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市北区主要负责人名单 中共市北区委员会 书 记:辛毓明* 王增元 副书记:亢清泉 谭竹文 陈兆生 施旭东 张泽忠(援藏3年) 市北区人大常委会 主 住:李复才 副主任:刘云传 翟庆云 闫宗悦 崔长义 陈广斋 王全和 林积福 房培举 市北区人民政府 区 长:王增元* 亢清泉(代理) 副区长:张泽忠(同上) 马先云 吴经建 王华莉(女) 杨大为 隋殿敏 董随福 政协市北区委员会 主 席:于兴昌 副主席:姜锡光 孙邦娟(女) 刘志森 孙正富 仲维武 戴可法 丁 琦 中共市北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 记:李成基 注:*为年内离职 实施“商贸兴区”战略夺取经济和社会发展新成就 中共市北区委书记 王增元 市北区人民政府区长 充清泉 1994年,青岛市区行政区划调整后,市北区根据全市总体发展规划要求,结合新区的特点与优势,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经一年多的时间,初步理顺了管理关系,组织实施了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巩固了发展基础。 “九五”时期是新市北区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今后5年,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经济总量目标。到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亿元,年均增长12%,其中工业增加值和第三产业,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0%和15%;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3亿元,年均增长10%;出口交货值达到2.8亿元,年均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达到13亿元,投资率保持在25%左右。 产业结构与发展重点目标。1.坚持“商贸六区”战略,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围绕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形成特色,力争到本世纪末在我区建立起商业网点布局合理,营业设施、管理和服务先进,经营特色突出,与现代化国际城市发展及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相适应的社会服务新体系。形成三个层次六大支柱,即带动三产发展的商业饮食服务业和房地产开发业,重点发展的集贸市场和社区服务业,新兴发展的金融保险、信息咨询及中介服务业。至“九五”末期,第三产业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八五”末的66%提高到70%。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为原则,调整提高第二产业。2.坚持精减和培植相结合的方针,形成我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和发展前景的工业产业和产品门类,真正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要组建一批以资产联结为纽带,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企业集团,发展规模经济;要发展壮大村办、街办和校办工业,培植全区经济新的生长点:要重点扶持机械、橡胶、服装、轻工、电子等行业,发展“拳头”产品,形成竞争优势。 经济体制改革目标。1.抓好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产权界定明晰化,产权主体多元化,产权交易规范化。少数有条件企业改为股份有限公司、组建企业集团,多数企业逐步改制成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合作企业。尚不具备改制为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的企业通过“租、售、转、包”等方式,实行公有民营。2.加快推进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合理负担的企业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统筹基金割度。3.适应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需要,加强和改善政府对企业的宏观调控管理,完成全区经济管理部门的转体改组。 外向型经济发展目标。1.合理引导外资投向,优化外资投资结构。争取“九五”期间利用外资建成1处大型商贸设施,完成10—15家老工业企业的嫁接改造,新建50个“三资”企业,实际利用外资额累计突破7000万美元。2.加强出口创汇,扩大经济的外向型成份。“九五”末期区属企业的出口交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8%以上。在现有服装、人造花、刹车软管、电子产品等出口产品的基础上,再发展3—5种大宗出口产品,争取有更多的企业具有自营出口权。 人口、环境与城区建设目标。“九五”时期,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根据城区建设总体要求,努力实现人口、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使人民生活质量与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到“九五”末期,全区计划生育率在98%以上,女性初婚晚婚率在90%以上,晚育率9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增强环境法制观念和环保意识,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城区建设要重点抓好新区规划建设和旧城改造,实施东部科技工业园规划,对已确立项目的工程进行详细规划并逐步实施;2.基本完成全区17片棚户区改造;3.道路完好率保持95%以上;4.完成徐家东山公园100公顷旅游景点建设;5.完成儿童公园、青岛山等旅游景点的详细规划并实施建设。 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发展目标。1.到本世纪末,争取培植高新技术企业30家以上;区属骨干企业的主导产品中,高新技术产品的比例达到10%以上。加大科技投入,争取建立2个市、区中试基地,40%的区属企业成为科技进步型企业,年产值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10家以上。2.全面提高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创办区实验小学2所,市实验小学1所;至“九五”末,争取100%的学校办出特色,100%的学校教学仪器和90%的电教设备达到国家一类标准;建成成人教育、少儿活动和教师培训3个中心。