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与执法 食品市场监管 2010年,青岛市通过建立食品流通许可工作规程、严格审查食品流通企业资格,加强商品质量监管。推行食品安全“一票通”监管模式试点,加快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建设。快速应对市场突发事件,妥善处置韭菜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开展节日市场、“问题乳粉”和食品添加剂等专项整治;加强流通环节食品质量监测,抽检食品1300批次。保障汽车、建材、服装等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质量,开展全市性专项检查16次,监测重点商品831批次。开展“红盾护农”行动,查处农资违法案件525起,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58万元。 专项治理 全面展开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查处商标侵权、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案件487起。加强虚假违法广告综合整治,青岛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与重点媒体负责人进行行政约谈4次,曝光并责令停止发布虚假违法广告419条。坚持疏堵并举,推动建立全市清理无照经营联席会议制度,取缔无照经营6450户,引导办照1778户。继续严厉打击传销活动,取缔传销窝点9个,提前1年完成山东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确定的创建“无传销社区”目标。查处以医药购销、医疗服务为重点的商业贿赂案件,集中打击“两虚一逃”(虚假出资、虚报注册资本和出逃资金)、企业登记违法代理、“黑中介”等违法行为,开展取缔“黑网吧”、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建材家具市场整治等专项行动,解决了一批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全年查处各类案件2.4万起,案值5100余万元。深化企业社会责任评价试点工作,完善企业、个体工商户、市场和中介机构信用分类监管体系,健全信用信息查询和披露制度,公示良好、不良信息375条,增强企业诚信自律意识。 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加强对重点市场监控,及时进行监测分析预警,保障市场供需稳定。在市场设立经营者承诺牌和工商提示牌,引导经营者诚信经营。出台加强消费维权工作22条意见,构建“和解在先”消费争议处理机制,全市经营者实施无障碍退换货价值2521万元,先行赔付消费者176万元,该做法被国家工商总局推广。推进消费维权联动机制建设,在全国率先与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消费者保护组织加强直通合作,解决三地跨区域维权难问题,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进行专题报道。加强消费教育和引导,组织开展“三一五”系列活动,召开消费热点和十大投诉案例发布会,发布商品质量安全警示、消费提示,促进科学消费、理性消费,中央电视台专门报道青岛市工商局实施手机售后服务行政指导情况。在婚庆婚宴、房屋租赁、洗染服务等行业,制订、推行合同示范文本,从源头上防止“霸王条款”。加强“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平台建设,接线人员增至20人,电话语音导航时间缩至4秒,出台“局长在线”、“公开接待日”、“处长包案”和“集体会诊”等4项制度,畅通投诉渠道。将“10109315”消费投诉中心与全市10余个职能部门进行网络对接,与206家企业建立“网上投诉分流直通车”,市工商局联合市中级法院、青岛仲裁委设立消费维权巡回法庭和仲裁庭,提高消费纠纷综合处置能力。全年受理申诉举报2.2万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近1000万元。 市委常委、副市长秦敏(前排左二)在市消保委“三一五”晚会现场接受访谈。(市工商局/供稿) 服务经济发展 转变服务方式 年内,围绕“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服务蓝色经济区、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对133个重大项目实施“直通车”服务,为市政府确定的14家产能落后企业办理注销、变更手续,全程做好青岛出版集团等文化产业转企改制工作,指导186家企业完成第二、三产业分离,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推行“三押一推”(股权质押、动产抵押、商标权质押,推荐诚信文明企业)融资举措,办理抵押、质押登记1243件,为企业担保融资285亿元。推进商标战略,全市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2件,创历史新高;新增省着名商标111件,居山东省首位;市工商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合作,引导企业实施商标国际注册,注册量比上年(下同)增长30%。青岛市获首批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称号。 市场主体建设 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全市新发展私营企业2.48万户、个体工商户8.46万户,分别增长28%、22%。6月,国家工商总局在青召开全国工商系统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经验交流会,推广青岛市的经验。加强扶持外资企业,先后为130余个重点项目实施跟踪服务,帮助27家企业冠全国、全省名称,山东省首家外资合伙企业在青成立。将市场主体发展情况纳入对区市政府的考核,每月通报发展情况,定期向市政府报送市场主体运行分析,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快速发展。截至年底,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45.08万户,增长19%。 队伍建设 廉政建设与政务公开 年内,市工商局围绕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和队伍管理权,查找廉政风险和监管责任风险八大类72项,制订风险问题预警处置管理办法。出台“科技防腐”意见,将服务大厅、综合业务系统和重点工作纳入电子监察,逐步实现对权力运行全方位、全时段、全过程监督。出台“治庸治懒28条措施”,先后对61名责任人员进行问责。拓宽社会监督渠道,组织14个分(市)局集中面向社会述职述廉,委托中介组织进行问卷调查。在年内全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中,市工商局居行政执法类部门综合满意率第三名。 基层建设 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层层制订基层工作手册,开展工商所规范化建设达标评定,提高基层建设水平,市工商局“菜单式”管理模式在山东省工商系统作巡回报告。改善基层监管执法装备,更新配备执法车辆197辆,试点安装GPS定位系统。投入资金2911万元,解决部分基层办公场所维修和暖气改造等问题。(王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