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教育
青岛市情网   上传:szblez
  

中等及以下教育

概况

2008年基本情况统计数字详见第382页)

统筹城乡教育发展2008年,青岛市出台《关于建立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补贴制度的通知》和《青岛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城区教师支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设立城区教师支教专项补贴,对支教教师生活费和交通费等给予经费保障。市教育局拨款1000万元,用以奖代补的形式,重点对五市农村约40所中小学进行资助。在教师招聘中单列支教指标,对各区市下达支教计划,招聘支教教师近500名;在招聘录用教师时将农村学校作为重点,五市公开招聘682人,派往农村学校578人。对长期在农村任教的一线教师在评优、晋升职称方面实行优惠政策。继续开展“特级教师巡回讲学”活动,组织省、市级特级教师讲学团到农村中小学、偏远学校巡回讲学100余场次。

教育法制建设市教育局修订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和管理办法。完成3个规范性文件送审,制订《青岛市教育局合同审查暂行办法》,对20份合同进行合法性审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修订市教育局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暂行工作办法,完成市教育局行政许可事项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清理。加强教育政策、法规的合法性论证和普法工作,建立法律咨询委员专家库并增聘法律顾问。市教育局有5个项目列入青岛市2008年地方法规制定及修订计划,《青岛市实施〈民办教育促进法〉办法》出台,其他4个项目完成修订调研。参与办理民事诉讼案件5起、行政复议案件2件。12所学校被确定为第三批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教育督导围绕落实政府教育投入政策、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等年度重点督导内容,制订《2008年青岛市区市政府教育工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办法》,引导区市政府加大教育投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等方面的责任。根据山东省素质教育会议精神,对原有的督导评估方案进行修订,加强对规范办学行为、落实课程方案、实施“阳光体育”以及教师学生评价制度改革等方面的考核评估,对13所区市所属普通高中和8所市教育局局属普通高中办学水平进行督导评估,加强对全市中小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情况督导检查,对违规学校进行查处。首次大规模对五市三区和市教育局局属职业学校开展以专业建设、办学模式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和德育工作为主要内容的专项督导评估。

思想品德教育和校外教育基地建设开展“形势教育大课堂”、“纪念改革开放30年”征文评选(收到各类征文8300余篇)、第四届“走近档案,认识青岛”中学生迎奥运夏令营、“做奥帆小主人,为奥帆添光彩”和“学英雄少年,做奥运主人”等以改革开放30周年和“百万学生迎奥运”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市内四区初中、高中近4.6万名学生参加学工、学农社会实践。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制订“普通中小学德育工作评估方案”,作为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和评价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继续实施“文明修身”工程,开展“文明行动公约”征集活动,编制“文明行动公约”28条。10月,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第二次理事会、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实验基地学校协作会成立大会在青举行,城阳职教中心、青岛旅游学校作典型发言。即墨市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投入使用,城阳区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开工建设。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成为对各区市政府年度教育工作目标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体育、卫生、艺术工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拟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贯彻实施意见(讨论稿)》,成立青岛市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联席会议,起草完成《市委市政府〈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各部门职责分工》和《加强青少年体育联席会议制度》。制订并完善体育中考实施办法、体育中考现场工作纪律10项措施、体育中考缓考考生标准、体育中考复议等。组织帆船特色学校、帆船俱乐部的队员和教练观摩克利伯大帆船比赛,组织帆船夏令营活动,举办2008年青岛市帆船特色学校(院)、中小学帆船俱乐部学校帆船对抗赛、第三届全市帆船帆板公开赛和第二届“市长杯”大中小学生帆船比赛。推进“阳光体育运动、每天锻炼一小时”和“加强中小学美育、进一步推动+1文体活动开展”活动。组织教育系统参加全市奥运火炬和残奥火炬接力活动。加强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等春夏季传染病工作。

2008年3月,市委常委、副市长张惠(前排中)到青岛第六十一中学调研。(钱富强/摄)

共青团、少先队工作开展“我微笑,我承诺”迎奥运活动誓师大会、“校内火炬传递”、“庆祝奥运倒计时100天”、“志愿者宣誓”、“奥运知识书面竞赛答题”等百万师生迎奥运系列活动。市教育局所属学校有志愿者队伍785支、注册志愿者14826人、服务点324个,培育“箐箐义教”、“志愿向导”、“爱心接力”等省市级志愿服务品牌;组织12支青年突击队400余名青年教师参与清理浒苔;60名志愿者获奥帆赛志愿服务奖章,5人获“市优秀志愿者”称号,2支特色服务队获“市优秀志愿服务集体”称号。中学生团校开设初级班272期,发展新团员2289人;开设中级班140期,对6172名团员进行团后教育;评选优秀团员314名、先进团支部96个。市教育局局属31所中学生党校开设党课74期,对2107名优秀团员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发展青年教工党员6人、学生党员28人。3月,为在青召开的“全国省市区国防教育办公室主任会议”组织军校文艺演出。为服从奥帆赛工作,初中未组织军训活动;市教育局局属中学13906名高一新生分3批进行军训。

教育科学研究组织全国、省、市“十一五”滚动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有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2项、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5项、省规划课题18项、市级课题162项;“青岛地方教育史志与岛城历史名校研究”被确定为省重点课题。《以经典阅读为支持的教师职后教育模式的研究》在全市城乡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每周一读》2008年卷编辑出版,2009年卷选编工作已近完成。为推动中小学教师的经典阅读活动,组织以“传播·互信·分享·成长”为主题的“青岛市中小学校千册(种)教育图书漂流活动”,1037册教育图书在全市城乡中小学校12个“漂流圈”进行交流。推进“以校为本的教育科研模式构建研究”课题,教研着作《教学论基础问题概论》出版发行,总结和深化“教学研一体化”教育科研模式。中小学教师科研工作站招收第二期访学教师58人,在平度市、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城阳区和市北区设立分站。

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启动五市的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全员培训工程,首期培训教师1900人。举办两期农村初中校长培训班,培训五市三区农村初中校长98人。举办第十六期初中校长提高培训班和第二十三期高中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培训校长120人。7月27日至8月8日,市教育局组织全市67所普通高中学校、15个学科、8740名教师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全员培训。市教育局师范处与市教育发展研究会合作编制《青岛市中小学班主任校本培训读本》,向全市1.9万名班主任免费赠阅。组织178人参加校级副职任职资格竞争,确定25人任校级副职。完成市教育局局属单位中层干部换届,优化中层干部学历结构。组织评选86名青岛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468名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市教育局局属单位有8人被评为青岛市拔尖人才,为历次入选人数之最。对全市公办中小学新任教师实行公开招聘,市教育局局属学校录用毕业生66人。职业学校采取选聘方式录用专业课毕业生21人,另有选聘达成意向19人。全市有636人参加教师资格认定教育教学能力测试,通过542人,通过率85.2%;分3批次分别为1310名师范类毕业生认定教师资格。

教育经费和教育基本建设全年市财政安排教育专项资金3.7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37.52%,再创历史新高。安排4500万元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32万名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调整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有关政策,市教育局会同市财政局下发《关于调整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有关政策的通知》,各区市投入166万元,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的生活费补助标准:每生每年小学500元、初中750元;全市投入1.76亿元(其中市本级安排8656万元),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的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每生每年小学325元、初中470元;全市投入资金3946万元(其中市本级资金1936万元),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校舍维修长效机制,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测算单价标准由每平方米300元调整到500元。市区中小学取暖设施改造工程是市政府2008年重点办好的实事之一,年内投资4122.3万元对49所学校实施改造,筹措市财力资金2220万元。从教育专项资金中安排591万元专项用于全市中小学校校方责任险。安排专项资金4502万元,对全市职业教育现代制造业公共实训基地室外环境、学生活动场地和电增容及内部教学设备等进行改造和配备。全年各级财政用于资助市属高校、普高、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14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奖助学金1.8亿余元;安排资金近2.4亿元免除义务教育阶段71万余名在校生杂费。投入资金81万元,提高全市义务教育段特殊教育学校的1600名学生生活补助标准:每生每年小学500元、初中750元。投入资金7400万元进行全市农村中小学危房及水泥檩梁改造,市财力安排专项资金4650万元,改造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6.8万平方米、水泥檩梁校舍14.3万平方米。安排资金8723万元,其中安排推进农村中小学(含特教)教学仪器更新工程3000万元、保障合格学校建设1000万元、农村中小学创建省市规范化学校150万元、推行特色学校200万元、继续推进新一轮初中学校建设500万元、开展市区高中学校建设3873万元。制订《青岛市中小学财务管理细则》,建立“青岛市中小学财务核算监管系统”,与12个区市教体局会计核算中心进行联网对接。

教育基金全年接收捐赠和增值收入1211.39万元(含向灾区捐款182.71万元)。其中,捐资和增值1167.20万元,捐物44.19万元;投放资金和实物778.32万元。山东赛赛有限公司捐赠200万元,是接收的最大一笔捐资。海信集团出资50余万元,表彰奖励全市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继续设立72万元优秀园丁奖。投放“寒窗基金”50万元,资助全市167名考入普通高校的家庭贫困学生。向平度市、黄岛区、胶南市、即墨市等农村学校捐赠价值1.5余万元的复读机等学习用品;为胶南市、平度市等农村学校提供电脑、课桌椅等帮助;为平度市崮山后小学提供20万元资金改造危房。为汶川特大地震灾区来青过渡复课的100名学生募集社会各界捐赠资金20余万元,人均2000元。

