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贸易
国内贸易
青岛市情网 
  

概况

2010年,青岛市商贸流通业围绕转方式、调结构,在中央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政策和节假日市场旺销的拉动下,全市城乡市场消费快速增长,市场物价水平有所上涨但供应稳定,商贸企业保持较快发展良好势头,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902.7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8.7%,总量居山东省首位、全国5个计划单列市第二位。

 

2010年9月19日,副市长吴经建(前排右三)率有关部门检查节日市场。(市商务局/供稿)

市场运行

消费市场推动城乡发展差距缩小

年内,在国家、省、市系列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政策的推动下,全市商贸流通经济运行良好,消费市场保持持续旺盛。全年消费增幅18.7%,新增消费300亿元,拉动了全市经济增长。分行业看,批发业和餐饮业继续保持加快发展态势,分别增长23.6%、21.3%。全年城、乡消费市场分别实现零售额1571.6亿元、331.1亿元,分别增长19.2%和16%,城乡消费市场消费增幅差距由同期的3.5个百分点缩小为3.2个百分点。

流通网络日益完善

全市商贸流通业加强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信息技术为重点的流通现代化建设,突出重点业态、重点区域和重点载体等3条招商主线。年内,引进米高梅、沃尔玛和特易购等6处大型外资商业项目。其中,3处开业。新增商业面积12万平方米。推动肯德基、麦当劳开办的3家汽车穿梭餐厅开业。沃尔玛、家乐福等26家国际知名零售商和17家地区总部落户青岛。通过扶优扶强本地品牌与加快引进国际品牌企业,重点推动友客、好易得、真诚超市、迷你岛等主体企业,发展品牌连锁便利店63处,全市有连锁企业150户,连锁门店8000多处,连锁业种涉及85个行业,经营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35%。全年城市市场消费保持旺盛,实现零售额增幅高于全市消费平均增幅0.5个百分点。

“惠民强农”工程

继续抓住国家实施扩消费系列工程的契机,加强政策引导,重点推进实施“万村千乡”、“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等4项“惠民强农”工程。年内,“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农家店1000处,累计5666处;全年实现销售额30.7亿元,增长26.5%;“家电下乡”实现销售产品60.2万台,销售额13.3亿元,分别增长87.3%、160%;家电以旧换新实现销售产品75.3万台,销售额28.5亿元;“汽车摩托车下乡”销售产品4.9万辆,销售额14亿元。4项“惠民强农”工程新增市场消费50亿元,拉动全市消费市场增长3.2个百分点。

热点商品消费

通过把握市场走势和政策机遇,因势利导,推动汽车、家电类和金银珠宝消费快速增长。实施国家新能源、节能环保车汽车消费政策,限额以上企业的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205亿元,增长35.2%;抓住家电产品更新换代的机遇,落实国家家电消费政策,家电类产品实现销售额43亿元,增长30.5%;黄金珠宝实现零售额14.5亿元,增长37.1%。上述3类热点商品销售拉动全年消费增长4.3个百分点。

重点商贸企业保持较快发展

年内,全市骨干商贸企业加快商业项目建设,利群东营店、佳世客威海店等5个大型商场先后开业,新增营业面积18.5万平方米;开工在建项目15个,其中利客来的中山路悦来客店和即墨店、利群的李沧和崂山项目、维客的开发区和胶州项目得到推进。全年20户重点骨干商贸企业实现销售额397.9亿元,增长14.4%;实现利润6.2亿元,增长39.2%。利群集团实现销售额169.3亿元,增长11.6%,居全市首位、山东省第二位;海信广场、麦凯乐、国美、苏宁和五星等商场销售增幅均超过25%以上。市区的东部、李村和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香江路等三大商圈保持较快发展;集合佳世客东部店、麦凯乐、阳光百货和海信广场等购物中心和百货店业态的东部商圈平均增幅22%;李村商圈的维客崂山百货、利客来中心店和北方国贸超市三大商贸集团主力店实现销售额18.5亿元,增长10.2%;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香江路商圈中的佳世客购物中心、家佳源、利群超市发展加快,销售平均增幅在20%以上。

节假日和旅游旺季消费市场增长

春节、五一和国庆节期间,全市十大零售商贸集团实现销售额25亿元,增长21%,平均拉动消费增长1.2个百分点。旅游旺季(5~10月),外来消费因素带动商场销售、餐饮住宿消费增长,全市举办的2010年“青岛之夏”购物节活动,形成商旅展结合、多方联动、广泛参与的扩销规模效应和消费聚集效应,77家定点商场实现销售额4.82亿元,增长31.9%。(市商务局)

商贸服务业

概况

截至2010年底,青岛市有各类商业网点(批发、零售、餐饮和住宿业)39.8万处,从业人员132.7万人。零售业总营业面积600.7万平方米,人均商业零售面积0.79平方米。其中,市区有各类商业网点16.5万处,人均商业零售面积1.24平方米。市区已初步形成以五大市级商业中心、5个商贸服务业集聚区、五大市场群(带)和9个区级商业中心为核心,35条商业街和106处大型商业网点为骨干,约13万处以商业网点为基础的市场网点网络体系。全市有餐饮网点3.6万处,营业面积276万平方米。其中,市区1.9万处,营业面积162.8万平方米。形成云霄路、闽江路、登州路等12条餐饮街(区)。全市有住宿业网点9000处(市区5000处),其中星级酒店155家;市区有经济型酒店100家。青岛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列入第二批国家试点城市。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企业

