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 1993年青岛铁路分局生产经营概况 改革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按照“理顺关系,转换机制,整体搞活,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理顺、界定分局与站段的管理层次和管理权限,着手制定了分局转换经营机制实施细则和17个配套改革办法。在全路率先打破了传统的运输计划管理模式,在蓝烟线进行了运输计划改革试点,加快了运输走向市场的进程。开办了特需运输服务业务,进一步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安全生产日趋稳定穗定。全年从分局到站段,都始终把安全工作摆到各项工作的首位,紧紧围绕防大防死,以抓基础为重点,深入开展了“两纪一化”整顿,强化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加大了安全检查力度和安全基础设施投入,并结合春检、秋检、“三会”期间以及春运、暑运、冬运等不同时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攻关活动,使全分局安全基础工作日趋稳固。到1993年底,分局连续保持了258天无责任行车重大、大事故;5085天无责任重大路外伤亡事故;3913天无责任旅客死亡事故,3586天无责任行包重大、大事故;4352天无责任火灾、爆炸重大、大事故;3665天无责任货运重大、大事故;814天无责任旅客列车险性事故;656天无责任职工死亡事故。机车10万走行公里事故率比1992年降低4.7%。 运输生产创出历史最高水平。换算周转量完成235.8亿吨公里,为年计划的101.2%,比1992年增长2.3%;旅客发送量完成1498.7万人,为年计划的100.6%,比1992年增长0.75%;货物发送量完成4044.3万吨,为年计划的100.9%,比1992年增长3.7%;日均装车完成2063车,为年计划的100.3%,比1992年日均多装69车。军事运输和煤炭、石油、化肥、支农及防洪抢险等重点物资运输也全部完成了计划。 路风整顿成效显着。年内,集中开展了反腐败、深入整顿路风工作,组成300多人参加的52个路风检查组,下站上车;全面系统地清理整顿了118个收费项目和22个收费文件;停办了47项不合理、不合法和拿不准的项目;严厉查处了15名违反运输纪律和6名败坏路风路誉的职工;制定了客货运和多经、集经系统路风方面的规范办法、约束措施72个,修改、完善31个。客货窗口单位实行挂牌服务,公开收费标准,设置举报电话和举报箱,主动接受社会监督。通过整顿,实现了铁道部、路局提出的阶段性目标。分局在全路深入整顿路风经验交流电话会议上介绍了经验,《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单位先后做了专题报道。路风建设实现了年初提出了的“一杜绝、两减少、两提高、一争创”的奋斗目标。17个路风窗口单位中有6个单位连续实现了7个路风“四无”百日,7个单位连续实现了6个路风“四无”百日。239/240、233/234、25/26次列车在全路进京、进沪列车和较大客运站评比中,获红旗列车称号。青岛站客运车站连续5年保持铁道部文明车站称号。分局继续保持青岛市文明建设先进局称号和山东省、青岛市优秀政工企业称号。 经济效益持续稳定增长。全年运输进款收入突破12亿元大关,实际完成12.47亿元,为年计划的103.6%,比1992年增收9798.6万元,增长8.52%;清算收入完成744打万元,为年计划的100.2%,比1992年增长4.4%;实现利润完成16997万元,为年计划的104.09%;盈余公积金5894.9万元,比1992年增长9.41%;上缴积累11102元;国有资产总值达到22.9亿元,比1992年增长12%;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74.3万换算吨公里,比1992年增长5.5%。集体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经营收入完成2700万元,为年计划的135%,比1992年增长3%;实现利润完成340万元,为年计划的138%,比1992年增长16%人均创利达到3410元,比1992年增长63.7%。 基本建设有了较快发展。全年基建更改大修总投资完成20087万元,比1992年增加3715万元,增长18.4%,是近几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年初确定的扩能、安全工程项目基本完成,重点工程项目进展迅速。青岛内燃定修工程竣工投产。青岛客站改造工程的山西路立交桥、泰云地道、到发线2—6股、库内整备线1-6股、客站站房、行李房及二、三站台等都全部建成并验交开通使用。烟台站改造线桥工程已完成全部工程的70%。胶黄线简易拉运投产,形成能力。 多种经营迈上新台阶。分局在继续巩固和发展运输代理业、宾馆服务业、加快联营货场建设、合资建路办厂的基础上,创办了自备车检修厂、机车大修厂和配件加工基地,开展了无线寻呼、无线集群、移动电话和有线通讯业务,初步建立起6大技术产业经着系列。商贸经营领域不断扩大,组建成立了广州经贸总公司、福州经贸公司,进一步巩固和开拓了南方市场。以“青岛啤酒”为突破口开展的名优产品代理业务,标志着分局商贸经营在高层次、多元化和集团化方面有了新的发展。1993年,多种经营总收入达到49918万元,比1992年增长137.5%;实现利润6813万元,完成计划的100.2%,比1992年增长171.1%;资产总额达到39484万元。全年多经提取公益金1479.6万元,公积金1808.5万元;提取劳务费、工资和奖励基金达到10691.4万元,比1992年增长302.1%,为全分局职工人均提供可分配收入2970元,达到职工年人均收入的48.8%。多种经营成为稳定职工队伍。促进分局发展的重要力量。 科技教育工作取得新成就。全年完成了“工机联控测速报警系统”等10项科研项目。“轴承除锈脱脂机”等8项成果通过分局鉴定,并获得分局科技进步奖。有4项成果参加了铁道部成果展览会。推广应用了“非电气集中道岔进路监督装置”等3项科研成果,为提高运能、保证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广泛开展QC攻关活动,共发表成果713项,其中被评为分局级优秀成果62项,路局级优秀成果24项,部级优秀成果9项,省市级优秀成果12项,国家级优秀成果3项。全年培训职工23340人次,有5人在国际级、国家级和铁道部专业技术比赛中取得好名次。 职工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全年职工住宅建设投资达到6856.7万元,比1992年增加3054.5万元,增长80%,竣工面积达60439平方米,比1992年增加8382平方米,增长16%。职工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在实行岗位技能工资的基础上,增加了2档技能工资,将6档安全效益工资转为技能工资,增加10%的合同制补贴,对艰苦工种的9651名职工增加了岗位津贴,职工人均年收入达到6087元,比1992年增长45%。生活线建设有了新的进展,职工生产条件和福利设施得到明显改善。淄博机务段、东风折返段候班室加装了空调。改善了沿线8个站区饮水条件。改建或新建了部分职工食堂、浴池、单身宿舍;改善了托幼设施和设备。完成了烟台、青岛医院病房改扩建;增添了医疗设备,改善了沿线卫生所医疗条件。为部分有条件的职工住宅安装了防盗门、煤气管道和有线电视。待业青年安迓率达到了l00%。 