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三)
工业(三)
青岛市情网   上传:青岛年鉴栏目管理账户
  

化学石油工业

1995年市化工系统概况

全市化工系统企业共52个,(市区内企业39个)其中大中型企业13个。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4.45亿元,净值16.05亿元。1995年直属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4.74亿元,比±年增长12.76%;完成销售收入31.06亿元,比上年增长4.58%,产品销售率为97.77%;完成工业增加值9.44亿元,比上年增长19.44%;完成出口交货值4.12亿元,比上年增长44.59%;完成新产品产值2.14亿元,比上年增长86.46%;实现利税3.59亿元,比上年增长0,04%,其中实现利润9088万元,比上年增长93.97%:技术改造完成投资1.95亿元,比上年增长51.16%;万元产值耗标煤达到3.05吨,比上年降低0.167吨,节标煤41064吨;利用外资82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6.74%,

企业改革  一是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在碱广、石油化工厂、青岛化工厂、油漆厂进行试点,碱厂已改制为碱业股份有限公司,其他3厂已制定出实施方案。二是深化企业内部的配套改革,加大了减人增效、剥离富余人员、划小核算单位、实行切块承包、分离非生产性部门、实行独立核算等措施,全年共分流安置富余人员2347人。

企业改造  坚持通过改造调整产品结构,发展规模经济,增强整体实力,当年实施技术改造项目31项,其中利用外资项目7项,主要有碱业公司40—50万吨纯碱扩建,青岛化工厂6万吨离子膜烧喊,泡花碱厂12万吨泡花碱、2万吨白炭黑,染料厂合资及皮革化学品项目。

科技进步  全年完成新产品开发项目20个,主要有汽车漆、重质碱、丙溴磷、克虫净、增白剂、醛酸脂、B型硅胶、氯化聚氯已烯等,其中一半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外向型经济  把着眼点放到与国外大的跨国公司的合资合作上来,年内签约与实施的主要项目有:染料厂与瑞士汽巴嘉基公司合资生产1200吨分散染料气厂与法国液化气体公司合资生产690万立方米气体,红星集团与德国拜尔公司合资生产1万吨橡胶添加剂、与日本蝶理株式会社以补偿贸易方式生产4.5万吨碳酸钡等。这些项目的实施将对全市化工产业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起重要作用。

科学管理  坚持开展学吉化、学标杆、学海尔和“转机制、抓管理、练内功、增效益”以及创“机制好、管理好、效益好”活动。根据化工部的要求开展了无泄漏工厂、清洁文明工厂重创活动。青岛化工厂模拟市场运行机制的目标责任成本管理法,使企业增收节支效益明显。

生产发展  主要化工产品产量比上年有较大增长,其中硫酸完成8.65万吨、盐酸4.84万吨、硝酸2.1万吨、烧碱8万吨、纯碱3.2万吨、碳酸钡3.3万、油漆28101吨、染料5877吨、塑料8242吨、合成橡胶98吨、原油加工量104.3万吨。特别是支农各企业加大投入,精心组织化肥、农药生产,合成氨完成14-96万吨、氮肥9.56万吨\磷肥1.83万吨、农药4637吨,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市化工总公司转体改制

市化工总公司是经市委、市政府批准由原青岛市化学石油工业公司转体,于1994年12月9日正式挂牌运营的,一年来,按新的职能设立了工作机构,分流了富余人员,强化了资产运营职能,对直属企业进行了清产核资,实行了产权重组,在3个企业进行现代企业积度试点,组建了3个企业集团、1个股份有限公司、3个投份有限责任公司、8个外商合资公司,制订了青岛市化工“九五”及2010年发展计划,确定了到2000年产值翻三番和“一八二三”目标(即销售产值过100亿元、资金投入80亿元、利税20亿元、出口达30%),1995年是公司运营的第一年,公司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责任目标,净资产增加5.01亿元,增值63.34%,剔除盐业并入因素,实现利润1.02亿元,比上年增长1.2倍。

产品结构调整跨省运行

几年前,由于原材料、运输涨价和环保问题的困扰,使曾年赢利上千万元的红星化工集团跌入困境。红星化工集团在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后,决定向大西南挺进,开始了企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跨省产品结构调整,1995年是这种调整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1992年在陕西平利县成立红利矿业有限公司,1993年到1995年开采重晶石13万吨,不仅满足了钡盐的原料需要,还对外出口,1993年,使用日本蝶理株式会社2450万元投资以补偿贸易形式在重庆铜梁县建立红蝶锶业有限公司,建成2万吨碳酸锶生产装置,从1994年5月投产至1995年底,共生产碳酸锶24124吨,1995年5月,在贵州镇宁县开办红蝶钡盐有限公司,建设年生产能力4.5万吨的生产装置,1996年投产后,年可实现产值7000万元、利税2600万元。红星化工集团的上述举措开创了一条资本结构调整的新路子,给青岛化工工业在西南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盐碱联合组建青岛海湾集团

青岛喊业股份有限公司于1994年下半年由原青岛喊广改制而成,为大型一类企业,有职工4000多人,纯碱生产能力达50万吨,每年需80万吨原盐为原料,青岛盐业系统有职工5000多人,年盐产量39万吨,为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市政府决定实施盐碱联合。1995年下半年,市盐业总公司所属企业的国有资产并入市化工总公司,由市化工总公司委托青岛碱业股份公司经营,在组织形式上以碱业公司为核心,盐业企业为紧密层,成立青岛海湾集团。海湾集团实行管委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为市直企业。海湾集团的组建对于全市盐化工的发展、特别是发挥化工盐业双方的优势开辟新的化工区域具有重要作用。

化工部确定青岛建设综合化工基地

1994年,化工部部长顾秀莲、副部长贺国强各两次考察青岛化学工业,提出把青岛建成全国综合化工基地的问题,并于当年11月召开的全国化工厅局长会议正式列入了计划。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俞正声、市长秦家浩在北京出席全国经济工作会议期间,专程会见了顾、贺两位部长,专题研究了青岛综合化工基地的建设问题。秦市长回青第二天就召集市计委、经委、大项目办、开发区、化工、橡胶、医药公司等单位负责人会议,研究发展青岛大化工的问题,并责成市计委牵头组织专门班子编制青岛综合化工基地发展规划。1995年1月中旬,副市长王增荣带队到化工部做了专题汇报。8月,贺国强副部长带领有关司局、化工规划院专程到青岛听取了进度汇报。青岛市在制订化工“九五”计划的同时,进一步与建设综合化工基地相配合,主要目标是通过“九五”的努力,基本建成青岛综合化工基地,为青岛市的经济和全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李英杰)

 

企业选介

青岛染料厂

厂长兼党委书记:段东强

地  址:青岛市四方区杭州路

邮  编:266031

电  话:(0532)3832188

传  真:(0532)3834209

电  挂:4850

青岛染料厂是个老厂,技术,改造任务重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难题。为此,青岛染料厂与瑞士汽巴嘉基公司经过近3年的互访、了解、洽谈,确定了合作伙伴关系。双方签定了3个项目的合资合同:1.1500吨/年有机颜料项目,总投资1432万美元;2.1200吨/年纺织染料项目,总投资2498万美元;3.2000吨/年皮革鞣革剂项目,总投资300万美元;合资期限均为50年。

3个合资项目在1994年取得了实质的进展,完成了企业的注册登记,1995年全部进入建设阶段。青岛汽巴化学品有限公司,已完成土建施工和设备安装,将于1996年4月正式投产;青岛汽巴颜料有限公司计划于1996年第三季度投产;青岛汽巴纺织染料有限公司计划于1997年第一季度正式投产。