商品购、销、存总额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企业商品销售总额5416.40亿元,增长24.3%。其中,限额以上企业2710.03亿元,限额以下企业2706.37亿元。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企业商品购进总额2590.70亿元,商品销售总额3073.70亿元(其中批发2458.50亿元、零售615.20亿元),年末库存总额164.70亿元。

餐饮、住宿业

概况 2010年,全市餐饮消费市场继续保持稳步发展,全年实现餐饮零售额216亿元,同比(下同)增长21.3%,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11.36%,增长幅度继续居各行业之首。截至年底,全市有餐饮网点3.6万处。其中,市区1.9万处,营业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的110处。有住宿业网点0.9万处(市区0.5万处),其中星级酒店155家。市区有经济型酒店100家。

餐饮特色街区建设 已形成的12条餐饮特色街区在促进特色餐饮企业品牌集聚和市场繁荣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云霄路、麦岛海鲜美食街特色更加明显;闽江路、华青园成为知名度较高餐饮休闲消费街区;登州路啤酒文化街以啤酒文化、新鲜纯正的青岛啤酒吸引旅游消费;台东八路餐饮街区商贸繁荣,餐饮消费活跃,物美价廉实惠;劈柴院、天幕城美食城发挥餐饮业拉动作用,成为旅游景点;大崂路美食街繁荣了市区北部餐饮消费。

餐饮品牌 培育截至年底,全市有国家级酒店28家,认定2010年青岛市十大餐饮企业,6家餐饮住宿企业获山东省商贸流通先进企业称号,有青岛服务名牌企业11家、环境友好酒店34家、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4家;有国家级烹饪大师32人、服务大师4人、青岛烹饪大师108人。中国饭店协会命名青岛市市南区为“中国文化餐饮示范区”,评定市南区“百家餐饮文化名店”。中国名商发展促进会授于市北区“中国商业名区”称号。餐饮品牌企业在开拓市场、创立品牌、培养人才、技术攻关等方面发挥带动作用。青岛餐饮品牌企业发挥品牌和规模优势,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太原等城市开设连锁店,扩大青岛餐饮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北京净雅集团、山东蓝海酒店集团、北京俏江南等国内知名品牌连锁企业相继在青岛开设连锁店,经营面积达到13万平方米。

餐饮业地方特色培育 以打造中国海鲜美食名城为目标,加快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青岛海鲜餐饮品牌,“青岛海鲜菜”和“青岛特色小吃”的知名度不断提高,推出一批以海鲜为代表的企业和菜品系列。年内,市商务局委托市饭店和烹饪协会举办“2010年青岛市烹饪大赛”活动,评出热菜35种、凉菜18种、中式面点20种、西式面点12种为名优菜品,起到发掘地方餐饮文化、提升餐饮行业技能水平、促进全市餐饮业发展的推动作用。8月,市饭店和烹饪协会举办“中国(青岛)十四城市烹饪餐饮行业协会高峰论坛”活动,围绕青岛市餐饮业发展、培育品牌、突出特色进行研讨。

“早餐示范工程”建设 年内,重点培育4家大型骨干龙头早餐经营企业,通过实施“早餐示范工程”建设,建设国家级标准化主食加工配送中心1处,累计达到3处。完善配送中心质量监测、信息管理和冷链系统建设。建设固定门店式标准化早餐网点42个、便民早餐车(亭)50个,全市有各类早餐网点372个。要求固定门店式标准化早餐网点实行统一品牌、统一形象、统一标识、统一服装、统一管理连锁化经营;每个网点的经营面积在70平方米以上,设有餐厅、收银台、操作加工间,早餐供应品种达到50多个;全市“早餐示范工程”建设的档次、水平和覆盖率得到提高,不断满足群众安全、放心、便利消费的需求。发展各类大众化餐饮,促进各类早餐、快餐、特色小吃、社区餐饮、外卖送餐、团体供膳、“农家乐”等经营业态发展。(市商务局)

市场体系建设

概况

截至2010年底,青岛市有各类商业网点(批发、零售、餐饮和住宿业)39.8万处,从业人员132.7万人。零售业总营业面积600.7万平方米,人均商业零售面积0.79平方米。其中,市区有各类商业网点16.5万处,人均商业零售面积1.24平方米。市区已初步形成以五大市级商业中心、5个商贸服务业集聚区、五大市场群(带)和9个区级商业中心为核心,35条商业街和106处大型商业网点为骨干,约13万处各类商业网点为基础的市场网点网络体系。

商业中心和商贸服务业

集聚区培育年内,随着市南区百丽广场、心海广场相继建成开业及在建的泛海名人、金街广场、银座百货等项目,促进以奥帆基地周边区域为高端商贸服务业核心区的形成;崂山区的啤酒城、利群购物中心、“大拇指广场”、“永新国际”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商业部分总规模达到30多万平方米,促进该区商贸服务业集聚区的快速形成;城阳区“四季春天”和“盛文奥特莱斯”等项目建成开业及“利客来”、“特易购”和东方城购物中心等项目的启动,对市区北部商贸流通业的繁荣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特色商业街区建设