勤工俭学全面启动全市节约型学校创建活动,对12个区市和市教育局局属学校的学校食堂、学生配餐、学生公寓、学校商店、农村校园经济等节约型学校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调研,组织市教育局局属学校公寓用品首次集中采购工作。创新农村校园经济新模式,平度市、莱西市、胶州市、即墨市均形成经营模式多样、种植项目丰富、育人创收结合和学校与社会互动的良性发展模式。全市评选出10个农村校园经济先进单位、20名农村校园经济先进个人。因学校布局调整,对青岛第十中学和青岛市中心聋校校办工厂的欠款进行及时清收。完成1个校办企业的注销工作。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配备与教育信息网络建设实施“青岛市农村中小学校教学仪器更新和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仪器配备工程”,从2008年起,用3年时间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发布的教学仪器配备标准,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和全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仪器进行更新、配备。全市有203所中小学图书馆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市教育局局属学校普及率100%,市南区、四方区、李沧区普及率70%以上。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完成该工程的设备、软件招标采购及调拨、安装、调试工作,市教育局网络中心通过镜像服务器与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资源库联网,在全国率先实现农远教学资源远程同步和实时自动更新。实施青岛教育信息网改版工作,完成全市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初中升职业学校联网报名程序的修改、运行、数据统计等工作,开通中考、会考成绩网上查询系统。新建校园网59个、校园网站52个,新开通光纤接入教育城域网学校114所;截至年底,全市建成校园网682个,开通学校门户网站542个、专题网站205个,557所学校实现光纤接入教育城域网。在区市、学校逐步配备网络流量控制和上网行为日志记录等设备、软件,依托技术手段加强网络运行管理。开展“e网平安——网络文明学校创建”活动。

电化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利用信息技术基本能力考核及网络化考试,加强信息技术课程管理,提高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基本技能。加强信息技术技能培训,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在全国第十三届信息学奥赛中,青岛市普及组、提高组有20人获一等奖,占山东省一等奖获奖总数的1/6,其中提高组一等奖获得者具备保送上大学的资格。青岛第二中学学生刘聪被推荐参加第二十五届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赛(NOI2008)获金牌,为山东省二十多年来该项赛事首枚金牌。

报考大、中专学校情况全年全市组织各类国家教育考试24类41次,考生59.66万人。

2008年青岛市大中专升学考试报名情况

类别

报名人数

增加人数

比上年±%

硕士研究生

12758

2348

22.5%

本、专科

普通高考

48221

73

0.1%

对口高职

4130

-2206

-34.8%

成人高考

51276

-3627

-6.6%

普通中专

8742

-1320

-13.1%

自学考试和社会证书考试全年全市组织社会证书类考试14类28次,考生31.53万人。少儿NIT考试、全市干部实用英语考试、青岛市直机关MPA核心课程考试未举行。自2008年起,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全部停考。

2008年青岛市自学考试、主要社会证书

考试举办次数和报名人数一览表

考试名称

举办次数

报考人数

上年人数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4

117847

100204

民办高校学历文凭考试

2

0

7302

中学教师助学自考

2

222

680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2

66948

68731

全国英语等级考试

2

12382

16228

全国剑桥少儿英语考试

2

419

431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2

192755

160197

NIT考试

2

237

200

少儿NIT考试

0

0

0

全省中小学信息技术等级证书考试

2

35519

35876

全市干部实用英语考试

0

0

1242

山东省社会职业类证书考试

2

7877

7941

青岛市直机关MPA核心课程考试

0

0

10540

山东省中国书画艺术等级考试

2

161

273

语言文字工作

建立普通话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和管理系统,实现由人工测试方法转变为计算机辅助测试方法和普通话测试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对胶南市、即墨市和崂山区进行国家二、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复查;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胶州市通过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国家二、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认定。对各区市申报的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街进行评估、复查,12条街(路)、15所学校、18所幼儿园分别被评为青岛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街、校、园。全年共组织近3万人次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

市区学校布局调整工作

10月,对市区部分学校布局进行调整:青岛第十一中学的普通高中部、女专部分别并入青岛第九中学和青岛艺术学校。青岛第十一中学普通高中部(含综合高中)教职工(含离退休教职工)、学生并入青岛第九中学;女专部教职工、学生并入青岛艺术学校,青岛艺术学校加挂青岛女子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牌子。青岛第十一中学现有场地、校舍、资产及债权债务并入青岛第九中学,女专部教学仪器、设备及有关经费划转青岛艺术学校;青岛第十一中学停办。青岛第十中学并入青岛外事服务职业学校。青岛第十中学教职工分流安置,离退休教职工由青岛外事服务职业学校管理,场地、校舍、资产、债权债务等并入青岛外事服务职业学校,现有初三年级学生由青岛外事服务职业学校负责教学和管理至2009年7月;青岛第十中学停办。青岛第十三中学并入青岛艺术学校。青岛第十三中学教职工分流安置,离退休教职工由青岛艺术学校管理,场地、校舍、资产、债权债务等并入青岛艺术学校,现有初三年级学生由青岛艺术学校负责教学和管理至2009年7月;青岛第十三中学停办。青岛中心聋校迁至青岛第六十中学校址办学。青岛第六十中学教职工分流,离退休教职工由青岛中心聋校管理,资产和债权债务等并入青岛中心聋校;青岛第六十中学停办。青岛中心聋校现址改建为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教学研究、教育培训等办公场所。青岛佩斯培训中心腾出归还青岛旅游学校,补充学校实训场地,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基础教育

概况贯彻落实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对12个区市教体局分管局长、教育科和普教研室等有关科室负责人、68所普通高中学校校长进行培训。建立规范办学行为督查制度,将举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违规办学电话、信箱在学校宣传栏等公共场所张贴公布,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先后对5所违规学校进行处理。制订《青岛市人民政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制订新一轮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加强规范化学校建设,申报省、市级规范化学校的中小学分别有39所和36所。确定10所重点加强的特色学校,带动全市新一轮中小学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

学前教育完善托幼园所收费政策,提出改革托幼园所收费政策的方案报告。以12个区市为主、市教育局抽查的原则,对全市城乡非法举办的学前教育机构进行全面检查,对经整改不符合条件的予以取缔。推广城阳区、黄岛区加强政府统筹,出台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比例和落实农村幼儿教师待遇的经验;推广胶南市、胶州市加强市、镇政府投入,将改善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列入政府年度重点办好的实事的经验;推广即墨市加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管理,规范农村幼儿教师工资发放比例和标准,为50周岁以下农村幼儿教师办理养老保险,解决50周岁以上未能参加养老保险农村幼儿教师退休问题的经验。

义务教育确定市内四区第二批加强建设的5所初中学校(青岛第五十七中学、第三十四中学、第五十中学、第二十二中学、第六十三中学),组织专家逐一对该5所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进行论证指导。制订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改制学校清理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将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纳入合格学校建设范围,改善全市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通知》,在增强区市管理职能、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普通高中教育组织实施新颁布的《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试行)》,重新确定普通高中课程,改革4所省级、20所市级定点联系学校。推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扩大将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比例;实行一、二志愿作为平行志愿的政策;市教育局出台文件,严格控制各区市高中招生、普职招生比例;对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作为学生隐私加以保护;规范招生班额和招生秩序。

教学研究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义务教育学段,继原有地方教材《蓝色家园》和《生命教育》之后,组织开发《环境教育》并通过省教育厅审查。制订《高初中教学实施与指导意见》、《教师教学常规》和《学生学习常规》,从制度上规范教学、机制上科学实施教学。出台《青岛市新课程各学科课堂教学指导意见》,对课堂教学如何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提出具体要求。在各学段推行学案导学教学法和先行课制度,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总结提炼近90个“教学金点子”汇编成册,总结李沧区目标导学、即墨市第二十八中学的和谐互助教学、胶南市第一中学的学案导学、崂山区第二中学的自然分材教学法等4个优秀教学方法向全市推广。针对高中课改要求,制订《青岛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各学科各模块开设意见》,协助学校进行课程规划与开发、教学管理和学生选课指导。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优质课评选活动,有8人、56人分获全国、省一等奖;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高、初中学科竞赛,有182人、206人、100人分获全国一、二、三等奖。

中等职业教育

概况青岛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正式投入使用,确定实训基地“公益性服务为主,市场化运作为辅,计划统筹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运行模式。中央财政给予480万元的支持,青岛黄海职业学校、青岛工贸职业学校和莱西职教中心被列为国家级实训基地。崂山、城阳和黄岛三区的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基本完成。胶南市五校合并、整合新建的职业教育中心开始建设,总投资5亿元。胶州市三校合一、异地重建、预算总投资2.7亿元的职教中心项目动工开建。即墨市、平度市制订布局调整方案,职业学校布局调整框架基本形成。确定全市3个层面的职业学校专业布局调整的目标,2009年开始全面实施。截至年底,全市一、二、三产业专业在校生比例调整到5∶50∶45,与青岛产业结构基本匹配。进行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组建电子信息业、金融财会业和汽车维修业等3个职教集团。出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全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招生6.5万人,其中招收外地生源3.2万人,实现高中阶段职普比例4.9∶5.1的目标。接收汶川特大地震灾区的北川职业高中的100名学生到青岛电子学校和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复学、甘肃天水市40名学生到青岛经济职业学校就读。

