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帆船比赛
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帆船比赛
青岛市情网   上传:szblez
  

  

2008年8月9~23日,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帆船比赛在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举行。来自62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名运动员、316名随队官员、65名国际技术官员、115名国家技术官员和183家中外注册媒体的292名注册记者参与赛事,先后进行9个级别11个项目的117轮比赛(完成率92.86%),举行11场奖牌轮比赛,产生11枚金牌。中国帆船队获金牌、铜牌各1枚,实现中国帆船项目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奥帆中心陆域观看区及主题公园接待观众20余万人次。6323人次观众乘船观看比赛。

奥帆赛赛事组织工作得到各方面高度赞誉和中外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赛前亲临青岛视察奥帆赛筹办工作并给予充分肯定。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全国政协副主席邓朴方,国际奥委会北京奥运会协调委员会主席海因·维尔布鲁根,国际帆联主席约仑·彼得森、副主席大卫凯利特、秘书长杰罗姆·佩尔斯,国际帆联前主席保尔·亨得森以及国际技术官员、运动员、裁判员、随队官员、中外主流媒体等,都对赛事组织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副省长黄胜分别出席奥帆赛启动仪式和闭幕联欢晚会。北京奥组委向奥帆委(青岛)发来贺电。

申办回顾

1998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由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青岛市采纳部分从事帆船运动的人士关于争取成为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城市的建议,于1999年1月启动申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帆船赛的工作;同年4月,青岛市向国家体育总局上报《关于承办2008年奥运会海上项目的报告》;同年10月,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邀请国际帆联主席保尔·亨德森来青考察,青岛的城市环境、海域状况和申办热情等均得到认可,保尔·亨德森表示力荐青岛举办奥运帆船比赛。经北京奥申委多次考察,青岛正式列为奥运会帆船比赛候选城市。2000年10月,青岛全面接受国际帆联的赛场考察,并向北京奥申委提交由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签发的28个奥运项目中的第一份认证书。2001年2月,经国际奥委会评估团综合考察得到高度称赞,青岛市成为北京申奥的唯一伙伴城市。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青岛市成为北京奥运会帆船项目举办城市。

奥帆赛筹办总体工作框架

奥帆赛筹办工作被划分为4个阶段:前期准备(2001年7月~2003年12月)、全面建设(2004年1月~2006年6月)、完善运行(2006年7月~2008年7月)和运作实施(2008年8月~2008年12月),每个阶段确定具体任务,形成筹办工作的总体框架。编制实施《青岛奥运行动规划》及奥运宣传推介、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及信息建设、交通建设、城市文明建设、文化、旅游、安全保卫、卫生、体育专项规划。排定涉及场馆建设、市政设施、交通服务、安保服务、环境保护、文明城市、奥帆赛服务、大型活动等15大类88项重点工程和工作任务。

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

组织机构建设

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建立举全市之力、集各方之智迎办奥帆赛的体制。2003年6月,奥帆委(青岛)正式成立,全面承担起奥帆赛筹备和举办工作的重任,奥帆委主席由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夏耕兼任,确保统筹和调动全市资源参与奥帆赛筹办和各项筹办工作的政令畅通。全市成立工程建设、新闻宣传、安全保卫、志愿者等4个工作协调小组和推进人文奥运工作办公室,协调推进各方面的筹办工作。作为奥帆赛筹办工作核心团队的奥帆委(青岛),按照“宁缺毋滥、优中选优”的原则,从海内外招聘各方面人才,建立“全过程控制”的现代管理模式,形成广泛参与、运行顺畅、衔接紧密、各方配合的科学运行机制,确保筹办工作万无一失和高效率。以两次帆船测试赛为契机,筹办工作体制进一步转换,成立国际帆船赛组委会,下设的城市运行中心、赛事运行中心、安全保卫中心通过高效有序的运行,完成两次测试赛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奥帆赛的赛时运行体制的建立打下基础。