增开东营至浦口、浦口至淄博直通旅客列车 4月1日,青岛铁路分局增开东营至浦口、浦口到淄博的258/257、256/255次直通旅客列车。该列车有2组车底,每组编有硬卧车4辆、软卧车2辆、硬座车8辆、餐车1辆、行李车1辆。每日12时15分从东营始发,次日6时21分到达浦口,每日9时从浦口返回,22时58分到达淄博,往返1625公里,运行38小时8分,由淄博列车段担当乘务。这趟列车的开行,对于沟通黄河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的经济联系,扩大对外开放将产生重要作用。 青铁分局货运组织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 分局电子计算所与路局电子计算技术中心等单位联合研制的“蓝烟线货车实时信息管理系统”、“烟台站运输信息管理系统”两项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经过烟台站、烟台车务段及莱阳、莱西、珠玑站一年多投产试运行,于1993年12月10日分别通过了山东省省级技术鉴定和路局局级技术鉴定。由车务段计算机进行蓝烟线各非联网站的信息收集和车站小型机与港务局计算机联网,交换站、港间运输信息,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胶黄铁路首次试车成功 7月23日9时40分,1801次列车驶出胶州站,中午12时30分,顺利抵达前湾港,胶黄铁路首次试车成功,使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前湾港的吞吐能力开始得到发挥。 胶黄铁路北起胶州南至黄岛,与前湾港区线路接轨。全长41公里,投资3.1亿元,共设营海、红石崖、黄岛3个站,黄岛、胶州2个生活区,营海、红石崖、黄岛3个集资货场。全线有桥、涵191座,其中特大桥1座、大桥6座、中桥25座、小桥13座,共征用土地3460亩。自1991年12月开工建设以来,铁道部第三工程局第五工程处、铁道部第十四工程局、济南铁路局工程总公司3家施工单位的数千名筑路大军艰苦奋战,顺利完成了工程第一阶段的建设任务。 青铁分局成为青岛啤酒代理商 10月30日,青岛铁路分局与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签定协议:青岛分局成为青岛啤酒在全国铁路系统营销总代理。青岛铁路分局与全国铁路系统有着密切的工作联系和商贸交往,具有营销地方名优产品的优势;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到“八五”末,将形成年产啤酒70万吨的生产能力,急需拓宽销售渠道。结成经营伙伴后,双方可以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根据协议,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销往全国铁路系统的啤酒,全部通过青岛铁路分局统一营销,而青岛铁路分局则保证以最快的速度将啤酒运往全路用户,满足铁路列车、车站及宾馆用酒的需要。 青铁分局试行货运计划新方案 9月1日,青岛铁路分局在蓝烟线试行货运计划改革新方案。新方案规定,分局每月根据路局下达的装车数和去向、局别及限制口的装车计划,审批货主要车计划。货主不必再提前1个月申报下1个月的请求车计划,可以随报随批,即当天在发送站提报请求车,经站、段报分局,次日经分局综合平衡后下达装车计划,车站即可向货主下达进货通知并安排装车。这样,既可改变旧的货运计划审批周期长、环节多、手续繁杂的弊端,又方便了货主,提高了计划的兑现率,使铁路运输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青泸间集装箱快运直达列车开行 4月25日11时41分,济南铁路局首列青岛至上海集装箱快运直达列车由青岛站开出。该列车由青岛站、烟台站各组编18辆,济南站组编20辆,从4月份起将每月开行1列。 青临地方铁路破土动工 6月28日,由铁道部、中国地方铁路协会、青岛铁路分局、铁道部第十一工程局等单位投资修建的青(州)临(朐)地方铁路举行奠基仪式,中国地方铁路协会会长李克非在奠基仪式上讲了话,国务委员、国防部长迟浩田题词:“铁路通、青临兴”。该线全长36.41公里,设3个车站,总投资1.2亿元。是山东省首条以股份制形式投资的铁路。 青岛铁路医院全力抢救“6.15”遇难英雄群体 6月15日清晨,青岛市西陵峡路污水站1名工人因硫化氢中毒,该站班长王景斌和北京城建集团公司青岛项目部的郜三喜、陈治安等8名勇士奋不顾身下并救人,也先后中毒倒下。消息传到青岛铁路医院,值班大夫吕继凤和护士长矫秀华抓起氧气袋和3个急救包乘急救车赶赴现场,对中毒伤员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急救。院长丁家元和医务室主任张树范率急救人员赶到后,迅速将9名中毒伤员抬上救护=送回医院,立即组织专家全力抢救。经过27小时奋力抢救,6名重度中毒伤员转危为安。 青岛铁路医院抢救遇险英雄群体的工作,得到了岛各界的关注和配合,受到社会各界的称赞。6月19日,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市长俞正声到医院看望慰问了医护人员,并赠送了锦旗。6月20日,北京市委常委强卫代表陈希同书记率“赴青慰问团”来医院慰问医务工作者,并赠送了锦旗。 (赵从增 李云祥) 公路 重点公路工程建设 1993年,国家、省和市“八五”期间确定的重点公路工程项目取得突出成绩。1.济(南)青(岛)高速公路是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原计划年底通车。青岛段工程于9月26日竣工,比计划提前3个多月,并且是济青高速公路全线8个合同段中唯一的一个土建、隔离栅、防撞护栏、绿化、照明等6项技术指标一次通过验收,速度最快、质量全部达标的合同段。12月18日济青高速公路全线通车。2.环胶州湾公路工程,在资金短缺、施工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取得重大进展,至年底已完成总概算的67%。其中,关键性工程——女姑山特大跨海桥完成总工程量的35%,为工程的全面完成奠定了基础。3.济环路(济青公路与环胶州湾公路连接线)是省重点工程项目,至年底已完成路面工程16公里,占总工程量的70%,完成了本年度的施工计划。4.青岛高科园道路路面工程,完成8.4公里,占市委、市政府交办总工程量的27%。 提高公路等级,加强公路养护 1993年,共投资11784.4万元,完成对一般公路改建和公路大中修项目计56项。其中。一般改违项目24项;新铺油路67.9公里;改造老油路34.6公里。,新建、改建大中型桥13座。通过改建和大中修,使一些公路路况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了公路等级。 公路养护方面。年内购置了部分先进的公路养护设备,坚持重点养护和日常养护齐抓并举。经常性检查和定期性检查同时进行,大力提高公路养护质量。1993年全市通车里程达2937.3公里,比上年增加42公里。全市公路综合好路率为85.6%,干线好路率为95.2%,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处省内领先地位。 加强行业管理,促进运输市场繁荣 客运市场。全市专业出租公司由上年5家增至74家,出租汽车由1500辆增至4862辆。在车辆大量增加的情况下,市运输管理处与50多家出租客运企业签订了优质服务目标责任书,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并广泛开展优质服务明星评选活动,充分发挥运输市场机制作用,保持了出租客运活而不乱,秩序稳定。 