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 概况 2010年,青岛市农业生产主要指标见下表: 项目 | 数量 | 比上年±% |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万公顷) | 75.4 | +0.5% | 其中:粮食(万公顷) | 53.57 | +1.2% | 经济作物(万公顷) | 21.83 | -1.1% | 其中:花生(万公顷) | 9.73 | -2.6% | 蔬菜、瓜类(万公顷) | 10.74 | +1% | 粮食总产(万吨) | 351.4 | -0.7% | 花生总产(万吨) | 44.1 | -5.7% | 蔬菜总产(不含果用瓜)(万吨) | 580.8 | +2.3% | 果品总产(万吨) | 80.3 | -2.2% |
农业科技与教育 组建农业专家顾问团花卉分团,实施“百村千户科技行”活动,向农民推介20项主推技术和70个主导品种。小麦、玉米实现良种全覆盖,实施测土配方施肥33.6公顷,亩均(1亩等于0.0667公顷,下同)增产节支45元以上。继续实施粮油高产攻关,建设万亩高产示范方27个,小麦、玉米、花生亩产分别为604千克、666千克、398千克。加强对农民技能培训,围绕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营管理、政策法规等,开展“新型农民”、实用技术等培训工程,全年培训农民超过15万人次。完善“12316”服务热线,开通“农业专家在线”栏目和“12316农技远程视频诊断”系统,日均答复农民提出的生产难题20余个。争取国家级项目7项,其中有2项列入国家重点科技计划;全年实施科研项目59项次,其中5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 农业结构调整 年内,实施花生和果茶两个“百万亩示范区”建设,建成7333.33公顷花生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果茶良种苗木繁育基地4个和标准果园10个、精品茶园10个,提高花生良种化和果茶标准化水平。设施蔬菜继续按照“成方连片、规模发展”原则,对每个新建冬暖式大棚补助5000元,扶持建设规模在50个冬暖式大棚以上的设施蔬菜示范小区,全市新建规模化设施栽培小区37个,新增冬暖式大棚2954个、面积333.33公顷。继续开展“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重点扶持发展菜果茶、畜禽水产养殖、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全年新培育“一村一品”示范村163个,全市“一村一品”示范村累计480个,“一镇一业”示范镇30个。重点扶持农业示范园区12个,全市有市级以上农业示范园区44个。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坚持实行高毒高残留农药定点经营制度,开展“种子执法年”和“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全年全市查缴国家禁用、限用高毒农药883千克、假冒伪劣农资88.2吨,集中销毁不合格农药160余吨。在农业部的例行检测中,全市蔬菜合格率96.2%,其中基地蔬菜产品合格率100%。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两年预期目标全部完成,重点整治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主体等8个方面,落实各项整治和检测任务,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地批发市场和0.1亩以上规模的韭菜生产基地等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全年抽检蔬菜、水果、茶叶等样品2870批次。提升质量安全监管能力,通过农业部和山东省农业厅督查验收。新增地方农业标准化生产质量标准12项、生产技术规程15项,分别累计达到97项、197项,基本覆盖粮油、瓜菜、果茶等主要农产品。按照“基地企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检测制度化、产品无害化”要求,建设“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农产品生产基地40处,平度市大泽山葡萄列为国家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带动面积14万公顷。组织开展全市名特优农产品品牌创建评选活动,评出青岛市十大名特优农产品品牌和名特优农产品30个,全市累计有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272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24个。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培育“四个新型主体”(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产品流通市场)。扶持6.67公顷以上的家庭农场20家,全市有6.67公顷以上的家庭农场310家,土地流转3.25万公顷。重点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四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合作社创建活动,扶持示范合作社40家,全市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225家,带动农户30万户。推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成立农业产业化促进会,争取国家产业化项目资金2188万元,扶持36个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全市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50家,全年农产品加工量930万吨。推进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对5家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进行升级改造,投资100万元完善平度市何家店产地批发市场;截至年底,全市有部级定点批发市场7家,居山东省首位。举办2010年青岛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和2010年中国青岛赛茶会,组织参加2010年山东名优农产品深圳展示订货会;“青岛农交会”首次由农业部和山东省政府共同主办,成交额5.6亿元,已发展成全国重要的农产品展会。 