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南区
市南区
青岛市情网   上传:青岛年鉴栏目管理账户
  

1993年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大为增强。按可比口径,全区工业总产值完成32028万元,比1992年增长6.82%;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完成47957万元,比1992年增长46.12%;工业产品产销率100.54%,比1992年提高6.2个百分点;全区第三产业营业收入完成64359万元,比1992年增长19.29%。经济效益显着提高,全区工商总利润5107万元,比1992年增长15.45%,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区财政收入7176万元,比1992年增长2330万元,提高48%。工业产销平衡,速度效益同步增长,是市南区经济发展的两大特点。

全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个体、私营和外资经济开始成为促进市南区经济发展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力量。全区已批准20个企业实行了股份合作制,36个企业实行了劳动、用工、分配三项制度配套改革,部分企业实行合并嫁接、出租转让、公有民营、外商租赁等多种形式的改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市南区还抓住东部开发机遇,突破纯区域观念,开辟了闽江路、308国道等新工业区,为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创造了条件。1993年市南区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横向联合进一步扩大。共新办“三资”企业60家,合同利用外资3438万美元,全区“三资”企业已发展到110家。合同利用外资金额8584万美元,其中已有70家投产和营业,共完成产值(营业收入)9000万元。实现利税600万元,创汇450万美元,外向型经济已成为市南区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1993年,市南区加强与国内兄弟城区的交流,共兴办各类联合企业11家,利用区外资金2000万元。

第三产业开始向纵深拓展

1993年市南区第三产业由过去内容单一的商业服务业,开始向房地产业、旅游业、金融投资业等领域延伸和拓展,并初具规模。第三产业重点开发项目取得突破。位于东部地区占地2000亩的浮山游乐园开始规划;利用人防902工程,采取与外商合资合作开发方式,投资3000万元的中山路地下商业街已经开工建设;信号山公园的开发利用业已启动。区属房地产公司已发展到3个,旅游公司已发展到4个,使全区第三产业结构更趋优化。银海旅游开发总公司抓住时机,积极在组建的9个月内,已发展到拥有150余辆出租汽车,3条旅游专线和装饰广告、物业开发等5个企业,固定资产达1000万元,营业收入达800万元,实现利润100万元。黄海城市信用社的成立,填补了市南区金融业空白,已完成储蓄余额1600万元,贷款规模达1100万元。市南区以国有、集体商业为主体,以日用工业品和农副产品市场为辐射源,星罗棋布的社会网点为补充的商品流通格局已初步形成。1993年,市南区新建辛家庄四小区等2处规范化市场,改造了台西四路等7处集贸市场,兴办早(夜)市场11处,全区集贸市场达到13处,社会商业服务网点(含临时摊点)发展到1.2万处,平均每百人拥有网点3.4处。1993年,第三产业实现利润2325万元,比1992年增长31.77%,在全区工商总利润中的比重由1992年的39.47%,上升到46%。

实施大湛山村旧城改造工程

大湛山村原是一个自然村落,房屋陈旧、设施落后。区政府坚持“改变旧城面貌、改善居民生活居住条件,为民造福”这一指导思想,设计规划的大湛山村,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生活方便,是一个具有较高水准的居民小区。配有雨水、污水、自来水、电力、煤制气、通讯、有线电视等线路;有小学、幼儿园、诊所、中心绿地、文化娱乐场所以及煤、粮店、农贸市场、商业网点等公共设施。该工程总投资3亿多元,占地360亩,规划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涉及搬迁居民2000余户,搬迁企业几十家。1993年已开工50个居民回迁楼座,7个商品住宅楼座,完成竣工面积20余万平方米。南区公建楼群已完成整体规划。经过一年努力,实现了居民年底回迁定位安置的目标,其质量、速度都是一流的。湛山小区获山东省城市新一代住宅实验小区规划方案一等奖。

小学校舍改造工作在全省名列前茅

1993年,校改总投资1670多万元。从1993年4月持续到10月,历时7个月,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驻军、市南区人民共捐款580多万元,市、区两级财政拨款580万元,通过校改新建、扩建、改建校舍24000余平方米,维修校舍41627平方米,新制课桌凳12848单人套,硬化路面20581平方米,新修田径场地4500平方米,植树1855棵,移动土石方53410立方米,全区公办小学教学楼及室内外进行了粉刷和油漆,整修了线路,更新添置了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经省政府检查验收,认为市南区小学校舍改造工作在全省名列前茅,嘉峪关学校被评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市南区的教学环境和设施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举办’93青岛(市南)首届“海之情”旅游节

这届旅游节历时8天(7月180-25日),融文化、体育、经贸、旅游、娱乐于一体,共安排设计活动20余项,突出了“海之情”的主题,体现了军民共建同乐的特点,综合了开放性、群众性、直观性、参与性的特色,充分发挥了中心城区的优势,以文化、体育活动为媒介搭起市南区发展旅游业的大舞台,并以此带动第三产业乃至全区各项事业的发展,而且是改革开放新形势下文化、体育活动同经贸旅游活动相结合的一个有益尝试。20万人次参加旅游节。这届旅游节在湖南路中段设立的商贸一条街,吸引区内外近百家企业入市展销产品。筹办了人才劳务市场,向国内外招聘市南区经济建设急需的人才,前来应聘和洽谈登记的近千人。节日期间成立了银海旅行社,开辟了省内首家“宗教景点一日旅游”旅游专线。香港、台湾、新加坡、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8家企业与市南区签订了包括印刷油墨、电子、商业、旅游在内的合作项目,合同总金额680万美元。此次旅游节内容之多,规模之大、影响之广创市南区先例。

(王德江  王孝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