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出版管理概况 1995年,全市有国内统一发行的报纸8家,国内统一发行的期刊36家(含中央、省驻青单位);省内发行(含标有山东省内部资料准印证号)的报纸15家、期刊24家(含中央、省驻青单位);图书报刊发行单位60个〔国营新华书店系统内各区(市)、专业书店29个,全市邮电系统报刊发行单位7个,图书报刊二级批发单位24个〕;图书报刊销售摊点830多个(全民单位98,集体单位116个,个体业户610多个);音像制品发行单位6个(全民4个,集体2个);音像制品零售摊点670多个(全民250个,集体160个,个体260多个);录像制品租赁点120个;录像放映厅(点)300多个。全市印刷行业共有840多个单位(国家定点书刊厂2个,省书刊定点厂6个,省内印刷企业承印图书报刊许可证单位3个,省内部资料性书刊定点厂11个;专营或兼营排版、制版、印刷、装订等印刷业务以及从事复印、打印类业务的单位和个体业户820多个)。 1995年全市出版管理重点加强了机构、队伍、经费、设备、建章立制等环节工作的力度,在各区(市)党委宣传部或文体委加挂了新闻出版管理办公室的牌子;组建了市新闻出版管理稽查队,配备了车辆、通讯监控设备和警服、警械,设立了“扫黄打非”专线举报电话;举办了两期全市执法人员培训班。据统计,全年共查处违法案件160余起(重点案件4起),处理群众举报20余次,查缴非法出版书刊5烈22册、盗版音像制品15707盘、淫秽出版物400余册(盘),取缔无证经营摊点278个,有效地清除了精神垃圾。 为进一步打击制黄贩黄、非法出版、侵版盗版活动,市新闻出版局遵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会同工商、公安等有关部门于12月初在全市范围内再次开展大规模的冬季“扫黄打非”集中行动,切实办理了几件有影响的事项:1.集中侦破了“王昕、王松业制作、贩卖淫秽录像带案”和“广东潮阳市峡山镇向青岛发送两批淫秽录像带案”及“崂山影剧院录像放映厅公开放映淫秽录像带案”等3起制黄贩黄典型案件;2.组织检查人员紧急出动,全力查缴新闻出版署通报查禁的《奇异的性婚俗》一书211册,并对责任单位进行了处罚;3.关闭了全市所有的镭射放映厅,对2100家文化娱乐场所的音像视盘进行了突击检查,共查缴淫秽、反动及盗版视盘280多盘,处罚了违章经营场所69家。全市冬季“扫黄打非”集中行动取得预期效果,受到省新闻出版局和中央“扫黄办”的好评,并被省新闻出版局推荐为1995年全国冬季“扫黄打非”集中行动先进集体。 青岛市版权局成立 青岛市版权局于1995年4月18日成立。该局与青岛市新闻出版局、青岛出版社三块牌子一套机构。其主要工作职责:在全市实施、执行着作权法律与法规;制定本地区着作权管理的具体办法;依据《着作权法》及实施条例的规定,查处本地区着作权侵权案件,组织本市着作权合同纠纷仲裁;协同执行国家版权局和其他地方着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做出处罚决定等。青岛市版权局成立后,重点抓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和普及《着作权法》的工作,与有关部门在《青岛晚报》上举行《着作权法知识有奖问答》活动,全市有近万人参加;在《青岛日报》上开辟《着作权法律知识系列讲座》专栏,重点讲解《着作权法》,增强市民的版权法律意识,此外,还依照《着作权法》对侵权案件进行查处。1.对莱西市黄海印刷厂非法盗印《新华词典》5万册案件作出处罚决定;2.在全市搞了几次打击侵权盗版活动,收缴非法和盗版书刊6万多册、盗版像带2063盘,非法复录音带1382盒、CD唱盘和LD视盘8000多盘,非法复录像带35000多盘;3.受理了几起着作权纠纷调解案件。 (宋进义) 报 业 青岛日报社 1995年青岛日报社进一步推进“一三四”工程,即:一个目标:坚定扎实地建设报业集团。三项基本建设:建设一个开放型、多功能、多层爽的宣传舆论中心;建设一个现代化报社;建设一支政治上坚定、业务上过硬、作风上廉洁的党报工作者队伍。四个指导思想:始终要把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办好报刊作为报社头等重要的大事;坚持宣传、经营两个轮子一起转,为建设现代化报社和强大的舆论中心提供可靠的资金保证:始终把队伍建设作为战略任务来抓;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建立新的报社内部管理体制。 坚持正确的与论导向 在进一步实施“一三四”工程过程中,报社始终强调要把当好党和人民喉舌、办好报刊作为头等重要的大事来办,强调这是重中之重。根据这一指导思想,1995年三报两刊的宣传本着团结、稳定、鼓劲、以正面宣传为主的精神,宣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配合了市委的中心工作,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根据市委提出的当龙头、上水平、争一流和学上海赶大连的奋斗目标,《青岛日报》加强了宏观策划意识,每月一台重头戏,连续组织了学上海赶大连的系列报道,农业、工交方面的系列报道,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呼唤爱心”行动系列报道,“张家港”系列报道,“三优一做”系列报道,“海陆空客运满意在岛城”系列报道等,使日报宣传高潮迭起。