货运市场。全年组织疏运重点港站公路运输物资240多万吨;集装箱5824箱、60万吨,保证港站畅通。同时,在继续扩大推广合同运输的基础上,先后在城阳建材批发市场、即墨服装批发市场、青岛火车站等地建立了4个货运交易市场,组建4个货运配载中心,积极培育发展运输市场,加强管理机制。 1993年,全市公路营业性客车达到7246辆,比上年增长56%,公路营业性货车达到60800辆,比上年增长18.全市完成公路客运量6436万人,客运周转量1785511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9.6%和降低7.7%;完成公路货运量7685万吨,货物周转贵252674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2.6%和10.9%。航运管理全市新增水运企业12家,运力97350载重吨。机动车维修业全市新增维修厂家184个,1993年度审验后,继续经营业户计大修厂18个、维修厂245个、专项修理服务部(包括摩托车)209个。全市各种规费征收均比上年有大幅增长。其中,汽车养路费增长17.7%,拖拉机养路费增长18.4%,车辆购置附加费增长73%。全市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依法检查各种机动车辆75.2万辆次,补交费款714万元。 (李茂贤 赵子义) 1993年市公路运输总公司经营概况 1993年末,市公路运输总公司职工总数12296人。固定资产净值18914.9万元,营业客车937辆25549个座位,营运货车1660辆15057个吨位,装卸机械109台766.6个吨位,营运船舶1艘7000吨级。年完成客运量2215.1万人,客运周转虽92014万人公里,比1992年分别上升49%和下降12.2%,完成货运量1105万吨,货运周转量44207万吨公里,比1992年分别下降0.8%和上升1.1%,货运劳动生产率43744吨公里,比1992年下降2.6%,实现营业总收入31792万元,比1992年增长3.8%,实现利税1845.8万元,比1992年增长33.4%,职工人均收入3769元,比1992年增长24.3%。 认真贯彻《国有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加快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各企业根据《条例》赋予的14项权利积极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对运务、材料等一些适合对外经营的部门成立事业部,发展多种经营;对基层单位采取了组织结构调整、更改名称、下放权利、办二级法人、划小核算单位等多项具体措施,增强了基层单位的生机和活力。 运应运输市场的发展,探索新的资产经营形式。一是普通货车单车承包范围和数量不断扩大,全系统有524部货车实行了单车承包,占全系统货车车辆总数的32.7%。这些车辆承包前多数处于亏损状态,承包后全部扭亏为盈。二是长途客车单车承包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全系统有202部长途客车实行了线路、班次承包。通过承包,调动了司乘人员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了部分司乘人员私收票款的问题,增加了企业收入。三是对市内出租车和小公共汽车,在全市率先实行了租赁经营和挂雒经营。全系统共组建了10个旅游出租汽车公司,有750部出租车、190部小公共汽车已投入营运,全年创收达1928万元。四是在实行车辆承包的同时,各企业积极进行了车间承包的试点,全系统有8个基层单位实行了维修车间承包。这不仅减少了材料配件的流失,而且扩大了对外修车,增加了职工的收入。五是利用部分临街房屋和场地,开展了对内、对外承包和租赁,盘活了企业资产,增加了企业效益。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运输主业和多种经营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运输经营业务实现了新的突破。一是加快了运力结构的调整。在运力的发展上,坚持限制或停止发展普通车辆,淘汰老旧车辆,大力发展特种车辆和高档车辆。在资金严重馈乏的情况下,通过采取企业自筹、合资联营、融资租赁等各项措施,新购集装箱专用车21部、中高档客车49部、出租车216部、小公共汽车54部。二是加强了运输经营领域的开发。各企业根据港口吞吐量不断增长,运输市场进一步放开的新情况,及时增加了运输经营项目,扩大了运输经营领域。截止年底,全系统已经有4户企业经营集装箱运输,有4户企业经营长途客运,有10个单位经营旅游出租业务。三是狠抓了安全质盘。加强了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强化了职工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了服务水平。四是坚持把保重点、保急需、保港站作为一项任务。1993年,全系统共运输疏港疏站物资65.5万吨,运输煤、碳132万吨,为保证港站畅通、保证全市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煤作了积极贡献。2.货运代理业务实现了新的突破。全系统有7户企业、12个基层单位开展了货运代理业务,货运代理全年完成运量达250万吨,其中配载3万吨。东方国际货运代理公司抓住国家放开国际货代、允许多家经营的有利时机,积极开辟国际货代业务,获得了由经贸部批准的国际货物运输代理权,填补了公路运输系统国际货代业务的空白。3.海上运输实现了新的突破。市联运公司在租船经营的基础上,通过合资合作,组建了中联船务有限公司,投资700万元,购置了第一艘7000吨级货轮,不仅使公路运输系统由陆地运输发展到海上运输,而且也填补了青岛市属海运企业的空白。 (惠喜堂) 水工工程 1993年交通部航务二公司生产经营概况 施工生产。总产值突破了2亿元,比上年增长46%以上。其中,青岛地区在建工程12项,施工产值实际完成7427.15万元,工程合同工期履约率达到100%,工程形象进度实现了青岛后海护岸、海泊河护岸、电厂段护岸、电厂冷却水工程、前港一期工程和威海双岛跨海公路大桥等9个国家和地方重点工程的按期竣工验收。台儿庄船闸工程尽管遭受了洪水突袭,工地被淹停工达数月,但经过施工人员奋力拼抢工期,最后仅剩部分外包工程未完。福建深沪码头,威海电厂灰坝、石油码头,日照港二期和烟台港二期,青岛浮山湾护岸,团岛污水处理厂护岸等在建、新建工程,在条件艰苦、根端困难的情况下,依靠全员的团结奋斗,努力在创产值、抢工期、降成本、保质量、保安全、增效益方面多做工作并取得显着成绩,由此得到了建设单位和上级领导的好评,为公司赢得了信誉。 生产经普。年内参与国家和地方的工程投、议标项目10个,承揽签约到手的有8个,合同工程总造价达3.2亿元。同时,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充分利用自身的内涵优势,在船机租赁、土石方开挖、汽车运输、商品砼、勘察设计、科技咨询和机械设备安装、制造、修理诸方面,拓宽了主业延伸的经营门路,并发展了物资商贸和社会服务性“三产”事业,使主副并举的多元经营得到发展。 质量安全。全年按计划完成的24个单位工程交竣验收,其中22个单位工程创优;分项工程完成138项,创优132项,优质品率为95.24%;完成各种砼工程总量85357立方米,其中77201立方米创优质砼工程,优质品率为90.45%。