建立战时体制

赛前,根据奥帆赛筹办工作实际,工作体制全面转向赛时体制。全市成立奥帆赛残奥帆赛总指挥部,下设7个指挥部,按照战时机制运行。由奥帆委(青岛)工作机构等部门为主,组建奥帆赛残奥帆赛赛事运行指挥部,下设中心办公室、竞赛场馆、服务保障、奥运分村、设施保障、媒体中心,明确职责,迅速投入战时运行状态。完善会议制度、值班制度、信息报送、督促检查、应急处置等工作机制。抓好与总指挥部、北京奥组委、国际帆联的有效衔接、热线联系,及时报告工作最新进展,传达总指挥部工作部署,做到上通下达,确保政令畅通;抓好与其他6个指挥部的衔接,密切配合、同步推进各项工作,注重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形成合力;抓好赛事运行指挥部各工作团队之间的衔接,通过每日不同层面的例会,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注重综合调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有序推进。

建立赛时指挥长联席调度会议制度和每日例会制度

每早9时,指挥长召开赛事运行指挥部、安保现场指挥部联席调度会议,对每日例会提出的问题进行决策部署,形成纪要由奥帆赛监督委员会进行效能监督,确保各项工作督查到位,落实到位。每早8时,常务副指挥长召开工作例会,汇总工作情况,部署当日重点工作,协调解决工作层存在问题。每天17~18时,各团队分别召开当日工作例会,总结各职能工作,查找问题,部署次日工作。竞赛场馆团队、奥运分村团队每天召开技术沟通会、竞赛工作协调会、仲裁会议和各国领队会,加强与国际帆联、运动队、技术官员的沟通协调,主动征求各类客户群的意见和建议。为各类客户群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完善应急处置和责任追究制

按照“提前预判、快速反应和妥善处置”的要求,提前评估各种可能的突发情况,对防台风、应对突发事件等48项应急预案进行反复的实战演练,实现90%以上的各类突发事件在现场“第一时间”解决的目标。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在场馆待命,随时解决突发事件及问题。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迟报、瞒报、漏报信息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不力的单位和人员给予相应处分。

场馆建设

贯彻“廉洁、阳光、节俭”办奥运的指示精神,确定“财政不投入、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和“可持续发展、赛后充分利用、留下奥运文化遗产”的原则,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工程规划设计全部实行国际招标,由澳大利亚COX设计公司中标。2003年6月开工建设,2008年3月全部工程完工。场馆规划严格遵照国际帆联对于比赛场地的要求,充分考虑青岛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将奥运场馆建设与青岛城市发展融合起来。将位于市中心的北海船厂迁至海西湾,在船厂旧址建成占地30公顷、总投资32.8亿元的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包括奥运分村、运动员中心、行政管理中心、场馆媒体中心和后勤供给与保障中心等5个建筑单体,总建筑面积约13.8万平方米;还有测量大厅、陆域停船区、下水坡道、防波堤、奥运纪念墙等配套设施。建成世界一流的水上运动中心和面向公众开放的旅游、休闲、健身、娱乐空间,在满足奥帆赛要求的同时,为青岛市打造“帆船之都”城市品牌提供硬件保障。奥帆中心已经成为青岛旅游业一个新的亮点,在整体风格上,同青岛东部新区有机融合在一起。

在奥帆中心建设过程中,集先进建筑技术、绿色环保理念和人文关怀精神于一体,运用先进施工工艺、建筑材料,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采用海水源热泵、太阳能、风能、中水回用等技术,全面使用环保材料,帆船中心成为集循环经济示范和“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理念应用为一体的现代化场馆。按照奥运标准,高标准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国际一流的奥帆中心。经过两次帆船测试赛和奥帆赛的检验,得到各方的高度评价,被国际奥委会、国际帆联、各国运动队和中外媒体誉为世界一流的奥帆赛场馆。

赛后,整个奥帆中心正在建设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面向公众开放的旅游、休闲、健身场所,以及青少年帆船运动培训基地。建筑面积9万多平方米的奥运分村已被海尔集团斥资6.7亿元购买,将建成青岛首家超五星级酒店;长316米、宽60米的测量大厅码头,将建成国际豪华邮轮码头;媒体中心将成为游艇俱乐部会所,港池及700个泊位将作为游艇俱乐部的泊位出租或出售;运动员中心将成为奥帆赛博物馆以及健身休闲场所;行政管理中心将成为国家航海运动学校和青少年帆船运动培训基地。