全年实现农产品出口额38.7亿美元;采取贴息贷款、担保贷款等方式,扶持农民开展创业增收,发放贷款4.5亿元,累计扶持2.3万名农民自主创业。 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农村“五化”建设 市财政扶持的1097个村庄全面完成“五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下同)建设任务,全市有5508个村庄达到“五化”标准,占总村数的91.5%,完成农村环境三年整治目标。 农村新能源建设 按照“集中连片建设和管护服务一起抓”的思路,建成6处大中型沼气工程,在50个示范村建设7400户“一池三改”户用沼气,配套建设78个沼气乡村服务网点,将户用沼气全部纳入服务网点进行管理,提高户用沼气利用率。 农业综合开发 落实国家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资金7025万元,按照“板块开发、综合治理”原则,对1.73万公顷中低产田实施水田路林综合治理。市财政局安排700万元建设农村扶贫开发项目43个,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改善经济欠发达村庄经济生活面貌。推进市级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中心站建设和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 农村改革 年内,全市落实种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5.02亿元;继续实施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小麦、玉米、能繁母猪和奶牛实现应保尽保,赔付农民因灾损失2383万元。有78%的村庄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换发、补发工作;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开展专项治理活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指导城阳、胶南、胶州等区市6个镇(街道)的8个村开展建立村级经费保障制度试点,其中有5个村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出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财政奖补资金管理实施办法,青岛市被列为全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单位。(兰大鹏) 海洋与渔业 渔业经济 概况 2010年,青岛市完成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1600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7%;完成水产品产值115亿元,增长9.5%;完成渔业经济总产值350亿元,增长4%;渔民人均纯收入1.38万元,增长8%。渔业主要经济指标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二位。 现代渔业 发展规模化标准化池塘养殖、工厂化集约养殖、深海网箱养殖,集中规划建设10处渔业示范基地建设。全市完成连片改造养殖池塘33.33公顷,全市有标准化池塘养殖3000公顷。海参养殖面积3333.33公顷,对虾养殖超过6666.67公顷。 资源增殖业 通过组织实施市人大《关于加强人工鱼礁和海洋牧场建设的议案》(7号议案),推进人工鱼礁和海洋牧场建设。继续实施渔业资源修复工程,开展水产苗种认购,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增加对虾、梭子蟹、牙鲆、梭鱼等优势品种放流数量,全年争取各级资金1400多万元,完成放流数量6亿单位,分别增长55%和20%。 海洋捕捞业 推进渔船报废、捕捞渔民转产转业,组织实施渔船网具标准化改造,调整近海捕捞结构和作业方式,全年压减渔船功率1106千瓦。推进渔船“拆旧建新、并小建大”工作,加快大马力渔船的更新改造,新建150马力以上渔船120艘。 水产加工业 重点扶持海参、对虾、贝类、大宗鱼类等养殖品种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加强水产品宣传促销,组织企业参加渔业品牌推介会、农产品交易会,引导企业扩大对外贸易。全年完成出口创汇14.8亿美元,增长9.6%,继续居全国城市前列。 渔业基础建设 坚持“服务渔业、服务渔民”的宗旨,通过加大基础投入提高渔业资源管护能力,改善渔业支撑保障条件。推进品牌渔业建设,开展水产苗种和养殖生产专项整治,完成水产品产地抽检392批次,水产品综合合格率100%。组织“青岛市十大渔业品牌”、“青岛市十佳水产养殖(加工)品牌”评选创建活动,创建青岛市当地优势水产品品牌。加强渔业科技推广,组织渔民科技培训计划,实施科技兴渔“双十工程”(推广10个主导品种和10项先进技术)和科技入户“双百行动”(遴选100名科技指导员和100个科技示范户),加快渔业科技成果向企业、渔区转化。加强渔政管理,落实全市伏季休渔管理工作,完善工作措施,抓好年度伏季休渔管理工作。加强渔船年审工作,规范捕捞许可管理,全年年审渔船5211艘,年审功率15万千瓦,年审率100%。实施“平安渔业”工程,加快海上安全装备工程实施,投资400万元为全市60马力以上渔船配备AIS防碰撞系统装备,为40马力以上渔船配备新型渔用对讲机。落实渔业燃油补贴政策,年内向渔民发放补贴资金6851万元。落实政策性渔业保险制度,全市渔民入保率95%,人均投保额度20万元。 海洋与渔业执法 坚持“依法管海、依法护渔”,通过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行政执法,提高海洋管护能力。组织开展“海盾”、“碧海”、“蓝箭”等专项执法行动,从严查处海砂资源盗采、违法违规围填海、破坏海洋自然保护区和无居民海岛等案件,全年查处海洋违法行为19起。结合“护渔”专项行动,加强对“三无”渔船的整治和非法渔具的监督管理,全年查处违规渔船206艘次。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工作,对全市400多家苗种生产单位进行检查,确保水产品安全供给。(于晓) 青岛海洋渔业公司 (山东省远洋渔业公司) 概况 截至2010年底,该公司辖16个直属单位,在非洲、美洲和国内设8家合资、独资公司,业务涉及近海捕捞、远洋捕捞、海上航运、渔轮修造、水产品加工、商贸、教育、医疗等行业。全年捕捞海水鱼近2000吨,其中近海围网捕捞鲐鱼750余吨,实现产值350万元;西非毛里塔尼亚和摩洛哥两个远洋合资合作项目由于受船况以及当地政府配额等因素影响,毛里塔尼亚全年捕捞渔货835吨,实现产值近400万美元;摩洛哥项目全年捕捞渔货330吨,实现产值近100万美元。 