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交通邮电业概况 保持了交通、通信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5165万吨,比上年增长19.3%;铁路客货综合周转量完成254亿吨公里,增长1.6%,公路客货综合周转量完成7.6亿吨公里,增长水路货运周转量完成2215亿吨公里,增长23.4%;航空客运量完成66.6万人次,增长43.2%;邮电计费业务总量完成11.3亿元,增长34.9%。 坚持增效扩能,推进交通通信建设 围绕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继续集中资金,加大对交通通信基础设施的投入,并狠抓了一批重点项目工程。在港口建设上,先后完成了投资8400万元的黄岛油港区二期工程改造、投资9800万元的油罐三期工程基础建设及青岛港部分码头的泊位改造;通过胶黄铁路临管运营,开辟了前湾港外贸煤炭出口业务,增强了青岛港的综合配套功能,扩大了吞吐能力。在公路建设上,坚持高起点、高速度,建成女姑山跨海桥、西元庄至流亭高架桥和环胶州湾公路3个重点工程,实现了当年通车,并创造了最大公路跨海桥和最长公路旱路高架桥两个全国纪录。在邮电通信建设上,全年实现程控交换机增容12.48万门,新装电话13.9万部,新增长途线路358条,扩容移动电话718信道。基础设施的完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青岛交通通信的质量和潜能。年内,还加快了对外交通开发的步伐,新开辟至延吉、桂林两条国内航线和至澳门的地区航线,使青岛市通往国内、国际空中航线总数达到36条,航班每周133班。在国际集装箱运输上,新开辟至欧洲集装箱直达航线周班和东南亚航线周双班,开通了青岛至郑州国际集装箱直达专列。从提高集装箱运输效率出发,在部分运输、货代、港口、银行、场站间实行了EDI电子数据交换联网,进一步提高了对外货运的层次,填补了联运方式和管理的空白。青岛港成为全国第一个开展国际集装箱中转业务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60万标准箱。 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 在交通客运“窗口”单位开展“笑迎天下客,满意在岗位”优质服务竞赛活动,提高交通客运工作水平。认真落实市委书记俞正声就抓好交通客运“窗口”单位服务质量问题所作的专门批示和市委副书记徐长聚针对交通“窗口”单位“一个规范,两个机制”等制度方面提出的明确要求,把重点放在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热点”上,从问题入手,在内容和形式上求得突破。青岛汽车站及时开发了旅游班线和城乡班线,增加热线班次。青岛港客运站改造了候船厅、售票处。青岛火车站在候车室安装了中央空调,开通了旅客自动问询电话。民航青岛站安装了航班信息自动显示系统,设立了导乘台。在加强改善硬件环境的同时,各交通客运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完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制定了新的工作标准和管理考核办法,建立了服务规范,并通过对职工的业务培训和开展技术比武,进一步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和服务技能。1995年在全市评出的“十佳文明服务集体”中,青岛港客运站、青岛轮渡公司、青岛汽车站、青岛铁路分局青岛站、青岛远洋运输公司船舶供应公司榜上有名。青岛汽车站的苏学芬、青岛港客运站的郭新山、青岛市邮电局的吴庆山、民航青岛站的张华被评为十佳个人。 (市经委) 铁 路 1995年青岛铁路分局工作概况 运输任务全面超额完成,主要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 换算周转量提前10天完成全年计划,实际完成254.2亿吨公里,为年计划的102.7%,比上年增长1.8%;客、货发送量分别提前7天和10天完成全年计划,其中,旅客发送量完成1479.5万人,货物发送量完成4204.9万吨。重点物资和其它各项技术指标也全面完成计划。 标准线建设卓有成效,安全生产再创好成绩 截止年底,分局保持了连续988天无责任行车重大、大事故,4544天无责任旅客列车险性事故,1386天无责任职工死亡事故,无责任路外、行包、货运、火灾、爆炸重大、大事故均保持在4300天以上,27个主要行车单位中,有11个单位消灭了行车节故,有6个单位跨入了全路安全先进行列。 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双增双节效果显着 运输进款收入完成14.7亿元,为年计划的103.2%,比上年增长8.8%,提前11天完成全年计划;清算收入完成8.47亿元,为年计划的106.3%;全年节约总价值2750万元,比上年增加1050万元,增长61.8%。 基本建设进展顺利,重点项目按计划进度完成 基建更改大修完成投资3亿元,烟台、珠玑、桃村姑改造工程基本完成,青岛车辆段客修改造工程、烟台机务折返段站修所、青岛西内燃整备改造工程和青岛机务段北部储油库等基本竣工。四方、桓台、大昆仑等站电气集中开通使用,胶济线全部实现电码化,沙岭庄至因方间自动闭塞开通,四方至大港间实现了单线自动闭塞。同时,还完成其它安全、扩能工程90项。 多元经营再上新台阶 多经收入突破15亿元,实际完成18.2亿元,两项指标均提前3个月完成年度计划。集体经济经营收入完成6224.7万元,为年计划的151.8%,实现利润完成644.9万元,为年计划的161%。 青岛至太原开行直通旅客快车 1995年1月1日,青岛至太原的276/275次直通旅客快车开行。这趟列车过去是从四方火车站始发,随着青岛火车站改扩建工程竣工,提高了接发旅客列车能力,改由从青岛火车站始发。青岛至太原的276车从青岛站开车时间为14时26分,太原到青岛的275次列车到达青岛站的时间为9时27分。 胶黄铁路开始货运营业 1995年3月1日经铁道部批准,贯通并试运输8个月的胶(州)黄(岛)铁路由济南铁路局工程总公司实施工程临管运输营业,委托青岛铁路分局办理运输业务。胶(州)黄(岛)铁路位于青岛胶州湾西侧,北接胶济铁路,南至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前湾港,全长41.17公里,是国家重点工程前湾港的配套工程,总投资5亿元,胶黄铁路每日开行货物列车4对,主要办理煤炭、矿砂的到达和发送,年到发货物270多万吨。 青京240/239次优质优价列车开行 1995年4月10日,青岛至北京240/239次优质优价列车开行。该列车与原列车最大的不同之处,在编组结构上,以软、硬卧为主,增加了发电车,实行全封闭,全列空调,全程对号;在服务功能上,配有大屏幕彩电和音响设备,并设有卡拉OK服务项目,每节车厢配备有电茶炉,从而成为舒适豪华、多功能、高档次的优质旅客列车,青岛铁路分局经过近3个月的紧张筹备,完成内部职工集资3600万元,进行车辆改造、备品配备、人员培训和票务准备等一系列工作,保证了列车的按期开行, 胶济铁路实行自动闭塞 1995年4月15日,胶济铁路线上的最后1个车站——四方站实现电气集中联锁,从而使胶济铁路全线实现了自动闭塞行车。 中航油料专用线开通 1995年5月16日,由中国航空公司和东陌堂村共同投资修建的蓝烟铁路旺远站中航油料专用线正式开通,这条专用线共2股道,全长740米,可卸44个罐车,为烟台空港的油料供应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青京列车在全路首用磁卡电话 1995年9月26日,由青岛列车段、车辆段和青岛市邮电局共同开发的“列车无线移动磁卡电话”在青京240/239次列车投入使用。旅客只要购买到列车专用磁卡,便可在旅行途中拨打国际、国内长途电话,此项举措填补了中国铁路旅客列车无电话的空白。 青岛至郑州东国际集装箱直达专列开行 1995年9月12日一列由国际集装箱组成的直达快运专列从青岛站开出,驶往郑州东站。此后每周三由青岛向郑州东始发一列,周二由郑州东向青岛发运一列。这趟列车的开行,使青岛港成为内陆地区和整个沿黄河流域各省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共同“窗口”,对提高青岛市综合实力和巩固、发展青岛港在沿海港口的地位有着重要意义,为国际集装箱运输横贯欧亚大陆架起一座金桥。 青岛发电厂运煤铁路专用线开通 1995年11月14日,青岛市重点工程——青岛发电厂2×30万千瓦机组扩建工程的输煤栈桥上,开进第一列运煤车,标志着该厂运煤铁路专用线已全线开通。 “蓝西站”更名为“青岛西站” 1995年10月10日,经铁道部批准,蓝村西站更名为青岛西站。青岛西站为全国铁路46个大编组站之一,它位于青岛市西郊、胶济铁路54公里处,是蓝烟铁路和胶济铁路的交汇点,是青岛、烟台两个开放城市的陆路交通门户,山东半岛的最大铁路枢纽。主要担负中转改编和青岛市及其所属的胶州、平度、胶南、即墨、莱西等市的客货运输任务。