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制订《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导意见》,组织德育课教师培训,开展德育课观摩、道德讲堂、立业创业等活动。制订出台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等五大专业的实训教学计划,保证公共实训基地教学工作的运转。研究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专业教学模式,对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胶南高职校等学校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探索相关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方案。市教育局在教育部2008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作“积极推进‘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经验介绍。

学生技能考核、竞赛组队参加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42位选手参加中等职业组7个专业20个项目的比赛,获10个一等奖、17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并以团体总分第六名的成绩获团体三等奖,居计划单列市第一名。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技能竞赛工作的意见》,建立每年举办市级职业技能竞赛制度。

成人教育

农村成人教育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促进农村“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全年完成对5万名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目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面向农民开展订单式培训,提高进城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发挥乡镇成人教育学校作用,实施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

社区教育召开全市社区教育工作交流会,承办全省社区教育座谈会,参观市南区、四方区、市北区和城阳区现场。重视发挥社区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建立中的作用。

民办教育

《青岛市实施民办教育促进法办法(草案)》通过第十四届市政府第四次常务会议和第十四届市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的审议。出台《关于进一步明确青岛市民办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关于明确青岛市教育局各处室对民办学校的主要管理职责的通知》,提出民办学校实行分级审批、属地管理以及教育部门内部归口管理的原则。新审批中等职业学校1所、高职增加中职办学层次1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所、中等非学历学校17所,试办中等非学历学校转正11所。依法规范民办学校管理,25所学校因生源不足或后续办学资金不足问题停办,3所学校因违规办学等问题被限期整改,10所学校因达不到规定的办学条件停止招生。

中外合作办学

新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5个,全市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9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1个。年内,教育部批准设立的青岛青云韩国学校完成选址工作;青岛日本人学校建成;青岛第一国际学校奠基,该校规划占地6.67公顷,办学(招生)规模2000人,计划于2009年9月招生。

(翟广顺 王宪廷)

高等教育

概况

截至2008年底,青岛地区共有学历高校22所,其中普通本科高校8所、独立学院2所、普通高职院校8所、成人高校2所、军事院校2所,有博士后流动站22个、博士点114个、硕士点48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71个、省部级以上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111个。高校占地面积1800公顷,建筑面积88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同)增加2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30.8亿元、增加5.8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3.84亿元、增加1.84亿元;图书馆有藏书2136.92万册,增加136.92万册。

高校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8万人、增加1.2万人,其中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3所高校普通在校生超过6.5万人。有专任教师17182人,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者2003人、副高级4572人;专任教师中有专职院士13人、双聘院士30人、博士生导师627人,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分别为2530人、6361人。全市具有颁发学历资格的民办高校5所,独立二级学院2所;7所学历民办高校有普通在校生7.4万人。

全年分别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市级科研课题314项、583项、383项;科技成果经过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8项、国际先进水平65项、国内领先的51项、国内先进的8项;分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111项。全年实现科技成果转让118项。

截至年底,各高校与192个国家的院校等建立合作关系。年内,有346名外籍教师在青岛各高校任教,有2325名外籍专家、学者来青进行学术交流,有2551名外籍留学生在青岛各高校留学;全市各高校有742人出国访问、讲学。

成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全年各高校有2.37万人受到奖励和资助,资助金额2491万元,其中市级财政投入2376万元。对2008~2009学年在青岛市就读的390名四川地震重灾区学生实施特别资助政策,发放助学金和免除学费165.82万元。

(秦鸣常)

中国海洋大学

概况该校是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截至2008年底,设鱼山、浮山和崂山校区,占地面积168.87公顷。学校图书馆馆舍面积近6万平方米,馆藏文献资源总量278.66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73万余册,电子图书56万余册,中、外文电子资源数据库100多个。校园网络覆盖3校区。有海洋科学等8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4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31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个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授予权点、1个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授予权点、1个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授予权点、1个法律硕士(J.M)专业学位授予权点、1个工程硕士(13个专业授权领域)和农业推广硕士(5个专业授权领域)专业学位授予权点,15个授权点具有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资格、4个授权点具有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资格。有8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7个省重点学科、2个省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重点实验室、9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市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海洋生物工程中心及由教育部和国家海洋局共建的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设在该校,学校还是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的主要依托单位;有2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和1个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有国家投资过1亿元,供科研、教学使用的3500吨级海上流动实验室——“东方红2号”海洋综合调查船。

年内,教育部、国家海洋局、山东省政府、青岛市政府于2007年签署中国海洋大学“985工程”二期共建协议规定的共建经费3亿元全部到位,“985工程”二期建设顺利实施;9月27日,教育部与国家发改委确定同意《中国海洋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学校“211工程”三期建设全面展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基本建设费5000万元到位,一期工程启动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专家论证。

3月,校部机关由鱼山校区迁至崂山校区。10月,学校举行赫崇本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大会暨第七届赫崇本优秀学生奖学金颁奖仪式及崂山校区赫崇本先生塑像落成揭牌仪式。

学院与学科设置设海洋环境、化学化工、海洋生命、水产、海洋地球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信息科学与工程、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管理、经济、外国语、文学与新闻传播、法政、数学科学、高等职业技术、国际教育、继续教育等20个学院,1个基础教学中心及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等67个本科专业。有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0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含1个培育学科)。

教师情况有教职工2537人,内有专任教师1298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12人、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6人、“筑峰人才工程”和“绿卡人才工程”岗位教授14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9人、博士生导师252人;外聘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境外教授340余人。全年引进各类人才近100人,派出265名教师赴国内外一流大学进修或进行合作研究。

学生情况截至年底,有在册各类学生3万余人,其中研究生5900余人、本科生1.4万人、留学生1200余人、继续教育生8900人。全年招收本科生3815人、硕士研究生1713人、博士研究生333人,研究生招生总规模比上年(下同)增长10.4%,本科生源覆盖国家授权的全部15个招生种类。继续强化毕业生教育,引导学生到国家经济、科技、文化、国防的重点单位和西部基层就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为91.3%。该校张娟娟、姜琳等9名学生参加北京奥运会,其中张娟娟获中国射箭队在奥运历史上的首枚金牌和“山东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教学工作通过实施经验总结、跟踪调查、加强通识课程建设、教学研讨、参与“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等措施,继续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巩固本科教学评估成果。“细胞生物学教学团队”、“食品保藏原理与技术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第二批省级教学团队,“细胞生物学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会计学”专业被批准为教育部第三批特色专业建设点;“环境科学”被评为省品牌专业,“物理学”、“汉语言文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被评为省特色专业;《海洋调查方法》、《环境海洋学》等2门课程入选国家精品课程,《发育生物学》等8门课程入选省精品课程,截至年底,学校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分别为10门和31门。全年学校新立项教学研究课题34项,其中省级6项,验收结题课题62项。海洋学实验教学中心、水产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及化学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中心,海洋学实验教学中心被批准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学校已建设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完成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2项;举办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有39名国内外专家与200余名研究生参与;2篇博士学位论文和5篇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省优秀学位论文;中德海洋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稳步推进,年内学校有11名研究生获中德双硕士学位。专业学位教育有专业领域39个,学生3200人;继续教育的英语专业入选省成人教育品牌(建设)专业。

科研与产学研结合全年实到科研经费2.6亿元。“863”计划课题新增经费7500万元,其中重大专项课题1项、经费6000万元,其他“863”计划课题13项、经费1500元;承担的科技开发项目“南极磷虾的综合利用及相关衍生产品的技术开发及应用”合同经费1200万元;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7项、资助金额2400万元,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6项。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获“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专项项目2项、参与1项,合同经费2600万元。承担产学研结合各类横向课题300项,实到经费6000万元。人文社科类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级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研究经费增长50%。

年内,该校完成的“栉孔扇贝健康苗种培育技术体系建立与应用”项目获国际科技进步二等奖;另获教育部科技一等奖3项、省部级二等奖6项,人文社科类获省部级奖励5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3项,获授权国内专利54项,其中发明专利51项。全年被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等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1187篇。

围绕青岛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该校开展针对性科学研究,形成“胶州湾及邻近海域环境精细观测和实时预报系统”、“胶州湾海洋环境容量及总量控制”、“青岛市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空间资源综合利用”等重要成果。对胶州湾环境容量、岸带环境和海床演变进行研究,向市政府提交关于加强胶州湾环境保护的建议和胶州湾岸线变化及其对水沙运动的影响研究进展简报,为推进青岛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对外交流与合作与9个国家22所高校和学术机构分别签署合作协议或备忘录,其中包括首尔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不来梅大学、根特大学、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等世界名校与学术机构,校际合作院校和科研机构增至122所。学校首个孔子学院——美国得克萨斯州A&M大学孔子学院正式挂牌运行。推进法语联盟、韩国研究中心和世宗学堂项目工作。全年有51个国家和地区近1282名留学生到校学习,其中学历生459人。