《青岛晚报》积极贯彻坚持党性、突出特色、贴近生活、服务群众的办报宗旨,连续推出挽留海鸥行动系列报道,抢救王凡秀系列报道,帮助演员王晓东系列报道,救助特困大学生系列报道等,在全市引起强烈反响。《公共关系导报》、《青岛画报》、《读报参考》都紧密配合,使宣传搞得有声有色,起到了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效果。 建设报业集团迈出析步伐 《公共关系导报》改为青岛日报社主办后,报社三报两刊的报业集团的框架基本形成。在这种形势下,报社对各报刊不失时机地。出了新的要求,搞好定位,使报业集团的发展迈出了新步伐, 《青岛日报》为适应双休日的新形势,从1995年4月8日起,周末改出16个版(周六、周日出4个版),日均发行量12.5万份,比上年增长5.2%,成为青岛市及周边地区最有权威、最有影响的报。该报编辑部有编辑、记者95人,《青岛日报》遵照“办一张开放型、多功能、多层次、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党报”的办报方针和“同党中央的精神更近些、同实际工作更近些、同群众生活更近些”的编辑思想,努力开拓创新,向读者奉献精品。在8个版的版面中,前4个版充分发挥党报的优势,迅速报道国内外重大事件和本地的重要新闻,努力宣传改革开放浪潮中的新事物,经济建设的新成果、新发展,科技文化体育方面的新消息和金融商贸的新信息。在后4个版的版面中:文艺副刊、新闻专栏专刊,以贴近社会热点和群众生活为出发点,多层次地满足读者求知、求新、求乐的要求,努力为广大群众排忧解难、努力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1995年涌现出大量有影响的好新闻,有多篇新闻作品获省新闻奖和地市好新闻奖,“呼唤爱心行动”系列报道还获省精品工程奖。为把《青岛日报》真正办成开放型的报纸,年内报社先后在深圳、上海、北京建立3处记者站,并己陆续发回报道。 《青岛晚报》日发行量平均达23.4万份,比上年增长14.1%,最高日发行量达26.8万份。市区平均1.4户家庭就有1份《青岛晚报》。该报编辑部有编辑、记者50人。 《青岛晚报》以广大市民为基本读者对象,以“坚持党性、突出特色、贴近生活、服务群众”为办报宗旨,强调从生活角度、读者角度多捕捉、采写读者应知和欲知的内容,努力做到思想性和可读性的统一,突出新闻性、知识性和服务性。1995年该报有多篇新闻作品获全国晚报奖、省新闻奖和全省地市好新闻奖。 《青岛画报》是由青岛日报社主管主办的、全国第一份计划单列城市拥有的大型综合性画刊,国内外发行,发行量8000份。1995年1月1日起由季刊改为双月刊。编辑部由13人组成。《青岛画报》坚持严肃求实的新闻原则,充分发挥图文并茂、新闻纪实与艺术欣赏兼容的优势,对青岛乃至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取得的新进展、新成就做出忠实记录和报道。同时也注意反映普通百姓生活。成为青岛向世界洞开的一个窗口。 《读报参考》是青岛日报社主管主办的一份大型文摘刊物。全国发行,半月刊,1995年1月1日起正式扩为16开48个页码,期平均发行13.4万份,比上年增长91%,最高发行下达16.7万份。发行全国300多个城市。编辑部由13人组成。《读报参考》的编辑方针是,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力争做到新闻性、可读性、知识性的有机结合;精心设计、选稿、编稿,精心写按语;不搞大而全的文摘,不登低级趣味的东西;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针对社会上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以及国际国内的一些重大问题,提供比较详尽的背景新闻资料,它的出版发行,在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 《公共关系导报》原属于市委宣传部主管主办的一份报纸。1988年12月15日创刊并于1994年底正式划归青岛日报社领导,由青岛日报社主办。全国发行,发行算近3万份。编辑部由38人组成。《公共关系导报》划归青岛日报社后,在坚持正常出报的前提下,寻找探索新的办报思路,改刊为《青岛生活导报》,4开8版,周6刊,并已经上级批准和进行了试刊,1996年1月1日起将正式出刊《青岛生活导报》,《公共关系导报》至此停刊。 在三报两刊不断发展的同时,报社印刷厂、新闻实业公司的经营也有新的发展变化。 坚持“两个轮子”一起转 1995年报社继续坚持了宣传、经营两个轮子一起转的指导思想,千方百计增加经济收入,全年全社总收入达9800万元,比上年增长27%。投资1678万元,完成了6000平方米的厂房建设,并且又在新厂房区买场地20亩,为印刷经营活动的进一步发展拓展了空间,投资700多万元购进了一台新的德国印刷机,加上微机等其它方面的投资购进,报社的固定资产达到2764万元。 