与汽巴公司的合作,符合“跨世纪、高起点、高水平”的要求。合资以后,青岛染料厂将采用汽巴嘉基公司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按照汽巴嘉基公司的质量标准生产国际名牌产品,以性能优良、国内短缺的染料品种替代进口产品,提高国产染料的质量、档次,增强国际竞争力。合资企业初期将生产28个产品,其中6个有机颜料是提高档次的传统产品,其余22个产品将填补国内空白。同时,合资将对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产生巨大影响。合资企业投产后,产业结构将彻底摆脱单一染料产品这一不利局面,形成染料、有机颜料和化学助剂三者并重的有利态势,将增加销售收入3.8亿元,增加利税1.3亿元,利润1.15亿元,创汇2400万美元。从而,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青岛海洋化工集团公司

总经理兼党委书记:姜菊生

地  址:青岛市李沧区汾阳路12号

邮  编:266041

电  话:(0532)48432434842306

传  真:(0532)4845796

是亚洲最大的硅胶生产企业,由于坚持科技兴海化的方针,不断开发新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较快的发展。一条信息、一个课题、一项工程、增加一块效益是海化集团公司近年来发展规模扩大生产的途径。多年来公司瞄准世界先进水平,采用国际标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以适用市场经济的需要,使公司主导产品硅胶出口量占总产量的70%。

公司不断拓宽硅胶的新用途,使硅胶品种由原来只适用干燥水份发展到适用于石油、化工、供电、制药化学分析、国防化工等多个行业的40多个品种70多种规格。形成年产10000吨的规模,尤其是催化剂载体硅胶在国内处于垄断地位,是承担国家国产化配套的唯一企业。如承担30万吨聚乙烯、16万吨醋酸乙烯、2万吨三聚银氨、1万吨苯酐等项目的催化剂载体配套服务。

公司深入市场调查,建立用户档案,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要。近几年研制成功B型硅晈、C型硅晈、微粉硅胶,立即引起了国内外市场的欢迎,公司获得2项发明专利并获国家、省、市各级科研成果奖20多项,为企业更快形成规模、实现硅胶生产达世界一流企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公司坚持为国为厂为职工、求实求快求效益的企业精神。坚持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质量就是企业的效益。1995年,公司出口创汇500多万美元,比计划增长30%,创利润202万元,比计划增长190%,硅胶总产量8148吨,比1994年增长42%。人均总收入7600元,比1994年提高2800元。公司生产的“海洋”牌珪咬为世界各地各行各业提供最佳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使“海洋”牌硅胶享誉国际市场。产品畅销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青岛红星化工集团公司

法人代表:姜志光

地  址:青岛市四流北路43号

邮 编:266043电话:(0532)4816630

传 真:(0532)4816920

电 挂:2182

青岛红星化工集团公司由包括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在内的37个单位组成,横跨9个省市,包括钡盐、锶盐、铬盐、油脂化工、橡胶塑料助剂、无机颜料、食品添加剂、矿山开采、电气机械安装和维修、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外贸、商业和服务行业。

自1992年集团公司成立后,针对企业吞吐量大、能耗高、税赋重、“三废”治理费用大等实际,公司打破地域观念,调整经营思路,在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的同时,发展规模经济,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出了“老产品生产向原料基地迁移,重在膨胀规模:老厂区发展精细化工产品,重在培植新的生长点”的调整战略,为扩大企业生存空间,集团公司以市场为导向,异地建厂经营,逐步实现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自1992年至1995年四年中迈出了五大步,企业总资产由8900多万元增加到3,01亿元,199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1亿元,销售收入3.0078亿元,出口创汇突破2000万美元,属青岛市出口创汇明星企业,国家经贸委自营进出口先进企业。

1992年3月在碳酸钡产品的主要原料产地陕西省安康地区平利县投资200万元组建了由集团公司控S的陕西平利县红利有限责任公司,每年可开采重晶石矿10万吨以上,主要供应集团公司钡盐厂和部分出口。

1992年9月与青岛大学以股份合作制的形式组违了由集团公司控股的青岛天然色素厂和集团公司所辑山东冠县色素分厂,联合开发天然色素这一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品,首期建成年产红辣素30吨、红色素25吨的生产装迸,出口量占国内总出口量的90%。

1993年7月以补偿贸易为主,投资3469万元在碳酸锶产品的主要原料一天青石产地四川重庆市铜梁县组建了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重庆铜梁红蝶锶业有限公司,该工程项目已于1994年6月建成并投产,年产20000吨碳酸锶,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的碳酸锶生产厂家。由于该企业所需的原材料基本上可就地解决,其生产成本降低,经济效益可观,已迅速成为集团公司一个新的支柱产品和创利大户。

1995年6月份以补偿贸易为主,投资9117万元,在碳酸钡产品的主要原料——重晶石的产地贵州省镇宁县组建了集团公司又一个全资子公司红星化工集团镇宁红蝶钡业公司,该项目年产45000吨碳酸钡,计划1996年7月建成并投产,由于当地电力充足,矿产资,浪丰富,主要原料、燃料均可就地取材,劳动力和各项费用相对较低,其生产成本与在青岛生产相比可降低50%,预计年销售收入可实现14000万元,年利税可实现4300万元,年创汇可达1500万美元。

1995年11月与世界着名的德国拜耳公司全资子公司莱茵化学莱茵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合同,共同投资2230万美元合资兴建莱茵化学(青岛)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高级橡胶、润滑剂、聚氨脂和塑料工业添加剂,合资企业的创建为集团公司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机制建立了一个示范区,为企业的发展培育了一个新的生长点。

1996年内还将在青岛大本营投资扩建年加工10000吨硬脂酸、脂肪酸等有机产品的配套工程,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老产品达到规模经济,创一流水平,向多品种系列化方向发展,无机产品逐步迁至原料产地生产,老厂区以发展新的精细化工为主,开发以脂肪酸为原料的下游油脂化工产品和天然色素系列等产品的举措为红星化工集团公司在“九五”期间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预计“九五”末集团公司可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1亿元、出口创汇1亿美元。

青岛石油化工厂250万吨/年

炼油技改扩建项目

石油化工是国家确定的“九五”以至2010年重点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市政府也将石油化工列为全市“九五”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青岛市化学工业“九五”发展规划中已确定将石油化工列为建设青岛市综合化工基地的龙头项目,以实现“总体规划,远近结合;两头并举,重点突破;有限目标,重点投入”的发展石油化工的总体思路。为此,青岛石油化工厂250万吨/年炼油技改扩建项目,已经市政府批复,项目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启动。

青岛石油化工厂目前仅有25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等7套生产装置,原油加工的潜力远未发挥出来,对原油的深度加工、产品系列化、装置规模化、降低成本等产生了不利影响。根据企业发展目标,在“九五”以至2010年期间技术改造的实施重点,将以配套完善250万吨/年原油加工流程为技术改造的中心,发展渣油深度加工和炼厂气的综合利用,开发生产烯烃和芳烃等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和产品,

配套技改项目主要生产装置有:10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30万吨/年催化重整、80万吨/年延迟焦化、60万吨/年柴油加氢精制、10万吨/年航空煤油加氢精制、20万吨/年气体分馏、1万吨/年制硫装置等,同时要对原有系统配套设施、“三废”治理设施等进行扩建,项目总投资约为34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约26亿元),投资利润率为12.93%,投资利税率为27.66%,投资回收期为7.6年。配套改造完成后,企业的经济效益预测:每年可新增销售收入33.6亿元、利税总额9.4亿元(其中利润4.3亿元)。

250万吨/年炼油配套改造项目需筹措巨额资金,除由青岛市依靠地方财力筹措部分资金外,企业还依靠与国家经济骨干的联合,增加资金筹措的渠道。1994年年底到1995年上半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化工部分别派出调查组或调研人员来青岛市就双方开展合作发展事宜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经过积极努力,青岛市与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化工部分别就扩大双方的合作,力争促进对青岛石捆化工厂现有生产规模进行配套改造,最终建成现代化、特大型的炼油化工型企业达成共识。1995年5月30日,市委书记俞正声代表青岛市,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副总经理周永康代表该公司,共同在“青岛市人民政府、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关于共同组建青岛石化有限责任公司意向书”上签字。双方工作小组就开展实质性操作工作进行了多次具体商谈。目前,可行性研究、资产评估工作,经双方的共同努力已基本结束,双方正组织筹建合资公司的实质性操作工作,并力争在1996年促进启动工程的上马。