年内,市区有四方区海云文化街、城阳区春城路特色商业街和开发区“香江地一城”商业街建成开业,崂山区极地海洋世界酒吧街区建成,市区初具规模的特色商业街区达到35条,促进市区商贸流通业的集聚发展。

大型商业设施建设

年内,市区有百丽广场、心海广场、辽阳西路家乐福三店、人民路TESCO购物中心、城阳区四季春天和盛文奥特莱斯等6个大型商业设施项目建成开业,新增商业面积37万平方米。其中,城阳区奥特莱斯项目填补全市大型品牌折扣店零售业态的空白。

社区商业服务设施配置

全年新发展社区便民连锁门店112处,新建、改造标准化农贸市场12处,培育创建国家级、省级商业示范社区各1、5处,全市国家级和省级商业示范社区分别达到6处、28处,有83%的社区基本达到“8分钟居民消费圈”的目标(居民在步行8分钟时间内即可满足日常基本购物、餐饮和美容美发等消费需求),居民生活消费便利程度明显提高。

餐饮住宿业

(详见第182页)

商品市场建设

截至年底,全市有各类商品市场904处。其中,新建14处;年交易额过1亿元的94处,增加1处;过10亿元的26处,增加1处;过100亿元的3处。重点培育的十大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实现交易额298亿元,同比增长12.7%。新建、改造标准化农贸市场12处,累计达到50处,占市区农贸市场总数的60%。(市商务局)

“放心工程”建设

“菜篮子”市场商品供应

2010年,青岛市落实1.45万吨重点“菜篮子”商品储备,其中蔬菜储备1万吨、猪肉储备3500吨(折合生猪活体7万头)、豆制品原料储备1000吨,分别在元旦、春节、五一、中秋、国庆以及冰雪、洪涝等重要时期和夏淡季、冬季生产缺期,及时通过全市176个投放点向市场投放。通过网络系统监测市场蔬菜、猪肉销售数量、价格、来源、流向等信息,加强分析,及时预警。加强3587公顷市控蔬菜生产基地产销监控,落实“菜篮子”产销区域合作机制,实行批发市场蔬菜上市量增量考核制度,保持市区蔬菜、猪肉日均上市量维持在各2000吨、100吨以上的平稳运行水平。

“菜篮子”商品消费安全

建立完善以市菜篮子商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为总监控,批发市场重点把关,零售市场和配送、集团消费单位严密布控抽检的“菜篮子”三级监测体系,全市全年监测214家,覆盖全部城区市场,全面实行“逢进必检、问题退市”制度。市菜篮子商品质量监督监测中心每月对市场重点“菜篮子”商品进行抽样检测,及时发布质量报告,加强质量监控和风险预警;年内,定性定量抽检蔬菜、豆芽、畜禽产品、调味品等商品3364批次。批发市场每天对30个入市重点蔬菜品种进行全批次抽样速测,零售、配送和集团消费单位每日进行重点抽检,检出的不合格商品全部予以销毁。全年全市抽检市场蔬菜、猪肉样品88万批次,超额完成55万批次年度目标,检出并协议销毁不合格蔬菜1150批次43.8吨,市场蔬菜平均合格率96%,同比(下同)增长3.3个百分点。

“放心肉”工程建设

实施《青岛市畜禽定点屠宰厂(点)设置规划(2008~2012年)》,全市有畜禽定点屠宰厂(点)59处。其中,生猪定点屠宰厂(点)45处(市级生猪定点屠宰厂6家、乡镇生猪定点屠宰点39家),牛羊定点屠宰厂(点)12处,鸡定点屠宰厂2处。加强生猪定点屠宰和肉品流通管理,执行生猪入市备案企业强化质量管理等9项制度,保持自有或合同生猪养殖基地货源比例30%,按每批次生猪5%以上比例,进行肝脏“瘦肉精”抽检5.6万批次,无害化处理病害猪(肉)5500头。在81个单位建成并运行肉品质量追溯系统,在48个农贸市场推行“厂场挂钩”三方质量协议约束机制。

“放心产销”工程

发展“菜篮子”现代多元流通。利群集团、维客集团、海泰集团3家企业和6家农业合作社等“农超对接”试点单位,全年投资1.7亿元,新建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2处、冷链系统1处、农业合作社检测中心3处、农产品品牌宣传项目3个,新增物流配送中心3.5万平方米。通过集中配送组织骨干超市、流通配送企业与农民合作社进行直接对接,实现年配送售收入3.8亿元,增长10%以上,流通费用下降超过25%,拉低同类农产品价格超过8%。利用“平度马家沟芹菜节”、“胶州马铃薯国际交易会”等节会活动,推动骨干流通企业与地产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农民合作社进行对接,组织佳世客、家乐福等30余家超市企业设立直销专柜、专区,推动“平度马家沟芹菜”、“胶州大白菜”、“博洋黄瓜”等地产特色农产品进入超市,年销售额2亿元。开展地产放心菜“新鲜直达进社区”专题促销活动,组织6家生产配送企业与28家“绿色消费社区”进行对接,累计销售蔬菜200余吨。