青岛西站管辖1个中间站(蓝村站),1个线路所(李哥庄)和8个生产车间。每日可接发客货列车106对,改编7000辆,装卸200辆。 青岛列车段4趟列车均被命名为“红旗列车” 在1995年度全国进京进沪列车检查评比中,青岛列车段的青岛至北京240/239次、青岛至北京26/25次、青岛至上海234/233次和烟台至北京248/247次4趟列车全部被命名为“红旗列车”,数量居全国各列车段之首。其中240/239次列车已是第19次蝉联这一荣誉称号。 青岛站又获铁道部文明车站称号 1995年,在全国43个较大客运站检查评比工作中,青岛火车站再次被铁道部授予文明车站称号,这是青岛站连续6年获得此项荣誉。 胶黄铁路通过国家级验收 1995年12月26日至27日,由国家计委、铁道部、山东省、青岛市、济南铁路局、青岛港务局和青岛铁路分局等单位联合组成的验收委员会,对胶黄铁路进行全面检查验收。胶黄铁路全长41.17公里,总投资5亿元,由铁道部第三、十四、十九工程局和济南铁路工程总公司承建。验收委员会认为,胶州至黄岛新建铁路工程达到国家质量要求,颁发给验收合格证书。至此,胶黄铁路正式通过国家验收。 青岛站货场实行一体化管理 1995年11月,青岛站对货场管理经营体制进行改革,实行一体化管理:撤销货运车间、装卸车间,成立货装车间,下设4个大班,对原人员实行统一的丰产组织管理。原43个机构减为21个,管理人员由81人减为63人。新成立汽车装运有限责任公司,对货场内多家汽车运输实行统一领导、调度,实行收费一体化管理,只设两个收费窗口,内部分别进帐按时清算。这一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了货场管理混乱的问题。 青岛路区开通程控自动电话交换机 1995年4月8日22时青岛路区程控自动电话交换机开通,电话号码由4位升至5位;胶州、烟台和莱阳地区也纳入青岛地区统一编号;青岛至潍坊间自动中继线由原来的6条增加到60条,沧口地区中继线由20条增加到120条。 青岛车务段实行新的中间站管理办法 1995年,青岛车务段对各站实行了“切块管理,逐级负责,重点控制,全盘搞活”的新的中间站管理办法。车务段只负责辖区内8个二、三等站的管理工作,其他7个四等站分别隶属就近二、三等站分块管理,发挥了大站人、财、物等集中管理的优势,加大了大站对小站的管理责任和力度,促进了站间联合,推动了运输生产的发展。 (李云祥 赵从增) 地下铁道 1995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07亿元,其中完成了地铁一期前期准备工作;完成了地铁南北一期试验段工程开挖工程量25%;完成了火车站广场综合改造工程任务中的广场地面绿化工程、火车站地铁车站、益群城(含地下一层车库)和火车站广场综合改造工程的周边南区综合楼等。 地铁一期工程前期技术准备工作就绪 地铁一期工程初步设计在5月份组织专家进行中间审查的基础上,10月份由国家建设部委托青岛市建委组织全国专家进行了预审查,对地铁车站建筑、结构,地铁线路、车辆、通信信号等专业进行了评审,形成了专家意见,可作为今后施工图设计的依据。同时组织建立了独立的地铁GPS和精密导线网,确保地铁线路在限值内贯通打下了基础。至此,青岛地铁一期工程前期技术准备工作基本完成。 地铁南北线一期试验段工程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精神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要求,试验段工程于1994年12月26日全面开工建设,先后开有4个施工口同时展开施工,截止1995年底,已完成全部毛洞开挖工程量的1/4。 地铁试验段工程为青纺医院地铁车站和该站至水清沟车站的一个区间,位于四流南路以东100米处地下,车站型式为单洞双层大跨度,全长218.5米,宽18.6米,高14.24米;区间型式为双洞单线,右线隧道全长1239.5米,左线隧道全长1240.2米,单线跨度4.4米,高5.2米,工程开工一年来,进展顺利,已完或土石方开挖26120立方米,其中包括车站主体完成长152米、宽10米、高6米的上导洞,区间完成单纯隧道280米,约占总工程盘的25%,共完成投资额60万元。地铁试验段紧紧围绕“防水”和“环境监测”两个重点试验课题,分别委托铁道部隧道设计院科研所和总参工程兵四所承担试验研究。同时还对施工组织管理、结构衬砌型式、工程造价与工期等一系列项目进行研究,取得了一些特别是水文地质同设想和勘探差异较大的科学数据和施工管理经验,为地铁一期工程全面开工建设提供了依据、创造了条件。 益群地下城 青岛火车站广场地下建筑(益群地下城)与地面广场全面竣工是市委、市政府1995年工作重点责任目标之一。经与施工单位密切合作、共同努力,圆满完成责任目标。益群地下城是一座集永久性商业城和地铁甲级站为一体的宏大地下工程,建筑面积共3.37万平方米。是青岛市政府为解决青岛火车站广场国内外旅客休息、购物、旅游、餐饮、停车等问题,与香港雅兰都公司合资兴建,于1992年9月开工建设,1995年12月17日正式营业。地下城分为上下两层,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平时为商场,战时作人防设施,平战结合。内设停车场,可停轿车200余辆。地下商场分为6大商业区(均为香港地名),即九龙区、中环区、太古区、金钟南区、金钟北区、旺角区。益群地下城与地面广场形成一体,具备休闲、观光、娱乐、餐饮、购物、停车等公众服务功能。地下城有12个出入口,其中3个口部下沉广场设有上下6部自动扶梯,保持地面广场与地下的联系。益群地下城整个商场店铺均采用玻璃隔断;十几个防火分区按消防规范设置;采用中央空调,始终保持地下城空气清新;商城卫生间宽敞大方,方便顾客。地下城设备先进,冷水机组为美国汉顿布什产品,空调机为同辉凯利产品,火灾报警系统采用日本日探公司产品,保安系统采用日本索尼公司制造的闭路监探装供水采用双路进水,消防为湿式喷淋系统;供电采用双电源自投自复供电系统;汽车可从广场经车道进出地下城。益群地下城采用香港物业管理模式。益群地下城的兴建为青岛在未来的发展中进一步利用地下空间作了一次成功的尝试。 火车站广场周边南区综合楼 南区综合楼是火车站广场综合改造工程的广场周边配套工程之一,其建筑面积8400平方米。1994年10月16日动工建设,1994年12月30日提前封顶,1995年7月19日竣工验收交付使用。比国家定额工期提前150天,比合同工期提前33天。经市质检站评定为青岛市优良工程。其建设速度和建筑质量多次受到市有关部门领导的好评,保证了被拆迁单位和商业网点的按时回迁, (潘明月) 地方交通 公路基础设施建设 到1995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434.31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达到318.5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32.2公里;桥涵达到1162座,48238延米;综合好路率达到84.9%以上;干线好路率保持在95%以上;公路绿化里程达到2776.2公里。被市委、市政府列为全市重点工程项目的青黄公路已竣工通车,该路全长68公里,共建有互通式立交桥7座,大、中桥22座,特大桥2座,其中女姑山跨海大桥全长3060米,是目前国内最长的公路跨海大桥。全长8公里的西元庄至流亭高架路桥已试通车。全市公路的建养水平跨入全省和全国先进行列, 交通行业管理 到1995年底,由市政府发布出台的地方法规涉及到交通行业执法管理的共7件,规范性文件达到62件,全市地方交通法规体系初步完善。1995年共查验各种机动车辆10万多辆次,船舶400多艘次,查纠各种违章5万多件,补缴各种规费2100多万元。各种交通规费征收比1994年增长10%以上。 运输市场结构和运力结构战略调整已初见成效。市场功能得到进一步培育和扩大。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经济成份协调发展的运输市场格局初步形成,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其长、相互衔接、货畅其流、人便于行的道路、水路运输要求基本实现。 地方交通综合运输能力 到1995年底,全市营业货运车辆达到4.2万辆,比“七五”期末增长123.6%;客运车辆8000余辆,比“七五”期末增长3.36倍;完成公路货运量1.2亿吨,完成公路客运量9785万人次,海上轮渡完成客货运输量600.6万人和166.9万吨。全市国际集装箱运输车辆已达1300余辆;水运船舶达到25万个载重吨位。整个地方交通综合运输能力明显增强。 (唐吉良) 1995年青岛交运集团生产经营概况 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772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1%。其中多种经营收入11000万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全年完成客货综合周转贵55159万吨公里,比上年同期增长4.8%。