青岛海湾集团公司(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

1995年生产经营概况 青岛海湾集团公司是以生产经营纯碱为主的大型一档化工企业,固定资产原值6.76亿元,净值3.32亿元,职工3609人。年纯碱生产能力50万吨,为全国八大碱厂之一;其它产品小苏打、烧碱、气化钙、过碳酸钠均具一定规模。其中氯化钙生产能力为亚洲最大厂家。

1995年,完成销售收入5.11亿元,实现税金6055万元,利润3101万元,利税总额8121万元,工业总产值4.78亿元,较1994年增长8.85%。

由于近年纯碱市场对重质纯碱需求日趋旺盛,公司于1994年开始实施40—50万吨/年重质纯碱改造。为尽快完成产品品种调整,适应市场需要,1995年公司调集人力、物力,使主项工程于当年8月即投入化工试车,并产出合格重质纯碱,年底该技改项目全部竣工。全年共完成工程撤7460万元。产品结构调整后,新产品产值增加1.39亿元。

为稳定国内市场,保持企业持续快速发展,公司在1995年进一步加强外经外贸工作。先后与日本、韩国、香港、澳大利亚及东南亚、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建立新的贸易关系,加大了产品出口量,年贸易额已达7047万元,较1994年增长21.06%。由于外经贸工作成绩突出,1995年被青岛市授予自营进出口明星企业称号。

除对纯碱产品品种调整外,公司还开发生产新产品过碳酸钠。首次销售日本的18吨过碳酸钠,于1995年9月26日通过了日方质量监测,随后又分别与日商、台商洽谈成交数笔过碳酸钠出口贸易。使该产品初步打开海外市场。

在纯碱产品荣获国优金奖和省市名牌产品称号的基础上,为使主导产品纯碱进一步拓宽国内外市场,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公司于1995年在全公司开展了宣传贯彻ISO9000标准活动,并按ISO9002标准建立完善了纯碱生产质量体系,同年12月,经中国商会认证中心审核,通过了纯碱生产IS09002标准质量认证。在山东省、青岛市化工系统和全国纯碱行业中 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首家取得这一证书。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环境,1995年公司申请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采用国际惯例,就基础实力、管理状况、企业信誉、经营状况、财务质量、盈利能力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估,确认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资信等级为AA_

1995年国家经贸委、国家统计局颁布中国工业企业综合评价最优500家企业,青岛醎业股份有限公司列第124名,按化工行业列第8名,按地区列青岛市第3名。

1995年,青岛市在以发展集团为主线,实施支柱产业、名牌产品和大项目带动“三大战略”时,将青岛盐碱联合组建集团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并积极推动进盐碱两个行业企业间的联合。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根据青岛市统一部署,在市化工总公司指导下,就盐碱联合进行了反复调研,拟定了可行性研究报告1995年11月13日,青岛市政府以青政发[1995]210号文件批准,以青岛喊业股份有限公司为核心企业,青岛盐业企业及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控股的子公司等十几个单位为紧密层企业,组建青岛海湾集团,1995年12月21日,在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召开海湾集团成立大会。

新组建成立的海湾集团所属企业座落在沿胶州胃50余公里的海岸线上,占地近90平方公里,资产总额12亿元,职工1万余人,广泛经营纯碱、小苏打、氯化钙、原盐、精盐、烧碱、过碳酸钠、溴素、氯化钾、氯化镁、氢溴酸、四溴乙烷、五溴二苯醚等产品以及工程设计、建筑安装、机械加工、水陆运输、国内外贸易、餐饮服务、房地产等项目。是一个跨行业、多门类经营的大型经济联合体。

由于企业在深化改革、强化企业管理做出较好成绩,获得较好效益,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青岛喊业股份有限公司于1995年先后被青岛市授予“机制好、管理好、效益好”三好企业和“金鼎”企业称号,主导产品纯碱被评为“金拳”产品和青岛名牌产品,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毓源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和省市优秀企业家。

青岛华东制钙有限公司系集团公司所屈的控股子公司,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1992年与香港华青发残有限公司合作经营,是国内最大的氯化钙生产厂家。主要生产氯化钙系列产品,产品有粒状双水氯化钙、片状双水氯化钙、低腐双水氯化钙、粉状无水氯化钙、液体氯化钙和聚丙烯酰胺,各种产品年生产能力分别为双水氯化钙10万吨,液体氯化钙20万吨,聚丙烯酰胺20万吨,

公司技术力量雄厚,采用国内最新工艺和先进设备生产,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双水菜化钙1992年被青岛市评为优质产品,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而且远销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判亚、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外商的欢迎,并建立了长期稳固的业务关系。

公司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较高增长速度,1995年完或销售收入3623万元,实现利税745万元,出口创汇180万美元。

(丁肇远)

橡胶工业

1995年青岛橡胶集团生产经营概况

工业总产值21.93亿元,比上年增长13.51%;产品销售收入22.22亿元,比上年增长33.49%:工业产品产销率96.7%,产销基本平衡;工业增加值6.81亿元,比上年增长51.86%;外贸出口交货值3.90亿元,比上年增长86.96%;新产品产值5.70亿元,比上年增长74.24%,实现利税2.43亿元,比上年下降出口创汇突破30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8.9%。

发展横向联合,壮大经济实力  青岛橡胶集团原本由核心层和紧密层共13家单位联合组成,1995年以参股形式吸收新疆橡胶厂、黄岛轮胎厂、烟台橡胶机械厂进入半紧密层,使集团成员发展到16家,其中12家国有企业,4家集体企业。成为一个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7.86亿元,净值14.28亿元,企业总人数达2.12万人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

加快技改步伐,增强发展后劲  全年集团共安排技术改造项目9项,主要项目:1.橡胶二厂的100万套轻卡、轿车半钢丝子午线轮胎限上项目,总投资5784万元,1995年计划完成1856万元,土建45454平方米,已开工建设;2.同泰橡胶厂的200万套摩托车胎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1.5亿元,本年计划3914万元,引进的设备已到货,土建工程完工,部分设备已安装投产;3.橡胶二厂的全钢丝载重子午胎扩产项目,在现有30万套设备基础上增加设备填平补齐进行扩产,年底工程量已完成1279万元;4.橡胶制品厂移地搬迁改造项目,全厂搬至瑞昌路新型建材厂,边生产边搬迁,搬迁改造方案将于1996年全面实施。另外,橡胶二厂12万吨炼胶中心外迁工作及五分厂动力站扩建工程等也已铺开进行,1995年集团技改投资实际完成额7144万元,完成了市下达的技改投资计划目标。

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橡胶二厂和乳胶股份有限公司都是省、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单位。橡胶二厂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具体要求,结合本厂实际情况,经多次磋商、讨论已制定出试点方案 ,业经市政府初审后转报省经委。橡胶机械厂正在进行资产重估工作,制定改制方案,尽早完成向股份合作制过渡。

优化产业结构  集团自成立以来,注重发挥整体优势,使集团成员之间做到优势互补,使各厂都有了新的活力。1995年在市政府有关部门帮助下,利用兼并企业的优惠政策,橡胶集团兼并了青岛橡胶制品五厂和青岛新型建材厂。兼并后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将橡胶制品厂迁入新型建材厂,并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新上垫带、内胎和硫化机胶囊,扩大汽车用防尘罩等橡胶杂品的生产。预计1996年底完成搬迁。青岛橡胶制品厂原有场地将搞房地产开发出售。兼并后的青岛橡胶制品五厂,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新上内胎,为青岛橡胶二厂配套,预计1996年内胎生产能力可达50万条。通过兼并和调整,救活了这两家企业。