改造完成使用面积为1500—2000平方米的市北区图书馆,50%以上的居(家)委会建立文化室。3.加强骨伤医院、区医院、中医院建设,新建病房楼6000平方米,增设床位350张,100%的区级医院达到国家级爱婴医院标准。 199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1995年,市北区辖23个街道办事处,5个行政村(归浮山后街道办事处管辖)。总面积28.63平方公里。全区国内生产总值7.31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4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85亿元,分别增长11%和12.7%;工业总产值完成5.71亿元,增长13.1%;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颔3.4亿元,增长1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亿元,增长36.3%;外贸出口交货值1.5亿元,完成财政收入8353万元,增长22.4%;城镇职工工资人均收入4753元,增加528元。 实施改革调整,促进经济发展 对第一物资公司、橡胶制品三厂和汇林公司实行了兼、合并和划转,新组建企业集团1家,建立有限责任公司6家,设立股份合作制企业1家,全区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达到42家。街道财政体制取得新的突破,全区23个街道办事处全部成立了财政所,为发展街道经济奠定了基础。机构改革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工作顺利推进,基本完成了公务员制度入轨工作,撤销、合并机关部门12个,归口管理部门3个,进一步理顺了关系。新批准“三资”企业30家,总投资1813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484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08万美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6.4%;集贸市场实现成交额12亿元;发展工商业户2682家,私营企业64家。 加快旧城改造,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编制完成“市北区科技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青岛山”规划建设分析报告,完成了东部7.6平方公里的土地资源和地籍调查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及用地现状和历史沿革的调查工作。全区棚户区改造和旧城改造在建面积达到117万平方米,竣工24万平方米,回迁居民2349户。棚户区改造在建面积80万平方米。其中,区属开发单位在建面积54万平方米,竣工17万平方米,回迁居民1476户;旧城改造在建面积37万平方米,竣工7万平方米,回迁居民873户。积极配合市重点工程建设,顺利完成了海信立交桥工程1331户居民的安置工作。城区道路、污染防治、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城区面貌有了新的改观。围绕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工作,积极推行居民住宅小区物业化管理,加强以道路、市场、居民楼院为重点的整治,强化城市综合管理,城市管理的总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坚持“科教兴区”战略,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全年共承担市级以上科技计划36项。完成科技计划32项,创产值4645万元,实现利税700万元。有9项科技成果通过了专家鉴定,其中5项填补了国内空白。有8家企业被认定为市高新技术企业。 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普及率和升学率继续保持100%,特殊教育入学率达到94%,成人职业教育和幼儿教育也取得新成绩。筹资561万元用于“广厦工程”,为教师解决住房8010平方米。小学体育在全市组织的各类比赛中,获10项团体冠军。 积极开展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区活动,通过了省文化厅的检查验收。通过举办萝卜会——元宵山会和群众文化月活动,丰富和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为纪念区划调整一周年,征集并确定了区徽和区歌,增强了人民群众热爱市北、建设市北的信念。 骨伤医院和市北区医院创建“爱婴医院”活动通过了国家考核,中医院创“二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急性肠道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计划免疫实现第三次省考核达标;市北区医院浮山后分院挂牌开诊。 认真落实人口目标责任制,切实提高“三为主”工作水平,积极做好计划生育的属地化管理,初步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规范化管理,“三优”教育、“三生”系列服务有新的进展;组织实施了国家计划生育协会下达的宣教项目,区计划生育协会被评为省先进协会。晚婚率达99.14%,晚育率达99.88%,计划生育率达99.89%,全区呈低出生、低死亡、负增长的良好态势。 500平方米的贮水山儿童公园社区服务中心已经投入使用。残疾人就业、残疾职工养老保险等工作也取得新的进展。登北居委会被评为全国模范居委会。全年发放救助金157.76万元,救助困难企业38户次;发放救济金32万元,用于解决社会困难户、五保户生活困难和临时救济。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与法制逹设 1995年,市北区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区、山东省“双拥模范区”。被评为青岛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区。 (陈新华 刘 宝) 街道办事处概况 冠县路街道办事处 1954年建置,位于市北区南部。辖13个居民(家属)委员会,人口2.19万人,面积0.13平方公里。199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以7万元,第三产业销售额1112万元,利税104万元,中学一所。辖区内有青岛港务局、山东省国际海运公司等100多个企事业单位。党委书记张国信,主任史助民。 大港一路街道办事处 1954年建置,位于市北区西北部。辖15个居民(家属)委员会,人口2.03万人,面积3.33平方公里。199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7万元,第三产业销售额719万元,利税63.6万元。中小学4所6辖区内有青岛港务局北港公司、集装箱公司、铁路青岛站、青岛客运公司、海运码头、集装箱码头及路货运枢纽等。党委书记徐发展,主任贾贵信。 