全年实现利润300.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1%。尽管受成本上升影响较大,但仍然保持了较好的经济运行质量。全年实现基建、技改投资40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倍。不仅完成了预定的项目投资贵,形成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而且对关系集团全局发展的一些项目进行了前期投入。百万车公里事故率、死亡率、货运正运率、客运正班率均达到和优于省颁标准。全年职工人均收入达612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5%,达到了预定的增长目标。 1994年集团组建后,抓住机遇,争取项目,积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为“九五”的发展打好基础。1.积极运作国家经贸委立项的“双加”技改项目——青岛国际物流中心,其一期工程已基本竣工。该场站占地60亩,堆场作业面积8150平方米,可以新增集装箱中转、堆存20000TEU/年的生产能力,使集团总的集装箱中转、堆存能力增加到60000TEU/年以上。2.积极参加青岛市公路主枢纽规划工作,争取早日通过交通部批准,“九五”期间组织实施。3.积极争取世行贷款,大规模发展和增强集装箱运输、中转实力,为企业长远发展积聚了后劲。4.从年初开工建设的莱西公用型汽车站,春运期间可部分投入使用并对社会开放。5.“交运广场”工程总开发量达到3500万元,保持了良好的形象进度。“交运广场”占地1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该工程将建设约20000平方米的高空间、大跨度的大型商业用房和两幢具有现代设计水平的中档高层住宅,以及1所10000平方米的学校和1座综合性医院。6.更新、新增客、货车569辆,扩大了运输主业发展的规模运力。7.吸纳崂山运输公司加入集团,进一步加大了集团的规模。8.异地经营,加大投资,抢占市场,集团在济南、潍坊等地已有出租车405辆。 (沈洪涛 丁 梅) 水工工程 1995年交通部航务二公司生产经营概况 施工总产值创历史最好水平 全年完成3.73亿元,比年计划3.1亿元增加20.3%,比上年同期增长38.1%,提前36天完成了局考核的年度施工产值计划。其中青岛和前湾地区完成施工产值近2.0亿元,日照、烟台、威海、福建等地区完成施工产值1.03亿元以上。公司其他多元经营产值实际完成8245万元(含营业额),比年计划6000万元增长了37.4%,超额完成了局的考核指标。公司在建的8个大中型工程有6个推行了项目法施工管理。年内公司在资金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投入超千万元的资金建成了前湾显浪施工基地2号沉箱台座,把原方驳85改建为用于1000T沉箱下水的半潜驳,为施工生产创造了新的条件和能力。 工程形象进度实现了合同要求,完成了局的考核指标 全年按期交竣验收的单位工程共计27项,合同工期履约率达到100%。为香港南丫岛电厂灰坝生产的33个大型沉箱,采取了境内预制、半潜驳装载、海上远距离拖运的方式,使施工任务完成的既快又好,从而开创了大型钢筋砼构件出口的先例。其它在建工程尽管受到资金严重不到位的影响,但由于科学安排,合理组织施工,从年度施工计划和完成的节点工期看,仍然符合上级和建设单位的工程进度要求。 质量创优保杯 年内交竣验收的单位工程27项中有25项被评为优良,优良品率为93.8%;完成的分项工程387项中有346项被评为优良,优良品率为89.4%;完成的砼工程总量计11.96万立方米,其中10.23万立方米被评为优良,优良品率为85.54%。1995年公司有1个优秀QC成果被评为国优,有2个优秀QC成果被评为部优,有10个QC成果被天津市、青岛市和—航局评为优秀成果。经局质量年检认定,公司已全面完成了1995年度质量创优目标和质量考核指标(公司质量管理的整体水平稳定向上,与局内同行业对比仍处于领先地位,有望实现质量创奖第二个“三连冠”的目标)。 安全生产 公司1995年的“百安赛”活动第一次创造了赛期无事故,百安赛总分为全局第一名(973分),并获“百安赛”流动奖杯;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技评为全国先进单位;全年只发生1起轻伤车故,其他事故为零;公司268部机动车和400多名司机年度检审一次合格通过,并再度被评为青岛市交通安全先进单位;公司船机机损、海损、火灾事故为零。 综合经济效益成果显着 经年终财务决算预测:总产值比年度目标3.2亿元超5300万元,提取折旧比年度目标1500万元超提300万元(实际完成1800万元);实现利润完成局的考核要求(局目标为330万元,实际350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实际达到80000元/人年,比年度目标70500元/人年提高17.4%;职工人均收入突破万元,增长率为20%以上。 (张宗中) 港 口 1995年青岛港务局生产经营概况 “八五”期间,港口货物吞吐量累计完成19040万吨,比“七五”期间增长26.2%,提前188天完成交通部下达的“八五”任务。5年间吞吐量年平均递增11%。大大高于“七五”期间年平均递增3%的水平,其中集装箱完成174.0万标准箱,比“七五”期间增长287.8%;港口总收入累计完成27亿元,为“七五”期间的2.78倍。实现利税5.9亿元,比“七五”期间增长20%;港口建设投资30多亿元,技术改造近10亿元,形成了较强的港口生产经营、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港口通过能力已达7300万吨;职工人均收入,1995年比1991年翻了两番。 1995年,完成货物吞吐量5102万吨,比上年增长21%,分别提前80天、38天完成交通部下达的年生产计划和与青岛市签订的承包指标。其中集装箱完成60.3万标准箱,比上年增长40.2%;港口总收入7.21亿元,比上年增长20%;实现利税1.52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109%,荣获“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企业”和“全国用户满意服务”3个质量金奖,荣获“山东省工交系统经济效益排头兵”、“山东省生产现场管理样板企业”、“山东省‘八五’安全生产先进单位”、“青岛市‘八五’质试工作先进单位”和“青岛市突出贡献单位”称号。 安全质量 强化“安全第一、质量兴港”意识 5月,交通部和山东省政府联合在青岛港召开“全国交通企业深化改革、加强管理现场经验交流会”。7月,山东省政府在青岛港召开“生产现场管理样板企业现场经验交流会”。两会后,青岛港及时举办了大型学习班,开展了一场“全国交通系统学习青岛港、青岛港怎么办”的大讨论。提出了“居安思危、深化改革、苦练内功、加快发展”的工作主题,增强了广大职工严格安全质量管理、精益求精、精雕细刻的意识和“五个文明”(文明装卸、文明生产、文明施工、文明环境、文明服务)上水平、争一流的意识。 加快质量工作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步伐 先后两次举办大型干部培训班,宣传贯彻GB/T19000系列标准,建立和完善了局、公司两级文件化的质量体系并付诸实施;组织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局属北港、轮驳公司分别于9月和11月通过中国质量协会质量保证中心、中国船级社质量体系认证中心的认证,成为全国交通运输企业和中国航运企业首家通过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 强化安全质量管理 继续在生产作业现场严格推行“33461”(三定、三不、四标六清、一畅通)标准,落实重点管理、全面管理的硬碰硬对策;出台并实施了全面安全质量管理的“四个机制”(运作管理、监督反馈、自我调整、教育激励),坚决落实企业一把手安全质量工作负责制 全年安全质量检查达800余次,夜查412次,消除各类隐患和问题3000余次。 严格五个文明管理,推动“满意服务” 深入开展“创三红”(红旗车、红旗仓、红旗垛)竞赛活动,全年创“三红”达8679次,深入开展QC小组的群众性管理活动,全局注册QC小组近800个,“八五”期间,全局QC小组成果获国优5个、部(省)优19个、市优30个。1995年取得成果500余项,产生经济效益近500万元。深入开展了“五好设备”、“三无班组”、“质量信得过班组”、“货主满意在岗位”、“货主满意在心中”等活动,其中“三无班组”达标率99%,有效地解决了管理中的难点、热点和重点问题9年内,局和局属各公司先后70余次召开货主座谈会,走访用户1251家,质量跟踪2200余次,发出征求意见函667封,征得意见和建议近百条。 装卸生产 煤炭运输实现了前湾港区自备列车载煤进港、装矿出港的专列运输。