陆地工业生产 应对企业搬迁,抓紧完成各种设备的调试工作,探索船舶维修及外揽业务新途径;渔轮修造厂克服企业搬迁后暂时缺乏生产场地的局面,抓紧胶南水产养殖基地建设,做好内部挖潜,开拓市场,实施科学喂养,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0余万元,利用闲置厂房对外租赁收入10余万元。为解决麦岛污水处理厂土地补偿的历史问题,渔轮厂与崂山区政府协商土地置换事宜。百成生物有限公司加强新产品开发,进行医药品级纺丝用壳聚糖研发,完成生产工艺开发流程和实验产品,提交使用单位进行新产品试制和测试,全年生产聚壳糖1.5吨,销售收入20余万元。中亚分公司开展对外承揽装饰维修工程,全年完成工程量近100万元。 航运及贸易 所属海丰公司系交通部批准可从事国际航线国际船舶普通货物运输业务的企业,有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及符合证明(DOC)及国际航运公司管理经验,利用现有“泰盛轮”从事国际航线冷藏运输业务,扩大航运市场。开拓水产品贸易市场,进口适销水产品,其中从摩洛哥运回国内自捕鱼238.256吨。 教育医疗 所属青岛海洋高级技工学校是一所以培养海船、远洋渔船高级船员和装备制造业所需高级技能的专门人才为主的国家级重点学校,有甲类一等远洋渔船高级职务船员培训资质、甲类一等海船高级职务船员培训资质;有在册学生4600人,设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航海捕捞、海洋生物制药与食品工程、船舶工程、焊接技术与工艺设计、制冷技术与工程设计、机电工程、数控技术与工艺设计、电气技术应用等20余个专业。有航海实训室、轮机实训室、制冷实训室、焊接车间、机加工车间、数控车间、电工电子实验室、电气智能实验室等20余处综合实验实训室和车间,及大型微机室5处、语音室3处、船员考试中心2处;是青岛市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青岛市再就业培训基地和青岛市“金蓝领”培训基地。所辖青岛海洋渔业公司长山医院是青岛市批准的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是青岛市首家职工医院转变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机构,负责周围16个社区居委会近10万名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全年诊疗56328人次,医治住院病人720人次,门诊大病680人次,家庭病床96人次,实现门诊医保统筹签约2820人。(庄红岩) 畜牧业 概况 2010年,青岛市畜产品总产量111.28万吨,其中肉、蛋、奶产量各为56.18万吨、18.95万吨、36.15万吨;实现畜牧业总产值126.4亿元;全市无重大动物疫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9月,市政府召开全市现代畜牧业发展工作会议,出台《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青政发〔2010〕11号);12月,市政府发布《青岛市畜牧业振兴规划(2011~2015年)》,确立“十二五”期间青岛市畜牧业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 畜牧业生产 转变畜禽养殖方式 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三级联创活动,全市新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80处;创建市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场40处,其中8处被认定为国家级示范场、24处被认定为省级示范场,全市标准化养殖场达到1398处。推广生态养猪法,加强粪污处理,新改建发酵床生态养猪场141处,增加酵床面积9.5万平方米,年出栏生猪52万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85%以上。全市完成玉米秸杆青贮162万吨。 产业化经营 组织23家畜牧养殖和加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加入青岛市农业产业化促进会;六和集团全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宏盛琴豪、开开家等一批新兴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全市新发展畜牧专业合作社76家,总数达711家。肉禽、生猪、奶牛、蛋鸡、肉牛、肉兔等六大产业链条逐步完善,全市有70%的养殖场户纳入产业化经营体系;由六和集团、正大集团为主组建的担保公司为养殖户担保贷款3.8亿元,缓解养殖业融资难。 落实惠牧政策 实施奶牛、生猪良种补贴政策,补贴奶牛冻精6.8万支;胶南市、胶州市、平度市完成年度生猪良种补贴项目,中央财政补贴资金520万元,补贴能繁母猪13万头;开展奶牛和能繁母猪政策性保险,年内,承保奶牛1.8万头、能繁母猪1.8万头。 推广畜牧科技 年内,确定并发布畜牧业5项主推技术、19个主导品种,组织工作开展“百镇千场科技行”活动,扩大人工授精、标准化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等实用技术推广范围;畜牧科研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市农业丰收奖3项;市畜牧兽医研究所主持完成的国家行业标准《猪常温精液生产与保存技术规范》获准发布。 种畜禽监管 根据新颁布《山东省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办法》,启用新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全年组织专项检查2次,为59家种畜禽生产经营企业颁发新的许可证,全市有登记在册的种畜禽生产经营企业148家。 动物疫病防控 强制免疫 市政府与各区(市)政府签订防控重大动物疫病责任书;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春夏秋三季集中强制免疫,在规模养殖场推广程序化免疫,全市免疫畜禽2.24亿头(只),应免畜禽免疫率100%,免疫抗体合格率97%;检测病原样品12种1.1万份,血清学监测3.04万份;开展动物疫病监测,检测样品22.48万份,各区市均建立疫病监测档案,实行微机化管理;组织城区犬类狂犬病春季集中免疫和“秋冬进社区补免”活动,为3.11万只犬实施免疫。 检疫监管 严格落实报检制度,全年产地检疫生猪101万头、牛羊3.4万头、禽类1.7万只、兔104.7万只,检出病死动物3.09万头(只);屠宰检疫生猪137万头、牛羊3.77万只、禽类1.5万只、兔103万只,检出病害动物产品86.8吨。 