全年工程质量全面完成了上级考核指标,创优目标全部达到上级考核要求,水工工程质量大面积丰收,房建工程质量有较大提高,交竣工程、在建工程的质量均得到建设单位、上级的满意评价和认可。上级考核的“死亡、重伤、轻伤、海损、机损、交通、火灾”等9大事故频率指标均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创历史最好记录。施工用近千台船机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完好率、利用率达到公司历史最佳水平并创造了最好的经济效益;交通安全首次获市奖,成为青岛市车辆管理优胜单位;消防治安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继续保持了争先创优的地位。质量和安全经局年终检查评比认定,再度取得了同等业优胜领先水平并分别荣获了上级颁发的质量和安全奖杯。 科技开发。烟台沉箱接高、胸墙模板改进、威海双岛大桥桥面砼真空吸水施工、台儿庄船闸门体组拼焊接安装和威海电厂灰坝土工布大面积铺设等施工新技术、新工艺开发、采用并取得成功,标志着公司施工能力和科技实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为竞争取胜增强了优势。有6项科技成果获局颁科技进步奖。有7项船机设备的技术改造按计划完成并投入了使用。技术改造后的船机设备,充分显示了一机多用、一船多用的多功能效率,并由此缓解了船机不足和工程急滞的矛盾。粉煤灰、膨胀剂、缓凝剂在水工砼中推广应用取得新的进展和较好的经济效益。计量检测、材料试验、技术双革、微机声像及合理化建议的推广应用等技术服务与管理工作,促进了施工生产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勘察设计上等级,通过了丙级资质认证,年内完成了港湾工程勘察设计院的筹建工作,并逐步走向市场。进行自主经营。1993年较好地发挥了水工设计技术优势,自行完成设计工作量240多万元,在实现公司设计施工一体化经营和公司基地搬迁建设方面,做出了贡献。 青岛港前湾港区一期码头工程建成投产 青岛港前湾港区位于山东半岛胶州湾口西南侧黄岛南面称作“前湾”的海湾内(东经为120°11’至120°15’北纬为35°38’至36°03’)。港区水深海阔,陆域广大,避风不冻,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港区海上距青岛大港8海里,距青岛前海栈桥6海里;陆上绕行距青岛市区120公里,待青岛环胶州湾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将缩短到85公里。该港区的开发建设将从根本上解决青岛大港老港区深水码头泊位少、水陆域狭窄无法扩展的问题并彻底改变青岛港集疏运困难被动的现状,以适应晋煤外运和青岛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需求。 前湾港区一期码头工程是国家“八五”重点工程,是经国家计委交[1985]1348号文件批准、分期开发建设的第一个基建项目。该工程建设总投资控制在原概算8.885亿元以内,水工工程投资(除港池航道挖泥部分)近2亿元。 前湾港区一期码头工程占有水陆面积229.80万平方米,工作船小港池面积35.50万平方米。港区内新建6个(2—5)万吨级深水泊位,新增年吞吐能力1700万吨。其中2个2万吨级的杂货码头和1个5万吨级的多用途码头于1992年底建成,连同以前建成简易投产的杂货码头一并交国家验收正式投产使用。上述4个新建码头为顺岸式深水泊位,年吞吐能力为200万吨,还有1个3.5万吨级和1个5万吨级的煤炭码头泊位。于1993年6月30日建成后交国家验收正式投产使用,年吞吐能力为1500万吨。 前湾港区一期码头工程由交通部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设计,交通部青岛建港指挥部组织建设,交通部一航局二公司承建码头主体工程和部分港机安装工程的施工;交通部一航局四公司承建煤炭专用码头设备安装的施工;天津航道工程局承建港区港池航道挖泥疏竣工税的施工;陆域库场建设由建港指挥部组织的施工单位承建。工程全部逑成后交青岛港使用管理。 前湾港区一期码头工程1988年7月31日正式开工,1993年6月31日正式竣工验收投产,历时5年,与码头同期建设的港区配套工程还有乙、丙、丁护岸、外护岸、东防波堤、南防波堤、前湾一期工作船码头、安湖石灯标和杂货堆场软基处理等19个单位水工工程。前湾港区一期码头工程建成后经国家正式验收评为优质工程。 前湾港区一期码头工程建成投产,已经为青岛港的开拓发展,为青岛市的改革开放搞活,为改善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投资环境和青岛港口腹地省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青岛市宜昌路段护岸及2#涵洞工程 青岛环海公路宜昌路段护岸及2#涵洞工程,是青岛后海岸滩开发重点工程。护岸北接湖岛700米护岸(四方垃圾场护岸),南接青岛电厂650米护岸,北端有2#涵洞,南端有宜昌路涵,全长45.67米。该工程由青岛市政建设重点工程指挥部后海分部投资建设,海军工程设计研究局、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设计,交通部一航局第二工程公司议标中标承建施工。工程总造价570多万元。自1992年3月1日开工,1993年6月1日完工。按期竣工验收时根据国家颁发的《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评为优良工程。 青岛环海公路宜昌路涵洞工程竣工 宜昌路涵洞工程位于宜昌路段护岸南端,东接宜昌路暗渠,全长271.217米,该工程由青岛市政建设重点工程指挥部后海岸滩分部投资建设,由海军北海工程设计院设计,由交通部一航局第二工程公司议标中标承建施工,该项工程的总造价为274.95万元。于1992年6月1日开工,1993年8月30日完工,比合同工期提前竣工1个月。竣工验收时根据国家颁发的《港口工程质检验评定标准》对12个分项工程、3个分部工程和一个单位工程进行评定,全部为优良。 青岛环海公路海泊河段护岸工程竣工 青岛环海公路海泊河段护岸工程,北接宜昌路段护岸工程,南接青岛发电厂冷却水改造工程。护岸总长为647.637米,由青岛发电厂投资建设,海军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交通部一航局第二工程公司议标中标承建施工。工程承包总值为1392.42万元,自1992年1月1日开工至1993年10月31日竣工。按期竣工验收时根据国家颁发的《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对包括16个分项和5个分部的整个单位工程进行检测评定为优良工程。 青岛发电厂冷却水改造工程竣工验收 青岛发电厂冷却水改造工程,位于胶州湾东部海泊河口处,青岛发电厂老厂西侧,是青岛电厂新建(2X30)万千瓦发电机组的循环水冷却配套工程。该工程由青岛发电厂筹资建设,华东电力设计院设计,交通部一航局第二工程公司依靠自身的施工技术优势,以先进的“沉箱沉管”结构设计施工方案取代了原定的“沉井盾构”传统设计施工方案,最终论证认定采用并由此中标承建施工。将“沉箱沉管结构”及其设计施工技术用于大型电力取水工程,在中国尚属首次,它使该工程的总工期缩短了1年,总投资节省了574万多元。这是把港口设计施工技术用于大型电力工程建设的一大技术突破和发展。 青岛发电厂冷却水改造工程总投资为6100多万元,1991年1月29日开工,1992年12月31日主体工程完工通水交发电厂正式投入使用,1993年11月10日全部工程完工并正式通过验收和评为国标优质工程。 