开辟并扩大了前湾港外贸出口业务,年内完成煤炭吞吐量671万吨。矿石运输方面,青岛港与首钢合作,引进20万吨级矿石过驳浮吊“首和1号”,进行锚地过驳、减载大矿石船作业,解决了大型矿石船不能靠挂老港区码头作业的难题。全年矿石吞吐量达880万吨。油二期码头20万吨级泊位全面启动,打开了大宗进口原油中转的大门,成功地接卸了9载2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油轮,最大油轮为28万吨级,全年原油吞吐量完成1208万吨。港口疏运是青岛港生产发展的“瓶颈”,1995年港存货物量最高达220万吨。对此,青岛港一方面争取铁路疏运,日装卸火车最高达到1343节,其中装火车数量最高达到1014节。另一方面,利用公路运输加大市提量。同时,加强与货主和船公司的联系,开展水转水运输,年内实现原油中转200万吨、矿石水转水运输73万吨、集装箱中转8万标准箱,较好地缓解了货物压港的状况。 集装箱装卸生产 年初,日本神户港发生强烈地震,原定“高河”轮所载710个标准箱拟在青岛港中转。青岛港果断地接受了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易地中转意见,并以12小时连续作业,顺利接卸完毕。高水平接卸业务能力促成了2月9日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与青岛港正式签订协议,决定从此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的境外集装箱业务将由在国外港口中转改在青岛港中转,青岛港由此而成为全国唯一的集装箱国际中转港。加快集装箱国际中转的硬件建设,将48、49泊位改造为集装箱专用泊位,租用53泊位改造为集装箱兼用泊位。至此,集装箱泊位由上年的2个增至5个。扩建集装箱堆场8万平方米,增添了集装箱装卸运输设备,集装箱桥吊由上年的5台增至9台,轮胎吊从上年的8台增至13台。年内新开辟地中海航线、青岛至日本冷藏集装箱周班航线、青岛至东南亚周班航线、青岛至欧洲周班航线、国内支线共5条集装箱航线,每月班轮到港率平均达到150多次。开通了青岛至郑州东国际集装箱周转专列。增强对外招商力度,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和合作领域。年内,青岛港与日本国宇野通商株式会社、日商岩井株式会社等7家日本公司共同合资成立了“青岛港盛国际物流冷藏有限公司”,为中国最大的集装箱专用冷库,将于近期竣工投产;青岛港与中国远洋运输(集团)裕航(香港)投资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青岛远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并以青岛港47泊位开展集装箱国际中转业务。 资金管理 年内,大力开展“双增双节”和“管理效益年”等活动,狠抓主业增产增收,实现增收9700万元。各辅助生产单位“一业为主、开拓经营”,实现增收2300万元,在消化了1.25亿元的燃物料价格上涨、工资增长、增提折旧、支付贷款利息等成本增支因素的基础上,实现利润再创历史最高水平,开展清产核资工作,进行了资产负债清查、资产价值重估、产权界定、土地估价、资金核实等工作,对21.6亿元国有固定资产、5.4亿元流动资产、650万平方米土地进行了清查核定,摸清了家底。完成了港外60宗宿舍的土地估价和土地证申报工作,为公房出售打好基础。成立对外清欠机构,全年共收回拖欠款2.21亿元。建立了内部结算中心,对内部资金结算实行集中调控,维护了内部结算秩序。全年清理内欠款2000余万元,筹措资金4.69亿元,保证了年内港口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资金的需要。 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 在国家建设资金尚未到位的情况下,年内青岛港筹措资金4500万元投入前湾港区二期工程,累计投资达1.15亿元,做好了前期工作。下半年,前湾二期工程初步设计及开工报告已经国务院正式批准开工建设。全年完成工程量3.48亿元。实现码头主体全部出水的形象进度。投资3亿多元,完成技术改造工程19项,主要有:完成4泊位改造,增添2台门机,结束了1号码头北岸壁不能安装大型门机的历史,泊位新增通过能力20万吨;完成黄岛油罐改造二期工程,新建5万立方米钢质浮顶式油罐3座,新增罐存能力15万立方米,为二期油码头全面启动和原油国际中转创造了条件;完成了集装箱48、49泊位改造和集装箱场地硬化;购置集装箱桥吊4台、集装箱龙门吊5台、集装箱牵引车5台;更新了16吨门机4台和散盐装卸机。 科技开发 年内,积极推进全国交通系统“通达计划”,投入资金185万元(其中局拨123万元),完成了22个项目的科技攻关,创直接效益700余万元,计划完成率为100%。完成合理化建议及技术改进项目389项,创经济效益千万元以上。完成了49泊位改造为集装箱专用泊位的工艺方案研究及设计、前湾港矿石专用泊位扩大接卸能力的可行性设计、扩大粮食接卸能力的工艺方案设计和件杂货水平运输技术方法的研究等课题;研制、开发新型工属具2项,填补了港口工属具中的空白,投入使用后,普遍可提高工效50-100%,其中三瓣抓斗为国内首创(已申请国家专利)。完成了对日本住友轮胎式起重机动力系统及传动系统的国产化改造,解决了进口配件替代,使该机从长期闲置中重新投入生产。投资42.5万元,推广应用锅炉分层燃烧技术,在12台锅炉安装了分层式锅炉给煤装置,年节煤达2500吨。研制成功了门机抓斗计量装置,解决了多年来散货装火车超、亏载难题,投入使用后,效果显着,推广了美国高科技产品“JB”系列汽车添加剂,实现了装卸机械“运行中养护、不解体维修”,延长了机械维修周期,提高了完好率,降低了维修成本,取得了显着的效果。1995年国家计委将青岛港列为交通部重大科技项目“国际集装箱运输EDI系统”的示范点。年内,青岛港组织专业人员对计算机EDI系统科研项目进行碍究、开发,完成示范工程的总体设计工作,并将EDI系统项目成功地运用于集装箱场、站、船舶的单据传连,有效地提高了装卸效率,缩短了班轮在港停泊时间, (吕明善) 海 运 青岛远洋运输公司 1995年青岛远洋运输公司根据中远集团的改革思路和自身面临的新形势,完成了机关陆地单位机构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任务。并实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 年内,该公司对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及其他海区航行的受大风影响的船舶进行跟踪指导80艘次;季风季节推荐安全航线18艘次;对老龄船进出复杂航道港口船舶、进入冰区航行船舶、新任船长重点跟踪管理230艘次;在防抗台风的安全管理方面,成功率达到100%;加强对雾航船舶的安全管理,对驾驶员进行了有组织的避碰考试,坚持做到不合格不上岗,保证了船舶的航行安全和进出港安全。初步建立并完善了一整套的安全管理机制。 合理调度船舶,配置运力,安排航线:加强租船揽货工作,1995年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 该公司制定了一整套抓船期的计划、程序、措施和奖励办法,使抓船期工作落实到了航运生产的全过程,缩短了船舶非生产性停泊和在港时间,对国内卸货船舶、炫理船舶都派出专人跟踪指导和抓好现场管产工作,为节约船期起到了保证作用。 大力开展了学习华铜海轮、学习青岛港、学习包起帆的“三学”活动,扩大了船舶自修的范围,节省了大笔的船舶修理费用。公司修船帐实行三级审核制,有效地控制了修费,对燃油费、港口使费等各项开支也进行了严格控制。 (宋殿玉) 山东省国际海运公司 1995年,共完成货运量165.4万吨,货运周转量649977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提高20.9%和56.7%;实现营业收入16830.9万元,归还银行贷款本息7970万元,实现利润212.08万元;全年货运万元收入赔偿率为零。 公司根据航运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局面,对“大利”、“大明”、“大通”等散装货轮采取了“盯住市场,灵活经营”的方法,继续巩固了印度、孟加拉国国、阿曼等国际航线,缓解了散装货源相对短缺的矛盾;杂货船“玛瑙泉”轮和集装箱船“鲁海65轮”等船舶采取“内宜则内,外宜则外,内外兼运,灵活调度”的经营方法,在巩固日本、香港航线的同时,穿航国内港口;对“大欣”、“大荣”、“大裕”等集装箱船采取期租经营的方法,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全年共完成集装箱运量44226TEU,散装运量129.9万吨。公司的船代、货代及多种经营也得到发展,获营业收入300多万元。另外,公司拟投资8500万元建设的海运生产调度中心大楼也于1995年3月4日破土动工。 