核心企业经营成果显着  青岛第二橡胶厂是青岛橡胶集团的核心企业,1995年该厂通过采取供销分片包干手段,发挥名牌效应和质量优势,全面启动国内外市场,实现销售收入14.3亿元,比上年增长56%;出口创汇2168万美元,比上年翻了一番;完成产值15.1亿元,比上年提高20.6%。深入开展争创“机制好、管理好、效益好”企业活动,强化企业基础管理,提高了企业素质;全面贯彻IS09000系列标准,在全国同行业首家获得企业产品和质量体系国家认证。引进的意大利皮列里全钢子午胎生产线逐步达产,“黄海”牌载重子午胎成为供不应求的抢手产品;“100万套半钢子午胎”技改项目被列为国家“双加”(加大技改力度,加快技改步伐)工程,建设进入快车道。企业经营活跃,后劲充足,连续第五年被列为全国500家大型企业行列,

(张学琪   齐敦山)

企业选介

青岛第六橡胶厂

法人代表:张杰青

厂  址:青岛市市北区华阳路36号

电  话:(0532)3833824   3834203

3834184      4843079

传真:(0532)3832446

青岛第六橡胶厂是中国最大的橡胶带、管综合生产厂家,是全国同行业唯一的大型一类企业,也是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胶带胶管协会理事长厂和协会所在地。

企业占地26.5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3.31亿元,主要设备自英、美、德、日等工业国家引进,装备达国际先进水平。

企业产品商标《头马牌》和《中华牌》,其中《中华牌》为1995年青岛市“着名商标”,主要产品分为四大系列:输送带、胶管、V型带、轮胎和工程轮胎,其中输送带年生产能力为1200万平方米,占全国总能力的五分之一,高等级钢丝绳(尼龙)芯输送带1995年获“青岛名牌产品”称号,难燃钢丝绳芯和高等级钢丝绳芯输送带,同时获得部级科技进步奖,1995年试制成功的工程轮胎填补了青岛市空白。《头马牌》和《中华牌》系列产品销售往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和欧、美、亚、澳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

青岛同泰橡胶厂

法人代表:庄吉清

厂  址:青岛市辽宁路72号

邮  编:266021

电话:(0532)3833346

传  真:(0532)3833346

电  技:5237(青岛)

青岛同泰橡胶厂是以生产久负盛名的《金鹿牌》、《骆驼牌》摩托车胎、农机轮胎、自行车胎、手推车胎的国家专业化厂家,属国家大型二类企业,年综合生产能力1500万套,出口创汇350万美元。四大系列产品,规格齐全,品种规格达100多个,其摩托车胎的品种规格达40多个,各种产品均多次荣获国优、部优、省优、市优质量产品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产品畅销国内28个省、市,远销海外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随着我国摩托车产量的逐年增长,企业大力开发研制摩托车胎新产品,以适应市场的要求,并成为主导产品。为不断发展生产,企业一面进行技术改造,一面投资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九五”期间,企业将进一步加快企业技改步伐和新区建设速度,200万套摩托车胎项目将在1995年底部分投产见效,1997年将达到项目规模,全厂的摩托车胎的产品可达700万套,成为国内最大的摩托车胎生产厂家之一。

青岛钢丝绳厂

厂址:青岛市李沧区安顺路0号

邮编:266043

电话:(0532)4816551  4816552

电挂:1440

青岛钢丝绳厂创建于1958年。现有职工2000人,占地面积13.8万平方米;技术力量雄厚,工艺装备先进,是全国金属制品行业大型骨干企业之一;生产的“巨力”牌钢丝绳、商品钢丝、橡胶骨架材料等产品,以其一流的质量,畅销国内外市场。

1995年,工厂按照“两提高、两降低、一强化、一追求”(提高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降低费用、强化管理、追求最佳经济效益)的工作思路,扎实开展管理效益年活动,实现产量25025吨、产值8411万元、销售收入1.60亿元,分别比上年提高24.2%、22.5%和34%,均创历史最好水平,是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一年。实现利税671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41823元/人年。与此同时,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荣获山东省文明单位称号,企业党委被评为青岛市先进基层党委。

青岛乳胶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青岛市台东一路103号

邮编:266022

电话:(0532)3617976  3618856

传真:(0532)3617653

电传:321214 LATEX CN

青岛乳胶股份有限公司是化工部和山东省石化厅重点企业,全国五大乳胶企业之一,有员工1000余人,辖二个分厂,一个研究所和一个合资公司。主要生产经营“双蝶”牌系列高级透明避孕套、输血胶管、听诊胶管、各种乳胶手套等十几种乳胶制品和泡沫制品及泡沫尼龙绸贴合材料。

作为省市现代企业制度“双试点”单位,公司1995年一是对内部经营机制进行改组重建(机构减少2/3、干部减少1/3),建立了高效精干的“四、三、二”(四个分公司、三个部、二个办公室)运行机制;二是对占公司1/5的下岗人员通过自负盈亏,大上乳胶小杂品,发展“三产”等,得到全部妥善安置;三是制订并严格执行了适合公司制的包括股东代表大会工作制度、董事会、监事会工作制度等55项规章制度:四是对财务、劳动人事、分配、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五是掀起“学海尔、学吉化、创三好企业”高潮,实行“日清日结、日清日高”和“日清表”工作制度,达到了“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目的;六是利用公司所处优越地理位置,大搞房屋租赁、开发、合作等第三产业。

公司在全国同行业连续6年亏损的情况下,率先走出低谷,1995年实现利润68万元,比1994年提高218%;国有资产负债率为69.9%,降低1.8个百分点;国家计划产品避孕套通过国家质量认证,质量达超国家计划指标3%,创本公司和全国同行业的历史最高水平。公司荣获市“三好企业”、省化工系统优秀企业、无泄漏工厂、清洁文明工厂、学吉化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国营青岛橡胶制品厂

厂长:李鲁杰

地址:青岛市人民路87号

邮编:266033

新厂址:青岛市宜昌路39号

电  话:(0532)3833413   4852886

传真:(0532)3833413

电挂:5231

系青岛橡胶集团公司紧密层企业之一,国有中型二类企业,现有职工1000余人,固定资产1400万元,工程技术人员63名,其中高级工程师10名,是全国橡胶制品协会理事单位,是山东省最大的综合橡胶杂品厂,

工厂生产经营的产品有五大系列,30多种,千余种规格,为国防、交通运输、矿山、石油、工业、农业、民用等行业配套,是国防部、铁道部、化工部橡胶配件定点厂。1986年引进德国和日本密封胶条和宽幅胶板生产线,1995年对新型建筑材料厂实施兼并,1996年全厂整体移地搬迁,工厂占地由20亩增至80亩,新上为轮胎配套垫带、内胎、硫化用胶囊新产品,为工厂的发展和开拓市场创造了条件。

工厂生产的品种有:各种胶板、胶布制品、胶辊、密封胶条、模压制品,产品质量上乘,规格品种齐全,工厂重合同、守信用、欢迎广大用户惠顾。

1995年青岛双星集团公司生产经营概况

实现工业销售额12.7亿元,比上年增长39.9%,利税总额突破1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和全国同行业最高水平。出口创汇继续位居全市自营进出口企业第一位,集团公司被列入青岛市“九五”期间重点抓的年销售过5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之一。

1995年新建13个驻外分公司,使分公司总数达到42个;在胶东地区建成了19个连锁店,发展了上百家联营、合作经销单位,基本形成了以分公司为中心覆盖全国的经销网络,其中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的经营单位达到16个。出口方面保持了1994年的水平并首次实现皮鞋出口。海外公司在规范化、制度化、正轨化建设方面取得成功,双星集团已成为世界最大热硫化鞋生产基地,冷粘鞋年产量达到490万双,成为国有企业中最大的冷粘运动鞋生产企业。

1995年双星集团生产规模扩大了40%,但是三项资金占用却比上年下降2000万元;年内与集团公司签定国有民营承包合同的单位达到78个;按照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由生产高档冷粘鞋的3家生产厂组建双星鞋业股份有限公司已正式列入日程;青岛市政府和中国证监会已正式下达给双星集团3200万股A股发行额度,双星将成为公众型上市公司

