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况 主要指标 2008年,青岛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150个,其中产值过1亿元企业1392个、过10亿元企业83个;完成工业增加值2019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4%;完成工业总产值8077.8亿元,增长22.4%。工业增加值和产值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分别居第三、五位。 产业结构优化 轻重工业协调发展。其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880.7亿元,增长11.7%;重工业完成1138.3亿元,增长15.6%。重工业占全部工业比重达到56.4%,提高3.6个百分点。船舶、汽车、机车、石化等产业的一批大项目建成投产,成为青岛市工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制造业七大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802.7亿元,增长23%。其中,石化化工业完成1209.8亿元,增长45.5%;汽车机车业完成423.9亿元,增长34.6%;船舶海洋工程业完成84.7亿元,增长39.3%。 产销衔接较好 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市工业系统采取措施,通过工贸政企联手,加强开拓国内外市场,在市场环境恶化的情况下,确保产销的良好衔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97%,增长0.4个百分点。海信集团、青啤公司、青岛石化公司、一汽解放青岛汽车厂、双星集团、黄海橡胶股份公司、即发集团、青特集团、北船重工公司、安邦石化公司、亨达集团等企业产销率均超过100%。 (市经贸委) 电子家电工业 概况 2008年,青岛市列入市信息产业局统计的电子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事业单位437个,其中内资企业212个(含私营企业155个)、外商投资企业225个;从业人员21.4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2万人;全部资产总计1349亿元。全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011.3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5.9%;实现利税94.9亿元,增长15.5%;完成出口交货值343.3万元,下降16.5%;新产品实现产值1050.3亿元,占总产值比重的77.9%;产销率99.3%。全市信息产业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信息产业的4.7%、占全省信息产业的43.6%。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中均居第二位。全年软件业实现销售收入105亿元,实现出口额2.1亿美元,全市有主营或兼营软件业的单位436个,从业人员1.1万余人;海尔集团、海信集团进入中国软件企业规模前100家。全年信息服务业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增长16%。 全年全市筹集信息产业专项资金3000万元用于支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等六大领域共43个重点项目建设。市信息产业局协助企业申报争取国家电子发展基金,有8个项目获国家电子发展基金4200万元的支持。推荐9个项目申报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总投资9.62亿元,已有5个项目进入答辩阶段;国家倍增计划对青岛市2个项目予以贴息支持170万元。以平板显示器和集成电路等大项目为重点,市信息产业局会同市发改委联合申报了新兴平板显示器件产业化专项;海信集团大尺寸LED背光电视液晶模组产业化、海尔集团触控交互式数字高清平板电视项目争取国家电子发展基金1000万元,其中海信液晶模组二期工程已竣工。与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合作,在青岛市设立CSIP集成电路设计分中心,争取国家电子发展基金300万元。举办3期集成电路设计培训班,培训集成设计专业人员150多人次。 在第二十二届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评选中,海尔集团、海信集团、澳柯玛集团分居第二、七、六十七位。 (文金明)
2008年10月27日,副市长吴经建(前排右二)陪同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领导到黄岛区检查指导工作。(市政府接待办供稿) 海尔集团 概况2008年,该集团继续保持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称号。在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员工总数5万余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全年实现全球营业额1220亿元。“海尔”品牌价值803亿元,连续7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3月,该集团第二次入选英国《金融时报》评出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在中国品牌研究院公布的“第三届中国最有价值商标500强”排行榜中,“海尔”商标获“中国综合行业标王”和“山东省标王”,成为唯一获“双标王”的家电商标。5月,在首届“中国企业国际化国家战略论坛暨2007年中国企业走出去国家贡献奖”评选中,该集团获“最具竞争力中资跨国企业”称号。6月,在《福布斯》“全球最具声望大企业600强”评选中,该集团排名第13位,是排名最靠前的中国企业。7月,在《亚洲华尔街日报》组织评选的“亚洲企业200强”中,该集团连续5年居“中国内地企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首,进入世界级品牌行列;在“中国最受尊崇的五大企业”单项冠军评选中,该集团获“商誉”和“品质”两个单项冠军。8月,由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评选的“2008年中国企业500强”公布,该集团以营业额收入1182.27亿元的业绩居第34位,居山东省38个入围企业之首。10月,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等联合举办的“30年中国品牌暨首届中国品牌国际化发展高层论坛”在京举行,该集团获“30年中国品牌成就奖”。年内,该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获“中国工业经济十大风云人物”、“改革开放30年中国品牌人物贡献奖”、“中国改革30周年功勋人物”等称号;该集团总裁杨绵绵被《福布斯》杂志公布为2008年度“全球100名最具影响力的女性”,是唯一连续3年上榜的中国女性。 产品营销继续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年内,该集团的产品占中国家电市场份额的26.2%以上,继续保持国内第一。其中,高端产品占市场份额的30%;在白色家电市场上继续保持领先,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海尔牌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牌冰箱、洗衣机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1月,第四十一届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展)在美国拉斯韦加斯举行,“海尔”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消费电子产业领先品牌TOP10”第一品牌。2月,两款海尔牌洗衣机在日本大型消费电子渠道Bic-Camera的销量超过同容量段的松下、东芝等着名品牌;BicCamera渠道在其电视广告中免费对海尔牌洗衣机进行主推介绍,并在其网站将“海尔”作为主推的首个中国家电品牌。4月,在美国《读者文摘》2008年度“亚洲信誉品牌”调查中,该集团获中国区金奖;其中,海尔牌洗衣机获白金奖,冰箱、空调获金奖,是所获奖产品最多的家电品牌。7月,海尔牌A+级节能冰箱进入英国第二大零售渠道销售。11月,商务部和财政部联合举办家电下乡投标项目活动,海尔牌彩电、手机、冰箱(冷柜)、洗衣机等产品中标。 科技研发全年申请专利912项,其中发明专利525项,平均每个工作日申请发明专利2项;截至年底,累计申请专利8795项,其中发明专利2261项。参与15项国际标准的制订,其中3项将发布实施;主持或参与192项国家标准的编制、修订,其中8项获创新贡献奖;制订行业及其他标准439项;是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最多的家电企业。3月,该集团申报的国家“863”计划项目《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家电装配生产过程跟踪与调度系统的应用研究”》获科技部批准并正式启动;同月,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首次公开7年来服务质量“明察暗访”调查结果,该集团是唯一被抽查的所有产品、所有城市、所有服务网点合格率均为100%的企业。8月,美国《商业周刊》和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共同发布2008年美国最佳产品设计奖(IDEA),海尔集团海高公司设计的意式三门冰箱获家庭生活类设计奖,是本年度冰箱类唯一获奖产品。12月,在2009年德国汉诺威工业设计IF国际设计大奖赛上,海尔牌三门冰吧、电热水器和双头燃气灶获IF国际设计大奖,是中国厨房电器企业首次获此奖项。 管理创新在创新实践中,探索实施的“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及“人单合一”发展模式引起国际管理界关注。已有美国哈佛大学、南加州大学,瑞士IMD国际管理学院,法国欧洲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等商学院专门进行案例研究,其中“市场链”管理被纳入欧盟案例库。为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实施信息化流程再造,开展从目标到目标、从用户到用户的“端到端的流程”,创建卓越运营的商业模式。启动“创造资源、美誉全球”的企业精神和“人单合一、速决速胜”的工作作风活动。 参与奥运等社会公益活动和多元化经济8月,该集团启动“一枚金牌,一所希望小学”计划(中国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每获1枚金牌,就捐建1所希望小学,并以奥运冠军的名字命名),捐建51所希望小学。为奥运村、国家体育馆、国家游泳中心、青岛奥帆中心等37个奥运竞赛场馆提供6万件绿色节能产品。选拔200名海尔金牌服务工程师成立奥运志愿者服务精英团队,对奥运场馆的海尔家电进行全天候主动维护、跟踪监控等现场服务。6月,该集团再次捐赠1750万元,在汶川特大地震灾区的北川县建中学1所、希望小学15所。累计向灾区捐助款项和物资计3800余万元。12月,由海尔集团控股并参与建设的青岛海尔洲际酒店开业盛典举行。 (海尔集团) 海信集团 概况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489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3.29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2.26%。其中,海外销售收入超过7亿美元,自主品牌占比大幅提升,利润实现年初计划的140%。年内,拓展生产基地。国内新增(湖州)海信—惠而浦合资洗衣机生产基地,与国内各地的20余个彩电、空调、冰箱等各产品品类生产基地保障了市场供给。11月初,该集团在埃及新建的平板电视工厂开工投产,项目投资1500万美元,占地12万平方米,主要生产CRT、LCD电视,计划实现年产能10万台;产能辐射北非、南欧及中东地区,与南非、法国、匈牙利、阿尔及利亚等生产基地形成全球产销体系。海信牌平板电视市场销量连续5年居国内市场第一位,占有率15.74%;与美国的BestBuy等主流家电连锁渠道合作,成为当地市场最有发展潜力的品牌;“海信”品牌大洋洲市场销售额增长87.14%,比重达70%;进入以色列市场的1年时间,市场占有率达到4.6%,成为当地一线品牌;进入加拿大最大家电连锁CTC的400多个门店。全年实现品牌销售额增长154%。 年初,该集团连续第二年当选“全球最有可能成为顶级企业”的公司;6月,被确定为全国十大国有企业典型;12月,连续4年当选中国“年度最佳企业公众形象奖”;在CES展上,海信牌电视入围“全球电视品牌前10强”,连续三届获“中国消费电子产业十大领先品牌”奖。 产品研发与市场开拓北京奥运会前夕,推出全球最薄LED液晶电视,厚度为55毫米。海信LED背光技术申请10项国内外重要专利,获“863”重大项目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的支持,是在彩电核心技术领域的又一技术突破,提升了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9月1日,海信液晶模组二期工程在海信信息产业园竣工,新建的两条大尺寸液晶模组生产线投产,整个模组生产区面积1.6万平方米,洁净厂房面积8000平方米,海信液晶模组年产能达到150万片的规划目标。海信智能交通系统产品在北京800个重要交通路口安装使用,其中包括奥运比赛场馆“鸟巢”周边的200多个交通道口,实现安全可靠运行,服务于北京奥运交通工程。该集团自主研发的10GPON光通信模块在北美光纤到户市场占有率超过70%,应用于光纤到楼和光纤到户的GPON、EPON系列“光收发一体模块”产品,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高速并行光传输模块”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打破了国际垄断;全年海信光模块业务实现销售收入增长116.3%。完成IPTV运营平台和酒店电视2.0版本的开发,并申请6项发明专利,在北京数千个酒店客房投入运营。在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标准3G手机的开发方面,该集团作为唯一连续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手机终端开发商,开发的两款产品获工信部入网检测;两次中标中国移动的3G手机集采,市场占有率居前4位。12月4日,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作为秘书处单位组织的全国家用自动控制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变频控制器分技术委员会在该集团成立。冰箱产品优化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混合发泡技术及制冷系统,包括家电下乡产品在内的全部新产品在国内率先实现节能设计,达到领先水平。12月20日,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多位院士和山东省科技厅、青岛市科技局的专家现场视察、分析和鉴定,认定该集团的高光无熔痕绿色注塑科技成果率先实现产业化,该项目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快速热循环注塑新技术总体研究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投资与合作4月28日,该集团与全球最大的白色家电制造商美国惠而浦公司签约,在浙江省湖州市合资组建新公司,研发、制造高端洗衣机和冰箱产品,供应国内外市场;新公司投资约9亿元,各占50%,有同等管理责任。5月23日,海信网络科技公司与IBM公司在京召开发布会,签署智能交通领域涉及技术、营销、服务等多项内容的战略合作协议,是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在该领域签署的首份正式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软件、硬件、咨询服务、集成和运营维护服务等多个产品线展开合作,结合海信集团在中国智能交通行业自主创新技术和市场优势及IBM的产品解决方案、全面服务能力,形成优势互补,促进双方深度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公益事业1月,该集团向雪灾地区捐款100万元,帮助受灾地区恢复生产和生活,发动数万名员工捐款。2月,与中共北京市教育工委、北京高校奥运工作办公室等部门在京举行“‘微笑北京’2008年志愿者系列活动”合作伙伴的签约仪式,成为2008年北京志愿者系列活动的行业唯一合作伙伴。5月13日,该集团决定向汶川特大地震灾区捐赠600万元用于灾区学校重建;发动该集团在全国的近6万名员工捐款捐物;截至5月31日,累计捐款838万元。12月20日,该集团作为新一轮“家电下乡”中标大户,海信牌彩电、冰箱、洗衣机、手机等产品全部纳入“家电下乡”体系,75款产品将惠及全国4亿多名农村消费者。 参与国际体育赛事7月1日,澳网赛事体育馆正式命名为“海信体育馆”,是中国首次在国际上以企业名称命名高科技多功能体育场馆;墨尔本奥林匹克管理委员会CEO布莱恩·莫里斯、主席拉塞尔·卡普兰、维多利亚州体育娱乐青年事务部部长詹姆斯·莫利诺、海信集团总裁于淑珉出席揭牌仪式;7月19日晚,在该馆举行为奥运运动员筹款的慈善晚宴,大洋洲500强公司的1300名政经界人士出席,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发表讲话,对海信集团在澳大利亚的市场表现和对当地体育事业的贡献表示感谢。年内,该集团正式成为以色列男子足球国家队的主赞助商。 (桂双峰) 澳柯玛集团 概况2008年,实现产值39.86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4.3%;工业增加值3.37亿元,增长135.9%;营业收入45.30亿元,增长20.1%;出口4681万美元,增长28.53%。按照聚焦主业的战略方针要求,推动“制冷、电动车、小家电”三大产业板块的发展。年内,三大主业销售回款占全年销售回款总额的98.2%。 11月,该集团获“改革开放30年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奖”称号。 市场拓展开展“网络拓展三大战役”,年内新增销售网络2600个;实施“双千工程”,在全国建立1000个年销售额60万元以上的明星店。加强对服务网络的投入。调整理顺服务商网络,规范服务工作管理。加强服务软硬件建设,商务公司售后服务中心CRM系统启用,提高了用户信息监控力度及处理效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提高;购置了数十辆服务车。调整海外市场布局,国际新兴市场建设初见成效。完成年度出口预算总额的114%,增长28.53%。推进营销策划与品牌建设,推出的“鲜立方”、“节能超人”、“惠管家”等产品策划和MEP磁能保鲜技术概念拉动了产品销售,受到客户好评。 