竞赛组织

针对缺乏大型国际帆船赛和专业组织人员的困难,通过争取北京奥组委、国家体育总局的帮助指导,学习、吸收、借鉴历届奥运会的成功经验,学习和研究奥运模式和奥运标准,扎实推进竞赛组织工作。通过顶岗实习、专业培训、参与赛事组织等方式,培训竞赛组织管理人员队伍和裁判队伍。人员、船艇、器材全部到位,完成两次帆船测试赛的竞赛组织工作,锻炼了赛事组织核心团队,提高了赛事组织能力。两次帆船测试赛结束后,总结发现并整改赛事筹备工作存在的不足,丰富国际大型赛事组织经验,储备一批专业志愿者,建立扁平化竞赛指挥体系,构筑起专业水平高、综合素质强、赛事组织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竞赛场馆运行高效顺畅,场馆设施、竞赛场地与技术系统有效衔接,船艇、器材全部到位,提高了水文、气象现场预报水平。

借鉴悉尼和雅典奥运会的成功经验,按照奥运标准,编制完成奥帆赛竞赛组织总体工作计划、战略计划、运行计划,与国际帆联多轮磋商,确定奥帆赛竞赛技术规则和有关政策,编发《竞赛规程》、《航行细则》等竞赛文件和体育出版物,进行竞赛水域的调整,做好竞赛组织的具体计划。

加强与国际帆联的合作。赛时,每天召开技术官员协调会、国际帆联技术代表与竞赛主任工作会议等,确保赛时运行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能够快速沟通、及时解决。推进中外技术官员的合作,通过召开每日例会、建立互相考评机制等,促进双方的理解和沟通,加强工作配合。根据青岛竞赛海域风小、涌大、浪急的实际情况,与国际帆联会商,灵活调整起航时间和航线设置并利用机动日,抓住有风时机尽早安排起航,完成各项目奖牌轮比赛所需的公开系列赛比赛轮次和奖牌轮比赛,5个赛场9个级别11个项目共完成117轮比赛,占计划轮次(126轮)的92.86%。18个运动队获奖牌,占62个参赛运动队的29%。实施“障碍滑航线”和“胜利者返航线”,推行水上颁奖,增加帆船比赛的激烈程度,提高帆船比赛的现场观赏性,为奥帆赛注入青岛元素,被国际帆联称为“青岛模式”。

服务保障

做好提供参加比赛客户群的基本服务保障工作,满足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餐饮、交通、住宿、抵离、注册、医疗卫生、观众服务、物流、技术保障等服务工作运行顺畅;强化细节,为各类客户群提供人性化、温馨化、细微化、个性化的比赛及生活服务,既符合奥运标准又体现友好热情,满足赛事运行需求,得到各方面的充分肯定。

交通服务

根据京外赛区交通服务标准,安排50辆电动车、33辆贵宾车、92辆国家奥委会服务车、24辆预约车和100辆场馆外出租车为各类客户群提供高效、便捷的场馆内外交通服务,满足赛事需求。与奥组委抵离中心和首都国际机场建立高效、顺畅的沟通体制及应急联动机制,开辟机场、火车站贵宾抵离专用通道,实施值机柜台前移,为各类客户群提供方便、快捷的抵离服务;赛事期间,为参赛的有关人员提供抵离服务,协助解决21起行李丢失、行李破损和多起通关受阻等问题。