“三绿工程”建设

优化“菜篮子”放心消费环境。推进“三绿工程”(培育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扩大绿色消费)建设,加快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绿色供应链”体系。年内,新发展“阳光食品工程”集团消费单位7家,全市总数114家,品牌和规模供应企业达到159家,保障集体伙食单位近54万名固定人群的消费安全。全市全年办理“菜篮子工程配送车”485辆,发展创建“农副产品绿色市场”107家。举办第十二次、第十三次集团消费网上联合采购招标会,累计达成交易额近4亿元,平均成交价格比市场价降低5%。培育创建“绿色消费社区”522个,市内四区创建“绿色消费社区”覆盖率100%,涵盖居民136万户386万人。推进“三进社区”(食品安全知识、社会监督和放心食品进社区)活动,累计发放书籍、单页宣传品8.24万册(份),开展“金点子”征集活动,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360条,推动“万福”猪肉等名优、放心食品在社区设店销售,社区消费环境、食品质量水平、居民维权意识明显提升。(市商务局)

粮油流通与管理

概况

2010年,青岛市国有粮食企业完成购销量242.5万吨,比上年(下同)增长20%;实现销售收入20.7亿元,增长33.9%;实现利润954万元,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全市重点粮油加工企业工业总产值184.2亿元;销售收入196.8亿元,增长11.4%;利润总额6.1亿元。全市粮食供需平衡,市场流通、行业经营有序运行,完成市政府确定的工作目标。

粮油购销调控

全市国有粮食企业完成收购粮食125.2万吨,收购价格高于2009年,增加农民收入2亿多元。充实地方粮油储备,完成市本级储备粮年度轮换任务,落实山东省政府下达的新增食用油储备计划,全市粮油库存充裕、供应充足。加强市场安全预警,实施粮油市场价格信息监测管理办法,启动粮油市场价格监测日报制度,增强应对粮油价格波动的能力。加强粮油保供应急管理,开展大米保供应急演练,调整市区100余处粮油保供网点,与12家应急加工定点企业签订协议书,提高保供应急水平。

重点项目建设

年内,完成市级储备库三期工程,项目投资3618万元,新建仓库容量达到5万吨。市级储备油罐扩建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项目占地1300平方米,新建罐体容量3000吨。粮食物流中心一期工程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改造建设的粮油交易区面积1500平方米,新增交易摊位39个;全年市粮油批发市场交易量31万吨,交易金额17亿元。推进胶南、即墨、莱西等市储备库项目建设,各区市新建仓库容量4.6万吨。全市4个主要粮食批发市场年交易量50万吨。

储备粮管理

通过建立管理、技术等标准体系,指导储备库开展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开展仓储信息化建设,举办粮食技能大赛等措施,提高储备粮管理水平。全市有省级规范化管理示范粮库6家,数量居山东省首位;年内,国家粮食局在青岛市召开全国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活动总结会议,推广青岛市仓储管理经验;山东省获“全国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先进企业”称号的19家企业中青岛市占5家。

行业管理服务

规范多元市场主体,胶州、即墨、莱西等产粮市的粮食经纪人队伍稳步发展;对全市204家粮食收购许可资格对象进行资格核查,依法清理30家。争取政策扶持推动骨干企业发展,推荐20家企业通过国家级重点粮油加工产业化龙头企业审核,争取国家农业发展银行在资金、技术改造等方面重点扶持。加强行业服务,协调财政、税务等部门落实56家粮食企业免征2009~2010年房产税等税收项目。开展“放心粮油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全市有6家企业获“全国放心粮油加工示范企业”称号,14家企业16个品牌、33种粮油产品获“省级放心粮油”称号。

粮食流通监管

加强执法保障。年内,全市落实粮食执法经费33万元、执法车11辆、执法人员108名;胶州、即墨、莱西等市成立粮食执法队。加强夏粮和秋粮收购秩序检查。全年全市出动执法人员600余人次,对512家粮食经营者进行执法检查;市粮食局先后8次对全市夏粮收购执法情况进行督导。加强粮食质量监管。依法对社会原粮卫生和储备粮、政策性用粮进行监督检查,累计抽查113批次;依托市粮油质量检测中心对入市粮油进行专项检查,完成检测1.18万余批次。开展争创“全省粮食规范化执法示范县”活动,胶州市、即墨市被评为全省粮食规范化执法示范县;即墨市粮食局被评为“全国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先进单位”。

军粮供应保障工作

加强军粮质量管理,全面执行新的质量标准,完成驻青部队军粮保障任务。加强军供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改造扩建城阳军供站、搬迁改造胶南军供站。加强军供规范化建设,优化军供服务措施,延伸服务项目和领域,创建文明服务窗口,为部队义务送粮率95%以上。开展双拥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慰问等形式加强军地联系,密切军地关系;全市有1个军供站被评为山东省规范化管理先进站,3个军供站被评为山东省规范化管理示范站、山东省十强军供站,即墨市军供站被评为全国军粮供应管理先进单位。(何开波)

供销合作社

青岛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概况

截至2010年底,辖市(区)供销社9个、基层社89个、直属企事业单位12个。其中,合资企业1个,供销学校1所,独立核算企业277个。有经营服务网点1942个,其中营业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的商场16个。经营范围包括农业生产资料、棉花、土产杂品、废旧物资、果品、烟花爆竹、日用消费品、外经外贸等十几个门类。全年全系统完成商品销售收入92.2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1.9%,实现利润9531万元。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重点工作目标。获全国供销合作总社2010年度综合绩效考核一等奖。