1995年集团公司一次性通过山东省质量评审中心IS09000质量体系的评审,是中国制鞋行业第一家获此项认证的企业;集团公司科技开发中心完成了专业足球训练鞋、比赛鞋的设计和样品制作,并与台湾制鞋企业签订了3万双鞋的订单;世界名牌——百尼通鞋在公司出口鞋总厂投产成功,“双星DOUBLESTAR”商标顺利通过国家驰名商标认可,成为全国制鞋行业唯一的全国驰名商标。双星产品荣获金桥奖三连冠和全国体育用品最高奖——“金凤凰奖”,双星鞋被评为“当代青年心目中的中国名牌”,双星集团荣登中国企业综合评价最优500家之列,在名牌战略总体指导下,商标覆盖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运用下订单、合资、合作等,产品覆盖了6个省10个市县,定牌生产各类鞋全年总产量达141万双,销售额7000多万元,同时,运用双星名牌标志,在运动装、运动袜、鞋油、食品、衬衣、手套等配套产品上实施商标覆盖,利用双星名牌进行跨行业经营,双星酒初步进入市场。

1995年双星集团第三产业营业额突破2亿元,双星商品城开业,双星一条街不断发展,双星花园海富楼已封顶,首座百米商住楼崛起在青岛前海岸,总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中星律师事务所成立,集团公司多元化多产业综合性发展又涉新领域。

1995年在双星制鞋技术开发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双星制鞋专科学校,从军队接收200名优秀复退军人作为第一批学员,已充实到集团各个岗位。

(赵风雷)

机械·冶金·地质矿产

1995年市机械工业总公司系统概况

市机械系统现有企业77个,职工总人数55282人,其中直属企业33个,职工30830人;全系统固定资产原值21.56亿元,净值15.17亿元;全系统按行业划分,77个企业分属10个行业,其中电工电器行业企业19个,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80亿元,占全系统工业总产值(下同)30.59%;汽车行业企业12个,完成工业总产值7.87亿元,占21.58%;机床工具行业7个,完成工业总产值2.25亿元,占7.05%;农业机械行业企业13个,完成工业总产值2.85亿元,占8.91%;船舶工业行业企业6个,完成工业总产值1.85亿元,占5.78%;机械基础件行业企业7个,完成工业总产值1.26亿元,占3.97%。石化通用机械行业企业4个,完成工业总产值8024万元,占2.51%;食品包装机械行业企业2个,完成工业总产值3653万元,占1.14%。

重型矿山机械行业企业1个,完成工业总产值1072万元,占0.33%;其它民用机械行业企业6个,完成工业总产值4.84亿元,占15.13%。

全系统完成工业总产值32.01亿元,比上年增长27.94%,产品销售产值29.21亿元,比上年增长23.72%;工业产品产销率97.78%,比上年下降0.96%;工业增加值8.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06%,外贸出口交货值5.73亿元,比上年增长29.13%;新产品产值4.3亿元,比上年增长7.5%;实现利税1.13亿元,其中利润364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6%和64.63%;技术改造投资1.36亿元,比上年下降24.43%。其它经济技术指标也取得了较好成果,其中,安全生产指标:重伤率为零,死亡事故为零;节能工作,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低11%,节约标准煤7562吨,节电868万千瓦,比同期下降12%。

青岛市机械工业总公司成立  1995年,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定,青岛市机械工业局改制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青岛市机械工业总公司,同时组建青岛市机械行业管理办公室。1995年4月19日青岛市机械工业总公司、青岛市机械行业哲理办公室正式宣布成立。市机械工业总公司的主要职能是受市政府委托,以资产所有者的身份运营原市机械局所涵企业的国有资产,并对集体资产进行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原市机械局承担的行业管理方面的职能划归新成立的市机械行业管理办公室(简称行业办),行业办对上接受机械部、省机械厅行政指令,对下负责全市机械企业的行业管理。

企业改革  年内,结合企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围绕企业产权流动、资产重组和优化配置积极开展工作。一是积极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工作。1995年6月,国有企业青岛通用机械厂与集体所有制企业青岛锅炉厂建立起青岛热能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并将集体所有制企业青岛标准件二厂折资入股加入青岛热能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这3个厂通过这种形式,实现了优势互补,并为探索总公司内部不同所有制企业间组建有限责任公司的模式提供了范例。二是对青岛车辆厂实施分离,新组建青岛运输车辆制造厂,主要开发农用运输车,该厂开发生产的样车,已通过产品鉴定正在组织试生产。三是注重采取多种形式盘活存量资产,青岛汽车配件厂、青岛液压组件厂等企业通过土地出让等形式盘活资产,用于结构调整。

外向型经济  1.利用外资嫁接老企业。年内,组织企业参加了青交会并通过组团或随团等形式赴日本、韩国、美国、意大利、德国等国家进行招商,通过招商洽谈,寻找一些水平高的项目,全年共批准企业出国考察、招商36批,130人次。年内全系统共批准合资项目9个,总投资6357万美元。2.积极与实力雄厚的国际大集团,大企业进行合作,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围绕总公司9个重点骨干项目,积极与国际着名大公司进行洽谈合作,有不少项目达成合作意向,部分项目已签约。青岛汽车散热器联营公司与日本东洋散热器择式会社合资组建的青岛东洋汽车散热器有限公司总投资1200万美元,达产后年产铝质汽车散热器30万台,年销售收入将达到1.5亿元以上。3.抓好合资企业的资金落实、项目筹建和投产达产工作。青岛动力机厂与香港怡润公司合资经营的青岛允春机械有限公司自1995年5月试生产以来发展顺利,年内完成产值3890万元,成为总公司经济新增长点企业。4,抓好“四系”,促进合资企业的后期管理工作,重点抓好合资企业的“四率”(资金到位率、投产达产率、出口创汇率和经济效益宰)以及合资企业的后期竹理工作。青岛宇宙集装箱公司自投产以来,狠抓合资企业的内部管理,在较短的时间内生产超过了设计能力,全年实现销售额3.2亿元,出口创汇4000万美元,较1994年分别增长35.7和33.3%,成为全省、全市的出口创汇大户和全国500家最大合资企业之一。年内,总公司合资企业完成销售额4.73亿元,较1994年增长4%,合资企业已成为全市机械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生力军、生产发展的新生长点,出口交货值占总公司销售总量的1/4以上,5,主动面向国际市场,不断提高产品创汇水平,年内出口创汇4832万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8%,总公司所属企业年出口交货值由1991年的1500万元猛增到4.7亿元,

技术改速与技术进步  全年安排技术改造项目20项,超额完成了本年度技改目标。由于“八五”技改项目大部分已经完成,1995年主要是项目收尾,新开工项目极少,因此投资额完成1,36亿元,较上年下降。

年内有12家企业与大专院校各科研院所进行了技术合作,总公司签订技术协作项目21项。经努力,完成新产品118项,其中达到国际水平及国内先进水平的共90项,在这些新产品中,比较重要的有青岛热能设备有限公司的6—10万吨/年合成氨设备、青岛整流器总厂的不间断电源(旁路)系统、青岛捷能动力集团f司的12000千瓦背压式汽轮机、青岛铸造机械集团公司的XQ6930G3米钢板预处理线、青岛机床厂的新型啤酒洗瓶机、青岛造船厂的037军船等。这些新产品分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扭亏增盈  1995年,青岛市机械总公司扭亏增盈工作取得很大成效。

强化扭亏增盈责任制。继续实行总公司领导及有关处室包亏损和困难企业责任制,认真安排部署全年任务与措施,将扭亏控亏目标逐项落实到企业,同时制定奖罚措施,使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加强对困难企业的指导帮促工作,先后帮助企业解决流动资金3000余万元,缓解了部分企业的被动局面。经总公司上下共同努力,使企业亏损状况得到较好控制和扭转,总公司所属企业亏损2户,亏损额380万元,均低于市控要求,