餐饮、医疗与公共卫生、兴奋剂检测、注册服务

赛事期间,5个厨房、8个餐厅运行正常,日供餐5000余人次。为运动员提供24小时不间断餐饮服务,没有发生任何食物中毒和餐饮投诉问题;科学搭配食物品种,既保证菜品的色、香、味、形,又满足就餐者多样化的需求;协调食品安全与医疗卫生指挥部,解决运动员、技术官员水上用餐问题;合理布局场馆饮水点,满足赛事大量用水需要。根据医疗急救必须快捷迅速的服务原则以及奥帆赛海上赛事特点,结合不同客户群准入权限要求,设置6个医疗站及1个紧急登陆点,为各类工作人员及观众提供紧急医疗救助及服务。在奥帆中心各单体派驻卫生监督保障人员,保障食品、饮用水卫生安全,开展奥帆中心公共场所卫生监测评价,对奥帆中心及周边外环境蚊蝇进行有计划的监测和消杀。与国际帆联进行沟通,制订既保证完成检测任务又适应帆船比赛特点的兴奋剂检测计划,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根据奥帆中心场馆化、移入期、锁闭期等不同阶段,制订符合青岛实际的场馆准入政策,完成奥帆赛各项注册工作和非注册证件制作、发放及激活工作,未出现任何差错。

物流、观众服务及票务

协助62个帆船队办理入境物资289票、入境集装箱270个,保障各参赛帆船队比赛器材入境通关顺畅;为各帆船队和场馆管理团队配送家具、器材等物资4046次,完成场馆内搬运、配送、仓储等物流保障服务。将主防波堤作为陆域观众区,在奥运会帆船项目史上首次设置陆域观看区供公众参观游览;提供包括免费区间循环班车、安全引导、遮阳防暑、信息咨询、专业讲解、无障碍服务、失物招领、寻人服务、体育展示、观众互动和氛围营造等一系列服务;设立观众信息服务站、医疗服务站和直饮水机,以及奥运特许纪念品、餐饮、邮政、金融、通信和摄影摄像等售卖点,为观众提供系列公共服务和商业售卖服务。针对观众的多样化,增设轮椅借用等人性化服务,设立英法德日韩等多国语言服务和手语服务。通过提供小型国旗、五环旗等观赛物品,吉祥物气模表演,在出海返航尤其是奖牌轮期间带领观众互动,营造友好、和谐和热烈的赛场氛围。6艘观众船安全、顺畅运行,保障观众的人身安全和观赛效果。在奥帆委监督委员会的全程监督下,分3个阶段共向公众销售奥帆中心参观券约6万张。

技术支持

设立场馆主运行中心,整合指挥调度、成绩处理、通信保障、视频监控、水文气象、系统运行监控等6大类16个系统,实现与城市应急指挥中心的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实现与北京奥运会主运行中心的互联互通,为赛事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计时计分、成绩处理、运动会服务等奥运会专网系统与北京同步运行、实现互通,确保赛事推进。通过网络安全监控、无线电频率监测、官方网站入侵防范等措施,保障赛事技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平均技术故障排除时间缩短到15分钟。

场馆礼宾接待

细致周到地完成国际奥委会、国际帆联、北京奥组委及国宾团组在场馆的接待任务。其中,包括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内的各类贵宾团组108个500余人,其他参观团组239个3500余人。安排贵宾乘船观赛149次1800余人。按照国际惯例和奥运标准,对各类贵宾提供温馨的“一对一”管家式服务。完成各类口译任务近100场,翻译英、法稿件计约50余万字。高质量的接待工作得到中外贵宾的肯定,宣传了青岛,彰显了青岛市作为中国“帆船之都”的独特魅力。

奥运分村运行

举行隆重、热烈、简朴的开村仪式和入住欢迎仪式,为分村内的62支运动队的716名运动员、随队官员提供居住、休闲、文化展演等25大类93项温馨、细致的服务,为运动队提供17个语种的语言服务,对入住运动队所提出的问题及合理要求,全部在第一时间予以解决,满足运动员、随队官员的需求,各项服务实现“零投诉”,为各个帆船队提供安全、舒适、温馨、有序、欢乐、祥和的共有家园。国际帆联主席约仑·彼得森赞誉青岛奥运分村是历史上最好的奥运村。

文化活动

场馆文化活动

完成11个项目独具特色的海上颁奖仪式,无任何差错。由50余人组成的广播、电视专业团队进行视频、音频、船上讲解和观众区展演,为各客户群提供及时、直观、准确的比赛实况信息。在奥运分村、燕儿岛山和国际区前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俗体育和文艺展演活动612场次,丰富奥帆中心内的文化生活。