威海双岛海湾跨海公路大桥工程建成通车 威海双岛海湾跨海公路大桥工程,是经山东省计委以[1990]鲁计工(基)字1134号文件批准新建的山东省首座跨海公路大桥。新建跨海公路大桥连接新建的烟台一威海一级汽车专用公路,大桥建成可缩短烟一威公路交通距离近20公里。大桥位于威海市环翠区与文登市相接的双岛海湾狭长海域,所处地理座标为北纬37*29,,东经121°57’06”大桥全长为577.62米,东引道全长72.5米,西引道全长115.7米,施工范围为石岛一烟台公路里程标号138K+920—139K+673。大桥建成通车对于改善和缓解威海、烟台两市的公路运输紧张状态,对于改革开放、发展两地的经济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大桥工程的建设单位是山东省威海市公路管理局,设计单位为该局勘察设计室,上海市政工程研究所提供技术咨询,经公开投标,由交通部一航局第一工程公司中标承建施工。大桥自1991年10月1日正式开工以来,历时两年建成,于1993年12月14日竣工验收通车。工程实际造价为3400万多元,并评定为优质工程。 (张宗申) 港口 1993年青岛港生产经营概况 1993年港口吞吐量达到3544.6万吨,比上年增加444.6万吨,增长13.4%,创历史最高记录。其中,集装箱突破30万标准箱,达到30.3万标准箱,比上年增长37%,居全国沿海港口第3位。全年港口总收入达4.5亿元,比上年净增8000万元,增幅21.6%。港口利税达12950万元,比上年增长29.8%。 加快发展港口建设。1.基本建设投资4.5亿元。1993年底前湾港一期工程整体6个泊位正式通过国家验收,青岛港的通过能力由5300万吨猛增到6800万吨以上。前湾港一期工程的全面建成投产,结束了胶州湾西海岸不能靠船的历史,使青岛市作为山东省改革开放的“龙头”地位中的港口优势得到进一步加强。2.技术改造投资1.5亿元,是历年投资最多、完成最好的一年。港口全面技改工作从元月1日开工,集中精力、集中资金、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一码头仓库、大港后方库场、中港锅炉房、动态轨道衡、物资器材库、17号货场、机修厂车间、港校实验楼、医院门诊楼、医院食堂水库、铁道道叉及港区内3条道路硬化等13项技术改造工程。技术改造不仅提高了老港区的通过能力、堆存能力,而且港容港貌换了新颜。3.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确立科技兴港总体战略,开创港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局面。1993年完成技术攻关项目22个,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近500项,产生经济效益近500万元。 加强港口管理。年初,确立“认识要高、起点要新、标准要严、管理要全、措施要实、作风要硬”的二十四字管理方针,提出保证安全质量的关键就是要狠抓管理。2月份始,开展了机械设备、锅炉、受压容器、库场道路、作业车辆、办公楼、候工楼、绿化美化等8个方面的安全质量大会战,并结合季节特点,充实了夏季“四防”、冬季“四防’’和防大风为内容的工作。会战结束后,专门成立的13个验收组不散,工作组不撤,对主管部门要求不放松,全年坚持每周一次安全质量抽查,每月一次现场办公,每月一次总结评比,把会战中形成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好措施修订成工作制度。充实到企业安全质量法规中去。 1993年港口安全质量:继续保持“五消灭一控制”,负伤频率比上年同期下降46%,货主满意率100%。货损货差均为零。安全、及时引领船舶达8000余艘次,港口安全管理工作步入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1993年4月经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国质量管理协会联合评定,青岛港为“1992年度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深化内部改革方面。首先对局属29个基层单位中的22个进行工商登记。获取法人资格,并由局下放15项权利,局对基层单位实行只管一个厂长(经理),一个承包合同,一个工资总额的“三个一”的管理。在局属企业公司化以后,又对公司领导职数进行梢简,实行经理(厂长)、书记一人兼,党政领导交叉兼职的新格局。其次,本着“精简、效能、统一”的原则,稳妥地进行了两级机关机构改革,局机关由5年前的30个处室减至16个,压缩35%,全局两级机关工作人员共精简682人,压缩31%。在局机构改革中,有70名原机关管理人员兴办起8个经济实体,并与处室脱钩。5月份又在全局实行了岗位技能工资制,再次体现向装卸一线和科技人员倾斜的政策。在扩大对外开放,利用外资发展港口方面,青岛港务局敞开大门,走出去在深圳设立办事处,向珠海、香港等地开展技术、劳务输出和拖轮租赁业务。同时加强与国际间的经济技术合作交流,除正式开通了青岛至韩国仁川海上国际客货班轮航线外,还成立了4家中外合资企业。 截止1993年底,青岛港合资企业已达15家。利用已进的3000万美元,投入了国际客运中心建设和延安一路老宿舍改造;为合资企业阿尔达木业有限公司举行了奠基仪式;9月与南非I5COR有限公司合作,所提供的外资1000万美元,已投入了前湾港矿石泊位工艺配套工程及其设备购置。 (青港) 海上轮渡 青岛至黄岛之间的轮渡长期因运力不足造成运输紧张,不能满足社会需要。1993年7月,轮渡公司筹集586.4万元,购置渡轮1艘,后又投资280万元修建黄岛码头2号泊位,并于年底完工投产。由过去的3艘渡轮和3个泊位,增加到4艘渡轮和4个泊位,实现了2条渡运航线同时运行的目标,渡运能力明显提高。 1993年,海上轮渡完成客运贵475.2万人,客运周转量5228万人公里,均比上年增长17.65%;完成货运量127.5万吨,货运周转量1402万吨公里,均比上年增长5.5%。 (贤义) 海上安全监督 1993年,青岛海区海上交通秩序良好,船舶安全状况进一步好转,防止海洋污染和海难救助工作取得新成效,航海保障手段不断改进。 加强了船舶安全检查和现场监管。全年安全检查708艘次,覆盖面为到港船舶的25%。共查出各种故障和不安全因索712项,并及时得到消除。坚持现场巡视制度,深入码头、货场,特别是对危险品船作业,实施全过程监装监卸。1993年,监管危险品船1493艘次,比上年增加15%,纠正各种违章72起。 进一步整治了水域秩序。认真抓了春运、渔讯、雾季、旅游等季节性海上交通安全工作,加强海上巡逻,周密安排船舶进出和锚泊,运用VT5系统全天候监控船舶,正确指挥船舶港内航行、锚泊,及时纠正违章。1993年出海巡逻194艘次,VT5跟踪监视船舶4264艘次。 认真做好船舶防污染工作。加强了对油船作业的监视,严格压载水排放审批制度,并注意堵截新的污染源。1993年,组织船舶防污染检查517艘次,处理船舶污染事故和违章22起。 严把考试、发证、联检、签证关。1993年,组织了2期共795人参加的海船船员A。日类适任证书全国统考工作。经严格审查,签发船舶国籍证书96本,颁发船员适任证书1424本,海员证2592本,三小证、四小证2518本。依法对进出青岛港的国际航行船舶联合检查4565艘次,进出口签证2615艘次。 积极组织“三防一救”工作。全年组织抢险救助25起,动用各类船舶37艘次,救生115人。1993年12月16日,华海石油运销有限公司所属“华海”1号油轮在青岛港23号锚地爆炸起火,在交通部和青岛市的统一指挥下,交通部青岛海监局、青岛港务局和北海舰队等密切配合,迅速安全地将37名幸存人员全部救起,采取有力措施及时扑灭大火,没有造成船舶爆炸沉没、溢油污染等重大海难事故。 