市场三路街道办事处 1954年建置,位于市北区商业繁华区域。辖9个居民(家属)委员会,人口1.05万人,面积0.15平方公里。1995年,实现工业。产量33万元,第三产业销售额689万元,利税41万元。辖区内驻有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等8个金融分支单位。辖区内市场三路曾以经营干、鲜海产品闻名岛城。党委书记王书文,主任高法善。 李村路街道办车处 1954年建置,地处市区中地带。辖12个居民(家属)委员会,人口43万人,面积0.18平方公里。199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84万元,第三产业销售额940万元,利税59.4万元。辖区内有着名的即墨路小商品市场、东方贸易大厦、国货股份有限公司、“老字号”瑞蚨祥绸布店等。党委书记张尧,主任刘玉浦。 陵县路街道办事处 1956年建置,辖11个居民(家属)委员会,人口1.46万人,面积0.27平方公里。199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0万元,第三产业销售额1128万元,利税121.3万元。中小学3所。党委书记刘恩山,主任倪春德。 胶州路街道办事处 1954年建置,辖8个居民(家属)委员会,人口1.3万人,面积0.21平方公里。199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7万元,第三产业销售额675万元,利税13.2万元。中小学3所。党委书记梁功胜,主任李慧杰。 商河路街道办事处 1954年建置,辖13个居民(家属)委员会,人口1.95万人,面积0.27平方公里。199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90万元,第三产业销售额128万元,利税53万元。党委书记卢锦全,主任曹修忠。 热河路街道办事处 1954年建置,辖15个居民(家属)委员会,人口2.33万人,面积0.65平方公里。199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17万元,第三产业销售额338万元,利税23.5万元。中小学8所9党委书记刘廷夏,主任于琴泉。 辽宁路街道办事处 1954年建置,辖8个居民(家属)委员会,人口1,36万人,面积0.27平方公里。199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1万元,第三产业销售额293万元,利税48.7万元。中小学2所,党委书记王殿江,主任杨文业。 黄台路街道办事处 1954年建置,辖16个居民(家属)委员会,人口2.79万人,面积0.76平方公里。199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2万元,第三产业销售额663万元,利税40.1万元。中小学5所。党委书记孙明宽,主任陈怀善。 华阳路街道办事处 1954年建置,辖18个居民(家属)委员会,人口1.75万人,面积2.27平方公里。199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5万元,第三产业销售额975万元,利税46万元,中小学2所。党委书记刘洪先,主任孙发科。 登州路街道办事处 1954年建置,辖32个居民(家属)委员会,人口3.53万人,面积1.16平方公里。199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6万元,第三产业销售额4206万元,利税43万元。中小学5所。党委书记张满印,主任刘仁福。 利津路街道办事处 1954年建置,辖13个居民(家厉)委员会,人口1.76万人,面积0.30平方公里。199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0万元,第三产业销售额501万元,利税45.2万元。中小学3所。党委书记綦义达,主任谭清斌。 延安路街道办事处 1954年建置,辖26个居民(家属)委员会,人口3,7万人,面积1.22平方公里。199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6万元,第三产业销售额1.5亿元,利税347万元。中小学5所。党委书记叶勤春,主任李秀蓉。 台东八路街道办事处 1954年建置,辖13个居民(家属)委员会,人口1.63万人,面积0.45平方公里。199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8万元,第三产业销售额302万元,利税53.7万元。党委书记刘学玉,主任涂其学。 丰盛路街道办事处 1954年建置,辖13个居民(家属)委员会,人口1.84万人,面积0.26平方公里。199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60万元,第三产业销售额461万元,利税45.4万元。中小学2所。党委书记孔祥禄,主任刁学珍。 威海路街道办事处 1954年建置,辖13个居民(家属)委员会,人口1.55万人,面积0.26平方公里,199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35万元,第三产业销售额386万元,利税80.7万元。中小学2所。党委书记姜成进,主任张源增。 太平镇街道办车处 1954年建置,辖10个居民(家属)委员会,人口1.38万人,面积0.38平方公里。199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万元,第三产业销售额7557万元,利税58.3万元。中小学4所。党委书记李文诺,主任赵绪会。 吴家村街道办事处 1953年建置,辖21个居民(家属)委员会,人口1.9万人,面积0.97平方公里。199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38万元,第三产业销售额2319万元,利税78万元。中小学2所。党委书记李兆青,主任乔志伟。 北仲家洼街道办事处 1954年建置,辖19个居民(家属)委员会,人口1.9万人,面积0.56平方公里。199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99万元,第三产业销售额4515万元,利税386.8万元。中小学4所。该管区是一个完成棚户区改造后形成的新居民小区。党委书记姜开梅,主任李来祥。 南仲家洼街道办事处 1954年建置,辖23个居民(家属)委员会,人口3.1万人,面积1.06平方公里,199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0万元,第三产业销售额387万元,利税91.4万元。中小学5所。党委书记王周喜,主任王治青。 错垾岭街道办事处 1985年建置,辖29个居民(家属)委员会,人口2.89万人,面积5.54平方公里,199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20万元,第三产业销售额1285万元,利税83.6万元。中小学4所。错埠岭管区原属四方区,1994年划归市北区。党委书记崔永华,主任徐人豪。 浮山后街道办事处 1994年建置,辖5个村民委员会,人口0.75万人,面积7.6平方公里,199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8万元。党委书记王焕灿,主任王丛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