产品研发年内,冰柜、冰箱和洗衣机产品开发43个系列115个规格型号的新产品;电动车事业部开发以“电管家”为代表的31款新产品,新品销量占总销量的57%,启动铁电池电动车的研发;小家电推出73款129个型号的新产品;自动售货机研发出新款综合饮料机、公交卡读卡器、大碗面售卖机等产品。全年实现创新成果专利58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5项,“BCD—207M系列三门冰箱”等16项列入市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多个项目获国家和省市的资金支持,累计获专项资金300余万元,“KSW155系列恒温恒湿节能静音酒柜”和电动自行车用铅酸电池组均衡充电控制器项目分获市重点新产品专项资金支持。 内部管理在生产环节推行QCF管理模式,实施“以质量为基础,以成本为核心,快速满足市场需求”三位一体的战略规划和“四个提升”活动,实行“质量改进一票到底”的项目责任制,建立质改流程,成立专门验货小组等;全年定单履约率100%,新产品开发项目执行率96.43%。产品成本、三项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两项资金占用额继续下降;产品毛利率增长1.48%,资产周转率继续提高,存货周转天数比上年减少55天。 组织机构改革按照业务专业化、资源共享化、管理精细化的原则,该集团进行组织机构改革和调整,设立家电事业部和电动车事业部,各自职能分工更加明确,责权利更加明晰;各事业部侧重于自身的经营管理,成为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集团本部的职能集中在战略管控、投资决策、人力资源管理、审计监督和提供服务平台上。 (孟岩) 轻纺业综述 轻工业 概况2008年,青岛市轻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有1918个,比上年(下同)增加20个,占全省轻工行业总量的15%,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37.24%。其中,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25个,产值5亿~10亿元企业26个。完成工业增加值398.78亿元,增长9.7%;销售收入2479.39亿元,增长18.2%;出口交货值664.96亿元,增长6.1%;利润总额123.09亿元,增长24.6%;利税合计223.28亿元,增长17.2%;从业人员45.32万人。有国家级技术中心6个,省级技术中心8个。年内,获省级轻工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8项。 采盐业有规模以上企业3个;销售收入2.5亿元,增长47.37%;从业人员925人。 农副产品加工业有规模以上企业421个;销售收入575亿元,增长20.41%,占全省总量的44.12%;出口交货值60.8亿元,增长56.99%,占全省总量的8.1%;利润总额29.8亿元,增长17.49%;利税总额44.2亿元,增长9.46%;从业人员10.5万人。 食品制造业有规模以上企业160个;销售收入220.45亿元,增长28.43%;出口交货值49.77亿元,增长4.85%;利润总额10.42亿元,下降6.88%;利税总额19.14亿元,下降1.08%;从业人员3万人。 饮料制造业有规模以上企业33个;销售收入112.54亿元,增长23.01%;出口交货值4.33亿元,下降6.92%;利润总额9.21亿元,增长35.95%;利税总额19.72亿元,增长13.47%;从业人员1万人。 皮革、皮毛、羽毛(绒)及其制品业有规模以上企业198个;销售收入195.81亿元,增长4.1%;出口交货值109.47亿元,增长0%;利润总额10亿元,增长34.11%;利税总额18.34亿元,增长17.3%;从业人员10万人。 木、竹、藤、棕、草制品制造业有规模以上企业64个;销售收入37.9亿元,增长28.34%;出口交货值9.04亿元,增长15.26%;利润总额2.23亿元,增长43.77%;利税总额5.03亿元,增长15.64%;从业人员8000人。 家具制造业有规模以上企业119个;销售收入75.38亿元,增长36.98%;出口交货值29.04亿元,增长1.2%;利润总额3.97亿元,增长71.03%;利税总额7.96亿元,增长54.43%;从业人员2.1万人。 造纸及纸制品业有规模以上企业128个;销售收入104.03亿元,增长8.86%;出口交货值9.72亿元;利润总额5.76亿元,增长29.35%;利税总额11.3亿元,增长13.99%;从业人员1.85万人。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及本册印刷业有规模以上企业97个;销售收入73.54亿元,增长14.22%;出口交货值44.63亿元,下降5.24%;利润总额3.74亿元,增长23.17%;利税总额6.1亿元,增长20.77%;从业人员3万人。 日用化学产品制造业有规模以上企业5个;销售收入3.25亿元,增长14.24%;出口交货值0.67亿元,增长2.55%;利润总额800万元,增长46.43%;利税总额2400万元,增长41.83%;从业人员400人。 塑料制造业有规模以上企业201个;销售收入136.61亿元,增长24.93%;出口交货值36.63亿元,增长21.22%;利润总额9.2亿元,增长68.96%;利税总额14.8亿元,增长43.91%;从业人员2.9万人。 金属轻工产品制造业有规模以上企业52个;销售收入42.6亿元,增长48.42%;出口交货值11.6亿元,增长12.14%;利润总额2.32亿元,增长21.54%;利税总额4.22亿元,增长30.81%;从业人员1万人。 缝纫机械、衡器及轻工专用设备制造业有规模以上企业9个;销售收入5.03亿元,增长51.92%;利润总额4800万元,增长52.77%;利税总额8700万元,下降20.64%;从业人员1000人。 电池、家用电力器具及照明器具制造业有规模以上企业103个;销售收入706.35亿元,增长50.35%;出口交货值96.55亿元,增长52.36%;利润总额25.13亿元,增长10%;利税总额45.51亿元,增长8.1%;从业人员4万人。 工艺美术品、日用杂品制造及制帽业有规模以上企业252个;销售收入157.5亿元,增长16.38%;出口交货值77.02亿元,增长3.62%;利润总额9.95亿元,增长38.62%;利税总额21.29亿元,增长30.74%;从业人员4.8万人。 (市经贸委) 纺织业 概况2008年,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66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5.3%,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2%;完成出口交货值327.8亿元,增长17%,占全市的19.5%。截至年底,全市有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1013个,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20%,吸纳就业22万人。 完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纱线、面料、服装生产链。全市纺织服装企业已建立并被认证2个国家级、5个省级和13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绮丽集团、即发集团、喜盈门集团、红领集团等骨干企业通过在国外建厂、开设贸易公司、建立直销店等形式,加强国际市场开拓。 品牌创建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形成以品牌企业为龙头、名牌产品为主导、在全国行业有重要影响的时装周为展示平台、相互促进发展的新格局,有中国驰名商标3个、中国名牌产品6个和省着名商标13个、省名牌产品15个及市着名商标26个、市名牌产品34个。中国(青岛)国际时装周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最具行业影响力专业展会。 集群化发展名城名镇带动作用突出。全市已形成纺织、服装鞋帽两大集群和即墨纺织服装、胶南王台纺织机械、莱西水集蜡染、胶州李哥庄制帽、即墨蓝村制鞋等5个区域特色产业基地。全年全市纺织、服装鞋帽行业分别完成产值383.9亿元、278.9亿元,分别增长17.7%、23.1%,分别占全市纺织服装产业的39.6%、28.9%。 存在问题1.企业培育品牌意识不强。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少,约90%的企业以贴牌加工为主,企业只获取10%左右的加工费,长期处于价值链的低端。服装企业大多数创新能力不足,主要是以仿制、翻版为主,原创性的设计不够,服装文化内涵深度不够,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2.产业链不够完整。设计创意产业层次较低,高档面辅料缺乏、服饰配套能力不足,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纺织机械核心技术没有突破,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发展;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精深加工产品比重较低。3.营销网络建设滞后。国内外市场营销渠道开拓能力差、控制力不足,研发、信息、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不健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比较滞后。 (市经贸委) 啤酒工业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概况 2008年,该公司克服市场需求量下降和成本大幅上升的不利因素,消化可比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其他成本上涨10余亿元,实现啤酒销量538万千升,比上年(下同)增长6.6%,高于同行业平均增长率;主品牌实现销量240万千升,增长25.4%;实现利润总额11.08亿元,增长10%;实现净利润7亿元,增长25.3%;实现销售收入157.81亿元,增长16.6%。总资产周转率为1.39,达到业内国际先进水平。年内,发行分离交易可转债,组建烟台啤酒青岛朝日有限公司;蝉联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第六次获“中国最受尊敬企业”称号,获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十大创新营销标杆企业等多项称号。 营销工作 建立市场巡回诊断机制。以“评估市场、发现问题、战略协同、持续改进”为目的,推动各销售公司落实营销战略、提高销量和盈利能力。在诊断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纳入运营计划进行管理,通过三级巡回诊断会议制度,建立自上而下的执行推进体系和自下而上的执行回顾体系,营销中心组织管理一体化初显成效。依据市场需求,优化、调整省区公司,布局、开发空白市场。截至年底,设立销售单位22个。加强职能管理,营销中心通过职能专业化建设搭建管理平台、通过流程制度建设提高营销系统能力、通过微观运营体系建设促进高附加值产品销售,实现基地市场和战役市场的统一指挥、调度、管理与协同。推进结构优化和品牌整合。年内,该公司在各区域市场执行“1+3”品牌战略,拓展青岛啤酒主品牌市场,在全国市场发展“山水”品牌,在省内市场发展“崂山”品牌,通过开发汉斯干啤新品类整合西北市场;完成153个品种的整合。创新模式,提升销售管理一体化运营能力。推进“大客户+微观运营”模式。优化经销商管理网络,建立健全经销商评估机制。推进大客户培育和发展,通过完善大客户管理体系和微观运营机制、开展经销商与大客户间的最佳实践交流、建立大客户发展培训和激励机制等,提高大客户专业化运营能力和风险防御能力。 管理工作 工厂生产运行管理规范工厂管理,严格统一工厂运行KPI指标,实现全公司生产运营管理的一体化与一致性。该公司的53个啤酒厂和2个麦芽厂均及时按照《工厂生产运行KPI词典》的统一定义和标准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和提报。推进工厂运行管理现场查核及培训;组织工厂产销、经营一体化区域会议,并确定以成本为主线的生产运营管理模式,建立并完善相关的生产运行管理制度及流程。 集中采购该公司在全国划分9个采购区域,设立8个采购中心工厂。发布公司、中心工厂和子公司采购职责与权限,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加强对采购业务运行的制度流程标准化、执行规范化的专业指导和审计考核,确保职责履行到位,实现集中采购“五统一”(统一采购战略规划、统一技术标准执行、统一供应商管理、统一价格比较体系、统一采购执行管理)。6月初,该公司对各工厂设立推进采购成本降低的四大目标,通过每月比价和措施跟踪推进目标落实。 质量管理在全公司推进质量一体化管理,督导各工厂把公司确定的工艺原则涵盖的所有技术指标都落实到SOP中,按照SOP操作来遵守、执行。运用CPCPR跟踪回顾工艺运行过程的执行效果,运用数据指标评价系统和跟踪制度查核SOP运行质量。通过建立常态化、汇报层级清晰的月度质量目标回顾以及周汇报制度等沟通机制,实现定期的目标分解、评价、跟踪及改进。 财务管理按照全公司财务一体化管理战略目标,重新设计规划专业队伍、管理机制、业务分工和层级授权,加强财务审计、税务统筹管理和资金统筹管理等集中统一管理职能,建立健全财务专业队伍管理和激励考核体系。创建收支两条线的资金远程集中管理系统,创立“青啤在线收单系统”,运用中国银行网银系统,对全国拟设立的省级销售分公司的资金进行管理。运用银行电子化的无卡POS收款系统对接公司ERP订单系统,实现区域资金集中管理。截至年底,已对北方销售、西安汉斯、营销中心所辖7个省级办事处近40亿元资金实现区域资金收款集中归集及管控。 人力资源管理围绕公司组织变革,横向突出公司HR政策管理与核心资源的配置、整合、提升;纵向关注以市场和业务为导向的营销系统、制造系统HR管理体系建设。协调建立和推进营销系统员工关系管理运营模式与体系建设;协同和支持营销中心快速搭建营销HR体系,推进制造系统高层职位标准化、专业化、一体化配置;按照“优先满足营销培训、深化完善制造培训、打造精品管理培训”原则,逐步完善培训管理体系。 信息化建设按照全公司总体规划、聚集资源、整合人才、统一平台、清除孤岛、提升效率原则,建立基于战略运营能力提高的信息一体化体系。配合公司组织变革优化业务流程,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销售模式,实现集中的业务信息平台;在新的营销组织实施统一的信息化资产标准和信息化资产管理程序,有效提高资产利用率和降低资产成本。 投资管理在新建工厂投资项目中,实现布局和形象的统一、工艺设计的统一、设备配置的统一、设备采购招标的统一、项目管理模式的统一,提高项目的工作效率,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工程建设周期,提高工程质量。 综合管理建立和完善以营销中心、制造中心为重点的法律管理体系。发布并实施《青啤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管理审计规定》、《青啤公司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组织开展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加强对招投标工作的监督督查,堵塞漏洞。建立结构化、标准化的沟通机制;建立流程优化的长效机制,借助KM系统平台推进流程“E”化。完善危机管理体系,组织专项危机管理培训。企业文化建设围绕组织、制度、传播、评估等模块持续深化。 服务奥运与公益事业 按照国家及奥组委对奥运食品安全的要求,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编写、发布16项涉及奥运食品安全的质量控制文件,对奥运食品专供企业进行现场查核和食品安全体系审核。完成奥运专供产品的生产。完成奥运期间的产品销售、品牌传播、场馆运营和奥运接待等工作。据益普索(IPSOS)奥运赞助效果跟踪研究报告显示,“青岛”啤酒在被访者中的购买意愿从54.1%提升到75.7%,增长21.6个百分点,居奥运赞助商之首。该公司获奥运营销“金麒麟”奖、十佳奥运营销奖、央视十佳奥运营销案例奖等称号。8月,该公司与NBA签订为期5年的战略合作协议。 年内,该公司及全体职工为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灾区捐款1300多万元,并启动了“爱心家园”援助计划;多次组织员工参与清理浒苔活动;该公司获全国“中华慈善奖”称号。 (周丽) 卷烟工业 山东中烟工业公司青岛卷烟厂 生产经营概况2008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8.63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5.5%;实现税金35.8亿元,增长8.1%。生产卷烟100.02万箱。其中,一类卷烟2.14万箱、二类3.54万箱、三类21.61万箱,分别增长4.7%、2162.3%和12%。主要品牌“泰山”卷烟产量2.03万箱,增长9.7%;“壹枝笔”卷烟产量15.46万箱,增长25.6%;“哈德门”卷烟产量82.50万箱,下降3.9%。烟叶单耗34.9千克/箱,下降0.25千克/箱;万元产值生产能耗21.6千克标准煤,下降26.4%;单箱卷烟生产能耗14.8千克标准煤,下降22.3%;包装设备有效作业率77%,增长4个百分点;卷接设备作业率88.2%,增长3.7个百分点;制丝设备故障停机率0.65%,下降0.91个百分点。 生产与安全加强工艺质量管理,确保“泰山”系列卷烟的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完成“乐章”、“华贵”、“宏图”等“泰山”系列卷烟的试生产,实现卷烟商标的换版过渡。完善生产和消耗考核体系,规范管理,严格考核,优化生产资源,提高设备有效作业率。全年生产工作日减少15个,减少加班,降低能耗,保证员工带薪休假。加强烟叶单耗控制,探讨并初步建立烟叶消耗分项控制体系。加强安全管理,全年未发生重大人身伤亡、火灾、设备责任事故。 科技、工艺创新建立健全企业创新管理体系,组织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在卷烟行业和全省QC成果发布会上,多项QC成果获奖,2个QC小组分获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称号。推进“六西格玛”管理,有4个项目获中国质量协会全国优秀“六西格玛”项目提名,成为行业“西格玛”水平测量标准起草单位之一,培养出15名明星、16名黑带、30名绿带,其中10人通过中国质量管理协会组织的注册黑带考试。实现与山东中烟ERP系统、OA系统的对接,实施并上线SPC(统计过程分析)项目。签订1组进口、2组国产高速卷接包设备购置合同。与山东中烟公司技术中心等科研单位合作,完善现有5000千克/小时制丝线和“泰山”精品制丝线工艺方案、设备选型、投资预算草案,编制项目计划书,经专家论证进入审批程序。 企业管理12月19日,通过国家烟草专卖局组织的易地技改项目总体竣工验收。加强三体系(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日常内审及问题整改,完善持续改进机制,通过中国质量管理协会的监督检查。推进标准化管理,完成374份体系文件的标准化转换工作。推进6S管理,通过专家评审。被评为2008年度青岛市现场管理样板企业。加强后勤保障系统建设。开展整顿规范工作,通过国家烟草专卖局、省局(公司)、山东中烟公司组织的各项检查。有关经验在全省烟草专题会议作典型经验交流。