强化经营销售  1995年,全系统企业产销率在97%以上,库存当量为1.33个月,产品可供天数39.9天。各企业分别采取了销售大包干、基数承包等多种形式的承包办法,推动了营销工作的开展。全系统全年共举办展销会、订货会上百次。各企业由以往盯在省内市场转向积极开拓省外、海外市场,1995年产品的省外市场占有率提高6个百分点,已达到66%。

强化各项管理工作  1995年,总公司被山东省机械工业厅评为“管理效益年”活动先进单位。青岛锅炉金属结构厂、青岛高中压阀门厂两个企业通过IS09001国际标准认证。在全系统继续开展产品质量等级评定工作和质量检查整顿工作,年内又有3个企业的7种产品获得机械部颁发的一等品证书。全系统的品种抽查合格率达到100%,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为96.43%。

(赵胜经)

四方机车车辆厂

四方机车车辆厂是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制造工业的重要基地之一,国家大型一档企业。自1989年起,已连续7年进入中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行列。

1995年,工厂有职工12158人,其中女职工3206人;占地总面积219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9.97亿元,各种设备3787。

1995年生产经营情况  199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49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15.8%,比上年增长20.69%;完成新造机车6个品种122台,为年度计划的100%,比上年增长完成新客车共20个品种520辆,为年度计划的103.58%,比上年增长6.37;完成机车车辆配件20729件(套),钢水7600吨,分别为年度计划的111.8%和100%,实现销售额11.62亿元,年度计划的109.6%,比上年增长17.4%实现利税总额7269万元,比上年增长32.8%;实现利润1709万元,比上年增长21.9%;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80464元/人年,比中车公司下达的指标提高18.63%,比上年增长25.8%。全年未发生死亡事故,发生轻伤事故26件,负伤频率2.18,发生重伤事故1件,负伤频率为0.08,均低于部控指标。

转机建制取得成效  1995年,工厂按照“总体设计,考虑全面性;突出重点,力求操作性;分步实施,体现阶段性;积极稳妥,保持稳定性”的改革原则,将转换经营机制,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作为改革的重点。在制订工厂生产经营承包方案时,坚持效率第一、效益第一的原则,加大了成本、费用在承包中的分量,使全年的生产经营承包方案、内部分配办法与经济责任制实施办法形成“三位一体”,为实现工厂年度方针目标提供了可靠保证。

实施了“精干主体、分离辅助、剥离后勤”,推行三项制度改革,建立灵活多样的内部奖励分配机制,全面调整工时定颔,进一步加强全员劳动合同制管理,学习邯钢经验,模拟市场,成本否决,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大力降低成本等举措,逐步建立起一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内部运行机制,为工厂走集团化经日之路创造了条件。

产品质量稳步提高  开展机客车质量攻关活动。年初,工厂根据赴有关铁路段访问时用户反映的问题和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突出薄弱环节,注册登记了28个机客车质量攻关组,并作出了相应规定。由于目标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得力,奖励兑现,达到了预期效果。截止12月28日,28个机客车质量攻关项目全部通过厂级鉴定。其中25型客车车窗等6个攻关项目,通过了中车公司鉴定。

加大对质量问题的惩罚力度。为了强化职工的质量意识,工厂于年初提出了“我的工资是用户发的”、“人间有情,市场无情”和“谁砸工厂万名职工的饭碗,工厂就先砸他的饭碗”三个口号,并在修订1995年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时,加大了质量考核的力度,否决系数由2%提高到10%。同时,工厂还下达了《关于产品质量问题惩罚的暂行规定》。《规定》实施后,工厂先后对6起造成质量事故的直接责任者及主管、分管领导进行了严肃处理,质量事故造成的损失全部由责任单位负担。

工厂还通过深化现场管理、整顿产品扩散厂家、强化工艺管理和技术基础管理、加强产品售后服务等一系列工作,进一步增强了全厂职工搞好质量管理必须从我做起、一丝不苟的使命感及参与意识,从而保证了机客车产品质量稳步提高。

新产品开发成续显着  1995年,工厂共开发机客车新产品种,其中机车1种,客车10种。出口缅甸机车的设计全部采用低合金钢板焊接车体底架结构,并承受垂向和纵向载荷,车体为分解罩式结构,易于组装和检修。不仅将工厂机车设计制造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而且表明设计人员已逐步适应了市场经济的需要。出口坦赞铁路客车的设计采用车体钢结构有中梁整体承载,全钢焊接结构,转向架为SFK212A改进型转向架,金属迷宫结构轴箱,具有运行平稳、安全舒适的特点。

1995年,工厂设计生产的东风4E型重载重联内燃机车和准高速客车在沪宁线、京秦线重载提速试验中均取得了成功。东风4E型机车在沪宁线重载提速试验中,牵引4200吨平道运行最高速度达100.4km/h,牵引5000吨平道运行最高速度达96.5km/h,完全可以满足“九五”期间高速重载的需求。被列为国家“八五”重大攻关项目的准高速列车,其构造速度为160km/h,在北京铁道环行线试验运行中于高速度达到了182km/h,各项性能均符合设计标准,受到各级领导和有关专家的好评。

东风4E型重载蜇联内燃机车和准高速列车的试制成功,不仅标志着工厂机客车设计制造水平迈上了新台阶,而且为三大铁路干线列车提速,缓解铁路运输压力创造了条件。

截止1995年12月6日,工厂已累计生产客车10000辆。为此,铁道部领导分别为工厂题词。韩杼滨部长的题词是:“奋创世界水平”;傅志寰副部长的题词是:“创一流企业,造优质客车”。

开拓市场取得新成果  开展市场调查和预测,积极承揽市场产品。通过充分的市场调查,工厂了解到部分路局、分局欲自筹资金对部配属的25B型非空调客车改造为25G型空调客车的信息后,立即组织营销人员分赴各个路局和分局开展工作,先后承揽了辑25B型改25G型空调客车任务和157辆25B型加改空调客车的订单。仅此两项,就为工厂增收6000余万元,创利润1000余万元。同时,全年共派出100余人次,走访了全国2个铁路局和40余个地方铁路、20个企业单位,接待客户500余人次,其中客车方面22个单位300余人次,机车方面10余个单位近200人次,通过交流互访,加深了工厂与用户之间的感情,密切了关系,为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方面,先后完成出口缅甸机车4台,客车散件30辆,坦赞客车30辆,合九客车10辆。出口产品创汇折合人民币9015万元。并为越南机车、援坦机车、秘鲁机客车、伊朗机车等国际招标或贸易项目做了大量的前期技术交流、报价及有关的技术资料准备。并为1996年出口缅甸9台机车与美国卡持皮勒公司、德国MTU公司和法国阿尔斯通公司进行了技术和商务交流。

工厂与德国DWA集团阿门道夫工厂合作生产20辆中长途铁路客车项目进展顺利,首辆钢结构于11月15日完成。工厂与日本川崎重工合作生产的出口产品加工基地一四机车辆构件加工厂,已于12月份正式挂牌开业。

工厂与加拿大鲍尔公司、庞巴迪公司合资生产高桂客车项目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预计1996年可正式挂牌。

(张大伟  王学让)

北海船厂

1995年,荣获全国自营进出口先进企业、青岛市金钱企业、劳动竞赛优胜单位、经济效益30强企业等荣誉称号,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80亿元,比上年增长24.5%,其中造船7800万元,修船1.53亿元,非船4905万元,造船、修船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72.68%、22.32%;产品销售收入2.25亿元,比上年增长工业产品产销率保持100%;出口工业总产值1.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5.65%,出口创汇2254万美元,出口产值比重达67%以上;修船完工91艘,其中外轮46艘,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6.7%和31%;技术改造投资4220万元(含浮船坞),是上年的13倍。

修船以外轮修理为主,开拓了泰国、英国和韩国市场,特别是改装船和特种船修理发展较快,优质完成了韩国“白凤凰”轮的改装工程和挪威“海勇”轮特种涂装工程、挪威“航海者”号液化石油船修理工程;成功修复了俄罗斯“斯玛诺娃”号滚装船,将其重达70多吨的船头整体吊装修理。