农村现代经营服务体系建设

日用品流通网络建设 推进日用品流通服务网络建设,逐步形成三级(省内地市、市内县市、县内乡镇)网络体系。1.以青岛永旺东泰商业有限公司(佳世客)为龙头,推进“省内地市级”日用品经营网络建设。年内,该公司在威海、淄博新建购物中心2处,营业面积各5.5万、5.7万平方米;青岛永旺东泰商业有限公司已在山东省内建有大型购物中心7个,总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全年商品销售收入24.7亿元,增长16%。2.以利客来集团为龙头,推进县级市日用品经营网络建设。该社资产运营中心通过增资扩股形式参股利客来集团,组建利客来日用品配送中心,逐步实现对平度市、莱西市、胶州市、即墨市及城阳区、崂山区的日用品超市配送;通过发展直营店,吸纳加盟店和联合开发等形式,逐步形成覆盖全市农村的日用品经营网络服务体系。截至年底,利客来集团有日用品自营店31处、加盟店82家,营业面积34.1万平方米,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1.4亿元。3.以胶南市供销社出资合作的中泽集团为龙头,推进镇级日用品经营网络建设。年内,新发展日用品超市2处,总数达到8处,日用品零售收入2.33亿元。

全年全市供销社新发展日用品超市130处,累计达到650处;全系统日用品销售收入63.5亿元,增长18.7%。

农资经营服务网络建设 该社按照“统一标识、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管理”标准,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市农村的农资经营服务体系,全年全市供销社新发展农资网点260个,累计有2203个,农资经营网点的覆盖率超过80%。实现供销社农资经营在农村的主导地位。为进一步实施农资的连锁配送,加快农资连锁经营,全年全市供销社新建成农资配送中心2个,累计有4个。农业生产资料实现年销售收入14.3亿元,下降6.2%,化肥销售量占全市总需求量70%以上。规范农资市场秩序,维护农民利益,全系统农资经营连续8年“零投诉”。

农产品流通服务网络建设 实施城市“农改超”和名优农产品进社区战略,构建从生产基地、收购加工、物流配送到终端卖场“一条龙”的农副产品流通服务网络。1.培育生产基地和品牌。年内,发展标准化生产基地9个,累计有31个,产品涉及蔬菜、瓜果、茶叶、水产品等20多个商品大类,基地面积达到533.33公顷,带动基地面积近3333.33公顷;新注册商标11个,累计有32个,其中“俊棠”大梨、“泽青”蔬菜、“广大”果蔬、“杠69”西红柿等已成为大型超市认可的品牌。2.搭建平台,实现“农超对接”。为各市、区供销社、基层社、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农副产品进城和加强与全国各地农副产品加工销售企业沟通搭建平台。莱西广大果蔬专业合作社和胶南荟泽农产品有限公司被北京物美集团定为定点农产品供货单位,莱西广大果蔬公司与北京物美集团拟合作在青建立农产品采购中心。3.培育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全年发展生产加工销售企业33个,其中年农产品收购额2000万元以上的8个,产品远销日韩、俄罗斯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与省内外20余家大型连锁超市公司和十几家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建立直供合作关系。全年该社系统农副产品收购额9.2亿元,实现比上年农副产品收购翻一番的工作目标。

搭建为农服务平台

坚持“政府主导、供销社参与、多方合作、市场化运作”的原则,通过与当地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协商,以供销合作社日用品超市和农资超市为基础,根据农民需要,整合资源,合理安排服务内容和项目,实现经营项目与公益项目有机结合,创建农民社区化生活和“日用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服务平台。建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搭建为农民生产服务平台。年内,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8个,累计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21个,涉及蔬菜、果品、畜牧养殖和水产、茶叶、花卉等多个行业。利用流通网络系统,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结起来,帮助农民专业社把生产的产品销出去,通过网络系统引入城市超市、市场和销往全国各地及通过加工出口销往国外。

基层社建设

选择10个基层供销社,开展基层社建设试点工作,制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基层供销社启动工作的通知》,提出用3年时间,通过改造、嫁接、新建等形式启动全市基层社建设。全年全系统基层社完成商品总购进24.6亿元,增长12.8%;商品总销售实现25.1亿元,增长0.7%;实现利润295万元。全市89处基层社盈利面100%。

资产管理

开展“提升社有资本运营质量,提升社有资产监管水平”活动,通过加强投资,增强市供销社控股、参股能力,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多种方式参股和支持企业经营,增强系统的凝聚力和企业的竞争力。截至年底,全系统资产总额69.7亿元,增长22.94%;所有者权益21.2亿元,增长23.3%;对社会贡献额4.45亿元,增长19.9%;资产保值增值率104.4%,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增长1.4个百分点。

安全生产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重点抓好“四个突出”(突出抓好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突出抓好安全责任制的落实,突出抓好检查和各种预案的演练,突出抓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力度);年初,该社与6个直属单位和9个市区供销社签订《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把责任目标作为年终考核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年组织各单位自查2676次、大检查4次,发现不安全因素10条,全部进行整改,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全年举办安全培训405起、安全知识竞赛12次,发放宣传材料747份,安全生产投入249万元。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的发生,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各项安全控制指标和工作指标。(尹笃信)