强化管理 1995年,报社加强了制度建设,对报社多年来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各方面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收集整理,并借鉴工矿企业和兄弟报刊的经验,进行了补充、修改、完善工作,最后集中起来形成了一本有15万字的青岛日报社的规章制度汇编,人手一册,遵照执行,这对报社逐步向制度化、规范比管理将发挥重要作用。 队伍建设 1995年,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首先狠抓了党员干部的廉政建设,先后制订了职工守则、关于清正廉洁的规定等,要求全社职工认真遵守,与此同时还继续认真落实“三头”政策。即让职工在政治上有奔头、在业务上有干头、在生活上有靠头。所谓“政治上有奔头”,就是让每个职工,不论在什么时候,都能正确分析形势,看到前途、看到光明,自觉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在业务上有干头”,就是千方百计地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即可以进行平等竞争的用武之地。只要你做出成绩,不论年龄、资历,都可以受到表扬、奖励,或提拔使用。“生活上有靠头”,就是随着报社收入的增加,报社职工的收入和其他福利待遇也不断增加和改善。随着“三头”政策的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全社职工的积极性。 对外交往 1995年全社共有11批18人次出国采访考察。先后两次组团参加了已建立友好协作关系的韩国岭南日报社社庆活动,应邀访问考察了日本山口新闻社,进行了交流,准备进一步建立友好协作关系。派出去采访的记者也日渐增多,足迹遍布欧美亚洲许多个国家和地区,报社还派记者参加了北极科考采访,这在地方报纸也是少见的, (张黎民) 青岛商报社 扩大宣传报道领城 年初市委召开七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发出“学上海、赶大连”的号召。在市财委统一部署下,商报开展了题为“学上海、赶大连,财贸系统怎么办”的大讨论,历时一个季度,共编发各单位讨论文章27篇,同时还在一版开辟了“上海、大连传真”专栏。各单位在讨论中,围绕青岛建设区域性商贸中心、金融中心以及全市财贸工作目标等,认真对照找差距,分析原因,集思广益,制定了学赶目标和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全市财贸各项工作的发展。发展连锁商业是市政府深化全市流通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为做好宣传报道,促进连锁商业的发展,一方面通过典型,宣传连锁经营是现代商业发展的一条新路,另一方面开辟专栏,有选择地介绍外地发展连锁商业的政策办法,并发表评论员文章加大宣传力度,引起了有关领导重视,受到商业企业的好评。为了配合在全市开展的“管理效益年”活动,专设了管理效益年特稿栏目。按照市财委关于“流通企业学崂百(崂山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商办工业学一面(青岛第一面粉厂)”的部署,先后总结发表了这两个单位的经验,为推动财贸系统开展管理效益年活动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日结合宣传银行法,在二版开辟了“银行转轨大家谈”专栏,同时还加强了税制改革和税收征管的宣传。组织记者撰写了长篇通讯,突出了本市“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宣传报道,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解惑释疑。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一、加强学习,准确地把握舆论导向;二、建立健全严格的审稿制度,凡是违背舆论导向和品位不高的稿件,坚决不用;三、重视采编队伍建设,增强遵守职业道德纪律的自觉性;四、请有关专家进行指导,不断改进版式,搞活版面,增加信息量;五、加强请示报告,凡是重要问题的报道和拿不准的稿件,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请示,严防随意性。由于重视队伍建设,实行严格的审稿制度,从而保证了报纸的政治方向,提高了报纸质量,在全国商报联合会好新闻评比和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出版局组织的1995年内部报刊评比中获得好成绩。本报记者采写的《大众饭店牵着市长的心》、《撕开星火的面纱》新闻稿和拍摄的《东部新貌》照片分别获全国商报联合会好新闻二等奖、三等奖和纪念奖。在市委宣传部等组织的内部报刊评比中,《青岛商报》被评为优秀报刊二等奖,《国有菜店找回了顾客》、《建立中国的连锁商业》分获好新闻一等奖、三等奖。 完善发行网络,扩大市场占有率 1995年商报发行面普及全市城乡和省内济南、烟台、潍坊、威海、济宁、淄博、东营、枣庄市及38个县(市)。