服务社会青岛海域突发大面积浒苔自然灾害后,该校投入科技、师生志愿者和“调查船”等人力、物质资源参与浒苔清理工作,为入住学校的3762名参加清理浒苔的官兵提供后勤保障。为北京奥运会的举行提供科技支持,该校自行研制的中国首台车载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在奥帆赛期间投入使用并完成各项实测任务,为比赛提供精确的海风风场数据;承担的击剑项目奥运攻关课题力助国家击剑队获24年来首枚金牌;研制的帆板摇帆模拟训练系统改变了中国帆板训练设备落后的局面,为中国代表团获得奥运帆船首枚金牌提供帮助。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组织向灾区提供资金和物质支持,为灾区学生发放慰问补助、返乡路费补助和心理疏导等;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教师组成援建队伍到灾区利用专业知识参与重建工作。作为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比赛场地的崂山校区综合体育馆,其主体工程和网架工程基本完成,将如期投入使用。

(文艳 倪国江 刘海波)

青岛大学

概况该校1993年由原青岛大学、青岛医学院、山东纺织工学院和青岛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截至2008年底,占地面积184.53公顷,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8.8亿元。有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特色专业4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2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4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7个。图书馆藏书339万册,电子图书65万册,订购中外文期刊2500余种。主办《青岛大学学报》、《齐鲁医学》、《东方论坛》等7种学术期刊。设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

学院与专业设置设有文学、音乐、美术、数学科学、物理科学、机电工程、自动化工程、信息工程、化学化工与环境、纺织服装、医学、师范、法学、经济学、国际商学、旅游、汉语言、成人教育、国际、霍尔姆斯、高等职业技术、软件技术等23个学院,84个本科专业,涵盖10大学科门类。有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1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种专业学位类型。眼科学是国家重点学科,生理学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纤维新材料与现代纺织实验室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教师情况有专任教师2144人。其中,教授323人、副教授1022人,两院院士2人,国家和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56人。聘任“长江学者”2人。修订完善特聘教授人才工程的相关政策,遴选120名特聘教授。制订《青岛大学博士后工作管理暂行规定》,启动博士后招收工作。新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高层次人才31人,新增28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4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分别有29人、73人在职获博士、硕士学位。获准设立人口资源与环境、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两个“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该岗位已达8个。

学生情况有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3.6万余人、研究生4000余人、留学生近1000人。年内,招收博士研究生38人、硕士研究生1130人,录取本专科学生8795人,省内录取文理科一批次最低分数均超过重点线8分。省外计划招生1500人,在25个省份中,有11个省份的录取最低分数线超过当地重点分数线15分。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87.3%,年初制订的就业工作目标基本完成。

教学工作修订教学计划,注重体现教育特色。举办首届实验教学大奖赛,该校30%的实验课教师参与比赛,提高了实验课程教学水平。加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博雅教育实验区——浮山书院被确定为该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全年有2000多名学生参加全国及省市组织的各级各类竞赛,该校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等国家级比赛中获79项奖励,在山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省级比赛中获近100项奖励。研究生获省教育创新计划项目9项,获省优秀研究生科技新成果奖5项,有3篇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2008年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科研修订和完善《青岛大学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设立并启动“齐鲁讲坛—青大分坛”和青岛大学年度学术论坛。围绕科研立项、国家基金申请和科研奖励申报工作组织召开系列研讨会,增加了科研项目申报和立项数量。新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6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批数量均居省属高校首位。全年获各级科研奖励173项,获批发明专利5项。其中,获省技术发明奖1项,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社科二等奖4项。在省科技厅新建省重点实验室的申报中,纤维新材料与现代纺织实验室、微复合材料实验室、工业控制技术实验室、神经相关疾病的机制与防治实验室等4个实验室获批为省重点实验室。

对外交流与合作截至年底,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多所高校建立交流合作关系。聘请50多名长期外籍专家来校任教,聘任100余名海外着名学者为兼职教授或名誉教授。全年与国外12所高校建立交流关系,新建教育合作项目16个、学生学习实习项目30个,派出80余名教学人员、210余名学生赴境外研修、学习、实习;接纳境外590人次来校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有42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1200余人次来校学习;与韩国大佛大学合作建设孔子学院。

(赵克祎)

青岛科技大学

概况截至2008年底,该校设崂山校区和四方校区,占地面积166.67公顷,建筑面积63.5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3.73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07亿余元。有教学科研用计算机5762台,建有电子阅览室、计算机中心、电教中心、测试中心、网络中心、语音中心、CAI和多媒体教室及其他现代化教学设施。图书馆藏书148.29万册,电子图书94.82万册,期刊2000余种。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橡塑材料与工程实验室、生态化工重点实验室,获建高性能聚合物及成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有化学工程学科、化工过程机械学科、材料物理化学学科、分析化学学科、机械设计与理论学科、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科、材料加工工程学科、应用化学学科、高分子材料加工机械实验室、纳米材料工程技术实验室、清洁化工过程实验室、塑料高性能化技术实验室等12个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有纳米材料工程技术、化工过程工程技术、塑料高性能化工程技术、天然资源化学利用、橡胶行业技术等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化学工程学科、化工过程机械学科、材料物理化学学科、高分子材料加工机械实验室等4个省级重点强化学科(重点实验室),有纳米技术、工业信息化技术、新材料研究等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有塑料工程技术、精细化工工程、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聚合物加工等5个市级行业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个市级新材料工业园。依托该校的青岛科技大学都市科技园,已有德国朗盛、中国兵器总公司TDI研发中心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研发中心落户。

院(系)设置和学科建设设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化工、机电工程、化学与分子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与安全工程、自动化与电子工程、经济与管理、信息科学技术、数理、艺术、外国语、传播、政法、中德科技、职业技术、成人教育、国际合作等18个学院和体育教学部;拥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博士点、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9个硕士点、59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工、文、经、管、医、法等7个学科门类;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该校教学工作被教育部评估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年内,申报了复合材料与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生态化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教育部的专家验收并挂牌。3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通过省科技厅验收,其中塑料高性能化工程技术中心成绩优秀,获省科技厅资金支持。新增塑料高性能化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

教师情况有教职工2050余人,专任教师1452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者736人,工程院院士3人(双聘),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全国优秀教师7人,获聘“泰山学者”教授岗位者5人,省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省学科带头人4人,省“十大优秀教师”3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3人,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5人。

学生情况有全日制在校生2.5万余人。其中,研究生1494人,本科生约2.2万人,专科生1337人,成人脱产生295人,留学生160余人;另有成人函授、“夜大”生5200余人。年内实施招生录取“阳光工程”,完成普通本专科招生录取工作,招收本科生5549人、专科生481人,有19个省第一志愿线达到招生计划,6个省的录取分超过当地本科第一志愿线20多分。推进就业工作新模式,就业率94.84%,在省属高校签约率居第一位。

教学工作巩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成果,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教育专项资助经费260余万元。基础化学原理课程被评为省精品课程,评出首批4门双语教学课程。成教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被评为省成人高等教育品牌专业建设点。

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实现零的突破。“化工类专业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评出3个校级品牌与特色专业。开展“教学效果优秀奖”评选活动,组织30余名教师参加教育部举办的精品课程师资网络培训班。有5项省级教改立项项目通过省教育厅专家组的结题验收与成果鉴定,被评为校级教学成果奖。全年出版教材11部,组织开展优秀教材评选工作,推荐20部教材参加省级优秀教材奖的评选。

学位和研究生教育有博士生导师45人、硕士生导师447人。年内获硕士研究生推免权。试行学院研究生工作考核和评价体系。规范和完善研究生在招生、培养、学位授予、在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等环节的管理工作。

科研全年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得突破,获批“863”计划主课题1项、子课题2项。获国家环保总局立项经费近100万元。获省科技攻关计划4项、杰出青年基金1项、自主创新工程项目1项、博士基金项目13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签约纵向项目经费1500万元、横向3500万元,到款经费6000多万元。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与兵器集团合作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国防科技二等奖1项。被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收录论文分别为258篇、137篇、52篇。发表Advanced Materials(《先进材料》)1篇(影响因子9.0),Jacs(《美国化学会志》)1篇(影响因子7.885)。

德国朗盛公司青岛高性能橡胶研发中心正式启用。开展技术市场信息传递和科技中介服务,先后与青州市、广饶县、淄博市等地开展产学研合作,成立隆腾科技公司。该校召开科技工作暨2003年以来教师科技成果奖励大会,发放奖金453万元。修订科技工作管理办法。全年邀请校内外专家举办各类学术讲座80余场。

对外交流与合作年内,承办第四届青岛国际橡塑论坛、第四届两岸能源与环境永续发展学术研讨会、IEEE自动化与物流国际会议。加强与日本ALPS株式会社、三菱电机株式会社、COSMOS株式会社,韩国金刚油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澳大利亚Picblok Corporation等公司的科研合作、人员交流、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全年培养长期留学生160名,学历留学生约占22%。与韩国昌原大学、庆尚大学、全州大学、新罗大学交换学生10名,与俄罗斯沃罗涅尔大学交换学生6名,接收德国交换学生10余人;加强英语授课专业(English Medium Programs)留学生教学,留学生生源覆盖韩国、俄罗斯、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加拿大、德国、日本、荷兰、法国、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友好学校41所,其中年内增加11所。

