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青岛市委2011年工作要点(摘要)
中共青岛市委2011年工作要点(摘要)
青岛市情网 
  

2011年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发挥本土优势,立足进位争先,提速增效,深入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推进全域城镇化,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和生态文明建设,着力保障和发展民生,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党的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

一、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

(一)推动服务业跨越式发展。优先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突出发展旅游业、物流业、现代金融业、服务外包产业、会展业和电子商务,发展总部经济,推进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打造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二)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发展。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进制造业产业链向园区集聚、向品牌化转变,引导产业链向高端演进,实现优势产业高端化发展、传统产业集约化发展。出台加快推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意见,提升制造业水平。

(三)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编制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七大新兴产业,加大对成长型新兴产业和企业的扶持力度,抓好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建设,使其成为全市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

(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抓好现代农、林、牧、渔业示范园(场、区)建设,建设一批全省乃至全国最高水平的设施农业基地、规模农业基地、特色产业基地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推进农业产业振兴规划、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品牌农业建设,提高现代物质技术条件装备农业水平,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积极培育农业市场主体。

(五)促进产业合理布局和集聚发展。研究制定全市工业产业园区布局规划,规划建设一批新的特色产业功能园区。积极申报国家级工业园区。推进工业功能区建设,规划培育新兴产业集聚区,启动清洁生产园区建设。推进重点服务业集聚区规划与建设,提高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水平。

(六)积极推进蓝色经济区和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编制海洋经济试点实施工作方案,做好产业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建设一批蓝色经济发展示范园区和重点项目。突出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明显提高。积极发展高端产业聚集区,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高端服务业基地。

二、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完善城市综合功能

(一)提高城市规划水平,构建大青岛城市框架。坚持紧凑集约、生态间隔的城市功能组团发展理念,推动城市布局优化、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构建环湾型、组团式、多层次的城市发展格局。启动青岛空间发展战略研究,谋划好与国际化城市相适应的区域空间规模结构,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完成《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报批及有关规划的编制工作。坚持规划先行,深化细化各专项规划,形成城乡一体、配套衔接的规划体系。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综合功能。着眼提升城市承载力和国际化水平,加快海港、空港、信息港、综合路网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功能性、枢纽型、网络化、综合型基础设施体系。加快董家口港区、前湾港区建设,规划建设保税港区功能配套区。全力推进青岛国际机场迁建工程前期工作。推进重大道路交通设施、现代公路网络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完成线网修编和新一轮建设规划工作。加快停车场建设,统筹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加快青荣、海青铁路和龙青高速、铁路青岛北客站建设,开工建设青连铁路。按照生态新城理念,高标准完成世园会周边区域规划,做好园区及周边区域基础设施配套。加强对老城区历史建筑、风貌特色的保护及山海城岛湾河的保护。

(三)加强城市管理,打造宜居环境。推进七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构建新型城市管理格局。实施“视觉污染”整治集中行动。采取综合措施,逐步改变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实施环卫监管体制和运行方式改革,积极打造全国最洁净城市。

(四)统筹七区发展,缩小南北差距。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重点,推进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优化,促进七区一体化。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促进城区北部产业升级和功能转换,加快缩小南北差距。

三、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

(一)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着力推进大院大所引进和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加快形成推进高端产业发展的科研支撑体系。

(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支持企业建设研发机构(中心),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的能力。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大力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抓好重点技改项目。引导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组建产业技术战略联盟,形成产学研结合长效机制。

(三)加快高新技术高端产业发展。加快高新技术项目产业化基地建设。依托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骨干企业,启动科技发展重大专项,在先进装备、光电子器件等领域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在新一代网络设备及软件、光电子器件等领域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四)打造高层次人才创新高地。深入推进“人才强市”战略,重点引进培养一批研发团队和关键人才,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五)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区市围绕主导产业建设专业孵化器,组建孵化器联盟。拓展市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服务功能,提高信息资源整合与对外服务能力。设立青岛银行科技支行,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专项金融产品服务。支持商业银行建设针对中小企业创新的“科技银行”。实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加快专利技术产业化进程。

(六)加强高新区等重点载体建设。围绕将青岛高新区打造成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目标,支持高新区推进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加快高新区创新力度,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统筹规划建设各类科技园区。抓好保税港区封关运营,探索进行体制机制及监管模式创新,加快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

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科学有序地推进全市城镇化进程,全市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抓好10个重点中心镇建设培育。加大农民经济适用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力度。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区建设工程,促进农村布局优化、要素集约、功能完善。