为适应航运市场的需要,公司努力构筑海运生产经营新格局,已初步具备了国际海运、国际货代、国际、船代三位一体一条龙服务的功能。 山东省国标海运公司华福货运代理公司 华福货运代理公司由国家外经贸部批准成立,隶属山东省国际海运公司,是山东省国际货运代理协会成员,自1993年成立以来,华福货运代理公司以国际海运为依托,面向市场,积极开拓,与省内外上百家进出口企业建立了业务联系,先后在临沂、潍坊、淄博、济南、荷泽、日照、聊城、烟台8地建立了分支机构,为客户提供包括订舱、鉴单、报关、报验、代储、代运、中转、拆装箱在内的一条龙代理服务。1995年3月23日,为山东省国际海运公司青岛至香港航线的集装箱船舶承担货运代理业务,还为其他船公司做青岛至日本航线船舶货运代理,揽货量不断增长。1995年共代理集装箱2960TEU,比上年增长150%,全年创代理收入112万元。 山东省远东国际船舶代理公司 隶属山东省国际海运公司,是交通部批准在青岛市第一家由船公司开办的国际船舶代理公司。主要从事挂靠青岛口岸的各类国际航线船舶的各项代理业务。公司自1994年4月16日正式成立以来,本着“优质服务、信誉第一”的宗旨,灵活经营,强化管理,逐步在竞争激烈的船舶代理市场中崭露头角。在实际代理业务中,总结出了“二快二省”、“三管四严”等一套现场管理经验。同时制定了各类人员的“服务规范”,并狠抓落实。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远东船代从一个刚成立的小公司发展成为能为各大船公司提供船务代理、国内外货运代理、集装箱运输代理等服务的初具规模的船代公司。1995年该公司代理船舶92艘,创营业收入102万元。 (王焕斌 汤晓燕) 山东省青岛海运总公司 1995年共完成货运量65.9万吨,货运周转量13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提高10%和14%;实现利润152万元,完成港口吞吐量62.5万吨,为年计划的125%。全年船舶大、小轮营运率分别达到92.4%和94.5%,船舶完好率为100%,全年杜绝了等级以上安全责任事故和工亡事故,千人负伤率实现0%。在天津建造的3000吨级206TEU综合节能示范船“玉环泉”轮和在德国建造的万吨级598TEU“泉城”轮分别于1995年7月、8月投入使用。与此同时,逐步淘汰了船龄长、技术状况和适应性差的老、旧、小船舶,使企业运力结构得到合理改善,由单一的散杂货轮向散杂货轮运输、多用途集装箱轮运输相结合的方向发展,运输能力和生产后劲明显增强。1995年10月,交通部批准该公司经营国际近洋运输业务,形成了内外贸运输一体化的经营格局。该公司已发展成为以港航运输生产为龙头,以经贸实业总公司和房产分公司为两翼的一业为主、多业发展、海陆并进、规模经营的综合性航运企业。 截止1995年末,共拥有船舶18艘,载重吨位达8.8万吨,是1988年的4.5倍;固定资产4.5亿元,是1988年的15倍。 (王洪举) 外轮代理 1995年中国青岛外轮代理公司业务工作概况 1995年,中国青岛外轮代理公司全面贯彻执行中远“2.16”会议精神,不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以适应船代、货代日趋竞争激烈的市场局面。为了提高对中远船整体服务水平,根据中远集团改革思路,公司上半年将中远船代理和外轮代理业务彻底分开,成立了中远船代理分公司,从揽货、订舱、制单到外勤现场管理为中远船提供专门服务,受到中远船队的普遍欢迎。 8月初,公司领导班子进行大幅度调整充实,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努力提高企业服务质量和水平。在外轮船代方面,提供了以计划为龙头,外勤、进口、出口、单证业务配套一条龙服务。在货运体制方面,一改过去坐等客户、货主上门的官商作风,从各个方面为货主、客户提供方便。过去订舱、出号业务分两处,货主跑上跑下,十分不便。新领导班子及时提出转变思想观念,一切方便客户,迅即将出号业务归口到货运订舱部门,极大地方便了客户。 新的领导班子认真吸取了过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在强化企业管理上下功夫,在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上做了一系列工作。新班子十分重视发挥职工对企业的民主管理,对涉及到职工切身利益,诸如房产管理、工资待遇、全员劳动合同制、医疗、劳保、子女就业等事宜,坚持提交职代会主席团代表组长联系会议通过制度,充分发挥职工当家作主的主人翁作用,提高了企业经营决策的透明度。 在抓企业管理的同时,公司把深化改革与推行ISO9002国际质量标准化管理有机结合,从基础工作抓起,层层推动,使公司的建设和发展纳入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的管理轨道。在认证准备期间。质管办全力以赴,全公司通力合作,于1995年底,一次性顺利通过BSI国际认证。通过BSI国际认证,公司向国际现代化企业管理迈进了一大步。 1995年,各项经济指标都提前完成任务。代理船舶艘次比上年增长7%;船舶净吨比上年增长15次货运盘比上年增长28%;全年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3%。 (外 代) 海上安全监督 1995年交通部青岛海上安全监督局工作概况 全年办理船舶进出口手续6000艘次,办理船铂荃证4827艘次,海上巡逻491艘次,纠正违章301起,海事调查处理26起。全年没有发生较大的海上交通争故,海上交通秩序明显好转。 加强船舶安全检查,保化防污染工作和对危险品货物的管理 在船舶安全检查中,对客轮、轮渡,、油轮和危险品船,不受6个月不重复检查的限制,进行重点检查;对老旧船作为首选检查对象,发现问题跟踪处理。同时加强与兄弟港监及国际间安检工作的合作,对安检后的船舶实行跟踪检查。严洛船舶明火作业申请的审批,确保船舶安全。在危险品货物管理中,加强对80多个集装箱装箱点的监督检查;举办了危险品货物申报员培训班,提高了申报人员素质。在船舶防污染方面,积极督促、帮助青岛港籍船舶按照国际公约的要求,在4月4日前全部完成了油污应急计划的配备:积极改进防污染手段,与大连海事大学、国家海洋局合作,利用卫星遥感监测预报船舶溢油,利用飞机巡逻监测油污;加强对到港船舶防污设备文书的检查,严格审批排污申请,认真查处污染事故;定期派员到辖区内各船厂检查防污设备的使用情况及残油处理途径,有效地防止了二次污染。1995年船舶安全检查307艘次,安检复查407艘次,明火作业审批583艘次,安全率100%,现场监管危险品2830次,查处船舶污染事故14起。 加强船员证件和船舶登记管理,严把船员发从和船舶发证关 在船员考试工作中,着重抓好报名资格审查、报名统计和试卷分发等环节,规范考务管理,认真查处冒名顶替、弄虚作假等行为,严格考场纪律。受交通部的委托,对青岛远洋船员学院扣400名农民合同工2年制培训班进行了验收。按交通部的要求,完成了船员档案整理和输入微机工作,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船员资料数据库。按照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登记条例》,1月1日起实行了新的船舶登记管理办法,船舶登记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1995年顺利完成了青岛考点两期共910人参加的全国船员统考工作,颁发船员适任证书1303本,颁发海员证2430本,颁发船舶国籍证书276艘次。 搞好“三防一救”工作,保障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 海上搜救工作坚持“统一指挥,多方支持”的方针,制定完善海上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不断提高搜救工作水平。积极发挥海上搜救中心的指挥作用,加强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工作,台风季节到来之前,召集有关港航单位开会研究部署防台风工作,协调指挥有关单位在抢险救灾活动中,密切配合,统一行动。1995年10月31日,“浙海737”轮出青岛港行至朝连岛南19海里处(35°34.1′N—120°53.3′E),大舱进水船体倾斜,青岛海监局得息立即命令距离该船最近的“腾河”轮改变航向前往救助,“浙海737”轮沉没,10名船员全部获救。11月7日寒流突袭青岛港,锚泊于22号描地的万吨巨轮“新基”走锚并失去舵效,严重危及自身及其他船舶和港口设施的安全,侯景华副监督长临危不惧登上“新基”轮指挥救助,在海军青岛基地和青岛港务局的大力协助下,胜利完成了救险任务,保障了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 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支持航运企业的发展 进一步简化船舶进出口手续。