全年聘请长期外籍语言、专业专家及教师20余名。接待短期讲学、学术交流、顺访客人约200人次。教师出访近20人次,教师出国进修10人次。继中德、中加、中韩、中法、中美、中爱等12个专科合作办学项目之后,增加与法国土伦大学1个专科合作办学项目。

(纪正尚)

青岛理工大学

概况是一所以工为主,包括理、工、经、管、文、法等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199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截至2008年底,设四方、黄岛、费县等3个校区,占地面积172.94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3.46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51.70万册,电子图书50万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75亿元。

学科设置设土木工程院、机械工程院、环境与市政工程院、建筑院、理学、计算机工程、通信与电子工程、自动化工程、汽车与交通、商学、管理、经贸、艺术、外国语、人文与社会科学、国际、体育教学部以及高职成教学院等18个教学学院(部)和1个独立学院(琴岛学院)。有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5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领域、9个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专业、55个本科专业;有20个省部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博士后工作站研发基地(联合设立)。

教师情况有教职工1994人。其中,专任教师1375人。内有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外籍俄罗斯联邦科学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23人、硕士生导师253人,教授161人、副教授44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02人、硕士学位的680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1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省教学名师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7人。

学生情况截至年底,在校普通本科生20357人,专科生5675人(含五年制高职),全日制硕士研究生815人、博士研究生14人。全年录取新生7800人,省内本科一批首次第一志愿完成招生计划,理科录取新生重点线上生源占录取学生数的54%。内蒙古、吉林、河南、山西、贵州、安徽、山东、黑龙江等8省进入本科一批次录取。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首次完成招生计划。费县校区首批招收本科生。首次进行订单式培养招生。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16人、博士生8人,招收工程硕士等非全日制研究生160人。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91.94%,实际签约率75.35%,比上年(下同)增长10个百分点,创近5年新高。修订《青岛理工大学创业教育实施纲要》、《青岛理工大学阶段性创业教育计划》,为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指导和服务。

教学加强评估整改工作,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制订《青岛理工大学关于修订新一轮培养计划的原则性意见》,组织修订人才培养计划。配合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注重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增设体育专项课和人文艺术选修课,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年内,建成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校级品牌专业建设点1个、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为校董企业培养矿山机械、矿山测量、矿山机电等急需专业方向的工程技术人才;新增信息安全、房地产经营管理、音乐表演等3个本科专业。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汽车设计课程分别被评为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工程训练中心被评为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年在各类比赛中,获国家级奖项37项、省级奖项58项、市级奖项66项。其中,在“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获省级特等奖1项(推荐到全国评审)、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在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全国二等奖1项,省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在电子设计竞赛中获省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获批2篇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获“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4项、“山东省研究生科技创新成果奖”2项。

实验室建设工业流体节能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获批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混凝土技术教育部省部共建工程研究中心通过省教育厅评审并上报教育部审批。企业余热利用与节能装备实验室通过省重点实验室评审。完成并通过财政部对学校工程结构振动台实验系统、化学与环境实验中心、岩土工程实验室、机械工程实验室、车辆工程实验室等5个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实验室的评审。

科研全年争取纵向科研项目8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前期)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863”子项等9项,省科技攻关、自然基金、博士基金项目11项,省教育厅科技计划8项,市科技计划5项。纵向课题项目中国家项目经费880万元,占纵向经费的73.3%。横向科研立项432项。省社科规划项目增加到9项,实现了教育部社科项目零的突破。以第一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及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参与单位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获省社科三等奖1项。

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马格德堡—施腾达尔应用技术大学,韩国生产技术研究院,美国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就文化交流、人才培养、交换学生、学者与师资培训等方面达成协议。招收20名外国留学生。聘请外籍教师42人次,接待国外专家学者100多人次来校访问讲学。完成与美国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联合建立孔子学院的筹备工作。先后派出4个代表团分赴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学习、交流。

(王子坤)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校区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重点支持开展“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高校、建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前身为1953年创建的北京石油学院,1969年迁至山东省东营市,改称华东石油学院。1988年更名为石油大学。2000年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划归教育部。2005年1月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由教育部、山东省政府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共建。有青岛、东营两个校区。

概况截至2008年底,青岛校区总面积89.8公顷,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图书378万册(含电子图书)。设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加工新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石油石化新型装备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27个国家及省部重点实验室和研究机构,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博士点、99个硕士点、11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54个本科专业。

院部与学科设置设研究生院和地球资源与信息、石油工程、化学化工、机电工程、信息与控制工程、储运与建筑工程、计算机与通信工程、经济管理、数学与计算科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外国语、人文社会科学、应用技术学院及体育教学部等14个院(部)及后备军官学院、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和培训学院。设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音乐学、汉语言文学、英语、俄语、艺术设计、地理信息系统、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材料物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测绘工程、石油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全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软件工程、土木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程力学、建筑学、车辆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等54个本科专业。

教师情况有专任教师150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736人,两院院士5人,博士生导师116人、硕士生导师62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3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5人;1人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9人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人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奖,4人入选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学生情况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万余人、研究生1800余人、留学生200人、函授网络在籍生8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3年保持在90%以上。

科研年内,新增纵向课题194项。其中,“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课题46项,首次获批教育部重大培育项目1项,纵向课题中经费超过100万元的重大项目26项。拓展横向科研市场,签订技术合同564项,其中经费超过100万元的项目17项。获批省部级以上纵向社科科研课题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到位科研经费超过2.3亿元,比上年增加4000多万元。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6项。年内,联合申报的油气钻井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获立项并开始建设,8个重点实验室纳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规划,6个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通过考核评估。申请专利65项,被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收录论文327篇。

对外交流该校已与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个高等院校和学术机构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全年公派出访团组12个。其中,17名教师分赴澳、英培训,14名研究生获国家留学基金委批准留学攻读博士学位,18名本科生分赴俄、韩学习。聘请近100名着名专家、知名人士为兼职、名誉和客座教授,聘请长期外籍语言教师20人;接待短期讲学外国专家100余人次。举办国际高等教育与能源学术论坛、中蒙俄学术研讨会。

(刘涛)

山东科技大学

概况是以工为主,包括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学科门类的省属重点大学。分设青岛、济南、泰安校区,隶属省教育厅。截至2008年底,占地面积185.33公顷,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设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9个省“泰山学者”设岗学科,1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7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4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72个本科专业。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实验室)27个、省强化建设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市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设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授权业务中心、国家外专局外语培训中心、“山东—俄罗斯科技合作中心”、青岛市制造业信息化人才培训基地。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在该校设有中国唯一的“中国科学中心”。推进“三结合”成才工程,被省委高校工委命名为“德育示范高校”,被省教育厅评为公寓管理先进单位。

院系设置与学科建设设研究生教育、资源与环境工程、测绘科学与工程、地质科学与工程、土木建筑、机械电子工程、信息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信息与电气工程、化学与环境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文法、外国语、理学、艺术与设计、继续教育等16个学院和资源与土木工程系、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经济管理系、文法系、基础课部、财经系、电气信息系和公共课部等9个系部及1个独立学院(泰山科技学院)。

加强“采矿工程”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建设。省部共建的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实验室通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验收并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矿业安全工程与环境保护实验室通过省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估。机器人与智能技术实验室获批为省重点实验室。与海南测绘局联合申报的海岛(礁)测绘技术实验室获批为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煤炭开采安全与环境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省科技厅的考评;其中,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绩优秀,获55万元资助。8个省级强化建设重点项目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省“十一五”高校重点建设项目中期评估。入网设备和实验室通过省科技厅的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绩效考评并获奖励。与新汶矿业集团联合成立矿山机械实验室,首批获赠490万元设备到位;与青岛天信电气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矿山生产安全检测技术与设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化基地;与嘉祥县供电公司合作建立环保复合纸中试实验室。

教师情况有教职工297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000余人,教授257人、副教授411人,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5人,“泰山学者”9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师58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省部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7人,博士生导师125人,全国优秀教师8人、省级优秀教师19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

年内,聘任院士2人、特聘教授2人。完成2个学科“泰山学者”遴选和2个“泰山学者”因人设岗学科的申报,新增“泰山学者”特聘教授4人。完成3个学科“泰山学者”科研技术骨干团队遴选配备工作,核拨4个“泰山学者”设岗学科科研经费80万元。完成“新光工程”217名学科带头人的聘期考核工作,合格210人。加强师资培养,75人考取在职攻读学位研究生和进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4名教师通过在职培养提高学历(学位)层次。公开招聘新进人员74人。完成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资格评审工作,全校评审通过245人。1人被中组部批准为第九批“博士服务团”成员,挂职任贵州省毕节学院院长助理;1人被评为“省优秀博士后”。

学生情况在校生4万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4500余人。全年录取研究生1734人、本专科生11184人。毕业研究生、本科生一次就业率分别为97.3%、88.1%。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2008级新生心理普查、心理素质网络测评和个体咨询、网络咨询工作。开展困难学生认定,为3444名学生办理国家助学贷款1736万元;5279名学生获国家、省政府、企事业单位设立的奖、助学金1309万元;向8718名学生发放困难补助117万元、生活补助485万元、勤工助学报酬478万元;为258名新生办理“绿色通道”手续、351名学生减免学费45万元;向2270余人次发放爱心物品4280余件;办理694起保险理赔案件,赔付金额52万元。