成品油流通

概况

2010年,青岛市两大油品公司(中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青岛石油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青岛销售分公司,下同)销售成品油(93号汽油、90号汽油、0号柴油)142万吨,同比(下同)增长14.5%。其中,销售汽油50.5万吨,增长7.4%;销售柴油91.5万吨,增长7.1%。全市成品油资源储备充足,日均库存量4.6万吨,其中汽油2.0万吨、柴油2.6万吨。12月,日均库存量5.0万吨,其中汽油1.9万吨、柴油3.1万吨,按市场需求量可满足全市13天以上用油,处于安全存量状态。

油价调整

年内,根据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和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全市成品油批发零售价格调整4次。第一次调整:4月14日零时起,90号、93号、97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最高零售价分别为每吨8185元、8676元、8922元和7445元,折合每升零售价格分别为6.11元/升、6.57元/升、7.05元/升、6.42元/升,分别提高0.24元、0.25元、0.27元和0.28元。第二次调整:6月1日零时起,90号、93号、97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最高零售价分别为每吨7955元、8432元、8910元和7225元,折合每升零售价格分别为5.94元/升、6.39元/升、6.85元/升、6.23元/升,分别降低0.17元、0.18元、0.2元和0.19元。第三次调整:10月26日零时起,90号、93号、97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最高零售价分别为每吨8185元、8676元、9167元和7445元,折合每升零售价格分别为6.11元/升、6.57元/升、7.05元/升、6.42元/升,分别上涨0.17元、0.18元、0.2元和0.19元。第四次调整:12月22日零时起,90号、93号、97号汽油和-10号柴油全国最高零售价分别为每吨8495元、9005元、9514元和8210元,折合每升零售价格分别为6.34元/升、6.82元/升、7.32元/升、6.68元/升,分别上涨0.23元、0.25元、0.27元和0.28元。

主要措施

抓好油源组织和增加库存量,市成品油流通行业协会协助市经济信息化委会同两大油品公司争取油源配置计划,加强铁路、海运等运输环节的协调,增加进油、存油量。增加重点保供站和市场投放量,加强油品调配,保障春耕、“三夏”等重要时节的成品油市场平稳有序供应。市经济信息化委以确保油源稳定为重点,抓好中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和中石化青岛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把两大企业的生产装置安全运行、油品质量和原油加工量及储存量作为油品调度的重要内容,保证油源的主体部分处于稳定状态。针对柴油供应紧张局面,市经济信息化委加强对加油站巡查,改善重点路段加油站的经营环境。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及时查处市民反映的供油等方面问题,有效化解供求矛盾,营造良好销售环境。(毕志斌)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青岛石油分公司

概况 2010年,销售成品油(含天然气)100多万吨,实现销售收入70亿元。全年无等级责任事故。被中国石化销售事业部评为全员劳动竞赛先进市公司、2010年重点商品销售竞赛先进市公司;被山东省石油公司评为先进市公司、2010年度安全管理先进单位。

成品油市场保供与业务经营 年内,应对成品油市场竞争形势严峻、汽油资源供应持续不稳、柴油资源供应紧张且价格批零倒挂等不利因素,合理组织调配资源,保证市场稳定供应。统筹安排二次物流和直分销发货,利用-10号柴油作为调节杠杆,缓解保供压力,提高经营利润。提前对接天然气资源计划,协调从泰能加气母站购进资源作为补充,提高天然气资源供应保障。

制订综合考核管理办法,促进完成经营指标。开展“比学赶帮超”和“百日会战”活动,实现轻油总量超100万吨。坚持客户分级维护和定期走访制度,采取差异化定价策略。开展“比油品质量、比保供措施、比售后服务”、大客户联谊会等活动。拓展非油品业务,调整商品结构,突出燃油宝、烟酒等商品销售,提高食品、饮料类销售比例,满足客户需求。年内,肯德基和麦当劳“得来速汽车穿梭餐厅”开业。

企业管理 通过开展“强化管理年”活动,推进精细化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制度和HSE管理体系,规范油品安全销售行为。严把油品数质量关,维护消费者利益。加强库存管理,开展射频电子铅封施封工作。组织加油机防作弊检查整改活动,查处数质量违规作弊行为。通过开展例行检查、突查、夜查,承接有效投诉,强化服务监管,提高加油站基础管理水平。做好员工培训工作,组织各类培训班124期,培训员工4385人次。严格执行费用、资金、发票、资产等管理办法,完善“电子账务”、IC卡、公务借款等操作流程。提高预算提报质量,把握费用开支。加强全员成本管理,落实节能降耗措施;进行ERP运行考核,优化运行质量,提高运维效率。严格内控管理制度,定期组织穿行测试,严格奖惩。

加油站网络建设 完善加油站网络体系,年内,取得6座加油站的定点意见。新批加气站定点5个,提高市场占有率;山东省公司批复改造并实现运营的加油站8座,完成投资额2000多万元。(徐菁)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青岛销售分公司

概况 2010年,实现成品油销售45万吨,完成销售收入30亿元。有职工1100余人;有油库5座、加油站100余座,销售网络覆盖青岛七区五市,是保障全市成品油供应的主渠道之一,连续多年被评为山东省、青岛市“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和青岛市流通行业十大企业、价格管理先进单位等。

