地震监测预测 测震台网 市数字地震遥测台网由台网中心和中山路、崂山区、黄岛区、即墨市、胶州市、平度市、胶南灵山岛等7个子台组成,与山东省地震局18个子台联网,行政区域内地震监控能力1.5级,可10分钟内确定地震3要素(时间、震中位置、震级)。市数字地震前兆台网保证台网中心和崂山区、即墨市、胶州市、海军潜艇学院等4个子台和黄岛区台站正常运行;平度市、莱西市台站建成投入运行,观测仪器分别为竖直摆钻孔倾斜仪、磁通门磁力仪;城阳区、胶南市台站完成土建工程。维护中山路和宁夏路强震台正常运转,黄岛区在区政府大楼新建、运行1组3台楼宇结构强震台。山东省地震局青岛观测点燕儿岛测震台、前兆台、强震台和即墨地壳运动连续记录GPS观测基准站保持正常观测。市财力对由山东省地震局实施青岛市配套的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崂山区、黄岛区、城阳区、即墨市、胶州市等8个地震强震台和胶州市地震监测预报试验场体积式钻孔应变仪项目下达投资计划47万元。市南区、崂山区、黄岛区、平度市、莱西市建立区(市)地震监测中心。 震情应对 市地震局坚持全天24小时值班,监测孔径150千米范围内地震情况,按时开展周、月、半年、全年地震会商,遇紧急状态及时组织会商。年内,监测到青岛及邻近地区和海域可定位地震153次,其中包括2级及以上地震76次。开展地震应急协作联动区内6月18日栖霞市3.8级地震和辖区内10月10日平度市灰埠镇2.9级地震的震中区现场应急流动观测。被山东省地震局评为2010年度全省地震趋势会商报告评比第一名。获山东省地震局组织的2009年度全省地震观测资料质量检评全省数字测震台网运行优秀奖和速报第二名。 群测群防 全市95个动物、地下水等地震宏观前兆观测点(其中16个骨干观测点)运行正常,开展地震宏观前兆观测业务培训。崂山区、黄岛区、平度市等地震局被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地震局授予全省地震群测群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震害防御 抗震设防管理 市地震局被列为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建设项目规划选址(规划条件)报建信息共享必选部门,参加建设项目施工图联合审查,受理工程图纸、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和含地震信息部分的结构计算书。举办全市地震行政执法培训班。五市三区在当地行政审批大厅设立抗震设防服务窗口。2009年起,国家、山东省调整青岛区域建筑抗震设计标准,全市大部分地区保持地震烈度6度设防区,胶州市、胶南市、平度市提高为地震烈度7度设防区。市地震局因对莱西市青岛吉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工建设的奥润府新嘉苑工程未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出具行政处罚书而应诉,市中级法院判决支持原告;这是全市首起因建设工程未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作出行政处罚而应诉的行政诉讼案件 地震安全性评价 年内,全市完成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项目128个;首批3人被中国地震局注册为一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第一、二批7人被山东省地震局注册为二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全市唯一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单位青岛市工程地震研究所被中国地震局认定为地震安全性评价乙级资质单位。市政府办公厅将地震安全性评价费列为降低部分经营性收费标准范围,按山东省物价局、省财政厅“鲁价费发〔1999〕174号”文件规定收费标准的80%执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资质备案管理方式调整为根据相对人要求提供服务。 环胶州湾地震小区划勘测 由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青岛市工程地震研究所编制的青岛市胶州湾地震地质灾害影响研究(二期)——环胶州湾地震小区划实施方案通过以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专家组咨询。8月,启动全市首次大规模地震小区划勘测——环胶州湾地震小区划场地勘测,勘测范围包括老港区到团岛、四方李沧至城阳环湾区域、临空经济区、高新区及周边区域、洋河至少海区域和黄岛片区等6个环湾功能区440平方千米,年内全部完成野外作业取得390个钻孔土样并算出数据,为确定当地抗震等级和地震灾害设防要求提供依据。 地震应急建设 应急预案 11月26日,市政府办公厅公布重新修订《青岛市地震应急预案》,调整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由市长为总指挥,分管副市长为副总指挥,下辖办公室、监测预报组、抢险救灾组、宣传报道组、社会交通治安组、后勤保障组、灾民安置组、次生灾害防御组,包括各成员单位。市地震局重新修订《局地震应急行动细则》;举办地震应急管理灾情速报培训班。即墨市、平度市被山东省地震局公布为第二批省地震应急预案管理示范县(市、区)。 应急演练 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地震局、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全市中小学校应急疏散演练工作的意见》(青教通字〔2010〕27号),确定全市中小学校每学年至少开展两次应急疏散演练。市地震局联合市南区八大峡街道办事处在观音峡社区组织开展居民地震紧急疏散救护安置演练,“‘五一二’国家防灾减灾日”前后全市各单位组织应急疏散演练130余场;组成地震现场工作队和地震应急救援队参加在青举行全省应急救援工作推进会综合应急演练。 地震安全示范社区 年内,市北区昌乐路社区、四方区北山社区、李沧区华泰社区、崂山区石老人社区、黄岛区荒里社区被山东省地震局、山东省民政厅、山东省科协认定为第二批省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全市省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增至6个。市地震局、市民政局、市科协认定首批13个市地震安全示范社区。 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 市南区、黄岛区地震灾害预警及应急指挥分系统建立。市地震局被中国地震局授予2009年度市级地震应急指挥系统评比先进奖。 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围绕第二个“‘五一二’国家防灾减灾日”开展为期1个月的集中防震减灾宣传。市地震局为市红十字会医护志愿者服务队、黄岛区学校辅导员、市委党校学员、全市社会公共安全和应急处变专题研讨班等举办防震减灾讲座,编印发放12万字《青岛市防震减灾知识手册》1万册;《青岛晚报》开设为期1周的“学防震知识、强减灾技能”专栏;《青岛晚报(手机报)》开设防震减灾彩信专栏每天2次发向15万移动手机用户;青岛电视台播放《应对地震灾害——公众自救互救知识》和《农村民居建筑防震抗震知识》专题片;全市发放防震减灾宣传材料13万份。5月12日,《青岛日报》刊登防震减灾专版;市地震局局长做客“青岛政务网”的“在线访谈”栏目介绍防震减灾工作情况。7月28日,市地震局在城阳区城阳街道后田社区举办防震减灾讲座,组织机关干部、学生、部队官兵、社区居民等400余人参加《唐山大地震》专场观影活动;联合市教育局印发《防震避震知识》挂图1500套发至全市中小学校。第二十一个“国际减灾日”期间,在青岛农业大学举办防震减灾讲座。开展“《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宣传周”活动。 年内,青岛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被山东省地震局命名为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青岛商务学校、青岛宁安路小学、青岛第三十九中学等10所学校被山东省地震局、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科协命名为第四批省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全市省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增至23所。黄岛区于9~10月开展为期1个月的中小学校地震科普宣传活动。胶州市代表青岛市参加全省农村民居建筑抗震施工知识竞赛。青岛首个地震体验馆在城阳区宝龙城市广场建成,总投资80万元,可体验150秒~180秒最大至9级的地震模拟效果。(张阅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