教学校院两级分别制订《本科教学建设与改革三年规划》。实施教学研究“群星计划”,投入经费100万元资助200项研究课题。继续实施“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导航计划”,制订《关于加强青年教师社会实践锻炼的实施意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建立900G的教学视频资料库,在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获奖22项。3月,教育部公布该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成绩为优秀。出台10余项教学规章制度,修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投入10万元,设立电工电子类“创新性实验研究项目”,鼓励教师参与创新性实验研究。确立14个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点和8个首批校级双语示范课程建设点。自动化、土木工程等2个专业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地质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等2个专业获批省特色专业建设点;“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矿井通风与安全”和“数字图象处理”2门课程被评为省精品课程;电气与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建类专业力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省教学团队。

科研科研立项和经费数量实现新突破。全年纵、横向科研立项826项,计划与合同经费近1.82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20.5%,创历史新高;实到经费1.02亿元。其中,纵向项目265项,计划经费2481万元,实到3135万元;横向项目561项,合同经费1.57亿元、增长65%,实到经费7118万元、增长17.1%。获国家级项目38项、资助经费1044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项、资助经费589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6项,其中一等奖5项(含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鉴定科研成果50项,获准授权专利44件,其中发明专利13件、实用新型专利31件。出版着作108部,发表论文1638篇,其中被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等三大检索收录301篇。

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法国等16个国家的77所高校和研究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国际科技合作项目50余项。接收俄罗斯、美国、法国、德国等国留学生,有6个中外联合实验室,20多名教师是国际学术组织的重要成员。年内,6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国家教育部办学许可,招收新生507人。完成中德、中法、中韩等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派出工作。招收留学生42名,在校留学生110人。聘请外籍专家教师95人次,1名外籍专家获“山东省外国文教专家教学奖”。

全年派出145人,接待10个国家和地区来访118人次,签署合作协议和意向12项。5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和引进国外智力项目获批立项,获资助经费201万元。举办“第五届中俄城市与矿山地面地下工程学术会议”。组织参加第八届“新世纪成功有约”海峡两岸大学生研习营活动;第七届研习营活动和第三届海峡两岸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与发展战略研讨会被评为2007年度省优秀对台交流项目。

(李森)

青岛农业大学

概况截至2008年底,该校有青岛和莱阳两个校区,占地252.87万平方米(青岛校区144.0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8.90平方米(青岛校区85.80万平方米)。图书馆纸质图书172.5万册、国内外期刊1.07万种、电子图书90.7万册。有5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2个研究所。有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设国家动漫创意产业基地人才培养与研发基地、中国鸵鸟疫病防制中心、青岛市农机化高级人才培训基地等研发培训机构和康奈尔大学BTI——青岛农业大学无脊椎动物细胞培养和细胞工程中心、国际合作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韩食品生物技术研究所、中英食品研究所等中外合作研究机构。

院部与学科设置设农学与植物保护、资源与环境、园林园艺、动物科技、机电工程、建筑工程、生命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经济与管理、人文社科、理学与信息科学、艺术与传媒、外国语、化学与药学等14个学院和1个体育教学部及继续教育学院、合作社学院、中加商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和海都学院(独立学院);设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农林经济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农学、植物科学与技术、种子科学与工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园艺、制药工程、药学、植物保护、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汉语言文学、公共事业管理、英语、日语、朝鲜语、园林、艺术设计、生态学、水产养殖、传播学、动画、绘画、广告学、广播影视编导、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茶学、烟草学、风景园林和土地资源管理等55个本科专业。

教师情况有教学科研人员1078人。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者178人、副高级326人,博士26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4.3%,硕士638人、占83.5%,“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人(新增1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人(新增1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博士生导师22人。年内公开招聘教师49人,其中博士22人、硕士27人。调整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量化标准,分别有8人、24人、117人晋升为正高、副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全年组织29名教师参加国外培训和交流,推荐4名教师参加省高校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并资助培养。

学生情况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22748人、硕士研究生968人。实行部分本科专业按照大类招生改革,有13个学院46个专业实行大类招生。年内招收本专科生5879人,招生计划完成率100%。毕业生就业率91.1%,正式就业率62.5%、比上年增长6.2%。开展博士授权单位的申报工作。新增农业资源利用、农业信息化、食品加工与安全等3个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招生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领域总数增加到8个。年内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77人、专业学位研究生78人,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722人、专业学位研究生260人,在读研究生总数982人。全年共授予学位182人,研究生发表论文403篇。

教学工作年内,有5项省级教改课题通过验收;“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动物科学专业”被评为省级品牌专业,“园林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兽医产科学》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9门课程被评为省专项资金课程。“植物保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传播学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截至年底,该校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品牌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试点专业,4门省级试点课程、9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专项资金课程,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3部教材获2008年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材奖。新增“风景园林”和“土地资源管理”2个本科专业。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电子设计竞赛、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等竞赛活动中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省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8项。大学英语四级一次性通过率82.7%。

科研与科技服务年内,新增科研经费4847.6万元,有196项科研课题获经费资助;国家级课题45项,项目经费3797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特色体系与运行机制研究”被列为国家软科学研究课题。6名专家被聘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全年获各类科技奖励43项。其中,省级以上奖励13项。该校参与的“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建立与应用”项目获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与省农科院合作完成的“猪蓝耳病病原分子遗传变异与诊断和系统防治技术”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豁眼鹅快长系选育及配套技术”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猪附红细胞体生物学特性和诊断技术的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加强校地、校企合作,与青岛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县市区签署《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全面合作协议书》;与利津县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该校参与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开展与青岛红领集团、即墨妙府老酒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横向合作。分别举办第二期“山东省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班”(分4批培训农民企业家730人)、青岛市农产品加工技术对接培训班、城阳区科级干部培训班,全年培训社会各类人员2200人。

国际交流与开放办学与国外8所知名高校签订合作协议9项。举办首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与韩国首尔大学共同举办农业与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与韩国昌原大学合作举办第二届CEO培训班,培训驻青韩资企业CEO70余人。与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大学开展学生交流项目。全年接待53个国外团队257人次来访,聘请9名国外知名专家为该校客座教授或顾问。

(王仁高 孙贵山)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概况是全日制普通高校,主要从事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兼有成人本科、专科层次学历教育及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等。是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示范性职业院校、山东省骨干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首届“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获得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青岛市“十一五”规划支持建设学院、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学院。设黄岛、市南、市北等3个校区,截至2008年底,占地面积54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绿化面积27万平方米、湿地面积7.5万平方米;有校内实训基地(室)112个、校外教学基地163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531万元,固定资产3.8亿元;各类语音室、多媒体教室3637个,教学用微机2831台;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46万册、电子图书44万册、期刊500种、报纸100种,有展藏品4383件。

专业设置设海尔、信息、工艺、旅游外事、管理、物流、国际、成教、教育等9个二级学院;设全日制高职专业38个,年内招生的有机电一体化技术、商务管理(家电)、物流管理、旅游管理、软件技术、服装设计、市场营销、会计电算化、学前教育、人力资源管理、音乐教育、应用韩语、旅游日语、国际商务(中新)、物流管理(中新)、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酒店管理、休闲服务与管理、商务管理、环境艺术设计、商检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应用化工技术、影视动画等29个专业。

教师情况有教职工753人。其中,专任教师511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者163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者188人,“双师”素质教师330人,专业带头人25人,骨干教师98人,兼职教师462人,聘请校外专家、教授58人,外籍教师9人。实施教师“三证”(教师资格证、职业资格证和企业工作经历证)制度,外派714人次参加国内外培训、企业研修,形成结构合理、技术过硬、专兼结合、具有良好合作精神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机电一体化技术训教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学生情况年内,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8255人、成人教育在校生4344人、留学生185人;全日制高职招生3363人,完成面向省外尤其是西部的招生任务;毕业生2524人,最终就业率99%;101名学生作为IT设备、视频设备技术人员负责奥运会期间的IT设备、视频设备的维护工作;14名学生担任城市运行志愿者,其中2名为荷兰留学生;该学院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奥帆赛、残奥帆赛“突出贡献单位”称号,院团委获团省委“志愿服务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突出贡献奖”。

教学与产学研结合贯彻“教&学以致用”办学理念,实施4学期制,在专业课程建设改革创新,队伍和基地建设改革创新,学生顶岗实习、实训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进展。各专业根据自身特征,落实“五基”(基于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基于实际项目的训教内容、基于行动导向的训教方法、基于等级制度的考核方式)流程和“三化”(学习过程工作化、工作过程学习化、实习就业一体化)目标,使之成为“实境耦合”的实施框架,形成基于实境化训教的课程体系。与企业合作开发68门优质核心课程,开展18个训教方法改革项目的建设,编写58种特色教材或讲义,建立10个教学资源库,收集训教案例6000余例。建立国家、省、学院等三级精品课程,“采购与供应管理”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JAVAWEB应用程序设计”等3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全国高职高专教育骨干师资培训项目”作为示范建设项目获教育部批准。在实训基地引入6S现场管理办法,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和监控机制。“制度建设跟进示范建设发展”和“物流岗位标准研发案例”入选教育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案例。与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合作制订的“口岸通关物流单证数据元规范”确定为山东省地方标准。被山东省家用电器行业协会批准为山东省家电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在院内设立山东省物流专业委员会秘书处。建立校外公益服务基地14个。全年组织市级以上课题申报8次,结题4次;申报市级以上科研优秀成果奖3次。其中,2项研究课题获省级立项,1项研究成果获省级奖。被省委高校工委评为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是全省唯一入选的高职院校。