航标工作以确保标位准确、正常发光发讥为目标,积极开展了“三化”(正常化、制度化、标准化)活动。狠抓灯标设备的维护保养,全年完成航标维护量21940座天,航标正常率99.9%,超部颁标准,为船舶安全进出青岛港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海岸电台保障了海上无线电通信联络畅通。全年收发无线电报70974份,计288万字。7月1日,青岛海岸电台正式开通了高频(VHF)无线电话,试开通了55日单边带,使海陆联络更加方便快捷。1993年7月,新造“黄海巡31”海上巡逻艇投入使用,该艇续航能力1200海里,适于近海(II类海区)巡逻,扩大了青岛海区的有效管理范围。 全国海监系统首次船艇演练在青举行。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颁布10周年,充分展示港监队伍的风采和港监船艇在海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中的作用,交通部安全监督局1993年9月28日在青岛举行了港监系统40年来的首次船艇演练。全国10个海监局的19艘船艇、近400名船员,参加了海上编队、海上搜救、救生灭火、海上警戒、队形变换、海上检阅等6个项目的演练。 (海监局) 船舶检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青岛船舶检验局是依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对山东地区的船舶、海上设施及其材料、机械、设备实施各项检验工作的政府专职机构。其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检验局青岛办事处。共有职工120余人,其中验船师70多人,其业务是对山东地区建造、修理、营运中的船舶和船用材料及船用机电产品执行监督检验、发证工作;接受中国政府及其他国家政府的授权,代行检验和发证工作;接受外国船级社的委托,执行代理检验。应船东的申请,对船舶实行入级和保持船级的各种检验,签发入级证书和必要的文件;承办各种公证检验,提供海上和船舶技术咨询服务;对钻井平台等海洋工程进行检验和发证。 为了适应国际检验业务日益增加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1986年1月1日,船检局将办理入级业务的职能机构划出,成立了“中国船级社”,中国船级社青岛分社也由此诞生。该团体是为社会利益服务的非官方的专业检验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业务是施行入级和保持入级的检验;签发入级证书和技术文件;接受中国和其他政府的授权,代行法定检验和发证;承办公证检验业务;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等。1993年,中国船级社接受了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的质量体系认证审核,成为中国通过国际认证的首家专职检验机构。 1993年,全局共完成营运入级船舶检验384艘次,计2677685总吨,艘次数比上年增长40%,总吨1增长98%;完成持证船检验352艘次,计365449总吨,总吨位比上年增长84%;完成代理检验146艘次,计2199218总吨;共有本港入级船165艘。 (姜云青) 海运 青岛远洋运输公司 截至1993年,公司拥有2—15万吨散装货船50艘、240万吨载重吨船舶,航行于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60多个港口,并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港口委托了代理机构。1993年,青岛远洋运输公司完成了各项生产任务和经济技术指标,安全优质运输稳步提高,船舶安全面达到94%。 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1993年,在航运生产经营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克服国内及国外部分港口严重压港压船的状况,提出在航运生产全过程抓船期的方针,取得明显的效果。1993年,船舶非生产性停泊时间比1992年减少338.7天(-7.3%)。船舶运力是完成航运任务的基础,在运力出现萎缩的形势下,及时布置航运生产,调整船舶,有效地提高了船舶运力,全年完成运力238.6万载重吨。船舶设备管理方面,针对散装船设备管理的新特点和新要求,制定了“以机务监督制为主线CWBT为主要管理手段”的机务工作指导方针,并在20条船舶推广实施了CWBT管理体系,同时按照国际船级协会要求,实施了干散货船加强检验工作,即ESP检验,船舶安全质量和优质服务水准得到提高。 深化改革,努力招展航运主业外实业。开展了船舶出租和对外船员劳务合作业务,与挪威建立了“考斯拉夫航运租船公司”。开辟了中一韩航线,发展揽货业务,灵活运用各种揽货手段,提高了经济效益。为进一步提高企业活力和公司的经济效益。成立了实业发展总公司、汇泉船务公司等经济实体,筹建、续建、迁违了5大基地(修船基地、集装箱集地、教育培训基地、工业基地、供应基地),其中教育基地已投入使用,其他正在施工建设中。 (青远档案科) 山东省国际海运公司 1993年,山东省国际海运公司共完成货运量88.3万吨,其中承运集装箱59295TEU,货运周转量241781万吨公里,实现利润55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8.7%、30.9%、144.6%和15.6%。全年没有发生重大安全质量责任事故,在国际航运市场保持了良好的信誉,被授予省航运系统“经济效益先进企业”称号。 年初,公司根据国际货运市场变化,与国内外企业合资620万美元,从境外购置了大顺、大通、海发3艘散装货轮,开辟了国内至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多条散运航线,并在香港设立了“大顺船务有限公司”,进一步扩大了洲际远洋运输范围,使公司总运力由5万吨增至14万吨,固定资产由1.47亿元增值到1.67亿元。是年3月20日,公司经国家经贸部批准,在省交通系统内组建了第一家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华福货运代理公司”;11月23日,经交通部批准又组建了“远东国际船舶代理公司”。从而具备了外贸运输的货代、船代功能,增强了公司在国际运输市场上的竞争实力。继续利用境外企业盈利返投国内,与青岛港集装箱公司合资成立了“青岛集运保税仓储有限公司”;另外,投资500万元新建的3800平方米小港一路综合楼业于12月28日竣工并通过验收交付使用。 (王大彤 王焕斌) 山东省青岛海运总公司 该公司是省属交通运输重点骨干企业之一,1993年拥有职工2300余人,下辖青岛地方港务局、青岛鲁达海运公司、鲁发船务有限公司、黄岛船厂、青岛市航运公司、海员医院、兴海商业公司、船舶机电经销公司等11个单位。另外,与有关单位联营组建了青岛华青船务有限公司、鸿源海运贸易公司、深圳凯寰海运有限公司、上海山东航运实业公司。现拥有固定资产1.7亿元,各类运输船舶17艘,其中货轮14艘、油轮1艘、辅助船2艘,总载重量5.5万吨。主营国际近洋和中国沿海、沿江港口之间的货物运输,已辟有近洋航线16条,航行于中国至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国内航线90余条,航行于中国沿海和沿江大中小港口。