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 思想建设 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章》,学习党的十四届四中、五中全会两个《决定》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等文件。市委常委带头学习,举办了读书研讨班。坚持县以上领导班子中心组学习制度。各级党校、干校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培训。组织28万名党员参加“学理论、学党章、学《决定》”知识竞赛和全省“振华杯”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竞赛。在全市党员中普遍开展了党的知识教育和“党性在改革开放实践中闪光”活动。年初开展了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活动,同时,在全市树立了朱建运、王建生、牟成泽、李高令4个先进典型人物,并掀起向他们学习的热潮。开展了“学上海、赶大连”的思想教育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结合年终总结,在市直机关和各市、区机关党员干部中开展了党性教育活动,市委几位主要领导给机关处级以上干部上了党课。通过学习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党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政策水平,增强了党性观念,牢固树立了讲政治的意识、“当龙头、上水平、争一流”的意识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领导班子建设 围绕强化民主集中制,制定了《中国共产党青岛市委员会全体会议议事细则(试行)》、《中共青岛市委常委会议议事细则》等有关制度;全市90%以上的市直党委以及各市、区委建立健全了党委会议议事规则、行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制度等,提高了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年初,市委对85个市直领导班子和452名领导干部进行了民主评议,并将评议情况进行了反馈。制定了《关于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3年(1995—1997)规划》,实施“跨世纪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工程”,采用“双推双考”的办法,选拔出副局级后备干部500余名;另外,还在全市推荐、选拔处级后备干部1100余名。结合机构改革,调整、充实了68个市直单位领导班子,改善了班子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成立了市委外商投资企业党工团工作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加强了对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党建、工会、共青团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完成了援藏干部的选派工作。 基层组织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制定了《关于在城市基层党组织中实施“三建一带工程”的意见》,对如何建设让群众满意放心的领导班子、建设特别能战斗的党支部、建设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队伍,抓党建带动群团工作不断上新水平,提出了具体措施,并在11个市直单位进行试点。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了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和企业集团党工团工作,制定了《企业主管局(公司)转体后加强党工团工作的暂行意见》,对党工团组织的职责和任务、工作的形式和途径以及机构设置和干部配备等,都作了具体规定。年内对转体后的党建工作情况进行了两次督查。加强了对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和企业集团领导干部的管理工作,制定了《企业主管局(公司)转体后受委托范围内企业领导干部管理暂行意见》。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党工团建设,全市已建立外商投资企业党组织722家,占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93.1%,党群组织的综合搜盖面达79.9%,加强私营企业党工团建设,制定了《在私营企业中加强党工团工作的暂行意见》在农村,以实施“双百”工程(创建百个亿元村、整顿百个后进党支部)为主线,加强了对后进村党支部的整顿。对列入整顿范围内的132个后进党支部普遍建立了整顿转化责任制,选派2000多名干部进入后进村开展整顿,使98个村发生明显变化,转化率达74.2%。 党风廉政建设 在全市树立和宣传了一批廉洁勤政的先进典型。市委几位主要领导同志带领7个督查组,分别对市五大班子、市内五区和市公、检、法机构及部分部委办局落实礼品登记、重大生活事项申报等制度的情况进行了一次集中督查。在全市发动群众开展了一次领导干部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专项举报月活动。对购买和乘坐超标准小汽车、公款出国(境)旅游、住房超标加租、乱收费、企业个人借欠挪用公款等问题进行了专项清理。全年共查处违法违纪党员484人,辞退机关工作人员14人。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公路“三乱”和中小学乱收费等问题也得到较好地解决。 (胡绍军 韩松涛)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995年,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坚持“加强思想教育、开展群众活动、强化管理机制”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多办实事、务求实效、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比较显着的成绩。 增强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自觉性 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群众、指导工作。特别是通过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使各级领导加深了对“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的理解,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了对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了更加突出的地位,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 突出主旋律,加保思想道德建设 全市各行各业广泛深入地开展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通过开展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及“10万中小学生看东部”等教育活动,大大激发了全市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和作为青岛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通过深入开展向孔繁森、朱建运、王建生、牟成泽、李高令等先模人物学习的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学先进、讲奉献、树新风活动的健康发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道德教育不断深入,养成文明习惯、争做文明市民、创建文明城市的良好氛围正在全市逐步形成。 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更加广泛深入 各市区、各单位,坚持精神文明“重在建设”、“重在活动”的方针,在总结以往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三优一做”活动为主要内容的“龙头工程”,以创建文明单位、文明小区为主体的“基础工程”,以军(警)民共建为主要形式的“共建工程”,以文明家庭、文明户为载体的“细胞工程”。这四大系列活动的开展,使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主题更加鲜明,目标更加明确,内容更加丰富“三优一做”活动向着更深层次发展,由面上的活动向行业、单位、街道、楼院、家庭延伸,由集中活动向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延伸,由突出活动向依法治市、依法管理延伸。抓住社会治安、市容环境、行业不正之风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作为活动的重点,采取标本兼治、从严治标、重在治本的措施,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了专项治理,使活动在广度、深度和实际效果上都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陆海空客运满意在岛城”活动,把交通客运“窗口”行业和有关执法部门组织起来,按照建立“一个规范”(服务规范)、“两个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要求,以“服务规范化、举止文明化、语言标准化,使乘客有安全感、方便感、亲切感”为主要内容,全面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规范化服务,提高了交通客运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民俗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社会文化等各具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对提高全市人民的整体文明素质,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继续深入开展了创建文明单位和文明小区活动,不断拓宽创建活动的思路、完善创建活动的内容,使这项工作呈现出各级领导重视、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创建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1995年,本市胶南市、市北区、莱西市、市南区、平度市、胶州市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建设先进市、区;有10个单位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有71个单位被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文明单位;有24个单位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市、区、局(公司);有30个乡镇为青岛市市级文明乡镇;有795个单位(村庄)为市级文明单位(村庄)标兵;有2654个单位(村庄)为市级文明单位(村庄)。军(警)民共建活动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增进了军政军民团结,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全市涌现出69个军(警)民共建标兵单位和391个军(警)民先进单位。 “三优一做”突出“创城”,推动城市市容市貌进一步改善 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把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作为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水平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坚持“软件上管理,硬件上项目,创建上水平”的原则,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以强化全民意识、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的的群众性“创城”活动。先后对涉及市容市貌、环境保护、违章建筑、集贸市场、食品卫生及居民楼院卫生等方面的问题逐一进行专项治理。全市共拆除违法建筑30余万平方米,清除违章占路514处和2万平方米的占路市场,修缮粉刷墙壁75万平方米,新增绿地210公顷,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居民垃圾收集袋装化已发展到22万户,撤消垃圾方箱1100个。与此同时,全面加强了对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的管理,使本市的城市整体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1995年8月,青岛市获得了“全国洁净城市”称号。9月份在全国城市卫生检查中获得第八名的好成绩。12月,通过了国家卫生城市调研。 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有相当一部分同志没有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到应有的位置,特别是有些单位“一把手抓两手”的意识不强,工作措施不够有力,标准不高,管理不严。2.有些精神文明建设任务执行不到位,效果不明显。3.在城市管理工作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问题依然存在,有些部门和单位执法随意性较大。4.有些部门和单位在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还没有完全形成主管部门、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联动运行的机制。 (孙宪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