做好国家烟草专卖局清产核资检查和国家税务总局税收大检查迎检工作,依法依规处置各种不良资产,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按照山东中烟公司统一部署,做好模拟利润中心考核前期准备工作。以易地技改项目为重点,关口前移,加强工程审计,强化审计监督,控制项目投资。 人力资源管理以目标管理、岗位考核、绩效考核为重点,加强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运行与控制。完成全国烟草行业工业企业用工分配制度改革现场会承办工作,并在会上作交流发言;开展“泰山杯”第三届全国烟草行业烟机设备维修职业技能竞赛的组织筹备和选手训练工作,获6个机型赛项中的4个第一名、2个第三名。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首席技术工人(员工)评聘、技师和高级技师评聘、技术操作工人技能等级证书考评,35人通过公开竞聘在工程、经济、会计各专业获聘专业技术职务,新授予16人首席员工称号,3人被聘为高级技师,33人被聘为技师,68人获技能等级跨工种考评CC级以上证书。合理使用教育培训经费,开展培训项目190余项,培训3200余人次。 (宋黎) 颐中烟草(集团)有限公司 概况该公司是以卷烟配套材料加工、酒店餐饮为主营业务,兼有投资管理和生产经营功能的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经营范围包括卷烟辅助材料制造,工业品制造,国内商业,房地产开发,经营餐饮、服务行业,运输,广告代理,汽车电器,机械加工等;有青岛颐中国际大酒店有限公司、青岛黎马敦包装有限公司、颐中(青岛)实业有限公司、青岛颐中星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及颐中(烟台)实业公司、颐中(潍坊)实业公司、颐中(滕州)实业公司、颐中(菏泽)实业公司等多个参控股企业和成员单位,是集青岛、烟台、潍坊、滕州、菏泽等地区烟草相关企业经营及管理于一体的企业集团。截至2008年底,总资产38亿元,集团本部及所属企业在岗职工2538人。 颐中皇冠假日酒店年内,通过加强绿色环保、节能降耗调整营销策略和工作重点,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制度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海外市场锐减、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28亿元、利润3723万元。 青岛黎马敦包装有限公司围绕营销、质量和基建技改等重点开展工作,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实行超前介入、跟踪服务的营销模式,加强质量及生产管理。通过协调和统筹规划,三期技改工程竣工并通过验收;印刷分厂整体搬迁并投产,扩大了生产能力。全年实现销售收入4.72亿元、利润8792万元。 颐中(青岛)实业有限公司企业运行平稳,收入和利润增加;加强财务管理,保证资产和经营成果真实;开展业务、产品和技术创新,完善基础管理和规章制度体系,优化组织结构。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1亿元。 (张富强) 轻纺业其他主要企业选介 青岛市纺织总公司 概况2008年,该总公司限额以上企业完成现价工业产值25.57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21.90%;销售收入33.63亿元,增长18.97%;工业增加值5.35亿元,增长14.13%;出口创汇2.55亿美元,增长37.85%。 调整重组年内,该总公司进行更深层次的调整重组;制订的《深化和加快推进棉纺企业调整重组发展的方案》经市国企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实施;青岛纺联纺织(集团)公司成立,建立起法人治理结构,设置面向市场的部门和岗位,营销部门的业务、管理人员到位开展工作,加快了集团化管控;进行专业生产工厂的资源整合,纺联集团齐意纺织有限公司与纺联集团一棉有限公司实现管理、业务等方面的合并,纺联集团六棉有限公司与纺联集团银龙有限公司的资源整合部分实施;纺联集团八棉有限公司于11月底全面停工启动调整;与华融公司就理顺棉纺企业产权关系和资产关系,加快调整重组改制,进行资产、债务、人员和业务的重组及推进棉纺企业变革发展方式等达成共识,纺联集团股东会和董事会形成决议,由双方共同组建班子加快推进工作;各棉纺织企业分流安置(包括解除合同、办理退养或过渡性安置、系统内企业安置上岗等)职工1988人。 产业转型提升1.以市场化手段推动各个产业板块的优势企业做优做强。完成青岛华金苑针织股份有限公司增资扩股,纺联控股集团新增资本1350万元,持有25.13%的股权;支持凤凰印染公司内部股权结构规范调整并通过了二印土地处置方案;帮助一棉、齐意、银龙公司融资约9500万元、联城置业约1500万元、海外企业约500万美元。2.加大产业链两端投入。围绕提高企业的科技贡献率和市场贡献率,按照重研发、重品牌、优化产业规模的“哑铃型”发展要求,加强产业链两端即贸易事业部团队建设,组建起产品设计开发中心,对家纺业务和研发业务给予人力、财力、物力支持;投资330.5万元,加强人力资源、品牌设计推广、卖场(不含办公场所)建设。建立符合市场化要求的人才选拔聘用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强高端贸易和研发设计人才招聘、贸易网络和渠道整合、产品设计开发、品牌建设工作;完善棉花、面料、家纺和服装等营销渠道,加强家纺专卖店、形象店建设;产品设计开发中心的面料设计、家纺设计、包装设计等成果显现,在“张謇杯·2008年中国国际家用纺织产品设计大赛”上,“韵·青花瓷”获十大品牌设计奖。贸易事业部和棉纺集团与奥地利兰精公司、中国彩棉集团、河北吉蒿、江苏仪征和上海正家等知名高端原料供应商结成战略联盟,与着名国际品牌KAPO(卡宝)联手,做彩棉儿童服饰的专业生产供应商。3.加强品牌建设。服务品牌“青纺联”、服装家纺面料品牌“双飞龙”被评为2008年青岛市服务和产品名牌。在2008年中国(青岛)品牌运动会金榜上,“青纺联”获“品牌领导力”金奖,家纺品牌“韵”获“品牌创新力金奖”,青纺联控股集团、华金集团分获“2008年中国纺织品牌文化创新奖”。4.加强非洲和中东地区的投资和贸易、中东重镇迪拜等地区的市场拓展,获“青岛市实施‘走出去’战略先进企业”称号。5.产品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等成果显着,凤凰印染公司获全国纺织行业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印染行业节能减排优秀成果一等奖,丰衣纺器公司获钢丝圈专利,产品设计开发中心也取得专利并有作品获奖。 机制体制改革继续深化企业改制改革,完成三丰公司、寝装公司、益泉公司的改制或股权退出;推进海联制版公司、产业纺织品公司和日毛织公司等的改革调整和股权退出;多次组织对华金集团、中大集团退出或国有股权退出方案的论证;所属17个“壳企业”移交工业企业托管中心管理。推进盘活存量、资本运作、减债谈判等工作,八棉公司土地完成进储备工作;青岛印染厂规划完成初步方案;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调整规范了凤凰公司股权结构并修改通过了公司章程;推动纺联银龙纺织公司与现棉纺存量的重组;推进与上海南龙投资公司等的减债谈判工作;协调落实与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的减债协议,解除对八棉公司土地房产和针织五厂土地房产的查封。深化人事制度、薪酬制度改革,组织棉纺事业部市场营销、贸易、财务审计等部门的高管和业务人员进行竞聘上岗;为贸易事业部、研发中心筛选招聘家纺设计人员8人,市场开发、品牌营销等人员24人,建立了各类人才信息储备库;建立、完善公司本部的薪酬制度并组织实施;制定贸易事业部以增量奖励为导向的绩效考核办法;提出公司权属和控股企业经营管理层以增量奖励为导向的绩效考核和岗位基薪试行办法。加强存量资产和房地产经营管理、投资权益管理等,该总公司、纺联控股集团授权房地产事业部负责对所属全资及控股企业的房地产进行经营管理。 内部管理梳理规范相关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统一会计政策;制订应收账款管理办法、绩效考核营运资金计息暂行办法等基础管理制度;对棉纺企业应收账款建立客户明细档案;加强信用证汇兑风险管理,全年损益相抵净收益372.7万元;开发使用新的经济运行报表软件,经济运行评价体系基本建立;对棉纺企业库存情况进行调研、梳理,制订《棉纺企业库存管理办法(草案)》。做好公司本部的综合管理、资产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 企业文化年内,该总公司制订推出并逐步实施青纺联控股集团VI系统;完成青纺联产品展示中心的装修和布展;完成青岛纺织百年历史文化展厅的布展;举办多期高管和业务骨干培训班,内容涉及ERP知识、品牌与文化、家纺与品牌的创立及拓展、安全管理、变革和调整战略理念、法人治理结构等,培训620多人次;纺联控股集团、凤凰印染公司、华纺物资公司获全国纺织和谐企业称号,纺联控股集团和六棉公司被评为“山东省纺织行业企业文化建设杰出企业”。 (王立永) 青岛海珊服装服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截至2008年底,该集团有服装业、棉织业、毛织业、棉纺织业等企业9个,职工5300人。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4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46亿元,出口创汇1407万美元。产品有海珊牌西装、衬衣、毛衫、巾被、毛毯、休闲装、牛仔装等。 年内,该集团根据市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对该集团实施改革调整发展提出的要求和“家纺服装双先推进、引资重组多头并举”的理念,推进集团改革调整发展方案的实施。以海珊工业园为平台,突出高档家纺和高档服装两大优势产业的发展,依托产品、技术、市场、管理、区域等优势,通过企业改革、结构调整、资产整合、招商引资、股权改造,做强家纺产业、做大服装产业,完成海珊工业园建设。继续推进企业品牌战略,实施品牌工程,“美好”、“鑫天”、“海珊”多次被评为省、市着名商标和名牌产品,“三美士”获全国品牌创新大奖,实现集团在品牌创建上的突破。 (周毅) 石油化学工业 青岛海湾集团有限公司 概况2008年,该集团主要控股企业有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晶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双桃精细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海洋化工有限公司、青岛东岳泡花碱有限公司、青岛海湾实业有限公司、青岛东岳罗地亚化工有限公司、青岛海达制盐有限公司,其中青岛碱业为上市公司。该集团连续两年入选中国化工企业500强。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5.19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3.44%,其中控股企业48.31亿元、增长4.3%;销售收入55.09亿元、增长2.66%,其中控股企业48.42亿元、增长4.36%;工业增加值12.39亿元、下降7.46%,其中控股企业9.71亿元、下降6.48%;利税3.32亿元、下降23.1%,其中控股企业3.12亿元、下降12.82%;利润7251万元、下降61.8%,其中控股企业7939万元、下降44.21%;出口交货值11.75亿元、下降4.52%,其中控股企业9.05亿元、下降2%。两项资金占用近10亿元、增长11.56%,其中控股企业7.46亿元、增长12.89%。主要产品产量完成情况:纯碱72.02万吨,增长1.42%;烧碱12.77万吨,下降6.84%;聚氯乙稀11.7万吨,下降18.06%;复合肥10.48万吨,下降30.6%;尿素16.65万吨,下降9.62%;染料1.29万吨,下降26.16%;硅胶2.71万吨,下降28.58%;硅酸钠39.1万吨,下降16.19%。 节能减排坚持管理精细化,杜绝跑、冒、滴、漏,查找工艺、设备、管理各环节的薄弱点和不足;加强用水、用能管理,降低煤、汽、电、水单耗成本,促进节支增效。推进“四新”(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技术应用,推行清洁生产,加快实施节能项目,提高节能效率。推进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纯碱系统节能技改工程建设,加快海水综合利用的升级换代。青岛海晶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推进离子膜烧碱工艺升级替代隔膜烧碱生产项目,实施大功率电动机的变频改造技术,降低离子膜烧碱电耗,降低烧碱综合能耗;继续推广生产过程中废热利用项目。青岛双桃精细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先后完成化工厂吡唑酮设备大型化改造和苯胺回收装置改造,新增1台闪蒸干燥器替代苯胺黑产品的盘式干燥器,设备能力提高近3倍。青岛海洋化工有限公司通过对细孔硅胶改变酸泡浓度,达到节酸、节水的目的。全年该集团万元产值能耗2.07吨标准煤,下降17.57%;万元增加值能耗10.49吨标准煤,下降10.07%;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95.59%,增长0.53%;万元产值取水量23.46吨,下降19.82%;万元增加值耗水728吨,下降8.73%。超额完成与市政府国资委签订的节能减排目标。 安全生产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开展专项安全整治活动。重点检查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安全投入、重大危险源监控、应急管理等工作。全年查出隐患289条(个),投入整改资金432万元。组织了“安全生产月”及夏季“四防”等4次综合性安全大检查。先后开展以作业票证制度、劳动防护用品、重大危险源监控、危化品管理、安全费用提取为重点的检查,查出问题80多项,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20份。开展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的“十查”活动。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运设备等“硬件”和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软件”的检查。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加强安全管理和体系整合工作,落实“一岗双责”安全管理制度,重点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和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在季节转换、节假日和汛期来临前等盐业生产关键阶段,该集团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具体部署。加强日常检查和督导,要求企业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抓好安全和稳定工作。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组织以“治理隐患、防范事故”为主题的活动,开展“安全伴我行”主题征文、摄影比赛,“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知识竞赛”,“安康杯”竞赛,应急预案演练等活动。 环保开展环保达标治理活动。加强环保管理,青岛碱业、海晶化工、双桃精化、海洋化工等企业安装在线监测系统,与省、市环保局联网,实现24小时在线监控。青岛碱业、海晶化工、双桃精化等企业分别实施白泥与二氧化硫双项治理、氯化氢合成炉废热综合利用制冷技术改造和苯胺回收改造等项目,减少污染物总量。贯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整合ISO9001标准,提高了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水平。 科技创新和项目建设全年有26个技术创新项目列入青岛市2008年度重点技术创新计划,并申请享受技术开发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在全市企业技术中心年度评价、复审工作中,该集团的5个技术中心均通过评定。全年有10个项目通过市经贸委、市科技局组织的开发新产品及新产品鉴定,其中7个达到国内领先水平、3个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加强企业产品名牌的培育工作,青岛东岳泡花碱有限公司的“偏硅酸钠”、青岛碱业平度分公司的“精甲醇”入选“青岛名牌”;青岛海晶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的“氯化聚乙烯”完成“中国名牌”的申报工作。全年该集团及所属企业实施创新项目12个,计划投资2.8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9亿元。加强5个市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其中,青岛海晶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完成2万吨离子膜电解槽替代隔膜烧碱项目,青岛东岳罗地亚化工有限公司的硅酸钠项目竣工投产,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白泥与二氧化硫双向治理项目基本完工,青岛双桃精细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的苯胺黑系列产品调整改造和生产自动控制系统改造、吡唑酮产品设备调整改造等项目已基本完工。 改革调整和解困、稳定工作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年内,该集团原所属的青岛东风盐场、青岛海玉制盐有限公司、盐业水电管理处(含盐业气象台)等企业成建制划转至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市政府国资委的指导、协调,制订完成青岛海湾实业公司所属企业整体改制方案,拟采取分类调整改革措施分步进行。协调平度市劳动部门和法院,完成其所属两个破产企业的破产资产变现和职工安置工作。双桃医院的改制工作完成财务审计、资产评估、职工安置方案的制定等各项工作,已按市政府国资委要求在市产权交易中心公开挂牌转让。推进实施劣势企业移交工作,青岛隆大化工有限公司、青岛建材机械厂移交市工业企业托管中心。基本完成6个破产或有关企业的人员分流安置工作。 (滕宝弟) 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概况该公司系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山东省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青岛国信实业有限公司按85∶10∶5的投资比例出资设立的特大型石油化工企业,2004年10月18日注册成立;是国内批准建设的首个单系列千万吨级炼油项目,中国石化单套规模最大、体制机制最新、用人最少的新型炼化企业;总投资125亿元,2006年5月1日开工奠基,2007年12月31日项目中交;有1000万吨/年常减压、250万吨/年延迟焦化、290万吨/年催化裂化、150万吨/年连续重整、330万吨/年加氢处理、410万吨/年柴油加氢、60万吨/年气体分馏、20万吨/年聚丙烯等16套工艺生产装置和相应的油品储运设施、公用工程系统,项目按照“大型化、系列化、集约化、信息化”理念进行规划建设,采用最新的炼油工艺技术,技术水平整体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可年产成品油708万吨、化工产品203万吨,成品油质量达到“欧Ⅲ”或“欧Ⅳ”标准。该公司设10个职能部门、9个生产单元,有职工506人。 2008年4月12日,常减压装置备料开车;5月24日,全厂流程打通和第一船柴油出厂,实现投料开车一次成功,达到国内外大型炼油厂开工的先进水平;11月,各主要装置均通过达产标定,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达到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考核标准,被授予中国石化节能降耗先进单位称号。 全年完成原油加工量510.70万吨,工业总产值不变价155.85亿元、现价225.18亿元,工业增加值-47.93亿元,资产总计144.73亿元,流动资产20.57亿元,固定资产原值 102.48亿元、净值98.31亿元,销售收入224.11亿元,实现利税-48.20亿元,税金-1.68亿元。主要产品产量:汽油122.51万吨、柴油198.64万吨、煤油12.39万吨、液化气35.25万吨、石脑油12.96万吨、重芳烃0.78万吨、5号白油油料0.49万吨、石油焦(扣除自用)30万吨、丙烷1.60万吨、C51.29万吨、纯苯1.18万吨、混合二甲苯5.68万吨、MTBE0.57万吨、硫磺7.99万吨、聚丙烯10.3万吨。 服务奥运7月,根据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要求,组织生产符合“国Ⅳ”标准的清洁汽油5.5万吨投放北京市场,保证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用油需求。奥运期间,统筹协调安全、环保、反恐、稳定等工作,为奥帆赛、残奥帆赛的举行提供保障,被青岛市评为立功授奖单位。 基础管理与机制创新结合企业实际并借鉴国际先进炼化企业模式,继续完善扁平化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健全机构设置和职责调整,修订部门职责,细分部门业务,理顺管理流程,加强规章制度的建设、培训与执行水平,推行绩效考核管理,持续加强和改进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内控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和业务外包管理等管理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秦玉清) 中国石化集团青岛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概况截至2008年底,总资产为43.72亿元,在册职工1414人,其中在岗职工1263人。全年加工原料油234.91万吨,比上年(下同)下降6.3%;实现含税销售收入129.19亿元,增长16.08%;公司本部完成工业总产值108.96亿元、税金3.9亿元;可比综合商品率92.87%,增长1.64%;石油产品轻油收率71.01%,增长2.61%;加工损失率0.92%,下降0.08%。年初完成工商变更手续,成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 综合配套技改工程推进加工高酸原油适应性改造项目建设,全面落实企业发展的长远目标。4月下旬,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发展计划部在青召开青岛石化加工高酸原油适应性改造项目总体设计审查会,该项目通过总体设计审查,集团公司总部批复同意青岛石化公司就地改造35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装置,新建160万吨/年延迟焦化、100万吨/年汽柴油加氢精制、1.5万立方米/时制氢、2万吨/年硫磺回收等工艺装置,并对现有的公用工程和辅助生产设施进行配套完善的技术方案,总投资15.20亿元。8月中旬,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发展计划部在青召开项目基础设计审查会,该项目通过基础设计审查并于9月26日开工;截至年底,总承包单位的主体装置施工招标结束,桩基施工等土建工程和主要长周期设备定货基本完成。根据国家采用汽油质量新标准的要求,推进产品质量升级工作,60万吨/年催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集团公司总部批复同意,总投资13638万元。截至年底,已组织完成该项目基础设计预审查,设计单位正在按审查意见进行设计修改。 项目竣工验收根据集团公司项目竣工验收的有关要求,组织60万吨/年柴油加氢精制、25万吨/年重整、20万吨/年和15万吨/年气体分馏、8万吨/年苯抽提等5个工程项目竣工验收,通过集团公司总部档案专业验收。其中,3个工程项目的各项专业验收先后完成,具备竣工验收条件。 改制分流根据集团公司的总体工作部署,继续推进主辅分离改制分流等工作。年内,对青岛华裕化工厂、青岛茂祥石化液化气有限公司按计划组织实施改制分流。改制分流实施方案报集团公司总部获批复,两个改制单位已办理工商变更。开展清理整顿对外投资和多种经营工作。 内部管理全面推行企业《内部控制手册》。制订承包指标考核措施,加强成本管理,实施单位加工费、绩效考核软件等考核方法。修订和完善《经济责任制考核标准汇编》,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预算和各项费用指标的控制,优化生产流程,拓展经济活动分析的广度和深度。完善资金平衡运行体系,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合理筹集并安排好资金使用,降低财务费用,年内获汇兑收益16637万元;全年清理3年以上应收款413万元;降低工程成本,加强工程结算的审核,提高技改项目的投资回报;加强资金收支审计、成本费用审计,开展专项和合同审计。提高集中公开采购和网上采购规模。 ERP系统的推广应用4月底,成立组织机构,组织实施关键用户的选拔、SAP技术培训、业务流程的调研和确认、开发环境的建立、实施方案的制定、网络技术的提升、电脑设备的配备、实施过程的管理与协调、数据的转储与核对、流程的演示、系统试运行等工作;11月,该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实现产品生产、销售、物资采购、资金集中管理的全过程管理。 安全环保、节能降耗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生产和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完善安全生产保障措施。开展“隐患治理年”、“安全生产月”等活动,组织各级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开展安全隐患整治、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等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全员安全教育活动。贯彻执行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禁令》,落实监督检查和考核责任。对循环水系统进行不定期查漏、整改,节约水资源,降低循环水的排污量,减少冷换设备的泄漏,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加强加热炉运行管理、凝结水回收管理、污水回用管理等措施,减少燃料油、新鲜水等资源的消耗。继续开展清洁生产工作,提高“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处理及排放达标率,实现全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9.9%、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0%、环保设施运行率100%。 科技创新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2007~2008年度企业科技进步成果的征集评审活动,汇总的46项成果在装置技术改造、节能降耗、清洁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及信息化建设方面产生巨大效益。组织完成催化再生系统内取热系统核算改造、聚合装置低压回收丙稀回炼、凝结水回收系统改造、CO锅炉B炉扩能改造及MTBE加注设施改造等项目的立项、设计和实施。第四季度以来,根据集团公司总部压产量、调结构、稳定市场的要求,该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多次专题研究压产增效措施,先后提出24项措施,降低库存成本高的风险,改善企业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联合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及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催化剂分公司的专家,反复研究生产经营方案,改善生产经营环境。 设备检修与技术改造6月起,该公司对10套生产装置和公用系统进行全面检修;对CO锅炉B炉进行扩能改造,共实施检修项目2938项、设备更新11项、技改项目78项。 (丁昊) 青岛红星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概况2008年,该集团有青岛红星化工厂、青岛东风化工有限公司、贵州红星发展大龙锰业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红星发展进出口有限公司、重庆大足红蝶锶业有限公司等子公司,职工5011人。完成工业总产值11.95亿元、工业增加值3.2亿元、销售收入12.17亿元、利润6277万元;完成主要产品产量:碳酸钡27.98万吨、碳酸锶5.61万吨、电解二氧化锰2.08万吨、硫酸1.7万吨、硫酸钡2.04万吨、药用硫酸钡1568吨、辣椒红色素74吨。 产品结构调整针对碳酸钡产品传统市场萎缩、市场恶性竞争加剧等因素,组织所属企业加强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销售工作,实现逆市增长。镇宁钡业公司实现高活性粉钡的稳定生产,粉钡的销量比上年(下同)增加3万吨;大龙锰业公司的电子钡和水处理钡的销量增长近3倍,高性能电解二氧化锰的销量增长近2倍,高附加值产品成为该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贵州红星进出口公司拓展粉钡市场,全年开发新客户近30个,销量3000多吨。 企业内部管理大足红蝶公司先后通过ISO9001:2000、ISO14001:2004标准认证的监督性审核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审核工作,重新建立车间目标考核体系和部门考核制度,完善整体考核体系。青岛东风化工公司通过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大龙锰业公司加强资金和资产安全工作,年底应收账款占用下降25%,完成上市公司下达的控制目标。青岛东风化工公司通过对经营人员签订货款回收承包合同,加强对货款回收的考核奖惩,缩短货款的回收周期,年内货款回收率102%以上。 技术改造与新产品开发镇宁钡业公司通过开展技术改造,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全年碳酸钡用煤单耗下降100千克,硫磺回收率增长约6%,产量增加2527吨。青岛东风化工公司的电子油墨级硫酸钡和超有光聚酯添加剂的生产技术研发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打破国外产品的技术垄断,充实了企业的技术储备,具备实施大生产工程设计条件;完成主导产品工业硫酸钡的生产工艺改造。 节能减排大龙锰业公司投资2671万元,实施《生产系统能量优化技改项目》,合计节能折标准煤22590吨/年。贵州红星发展镇宁工厂重点实施硫化钡车间转炉烟气余热利用、成品车间湿粒工序烧结炉的尾气余热利用、加热浸取工艺水项目、原料破碎工序工艺改造项目等技改项目,全年节约标准煤2.47万吨、价值近1000万元。 环保治理红星化工厂完成铬渣治理工作,铬渣资源化处置量21万余吨;铬渣综合治理工作走在全国最前列,成为全国铬渣综合治理的示范工程;截至年底,该厂进入实施铬渣渗漏液处理等后续工作阶段。 安全生产该集团与所属企业签订《2008年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并实施“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开展“隐患治理年”、“安全生产百日督查”、“防汛安全检查”、“特种设备大检查”、“化工企业安全大检查”等专项活动,完成“黄金周”、“奥帆赛”期间安保工作;严格执行节假日的领导值班制度和安全生产“零报告”制度。组织指导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作好《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申报及相关工作。完成市政府确定的各项年度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和工作指标。 品牌培育制订《品牌培育工作实施方案》,指导所属各企业具体实施。继碳酸钡和碳酸锶先后获“青岛名牌”产品之后,氢氧化钡系列产品被认定为2008年“青岛名牌”产品。 改革改制与稳定工作坚持解困与发展“双线推进”的工作方针,经市政府、市企业改革与调整领导小组和市政府国资委批准,以土地出让和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减持出售等形式,解决企业改革改制中职工安置的资金来源。截至年底,已有728名下岗职工进入市职工托管中心,职工安置工作进入收尾阶段。制订《青岛红星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有资本调整工作方案》,完善改革改制工作思路和措施,初步确立公司资本结构调整目标和发展定位。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公开接访、领导干部带案下访等活动,全年接访328人次、信访电话119个、上访信件5封,已全部处结。 (魏希文 张旭峰) 青岛丽东化工有限公司 概况2008年,生产芳烃类产品83万吨,总产值107亿元。8月30日,该公司被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评选为“中国企业500强”,是正式投产后首次入选。年内,该公司被中国石油和化工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百强企业称号。 安全生产推进安全意识生活化、习惯化,严格安全生产制度,实现工作场所安全环保“零事故”的工作目标。该公司通过了政府有关部门的清洁生产审核,获省级安全生产单位称号。截至年底,安全环保“零事故”时间累计271万小时。 节能技术按照“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要求,采取工厂高效的能量联合利用、锅炉主要节能设计、加热炉主要节能设计、设置空气预热器、蒸汽综合利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锅炉给水系统采用低压蒸汽冷凝液回收技术、节电技术的应用等多项节能技术降低能耗,取得明显效果。 社会公益事业“丽东化工奖学金”已连续颁发4届,该公司每年出资15万元资助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大学等3个高校的成绩优异但家庭贫困的大学生。每年奖励3个高校30名学生,每位学生奖励金额5000元。组织为汶川特大地震灾区捐款。出资3万元为黄岛街道办事处60个特困户家庭捐赠大米、羽绒被等生活用品;年内,该公司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中学开展科普教育8期,培训学生500人次。 (吕龙江) 橡胶工业 青岛黄海橡胶股份有限公司 精细化管理明确关键环节,制订措施,解决突出问题;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和风险点控制,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工序流程,围绕设备、生产、技术以及人员、成本等关键环节,加强基础管理,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加强产销衔接工作,优先保证适销对路产品的生产。从修订制度、完善体系、强化落实入手,加强各工序质量监控,把好每道质量关口,抓好全员质量管理。通过采取控制物耗、能耗,加强对标管理,稳定产品质量,加强技术创新等措施,实现挖潜增效约6000万元。 技术创新全年完成新产品开发107项、新配方设计31项、老产品结构调整35项。其中,实现新产品产值1.8亿元;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及新型材料应用,全年降低成本约2500万元。年内,该公司通过TS16949、ISO9000、3C、ECE、巴西INMETRO等产品认证年度复审和多个配套厂商的认证审核。进行60余次产品结构调整,重点推出高性能、高附加值的产品,提升竞争能力。 改革改制按照精干、高效原则,通过定岗、定编、定责等措施,对机构处室进行压缩,由原十部三室并至八部一室;对5个生产分厂和动力分厂、保卫部、仓储处等部门的辅助岗位富裕人员进行削减,其中生产分厂的一线职工比例由原来的63%提高到72%,通过优化组合、人员分流等降低人工成本达上千万元。加强分配制度改革,按照“能力高低、贡献大小、责任轻重”原则,向重点生产一线的骨干、能手和销售人员、技术人才倾斜。 搬迁技改工程年内,完成搬迁后全钢载重子午胎生产线的扩建厂房建设,搬迁21台双模硫化机和6台成型机,安装6台硫化机和1台三鼓成型机,其中部分设备已投入生产运行;半钢子午胎生产线车间改造项目完成硫化扩建车间所需辅助设施的建设,7台硫化机投入生产。 (吕晓梅) 双星集团 概况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105亿元,出口创汇2亿美元;实现创新项目4587项。该集团总裁汪海入选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百人榜,获中国改革30年“改革之星”、世界经济十大华人杰出企业家等称号。继续支持体育事业,双星雄鹰男子篮球队进入CBA。先后为南方特大雪灾和汶川特大地震灾区捐款捐物500余万元。 成本管理创新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原材料暴跌等不利因素,加强市场化承包管理机制,探索推行市场化股份制管理体制与厂币现场交易模式,不断推进家庭消费式管理模式,把下工序索赔上工序的制度贯穿到每个生产环节,实行现场厂币买卖,增强职工的节能降耗意识。组织开展530多种形式的岗位竞赛,命名680余个员工名字的先进操作法;员工提合理化建议9631条;实现小改小革项目3000多项,创效益6000多万元。 