另外,兼营船舶代理、货物代理、通信代理、船舶修理、外派船员、租赁船舶、港口装卸、仓储服务等业务。全年共完成货运量56.5万吨,货运周转虽80094万吨公里,创外汇214.6万美元,实现利税1145.8万元,总公司本部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4.29万元/人。1993年被评为省交通系统“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省航运系统经济效益先进单位”,继续保持了“省级先进企业”、“省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省厅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一年来,该企业适时地将运力结构进行了调整,做到了大小轮并重、散货船与集装箱船并举发展。1993年先后购进万吨级货轮1艘;7000吨级货轮2艘;建造3000吨级100TEU和170TEU集装箱轮各1艘。11月16日与德国布兰德船厂签订了利用政府贴息贷款3990万马克、按德国船级社标准建造1艘9700吨级600TEU集装箱船的合同,1995年4月交船。利用国外资金在国外造船,在中国地方水运企业尚属首次。该企业充分认识到抓好安全就是最大的效益,抓好质量就是最好的信誉。加强I“TQC”管理和安全、质量大检查工作。投资53万余元为船舶更换了九十年代先进的“GPS”导航系统、气象告警接收机、卫星示位标和雷达等设备。1993年度,货运赔偿率为万分之零,创历史最好成绩。 5月18日,青岛地方港务局从该公司分离出8年后重新回归,使该企业整体实力得到加强。为了发挥港航合并优势,采取了港航共同组织货源的举措,形成了组货、装卸、运输一条龙的服务体系,生产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为了配合青岛市“菜篮子工程”,建造现代化水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的配套群体,围填改造莘县路西侧海岸段的规划已获青岛市规划局等主管部门批准。 (徐希霖) 民航 1993年青岛民航站生产经营概况 客货吞吐又有新突破。航站客货运输生产连续10年保持平均增长率30%的增长势头,1993年共完成旅客吞吐709692人次,货邮吞吐首次突破万吨大关,共完成11780吨。客货吞吐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0%和23%。 航线航班增幅再创历史新水平。1993年,航站根据“巩固老线,发展新线,加强热线,添补空白”的指导思想,加强与国内各大航空公司的联系与交往,先后与国航、上航、西南航、西北航等10家航空公司签订了地面服务代理协议,至12月底,国内已有13家航空公司开辟了至青岛的25条航线。新开辟了青岛至兰州、重庆、温州、海口、武汉、福州、天津6条航线,是历史上开辟航线最多的一年。 首次接纳由境外直飞青岛的外航专机。7月4日,顺利圆满完成了新加坡资政李光耀一行170余人大型代表团的专机保障任务,这是青岛民航站首次接纳境外直飞青岛的外籍飞机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日后开通国际航线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机场基础设施建设迈出析步伐。为适应社会对民航的需求,航站加大了机场基础建设的力度,年初首先开工扩建了候机楼1080平方米,已于当年竣工投入使用,3月中旬开工建设机场餐厅,年底已完成主体。下半年,登机桥、停机坪扩建、薛家岛VOR/DME国际导航台、机场办公楼、航管楼等工程分别按计划放线开工或完成了前期准备。此外,航站日贷项目也按计划完成进度,从而使青岛机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迈出了新步伐。 顺利完成高度层改革任务。10月15日,民航实行高度层改革。青岛民航站按照民航总局的有关规定,提早准备,把青岛高空区各航段逐段进行整理,使改革后航路管制具有非常明确的可操作性。严格按照新规定、新标准。精心调度、精心指挥。顺利完成了高度层改革的任务。 发展第三产业。1993年,航站充分发挥航空运输的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走“一业为主,多元经营”的道路,改变了单纯客货经营的模式。3月份,航站成立了青岛航空房地产开发公司;5月份,在原客货办公室的基础上成立了青岛航空旅行社;7月份,机场配餐站与香港东兴行投资公司合资成立了青岛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新成立的三产实体,做为航站经济的有效补充,对调整航站产业结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与效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3年8月20日,民航总局正式行文批准青岛航站机构规格升为行政副司局级,其内设二级机构定为正处级。 (民航站) 航空包机运输 1993年,青岛至香港包机继续保持每周4个航班,共飞行214个架次,运送往返旅客54690人次,比上年增长3.73%,营业额3643万元外汇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7%,利税973万元,比上年增长28%。 青岛经上海至汉城包机继续保持每周1个航班,1993年共飞行53架次,运送往返旅客3997人次,营业额279万元外汇人民币。为加快青岛对外开放步伐发挥了重要作用。 (贤义) 邮 电 1993年邮电事业概况 通信能力大幅度增长。1993年是青岛邮电通信大发展的一年,全市完成邮电固定资产总投资4.2亿元,是上年的2倍多。长途通信,完成了青岛卫星地球站扩容设备的安装工作和卫星换星。完成了利用比利时政府贷款引进长途程控交换机7000路端的转贷协议签字工作(全市现有长途程控交换机4900路端,其中市内3700路端)。长途净增电路1935条,是上年净增数的2.74倍,长途电路总数达到4653条,长途电路中自动电路比重由上年的87%上升到93%。中国第二条国际海底光缆——中韩海缆决定在青岛登陆。市话通信,完成了堂邑路、山东路、广西路、水清沟、楼山后、湛山、崂山、平度、胶州、黄岛、石老人、开发区、麦岛等13处程控市话交换机增容扩容工程。通信规模几乎翻了一番。青岛本地网电话号码已由6位升至7位,全市电话网实现程控数字化;市话管线建设,市局共投资1.1亿元,完成电缆管道100管程公里,提供市话用户线对11万对,补做楼内暗管暗线9万户;农村通信。各市(区)局全部建成本地网,农村电话一步到位。实现了交换程控化、传输光缆化;无线通信,完成移动通信扩容,新增话音信道174个,交换机容量达到1.5万户》开通了10万容量自动兼人工带语音功能的无线寻呼系统;土建方面,完成了南京路、楼山后两处市话局的建设任务和经济开发区邮电大楼的部分土建工作。基本完成了杭州路、延安三路、大麦岛等5个新市话局的选点或征地工作,原则确定了青岛岛科技工业园53平方公里内8个市话局、1个汇接局、1个长途枢纽和1个邮政枢纽的选点布局;邮政通信,新增作业面积222平方米,新增营业微机26台,落实了信函分拣机的引进工作。 强化经营,邮电经济持续高速增长。1993年在通信能力迅速增强的同时,各项邮电业务也飞速发展。全市邮电业务总贵、业务收入双超年初提出的4.5亿元奋斗目标,分别完成5.37亿元和4.85亿元。比上年增长71.82K、73.93%,其中市局完成3.64亿元、3.28亿元,增长58.3%、62.2%。