为提高商报的投递质量,更好地为订户服务,研究制定了自办发行网络和组建发行队伍的具体办法 出 版 青岛出版社 1995年共出版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少年儿童、对外宣传和旅游及美术类读物386种(新书149种,重印书237种),出版与图书配套的录音带2种,出版电子计算机软件5种,《小葵花》和《红蕾》两个儿童月刊按期出版。发行本版图书2363万册以及“两刊”363万册。被评为全国良好出版社,受到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通报表彰,并享受书号不受总控的待遇。 1995年度推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丛》(共9册)、《现代经济理论丛书》(共11册)和国家“八五”重点图书《临床药物大典》、《中华饮食文库》(首批作品7卷)以及《狭义相对论》、《中国针灸证治通鉴》、《电脑快速入门自学丛书》(共10册)、《山东植物志》(下卷)《当代争鸣小说丛书》(第二批作品10册)、《古今中外文学名篇拔萃》(盒装精品)等一批既有深度又有力度并在全国乃至海外有影响的图书。 年内,在山东省委宣传部组织的全省1995年“双十佳”评选中,本社中年编辑曹永毅获山东省第二届“十佳出版工作者”称号;在山东省新闻出版局组织的1995年度全省书刊质量检查中,6种被抽查的青岛技图书全部达到合格标准,其中《香港归来四十年》达到良好标准,《红蕾》和《小葵花》分别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期刊和良好画刊。在全年各类图书评选中,有20种(套)优秀青岛版图书获省级以上奖27次,其中《八面来风》获“中大杯”全国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生活中的数量化丛书”《数学》以及《高中几何解题方法汇集》、《数学习题详解》分获第一届全国数学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中国针灸穴位通鉴》、《电脑快速入门自学丛书》、《人和动物微量元素营养》、《抚鹤堂藏张朋画集》、《孙子兵法与市场谋略》等获区域性或省级优秀图书奖。此外,“古今中外文学名篇拔萃”《中国中篇小说卷》、《外国中篇小说卷》、《中国短篇小说卷》(上、下)、《外国短篇小说卷》(上、下)和《中国诗卷》被中届青少年出版基金会选入“希望书库”。 为进一步发展青岛出版小业,青岛市新闻出版局、青岛出版社积极争取创办全国第一份《通俗文艺报》,1995年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由青岛市新闻出版局主管、主办该报,1996年1月1日该报创刊,新闻出版署署长于友先专门撰文“健康向上,雅俗共赏”,表示祝贺,另外提出创办《少年电脑世界》杂志设想,受到山东贫新闻出版局和新闻出版署的好评和高度重视,国家科委已正式批准于1996年上半年试刊。 根据中共青岛市委常委第19次会议指示精神,青岛市新闻出版局与有关部门对全市图书发行网点作了认真规划,并采取了有力措施:1.抓紧全市重点工程“青岛图书文化大厦”的建设,超额完成了1995年施工任务。2.与市委宣传部等有关部门联合发出了《关于在机场、车站、码头、商店、宾馆设立图书专柜的通知》:12个窗口单位的图书专柜相继开业,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好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两次在早间新闻节目中予以报道。3.制订全市图书发行网点规划,逐步改变图书网点布局不合理的状况,使之与现代化国际城市配套。4.帮助、支持市新华书店工作,以充分发挥图书发行主渠道作用。市新华书店克服困难,坚持送书上门、送书下乡,积极举办各种图书展销会,强化内部管理,切实抓好重点图书和一般图书发行。尽管该店营业大楼拆除后租赁的经营面积不足原来的1/6,但销售图书品种却增至2.5万种,销售额达1.6亿元,比上年增长57.9%,位居全省各地市新华书店前列。 (宋进义)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1995年共出版教材、教学参考书、专着、论文集等151种(其中新版书为101种,重版书为50种)。共销售图书近60万册,总码洋为510万元。 抓选题 发动编辑人员走出社门,了解市场,面向社会,主动约稿。先后出版了《谈判学研究》、《再联一次——谈判的决策与对策》、《赢:赢新格局——21世纪人脑大篾荡》、《不战而胜——谈判案例评剖》等谈判丛书5本。并先后出版了外语系列丛书《外贸业务日语》、《旅游接待法语》等8本。还出版了《英汉临床医学词典》和《汉英中医药名词集成》。这些书的问世得到了读者的普遍好评。 抓质量 由于全面抓了图书质量,1995年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图书17种,其中《劳动计量学与劳动控制一经济世探源》获国家教委人文社会_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颅脑CT解剖学》获山东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配合饲料大全》获山东省优秀图书三等奖,《审美发生学》分别获省教委优秀着作二等奖和省社科院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对外经济工作实用全书》获全国封面设计二等奖。