成品油供应 应对国际油价持续高位运行、部分品号资源紧缺的形势,重点加强资源保障与供应,实现资源到货有序、库存适时调整。第四季度,柴油资源尤其是0号柴油资源紧张,该分公司落实应急预案,加强资源调运,确保资源供应。加强零售终端网络管理和“精品工程”建设,做细油品促销,加强推广“加油卡”,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新增三星级以上加油站11座。

非油品业务 按照“做精店内、做大店外”的要求,改善销售结构,优化盈利模式,提高便利店运营质量,便利店销售收入增长率超过160%。开展“旗舰店”建设,提升“昆仑好客”品牌形象;年销售额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店分别达到3、9、15座;经营范围包括汽车用品、饮料、食品、日用百货等;新增汽车服务、彩票销售等经营项目。

企业管理 推进“HSE体系”(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建设,加强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行以班组为单位的预案演练模式,提高应急实战能力。抓好非常规作业管理,加强推行新作业许可证制度和关键环节监控。开展节能降耗活动,实施节能节水技术改造,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严格财务管理,细化预算分析和成本控制,加强资金运行全过程控制,实现费用报销、油库销售“零现金”资金往来。完善内控体系,增强企业风险防控能力。

信息化建设 实现ERP-FMIS融合系统单轨运行与油库管理系统上线。初步建成以加管、ERP等四大业务系统为主,以OA办公系统等为辅的集成统一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两级运行维护体系。运用各项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科学经营与管理。

零售网络建设 将网络开发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关注、配合市政规划,加强重点区域的网络开发与完善,满足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安排项目,加强工程管理;组织工程建设新标准的贯彻与落实,加强项目建设事前控制;加强安全资料管理与现场检查、重点项目与工序的检查,通过监督考核项目承包商、服务商,保证项目工程质量。(谭晓远)

烟草经营

概况

2010年,青岛市实现销售卷烟34.5万箱,比上年(下同)增长2.9%;单箱值1.93万元,增长13.8%;卷烟销售收入57.1亿元,增长16.91%;利税14.4亿元,增长15.46%。种植烟叶434.32公顷;签订种植合同555份,收购烟叶1.26万担;完成烟叶生产生态村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58个,总投资额1025万元。

卷烟经营

实施“百千万零售客户卷烟经营上水平”工程 年内,面向全市卷烟零售户,设立“形象店”3100余家,户均每月增加毛利1500元。推动“形象店”向街道、社区的中小客户延伸。优化营销策略,坚持“利益共享”,客户群从上年的25个增至2010年的117个。拓宽紧俏、高档、优势货源投放面,明确市场定位、品牌定位、客户定位,增强优势货源的支持、供应。

加强与上下游客户的互惠共赢 山东青岛烟草有限公司联系金融部门,为300余零售客户提供融资服务,月均支持资金400万元。开展零售户专题培训110场,参训零售户经营人员1.40万余人,集中培训面45%。促进“工、商、零、消”互惠共赢,工业满意度100%,零售户满意度97.7%;该公司与各中烟公司实施协同营销,与青岛卷烟厂开展“大营销”工作。

品牌培育 推行品牌培育、鲁产中高档卷烟专项考核,以“黄鹤楼”超高端系列、“中华”卷烟为重点,超前实施部分调拨价171元以上卷烟精准营销。通过“梯次化上移”,卷烟类别、价位段、重点骨干品牌同步提升。全国重点骨干品牌增长19%;销量比重增长9%;品牌集中度68.1%,增长10%;初步形成“橄榄型”品类布局。

推行“三种营销”和“四种消费” 开展“感情营销”,推进“零售户致富工程”,零售户利润率增长40%。实施“视觉营销”,印制“形象店”核心陈列区“鲁产烟推荐卡”。通过提炼广告语,对知名品牌进行“卖点”传播。与卷烟零售户、民政部门、婚庆公司建立“一条龙”推荐流程,为全市958对新人提供婚庆用烟引导。定期与企事业、部队等单位沟通交流,联系集团消费单位445个,建立250个集团消费零售店。发展宾馆酒店92家,开展“进房间、上餐桌”工作。全市选取旅游市场345个客户宣传点。

零售终端与调度信息管理 规范零售终端信息采集,信息点客户达到3008户,“人机结合”采集模式居全国前列,获国家烟草专卖局肯定并将青岛的零售终端信息采集模式和流程作为蓝本在全行业推广。实施卷烟营销“日调度”制度,全年发布《日调度通报》255期、短信23460条。建立以库存、价格为核心的分析体系,服务于市场监控、品牌管理和需求预测。

卷烟物流 建设卷烟自动贴标和整托盘出入库扫码系统,年节约费用50万元。推行废旧烟箱快速盘点、存储区牌号查询、分拣查询和远程现金户下载措施,优化送货线路,疏通卷烟进、出库各环节的传递流程,提高物流效率和配送能力,年节约费用1000余万元。

烟叶生产

坚持“立足实、争取强、注重精、要特色”的工作思路,突出“精品化、特色化、地域化”,落实行业“烟叶防过热”政策,推广先进技术,实现烘烤、育苗、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技术升级。发展种植专业村和生态富民村,提高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水平,应对政策性、气候灾害性影响,化解亩均产值下降、户均收入下降等各种不利因素。年内,在山东省烟叶工商交接等级质量监督检查中,合格率73.71%,居全省首位。加强烟叶生产生态村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烟区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新农村建设与烟农致富同步发展。(刘震)