疾控中心建设 推进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项目建设;8月,市长办公会议将总投资6828万元的市疫控中心建设项目列入市政府2011年投资计划,市区配备病死动物无害化流动处理设施、五市动物疫控中心病原学快速检测实验室同时获市政府批准。年内,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项目完成初步设计招投标工作。 基层动监站规范化建设 出台《关于加强基层动物防疫监督站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和《青岛市基层动物防疫监督站建设规范》,10月,召开全市基层动物防疫监督站规范化建设现场会,按照设施齐备、管理规范、硬软件建设并举的总体要求,加强基层动物防疫监督站规范化建设。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 10月24日,举行首届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青岛考点),全市430人参加考试,其中184人通过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通过率42.8%。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动物卫生执法 开展兽药、饲料、泔水猪、生鲜乳质量安全等5个专项整治活动。立案查处动物卫生违法案件117起,没收病死动物4.4吨;取缔泔水养猪户103户(其中立案查处42户)、整改240户,市畜牧兽医局与全市945个存栏50头以上的生猪饲养场户签订“生猪养殖质量安全责任书”;处罚达不到规范要求的奶站2家。 兽药饲料及畜产品监测 全年完成各类监督检测2022批次,其中兽药616批次、饲料356批次、畜产品1050批次、生鲜乳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应急检测111批次;完成农业部例行监测、飞行抽检、预警监测等各类监测任务1856批次。 兽药监管 落实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严格监督认证企业按规范生产;开展“兽药经营规范年”活动,全市有186家经营企业通过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推广莱西市“一卡三档三书”(养殖场监管联系卡,养殖场药品购入和使用台账档案、养殖档案、监管档案,养殖场安全用药告知书、安全用药保证书、监管工作责任书)畜禽用药监管模式;每季度对兽药市场进行“拉网式”执法大检查;全年出动执法人员6644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使用单位8300余个次,查处违法案件70起;市畜牧兽医局组织各区市依法对农业部和山东省畜牧兽医局通报的产品不合格企业进行处罚。 饲料监管 制订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案,与各区市签订饲料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书;组织开展对“瘦肉精”、三聚氰胺、肽乐欣等非法添加剂和动物油脂使用情况的专项检查。全年全市出动执法监督人员8100余人次,检查饲料生产经营企业2960个(次)、养殖场户1.34万户(次),取缔非法生产企业2家,查处“三无”(无质量合格证、无饲料标签、无质量标准)产品32个,查没违法饲料产品514吨。(王清信) 林业 概况 截至2010年底,青岛市林木覆盖率36.87%,比上年(下同)增长0.75个百分点。五市三区、李沧区分别新增造林面积8280公顷、666.7公顷,超额完成年度林业生产计划。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全年有351.3万人参加义务植树,栽植树木1004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93.6%。4月,青岛市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2月,市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被评为2007~2009年度全国森林防火工作先进单位;9月,在第二届中国绿化博览会上,青岛市承建的“青岛园”被评为室外展特等奖。 “十绿工程”建设 实施“十绿工程”[绿廊、绿网、绿山、绿屏、绿城、绿景、绿村(社区)、绿园、绿“肺”、绿“肾”工程,下同]、建设绿色青岛,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五年奋斗目标。2010年,是“十绿工程”建设的第一年,按照以城市为中心,逐步向外辐射延伸、循序渐进的原则,重点实施“绿廊”、“绿山”、“绿肺”、“绿园”四大工程。其中,“绿廊工程”主要是绿化和综合整治青银和同三高速公路青岛段、环胶州湾高速公路、滨海公路南段和胶济铁路青岛段等5条通道两侧,绿化长度252.7千米,栽植杨树、白蜡、五角枫等树木133.8万株。“绿山工程”主要是对上述5条道路两侧可视范围内的山头进行绿化,绿化面积1000公顷,栽植黑松、薄壳核桃等苗木184万株。“绿肺工程”主要是对石老人景区进行林相改造,面积133.3公顷,栽植雪松、蚊母、黄栌等树木2500余株。“绿园工程”主要是建设市级森林公园2处、现代林业示范园6处,市财政投资680万元,带动社会投资2亿元。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本次改革全市涉及125个镇(街道)、4826个村(社区)、274.3万农业人口、16.8万公顷集体林地。截至年底,全市已有125个镇(街道)、4790个村(社区)完成本级林改方案的制订工作,分别占有林改任务的镇(街道)、村(社区)总数的100%和99%;已完成勘界面积16.4万公顷,占纳入林改总面积98%;审查和完善原承包合同面积8.7万公顷,新签承包合同面积3.1万公顷;核发林权证8189宗。13个试点镇(街道)全部完成明晰产权的主体改革任务,林改面积1.1万公顷,其中家庭承包0.1万公顷,均股、均利0.4万公顷,稳定产权、规范合同0.6万公顷,已发放股权证3.8万本、林权证169本;林改纠纷调处率95.6%,群众满意率97.5%。胶南市作为山东省林改试点县,通过山东省林改办组织的检查验收,被国家列为全国林改百县典型之一。年内,青岛市在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 森林资源保护 转变资源保护方式,变被动应付为主动预防。落实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责任制,市、区(市)、镇(街道)、村(社区)层层签订森林防火和美国白蛾防控责任状,明确各级管护责任。