火炬传递

完成奥运火炬接力青岛站传递工作。7月21日,以“帆船之都、扬帆之旅”为主题的北京2008奥林匹克火炬接力青岛站传递活动取得圆满成功。14.5千米的传递全程安全、准时、顺利,秩序井然,氛围热烈,隆重简朴,实现“安全有序、欢乐祥和”的目标。中央电视台全程直播火炬传递活动,100万市民参加观看火炬传递,向世界展现了社会的文明、市民的自信和城市的实力。北京奥组委有关官员给予青岛火炬传递“安全保卫和服务组织双满分”的高度评价;北京奥运会火炬安保工作先遣组认为:青岛是全国火炬传递以来,秩序最好、气氛最热烈的城市;国际奥委会驻北京奥组委首席代表表示:青岛传递活动是中国境内城市最能体现“安全有序、欢乐祥和”的一次传递。

新闻宣传与媒体运行

全面落实“善待媒体”原则,做好赛事宣传和媒体运行工作。20个国家和地区的25家广播电视媒体来青参与奥帆赛的报道,183家中外媒体292名注册记者来青采访(其中,境外平面媒体131家182人,境内平面媒体35家60人,境外持权转播商17家50人);共接待记者近2000人次,组织近20场媒体集体采访活动、11场赛事媒体通气会和1场赛事运行新闻发布会,派发媒体船252条次、媒体记者863人次。为媒体提供及时、准确、高质量的奥林匹克新闻服务,提供帆船项目背景信息439条,及时准确地发布各类赛时新闻371条。中央电视台直播了3场奥帆赛比赛。高质量的新闻宣传和媒体运行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形象,扩大了城市影响力和美誉度。

人力资源与志愿服务

核心团队建设

通过公开招聘、机关选聘、挂职锻炼、赛时借调等方式,组建起高学历、高水平、专业化、年轻化的核心工作团队。实施“全过程控制”的管理模式,运用项目管理方式,成功实践科学管理。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制订内部8个大类49项管理制度,实现内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和通用培训,提升核心团队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满足赛事需求。根据场馆运行需求,结合两次测试赛的实际,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赛前科学配置岗位和人员计划,赛时加强对各类人员的考勤、就餐、办公秩序管理,强化日常岗位巡查。针对火炬传递、开闭幕仪式、颁奖仪式等重大活动,及时有效地做好人员的组织、调配和管理,确保各项活动顺利进行。

志愿者工作

通过社会招募、定向选拔、骨干保留、省内招募等4种途径,选拔出1800名赛会志愿者,并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岗前培训。通过两次帆船测试赛和两届克利伯环球帆船赛青岛站活动等大型赛事,在实战中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对志愿者推行持证上岗制度和淘汰机制,加强对志愿者的科学管理。奥帆赛期间,1800名赛会志愿者在29个职能领域服务时间35万小时,服务国内外客户群超过14万人次。志愿者以灿烂的微笑、热情专业的服务、高素质的表现,为赛事完美流畅的运转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赢得各类客户群的赞誉,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设施保障

场馆功能规划

2006年起,按照国际奥委会及北京奥组委的设计标准与国际帆联的技术要求,制订场馆总体规划,包括竞赛场馆内各个区域与非竞赛场馆的划分,确定了场馆7个建筑单体的房间功能划分。

场馆临建设施设置

2006年起,先后搭建临时帐篷面积1.3万余平米,在2007年青岛国际帆船赛、奥帆赛期间为帆船丈量提供带有中央空调的丈量大篷。安装安保封闭围挡4000余米,安保围挡3500余米,并做好定期检查维护工作。配合电视转播工作做好临建设施搭建工作。

设施设备的管理和场馆保洁

组建专业齐全、反应迅速、技术力量强大的设施保障团队,建立和完善值班制度、巡查制度、例会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强化责任意识,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管理人员及保障人员24小时待命,完善设施设备,备齐各类配件,提高应急处置和快速反应能力,为场馆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工作。

