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总量 2009年,青岛市实现生产总值(GDP)4890.33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30.25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449.80亿元,增长12.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10.28亿元,增长12.5%。三次产业比例关系由上年的5.1∶50.8∶44.1调整为4.7∶50.1∶45.2。实现财政总收入1463.63亿元,增长16.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77亿元,增长10.1%;全年国税收入(含海关代征)792.61亿元,增长11.0%;地税收入223.99亿元,增长8.7%。 产业发展 农业 粮食播种面积52.92万公顷,增长3.6%;总产量353.91万吨,增长6.1%,创历史新高。肉类产量保持稳定增长,总产量55.55万吨,增长7.8%;禽蛋产量18.91万吨,下降4.7%;奶类产量35.79万吨,增长1.6%。渔业生产平稳发展,水产品产量110.14万吨,增长4.2%。全年完成造林面积0.78万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36.1%,增长0.75个百分点。有农业机械总动力719.33万千瓦,增长3.1%;农用拖拉机18.02万台,增长2.3%;农村用电量42.23亿千瓦时;地膜覆盖面积16.06万公顷。 工业 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38.13亿元,增长14.9%。轻重工业协调发展,轻工业增加值999.54亿元,增长12.7%;重工业增加值1138.6亿元,增长16.6%;轻重工业比例42.75∶57.25。37个工业行业大类中34个行业产值实现增长,13个行业产值增幅超过20%。装备制造业完成产值2966.44亿元,增长21.86%,高于全市6.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427.53亿元,增长15.42%,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46.5%,增长0.2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97.7%,增长0.4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217.59亿元,增长15.7%;实现利税859.78亿元,增长57.6%;实现利润459.29亿元,增长77.4%。 服务业 实现增加值2210.28亿元,增长12.5%;占GDP比重45.2%,增长1.1个百分点。吸纳城乡就业人员约20万人,约占全市吸纳就业总量53%。金融、物流、商贸流通、旅游、房地产、文化创意、科技与信息服务、中介服务、会展等九大重点产业和总部经济发展较好。引进潍坊银行、国信证券等18家金融机构;三星火灾海上保险公司青岛代表处升格为分公司;招商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私人银行等分别挂牌营业。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59.5亿元,增长23.1%,增幅增长7.3个百分点;各类房屋累计竣工814.2万平方米,增长23.9%;全市销售房屋面积1261.9万平方米,增长64.1%。引进4家跨国公司和7家国内大企业地区性总部,总部经济综合实力居全国第九位。年内,新增山东省服务名牌8个;培育服务业品牌15个,青岛市被评为全省服务业发展先进市。 交通运输业 全年港口吞吐量3.17亿吨,增长3.3%;外贸吞吐量2.22亿吨,增长4.7%;集装箱吞吐量1027.6万标准箱,下降1%。航空运输能力提高;截至年底,有国内航线96条、国际航线9条、港澳地区航线3条;全年航空旅客吞吐量966万人次,增长17.8%;航空行货邮吞吐量19.6万吨,增长5.9%。 旅游业 旅游总收入489.1亿元,增长16.4%。其中,国内旅游收入451.4亿元,增长17.1%;国际旅游收入5.52亿美元,增长10.3%。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003.47万人次,增长15.4%。其中,国内游客3903.4万人次,增长15.2%;海外游客100.07万人次,增长24.9%。 投资、消费、进出口 固定资产投资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458.9亿元,增长25.3%。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46亿元、1107.3亿元和1305.6亿元,分别增长3%、17.2%和34.2%。三次产业投资构成比重为1.9∶45.0∶53.1,第三产业投资占比增长3.5个百分点。加大基础设施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在规模以上投资中,基础设施投资完成525.6亿元,增长63.4%,增幅增长39.4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203亿元,增长74.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233亿元,增长75.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29.1亿元,增长54.6%。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4806个,新开工项目2241个,竣工项目1853个;在建项目计划总投资规模5967.8亿元,增长39%。全年新增固定资产1037.5亿元,项目建成投产率38.6%,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42.2%。 消费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43.99亿元,增长19.1%。其中,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1391.8亿元,增长19.8%;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352.19亿元,增长16.3%。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407.82亿元,增长17.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82.65亿元,增长23.4%。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563.74亿元,增长20.5%;限额以下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零售额1126.73亿元,增长18.0%。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中21类商品零售额实现增长。其中,汽车类增长34.9%,石油制品类增长21%,家具类增长27.7%,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1.5%,金银珠宝类增长25.3%。 外贸进出口 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39.86亿美元(含中央、山东省公司),下降13.3%。其中,出口额269.22亿美元,下降10.3%;进口额170.64亿美元,下降17.6%。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144.91亿美元,占全市出口额比重的53.8%。机电产品出口103.2亿美元,下降17.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9亿美元,增长0.5%。青岛口岸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905.4亿美元,下降21.66%。其中,出口额469.7亿美元,进口额435.7亿美元,分别下降21.1%和22.3%。 重点项目建设 全年安排市级重点项目335个,总投资3374亿元。其中,在建项目130个,总投资1174亿元;前期项目205个,总投资2200亿元。 335个市级重点项目中,南车四方动车组产业化基地、地铁一期工程试验段等172个项目开工建设,跨海大桥、胶州湾海底隧道、隧道接线、宁东送电、前湾港南港区、武船重工海洋工程与特种船舶等133个项目进展顺利,市体育中心等85个项目竣工;完成投资655亿元,约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27%。累计争取4批中央扩大内需投资项目438个(资金总额7.33亿元),全部开工,其中竣工290个。 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自主创新 节能减排 9户国家重点用能企业全部完成年度节能目标,3户超额完成目标;72户山东省重点用能企业实现年节能量80万吨,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计划。组织实施“十大节能工程”,推动“绿色照明工程”,启动“节能惠民工程”,完成192万只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和海尔集团、海信集团等企业生产的高效节能空调器推广申报。启用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动态监控系统,全市淘汰、停用燃煤锅炉63台,新建脱硫设施38台套;关停大唐黄岛发电厂2×14万千瓦小火电机组,提前超额完成“十一五”期间关停30万千瓦任务。全市处理污水3.6亿吨,增长13%。启动“3321”城市循环经济试点。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环境保护 新建、完善沿海防护林体系1.36万公顷、农田林网0.72万公顷,飞播造林0.33万公顷,超额完成年度林业生产计划和国家林业扩大内需任务。新建、改建绿地91.6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2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平方米。市区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完成投资约5.3亿元。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复查。 自主创新 LED背光模组等20多项产业关键技术取得进展,南车青岛四方高速列车等项目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科院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在青建成启用,中科院光电院和兰化所青岛研发基地签约,中科院青岛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成立,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医药中试生产中心在青开工建设。年内,4个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市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7家;有4家企业成为第二批国家创新型企业,3家企业成为第三批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青岛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出台,青岛市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200家,全市有1149家企业列入山东省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口径。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开通运行。(市发展改革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