加强森林资源管护队伍建设,按照每人13.33~20公顷的标准,对全市近5000名森林资源管护队员实行网格化管理,做到责任到人、防范到点、应急到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修森林防火通道水泥路面48.5千米,采购灭火炮、消防服等防火物资400余套;针对下半年美国白蛾疫情较重的实际,市政府召开市长办公会议进行专题研究,紧急追加1100万元资金购买防治器械和药物,防止疫情扩散。2009~2010防火年度,全市仅发生较大以上(1公顷以上)森林火灾3起,森林受害面积14公顷,森林火灾受害率0.04‰,低于国家控制指标。年内,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作业面积2.3万公顷,防治率100%,无公害化防治率100%;办理各类林业行政许可6000余件,查处各类林业违法案件70余起,结案率100%。加强植物检疫,开展“为世博服务、保生物安全”林业植物检疫执法行动,检疫木材3.5万立方米,苗木21万余株,为上海世博会的植物检疫安全提供支持。 林业产业 全年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60多亿元。新建薄壳核桃种植基地666.67公顷,栽植优质核桃苗30余万株;建立核桃优良品种繁育基地13.3公顷,育苗30余万株,引进香玲、新早丰等核桃新品种50余种。发展种苗花卉产业,育苗面积发展到0.85万公顷,花卉种植面积366.7公顷,建设种苗花卉交易市场4个,建立种质资源保存和良种繁育基地3个(黄岛小叶朴,胶州钙果,胶南市黄连木、文冠果);联合美田花卉种子公司历时10年合作完成“三色堇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开发”课题,通过市科技局主持的专家鉴定,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色堇花卉新品种16个,打破国外公司对该花卉新品种的垄断。加强对林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和培育,帮助相关企业落实中央林业项目贴息贷款8600万元。发展森林旅游业,市林业局和市旅游局联合下发《关于开展青岛市十佳森林旅游胜地活动的通知》(青林发〔2010〕98号)和《关于开展青岛市十大森林生态景观活动的通知》(青林发〔2010〕99号),经专家评审,评审出十佳森林旅游胜地(崂山国家森林公园、珠山国家森林公园、珠山秀谷森林公园、石老人观光园、大泽山省级森林公园、茶山风景区、鹤山风景区、周家夼森林公园、毛公山景区、九水沟生态观光园)和十大森林景观(崂山北九水潮音瀑、仰口狮子峰、太清龙潭瀑、巨峰灵旗峰,胶南珠山十八盘、万亩野生杜鹃花、灵山岛,即墨鹤山水鸣天梯、马山硅化木,平度般若寺)。(侯明刚) 水利 概况 2010年,青岛市在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库区移民后期扶持、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作、中小河道治理工程、防汛抗旱工作、水资源管理工作等方面成效显着,水土保持工作、水政执法工作等实现新突破。青岛市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市”和“全国水土保持工作示范市”;市水利局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水利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防汛抗旱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水政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2010年5月11日,副市长张元福(右二)检查青岛市水利设施建设情况。(市水利局/供稿) 雨情、水情、灾情 雨情 全年全市平均降水673.8毫米,比历年同期平均降水降低2.9%,比上年同期平均降水增长15.2%。6~9月平均降水502.1毫米,比历年同期少4.8毫米,比上年同期少163.1毫米。其中,8月份降水最大,为213.4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31.7%。7月17日,全市平均降水48.7毫米,其中平度市马戈庄镇降水119.5毫米,为年内全市日平均降水最大值和日降水最大点。全市汛期降水量分布极不均匀,崂山区东部、胶南市南部降水较大(900毫米以上);平度市西北部、东南部,莱西市东部,胶州市西北部及即墨东南部降水较小(600毫米以下);其他地区降水在600~900毫米之间。 水情 汛初(6月1日,下同),全市23座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2.74亿立方米。汛期全市大中型水库进水3.2亿立方米。北墅、黄同、高格庄、产芝等水库蓄水位高于汛限水位,先后开闸泄洪。10月1日,23座大中型水库蓄水量4.96亿立方米,比汛初增加2.22亿立方米,为1960~2010年的同期蓄水的第七位。 全年大沽河发生洪水3次,南村水文站断面最大洪峰流量441.0立方米/秒,断面过水总量9900万立方米;小沽河、张村河、李村河各发生洪水3次,其中小沽河葛家埠水文站断面过水总量1.30亿立方米;五沽河、白沙河、即墨墨水河各发生洪水2次,其中五沽河旺疃水文站断面最大洪峰流量51.6立方米/秒;风河、洋河、南胶莱河、泽河、横河等河流各发生洪水1次,其中,风河胶南水文站断面最大洪峰流量131立方米/秒,南胶莱河闸子水文站断面过水总量600万立方米;周疃河发生洪水5次,李家周疃水文站断面最大洪峰流量74.3立方米/秒;吉利河、白马河发生洪水4次,其中吉利河大场水文站断面最大洪峰流量48.8立方米/秒。 灾情 汛期,全市有14处乡镇受灾,损坏小水库2座、塘坝13座、堤防6处(堤防决口1处)、护岸3处、路基30千米、输电线路1千米、桥梁20多座,倒塌房屋79间,农作物受灾933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194万元,其中水利设施损失2568万元。 防汛抗旱 防汛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在汛前和汛中先后组织10多次汛前准备、物资和队伍应急能力建设及水毁工程等不同内容的防汛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下达防汛隐患整改通知书40项,完成应急度汛项目48项,全市整改防汛隐患120多处。 汛前,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制订下发《关于落实防汛抗旱工作责任制的意见》等文件,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工作责任制。重点加强乡镇基层防汛组织机构建设,全市五市三区122个镇(街道)全部建立防汛指挥和办事机构,落实防汛专(兼)职人员,重点加强工程管护、抢险指导和汛情直报工作。