另外,还有多种图书获全国大学版协、华东地区大学版协及各有关高校优秀教材奖。 抓经营 1995年共建发行网点近200个,加大了本版书的发行,全年中发行码洋翻了1番。《文秘与财经写作》获全国大学出版社优秀畅销图书二等奖。与此同时还开展了与图书有关的多种经营。如读者服务部、图书代办站、微机排版、复印等。 抓内部管理 进一步建立、健全、修订、补充各项规章制度30余个。如选题论证制度、选题报批制度、出版物复审制度及各部门的目标管理制度。为了调动全社人员的积极性,凡是工作能量化的部门都进行了量化、细化,社里与发行部、读者服务部等部门签订了目标管理协议书,坚持贯彻奖优罚劣、多劳多得的原则。 抓特色 在努力出好高质量的教材、专着的同时,还出版了一些雅俗共赏的海洋科普读物。专着有《中国近海地质灾害与环境研究》、《中国物业管理》、《中国民事立法专论》等。科普读物有《 妙趣横生的海洋动物》、《企鹅》、《神奇的海洋世界》和海洋知识百问百答丛书5本。还出版了一批外语、外经、外贸方面的图书,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抓对外合作出版 在努力为教学、科研,为山东、青岛地方服务的同时,积极开展对外版权贸易工作。1995年与台湾水产出版社就出版《海洋渔业工程技术》一书达成协议,在台湾出版了该书的繁体字本。同时购涩了《育子箴言》等两种英文书的版权,1996年即330青岛年鉴可出版。 (宫同文) 广播电视 1995年广播电视事业概况 无线广播 全市共有无线广播电台8座,自办节目10套;其中地市级电台1座,自办节目3套。增加了青岛文艺广播电台节目1套。县级台均为调频台,增加了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广播电台1座1套节目。青岛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广播电台、文艺广播电台共有7套节目10个频率播出(自办3套,转播4套),全年播出28762.6小时,台内停播率4.9秒/百小时。平均每日播音时间为54小时30分,比上年增加18小时50分。全年制作、采用节目均为10252小时,比上年增加5912小时。全年收到听众来信47080封。青岛人民广播电台共有职工180人。 电视广播 青岛市共有电视台8座,9套节目,其中县级7座7套节目。增加了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电视台1座和青岛电视二台1套节目。青岛电视台、青岛电视二台共有5个频道的节目播出(自办2套、转播3套)。全年播出24811小时,台内停播率25秒/百小时。平均每周播出时间为176小时18分,比上年增加79小时73分。全年制作、采用节目均为1792小时10分,比上年增加953小时88分。全年收到观众来信3600封。青岛电视台共有职工295人。 有线电视广播 全市共有批准正式开播的有线电视台6座。青岛有线电视台共有16套电视(其中自办5套)、8套调频广播(其中自办1套)节目播出。播出时间,电视共94751小时(其中自办29200小时),广播共55041小时(其中自办5658小时),台内停播率电视为1.1秒/百小时,广播为0秒/百小时。,平均每周播出时间714小时。全年新发展用户8万户,累计用户已达28万户。青岛有线电视台共有职工141人。 农村有线广播 由于无线广播及有线电视的迅速发展,在青岛地区的一些较发达区(市),如城阳、黄岛、胶州等有线广播发展相对滞后,整个青岛地区有线广播的发展速度呈整体下降趋势。全市共有有线广播台4座,乡镇广播站104个,村广播室4712个,有3834个村通广播,村通播率81.37%,喇叭入户率67.38%,市区至乡镇广播专线1019杆公里,乡以下广播专线5584杆公里,共有广播机3263部,总功率369.23千瓦。 广播电视宣传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大新闻宣传的信息量和舆论引导的力度 各台都加强了评论工作,增强了新闻思想性和指导性。在注重正面宣传引导的同时,各台还加强对热点问题的引导,积极慎重地开展批评,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新巧节目进一步扩大了信息量,提高了时效性。广播早新闻由原来20分钟延长为1小时,全年播出稿件达6万件,比1994年增加1倍。电视新闻节目由35分钟增加到55分钟,全年播出稿件达1.5万多件(次),播出时间达320小时,每天播出新闻片(稿)翻了1番,做到当天发生的重要新闻当天播出,并开创了利用微波线路传送新闻的先例。 各台、报有针对性地进行改版 人民台以新闻为主干,以大广播意识重新设计节目,开办了《1377早新闻》,正点新闻突出了各类事件滚动报道和“快、新、博”的特点,体现了人民台以新闻为骨架的办台特色,经济台改版后突出了经济宣传,加强了《经济子午线》等经济节目和服务性节目,体现了以经济宣传为主,全方位服务的特色。文艺台不断调整节目,体现欣赏性、知识性、娱乐性,逐步树立起自己的形象。青岛电视台以“构筑新闻龙头框架,提高各类节目质量”为总体设想全面调整节目,形成了以《青岛新闻》为骨干,包括《新闻透视》等栏目的新闻节目新格局,强化了深度报道和新闻评论,增强了权威性和指导性。