氛围营造

在奥帆中心各建筑单体室内外,根据客户群的不同类别,并重点考虑电视镜头覆盖位置和观众、运动员、贵宾、媒体等四大流线,以巨幅、单透贴、条幅、易拉包等方式设置1.3万多平方米景观。坚持以人为本,完成场馆内4000多米防撞条、各类车辆、船艇的景观布设,完成主防波堤、旗阵广场、纪念墙码头、奥运分村等4个旗阵300多面各国国旗的安装和维护。在奥帆中心内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赞助商服务与品牌保护

赞助商服务

奥帆赛期间,完成12个奥运会合作伙伴、10个北京奥运会赞助商共300余人的接待工作。完成奥运文化广场赞助商展示区、特许产品售卖区、纪念品交换区的招商、布展工作。在奥林匹克主题公园设立国家电网展厅、可口可乐和伊利冷饮售卖区、海尔体验中心、青啤奥运主题花园和接待中心,满足赞助商进行展示和接待的要求。

品牌保护

奥林匹克品牌保护包含场馆品牌控制、户外广告控制和奥林匹克标志保护。通过媒体宣传,在售票点、官方网站发布观众参观须知等做法,向观众宣传场馆品牌控制要求。赛前完成奥帆中心5个建筑单体内主要设备设施、250多条船艇、350多辆自行车及电瓶车辆的品牌覆盖。赛时建立场馆品牌定期巡查制度,并针对新闻发布会、开闭幕式、颁奖仪式等品牌控制要求较高的活动进行现场监控;加强对机场、火车站、汇泉广场、奥帆中心周边等重点区域的户外广告控制。协调市保护知识产权工作小组,将奥林匹克标志保护工作纳入2008年青岛市知识产权保护的主题内容,建立侵权事件等快速处理机制,查处纠正奥标侵权事件60多起,保护了奥林匹克知识产权。

比赛总成绩、奖牌统计

总成绩

项目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女子英凌级

英国队

荷兰队

希腊队

芬兰人级

本·安斯利(英国)

扎克·雷利(美国)

纪尧姆·弗洛朗(法国)

男子49人级

丹麦队

西班牙队

德国队

男子470级

内森·威尔莫特/马尔科姆·佩奇(澳大利亚)

尼克·罗杰斯/乔·格兰菲尔德(英国)

尼古拉·沙博尼耶/奥利维耶·博塞(法国)

女子470级

埃莉斯·雷基基/特莎·帕金森(澳大利亚)

马塞琳·德科宁/勒布克·贝尔科特(荷兰)

费尔南达·奥利韦拉/伊莎贝尔·斯旺(巴西)

男子激光级

保罗·古迪森(英国)

瓦西里·日博加尔(斯洛文尼亚)

迭戈·罗梅罗(意大利)

女子激光雷迪尔级

安娜·滕尼克利夫(美国)

金塔列·沃伦格维丘特(立陶宛)

徐莉佳(中国)

女子帆板

殷剑(中国)

达历山德拉·森西尼(意大利)

布里妮·肖(英国)

男子帆板

汤姆·阿什利(新西兰)

朱利安·邦当(法国)

沙哈里·祖巴里(以色列)

托纳多级

费尔南多·埃查瓦里/安东·帕斯(西班牙)

达伦·邦多克/格伦·阿什比(澳大利亚)

圣地亚哥·兰赫/卡洛斯·埃斯皮诺拉(阿根廷)

星级

伊恩·珀西/安德鲁·辛普森(英国)

罗伯特·沙伊特/布鲁诺·普拉达(巴西)

弗雷德里克·勒夫/安德斯·埃克斯特伦(瑞典)

奖牌统计

国家和地区

金牌

银牌

铜牌

总计

英国

4

1

1

6

澳大利亚

2

1

0

3

美国

1

1

0

2

西班牙

1

1

0

2

中国

1

0

1

2

丹麦

1

0

0

1

新西兰

1

0

0

1

荷兰

0

2

0

2

法国

0

1

2

3

巴西

0

1

1

2

意大利

0

1

1

2

斯洛文尼亚

0

1

0

1

立陶宛

0

1

0

1

希腊

0

0

1

1

德国

0

0

1

1

阿根廷

0

0

1

1

瑞典

0

0

1

1

共计

11

11

11

33

[奥帆委(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