整合修订青岛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增加汛情通报和应急响应等内容,增强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完善全市大中型水库汛期控制运用方案和各类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印发《防汛内部工作规程》,细化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明确应急处置措施;补充、更新部分防汛物资,按照防大汛抢大险要求,重点落实冲锋舟、橡皮艇及挖掘机等抢险机械设备。组织落实10支防汛机动抢险队伍,建立联络调度制度。根据不同工程安全状况和水库控制运用指标,先后下达洪水调度令20多次,对全市大中型水库和重点小型水库实行汛限水位动态管理;汛期,产芝等6座大中型水库、157座小水库、3187座塘坝溢洪,未出现安全事故。 抗旱 10月1日至12月31日,全市平均有89天无有效降雨,平均降水仅9.1毫米,比历年同期下降86.9%,黄岛、城阳、即墨、胶州、胶南等区市均下降90%以上,是有水文资料记载以来第2个最少的年份(仅高于1969年5.7毫米);特别是11月至年底,全市平均降水量0.8毫米,较常年同期下降97.6%,是自1952年以来最小值;城阳区东部、西南部,胶南市城区、南部及西北部,平度市中部、东部,莱西市东北部及即墨市大部为轻度干旱;崂山区大部,城阳区东南部,胶南市东部为中度干旱;崂山区东部、南部为严重干旱。期间,全市投入抗旱人数30.4万人,投入机动抗旱设施247万台套,浇灌面积6.67万公顷。 河道、堤坝治理 路域河道治理 年内,重点实施青银高速公路及其他关键节点等工程8处,总投资1.2亿元,10月开工,年底前完成治理河道22.66千米,整治堤防30.02千米,完成工日9.66万个、土石方221.3万立方米,投入劳力415万人次、机械175台(套),完成投资1.07亿元。 白马河下游水源建设及防洪工程 位于胶南市白马河下游距离入海口约3千米处,是青岛市为加快董家口港区规划用水的重点配套工程和开发利用白马河水源、保障下游防洪安全的骨干工程;主要是调控、拦蓄白马河、吉利河上游来水,与吉利河水库联合调度为董家口港区供水并兼顾防洪。该工程概算总投资1.04亿元,工程建设分两期,3年完成;截至年底,完成投资3000万元;主要综合治理白马河、吉利河下游河道7.65千米,两岸筑堤13.27千米,穿堤建筑物10座,交通桥4座,护险7.39千米。 墨水河综合治理 年内,主要完成新增即墨段工程,对即墨张家烟桥至官庄桥段清淤拓宽1.75千米、砌筑护岸3.5千米,修建漫水桥1座,总投资1007.88万元。10月,完成工程放线、占地测量及补偿、工程施工招投标等工作;11月6日开工建设,年内完成总工程量70%,完成投资700万元,主体工程基本建成。 青岛高新区防潮坝工程建设 该工程位于高新区南部、胶州湾女姑口域内,市财政投资4.63亿元。截至年底,完成投资4.08亿元,占总投资88.1%;完成工程量650.7万立方米,比设计总工程量超额完成52.7万立方米。新建防潮坝3.48千米、11孔泄洪挡潮闸1座、墨水河右岸堤防3.52千米,疏浚、拓宽羊毛沟入海口段河道1.38千米,修筑河道两侧护岸2.82千米。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全市全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6.07亿元,完成项目1835处、工日1235万个、土石方2505万立方米,新建小型水源工程1614处,增加蓄水能力1209万立方米,新增节水灌溉面积9750公顷。投资3580万元,完成即墨市、胶州市、平度市、胶南市、城阳区的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10处,解决143个村13万人饮用水安全。投资927万元,完成平度市兰底镇、城阳区上马街道节水灌溉项目和即墨市移风店镇王家节水灌溉示范项目,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00公顷。投资2250万元,完成平度市尹府水库灌区七期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投资4623.27万元,完成农业综合开发即墨市宋化泉灌区、莱西市北墅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和莱西市产芝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十期工程。投资2300万元,完成胶州市李哥庄镇石龙提水站等18处灌、排泵站试点性维修改造项目,解决63个村、1个工业园区、120个企事业单位的排涝问题,改善灌溉面积3000公顷。争取国家行业重大科研经费486万元,完成“青岛地区地下咸水体淡水恢复关键技术研究”和“大沽河水资源可持续管理关键技术研究”。投资4539万元,完成平度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23个项目和7处青岛市财政新追加投资项目。投资2746.86万元,完成全市81处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补助项目。 市水利局编制完成青岛市县级农田水利建设和“十二五”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农村规模化供水、节水灌溉、农村水系生态环境整治等规划。 水资源管理 组织实施对产芝等10座大中型水库下达水资源调度令96份,出库水量2.83亿立方米。投资170万元,在大沽河水源地新建地下水监测井57眼。大沽河水源地监测井总数147眼,实现地下水信息的自动采集、实时传输、远程控制,为水源地地下水位实行预警管理提供技术手段。争取中央分成水资源费300万元,用于大沽河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与修复项目。投资1600万元,在五市三区实施以“物理隔离、远程监控”为重点内容的13处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项目建设。完成小涧西垃圾处理厂入大沽河排污口、胶州湾产业新区污水处理厂入洋河排污口和高新区污水处理厂入墨水河排污口等3项审批工作。完成全市地表水、地下水、重点饮用水源区、城市重点供水水源地1734个水样水质监测。完成828处监测站点的监控管理,包括取水远程计量站点111处,地下水水位监测站点423处,水质监测站点294处。 编制完成《青岛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实施方案》,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水资源管理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要求,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青岛市水资源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建立起由分管副市长任总召集人的专项整治行动联席会议制度;向社会发布《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违法取水专项整治的通告》,在《青岛日报》刊发文章,在青岛电视台循回播放水资源管理宣传短片。