(二)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以道路建设为重点,优化城乡交通网络布局,推进公共交通设施向农村延伸。把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加强骨干水利工程和民生水利工程建设,突出抓好供水保障体系、农村饮水安全。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推动宽带互联网络向农村延伸,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实施郊区路域综合治理工程,建立农村“五化”长效管理机制。严格控制占用耕地,推动土地利用方式转变。

(三)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和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健全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不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水平,做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统筹做好农村各项社会救助工作,推动各项城市社会救助政策向农村延伸。

(四)积极实施农民创业致富工程。五市设立农民创业扶持基金,鼓励建立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对农民创业进行扶持。加大农民职业技术培训,深入实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促进村集体增收和农民增收。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强化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推进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节能,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完善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减排激励机制。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低碳经济试验区。加快能源结构调整,鼓励低碳技术应用,提高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推进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建筑和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

(二)推进生态青岛建设。大力推进生态市建设,打造宜居城市环境。加快实施“十绿”工程,建设绿色青岛。加强防护林体系建设,打造山地生态控制区。推进海岛、海洋保护区、湿地自然保护区等建设。筹办好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把世园会主题园区及周边区域打造成绿色休闲城市的标志区。实施水土保持和中小河道治理工程。

六、深化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政府组织体系,建设服务型政府、廉洁政府和法治政府。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公开运行和全程制约监督,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市、区市两级行政审批服务大厅的统一化建设。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提高执法效率和规范化水平。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管理和监督,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加强对政府的投资、资金、资产、负债的规范管理和监督。加强中介组织建设,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二)深化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整合专项资金,优化资金投向,着力支持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严格财政预算管理,全面推进预算公开。建立定向招商的财税激励机制,健全社会化综合治税网络,推进税收管理创新,促进税收与经济协调增长。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多元化投融资渠道,优化投资资金来源结构。加强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完善政府投资类企业组织架构和运行监管机制。挖掘和培育上市资源,加快上市步伐。

(三)推进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同发展。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推进国企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国有资产审计监督、财务监管、产权监管和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确保国有资产安全。扩大民间投资,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社会事业等领域。抓好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健全三级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对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办法,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加强民营企业生态环境和支持体系建设。

(四)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优化定向招商、专业招商、产业链招商机制,大力引进全球500强、全国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引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大项目,引进与青岛优势产业密切相关的高端技术研发中心,引进能带来更多财政收入的项目。实施对外贸易重点企业提升工程,优化出口结构,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扩大服务贸易出口。改善营商环境,建立与国际接轨、规范透明稳定的商业制度和商业纠纷解决机制。支持企业“走出去”。

七、加快文化青岛建设,提升城市软实力

(一)实施文明素质提升战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实施“四心”工程,加强“四德”建设。以“我和我的城市”为主题,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年”活动,实施素质、管理、环境、秩序、服务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六大提升工程”,不断巩固和提升创建成果,以优异成绩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加强未成年人“社会课堂”和“乡村少年宫”建设与管理。推进“育农、乐农、靓农”三大工程。

(二)实施文化产业振兴战略。统筹文化发展布局规划,推动文化与经济、海洋、科技、旅游等融合发展。重点培育和发展九大产业,建设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和产业园区,培育一批文化龙头企业,培育一批骨干文化出口企业和文化产品出口基地,打造一批知名文化品牌。

(三)实施文化惠民战略。加大文化事业投入,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建设一批重大文化惠民项目。加强镇(街道)、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15分钟文化圈”。加快实施农村基层文化惠民项目。实施文艺创作精品工程,推出一批精品力作。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对文化遗产逐步实现由点到面的保护。

(四)实施文化体制创新战略。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实现由“小文化”向“大文化”、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根本性转变。理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所属企事业单位的关系,推进报业、广电、市属文艺院团等单位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稳步推进市属新闻单位、公益性文化单位改革。加快推进“三网融合”试点工作。实施文化人才建设工程。全面加强文化综合执法,建设“文化环保”城市。

八、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努力扩大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统筹就业,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实施全民创业工程,争取首批进入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加快形成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提高人力资源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促进劳动者、企业、财政收入协调增长。

(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企业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范围,率先实现农村养老保障全覆盖。提高医疗保险统筹层次,推进门诊统筹试点。建立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三)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中村、旧城区“两改”项目实施,严格执行保障房配建制度,逐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逐步扩大住房保障范围。