对外合作交流与美国、荷兰、日本、韩国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26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全年接待来访62批次533人次,有12个国家和地区的34所高校或研究机构47批次245名专家、学者来该学院参观访问讲学;组织13批代表团38人次赴荷兰、德国、英国、法国、韩国、加拿大等11个国(境)外的高校或机构考察访问和研修。主办奥地利莫扎特交响乐团新春音乐会。年内有12家报刊、5家电视台、30个网站对该学院的工作情况进行218次报道。先后承办、组织、服务国家示范院校项目建设工作研讨会、中德高职师资培训、海峡两岸职业教育研讨会和教育部“双百”论坛等8个重要会议和培训项目。学报获全国高职高专学报一等奖,单位读者分布于22个国家和地区,个人读者分布于27个国家和地区。

(李娜)

青岛广播电视大学

概况截至2008年底,该校占地面积47.0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90万平方米,绿化用地20.96万平方米,运动场地9.8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93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8246.57万元、增加185.42万元;纸质图书31.4万册,电子图书11.18万册;教学计算机2903台;语音实验室座位785个,多媒体教室座位1980个;网上教学课程709种。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对口高等职业)教育停止招生。新校建设被市政府确定为重点工程项目之一,已完成各项准备工作。继续保持青岛市文明单位标兵、军警民共建标兵单位等称号。

学科设置本科教育设金融、会计学、法学、英语、汉语言、数学、工商管理、计算机、公共事业管理、土木建筑、行政管理等14个专业;专科教育设会计学、英语、行政管理、护理学、金融、计算机、公共事业管理、法学、工商管理、现代文员、药学、电子商务、物业管理、小学教育等38个专业,其中新开专业6个;成人教育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业余)、国际经济与管理(全日制、业余)、法律(业余)、工商管理(全日制、业余)、会计电算化(业余)、行政管理(业余)等6个专业。远程开放教育春秋两季招生。

教师情况有教职工820人,内有专任教师531人,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者158人、中级259人;外聘教师196人。校本部有教职工116人,其中正教授7人、副教授24人。

学生情况全年招生3646人,毕业生2937人,在校生13373人。其中,网络专科招生1918人、毕业生1730人、在校生7729人,网络本科招生1216人、毕业生1123人、在校生4598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招生512人、毕业生84人、在校生1046人;山东大学、奥鹏远程教育招生876人;普通专科(高职)毕业生2125人,在校生2121人;电视中专招生1169人,毕业生781人,在校生1349人。举办各类应届毕业生招聘洽谈会48场,组织学生直接到近100个企业面试,为全日制普通专科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4000多个,一次就业率78%。全年组织2000余场近8万人次参加的开放教育考试、2000余场近6万人次参加的普专高职考试。

教学构建可持续发展办学体系,加强教育管理、评价体系的建设,制订《关于进一步深化青岛电大开放教育网上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基于网络的课程考核改革试点工作规范》,注重采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实施操作性较强的“261”教学管理模式(“2”即市校与分校两级互动,共同做好教学管理和学习支持服务工作;“6”即抓入学教育、网上教学、面授辅导、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核、集中实践环节等6个教学环节,加强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的监控;“1”即帮助每一个求学者成功)。强化“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完成电大在线教学平台服务器硬件升级工作,发挥“网上电大”报名作用。设计完成140多门6万余字省开课的考试改革方案,省开课考试改革基本完成;采取试卷考试与非试卷考核,建立省开课试题库。《青岛文化》被评为全国首届“广播电视大学精品课程”。

农村、社区教育和继续教育、培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农村培养高等学历教育的实用型人才;继续探索“青岛社区大学”教育新的发展模式,与四方区政府联合筹办综合社区教育项目。全年进行继续教育培训9270人,参加各类考试9790人。其中,保险代理人培训、考试8300余人,《奥运知识与公共危机管理》培训、考试860余人,司法培训110余人,保险公估人和经纪人考试520余人。

(纪援朝)

青岛远洋船员学院

概况隶属于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教育行政管理隶属山东省,是集成人本科、成人专科、普通专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继续教育为一体的航海类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始建于1976年,前身为青岛海运学校。截至2008年底,占地面积27.7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6.43万余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56亿元,其中教学、科研资产6000万元,年内新增700万元。有国际一流水平的航海操纵模拟器和国内领先水平的轮机模拟器等先进设施及120余个实训室。其中,新建国内首个船用主机电喷二冲程柴油机实训室,扩建了船舶通讯实训室等11个实训室。图书馆藏书50万册,各类中文期刊700多种,外文原版刊30余种,电子图书12.50万册。是国内首个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引入并应用到教学、培训、管理的高校,也是国内首个获国际DNV认证和国家海事局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保证体系认证的高校;是中远(集团)的培训中心、党校、船员英语考试中心和国内最大的国际海员培训基地,也是首批国际货运代理协会联合会(FIATA)资格证书培训考试点,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考试中心,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青岛办事处,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考试点,国家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点等,培训项目100个,是全国航海类高校中专业培训项目最多的高校。年内,整合信息化资源,成立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1998年起,连续多年获山东省文明单位称号;被评为山东省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年内被青岛市委、市政府授予青岛奥帆赛残奥帆赛突出贡献单位称号。

学科设置设航海系、机电系、管理系、外语部和菏泽路分院、福州路分院。开设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海洋船舶驾驶、轮机管理、船舶工程技术、国际航运管理、国际会计、物流管理、保险、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船舶安全技术、机电一体化等18个专业。其中,海洋船舶驾驶专业是全国高职高专的精品专业,海洋船舶驾驶专业、轮机管理专业是全国高职高专系统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国际航运业务管理是山东省高职高专系统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轮机工程技术是山东省特色专业;《船舶辅机》、《航海学》是国家级精品课程,《液压传动》、《轮机管理》、《航海气象与海洋学》和《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山东省精品课程。年内,该院《船舶通信业务与通信新技术》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

教师情况有教职工488人,内有专任教师208人。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者140余人(含正高级10人),外籍教师6人,享受省政府以上特殊津贴者7人,山东省教学名师、教学创新能手2人,“双师”素质教师143人(占教师总数的70.2%)。

学生情况截至年底,有学历班在校生5500余人,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全年普通专科招生1730人,新生报到率87.7%,其中海上专业新生报到率为90.1%、比上年增长2个百分点,专科二批投档线居青岛14所本专科高校第二名。2008届毕业生2070人(含成人),已就业2030人,整体就业率98%,高出2007年近10个百分点;航海类毕业生就业率100%。全年共开办49类短期培训班330期,培训学员14093人。以本院为主的山东考区,在全国五大考区的全国统一海船船员适任证书考试中,连续8年在同类院校中居前列。提出“敬业精神好、英语水平高、实践技能强”的办学特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参与国际航海夏令营、奥运志愿服务等活动获社会各界肯定。

科研围绕国内外航运发展和企业需求开展科研工作,突出“科研为企业服务,为教学服务”的原则,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年内,学院在研项目51项,有10项优秀科研成果入选《山东高校科技成果推广要览》;有13项课题通过鉴定与验收,“轮机模拟器”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有2项课题获山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1项课题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全年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35篇,其中核心期刊20篇、EI(《工程索引》)6篇;出版教材38部,其中公开出版31部。

对外交流与合作该院在合作办学、互派学者、合作科研等方面与俄罗斯、日本、法国、英国、挪威、巴拿马、新加坡、芬兰、美国、韩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流,拓宽合作领域。年内,先后有4批17名教师赴俄罗斯、英国、韩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修、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学术交流活动。

新校区建设11月28日,该院和胶南市政府签署新校区项目合作协议。新校区选址在胶南市大珠山东侧科教园区,分南北相邻两个校区,规划占地面积约67万平方米。

(鲁志杰)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概况截至2008年底,校区由江西路校区和中崂路校区组成,占地24公顷,建筑面积9.8万平方米。建有56个校内实训室及山东海丰国际航运集团、海程邦达国际货运有限公司、青岛益佳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交通银行青岛分行、崂山区档案馆等49个校外实训基地。海程邦达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如隆集团分别在该院设立“海程邦达奖学金”和“如隆奖学金”。

学科设置设国际贸易实务、物流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会计、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文秘、涉外旅游、商务英语、商务日语、商务韩语、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电子商务、信息管理、软件技术、法律文秘、国际商务、金融保险、旅游英语和民航商务等20个专业。其中,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和商务英语(2008年新评)为省级特色专业。