造船全年共完工驳船22艘总计4万吨,承接驳船顶单31艘57790吨,加上上年跨转合同,实际手持造船订单34艘62490吨(不今本厂浮船坞),其中跨转1996年完工交船12艘20420吨,并首次进入香港驳船市场。

游艇分厂继续以玻璃钢系列救生艇为拳头产品,全面覆盖了国内7大造船厂,并重点扩大了日本和韩国市场。玻璃钢救生艇已形成系列,并已取得CCS、LR、DNV、ABS、NK、GL、BV等船级社的证书,为玻璃钢救生艇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创造了条件。尤其是BH一5玻璃钢救生艇获得英国DOT证书,取得了进入欧共体市场的通行证。新研制开发生产了90客位玻璃钢客船,以满足不同客户的市场需要。

继续完善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实施了技能工资制,并于1995年7月在全厂执行新的技能工资标准,并将技能工资的35%与奖金、岗位工资、延时费和工种津贴等组成效益工资,考核发放。为贯彻执行《劳动法》,实行了每周5天工作制,对生产工人试行了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

开工建造8万吨浮船坞  该工程是青岛北海船厂建厂以来进行的最大一次修船技术改造项目,1995年3月30日获国家经贸委正式批准立项。计划投资1.99亿元,主体工程为8万吨级钢制浮船坞,已于1995年8月1日正式开工。该浮船坞长250米、宽54米、高18米,内净宽43米,举力28000吨,进坞修理的最大船舶可达12万载重吨。配套项目主要有:调整造船场地;进行1号和9号变电所改造;制造起重量为100吨的龙门吊车;购进50吨拖盘车和35吨、18吨二手汽车吊各1辆;引进数控切割机,新建切割车间;提高翻转滑道下水能力等。这将使北海船厂造船能力增加2倍以上。该项技术改造完成后,可年增8万吨级修船能力41艘,年创产值1.8亿元。该工程预计1996年10月竣工投产,届时将结束山东地区天大型船坞的历史。

厂办企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工厂为适应国际国内环境,结合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按照市场法则,成立了一批与工厂有资产纽带关系的全民、集体、中外合资、国内联营“厂办企业”,共拥有企业法人30余个,从业人员1600余人,年工业总产值超过6000万元,销售收入8000余万元,利润总额400万元,涉及机械制造、高压氧舱、电器产品、空调器工程、航运、喷涂、餐饮、批发零售等众多行业和产品,科、工、贸门类齐全 既扩大了市场占有率,也使工厂形成了多元、多种经济组合的企业集团雏形。

(何锦余)

青岛前哨精密机械公司

青岛前哨精密机械公司(原青岛前哨机械厂)是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直属的精密工具量仪专业化制造企业,也是国家机电产品自营进出口企业,现有职工1200余人。1995年,除利税与上年持平外,其它经济技术指标均全面完成。其中,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5.3%;产品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15.8%;工业产品产销率102%,比上年增长5%;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6%;外贸出口交付额215.4万元,比上年增长41.3%。

开展了以“三新战略”(开拓新产品市场,开拓新大用户,开拓国际新市场),为主要内容的营销年活动,在新产品研试制中共完成8项新品的开发,分别成立了青岛建筑工程装饰公司(暂名)、汽车方向机厂和青岛前哨电动工具有限公司。在开拓新大用户中,风动工具厂新增用户164个,其中年需大于5万元以上的用户有22个,实现了新用户的新增订货达301万元,花岗石量仪厂开发了订货在100万元以上的用户3个,共在国内外建立了13个销售点和分公司,实现了直销和代销相结合的销售策略。在开拓国际新市场方面,外贸出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出口交付额比上年增长4成多。

巩固了IS09001认证成果,实现了质量管理上第五个台阶,实行了日查月评,对工人、管理干部按A、B、C逐月评级并与分配(工资、奖金)挂钩,开展了群众性的质量诊断活动,加强了职工自我教育、自我诊断,从而达到了质量问题人人把关的目的。全年共抽检成品20种86台,合格率为100%,抽检零件107种376件,检测质量特性2253个项次合格率为90.5%。并通过了航空质量认证中心监督审核组的审核。

落实三个50%(库存降低50%,生产周期加快50%,流动资金周转加快50%)初见成效。并为此制定了10条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

继续深化改革,建立了内部劳务市场,清理临时用工,下岗的职工自谋岗位,待业职工按其不同情况的不同比例领取待业工资,直至青岛市规定的最低生活费标准。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工资分配政策的实施意见”。使基层实体把部分“固定收入”变为“活”的收入,较好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加速企业技术进步,下发了《关于在科技和管理人员中开展“我为前哨献智慧,多贡献”活动的通知》,并召开了动员大会。截止到10月份,共收到合理化建议618条,其中公司级192条。

199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中共山东省委书记赵志浩、山东省省长李春亭、中共青岛市委书记俞正声、航空工业总公司总经理朱育理先后视察了公司,军委副主席刘华清还签名留念,表示对军工企业向高科技发展的关注。公司被中国企业形象认定委员会认定为中国企业形象AAA级。

(刘长青)

青岛钢铁集团公司

1995年末,青岛钢铁集团公司有职工20312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0.65亿元,净值7.50亿元,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4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全年共产钢65.646万吨,比上年增加6.64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生产连铸坯39.02万吨,比上年增加9.67万吨,超设计能力22%,生产钢材47.93万吨,生铁5.88万吨,各种带钢2.86万吨,焦碳4.1万吨,自行车16.18万辆,人造板2145立方米,钢钉3630吨。产品销售收入14.95亿元,比上年增长2.39%,钢材产销率96.15%,钢铁料耗达到1150千克/吨钢,比上年降低42千克/吨钢,共节约生铁2.65万吨,全年降低或本3577万元。

深化企业改革  开展以“精干主体,分离辅助”"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对生产辅助部门逐步放开搞活。对运输处实行了总体承包,全面推向市场:建安公司改为冶金建设工程部,实行承包管理;成立青育钢设计院,进入市场竞争:对职工医院实行费用大包干;行政处食堂科对部分餐厅实行了承包试点,成立食品加工部等3个经营实体。对分离单位,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管理体制。被分离单位在对内作好优质服务的基础上,对外承揽业务,在经营机制方面进一步理顺了“产供销”三者的关系,坚持“以销定产、以供保产”的生产经营方针。改进内部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全员劳动合同制,深化岗位结构工资、岗位技能工资等一系列工资制度改革;在分配上向苦、脏、累、险和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倾斜。

坚持内涵挖潜,保化管理  开展“转机制、抓管理、练内功、增效益”活动,逐步健全以节能降耗为主要内容的成本管理责任制,制定严格的考核办法,不断强化成本、资金、质量、设备等各项专业管理,提高了企业整S体管理水平和素质。第一线材厂制定并实施了“ ,四个日”(即日目标、日统计、日分析、日考核)全控管理法,使各项管理逐步走向正规,成为集团公司靠管理出效益、以管理促发展的典型企业,1995年生产线材25.2万吨,比上年提高30%,实现了达产的奋斗目标。第一炼钢厂推行,第一线材厂“四个日”全控管理法,把科学管理与技术进步紧密结合起来,把岗位工资、奖金与各项指标挂钩,形成了人人有压力、天天算成本的良好工作局面,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

强化市场营销,促进生产经营  根据市场变化和用户要求,进一步完善营销体系,物资处成立了焊线、线材、型钢等3个销售部,直接面向市场。在营销方式上,到全国各地建点织网,灵活促销,强化货款回收,促进了资金回笼。5月份,举办了焊线订货会,提高了产品市场占有率。8月份,向韩国出口2000吨?6.5 mm高线,将线材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基本建设与技术改造  全年共投入固定资产建设与改造资金2.69亿元,其中炼铁工程2.2亿元;氧气厂4#3200立方米制氧气机建成投产,投资526.8万元,实现了炼钢与制氧的综合配套;鲁南铁合金厂投资3500万元,建成128立方米高炉,年生产能力由6万吨增加到十几万吨;第一炼钢厂烟尘洗涤污水处理工程417万元,取得了污水治理、污泥回收的良好效果;第二线材厂改造工程401万元;液化气改造工程25万元改造职工澡塘投资30万元,

