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青岛市情网   上传:青岛年鉴栏目管理账户
  

现代企业制度试点

年初确定的3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均已制订了试点方案,大部分试点企业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了清产核资、界定产权、清理债权债务、资产评估、适度处理和消化水份等工作。19户企业明晰了产权关系,其中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17户,股份合作制企业1户,中外合资1户,股本金总额为4.8亿元。这些企业在领导体制、管理制度、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等方面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了探索。在31户试点企业中,有5户被列为省试点企业。另外,青岛益青实业总公司被国务院列入全国百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其试点方案正在制订。

企业改制

1994年,青岛市共批准设立股份有限公司35户,股本金7.49亿元;有限责任公司129户,股本金1.78亿元。全市累计股份有限公司为65户,股本金27.18亿元;有限责任公司169户,股本金3.16亿元。此外,在市内各区属以及市属企业中批准设立股份合作制企业73户,股本金2.4亿元;累计为121户,股本金3.74亿元。经过多方努力,青岛双星集团公司已在深圳借得6000万股B股规模,用于B股发行和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在企业改制工作中,大中型企业数量增加,已改制的大中型工业企业为26户,占市属大中型工业企业总数的11%。青岛塑料模具厂、青岛皮鞋厂向企业内部职工出售产权后改造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探索了国有企业“先出售,后改制”的经验。各县级市、区加快了推行股份合作的步伐,乡及乡以上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515户。

企业结构调整

结合国务院确定的在若干城市进行“优化资本结构,增强企业实力”试点工作,青岛市加大了企业结构调整力度。对资不抵偾的青岛大飞轮厂、青岛无线电器件厂和胶州建筑材料厂等3户企业依法实施了破产,新兼并企业11户(累计262户):对长期亏损的5户企业实行了停产整顿重建,对青岛塑料总厂、第三染织厂实行了关闭重建。批准老企业嫁接改造项目243项,合同金额3.2亿美元。财贸系统将68处企业门点进行了拍卖、转让,收回资金8743万元.盘活了国有资产。加快了以资产为联结纽带的企业集团组建工作,全市工交财贸系统新组建集团12个累计73个(其中工交系统38个,财贸系统35个)。

金融等要素市场及市场中介组织

青岛市证券交易中心正式成立,已与上海、深圳联网会员近60家,席位超过100家交易额78亿元,居全国各证券交易中心前列。全市证券经营机构总数达到19家。交易网点30个。对崂百、利群、华侨实业3家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股权证进行了转让试点。证券市场监管日趋完善,出台了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管理的意见,成立了市证券业协会,使证券业管理由政府监管与民间自律统一起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金融市场融资功能进一步扩大。青岛融资中心融资额达250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已跻身于全国较大融资市场行列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发展,外资银行和外地银行驻青机构有新的增加,累计已有8家外资金融机构在青设立了分行或代表处。初步制订了《青岛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总体规划》。

加强对期货市场的监管制定出台了《青岛市期货市场管理暂行办法》,对符合条件的期货公司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重新注册登记,进行规范。全市有商品交易所1家期货经纪公司4家。

人才、劳动力和技术市场进一步发展。全市人才市场登记各类人才1.5万人次,交流1000多人。接收安置留学回国人员20名(其中博士15名,硕士5名),人才市场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已基本形成了以市人才市场为龙头,各市、区人才市场为网络的人才交流体系。全市职业介绍机构已达130多家全年1486个单位通过市、区两级职业介绍机构招工14306人。全市失业登记21763人,失业率为1.9%。市技术市场共签订技术合同7989项,成交金额1.65亿元,比上年增长33%。市场监管机构逐步加强,普遍设立了调解仲裁机构。

各类市场中介组织迅速发展,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税务咨询中心、职业介绍所、公证、资产评估、行业协会、商贸信息服务中介组织达280多个,服务领域不断扩大。

企业主管部门全部转体改制

在总结市一轻局转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订了全市工交、财贸企业主管部门机构改革方案,经市委常委会议讨论通过。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政资分开、政企分开的要求,在分清、理顺企业主管部门所承担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服务和资产经营职能的基础上,把现有企业主管部门一分为二设立“小办、大公司”,少数人搞行业管理,组建行业管理办公室,承担行业规划,实施行业政策,负责统计、信息,上通下达为企业提供服务等职能。多数人搞资产经营,成立资产经营公司或企业集团,根据市政府授权,承担资产经营职能,以资产保值和资产收益最大化为目的,对原所属企业实行公司制改组通过参股、控股逐步向控股公司方向发展。为保证这项改革的顺利进行制订了《宵岛市国有资产委托运营试行办法》、《关于市级企业主管部门转体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等配套政策全市14个企业主管部门全部进行了转体改制,分别组建了11个资产经营性公司和3个企业集团公司。并相应组建了行业管理办公室。这项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得到国家体改委等有关部门的重视。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印发了《青岛高科技工业园、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方案》以及4个配套规章高科技工业园的养老、失业、工伤、医疗保险全面启动,为全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探索了经验,对机关事业单位合同制职工实行养老保险统筹,对机关工作人员实行了失业保险,出台了《青岛市城镇企业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建立起国家基本养老、企业补充养老、个人储蓄养老三个层次的保险体系,扩大了实施范围,由国有和县以上集体企业,扩大到私营、外资、股份制企业的从业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实行了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采取了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改革了计发方法。全年全市养老保险投保人数70万人,缴费7.08亿元,征缴率94%以上;失业保险投保人数82.5万人,投保单位4029户,缴费2983万元,征缴率90%以上。

宏观改革运转平稳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顺利衔接落实了财税、金融、投资、计划、外贸等方面的重大改革措施。成功地进行了国税局和地税局分设工作,实行新分税制后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达22.2亿元,增长21.7%。发展了地方金融机构,全市新批城市信用社12家,累计26家。进行了筹建城市合作银行的前期准备和基础工作。实施了粮食价格改革。适应汇率并轨的需要,加快了外贸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企业内部在实行美元工资含量办法基础上增加了利润等考核指标。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市化工医保进出口公司进行了改制,成为全省外贸系统首家股份有限公司。以青岛纺织品进出口公司为核心组建了青岛纺织服装实业集团8成功地实施了市区区划调整,顺利进行了各项交接、机构设立和人员安置工作。

改革研究与改革规划

1994年,青岛市先后召开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研讨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研讨会组织专家、学者和企业界领导深入开展改革研讨活动。为加强改革研究工作,成立了青岛市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拟订了《青岛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方案》,提出了1995—1998年青岛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规划,组织市有关部门和经济理论界的专家进行了论证。

(李希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