全年排查取用水户1338户,查处无证取水的222户、未安装取水计量设施的103户,查处拒缴、拖缴、欠缴水资源费39起,追缴水资源费459.8万元。 水土保持 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按照“大布局,抓重点,逐步扩展”的原则,重点对藏马山、天一顺、海青围子山、大石门等21条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完成面上治理面积55平方千米,建设小型水利工程390项,建设水平梯田1900公顷,建塘坝、谷坊110座,修环山路150千米,完成工日77万个、土石方200万立方米。通过水土流失治理,减少土壤流失7万吨,改善了生态、生产、生活环境。 全年下发水土保持方案通知书203份。通过督查,要求开发建设部位对生产活动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进行恢复治理,落实防治责任范围2200公顷,拦挡弃渣率98%,开发建设单位投入资金1亿多元。 库区移民后期扶持 全市安排水库移民工程建设资金9097.2万元,完成道路硬化、农田灌溉、饮用水、照明及文化、医疗等项目394项。其中,后期扶持资金805.5万元,完成项目36个;投资3486万元(争取水利部结余资金1670万元、中央应急结余资金130万元、山东省小型水库移民扶持资金1510万元和结余资金176万元),完成130个建设项目;市财政投资6017.5万元,完成245个项目。对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口进行核查,全年核减后期扶持人口1090人。通过“一卡通”发放移民个人直补资金6642.26万元。 水利安全生产与水利工程管理 根据《青岛市水利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级别评定标准(试行)》,摸底水利生产经营单位65家,主体责任级别评定39家,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评出A、B级企业各16、23家。 根据水利部关于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年活动”的要求,市水利局结合“网格化监管”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专项行动”,下发《青岛市水利局关于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年活动实施方案》。打击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落实汛期防汛、防坍塌、防泥石流等措施,防范因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等引发生产安全事故,加强对防汛设施安全度汛、在建水利工程安全度汛、河道违法采砂、冬季取暖等重点监管目标的隐患排查治理。3月,成立农水、工管、水保、移民等4个质量与安全监督专业站;对限额以上水利工程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实施公开招投标。全年完成各项重点工程招标备案及监督92项次。 规划编制 年内,完成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和12个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城市供水水源工程和配置工程建设方案、青岛市南水北调一期工程地方配套工程规划、环湾地区河道开发利用蓝线划定工作,组织完成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水利部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水利部分)等3个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及编制桃源水库规划方案。 水利信息化建设 年内,完成水利、气象、水文部门汛情测报站点的信息资源整合工作,统一发布市水利局汛情站145个、气象部门气象站110个、水文部门报汛站20个的数据。升级改造视频会商系统和防汛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实时监控水库蓄水量及水库大坝、溢洪道等运行情况等。年内,对全市水利门户网站进行改版升级,全年发表动态信息1800条,上报水利部网站12条、“青岛政务网”98条,收到意见与咨询5条全部给予答复。 水利普查工作 4月,按照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公室的部署,启动青岛市水利普查工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通知》精神,市政府印发《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的通知》(青政发〔2010〕10号),成立市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实现“三落实”(办公地点、办公经费和专职工作人员)。 按照水利普查总体方案和国务院山东省的要求,制订《青岛市第一次水利普查培训工作方案》印发各区市,组织有关人员参加专业培训;按照《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工作细则》通知要求,做好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选聘和培训工作。市水利局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水利普查工作。(田秀琴) 农机管理 概况 2010年全市农机拥有量 项目 | 台、辆、亿元 | 千瓦 | 比上年±% | 总动力 | | 7636064 | 6.16 | 农产品初加工机械 | 99898 | 516407 | 18.36 | 排灌机械 | 190770 | 1233291 | -8.13 | 渔业机械 | 13724 | 214456 | -5.75 | 柴油机 | . | 6787287 | 6.13 | 其中:排灌用 | 102266 | 834747 | -15.98 | 电动机 | . | 690636 | 7.33 | 其中:排灌用 | 88504 | 398544 | 2.99 | 汽油机 | . | 158141 | 2.47 | 农用拖拉机 | 200208 | 2331867 | 11.12 | 其中:大中型 | 32922 | 1030894 | 5.39 | 农用运输车 | 153139 | 1824333 | 0.61 | 其中:三轮运输车 | 119448 | 1191542 | 0.77 | 拖拉机配套农具 | 377791 | . | 8.71 | 其中:大中型 | 97990 | . | 13.93 | 联合收获机 | 11778 | 506282 | 7.93 | 农业机械原值 | 50.07 | . | 14.32 | 农业机械净值 | 37.02 | . | 12.87 |