(四)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完善教育优先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逐步建立广覆盖、保基本、体现公益性和普惠性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优化中、高等职业教育布局和结构,完善对高校的统筹协调机制。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新农合制度,不断提高新农合标准。全面实施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基本药物制度,加快建设一批医疗卫生项目,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建设健康城市。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统筹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快老龄事业发展。

(五)深化平安青岛建设。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提高平安建设水平。坚持打防并举,加强治安队伍和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专项斗争,维护良好的治安秩序。强化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和执法办案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积极推进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强对互联网等信息网络的建设管理。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努力保持全市信访形势平稳有序。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确保政治文化等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做好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防止重大责任事故发生。健全完善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整顿。坚持党管武装,推进双拥工作持续发展。

九、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提升社会政治文明水平

(一)不断扩大人民民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立法、监督、重大事项决定、任免等职能,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政协充分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作用。召开市委人大、政协工作会议,加强和改进人大、政协工作。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充分发挥联系和服务群众的作用。建立健全群众参与立法、听证、旁听、评议等制度,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二)大力发展基层民主。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完善和落实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支持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坚持以党内民主引领基层民主,引导党员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强化议事和决策过程中的民主,促进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保障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三)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突出地方特色,注重社会领域立法,完成各项立法任务,进一步完善促进科学发展的法制环境。开展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学习宣传活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正确运用法律杠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解决各类矛盾和问题。依法审理好民商事案件,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进一步做好公证、律师、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等工作,进一步优化法治环境。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深入推进阳光政法,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加强司法监督,确保司法公正。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建设法治城市。

(四)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强化政治共识教育,深入开展统一战线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不断巩固统一战线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加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建设。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加强自身建设,协助其做好换届工作。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的工作。加强和改进党对工商联工作的领导,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力度,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和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加强对台工作,扩大同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加大党外代表人士政治安排、实职安排和社会安排力度,推进党外干部正职安排,扩大安排使用领域,切实维护和照顾好同盟者利益。进一步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健全工作体制机制,强化统一战线基层基础工作。

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对创先争优活动的分类指导和督促检查,扎实推进创建“岛城先锋”党建品牌。深化公开承诺及“岛城先锋进社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活动,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推动发展、促进和谐、服务群众中建功立业。深化党群共建创先争优工作,形成党内带党外、党员带群众、党群联动、齐争共创的良好局面。围绕纪念建党90周年和青岛建置120周年,精心组织纪念活动和宣传教育活动,表彰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

(二)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严格落实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改进学习方法,健全学习机制,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思想理论水平和领导能力,增强领导班子战斗力。统筹做好市、区(市)、镇(街道)党委换届准备工作,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年龄结构、经历结构、知识结构,增强整体功能。深入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事前报告制度,做好拟提拔(重用)市管干部考察对象报告个人有关事项以及干部选拔任用全程记实工作。继续开展从严管理干部治理庸懒行为工作。继续做好市级机关领导干部服务企业工作。加强干部选拔任用法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严厉整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行贿受贿行为。认真做好群众举报受理工作,不断加大群众举报查处力度。完善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机制,研究制定市直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办法,抓好董事会、党委会、总经理和监事会4个工作细则的落实,建立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年”活动,积极稳妥地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完善抓落实、抓督查、抓推进的责任制。

(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青办发〔2010〕12号),及时把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改进干部选拔任用酝酿讨论制度、票决制度,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和信息公开。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改进考察方式方法,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要求,突出对干部德的考察。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增强干部队伍活力。坚持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完善来自基层一线的干部培养选拔链。加大市直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力度,不断推进企业领导人员管理、选拔、培养、激励、监督工作,营造有利于优秀企业家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研究制定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意见和严肃换届选举工作纪律等指导性文件,确保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健全完善区域化党建工作领导体制,探索建立街道、社区大党建工作格局,增强街道和社区党组织协调各方、整合资源的能力。认真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不断扩大党组织覆盖面。统筹推进机关、学校、企业等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基层党务公开。

(五)全面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持反腐倡廉战略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中发〔2010〕19号),以“抓纪律、抓风气、抓环境”为重点,既注重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又着力在重点部位、重点环节上取得新的突破。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人事纪律、干部监管纪律、作风建设纪律和廉洁从政纪律,保证市“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突破对各种庆典论坛研讨会、公车管理、公款出国(境)旅游、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及“小金库”的治理难题,促进党风政风好转。推进纠风和效能监察,进一步深化科技防腐,推行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统一规范村居“三资”管理工作,促进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

全市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振奋精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切实提高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迎接建党90周年。(市委政研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