青岛海监局在取消登轮联检改革的基础上,积极支持配合青岛市政府口岸办,协调口岸各联检单位,5月1日起在全国港口系统率先成立了“口岸单位联合检查办公室”,原来船方办理船舶进出口手续“进几家门办一件事”,现在“进一家门办完所有事”,极大地方便了航运单位。积极支持港口生产为企业排忧解难。由于航道水深所限,来港的希腊籍28万吨级巨型油轮“阿尔法”难以进港,青岛海监局为其拟定了航线航法,提供咨询助航,保障了该轮安全进出;因交通部废止了“持有渔业证书的船员可经港务监督培训考试合格后发给D类适任证书:的规定,使青岛地区几家经营水产运输的公司陷于停船的困境,青岛海监局积极向交通部反映这一情况,获准特许举办此类培训考试发证资格,帮助这些公司扭转了被动局面。 (董永目) 船舶检验 1995年青岛船检局业务工作概况 编制了《青岛船检局1995年市场情况分析一览表》,从船舶检验、船用产品(包括集装箱)、海洋工程、IS09000及ISM等4个方面对市场进行了综合分析。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坚持用户走访,互通信息。在船舶检验方面,完成营运船舶检验801艘次,计412.8万吨;完成新建船舶检验13艘,9.16万吨;完成初次入级船舶检验24艘,4.96万吨。在海洋工程检验方面,完成了2座平台的检验,6座平台、14km的海底管线正在检验中,IS09000质量认证咨询方面,已对8家企业进行了咨询,对2家企业进行了人员培训,3家企业取得了CSQA认证。在产品检验方面,新增产品厂家检验15个,完成型式认可5个,正在进行中的2个,完成工作认可5个,正在进行中的4个,集装箱检验完成了1820个。 在安全质量工作中,根据总局工作重点“要努力减少CCS级船舶在国外港口被强行滞留的情况发生,努力提高CCS级船舶在国际上的信誉”的要求,组织验船师加强对程序文件、须知、规范、通函的学习,落实船东会的措施,加强联络员的作用,强化检验质量的监督检查,认真检查了当年的CCS级特检和代理检验的船舶档案,加强了对船舶检验文件归档前审核的力度,进行100%的复核,有效地把好了安全质量关,全年无用户和港口国投诉发生,无一被扣船舶。 (姜云霄) 船舶燃料供应 中国船舶燃料供应青岛公司 中国船舶燃料供应青岛公司成立于1972年4月,隶属于中远集团中国船舶燃料供应总公司,是山东沿海最大的经营水上油料供应的专业性公司。 该公司有职工438人,其中船员254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9人,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者176人。公司设有业务、技术、财务等较完善的管理机构,并有着良好的生产基础设施,拥有150—3000吨级不等的三级成品油船7艘,水船2艘。拥有4万立方米三级成品油库1座,与青岛港一期油码头有管线相连,可接卸5万吨级成品油船,油库设有陆地加油泵房,能直接向陆地车辆供油。公司现供油供水能力均达年20万吨以上。 23年来,公司艰苦创业,截至1995年底,总营业额达17.57亿元;上缴国家利税3.08亿元,完成供油357.36万吨,供水433.10万吨,货运量362.72万吨,货运周转量126,24万吨海里。基本满足了抵青岛港及周边港口的外轮、远洋轮及地方船舶对燃油和淡水的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公司在抓好港口供应的同时,大力发展海上运输、油料销售、船舶租赁以及劳务外派等多种经营业务。千吨级以上船舶相继开辟了青岛至国内沿海、长江中下游及港澳诸多港口之间的航线;1995年又开辟了国际运输业务,油船航行区域拓展到俄罗斯、日本、韩国等近洋及新加坡航区。 1995年:公司共完成供油18.72万吨,完成供水11.75万吨,供润滑油1152吨,货运周转量7.16万千吨海里,总收入2.18亿元。 公司的经营范围为向外贸和沿海船舶供应燃油、润滑油和淡水,经营进口船用燃油、润滑油和为外商代销燃油、润滑油;兼营沿海港口陆上燃油,润滑油供销,成品油运输、储存。公司现为国家二级企业、国家二级计量合格单位和国家一级节能企业,已经形成了集海上运输、供应和陆上油库储存、中转、销售为一体的完善的三级油品服务系统,在支持和促进山东省、青岛市、青岛港的经济发展中已经并将继续起到重要的作用, (耿益青) 民 航 1995年民航青岛站生产经营概况 安全防范关口前移 全面贯彻落实民航工作会议和民航安全工作会议,召开了党委会及副科以上干部大会,并提'出了1995年安全工作要实现“五杜绝”的安全目标。即:坚决杜绝因航站保障原因造成的严重等级飞行事故;坚决杜绝地面责任原因导致的劫机、炸机事件;坚决杜绝因航管原因造成的飞机相撞和危险接近;坚决杜绝地面重大责任事故(特别是杜绝重大行车事故或地面车辆撞机事故);坚决杜绝重大盗窃案件和重大火灾事故。为保证安全目标的落实,航站通过采取签订安全责任状、每周安全讲评会、值班领导“五到”现场、定期召开军民联席会、加强安全工作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把各项责任目标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员,至年底全面实现了安全“五杜绝”的目标。 加强航行管制建设,实施精心指挥,严格按章办事,确保飞行安全。1—12月份,航站共保证正班11983架次,包机加班等878架次,外航飞机630架次,保证起降13941架次,飞越航班23330架次,业务量较上年同期增长35%。此外,先后出色地完成了佛得角总统、乌克兰总统、德国总理及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专机保障任务。 围绕安全防范关口前移的方针,公安、安检、机务等有关单位密切配合,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格把关,立足各种不安全因素消灭在地面。1—12月份,安检站共查出手续不符的旅客553人次,取消登机资格403人次,查出违禁物品6795件,其中各类枪支13支、子弹46发,催泪瓦斯21个、警械175件。此外,机场公安分局侦破2起重大刑事案件,查获旅客偷盗机上专用救生衣8件。机务保障部严格执行适航管理制度和程序,加大对机务维修的管理力度,严把维修质量关,共维护各类飞机4646架次,并排除了多起较大的飞机故障。 保持运输生产持续、快速、稳步发展 1995年是该站运输生产任务相当繁重的一年,也是该站稳定发展、快步进入国内主要航空港的重要一年,年初省局赋予青岛航站为山东民航龙头的地位。因此,保持航站运输生产任务的快速稳定增长至关重要。年初航站提出以20%的增长速度发展客货生产,但全年月平均增长速度都在35%左右,且以10月4日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百万人次为标志,该站正式跨入了旅客吞吐超百万人次的,大型空港行列。至年底共完成旅客吞吐132.71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43.24%,完成年计划的115.4%;完成货邮吞吐2.099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36.28%,完成年计划的116.63%。年内新辟桂林—青岛一大连、青岛一延吉、青岛一澳门等3条航线。至年底,已有21家国内航空公司、2家外国航空公司飞机飞抵青岛,航班量已达140余班/周。 提高运输服务水平 在1994年的民航运输服务质量上台阶活动中,该站取得了华东管理局第一名的成绩。1995年该站在运输服务质量上台阶活动中,提出了“争一不二”的口号。3月份以来,共召开了3次服务质量上台阶专题动员会议,并制定了每周五召开上台阶例会制度,在力所能及投资改善硬件设施的同时,注重抓好软件建设,全力推行运输服务工作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据抽查,旅客满意率达84%以上,航站在硬件改造和建设方面,如增设航班信息彩色显示系统、电子翻牌系统、导乘台、急救台、售票处改建等共投资近150万元,基本上达到了活动所要求的标准。11月中旬,在华东管理局组织的检查中,航站优质的服务得到较高评价,上台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经济效益 进一步完善承包方案,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年内分别同站属的广告公司、实业公司、航空旅行社正式签订协议,促使这些企业在“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中走向自立,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的企业。 面向市场扩大销售代理业务,发展国内航线,积极开拓国际航空市场。航站先后3次召开青岛市航空货,运代理人座谈会,共同协商,共求发展,代理人业务发展迅速,分支机构由年初的10几家发展到20几家,遍及青岛各大宾馆、旅行社和省内7、8个大小城市,承担全国23家航空公司几乎全部的客货销售和地面服务业务。 