教师情况有教职工近400人,在编247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者67人(正高级11人)、中级136人,“双师型”教师66人;留学归来教师6人,赴澳大利亚留学教师1人,公费赴日留学考试教师4人。常年聘请外籍教师9人,从专业公司和有关院校聘请专家教授与“双师型”教师28人。

科研年内,该院教师主编或参编全国高职规划教材8本,在全国各类期刊发表论文57篇;《外贸英语函电》、《国际贸易法》、《VB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和《国际贸易实务》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商务英语教学研究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外贸英语制单课程教学改革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为保证教学内容符合工作一线要求,各专业教学计划和大纲均由各行业专家委员会审定。

学生情况有全日制在校生7011人。年内毕业生就业率89.6%,其中80%以上在青就业。

继续教育培训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开展远程和函授专升本学历教育;对滨州、潍坊、烟台、日照、威海等地外贸企业员工进行外贸业务知识培训;作为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在山东省指定的唯一航空运输销售代理业务培训机构,负责对全省航空运输代理企业上岗证的培训及考试;作为山东报关协会培训基地,全年共举办报关业务培训班12期,培训1700余人。经批准承担的国家级考试考点和被指定设立的社会考试考点12个,受相关部门委托建立的业务培训基地3个。

对外交流与合作继续保持与美国南密苏里州立大学、日本MERIC外国语学校的友好校际交往,互派学生进行交流。6月,与日本神户电子专门学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黄维)

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

概况是由国家教育部2005年批准设立、中国海洋大学申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属的青岛德泰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投资合作,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普通高校独立学院。校区设在胶州市,占地面积36.13万平方米、校舍面积17.5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44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4888万元,图书馆纸质藏书34.80万册、电子图书30万册,有3座教学楼、120个教室、34个多媒体教室、11个计算机室、14个数字语音室、36个实验室和1个院内金工实训基地。

专科设置设有英语、日语、朝鲜语、工商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市场营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软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工业设计、土木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等17个本科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系统管理、证券投资与管理、会计电算化、应用英语等5个专科专业。

教师情况有专任教师369人(其中包括聘期1年及1年以上的外聘教师179人)。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者111人,其中教授51人、副教授60人;有博士29人、硕士238人。

学生情况有在校生6312人,其中本科生6068人、专科生244人。毕业首批专科生156人。机电与土木工程系两支代表队学生在“ZLG杯”山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分获一等奖;信息工程系两支代表队在“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山东省赛区比赛中分获山东省赛区二等奖和三等奖。

教学中国海洋大学负责该学院的教学及管理,选派教师承担核心课程的教学。首次推出教学评估工作,成立教学评估委员会,通过教学评估聘任讲师,对评估不合格的教师实行换岗和解聘。年内有42名教师参加评估,评出优秀7人、良好30人。全面启动各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和修订工作,为迎接教育部的评估做好相关准备。首批评定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数学、中级英语、大学英语听说、经济统计学、经济法、中级商务英语、电路原理、理论力学、数据结构、C语言程序设计、数字电子技术等12门院内“精品课程”立项建设。6月,在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该院2006级学生一次性通过率77%,超过全省高校平均水平和独立学院平均水平。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该院本着“夯实基础、拓宽专业面、优化结构、精简内容、突出实践与能力、注重创新、体现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原则,启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修订工作。创新学生多元发展与成才模式。通过国际合作和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与韩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大学进行人才培养和教育项目的合作磋商;与美国凯瑞国际、NEC、IBM、青岛锻压机械厂、青岛锅炉辅机厂、全球模拟公司联合体中国中心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协商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实训项目等;向省劳动保障厅申请设立职业资格、职业技能考培基地。

学术交流与韩国艺苑艺术大学友好互访4次并磋商合作办学事宜。与韩国釜山大学合作举办物流(海运·通商)专业的合作办学,该合作办学项目将纳入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学制4年,在国内完成学业,韩国釜山大学派教师对语言、专业课等方面进行授课,学生可获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的本科毕业证书。

(李元旻)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

概况是由省教育厅主管、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始建于1975年,原系国家交通部直属中专学校。被确定为全国数控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山东省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基地、物流师培训基地,青岛市“金蓝领”培训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2008年,新校区建设全面竣工,新增校舍面积8.57万平方米;投入1327万元购置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其中投入881万元重点建设航海技术、轮机工程等两个专业实验实训室;通过了国家海事局对海船甲类三副三管轮适任教育培训等8个培训项目资质的验收和“船员教育与培训质量管理体系”附加审核;通过了省教育厅组织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

学科设置设机械工程系、港口机械系、电气工程系、港口运输系、物流系、外语系、计算机科学系、商船系、港口工程系、基础部和实验实训中心。开设报关与国际货运、商务韩语、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港口机械应用技术、数控技术、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电气设备应用与维护、计算机网络技术、集装箱运输管理、理货与港口业务、物流管理、物业管理、国际航运业务管理、电子商务、港口工程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商务英语、航海技术、轮机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等25个专业。其中,理货与港口业务、数控技术、电气技术等3个专业被评为省示范专业,港口机械应用技术、电气设备应用与维护等两个专业评为省级特色专业,《港口电气控制》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港口装卸搬运机械》、《集装箱运输实务》、《港口电气控制》、《港口装卸工艺》、《港口起重机械》、《数控加工实训》等6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教师情况有教师674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者195人,年内港口机电专业群教学团队获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

学生情况年内,面向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录取新生3072人,在校生1.06万人。建立以青岛港为龙头包括全国各大港口和海尔集团、海信集团等知名企业在内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毕业生就业网络。年内各类毕业生2970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

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新加坡海皇轮船股份有限公司、韩国骊州大学、中国台湾省台北海洋技术学院等签约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

(秦治新)

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

概况由青岛恒星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创办,是经山东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具有大专统招和本科试点资格的多学科、全日制普通高校。占地面积93.33公顷,建筑面积40.5万平方米;教学实习实训生产设备总值7000万元,其中计算机3200台;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66万册、电子图书31万册、期刊218种、报纸31种。有实验实训室、实训基地99个。年内,启动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北京大学公共经济管理研究中心职业教育研究所在该学院挂牌成立。自成立以来先后被评为山东省社会信誉“百姓口碑最佳荣誉单位”(连续4年)、中国十大最具发展前景的民营高校、全国先进民办学校、中国(民办)示范学校和中国优秀职教单位等。年内,获《青岛日报》评选的2007年度最具影响力学校称号。

专业设置设信息、商务、经济、国贸、数控(印刷)、建筑、汽车、国际、外国语、旅游(标业)、动画、艺术(服装)、教育等16个二级学院和应用电子技术、电脑动画、旅游与酒店管理等35个专科专业、15个本科试点专业、72个专业方向。与中国海洋大学联合举办在职研究生班。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申报省特色专业建设点。确定应用电子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连锁经营管理、旅游与酒店管理、电脑动画等5个专业为校级重点专业。

教师情况有教职工1450人。其中,专任教师562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含在读)教师122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者31人,“双师”素质教师236人,专业带头人16人,骨干教师146人,兼职教师142人,聘请校外专家教授2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者占32%,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教师占71%。

学生情况面向全国招生。在校生2.25万人,其中全日制高职在校生8372人、成人教育在校生7656人,进修及培训学员6473人;全日制高职招生3236人,毕业6103人,最终就业率100%。坚持“培养感恩品德,学会自我学习,精练专业技能”院训,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推行学生素质表现分管理机制,学生管理由“他律”变“自律”。年内,组织学生2万人次参加社会实践、16548人参加勤工俭学。有12名志愿者被奥帆委(青岛)、青岛市政府授予“奥运会城市奖章”。

教学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启动新一轮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年内通过山东省教育厅高职高专评估。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在全校推广“激发潜能教学法”和“单元测试”,为每个学院配备移动多媒体教学设施。重视教材建设,组织编写实训指导书、实训讲义、复习指南等自编教材18本。电脑动画专业“二维动画”课程申报省级精品课程。在校内建立与相关专业对应的软件技术实训基地、电子仪表实训基地、印刷实训基地、服装实训基地、动画实训基地、数控实训基地、商贸实训基地、学前教育实训基地,与浙江盾安精工集团、济南高路传媒科技有限公司、青岛丽晶大酒店等60余个企事业单位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年内,建立普通话测试工作站;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为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科研学院与北京大学公共经济管理研究中心合作成立北京大学公共经济管理中心职业教育研究所,下设5个教研室,配备5名专职人员和6名特聘研究员。撰写、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校长陈昌金的论文《基于市场环境的中国民办高职教育发展定位与模式创新研究》在《现代教育报》第65~83期连载;动画学院教授杨鲁新承担的教育部“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项目的子课题《高等职业教育中双师型人才问题研究》获2008年“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该论文发表、收录于2008年《教育前沿》第四期和《中国教育科研论文集》。编辑出版《恒星教苑》、《教学简报》、《恒星大学报》等校内刊物。

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新加坡华盛顿学院、加拿大莱桥学院等国外院校合作办学,与韩国大邱工业大学签订姊妹学校协议。加拿大WILLIS学院、圣劳伦斯学院到该院访问。年内,省高校工作委员会副书记田建国到该院作《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和《创新、道德与人才》主题报告会;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原院长于仲文来院参观指导。

(陈昌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