电视二台突出了大众型、信息型、服务型、娱乐型持点,强化特色宣传,在宣传中力求高起点,有新意,办出自己的风格。有线电视台在精办新闻上下功夫,突出了社会新闻的特色,迸一步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大力弘扬社会新风,批评社会时弊,为市民排忧解难,受到市民的欢迎,《青岛广播电视报》强化了对广播电视的延伸和补充,加强了声屏与群众的联系。 增强了精品意识,提高了宣传质量 各台、报都从自身特点和优势出发,努力创办名牌节目和栏目,获奖作品数量之多,奖级之高是往年少有的,其中,人民台采写的现场录音报道《青岛至大阪空中航线开通》获中国广播奖短消息类唯一的一等奖,并被北京广播学院作为范文收入教材,这是该台10多年来首次获此为荣。创作的单本广播剧《红叶情思》被评为中国广播奖广播剧类一等奖。音乐专题《青岛——一个个青青的岛》、《’95春节大联播》分获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广播文艺研究会一等奖。电视台《快乐星期六》栏目荣获第三届全国少儿电视“金童奖”。选送的少儿歌手参加全国少儿联手卡拉0K大赛,获3项最高奖中的2项,引起全国瞩目。新闻《七万元巨款失而复得》获全国城市台评比一等奖。电视二台推出的《春风雨》,注意精雕细刻,刻意求新,受到广大观众和专家的好评,如《深山采药人》播出后,接到电话和信件1000多个(封)。有线电视台完成了首部(三集)电视剧《哦,铁山》的拍摄制作,开了全国有线电视台自拍电视剧的先河。 对外宣传工作取得突破 发稿数量和质量比往年有大幅度提高。青岛人民广播电台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办站作为中央台试点取得成功,这在国内还是第一家。被中央台采用稿件128件,比上年增加了3倍。特别是与中央台和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联合采制的《潮涌龙腾看青岛》大型对台港澳系列报道,播出时间长达3个月。中央台这样大密度、长时间、全方位地奥中宣传一个城市改革开放成就在全国尚属首次。节目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共收到港澳地区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听众来信6000多封。青岛电视台新闻中心在中央电视台用稿突破105篇,在省台用稿近600条。电视国际部通过中央外宜办、中央台和黄河台向海外输送节目540分钟103个专题。电视二台开播不到1年,已被省台采用新闻406条,中央台采用28条。《黄海纪事》栏目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纪录片10部,成为在《东方时空》播出最多的地方台栏目和上片率最高的地方电视台。有线电视台被中央台采用稿件18条,省电视台采用近560条,列全省有线台之首。 加强了宣传管理,保证了宣传质量的创优 1995年6月,成立了青岛市广播电视学会和局总编室,出版专业刊物,加强情况交流,开展业务研讨,营造了业务学习和研究的氛围。 广播电视技术事业建设 1995年,市委、市政府把为青岛市民重点办好的11件实事之一的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列为第7件1广播电视各有关单位加大工作措施和力度,使各项任务得以顺利完成,成为完成“实事”最早最好的部门。 广播电视塔主体完工,发射系统投入运行,旅游部分招商业已完成 共完成了中央、省、市5套电视节目和市3套调频广播节目移至新塔发射的任务,扩大了覆盖范围,改善了收听、收视效果。新塔在造型和规模上,在国内均属一流。电视塔旅游部分与青岛裕源发展总公司签署了协议,合作开发经营。现正加紧内部装修,力争早日使游人登上碟型塔楼观光。此外,新增项目塔体灯光艺术照明已于9月底完成任务,上山沥青路面道路也已完工,1995年,广电部等国家部委和省市领导多次到电视塔视察,给予很高评价。中国高塔委员会成立时,对青岛塔造型、布局、功能、经济效益等方面给予充分肯定,并被国务院研究中心选入“中华之最”荣誉大典(1949—1995),认定为“中国第一钢塔”。 新建的电视二台、广播文艺台开播投入使用 电视二台和文艺台经过前期筹备,分别组建了台领导班子和专业队伍,分别落实资金1100万元和200万元,购置了所需的设备,组织了节目,于1995年2月18日成功地进行试播,并分别于6月18日和8月28日正式开播,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青岛电视二台和青岛文艺广播电台的成立,增强了广播电视的宣传质量,青岛广播电视的整体宣效果明显增强。 全市有线电视用户突破28万户 有线电视台新发展用户8万户,超过市政府下达的发展5万用户的目标,使全市有线电视用户突破28万户。全年架设光缆50多公里。架设主干线电缆30多公里,累计100多公里,架设支干线电缆50多公里,累计250多公里。安装、调试各种放大器2000多台,安装各种器件几千件,将有线电视网延伸到新崂山区,即将开通到城阳区。 