坚持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发展与民航运输相关的产业,年内,航站的多种经营主要在航空配餐、旅行社建设、飞机服务、合资合作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创新。航空配餐几年前白手起家,在与港方合资办厂的同时,注重如强内部建设挖潜,逐渐成长壮大。1995年又与德国汉莎公司合资,在保证国内20家航空公司餐饮服务的同时,已经开始全面承担外航班机的配餐工作。经济效益也相应稳步提高,成为华东地区航站配餐业的标兵企业。 不断完善企业实效管理、现场管理和质量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全年主营业收入共完成489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1%,完成利润95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6%。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 气象自动观测、旧消防站拆迁、VHF甚高频天线共享系统等工程都已完成投入运用,另有15项已全部获得省局通过,其中机场围界、急救中心、消防中心、通信线路改造等9个项目已批准立项;行李转盘、盲降更新、安检综合楼、货运仓库等6项。待管理局批准,初步测算共可获得投资约1000万元,贷款近4000万元;设施先进,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新航管楼以及新办公楼、空港大酒店等都已完成并投入使用。与新加坡合作的“青岛贵都大厦”于1995年12月20日按期封顶,从而为1997年投入营业奠定了基础。新建成的项目对提高航站保障能力,改善机场服务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刘玉良 刘兆方) 1995年东方航空集团山东分公司业务概况 该公司是中国东方航空集团的直属企业。1990年5月15日,按照国家民航总局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划,在原民航第13飞行大队和民航山东管理局机务、运输等部门基础上筹建,1991年3月5日正式成立,1994年5月,总部由济南迁至青岛。公司以青岛流亭、济南遥墙两个国际机场为飞行基地,主要经营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在山东的国际、地区和国内航空客货运输业务,以及国家下达的通用航空计划任务。此外,兼营与航空有关的旅游、宾馆、航空配餐、广告和通讯导航、飞行器、车辆维修等业务。 该公司拥有麦道82飞机8架、运五飞机10架,执飞青岛至大阪、青岛至香港、济南至新加坡、济南至香港、烟台至汉城、福州至新加坡、福州至香港等国际和地区航线。另外,还分别从青岛、济南、上海3个机场出发执飞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航线。每周54条航线,216个航班。在共有18家公司参与竞争的山东航空市场,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山东分公司占有总周转量的43.18%。 1995年,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山东分公司保证了飞行和空防安全,扭转了1993年以来一段时期内公司安全角势恶化的局面,其它弱项工作也得到不同程度改进,超额完成了各项生产任务,步入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全年共完成客运飞行8285班次,比上年增长12.41%;运送旅客9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24%;运输货物1.3万多吨,比上年增长11.16%。利润总额再创历史最高水平。 “坚持两套方针,服务山东,发展自己”是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山东分公司的经营策略。“服务山东”所遵循的三大方针,一是保证山东对外开放所需的国际和地区航线,二是保证山东经济发展所需的国际、地区、国内主要航线,三是保证山东所需的临时加班和包机任务。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山东分公司执飞的国际、地区航线在省内占71.4%;执飞的国内航线在省内占51%;执飞的加班、包机在省内占90%以上;执飞的专机在省内占100%。为山东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山东分公司“发展自己”所遵循的三大方针是:加强青岛,巩固济南,发展烟台。今后两年,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山东分公司将引进1-2架空中客车A300,麦道82机将逐渐更型为麦道90机;要在青岛建成A300机库和维修基地;要在青岛机场建成一座档次较高的机场宾馆和一个合资的食品公司;要在青岛市区完工近15000平方米的“东方航空大厦”;要把半数的麦道82大型机放在济南飞行基地;并进一步完善济南基地的配套设施和相关产业及建设;要加大烟台空港的航班密度,增设烟台空港的国际、地区航线。 中国东方航空山东分公司将把改善山东,尤其是青岛的交通运输结构,发展中国东方航空的运输市场作为一项战略任务,通过不断提高航空运力和不断完善各项配套设施,使航空运输与青岛、山东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步伐相适应,力争3、5年内把分公司建设成在国内具有一定实力、在国际有一定竞争能力的现代化大型航空运输企业,成为山东省对外开放的最大“窗口”。 1995年7月18日,东航A—300大型宽体客机直飞青岛一大阪首航仪式在青岛流亭机场举行,省、市部分领导出席,中共青岛市委书记俞正声为首航式剪彩并发表重要讲话。 (东 航) 邮 电 1995年邮电业概况 全市邮电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6亿元,其中市邮电局完成6.8亿元。全市通信生产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综合通信能力和技术层次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邮政方面,信函自动分拣设备正式通过部、省局验收,已投产使用;邮政营业综合微机处理系统开始在市内各支局及部分市(区)局推广应用;青岛航空邮件交换站开通运行;青岛一胶州一胶南一黄岛自办汽车邮路开通;青岛国际邮件处理中心的生产场地改造进入实施阶段;“绿卡”工程主机安装完毕,并网试点运行的前期工作已经就绪。电信方面,长途通信,部属中国一韩国海底光缆工程于6月1日正式在青登陆;北沿海光缆、太原一济南一青岛光缆和青岛一威海光缆工程均按省邮电管理局要求完成了各项配合工作;完成了青岛卫星地球站数字二期扩容工作,关闭全部模拟电路,开通数字电路270条。8月20日,建成青岛C3本地电话网,所辖各市(区)电话号码全部升至7位。市农话通信,全市又新增程控市话交换机12.48万门,总容量达到51.77万门,其中市局新增8.88万门,达到38.18万门;增容农话交换机4.85万门,容量达到15.33万门,市邮电局市话管线建设发展较快,完成市话电缆管道86.81管程公里,提供市话线对18.39万对,为全年及今后装机提供了保证。无线通信,模拟900兆移动通信交换机容量增至3万门,信道总数达到780个,GSM数字移动电话率先开通了全省第一个业务区,交换机容量2万门,新建基站13个,48个载频,可容纳1.2万个用户。无线寻呼开通了第二高速率寻呼系统,完成了第五频点增容,用户容量增至50万户。数据通信,建成了数据通信演示厅,完成了分组交换网和DDN网的扩容。山东省EDI网络中心正式在青岛成立,土建方面,完成了杭州路、麦岛2处市话局机房和邮电挂校、火车站转运楼等土建工程,交付使用的总建筑面积达3.1万平方米。 全市邮电业务总量完成11.38亿元,比上年增长34.83%,其中市邮电局完成7.2亿元,增长31.88%,业务总量完成了省局下达的调整计划,占全省完成总数的1/5。分项业务中,邮政业务总量完成8932.2万元,比上年增长16.9%。其中,全市国内特快专递完成6904万件,国际特快专递完成12.4万件,收入居全国重点城市第5位。邮政储蓄余额达16.2亿元,居全W邮电系统第2位。集邮、信函、机要、报刊发行等传统业务也都保持稳定发展趋势。全市寄送国内函件5547.5万件,比上年增长11.15%;国际函件109.4万件,增长23.9%;开发汇票128.9万张,增长7.82%;传递机要文件7.2万件,与上年基本持平。发行各类报纸10106.5万件,增长4.26%;发行各类邮票9315万枚。