高端市场产品开发巩固双星牌高档鞋类和服装产品的市场领先地位,完善专业网球鞋、篮球鞋、羽毛球鞋、足球鞋、乒乓球鞋和跑步服、入场服等专业系列产品,开拓双星牌高档次、高价位的产品市场。推进实施轮胎类产品向“轻量化、专业化、扁平化、无内胎化”方向发展,停止低档斜交胎的生产。自主开发矿山型新花纹无内胎轮胎、转向轮等23个规格37种花纹的新品种,初步实现双星集团无内胎轮胎产品的专业化、系列化、高档化;开发四大系列19个规格的农用、轻卡、矿山及工业叉车轮胎,形成双星农用轮胎的“特色技术产品”;开发30余个新规格、新花纹的半钢轿车子午胎。推进实施机械类产品向“高、精、尖”和非标产品方向发展,全年制作加工680余套设备,其中187套高档非标设备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90%;开发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生产高档半钢轮胎的专用设备——天平液压式双模硫化机;开发的具有国内首创自主知识产权80吨位的升降式树脂砂混砂机,设备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发挥刺绣类行业高档水溶绣、玻璃纱、定型纱等产品优势,开发玻利维亚、智利等国的新客户,在国内有关企业80%停产的情况下,取得新发展。 自主创新鞋类行业运用冷粘与热硫化工艺相结合的方法完成高跟鞋的生产,实现冷粘工艺与硫化工艺的结合;将硫化车车体加长改进,增加挂鞋数量,月综合节约能源费用1.4万元;自制裁断送布机械手、刷海绵机械手、切布机械手等设备,生产效率提高12%以上;研制鞋垫自动印花机,提高效率40%;冷粘鞋压合机进入流水线,实现工艺“零距离”;自制安装鞋楦运输线,淘汰人工推运鞋楦工艺。轮胎行业完成密炼提速、胎面、三角胶自动输送、半成品大卷改造、半成品模块化、标准化改进等大型创新项目和各类工艺技术创新,挖潜增效1亿余元;将原来生产斜交胎的设备改造成可生产斜交胎和半钢胎的多功能设备。热电行业通过架空管道回收乏气,用于除盐水加热,创造了独特的热电运行模式,年降耗600万元,获市政府节能技术改造奖励资金。 (孙蔚澎) 机械、冶金工业综述 概况 截至2008年底,青岛市机械冶金产业有规模以上企业1248个,从业人员21万人,实现产值1786.8亿元、利润83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4%、17%、22%和36%。 运行特点 产业规模、优势不断扩大全市机械冶金行业门类较齐全,包括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等七大类。在输变电设备、中小型汽轮机、锅炉辅机、测量仪器、五金工具和纺织、轻工成套设备等领域具有一定优势;青钢集团、浦项公司、泰发集团、浦铁公司、宝井公司、三恩集团等企业的重点产品在全国同行业排名中均居前列。行业竞争力逐渐提高,已成为全市重要的支柱产业。 技术水平提升年内,汉缆集团的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4个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汉缆集团高压及超高压电缆制造技术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美光机械、顺德机械等24个企业被国家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骨干支撑作用明显机械冶金产业营业收入过1亿元的企业有329个,过10亿元的企业13个。青钢集团、汉缆集团等20个企业总产值达到589亿元,占机械冶金产业总产值的33.5%。 中小企业集群特点突出全市90%的中小型机械企业分布在胶南、即墨、胶州、城阳等市(区),块状经济集聚,布局特点突出。胶南市的手推车、胶州市的铁塔、即墨市的金属铸造等产业已形成较大规模优势。 存在问题 1.产业特色不明显。缺乏重大成套设备生产能力,核心零部件配套能力差,产品档次普遍不高。2.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大企业、大集团偏少,带动能力弱,竞争优势不突出。3.产业升级缓慢。产品以中低端为主,劳动密集型的轻、小产品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产业同构问题突出。4.品牌经济发展滞后,全市68个“中国名牌”中机械钢铁行业仅占4个。 (市经贸委) 汽车制造业 一汽解放青岛汽车厂 概况截至2008年底,有员工3708人(不包括浦东专用车厂);其中具有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学历者分别为323人、435人、45人、4人,工程技术人员373人。设有8个职能部门、1个办公室和上海浦东一汽青岛专用车厂、一汽解放青岛汽车厂成都分厂。工厂占地面积48.7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71万平方米,其中生产用建筑面积11.9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8.19亿元,净值1.94亿元,总资产49.6亿余元。完成劳动生产率18.2万元/人。2008年,生产汽车70161辆,比上年(下同)增长14.99%;销售汽车70484辆,增长16.62%;实现主营收入99.8亿元,增长32.5%;实现利润2.3亿元,增长35%。 产品研发全年完成产品开发593项,其中重点策划产品108项、适应性开发485项。完成“国Ⅱ”向“国Ⅲ”车型转换;开发投产轻量化的8×2、6×2、8×4载货车和8×4自卸车及J5K经济性自卸车以及赛龙小牵引车等产品;完成橡胶悬挂、盘式制动器、少片簧等总成的匹配工作;完成“新大威”平地板加长150驾驶室,环绕仪表板、气囊悬置驾驶室和J5M/FM右置满足ECER29碰撞法规的驾驶室的开发等;为肯尼亚、越南、安哥拉等15个国家研发提供60余种出口产品。 市场营销相继开展太旧高速物流车辆市场、北京市场、集中投放轻量化产品等拓展工作,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不同产品的市场推介、不同的配置与结构,出台阶段性政策14项。针对区域市场销售存在的问题,相继出台一系列管理考核措施,加强区域销售管理,并向前期区域销售秩序混乱的地区派遣督查员,进行重点监管。做好备品服务工作。推行TDS系统,加强“三包”服务,推行分区域管理,结合市场需要开展备品急救包投放。向全国增派备品服务人员16人,改善备品服务工作,提升服务水平和售后服务能力。 质量管理加强全员质量意识教育,推行“五不流”和“零缺陷”目标管理,重新修订《产品质量考核办法及细则》,强化“一把手”质量责任考核,建立员工交流和沟通机制,重点加强整车质量检验环节控制,完善检验标准和流程,整车一次入库合格率稳定在93%以上。根据生产过程和市场反馈的质量信息,开展质量改进和群众性QC小组活动。组织召开年度采购产品质量工作会,与供应商签订质量保证协议。组织举行售后索赔、生产问题较多的关键零部件重点供应商专题质量改进会议。 降成本工作完善定额管理和目标成本管理,加强投入产出控制,进行全员、全过程降成本,全员全年提合理化建议336项,实现经济效益611.2万元。推广成本分析控制工作,举办培训班对采购和成本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丰田”成本分析经验,利用、推广“丰田8张表”工作模式,做好成本分解与分析工作。 基础管理围绕效率、品质、成本,推进TPS改善活动。重点围绕按车型工时定额排产、物流运输效率的提高、提升运输环节质量品质等开展工作。建立起生产预警机制。加强设备管理预防性维修,提高设备资产管理细化度。推进TS16949管理体系相关工作,完善体系能力建设,优化业务流程,相继开展TS16949文件发布和体系运行等工作。 信息化建设实施MES扩展和成本核算项目,实现CAPP二期工艺管理功能,完成PDM图档管理及CAD集成功能应用,完成TDS系统运行工作。组织开展“一卡通”、上海浦东信息化项目等建设。 员工培训重点开展TS16949管理体系培训,职业经理工商管理知识和领导能力培训,工程技术、专业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专项技能、工作流程培训,操作工人的应知应会、一专多能、职业资格培训,班组长任职能力提升培训等20项培训。全年举办各类培训104期,5854人次参加了1403学时的培训,人均参加培训20学时以上。 (汪伟) 重汽集团专用汽车公司 概况2008年,生产各种专用车10088辆,比上年(下同)增长50%;销售1万辆,增长38.9%;实现销售收入18.5亿元,增长120%;实现利润2600万元,增长17.6%;零部件外销收入7772万元,增长10.2%;出口创汇8799万美元,增长182%;在岗职工人均年收入3.43万元,增长11.7%。实现了“五年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一步。在济南市新建的年产1万辆自卸车基地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完成青岛市年产2.2万辆专用车基地的外迁选址工作。年内,该公司获山东汽车50年十大名牌产品、山东汽车50年十大成长性最好企业称号。在全国汽车行业举办的“纪念中国汽车工业改革开放30年系列活动”中,该公司董事长刘培民当选中国汽车工业杰出人物。 开拓国内外市场继续实施国际化战略,加强组织机构、产品研发、出口商对接、境外服务、配件供应等环节的管理,保持产品出口量的大幅增长,产品出口量和自营出口创汇都保持行业领先地位;自卸车实现销售8513辆,增长44.9%;建筑类专用车实现销售950辆,大部分实现出口。环卫车在国内市场地位稳固,产品销售区域扩大到20多个省市,产销量继续居行业前列,实现出口127辆。两款飞机牵引车获民航许可证,进入民航市场。全年出口专用车7364辆、增长71.8%,其中自营出口1924辆,居国内专用车行业前列。 技术创新通过实施技术领先战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强技术管理,面向国内外市场开发新产品,不断推进技术创新,保持了行业技术领先优势。先后完成前卸料混凝土搅拌运输车、高压清洗车、轻量化自卸车、全挂侧翻自卸车、侧装式压缩垃圾车、矿用自卸车、扫路车、寒冷地区底板加热专用自卸车、120系列垃圾压缩转运设备成套系统等创新产品成果。其中,前卸料混凝土搅拌运输车、高压清洗车产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他多个产品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年内,该公司的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省级技术中心;申报专利31项,有5个产品通过省科技成果鉴定,5个产品通过市科技成果鉴定;主持完成《自卸汽车液压缸技术条件》和《自卸车通用技术条件》等行业标准的修订,参与制订《自卸车液压系统技术条件》、《砼搅拌运输车技术条件》、《砂浆车技术条件》等行业标准;该公司被评为标准化良好行为4A企业。配合“欧Ⅲ”排放标准的实施,申报国家环保局38个车型107种配置,申报北京环保局21个车型。新申请3C证书49个单元,新增购置税免征产品27个。 企业管理做好基础管理工作,对公司各项管理制度按新标准进行全面梳理,组织编写、修订管理制度近100项,完成文件的起草工作;开展济南分公司管理制度的制订工作。加强生产管理,针对自卸车生产订单量大、个性化需求多、交货期紧等实际情况,按照周滚动计划进行排产,落实计划的分层管理,遵循“五天滚动,两天锁定”的基本原则,实施“订单式生产与储备式生产”措施,优化生产组织和工序流程,资源平衡与即时调度相结合,6月,产量达到1503辆,创月度生产新记录。 信息化建设年内,继续推进PDM、CAPP和ERP信息化平台建设,扩展应用领域。订单流程的信息化处理系统“一线通”有效运转,提高了订单的处理效率和过程监控能力。OA办公系统开始运行,应用范围和功能模块不断扩展,低成本、高效率、便于管理的无纸化办公平台逐步形成。 企业搬迁年内,按照青岛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关于推进老城区企业搬迁改造的要求,争取有关政策,谋取企业更大的发展空间,该公司被确定为首批年底前启动搬迁工作的20个企业之一,企业新址为青岛市北部高新区。 (迟宗棣) 青岛申沃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概况2008年,销售各类客车522部,实现销售收入1.4亿元,人均产值48万元。参加市政府为迎接2008年奥帆赛举办的全国公交车辆招标会,获青岛公交集团2008年度368部公交车的生产资格,产品于当年全部交付使用。开拓外地销售市场,针对各地城市特点,调整车辆配置,提高产品的外销量,全年外销福州、莆田、沈阳、抚顺等地车辆154部。先后获青岛市文明单位标兵、青岛市AAA级信誉企业称号。 产品开发与升级该公司与上海申沃客车有限公司共同研制开发两款环保性能达到“国Ⅲ”排放标准的SWB6106MG、SWB6105MG新型空调(非空调)城市公交客车;其特点主要有大容量、大功率、低地板,环保性能达标,车内设计人性化,宽敞明亮的车内空间,舒适美观的乘客座椅等,使该产品达到中级城市客车的优质标准。该产品实现当年升级、当年投产、当年销售。 制度与标准管理根据现代客车制造模式的需要,加强企业制度建设,严格规范现代企业制度的运作;建立“风险与收入目标管理机制”,完善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明确岗位职责,通过实行信息化管理,实现岗位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管理目标。该公司的客户服务标准和制造工艺标准等质量保证体系通过国家汽车行业3C质量标准认证,产品排放量均达到“欧Ⅲ”标准。针对产品和零部件的质量检测制订严格的制度标准和技术工艺要求并层层把关。加强售后服务管理工作,对销往本、外地的产品,实行产品档案管理、按时回访服务。 胶州客车工业园建设该工程总投资近4000万元,占地13.33公顷,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竣工后年生产客车能力2000辆。其中,一期各项工程已完工,进入后期验收阶段,各种机械设备进行安装调试。8月,企业进行整体搬迁,10月投入试生产。 (石磊敏) 机车制造业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概况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原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南车集团的核心企业,中国高速列车产业化制造基地,铁路高档客车的主导设计制造企业,国内地铁、轻轨车辆定点生产厂家和国家轨道交通装备产品重要出口制造基地。2008年,该公司经营发展业绩再创历史新高,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均居中国南车集团之首。年内,该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先后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轨道交通十大科技创新企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称号。 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搭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动车组设计、制造、产品三大技术平台,形成高速动车组持续研发和制造的完整体系。7月1日,时速300千米及以上动车组在中国首条运营时速350千米的京津客运专线上投入试运行并于8月1日正式载客运行,最高试验速度达385千米/小时,截至年底,累计运行超过140万千米,单车最高运营里程超过30万千米,成为北京奥运会期间承担京津城际客运的主力。7月,该公司自主研制的时速200~250千米长大编组座车动车组和世界首创的长大编组卧车动车组投入运营。长大编组卧车动车组实现平面布局、空间结构、旅客界面、信息监控系统的全面升级,在模块化、集成化、可靠性、噪声控制等方面取得突破,得到用户的认可。动车组国产化率超过80%,薄壁长大铝型材国产化攻关取得成功并在长大编组卧车上试装。为北京地铁四号线研制的新型地铁车辆具备了现阶段新型地铁车辆的优点,并在技术先进性、安全性、人性化和环保设计等方面实现突破。被国家发改委批准建立高速列车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并获资金支持,基础建设初具规模,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即将投入使用,试验厂房工程建设计划于2009年6月底竣工。该公司已成为时速350千米以上高速动车组的主导研制单位,新一代高速列车研制项目各项工作全面展开。该公司发布实施国标、铁标和中国南车标准200余项,企业标准50余项。省部级科技立项申报项目11项,申请知识产权并被受理120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高速列车项目76项,申请量比上年增长85%。参与研发的高速列车成套技术与装备项目获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研制的CRH2型动车组高速转向架获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时速200~250千米高速动车组铝合金车体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市场开发高速动车组已成为该公司的支柱产业,截至年底累计交付数量突破100列,成为国内实现交付动车组最多的企业。国内开通运营动车组的11条线路中,该公司在线运营动车组超过总量的70%;成为国内动车组市场的主导企业。全年动车组订单占全部市场已签订单总量的42%。年底,该公司再获10列长大编组卧车动车组订单,累计获30列长大编组动车组项目合同。已有10列座车动车组、6列卧车动车组完成交付并投入运营;获BST公司40列长大编组动车组不锈钢车体合同、14辆专运客车和112辆25G客车的订单。完成北京地铁一号线、北京地铁八通线增购和广州地铁四号线项目。获北京地铁四号线增购、沈阳地铁二号线、天津地铁三号线计306辆车的订单。海外市场通过马达加斯加、土库曼斯坦、委内瑞拉、斯里兰卡等已签项目的执行,增强了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基地建设产业化制造基地建设已完成100公顷用地的退盐等前期工作,初步确定拟征用土地价格及青岛市政府拟给予的优惠政策,就配套企业的相关政策初步达成协议,与城阳区政府签订产业化制造基地合作建设框架协议,初步建设方案已报中国南车集团。 企业管理1.基础管理。修改和新增管理标准20余项,其中10余项管理标准已正式下达。推行标准化班组建设工作,235个生产班组全部达标,108个辅助班组全面推行标准化班组建设。制订项目管理制度体系文件,完成6个制度的讨论。建立以预算为基础、规划目标为导向,当期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的经营指标体系,提高经营管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按照中国南车集团精益生产试点的要求,制定公司精益生产的总体方案,确定试点生产线。2.质量管理。对产品进行可靠性设计、工艺分析和管理,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延伸与拓展;初步建立质量成本管理体系;产品故障信息闭环管理系统逐步发挥作用;探索产品质量管理新模式,引进国外质量监造师,加强产品质量控制工作;开展质量“大反思、大检查”活动和质量案例教育。3.售后服务。