技术进步与新产品开发  成立管坯“一条龙”攻关小组,管坯冶炼和轧制质量均有大幅度提高,改变了过去只能生产?51×3.5mm以上管坯的局面,最小可生产?25×2.5mm钢管,结构管成材率由过去的23%提高到46%,成功地运用了拉、增碳结合法冶炼45#盘条产品,命中率达到90%以上,处于国内同类型企业先进水平,一次试炼成功新钢种16MnV投放市场,收到明显效益。推广应用了“沈化气”替代“乙炔气”,转炉炼钢使用氧化铁皮、钢渣开发利用等新技术、新工艺,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信息中心扩大了程控电话的使用范围,加强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的软件开发,完成了供应、销售、技术、计划、调度等五个系统的软件开发工作,不久即可投入试运行。QR钢已与用户进行探讨并达成了供货协议。带钢厂冷弯型钢试产成功并供应用户使用,冷轧带钢已进入市场。自行车工业公司的助力自行车产品开发成功,开始投放市场,微型轿车已试制成功样车。

(栾福国)

青岛钢铁集团设计院

院长:葛焕生

场  址:青岛市遵义路5号

联系电话:4816761转2319

    邮  编  :266043

宝岛钢铁集团设计院(简称:青钢设计院)于1984年成立,具有冶金丙级、建筑丙级设计资格。目前,共有职员58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3人,工程师20人,是青岛地区唯一的以冶金行业工程为主的工业设计院。

该院技术力量雄厚,专业人员配套齐全,所从事的设计多次获省以上优秀工程设计奖,其中青钢转炉除尘污水处理工程获山东省冶金工业总公司设计一等奖。多年来,青钢设计院坚持“立足青钢,面向全国”的经营方针,凭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率臝得了用户的信赖。

该院全体员工愿以更优良的信誉、更优质的服务为社会各界效力。

青岛市黄金公司

青岛市黄金行业现有矿山企业6个,日采选能力为675吨,固定资产原值1.59亿元,固定资产净值1.32亿元;现有职工2346人。全行业已形成采、选、冶综合配套的行业,1995年全市黄金产量达到355524两,超过1吨,跨入全国重点产金市的行列,在全国3个产金省、市、区及计划单列市中列第16位。工业产值达到1.60亿元,比1994年增长18%,产品销售收入1.02亿元,比1994年增长7.16%,利税3020万元,其中利润2905万元。

平度市金矿  设计规模150吨/日,设计能力10000两/年,固定资产投资2010万元,资产总值6822万元,探明储量6345kg,,保有储量3533kg,,1995年10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立青岛金星矿业集团公司。1995年被评为山东省黄金行业先进单位。

平度市旧店金矿  设计规模200吨/日,设计能力11000两/年,,固定资产投资2483万元,资产总值4128万元,探明储量5066kg,,保有储量世2565kg。,

平度市石桥金矿  设计规模200吨/日,设计能力5000两/年,固定资产投资1014万元,资产总值厦27万元,探明储量2748kg,保有储量1653kg。

平度市大庄子金矿  设计规模75吨/日,设计能力4359两/年,固定资产投资2280万元,探明储量1049kg。

菜西市南墅金矿  设计规模50吨/日,设计能力1700两/年,固定资产投资87耵0万元,资产总值11U00万元,探明储量1521kg,保有储量986kg。

菜西市北泊金矿  设计规模100吨/日,设计能力3500两/年,固定资产投资1843万元,资产总值1614万元,探明储量1614kg,保有储量628kg。

探矿增储    1995年全市共探获金属量3.,4吨,探获的储量不仅可延长石桥金矿服务年限8年,还可建—座采、选75吨/日的黄金矿山,年新增黄金产量4000两,为实现“九五”计划莫定了基础。

挖潜改造   1995年公司全年共投入技术改造资金468万元,完成石桥金矿选矿厂改造,使该矿生产规模由原来日处理100吨扩大到200吨;完成南墅金矿露天转井下、第三中段技术改造和北泊金矿张格庄采区的改造任务;投资360万元,建成旧店金矿日处理15吨的冶炼厂。总投资120万元的青岛黄金培训中心已于8月21日正式开业。

(柳洪伦)

青岛市地质矿产局

该局为青岛市政府主管地质矿产工作的职能部门,其前身为山东省地质矿产局青岛办事处,成立于1985年7月。1986年6月,改称青岛地质矿产局,实行以青岛市和省地矿局双重领导以省地矿局为主的领导体制,1991年5月,青岛市政府成立青岛市矿产资源管理办公室,将前青岛地质矿产局承担的政府地矿行政职能划归该办公室承担。1995年,根据《青岛市市级构改革实施方案》,撤销市矿产资源管理办公室,组眘岛市地质矿产局,该局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实施《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加强矿产资源综合管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监督管理;地质环境监测、评价和监督管理;地质勘查工作的监督管理。

青岛市地质矿产概况  青岛地区位于胶辽台隆南段,跨胶北隆起、胶南隆起、胶莱坳陷三个大地构造单元。在胶北和胶南隆起分布着太古代——元古代变质岩,为古老结晶基底,年龄18—25亿年;分布在胶州、即墨、莱西等地的胶莱坳陷,主要为中生代的陆相火山岩、碎屑沉积岩,本区石墨、滑石、透辉岩、沸石、膨润土等矿产分布均受地层控制。区内岩浆岩较发育,主要为燕山期酸性侵入岩,分布于平度、崂山、胶南等地,计有崂山岩体、玲珑岩体、大泽山岩体、大珠山岩体等,均为花岗岩岩体。区内构造除老地层褶皱构造外,主要为断裂构造,以东西向断裂、北北东向和北东向三组断裂构造为主,断裂构造控制本地区地质发展,对金、有色金属、萤石、重晶石等矿产分布起控制作用。

青岛地区矿产资源以建材、非金属矿产为主。现已发现矿产资源33种,已开发利用25种,其中石墨、黄金、花岗岩等储进在全国、全省名列前茅。截止1995年底,全市共有矿山企业1301处,全年矿产产量1653万吨,年矿业总产值75亿元。

清理整顿在自然保护区内取土采石  根据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位于崂山区、市南区的浮山,四方区的双山和李沧区的老虎山均属于自然保护区范围。长期以来,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在上述3个山头存在着大1采矿点,致使部分山体植被遭毁、自然地貌破坏严重,1994年9月,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13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制止在风景区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城市绿地取土采石的议案》,要求依法对浮山、双山、老虎山等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城市绿地现有的采石场、砖瓦场进行清理整顿。青岛市政府将此项任务栏入了1995年市政府重点工作目标,并发布了《关于清理整顿在浮山、双山、老虎山及其他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城市绿地取土采石的通告》。《通告》发布后,各有关职能部门及区政府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迅速行动起来,形成了目标明确、齐抓共管的局面,崂山区、李沧区、市北区政府分别向区内有关取土采石的矿山企业发出通知,要求按时停止取土采石,并成立了由分管区长挂帅,矿管、公安、工商、交通等部门参加的清理整顿班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市地质矿产局按照市政府的部署,把3个山头的清理整顿任务栏入本局的重点工作目际,主要领导靠上抓,多次召开有关部门会议,协调解决清理整顿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清理整顿工作中,坚持以法律为依据,依法办事,对已到期的采矿许可证予以吊销。同时,在自然保护区以外,开辟了新的采石点,解决了建设用材需要和停采企业职工生活出路问题。截止1995年底,3个山头范围内的105处矿山企业全部停止了开采。至此,在浮山、双山、老虎山3个自然保护区内清理整顿取土采石工作圆满完成。

(张  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