电信业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和业务支柱地位,业务总量完成10.49亿元,占全局总量的92.15%,其中国内长途电话业务量比上年增长30.33%,达到8849.5万张,发展长途有权用户7.6万户,累计达到27.95万户。市话放号10.45万部,市话用户总数达到33.31万户,市话计次通话次数完成9342.6万张,增长36.1%。农话放号3.45万户,用户总数达到8.48万户,发展分组交换用户125户,DDN用户151户;移动电话净增14745部,用户达到26332户;无线寻呼净增5.11万户,达到14.33万户。 全市邮电部门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结合青岛实际 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年内,全面实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出台了《青岛市邮电局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实旌组则》等4个管理办法。市局已有3275人分别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较好地实现了劳动关系法制化。另外,还针对双休日的特点,在东部分局等几个单位的劳动密集型岗位和简单工种及延伸服务岗位,采取了增加临时工、短期合同工、委办用工的用工办法,缓解了缺员矛盾,适应了通信发展的需要。 深入开展了“树邮电新风、创优质服务”活动。邮政方面,继续开展了限时服务和礼仪服务,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向社会发布了《青岛市邮电局关于邮政服务质量实行社会监督的通告》和《实施细则》,实行了邮电服务“50句忌语”。通过召开各种用户座谈会议,广泛听取用户意见,改进了窗□服务,“冷、硬、顶”现象明显减少,局内报刊短缺率控制在0.7%以内。电信方面,以解决电话装、移、修机难和交费难等问题为重点,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先后组织开展现场装机活动24次,为1.15万个用户装上电话,并尝试了先装机后交费的便民服务措施,受到用户好评。到年底,市邮电局已基本完成1994年底前交费的3,5万个用户的装机工作,对1995年交费用户也按部定时限完成装机,装电话难的问题已得到明显缓解。为解决修机难,1995年市局引进了112申告自动受理系统,全年修复电话障碍7.4万件。市局新增7处电话收费点,并逐步实现了微机联网,市区用户可在全市17个收费点的任意一点交费,并采取了取整欠零的便民服务措施。 中韩海底光缆在青岛登陆 1995年6月1日,中国至韩国海底光缆正式在青岛登陆,并与陆地光缆相接,从而构成完整的中韩海底光缆系统。这条光缆是邮电部电信总局和韩国电信共同出资建设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五次群海底光缆通信系统,也是中国国际电路进入太平洋国际通信网的重要通道。光缆从中国的青岛至韩国的泰安,全长550公里。它采用法国阿尔卡特公司的S560系统。由两个560Mbit/s系统组成,每个系可开通7560条数字电路,工程总投资约4700万美元。整个工程从立项至建成前后共3年,此次海缆布放工作于1995年4月25日从韩方正式启动,海上工程施工共36天,整个光缆系统将于1996年初正式投产使用。中韩海缆建成不仅将极大地提高中韩两国间的通信能力,还将进—步改善青岛以至整个山东的国际通信条件。 青岛C3本地电话网建成 近年来,青岛电信事业发展较快,特别是电话网发展迅速。1993年,全市市话实现了程控化,市区(含崂山、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电话号码由6位升至7位,所属各市(区)也全部建成了C4本地电话网。1995年,根据邮电部、山东省邮电管理局组建本地网的要求,市邮电局在年方针目标中将建成青岛地区C3本地网做为主要奋斗目标之一,着手将5个县级市本地网合并入青岛大网。为了保证组网成功,市邮电局针对各市(区)局技术力量较薄弱,农话局机型不够统一的现状,对部分过时交换机采取淘汰、合并的办法,并安排技术人员多次到现场指导,落实局数据修改和中继路由调整。经过两次模拟试验,论证和完善了组网实施方案,于1995年8月20日零时,胶南、胶州、平度、莱西、即墨5市电话号码全部由6位升至7位,建成了由青岛市区及所辖5市共同组成的青岛C3本地电话网,取消5市原长途区号,统一使用青岛区号0532。到1995年末,青岛C3本电网共有市话交换机51.77万门,农话交换机15.33万门,公众网交换机总容量达到67.1万门,本地网所提供的号码资源可使用到下个世纪中叶。本地电话网的建成,使青岛市电话通信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电话网的技术档次有了新的提高。 开通GSM数字移动电话 自1992年市邮电局开通模拟900兆移动通信系统以来,至1994年底已发展用户1.1万余户。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社会对移动通信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山东省邮电管理局与瑞典爱立信公司于1995年5月11日在青岛海天大酒店签订了山东GSM数字移动电话合同。10月15日,市邮电局率先开通了全省GSM工程第二个业务区。GSM数字移动电话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通信手段之一,具有标准化程度高、频率利用率高、系统容量大、保密性能好、联网漫游能力强、节约费用以及可提供窄带综合数字业务等优点,更加方便用户使用。做为山东省GSM一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岛GSM,—期工程包括1台2万门容量数字移动交换机、15个基站和60个载频,可容纳1.2万个用户。 瑞典国外交大臣莱娜·叶尔姆·瓦伦女士、山东省副省长韩寓群、瑞典驻华大使林德思、山东省邮电管理局局长郑万升、中共青岛市委副书记徐世甫、青岛市副市长周嘉宾、瑞典爱立信公司副总裁鲍·兰丁、爱立信(中国)公司总裁黎德信等出席了10月15日在音岛电信枢纽楼前举行的山东GSM工程青岛业务区开通仪式。 山东省EDI网络中心成立 1995年11月28日,山东省EDI网络中心在青岛成立,标志着实施山东省无纸贸易的电子数据交换网络正式投入运行。山东公用EDI网络系统平台是中国国内公用网上首套能与国际EDI网络相联接并投入商用的EDI网络系统平台,其装备技术水平和功能,在国际上均属领先地位。EDI是计算机、现代通信和现代管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具有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一种新颖的电子贸易工具。山东省邮电管理局和青岛市邮电局的工程技术人员仅用4个月时期就完成了系统建设,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基础上,按期开发成功并开放业务,于8月份开发出全国第一个EDI单证——集装箱多式联运舱单。 青岛市邮电局入选国有企业500强 在1995年10月20日揭晓的“中国的脊梁”——国有企业500强评选中,青岛邮电局榜上有名,列第189位。此次评选是在国务院31个部委、单位和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考核推荐基础上,由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和“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组委会根据国有企业经济效益考核指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评定的。在入选500强的23家邮电企此中,青岛市邮电局居第10位。 全面完成市政府交办的实事项目 1995年,青岛市政府确定在城市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重点办好11件实事,其中由邮电部门负责完成的项目是:中韩海底光缆建成投产;增容程控市话交换机10万门;市话放号6万部;新建5处市话局机房。 市邮电部门接到市政府交办的任务后,精心组织,抓好落实,保证了任务如期完成。其中:中韩海底光缆正式建成;全市增容程控市话交换机12.48万门;安装市话10.45万部;全面完成杭州路、麦岛2处市话局机房工程,振华路市话局机房提前1个月主体封顶,福州路、延安三路市话局机房开工建设。上述实事项目的完成,对进一步增强青岛市邮电通信能力,满足社会通信需求,起到了促进作用。 (韩全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