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为给该公司投入京津城际客运专线300千米及以上动车组的运输提供服务保障,该公司组成服务保障团队,策划并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实现动车组产品的安全正点运营和北京地铁“零掉线”的承诺;被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授予“保障地铁畅通、服务北京奥运”荣誉证书和锦旗,奥运产品和服务保障被列入青岛市“我为奥帆赛添光彩”百件实事,并获“为青岛增光、为奥帆赛添彩‘工人先锋号’”称号。4.安全环保。针对重大隐患制订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全年无重伤及以上事故发生,无新增职业病发生,无道路交通责任事故发生,全年事故总起数下降20%。全面实现“零重伤、零死亡、零新增职业病”的管理控制目标。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加强环保现场管理与检查,保持所有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实现环境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和环境绩效的持续改进。 人力资源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加强以首席工程师、首席制造师为专业技术带头人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探索适合公司发展需要的更高效率的新培训模式,形成“三维双轨制”培训思路,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操作技术人才、管理人才队伍的培训。首次提出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职业化;建立首席制造师动态聘任机制,对首席制造师岗位进行理顺和调整;对各分厂一线操作人员实现按生产线配置并固化操作人员,增强员工能力素质与岗位要求的匹配。全年累计培训2万余人次,人均培训超过3次、培训课时达82学时。累计有3468人获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 企业文化围绕北京奥运会,开展了“迎奥运,促发展”系列教育活动,组织“造精品、迎奥运”主题教育、奥运知识全员知识竞赛和“迎奥运,展南车四方新形象”对外宣传等活动。对参加奥运期间售后服务的员工进行了解掌握公司基本情况的培训500余人次。先后派出3批采编小分队,赴奥运列车服务一线采访,《火车头报》连续出版多期奥运服务专版,介绍奥运列车运营情况、售后服务人员的先进事迹等。结合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创新、市场开发等生产经营重点工作和铁道部领导对公司产品质量安全、企业发展、技术创新思路的重要指示,进行形势任务教育和宣传。举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活动,汇编《辉煌30年——公司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刊》。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该公司向青岛市红十字会捐款20万元、捐赠100万元急需物资,组织员工捐款54.65万元、捐赠御寒衣被5022件;1500名党员和部分入党积极分子以“特殊党费”的方式向灾区捐款44.96万元,847名团员青年以“特殊团费”的方式捐款4.89万元。组织职工参与清理浒苔活动,慰问清理浒苔官兵并赠送5万余元的慰问品。年内,获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山东省、青岛市、中国南车集团等各级组织授予的荣誉称号20余项。 (邬群亮 周辉强) 南车四方车辆有限公司 概况2008年,销售收入和净利润与上年同口径相比均有较大幅度增长,环比增长率分别为44.15%和162.32%,完成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下达的各项经营指标。全年新造200千米/小时动车组40辆、青藏旅游车49辆、公铁两用车15辆;修理各型客车456辆、机车28台;生产各型高速动车组配套件16.03万件、各类风电和燃气发电机焊接配件4264台套;完成铸(锻)件产品1.93万吨。年内,该公司继续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被评为青岛市突出贡献企业、青岛市节能先进企业和青岛市100强企业。 市场开拓按照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加强市场拓展,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均取得较好成绩。国内市场:拓展了25T型高档客车修理市场,巩固了客修产业的龙头地位;围绕200千米/小时动车组的配套生产,开展一系列扩能改造、资产重组、产业整合和技术创新等工作,全面提升企业集约化专业配套能力,市场份额稳步提高;利用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展风电产业的机遇,拓展风机关键零部件配套业务,与整机企业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出口市场:供应庞巴迪公司的地铁构架实现批量生产并获客户好评;推进出口轮对项目,成为北美庞巴迪公司主要供应商;GE风电和Braden燃气电机配套市场份额持续增长;通过法铁资质认证,为公司拓展欧洲市场打下基础。该公司下属物流公司已发展成为山东半岛地区最大的包装纸代理商,其燃油销售和第三方物流服务业务年内再创历史新高。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取得成效。 基础管理继续开展制度建设,先后制发各类规章制度26项,完善公司现代企业制度体系。根据上市公司监管要求并结合企业改革发展实际,创新财务运作方式,强化过程监控,开展财务经营,提高企业财务运营的效率和效益。围绕企业经营发展、改革改制和技改投资等重点工作,加强内部审计控制,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结合“四二八”重大事故和自身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质量大反思、大检查、大整改”活动,查找隐患,制订应对方案,提升质量管理水平。该公司下属生产单位全部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其中,客修公司、装配公司和表面公司通过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认证,能源设备公司和锻压分厂通过质量、环境两个体系认证;各单位均通过2008年度的监督审核或体系换证复评。 改革改制按照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的统一部署,完成公司重组改制整体上市工作,初步建立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结合“退城进郊”战略的实施和自身产业发展规划,推行事业部制管理模式,完善相应机构设置,理顺管理体系,实施资产重组,推进产业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整合下属有关单位,成立热工事业部和配套产品事业部。截至年底,该公司已初步构建起以新造、客修、铸锻、配件和物流等五大产业板块为主体的事业部制组织管理体系。继续推进资产管理公司的辅业改制工作,制订建安公司改制方案并获上级批复同意,运业公司清算注销已进入收尾阶段,职工医院的整体移交方案已初步定稿并同接收方签署整体移交协议。 技术开发围绕产品转型和产业升级,实施科技兴企战略,创新科技工作管理模式,加强科技创新的政策导向和市场导向,合理配置研发资源,推进企业三大技术平台建设。年初,该公司确立科技开发项目44项,其中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级3项、青岛市重点科技开发项目13项,年内结题、发布34项。在无成熟经验可供参考的情况下,试修成功BSP25T型高档客车;开展高速动车组配套件的研制与工艺完善;试制成功南车株洲研究所风电主框架、轮毂和大连重工1.5兆瓦风电行星架,其中主框架和行星架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研制成功法铁客车轴箱体并通过法铁资质认证;研制成功出口庞巴迪地铁用构架并实现批量生产,该公司首次实现规模出口地铁大部件。该公司技术中心通过省级技术中心的复评审核。 企业文化按照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文化整合的要求,开展宣传贯彻新南车统一的核心价值观、发展愿景、企业精神、工作作风和经营理念,协调推进企业文化精神层、制度层、行为层和物质层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各守其职、各尽其责、共同推进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开展“质量是立业之本,质量是效益之源”主题教育活动和技术创新、技能竞赛、劳动竞赛等主题活动,取得显着成效。编印新版《企业画册》、《公司志》。按照上市公司规范化要求和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部署,修订了公司对内、外宣传工作的管理规定,制作了统一的企业标识。 (栾庐峰 蒋勇 彭计飞) 船舶制造业 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概况2008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5.26亿元,出口创汇1.84亿美元,比上年(下同)分别增长53.65%、45.14%和71.57%;经济效益保持同步增长。该公司获山东省船舶工业先进企业称号,入选2008年青岛企业100强,获青岛市首批A级纳税信用等级单位、青岛市2007年度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目标责任考核优秀企业称号,该公司青岛分部获青岛奥帆赛、残奥帆赛突出贡献单位称号,公司党委获青岛市政府国资委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修船业务开拓大型船舶和改装船舶修船业务发展,实现滚装、集装箱、油船、VLCC(超级油轮,下同)、散货、化学、海洋平台船修理等多样化,扩大“双高”(高技术和高附加值)船舶总量。全年完工修船吨位996万吨,单船平均吨位超过7万吨;完成修船134艘(其中外轮133艘),实现修船产值12.77亿元,增长67.64%;出口创汇1.7亿美元,增长79.22%。针对船坞不足的困难,多次两船或三船同时进坞,保证在修船舶的工程进度。改装船舶实现批量化。完工改装船舶3艘,其中2艘VLCC改装为VLOC(超大型矿砂船),1艘化学品船改装为油化两用船,改装船舶产值占修船总产值的32.5%。 造船业务按照现代造船模式,该公司改革和建立了造船管理体系,加强造船生产计划管理和组织协调,安全、质量、设备管理和综合服务明显提高。全年开工船舶7艘91.2万吨,包括5艘18万吨散货船和2艘海洋平台,其中2艘18万吨散货船在新建成的50万吨级造船坞内进行铺底合拢。全年完工船舶2艘3.7万吨,包括3万吨导管架下水驳和1艘钻井平台,其中3万吨导管架下水驳的交付使用,结束了中国只能租用大型导管架下水驳的历史。为中石油批量生产海洋钻井平台,创造了1坞在建4座海洋平台的国内新记录。全年完成造船产值11.8亿元,增长43.15%。 船舶配套研制出乘员100人的BH—10AD救生艇,与法国ARTHUB公司合作生产建造58英尺铝合金豪华帆艇完成艇体制造。吊艇架开发了RBD955/BW—CR21降放系统、BD—FF65R自由抛落架,成为国内知名品牌。全年完成配套产值2.09亿元,增长21.31%;新承接船舶配套合同金额3.43亿元,增长39.93%;完工玻璃钢艇669艘,增加143艘;完成艇机艇架518套,增加95套。 青岛海西湾造修船基地建设造船区10万平方米的联合厂房、4万平方米的平面分段工场和3.6万平方米的曲面分段工场、涂装厂房及主要造船设施投入使用,11万伏变电所投入运营。国内最大的50万吨、30万吨造船大坞主体工程均基本竣工,其中50万吨造船坞于12月19日试投产。3台600吨龙门起重机安装就位,其中1台投入使用。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35亿元,累计投资49.45亿元,占投资总额的81%。探索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和节能产品。多种软基处理方式的应用,在工业企业首次采用利用余热和海水的空调系统,造船涂装加热采用环保节能的CRV系统、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取消了传统的锅炉房等。 企业管理推进体制改革,按照新造船模式撤销造船分厂,组建成立生产计划部、船体制作工程部、涂装工程部和船舶总装工程部,初步建立起以“中间产品”为导向的造船生产组织管理体系。组建成立了安全环境部、质量控制部和工务保障部,对造船生产实行一级管理,确保造船生产过程中安全、质量、设备设施工作的专业管理效果。新的造船生产组织、管理体系的建立,为造船模式转换创造了必要的体制条件,简化、缩短了生产过程,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初步完成公司薪酬体系改革。围绕工作流程、合理分配制度、改善提高职工收入对公司各部门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对35个单位近1000个岗位进行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设定,确定了各类标准岗位工资的等级标准。7月起,分批次在全公司实施新的薪酬体系。年内,在公司内推行ISO9000标准,颁布实施了第一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通过了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中心体系认证。全年报验项目一次报验合格率97.23%,焊接X光拍片一次合格率93.75%,顾客满意度95.13%,无重大质量事故发生。 (张志军 林建平)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八○八工厂(青岛前进船厂) 概况2008年,完成承担的各项军民品生产任务,完成工业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工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37.26%、37.29%、10.87%、22.69%。连续两年入围青岛市企业100强并实现排序大幅提升,首获省级环境友好型企业称号,保持了国家级“守信誉、重合同”单位、省文明单位称号,厂党委被评为青岛市政府国资委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舰船修理贯彻“精细管理、精益生产、精确保障”的工作方针,完成上级下达的指令性任务及各项临时抢修任务。完成某新型艇坞修工程;按照“展现实力,中心引领,共创精品,系列发展”的工程总体要求,完成“哈尔滨号”、“青岛号”导弹驱逐舰等出访舰船编队、奥运安保舰船、浒苔清理舰船的技术保障和临时抢修任务。12月,中国海军舰船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该厂全国劳动模范迟登亮随舰船编队执行装备保障任务。 舰船建造贯彻“固稳修船,拓展改装,开发造船,突出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战略,完成“北医01”医疗救护艇建造任务,英国诺鲍克公司2艘7000吨成品油轮交付,丹麦马士基集团3艘80吨全回转拖轮交付,中交集团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首制4000立方米绞吸式非自航挖泥船下水,与英国太古集团签订8艘海洋平台起锚供应拖船建造合同,与马士基施维策公司新签订12条全回转拖轮。 企业管理坚持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之路,实施修造船技术标准信息化管理,开展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一体化建设工作,7月,通过中国新时代认证中心对该厂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三标一体化”的审核认证。实现计划管理、财务预算管理和审计管理规范性和可控性。9月,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保密资格审查认证。 技术进步解决新型装备技术难题,装备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承担了“921”型医疗救护艇、34米拖轮、65吨拖力全回转拖轮、7000吨成品油轮和4000立方米绞吸式非自航挖泥船的生产设计工作;完成某型舰中修工程技术方案、工艺编制以及部分工装、专用工具的设计制作;举办了青岛市第十届职业技能大赛船舶电焊工、船舶钳工、船舶管系工等3个工种的比赛。 职工福利保障建立职工福利保障增长机制,连续3年为职工提高工资并提高个人公积金工厂缴存比例,实行企业年薪制,职工人均收入创新高;实行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加快“前进嘉苑”职工住房建设和售购工作,改善职工住房条件和生活水平。 (李海兵) 冶金与其他机械制造业主要企业选介 青岛钢铁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概况2008年,生产铁300万吨、钢300.19万吨、钢材319.32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275.94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0.31%;全员劳动生产率16.90万元/人·年,增长27.82%;销售收入332.64亿元,增长17.02%;利税7.79亿元。产品覆盖华东、华北地区。焊线系列产品居国内市场首位、占有率40%左右;弹簧扁钢居国内市场第二位、占有率29.7%;开发的胎圈钢丝用线材系列、预应力系列、钢帘线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前三位。该集团及其产品连年获冶金产品金杯奖、国家免检产品、中国质量过硬服务放心信誉品牌、中国质量服务信誉AAA级企业、全国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信誉双保障企业、中国钢铁市场产品质量用户满意第一品牌、全国用户满意产品等称号,优质碳素钢盘条获“中国名牌”称号。 生产经营与专业管理年内,该集团克服原燃料、钢材价格大幅上升,钢材市场需求低迷、钢价下跌等不利因素,及时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加强各项专业管理,深挖内部潜力,企业实现稳定发展。加强销售工作,上半年紧跟市场变化调价增效;下半年调整策略保住老市场,加强新市场开发。搞好生产组织,上半年上产量、增品种;下半年调节奏、保市场;统筹兼顾,组织完成该集团公司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检修。采购主渠道、招标、价格控制体系有效运行,降低采购成本。