广播电视中心工程 完成了规划设计方案的最后修定,《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市计划部门的批复;完成了该工程的初步设计并获市有关部门审查通过;完成了该工程的施工图设计,协同市有关部门完成了审图工作,并于12月26日正式莫基开工,该工程已被市政府列为青岛市重点工程。 广播电视科研 科研所全年共获省广播电视厅技术改进奖6项,签订高新产品合同额510万元,比上年增长约50%,对电视播音提词器生产进行了调整改进,使该产品不到一年便迅速推广到全国近百家电视台,并随系统配套出口美国。推出了首播倒计时钟和国际标准时码EBU接口的时钟,打入了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等大单位。快速测试仪FIT的研制已有了阶段性成果。经市有关部门考核审定,该所被批准为“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 广播电视管理与改革 强化技术管理,安全优质播出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在全省广播电视系统安全优质播出评比中,青岛广播电视局被评为优秀管理单位第一名,广播发射台被评为中波优胜台第一名,电视微波站、电视台播出中心、经济台播出中心和监测台分别被评为优胜台(站)。 加大改革力度,探索新的管理模式。积极推进了机构改革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过渡工作。及时进行机构调整、中层干部聘任和部门优化组合。在实行内部职工聘任制基础上,对新建的单位领导成员和新招收职工一律实行聘任制,并将人事关系放在市人才交流中心,强化公开、平等、竞争、激励机制,为本局的人事管理工作开了新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敬业精神教育,对存在较严重问题或某些方面不适应工作的人员集中培训教育,提高素质后重新聘任。 到1995年底,青岛广播电视系统共有职工1391人,其中采编人员447人,播音人员74人,技术人员369人,科研人员24人,行政管理人员215人。 青岛广播电视中心工程奠基 1995年12月26日上午,青岛广播电视中心工程在青岛浮山脚下正式奠基。山东省广播电视厅厅长张海涛、副厅长宋德福,广播电影电视部设计院副院长张贻信,中共青岛市委副书记徐长聚,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孙炳岳,副市长李乃胜,市政协副主席李宝芳,以及市老领导牟周、李乃久和市有关部门领导出席了奠基仪式。 青岛广播电视中心位于青岛市宁夏路以北,天台路以东,占地60亩,总体规划顺应地势,建筑造型一竖(主楼)一横(附楼),32层,地下4层的复合式结构,简洁明快,气势宏伟,新建的青岛广播电视中心是集广播、电视各部门为一体的复合中心,又是一座集广播、无线电视、有线电视节目综合加工于一体的传输基地。内设大、中、小型演播厅、录音棚、直播室、播控中心等专业用房及各类附属用房。 青岛广播电视中心建成后,能制作、直播各类大、中、小型文艺节目、新闻节目、社教节目、体育节目及电视剧,总功能为播出7套广播节目、3套无线电视节目、8套有线电视节目,转播包括中央台和省台节目在内的其他外台节目数十套。 莫基仪式上,市委副书记徐长聚、副市长李乃胜、省广播电视厅厅长张海涛等先后讲话;市广播电视局局长姜作杰作了发言;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工程指挥部指挥刘衍生主持奠基仪式。 (冷 松) 档 案 1995年档案事业概况 1995年,制订出《青岛市档案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为争取列入1996年市立法计划打下了基础,拫据全市机构改革的统一部署,各区档案机构改革后继续担负行政管理和保管利用两种职能,各区档案机构升格为区直属事业单位,加挂档案局的牌子,强化了依法监督指导的职能。 做为市政府1995年重点工作目标之一的“一、十、百、万”(一:建立全市一个档案目录中心,十:抓好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十个专业档案。百:再有百家档案立务建设达省级标准。万:市直机关年度立卷合格档案1万卷。)工程顺利完成。1.《青岛市档案目录中心管理系统》通过了专家鉴定,全市近半数的市直单位和部分区(市)档案馆已开展了档案信息的录入工作,为档案目录中心的顺利筹建莫定了基础。2.十项与全市经济建设有密切联系的专业档案工作有了明显发展,市档案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通过制定、转发档案管理办法,抓档案业务建设上等级活动,开展专业档案检查,举办专门培训班等形式,加强监督指导,审计、土地管理、银行、保险、税务、统计等10种门类的专业档案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并带动其它门类专业档案健康发展。3.各级档案部门对计划上等级的单位进行梳理排队,区别类型,加强指导。全市又有个机关档案业务建设达到省级先进标准。市直机关年度立卷工作总体水平又有新的提高。年内,市直机关115个立档单位共立档案11417卷,合格11339卷,案卷合格率为99.3%。