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
海关
青岛市情网 
  

监管

通关监管

2010年,青岛海关实施分类通关改革,将89%出口报关单、18%进口报关单纳入分类通关,通关平均作业时间分别缩短为5分钟和1分钟以内。继续推进区域通关、无纸通关、网上支付、“通关一点通”等改革。加强报关单填制和规范申报综合治理,严格落实报关员记分管理,提高报关单基础数据质量,规范申报率居海关系统第三位。加强运输工具和舱单管理,推广舱单和运输工具管理系统,多角度开展舱单风险分析,管好用好舱单。推行监管场所分类监管,加强两级监控指挥中心建设,16个二级监控中心基本建成,88个监管场所纳入监控体系。加强行邮监管,开展邮递物品监管专项行动,在海关系统率先启用船舶旅客舱单电子数据传输。年内,青岛口岸监管进出境运输工具33319艘(架)次,进出境人员193.8万人次;审结进出口报关单230万张,比上年(下同)增长12%;监管进出境货物1.48亿吨,增长11.8%;进出口总值1191.3亿美元,增长13.2%。

保税加工监管

围绕青岛海关实际开展专项调研,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推进海关与银行保证金联网改革,保障保证金台账电子化管理模式切换。推进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快速发展,组织召开相关政策宣讲会。改革飞机、船舶制造行业加工贸易监管模式,批复山东省内6家企业实施飞机、船舶制造行业保税加工监管模式试点。参与地方关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设立和整合升级论证工作,规范保税仓库管理;建立保税仓库准入退出机制,组织开展保税仓库清理整顿工作。完善两级保税监控分析模式,制订下发《保税监控分析重点指标说明》。推广应用保税仓库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和油气液体化工品物流监控系统,推广应用率100%。年内,青岛海关备案加工合同63071份,合同备案金额185.6亿美元。

税收征管与查缉走私

税收征管

全年,税收入库1103.92亿元,居全国海关(下同)第三位,首次实现税收入库过1000亿元;审价补税11.08亿元,居第三位;归类补税9120万元,居第四位;审批减免税货值34.7亿美元,减免税款29.7亿元。制订《青岛海关特许权使用费审价操作规范》等操作规范、指引10余项,覆盖估价、归类、原产地、减免税、化验等5类业务。加强对高风险企业的稽查核查和事中环节享受优惠措施企业的后续管理工作,提高常规稽查的计划性、针对性,制订常规稽查作业标准,拓展专项稽查行业领域,开展行业性专项稽查,推广引入社会中介机构参与保税核查和稽查工作。全年青岛海关办结稽查作业796个,发现各类问题538起,追补税款18477万元;青岛口岸入库税款557.9亿元,其中关税49.8亿元、进口环节税508.1亿元。

查缉走私

规范正常贸易秩序,开展打击行业性走私违法活动。年内,组织开展专项行动9个,打击了冻水产品、焦炭、木材、保税橡胶、二手传送带、巴西棕榈蜡、矿产品、出口骗退税、海上成品油等走私活动;打击以毒品为重点的非涉税走私,侦办毒品走私案件4起,履行边境保护职能;立案侦办走私刑事案件73起,增长30.4%,案值7.98亿元,涉税金额1.4亿元;抓获犯罪嫌疑人193名;移送起诉59起115人;立案调查行政案件2852起,案值14.87亿元,涉税金额1.6亿元,分别增长79.1%、196.3%和253.9%;罚没入库1.01亿元,实现连续7年罚没收入超1亿元,其中查获偷逃税款1000万元以上案件2起。注重和谐执法、规范执法,诉讼成功率100%。在2010年度全国海关系统缉私执法质量考评中,刑事执法居第二位,行政执法获优秀等次。

风险管理与统计

风险管理

发挥风险管理的基础作用,从重点商品入手开展跨部门联合分析和综合防控,优化参数和布控管理,提高风险管理实战应用能力。开展专业审单预申报、预审核试点,推行预审价、预归类和原产地预确定,推动通关环节前置,缓解事中监管压力。加强对企业守法状况的验证和管理,整合企业信息资源,密切与质监等部门的联系配合,建立基础数据库,准确、及时掌握企业状况,为分类通关提供支持。

统计

发挥统计分析对宏观经济的监测预警作用,撰写上报统计分析539篇,增长36%。其中,被《海关要情》采用93篇;被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采用30篇次,中央领导人批示3篇;被地方政府领导批示6篇次;被海关总署通报表扬。向山东省、青岛市政府机构提供统计咨询信息400余次。密切跟踪分析山东省和青岛市进出口动态,发挥海关统计分析在地方经济决策中的辅助作用,优化统计监测预警和研究分析机制,重点就青岛市制造业转型升级、民营企业进出口特点、与韩国等重点贸易国外贸走势、主要商品进出口状况分析等问题向青岛市政府提出建议。

优化服务与队伍建设

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围绕服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落实海关总署与山东省政府合作备忘录要求和青岛海关出台支持蓝色经济区建设的系列措施,抓好责任分解和跟踪督办。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等特殊监管区域专门制订《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监管通关方案》,开发保税港区海关管理系统,推动保税港区充分发挥政策优势,促进保税物流发展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落实国家“转方式、调结构”各项政策和措施,帮助企业用足用好减免税、出口退税、先征后返等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加工贸易内销便利化,支持地方政府和企业稳定外需、扩大内需。加强政务公开,发挥门户网站、“通关110”、电子口岸等平台作用,为企业提供信息核查、政策咨询、问题解答等服务。继续实行“5+2”工作制,保证进出口货物及时通关。年内,为372家企业办理免税,审批货值9.5亿美元,免税9.5亿元,免税额占山东省的32%。队伍建设

围绕建设“学习型海关”的目标,优化教育培训管理机制,实行青岛海关教育培训小协作区模式,组织各类培训34期次,培训关员1800余人次。探索建立岗位交流知识保留工作机制,在青岛海关115个岗位开展知识保留工作试点,推动个体知识向组织知识转化。以创建“海关先锋”党建品牌为载体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年内创建高质量组织品牌、中共党员品牌40余个,被山东省机关党建研究专委会评为党建调研成果一等奖。修订《青岛海关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办法》,将廉政主要工作细化为20类48项任务,从制度上加强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参与山东省“阳光政务热线”直播活动,从社会聘任265名特邀监督员,主动接受各界监督。青岛海关连续7年获“山东省文明机关”称号。

2010年青岛地区海关主要业务指标完成情况

项目

单位

数量

进出口贸易总值

合计

亿美元

1191.3

进口

亿美元

592.5

出口

亿美元

598.8

进出口货运量

合计

万吨

14776.8

进口

万吨

11577.3

出口

万吨

3199.5

监管

进出境人员

万人次

193.8

进出境运输工具

艘(架)次

33319

税收

合计

亿元

557.9

关税

亿元

49.8

进口环节税

亿元

508.1

减免税

减免税

亿元

9.5

                   (刘春奇 刘逸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