对炼钢、炼铁、烧结、焦化等各生产厂主要生产工序结构进行调整,产品成本明显下降。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并取得成效。安全生产实现有序运行,确立该集团公司的管理制度框架和各专业管理制度。 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吨钢综合能耗647千克标准煤,减少6.3千克标准煤,实现节能量1.9万吨标准煤、效益4560万元,减排SO2340吨、CO24.7万吨。市经贸委和市财政局组织并主持由该集团公司承担完成的“青钢高炉TRT发电节能项目”论证会,专家审查相关资料、实地考察生产现场并通过项目论证。全年3套TRT发电机组可发电9000万千瓦时。 产品开发与品牌战略研发的高端技术产品“钢帘线用钢盘条”通过由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新产品鉴定,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确定低碳易切钢盘条钢号和成分范围,掌握了该钢种关键生产技术,达到同类产品的一流水平。掌握了弹簧钢丝用盘条相关技术,各项技术指标可以满足用户要求。市场需求量较大的主要用来生产输送流体用管、结构用管、低中压锅炉管的20号管坯钢生产取得新突破。利用第一小型轧钢厂生产英标460B带肋钢筋的试验取得成功。全年先后获35个奖项或荣誉称号;其中,优质碳素钢热轧盘条经复评获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称号,弹簧钢经复评获“山东名牌”产品称号,胎圈钢丝获“青岛名牌”称号,热轧盘条、弹簧钢再获全国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先进单位——用户满意产品称号,优质碳素钢热轧盘条获“卓越产品”称号。 外围企业与物流整合4月3日,该集团公司下属的兖州焦化厂5号焦炉投产,比计划提前25天,完善该集团公司的产业链,兖州焦化厂进入全国100万吨大型焦化企业的行列;完成兖州焦化厂焦炉煤气综合利用年产10万吨甲醇生产线改造项目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下属的广东华美集团公司广东华美金属材料产业园区,在深圳市公布的第一批6个工业园区中,综合评分居第一位,11月起实施整体搬迁。下属的矿运车队扭亏为盈,全年盈利400多万元,初步实现业务流程制度从无到有、从散乱到系统的转变。年内,经市交通委推荐,该集团公司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制造业物流改革试点单位。 企业文化与社会公益事业参与清理浒苔等各项社会公益活动。该集团公司万名职工向汶川特大地震灾区捐款1485万元、过冬衣被近2万件。年内,该集团被授予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省职工体育工作标兵单位、青岛市奥帆赛残奥帆赛突出贡献单位等称号。 (康红杰 王纪民) 青岛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概况2008年,青岛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5.07亿元,比上年(下同)下降45.08%;实现利润总额1259万元,下降71.39%;完成非织造布设备10线196台、羊绒联合机19线、电脑刺绣机122台、纺织用电动机11.6万千瓦、金属针布4598套。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实现销售收入6.17亿元,下降55.77%;实现利润总额1254万元,下降72.43%;共完成梳棉机1551台、清梳联75套104线、自动络筒机374台,其中中高档梳棉机占全部梳棉机的70%以上。 年内,青岛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均进入青岛市百强企业和山东省机械工业百强企业;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冀新被评为新时期全国纺织精神文明建设杰出人物,青岛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获全国纺织和谐企业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青岛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完成新产品开发项目43项,投入资金1400万元。设计开发的BG233型单锡林梳理机、FB232型梳理机、高档高收缩合成革基布生产线,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公司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完成新型变频控制器、细纱机用永磁高效电动机、新型络筒机用槽筒电动机的设计开发,完成金属针布多刀冲齿淬火线的试验,完成2.6毫米、4.4毫米针刺线的联线试验,完成TOM2040加工中心的试制,完成PVA全涤产品、PVA含浸球革革基布的试生产。申报的“高效非织造布生产线关键设备及针布等专件”项目,得到国家发改委、中国纺织行业协会和青岛市发改委的重视,获国家审批投资5293万元、中央财政补贴442万元。“羊绒、羊毛清梳及半精纺生产线关键设备与针布、梳理件建设项目”已通过青岛市发改委的备案申请,各项工作逐步推进。 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完成JWF1207新型梳棉机、SMARO型自动络筒机等新产品开发14项,获专利授权6项,被受理专利11项。JWF1205型梳棉机、JWG1001型自动络筒机、ESPERO—NUOVO型自动络筒机、高效清梳联成套设备被评为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十一五”纺织行业推广技术项目;SMARO型自动络筒机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JWG1001型自动络筒机获桑麻纺织科技一等奖,JWF1205型梳棉机获桑麻纺织科技二等奖。 质量管理年内,继续实施“绿化工序”活动方案,召开主导产品供方质量会议,建立ERP管理程序对供应商实施动态管理,开展“企业质量安全就是企业生命安全”、“关注质量就是关注企业生命”为主题的“质量月”活动,策划“QC成果推荐会”、“质量演讲竞赛”等10余项活动。青岛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加工中心班等班组分获全国、省市优秀质量管理信得过班组称号,“开清机械厂跨越QC小组”等多个QC小组分获全国、省市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青岛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分获国家、市纺织工业协会质量管理小组优秀企业称号。通过中质协质量管理体系第二次监督审核。 投资经营青岛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对渭南纺织机械厂进行托管,并在渭南开发区独资设立渭南青锋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建成占地13.3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的渭南纺织机械生产研发中心。完成渭南纺机主辅分离改革改制工作,并于12月16日完成改制新公司的注册。在原科立峰公司的基础上,组建青岛纺机毛绒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羊绒清梳联、毛纺半精纺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完成青岛纺机针布公司、绿环公司的内部整合调整,实现技术研发、市场销售整合。 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4亿元的崂山高科技工业园自动络筒机研发、生产基地项目一期竣工投产,该项目占地4.4公顷,包括2座双层钢结构厂房、1座综合大楼共3万余平方米,形成新增年产自动络筒机2000台的生产能力。 (刘琳 王兴志 孙伟静) 青岛前哨精密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概况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1.01亿元,比上年(下同)下降9.19%;实现利润1437.4万元,增长1.12%;出口交货值527.8万美元,增长9.48%。其中,青岛前哨精密仪器有限公司(下称“仪器公司”)实现销售收入5118.5万元,下降7.24%;青岛前哨风动工具制造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制造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622.1万元,下降21.84%;青岛前哨工艺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工艺设备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353.3万元,增长40%,产销率100%,整机销售37台,实现利润174万元、增长98%。 理顺产权关系根据上级《关于青岛前哨精密机械公司改制的批复》中“国家技改投资在项目验收后转为集团公司的出资,并相应增加中航二集团的权益”精神,完成增资和国有股权转移两大环节。该公司注册资本由3530.76万元增至4205.76万元,国有资本权益占股比例提高到47.22%;国有股权由中航二集团转给上海欣盛航空工业投资公司;对该公司整体改制基准日到实施日期间的经营收益进行了审计,与企业安置人员费用中的遗留问题一并考虑解决。该公司从建立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入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规律要求,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加强投资企业考核管理,规避各项重大决策风险,各项重大决策有效执行。逐步实现公司规范化科学管理。 市场开拓年内,钻机产品与美国德克森能源公司合资项目已签字并经青岛市外经贸局批复,该公司占股份的16.5%;经营目标为:4年达到年生产销售各类钻机200台套,实现销售收入8000万元,成为公司新的经济支柱产业。继续与海克斯康集团等客户开展花岗石量仪产品的合作。 企业管理年内,所属单位克服原辅材料采购价格大幅度增长的成本增长因素,开展精益生产与成本工程。公司总部加强内部管理,坚持科学精细管理,实施办公、差旅、车辆运输等费用的管理考核,各项费用下降30%以上。出台夏季用电管理办法,各单位合理调整班次,避峰填谷,降低电费,在电价上调的情况下,支出电费同比减少15万元;仪器公司实施成本工程,通过采取设备技术改造等措施节约能源57%。加强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制造公司开展优化设计、开展生产结构调整、实施比价采购、加强工艺改进,推进精益生产等成本工程工作,产品制造成本下降8%。 新产品开发制造公司技术进步取得进展,装备水平更新换代后,制造技术优势逐步形成,制造成本降低,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专业化分工更加明确;通过对不具备优势的非专业、规模小、成本过高、效益差的工艺项目实现结构调整与资源整合,大幅降低管理和制造成本,提高企业运行效益与盈利能力,全年降低成本约300万元。仪器公司继续完善开发的超大长度两轴机动型基线装置、精密光栅测长仪、高精度垂直度测量仪等新产品;大型气浮工作台系统的实验成功,推进电子水平仪数字化改型工作。工艺设备公司对老产品进行产品升级改造,按照合资双方达成意向,将涉足石油钻机、快速钻机的研制。 质量管理与安全生产仪器公司产品质量合格率达99.3%,质量损失率稳定在1%以内,可增加效益300余万元。制订完善前哨公司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等应急预案,所属各单位制订相应制度,明确各级安全负责人,建立公司安全应急体系。 (刘长青) 山东黄金集团青岛黄金有限公司 青岛市黄金工业管理办公室 概况2008年,青岛市生产黄金2375千克;完成工业总产值5.7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5.46%。其中,山东黄金集团青岛黄金有限公司生产黄金2264.42千克,增长4.8%;完成工业总产值4.46亿元,增长17.95%;完成销售收入4.84亿元,增长9.97%;实现利润1.31亿元,增长38.14%;全员劳动生产率520.13吨/人·年。年内,该公司被评为青岛市工会工作先进单位、青岛市模范劳动争议调解组织、“青岛企业百强”。 生产组织调整生产布局,开展系列劳动竞赛活动,加强现场管理,组织月考核评比、兑现奖惩。全年完成采掘量165万吨、掘进量6.48万米、采矿量95万吨、选矿处理量96万吨,分别增长24.2%、22.7%、22.3%、20.3%。 技术改造年初投资1500万元,组织实施鑫汇金矿500吨/日选厂扩产改造及配套工程,9月底盲竖井工程提前竣工,该矿采选处理能力达到1300吨/日。10月,继续对1300吨/日选厂进行扩产改造,截至年底完成1800吨/日选厂设备调试并正式投产,全公司选矿处理能力达到3300吨/日。 探矿增储按照“以矿找矿、探边摸底、攻深找盲、深部突破”的探矿思路,调整探矿布局,扩展探矿范围,加强现有矿区深部及外围探矿。全年投入探矿资金4100万元,开动钻机88台次,完成坑探2.7万米、地表钻探2.37万米、坑内钻探5400米,新增矿石量180万吨、金金属量5000多千克。截至年底,保有储量达到金矿石量230万吨、金金属量8000多千克。 安全生产以“实现安全生产环境脱胎换骨转变”为目标,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创新安全管理手段,加强安全生产,全年投资800余万元,完成18个安全专项工程;开展各类安全检查近100次,查出的各类隐患全部整改到位;开展各类安全培训30余次,培训人员3000余人次,总学时1410个;举行各种应急演练10次;推进“科技兴安”,为矿山配备了CO检测仪、便携式快速应急救援切割器等多种设备,鑫汇金矿推广应用多通道声发射监测系统和井下人员定位动态管理系统。全年实现安全生产无工亡事故,被山东黄金集团授予“矿山安全奖”。 科技创新全年投入专项资金350元,完成“大庄子金矿区构造叠加晕研究及深部成矿预测”、“吉戈庄金矿床成矿规律研究及深部成矿预测”等7个科研项目,解决了成矿规律、安全回采、井下通风等方面的技术难题。围绕提高生产效率、节能降耗、安全生产等环节,开展小改小革、技术创新和科研攻关活动,完成技术创新55项,创造经济效益近1000万元,其中“露地隔离带矿体安全高效开采综合技术研究”获2008年度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铲运机防滑链应用推广”等8个项目获山东黄金集团员工技术创新奖励。 矿山生态环境改造以创建“生态矿山、绿色矿山、和谐矿山”为目标,投入资金700余万元,实施矿山绿化、改造等工程。其中,投入绿化资金180余万元,栽种各种苗木12万余株,绿化面积7.5万平方米,达到可绿化面积的90%以上;投入改造资金500余万元,对各矿山办公区、生产区、生活区路面及旧房进行整修、改造,平整露天坑1.5万平方米,粉刷墙面10余万平方米。 节能减排层层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加强目标考核,通过开展技术创新、电机节能改造、更换节能灯、采矿方法优化等活动,全年采矿单耗、选矿单耗分别下降13.62%、6.55%,综合电耗、能耗分别下降5.38%、12.64%,废水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5.24%、12.11%,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65.42%,粉尘合格率89.78%。 (姜文鑫) 电 业 青岛供电公司 概况2008年,完成售电量215亿千瓦时、线损率4.40%、市场占有率95.99%、电费回收率100%、平均电价584.49元/千千瓦时、供电可靠性99.95%、综合电压合格率99.80%。截至年底,实现连续安全生产1730天。年内,该公司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亮出精彩”服务品牌继续保持“山东省服务名牌”称号,被评为青岛市首批“十大品牌文化”。 抗震救灾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该公司迅速调集150余人参与重灾区北川县的援建工作,完成4018套过渡板房配电建设任务,是青岛市和山东电网到北川人数最多、施工时间最长的援建队伍。年内,该援建队伍被山东电力集团授予“工人先锋号”称号,该公司被国家电网公司授予“抗震救灾先进单位”称号。该公司还组织员工为灾区捐款400余万元。 “奥运保电”工作投资近5亿元,完成8项服务奥运的电力配套设施建设,优化电网结构,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加强应急管理,组织开展各类应急演练和联合反事故演习,配备充足的应急抢修队伍和应急发电车。奥帆赛、残奥帆赛期间,调动近1万人参加安保和技术保电工作。该公司被国家电网公司授予“奥运保电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被青岛市授予“奥运突出贡献单位”称号。 安全生产以“强化责任、深化管理、保障奥运、安全发展”为主线,以“奥运保电”为重点,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和安全责任制落实,提升“可控、能控、在控”的能力与水平。坚持“预防为主,超前管理,过程控制”,加强设备检修、基建工程的全过程安全管理与监督。开展带电作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等防外力破坏措施,减少设备的停电和跳闸次数,提高电网可靠性水平。优化电网运行结构,合理潮流分布,开展电网危险点分析,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电网建设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6亿元。先后建成并投产220千伏午山、官路、西林、双桥和董家口站项目,110千伏南庄和龙泉站项目,35千伏银川路、台柳路、同安路、盐城路、宁德路等变电站项目。改造扩建220千伏水清沟和胶州站、110千伏玉凰岭和35千伏红石崖变电站项目,新增主变电容量1918.5兆伏安。新建改造220千伏琅董I、Ⅱ线和李午、黄午等9条线路186.2千米,110千伏海龙、岛开甲、岛开乙等7条线路49千米,35千伏午奥、李奥等28条线路161.7千米。完成配网投资1.9亿元,新投运10千伏线路51条132千米。市区东部35千伏网络得到改善,配网可靠性提高;配合完成宁东—山东(青岛)±660千伏直流输电示范工程青岛段前期各项工作。 经营管理规范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加强综合计划管理。做好城农网建设与改造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竣工决算,规范日常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加强机构建设,成立营销处。加强电费回收管理。完成客户电表尖峰字段调整和峰谷分时电价及煤电联动电价的政策调整。加快“一户一表”改造,完善营销技术支持系统的运行和应用。