2010年全市农机作业情况 项目 | 作业量(万公顷) | 比上年±% | 机耕作业面积 | 57.87 | 0.21 | 其中:深耕 | 26.25 | 0.38 | 机播面积 | 55.86 | 3.79 | 机收面积 | 49.92 | 3.74 | 机械植保面积 | 20.25 | 1.66 | 机械铺膜面积 | 10.55 | 4.25 | 精少量播种面积 | 21.27 | 1.67 | 化肥机械深施面积 | 12.25 | 0.25 | 秸秆粉碎还田面积 | 35.13 | 0.77 | 机械脱粒粮食(万吨) | 331.27 | 0.38 | 农机经营总收入(亿元) | 35.52 | 1.43 |
农机具购置补贴 2010年,青岛市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900万元,比上年(下同)增加2000万元,增长40.82%。其中,中央财政资金5000万元,市级财政资金1900万元。补贴各类机具16650台,受益农户9770户,带动农民投资1.61亿元。制订出台《2010年农机购置补贴方案》;编制出台、网上公布《青岛市2010年度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目录》张贴到村,方便农民购买农业机械;扩大补贴种类,比上年增加1个大类14个小类74个品目;提高补贴额度,增加对大马力农业动力机械、重点推广机械和20个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组织补贴额度。 “三夏”、“三秋”农机生产 “三夏”期间,因受低温气候影响,小麦成熟期推迟10天,造成麦收与夏种重叠。市农机局连续下发6个通知,要求科学调度机械,做好抢收小麦与抢播夏季作物。全市组织1.2万台小麦收割机和2万多台玉米播种机,完成27.27万公顷小麦收割和25.47万公顷玉米播种任务。 “三秋”期间,完成玉米机械收割面积17.53万公顷,机收率68.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1.6个百分点;完成花生机收面积10.2万公顷,机收率55%;完成薯类机收面积1.4万公顷,机收率40%。9月10日,青岛市政府在平度市召开全市“三秋”农机工作会议暨花生机收现场会。 农机跨区作业 全年组织1.2万多台农业机械跨区作业,完成作业面积40.67万公顷,为农机手创收2.3亿元,增加2000多万元。其中,“三夏”期间组织小麦联合收割机5000台赴河南、河北、江苏等地区作业,完成作业面积20万公顷;“三秋”期间,组织玉米联合收获机2075台赴河南、安徽、江苏等省作业,完成作业面积8.51万公顷。实现作业区域由省内向省外扩展、重点作物由小麦向玉米的转变。 农机技术推广 2010年补贴购买新机具16650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占全市农业机械总量的16.4%,较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配套机具比率1∶1.88,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争取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项目市级以上财政投入372万元,下发《青岛市持续高产高效保护性耕作体系建设指导意见》,以15个示范区为主体,全市实施小麦保护性耕作面积2.33万公顷,增长75%;经青岛农业大学专家测算,产量比传统耕作方式增产14.1%。引进试验花生联合收获机等农业机械化新装备,建成花生、马铃薯、芹菜、茶叶、水产及设施农业等10处试验示范基地,带动推广安全、低耗、环保型农业机械装备800多台(套)。 完善基层农机服务体系 农机专业合作社截至年底,全市有农机合作服务组织2000多个,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208个。有成员7000多人,服务农户37.8万户,完成作业面积70.33万公顷,承担全市44%的农业机械作业量。在五市的10处农机专业合作社安排农机“安居工程”项目,投入资金347万元,建成10处“农机大院”,占地总面积4.3万多平方米,其中车库59间、维修间26间,解决一批大型农业机械的存放难、维修难问题。加快农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利用胶州市、莱西市启动新增千亿斤粮食项目,市农机局协调相关部门,加快农机监理、推广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备相关仪器、设备。 农机教育培训 争取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改善机手培训条件,新建省级重点学校1处、省级规范化学校5处。以农机合作社成员、保护性耕作技术骨干和农机大户为重点,实施农机培训计划,完成培训7700多人、职业技能鉴定3500人。组织专家编写出版《农业机械运用技术》教材,免费发给农民。 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开展农机安全网格化管理试点,建立“县监理站,镇监理中队(分站),村安全协管员”的监管体系,有镇级监理机构46个、农机监督管理员2000多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三率”(挂牌率、年检率、驾驶员持证率)水平近70%。推进“平安农机”创建,新创建国家级示范县1处、省级示范镇7处和市级合作社12处。争取“平安农机”建设项目资金100万元,建成5套移动式农机驾驶员考试设施。 依法加强小型拖拉机专项清理整治。年内,全市清理无牌小型拖拉机6000多台及无证驾驶员5000多人,农机挂牌率、驾驶员持证率均增长4个百分点;出动执法人员1.5万余人次,查处违章行为8000余次,行政处罚1000余人次。全市农机事故重伤死亡率控制在0.8‰以内;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市农机局与工商、质监等部门联合开展“农机打假护农‘金盾行动’”,优化农民购机环境;新创建星级文明农机销售市场和企业12家,总数达到35家;探索建设区域性农机维修服务中心,方便群众购买、修理。(孙凤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