市委办公厅、市环保局、市建行等16个单位连续3年案卷合格率达到100%,被授予“青岛市机关档案立卷标杆单位”荣誉称号。 1995年,全市建立档案和档案工作的行政村达3474个,较上年增加537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56%。 为使计算机技术与档案管理有机结合,推动机关档案业务的科学化、标准化和现代化建设,开展了机关档案立卷方法改革试点工作。 企业档案工作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充实、提高,召开了全市企业档案工作经验交流会,推广青岛钢铁集团、青岛啤酒股份公司、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等5个单位&典型经验,以点促面,全面推动企业档案工作持续发展;组织贯彻国家档案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及开发区档案管理办法,指导外商投资企业建立和完善档案工作,进一步理顺开发区档案管理体制,完善开发区档案部门的监督指导职能;制发了企业党群、行政、基建、设备、照片等五种门类的档案案卷整理规范,为逐步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全市企业档案工作整体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并获得省档案科技进步三等奖。年内,有40家企业通过了档案管理等级认证,科技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活动全面铺开,青岛化工研究所等7家科技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通过国家、省级考评。各区(市)、系统及单位积极参与“档案为社会增效益”活动,共申报成果61项,获得间接经济效益6.49亿元,直接经济效益7846.5万元。 被列为市政府1995年度重点工作目标之一的市档案馆新馆建设进展顺利。10月27日主体工程封顶,并完成部分装修和部分设备安装,整个工程将于1996年全部竣工。配合新馆逮设,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认真传实进馆档案的立档单位名称,编制了《青岛市档案馆进馆档案全宗名册》,规范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强化档案进馆意识,确保今后档案顺利接收进馆。同日,加强对原撤并机构和转体单位档案的指导验收工作,及时对原市物资局、市盐业局、市财办等7个单位的档案办理委托代管和移交进馆手续。在1994年市委办公厅转发接收资料、出版物进馆通知的基础上,市档案馆适时对应进馆单位的出版物进行征收,共接收69个单位109种1365册资料和出版物,极大地丰富了馆藏。年内,全市13个综合档案馆利用档案编研各种资料56万宇,接待查档人员2800人次,提供档案资料1.3万卷(册)。各级档案馆注意加强各种检索工具的编制和档案的抢救工作,不断改善保管条件,确保档的完整、安全,市档案馆着录了3万余个条目,对重点档案进行缩微480卷。配合抗战胜利50周年和爱国主义教育,编辑出版了《帝国主义侵略青岛纪实》一书。 档案管理现代化又有新的突破。实用档案管理软件在全市范围进一步推广应用。年内又开发出《青岛市档案目录中心管理系统》与《青岛市大事记管理系统》,并分别通过专家鉴定,鉴定认为《中心系统》在目录中心管理手段上填补了国内空白,符合实用要求,已具备在全市推广应用的条件;《大事记系统》填补了档案系统的空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另外,《企业档案管理系统》的编制工作已完成,现正在有关单位进行试运行。配合新馆建设,市档案馆组织力量开发《青岛市档案馆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该项目被列入青岛市1995年电子信息应用项目倍增计划,并定为国家级项目,现已完成方案设计和数据规划,正与新馆建设同步进行,待1996年新馆启用后正式投入运行,加强对全市档案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通过举办档案基础知识培训班、涉外企业档案人员培训班等,培训档案人员4029人(次)。全市档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进展顺利,共推荐档案专业高级职称11人,评审通过中级职称101人,初级职称109人。 为贯彻全市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加快全市档案事业发展步伐,市档案局提出了关于加强档案科技工作及加强档案宣传、学术工作意见,并召开专门会议。各市(区)、各系统积极贯彻会议精神,开展了积极有效的工作。 市档案学会换届后,年内又成立了6个档案专门学术委员会和12个会员小组,与有关单位联合召开了5次专题学术讨论会,编辑出版4期《青岛档案》。 (韩晓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