规范线损管理、计量管理。全年查处有窃电和违约用电行为的用户350个,追补电费750余万元。上半年,克服缺煤停机、机组临故修等不利因素,加强负荷分析,制定周密措施,确保有序供电。继续开展“创一流同业对标”活动,完成典型经验的总结提炼和二维对标体系的消化、吸收以及班组作业成本统计体系的研究工作。推进业绩考核与绩效管理的结合,完善岗位绩效评价内容。开展“班组管理精细化竞赛”活动,提升班组管理水平。 农电管理全年完成农网建设改造资金3.5亿元,建成594个电气化村、17个电气化镇、1个电气化市(县级)。开展“标准用电村”建设,推广应用国家电网公司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典型模式。优化电网技术,推进科技进步县级市建设。健全和完善县级市供电企业优质服务常态机制,推行农电标准化体系建设,开展农电工培训,继续完善农村低压集体电力资产的接收工作。 (苏杨) 华电青岛发电有限公司 概况2008年,完成发电量65.18亿千瓦时,比上年(下同)增长10.97%;上缴税金2.19亿元。完成供热量536.4万吉焦,增长32.2%,集中供热面积达1000万平方米。完成奥运电力保障任务。承担替代开源集团福州路供热站供热负荷,新增和替代供热面积500万平方米。年内,该公司被国家电监会授予奥运保电先进单位称号、被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授予改革开放30年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称号、被全国创争办授予全国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称号,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电力双文明单位、全国一流火力发电厂、省电力行业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省思想政治工作最佳企业等称号,被命名为“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被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省委宣传部授予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称号,连续第六年保持中国华电集团优秀发电企业称号、连续第三年保持中国华电集团文明单位标兵称号,被青岛市授予奥帆赛残奥帆赛突出贡献单位称号。 安全生产截至8月30日,实现连续安全生产10周年;截至年底,实现连续安全生产3776天。该公司作为奥运一级安保单位,为确保奥帆赛场的电力供应,制订了“一个中心、两条防线、六个重点”的奥运安保措施。完善内部视频监控系统,充实安保队伍,严格门卫管理,与派出所建立联防联动机制,联系武警和公安警务联络官进驻公司,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公安武警、护卫队、护厂队分片守护,全员参与奥运电力保障任务。应对奥运赛前电煤供应严峻形势,保证煤炭供应,确保4台机组的安全运行。举办中国华电集团公司首次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节能减排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加强脱硫、电除尘、粉煤灰综合利用、中水回用、海水淡化等环保设施的运行管理与维护。年设计产能10万立方米加气砖的青岛鲁能加气建材公司和年设计产能1亿块承重砖、20万立方米加气砖的青岛华电新型建材公司的产品产销两旺,粉煤灰综合利用率95%。废水综合治理实现零排放。4台30万千瓦机组实施海水脱硫,是中国北方首个采用海水脱硫的企业。第二套120吨/小时海水淡化系统建成投入运行,两套海水淡化装置每年可节约淡水200多万吨。建成国内首个海水源热泵示范工程,推广应用于青岛奥帆中心。二氧化硫排放绩效完成0.66克/千瓦时,下降0.96克/千瓦时。加强节油和节水管理,耗油下降20%,耗水下降6%。完成1、3号炉电除尘控制系统和1、2号机汽机本体疏水系统以及2号炉引风机等节能技改,被省政府授予节能先进企业称号。 经营管理树立“大经营”理念,全面加强预算管理,建立高效运转的营销、燃料、资金等三大管理网络,形成模板化、精细化、常态化的经营管理机制。开展全面对标管理,建立安全、生产环保、能耗、经营、燃料等5项一级指标、82项二级指标、195项三级指标、519项四级指标的指标体系、管理控制体系和指标评价体系,总结评选出14项典型经验和11项管理创新成果,经济指标及管理水平等各项工作得到大幅提升,多项指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三期扩建工程年内,启动三期扩建工程的两台30万千瓦供热机组项目前期工作,落实“压小”容量12.95万千瓦,具备建设1台30万千瓦供热机组条件;6月30日、8月18日,省发改委和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分别将关于开展前期工作的请示上报国家发改委并进入审批程序,该项目实施后,可替代供热区域内小机组10.5万千瓦、供热锅炉28台,节约标准煤10.05万吨/年,减少烟尘排放8875吨/年、二氧化硫排放2436吨/年、灰渣排放4.4万吨/年。截至年底,三期扩建工程可研收口已完成,三期扩建和一期供热改造配套热网工程已经青岛市发改委核准。 (吴昌锋) 山东黄岛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概况2008年,完成发电量81.27亿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25.20亿元。6月24日,大唐集团公司与青岛市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正式托管该公司;11月5日,大唐集团公司与青岛国信集团正式签订该公司80%股权转让协议。年内,该公司再次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先后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省纳税先进企业、省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十佳品牌企业、省职工代表大会优秀星、省“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市现场管理样板企业、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等称号。 安全生产开展“百日安全”督查、隐患排查治理、重大危险源评估和各类季节性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加强现场短期用工人员准入、安全培训、日常进出全过程监督与管理。组织防火、防爆、防汛、防外力破坏以及设备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全员的事故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设备可靠性管理,实施降“非停”行动计划,机组“非停”和降出力大幅降低。开展“安康杯”知识竞赛和“安全生产月”活动。截至年底,实现连续安全生产4895天,继续保持全国装机容量50万千瓦以上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最高纪录;连续5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等部门授予“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称号。 奥运保电按照大唐集团公司和托管工作组的要求,制订《保奥运和迎峰度夏期间电力生产安全总体方案》和电力生产安全、电力设备可靠、治安保卫及消防交通、职工队伍稳定、环境保护、信息网络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燃料物资保障等8个专项工作方案,推进生产、经营、行政、基建和后勤保障等各领域的安全管理、风险评估、隐患排查治理、治安反恐等各项工作。应对浒苔灾害,保障海水泵房连续正常运转和机组对外安全稳定发供电。加强与驻厂武警、民警的联系,组织成立奥运护厂队,重点加强对制氢站、油泵房、连接站等重点区域的安全保卫和对环保设施运行状况的监控管理;保障电煤供应,未发生缺煤停机降负荷和环境污染事件。该公司先后获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奥运保电先进单位,省煤电运供应保障工作先进单位,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帆船比赛、第十三届残疾人奥运会帆船比赛组织工作突出贡献单位等称号。 经营管理年内,该公司克服全国电煤价格上涨、煤电倒挂等不利因素,实施商业信用融资、长短期贷款置换、办理银行承兑汇票、加强银行账户管理、争取优惠利率贷款等方式,优化融资结构,降低企业财务费用和利息支出。加强与电网调度联系沟通,争取高效上网电量和最合理的电价水平,全年两次电价调整均到位,先后上调17.5元/兆瓦时和25元/兆瓦时。应对煤炭供应异常紧张,安排人员进驻济南、山西、秦皇岛等地,加强与政府、铁路、煤矿、港航等单位的沟通协调,拓宽进煤渠道。探索并实施燃料闭环管理,分解细化燃料管理指标,加强入厂煤采制化和倒垛、装卸全过程管理,杜绝煤场亏损。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实现经营目标动态分析,全年对大修费、材料费、管理费压缩15%,减少2500余万元。 业务拓展根据战略发展目标规划要求,发挥企业资源优势,持续推动海外电力项目、对外供热、增量建设等业务,拓展延伸电力产业链条,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开展市场化运作,承揽国内外电力企业的设备调试、生产营运、检修维护、技改服务工作;截至年底,该公司承揽或实施了印度、阿塞拜疆和广东华夏阳西电厂等国内外的电力项目。按照“工业用汽为主、采暖为辅”的市场策略,加强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用热客户的沟通协调,开展热价调整工作,采暖供热、工业蒸汽价格分别上调15%、74%。推进四期扩建工程的各项前期工作,通过了中咨公司组织的项目可行性研究审查,推进一期工程公用系统整合、平移工作。 节能减排针对年内大修机组台数多、工作量大和奥运保电、迎峰度夏任务繁重的实际,加强检修工作的科学管理,提升和推动节能减排和检修管理水平。先后实施了3、5、6号机组大修,对机组系统进行全面的综合治理和优化完善;在2008年全国火电机组竞赛中,3号机组获二等奖,1、2、4、5号机组获三等奖。探索机组经济运行模式,重点组织开展“节约厂用电”、“优化供热运行方式”、“煤炭掺烧”等专项节能降耗工作。开展脱硫、除尘、除渣等环保设备专项治理活动,消除机组脱硫故障频发、效率偏低的制约因素,确保环保设施安全平稳运转。 管理创新针对企业在生产经营、对标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按照大唐集团公司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体系的要求,健全完善企业管理标准和规章制度。通过绩效考评管理和薪酬体系改革,加强对指标售电量、供电标准煤耗率、入炉标准煤单价、单位发电成本、入厂入炉煤热值差率等与企业单位经济效益关联度较大指标的落实责任、逐级考评。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实施全员双基教育培训,推进“强基工程”,开展常规培训、师徒帮学、大修现场培训等工作。 (陶梨明) 盐 业 概况 2008年,青岛市生产原盐19.97万吨,销售23.74万吨;销售各类盐产品31.94万吨。其中,销售食盐8.21万吨,完成年度计划的111%;销售小工业盐3.43万吨,完成年度计划的132%,比上年(下同)增长21.9%;销售多品种食盐660.49吨,增长79%。全市碘盐覆盖率98.06%、碘盐合格率97.55%、合格碘盐食用率95.64%,均超过国家标准。全年全行业有总资产1.96亿元,增长80%;全行业国有企业所有者权益(净资产)7923.7万元,增加3414.7万元,净增长76%。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连续3年达到125%以上。 食盐专营 全市食盐专营工作以“确保市民吃上放心加碘盐、确保奥帆赛残奥帆赛期间食盐供应安全、确保盐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主要工作目标,细化工作措施。加强奥帆赛、残奥帆赛的食盐安全保障工作,建立赛时食盐安全运行指挥体系,加强综合调度和协调配合,执行赛事期间24小时值班和每日“零报告”制度;市盐务局向奥帆委(青岛)捐赠特供加碘食盐4吨,按照奥帆赛食品安全保障和食品供应工作流程配送食盐,实施“全封闭生产、点对点供应,全过程监控、无缝隙对接,全批次检测、可追溯控制”的既定方案和管理措施,全市未发生食盐安全事故。协调供求关系,继续保持4500吨的食盐储备,确保全市的食盐供应。开展食盐零售许可证换发工作,新建“食盐零售示范店”90个,增长38.4%。 行业管理 与即墨市政府签署青岛市小工业盐及出口盐基地建设战略协议;加强与中盐总公司的合作,中盐青岛盐业有限公司二期工程竣工并交付使用,该项目被列为全市24个重点服务项目之一。推进非盐产业发展,竞拍到用于房地产开发的11190平方米的土地开发权,取得房地产开发资质和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工程主体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全部就绪;莱西市盐务局利用食盐网络销售非盐产品,完成销售收入16万元;盐工医院管理和服务水平显着提高,病人满意率97%,业务收入788万元、增长21%。继续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加强盐业结构调整的意见,对青岛市现有的7个小盐场进行整合。 盐政执法与宣传 落实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处罚裁量行为,完善行政复议工作制度,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继续推广《盐政执法行为规范和语言规范》。创新执法方式,加强打击违法涉盐犯罪活动;开展“迎奥运整顿和规范盐业市场秩序专项行动”,组织召开了全市整顿和规范盐业市场秩序工作表彰会议,表彰了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全年全市查处简易违法案件2488起、一般违法案件371起;查没各类盐产品1431.1吨;罚款50.41万元,增长82.6%;出动盐政执法人员23731人次,公安出警530人次;与公安部门联合办案51起;无行政起诉、败诉案件和行政复议案件;盐业违法案件结案率和举报案件的查处率均100%。 开展元旦、春节、“三一五”、“五一五”、“一二·四”等集中宣传活动,与市人大常委会、青岛电视台联合录制“代表之声”电视专题节目,在青岛人民广播电台举办“行风在线”直播节目,在新闻媒体上公布2007年度打击违法涉盐犯罪10大案件。 (陈鑫) 药业 概况 2008年,青岛市医药行业增幅减缓,各项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4个百分点。全市49个医药企业(不包括医疗器械)完成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55.29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8.26%;经济总量约占全市工业的0.68%;完成出口交货值10.58亿元,增长25.82%;全行业产销衔接基本平稳,产销率98.25%,增长4.2个百分点;主要产品化学原料药和制剂产量增长12.7%,中成药产量受宏观环境影响下降2.5%;实现主营业务销售收入54.46亿元,增长19.38%;实现利税9.89亿元,增长26.43%;利润总额6.72亿元,增长34.73%。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下降3.32%,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增长21.26%,中药饮片及中成药制造业增长10.32%,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增长31.56%,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增长16.83% 运行特点 出口增速加快,结构不断优化全行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0.58亿元,增长25.82%,增速增长5.08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原料药等原材料出口大幅回落;传统低端出口产品如医用纱布、医疗器械、植物提取物等行业增幅显着放缓;生物、生化制品保持高速增长,增长47.18%;出口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移。 获利能力和经营状况保持增长全行业增速略低于上年水平;其中,生物、生化制品、化学药品制剂在部分骨干企业的带动下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重点企业增幅放缓,部分新兴企业发展迅速全行业销售收入排名前10位的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8.10%,增幅低于行业平均增幅8.8个百分点。部分新兴生物、生化制品和高科技医用材料等企业增长迅速,销售收入已占全行业的50%。 企业盈利空间缩小上半年,石油、煤炭、粮食等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医药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增长快于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空间缩小。下半年,经营成本持续增加;其中,中药和生物、生化制品成本上涨幅度最大,增幅超过30个百分点。受成本上升和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国际购买力下降使出口企业面临较大压力,卫生材料等部分附加值低的行业增幅大幅下降。 两项资金占用上升,部分企业资金紧张全行业应收账款、产成品两项资金分别为7.51亿元、3.12亿元,分别增长7.29%、20.48%。其中,生物、生化制品因发展速度过快,两项资金占用大幅度增加,增幅超过100%;中成药受市场因素影响,产成品资金增长超过60%,拉动全行业资金占用的上升;加之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导致部分企业资金紧张。 宏观环境变化较大,政策环境紧中有宽上半年,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遏制通胀、防止经济过热的调控措施。下半年,政策环境虽有改善,但大部分医药企业面临的运行环境持续趋紧。国家有关部(局)出台《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医药政策和标准,推进行业优胜劣汰的调整,加速产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 (市经贸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