典当·拍卖

典当业

2010年,青岛市有典当行44家,分支机构13个,从业人员323人;有注册资本金8.26亿元,资产总额8.85亿元,负债0.25亿元,资产负债率2.8%。全年发生典当业务2.5万笔,累计发放典当金22亿元,同比(下同)增长69%;实现营业收入5700万元、税后利润1730万元。全年典当总额超过1亿元的典当行分别为中诚、海融、泽润、国助、利群等5家典当行;典当总额在5000万~1亿元之间有10家。典当机构主要集中在商贸流通较发达区域。其中,市南区18个,市北区7个,四方区2个,李沧区6个,崂山区5个,黄岛区4个,城阳区2个,即墨市6个,胶州市1个,胶南市2个,平度市3个,莱西市1个。

                青岛市典当行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地址

1

青岛市金星典当行有限责任公司

市南区闽江三路12号北侧

2

青岛市公利典当行有限责任公司

市南区湖北路29号

3

青岛信达荣昌典当行有限公司

市北区热河路71号

4

青岛市金达典当行有限责任公司

市北区辽宁路49号

.

青岛市金达典当行有限责任公司漳州二路分公司

市南区漳州二路9号

.

青岛市金达典当行有限责任公司李沧分公司

李沧区万年泉路150号

5

青岛泽润典当有限责任公司

黄岛区长江东路317号

.

青岛泽润典当有限责任公司胶南分公司

胶南市珠海中路8号甲

.

青岛泽润典当有限责任公司胶州分公司

胶州市常州路4号

.

青岛泽润典当有限责任公司平度分公司

平度市苏州路2号-08号门市楼

.

青岛泽润典当有限责任公司香江路分公司

黄岛区武当山路19号楼1号

6

青岛市吉一典当有限责任公司

李沧区黑龙江路1138号

.

青岛市吉一典当有限责任公司市南分公司

市南区江西路106号4单元网点辛

7

青岛市兴华典当有限责任公司

即墨市烟青路551号

即墨市鹤山路923号

8

青岛市金源典当有限责任公司

崂山区麦岛路3~10号

.

青岛市金源典当有限责任公司市南分公司

市南区南京路32号

9

青岛市中嘉典当有限责任公司

市南区广西路59号

10

青岛市喜盈门典当有限责任公司

城阳区崇阳路1号

11

青岛国助典当有限责任公司

市南区东海西路12号甲

12

青岛海融典当有限公司

市南区闽江路66号丙

13

青岛中诚典当有限责任公司

市北区敦化路72号

.

青岛中诚典当有限责任公司台东分公司

市北区台东八路67号

.

青岛中诚典当有限责任公司李沧分公司

李沧区夏庄路111号

14

青岛齐鲁瑞丰典当有限公司

四方区鞍山一路127号

15

青岛兴业典当有限责任公司

崂山区香港东路299号

16

青岛市融信典当有限责任公司

市南区香港中路32号

17

青岛市融通典当有限责任公司

市南区福州南路41号

18

青岛德信典当有限公司

城阳区康城路228号

19

青岛嘉鑫典当有限公司

即墨市兰岙路782-4户

青岛嘉鑫典当有限公司即墨分公司

即墨市鹤山路756号

20

青岛丰泽典当有限责任公司

市北区南京路236-1号

21

青岛鸿泰典当有限公司

市北区宁夏路2号

22

青岛厚德典当有限公司

李沧区书院路34号

青岛厚德典当有限公司市南分公司

市南区东海中路20号丙

23

青岛鑫都典当有限公司

李沧区黑龙江路850号-28

24

青岛利群典当有限公司

市南区贵州路40号

25

青岛德弘典当有限公司

莱西市烟台路98号丁-2

26

青岛三利源典当有限公司

平度开发区海尔路43号

27

青岛瑞益典当有限公司

崂山区香港东路458号

28

青岛大宝源典当有限公司

市南区闽江路191号

29

青岛顺泰典当有限公司

黄岛区长江中路216号

30

青岛中元籴焜典当有限公司

市南区香港中路12号丰合广场B座一楼B102

31

青岛宝瑞典当有限公司

胶南市珠海东路199号泰华大厦

32

青岛信安典当有限公司

市南区江西路9号乙

33

青岛金鼎典当有限公司

市北区商河路9号2幢

34

青岛中亿泽典当有限公司

市北区福州北路135-5号

35

青岛永新典当有限公司

崂山区秦岭路17号韩中商务中心一楼

36

青岛劝业典当有限公司

即墨市文化路578号丙

37

青岛银海典当有限公司

市南区香港中路116号科技大厦202室

38

青岛同泰典当有限公司

李沧区君峰路56号

39

青岛鑫泰典当有限公司

即墨市岙兰路927号

40

青岛融顺典当有限责任公司

市南区南京路32号1-2

41

青岛元通典当有限公司

黄岛区井冈山路481号楼1-2层

42

青岛汇鑫源典当有限公司

崂山区麦岛路1号

43

青岛银盛泰典当有限公司

平度市红旗路16号

44

青岛咸丰典当有限公司

市南区增城路奥帆中心3号门后勤保障中心

拍卖业

截至年底,全市有从事拍卖业的企业62家;全年举办拍卖会620场,下降2.36%;实现拍卖成交额218亿元,增长36.25%。(市商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