两项硬性指标都提前和超额完成了年度计划。增幅分别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和18个百分点,占全省完成总数的近1/5.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增长65%。 电信业务总量完成4.47亿元,增长率一直在75%以上。其中,长话业务量完成4405.9万张,增长109%。全年发展长途有权用户5.5万户,总数超过10万户,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倍多。市话放号采取规模放号,成片装机、挖潜装机和装机会战等方式,全年放号6万部(其中市局放号5万部,住宅用户占80%以上),是上年放号数的2倍多,超出年定计划2万余部,全市市话用户已经达到了14万余户,话机普及率由上年的2.64%上升到3.9%,其中市内由9.11%上升到13.5%;农话放号1.1万部,是上年放号数的3倍;移动电话新增用户4961户,达到6024户;无线寻呼增长2倍,达到5.7万户。新开办了分组交换、EDI、电子信箱、鲜花电报、“日可达”等新业务;开通了168声讯台。 邮政业务总量完成5908万元,增长41.8%。1993年全市寄送特快专递邮件37.62万件,其中国际11.66万件,比上年增长64.23%;开发汇票104万张,增长12.35%;发行各类报刊12457.6万份;邮政储蓄完成余额5.5亿元,比上年末净增2.7亿元。全市人均信函量达到7件/人。在争创十强县局活动中,崂山、平度、即墨、胶南4个局业务总量、业务收入突破2000万元。进入“十强县局”。 加强企业管理,积极稳妥推行企业改革。1993年顺利完成财会制度改革和对全市邮电固定资产的重估。宽估后的固定资产升值4.2亿元,达到9.7亿元。改革了基本工资制度,全面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促进了劳动力的合理配置。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继续推行新的干部选聘方法,160台用工制度有新的突破。邮政优化管理工作逐步深入。继市局之后,又有崂山、即墨、平度等3个局通过省局验收。电信维护和营业管理体制改革已经起步,研究拟定了电信管理体制。 青岛市电话容量突破20万门 6月26日,青岛楼山后市话分局开通8000门程控电话。至此,青岛市市话交换机总容量突破20万门。 青岛是中国较早开办近代电信的城市。自1922年胶澳商埠督办公署设“胶澳商埠电话局”以来,青岛的电话通信已有80多年的历史。1949年解放前夕,全市市话交换机总容量仅有9000余门。改革开放后,青岛电话从1.12万门扩展到23.2万门,仅仅用了15年,这是青岛邮电通信走向现代化的历史性跨跃,也是青岛通信建设史上新的里程碑。1993年,市邮电局进一步解放思想,采取“超常规、大跨度”的举措,利用日元贷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大搞通信建设,大大加快了青岛通信建设步伐。全年共新装程控电话交换机11.8万门,净增容量10.3万门。 青岛本地网电话号码由6位升至7位 12月12日零时,青岛本地网电话号码成功地由6位升7位。升位后,各市话局交换机运行正常,作为检验升位宣传效果和技术方案的指标——长途来话接通率高于升位以前。 随着青岛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作为基础设施的邮电通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需求浪潮的冲击,电话。待装户由1992年的8000多户猛增至3万余户,且仍以“雪崩”趋势增长。1993年新增市话容量10.3万门,突破了20万门大关。到“八五”末,青岛电话本地网中的市话交换机总容量将达到35.5万门,农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5.2万门。如不及时升位,今后装机将日益困难。因此,升位势在必行。这次升位后,青岛的号码资源扩大了10倍,可有效地容纳400—500万门电话,至少可使用到21世纪中叶。 青岛市话网全部实现程控数字化 11月7日零时,湛山市话分局8000门程控市话交换机一次割接成功,市区最后一处纵横制交换机“退役”。至此,青岛市话实现了程控数字化。 改革开放初期,青岛通信腾飞的序幕刚刚拉开。纵横制电话交换技术作为新技术在国内还未普及,青岛电话的主力设备是三十年代的史端乔式交换机。要改变青岛邮电落后面貌,必须采用新技术。从1979—1983年,青岛新建湛山等4个纵横制局,使交换机总容比前30年翻了一番,达到2.26万门。1988年,使用了50年的史端乔机退出历史舞台,以纵横制为主的设备更新换代,实现了青岛邮电通信的第一次技术腾飞。八十年代中期,由计算机换制的电话交换技术作为世界先进电话交换技术已在国内外投产,青岛邮电业紧跟世界通信技术的脉搏,开展大规模引进程控交换机,并逐步替代纵横制。“七五”以来,青岛邮电新增、改造了十几个市话局,开通了20多万门程控电话交换机,实现了青岛邮电第二次腾飞。 青岛所属市(区)局全部建成本地网 12月27日,青岛所属莱西市邮电局顺利建成本地网。至此,青岛所属各市(区)已全部建成本地网(C4网)。 改革开放以来,青岛的政治经济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所属各市(区)从传统的、单一的农业生产向开放的、多种形式的商品生产转化。同时,青岛作为沿海开放城市,近几年乡镇对外经济发展迅速,原有的通信手段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各市(区)通信落后状况,1993年全市完成农村通信投资2亿多元,用于建设农话和乡镇局所,新增农话交换机2.66万门,总容量达到8.78万门(含乡话),农村电话一步到位,实现了交换程控化、传输光缆化,全市157个乡镇全部开通自动电话。各市(区)本地网的综合通信能力,初步满足了社会各方面不同层次的需求,为改善各市(区)投资环境,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方便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韩海底光缆定在青岛登陆 9月3日,在黄海饭店召开的中国——韩国海底光缆工程建设协调会议上确定,中韩光缆中国一方登陆点选定在青岛,这是青岛通信建设史上空前重要的工程,同时也使青岛向国际化城市发展迈进了一步。 随着中韩两国经济贸易和人员交往的日益扩大,对韩国的通信已占到我国对外通信业务的第6位,预计中韩通信业务量还会持续高速增长,现有的通信能力和手段难以满足需求。为此,中韩两国电信部门决定建设海底光缆,并安装开通大容量数字传输设备。中韩海底光缆全长约500多公里,至少可开通7560条电路,预计1995年建成投产。 邮政发展进入快车道 1993年,青岛邮政业务发展进入快车道。全年邮政业务总量、业务收入分别完成5908万元和732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8%、74.41%;其中特快专递收入完成2600万元,列全国第7位,邮政储蓄余额达到5.5亿元,位次由年初的全省第5跃居第2;平函业务量增长34.63%。 面对竞争激烈的邮政市场,邮政部门建立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营销机制和运行机制,主要包括:1.在各邮电分局和国际分局设立经营部,市局有20多名专职营销员活跃在市场上,迈出了由被动型转为主动型经营的第一步。2.大力发展社会代办。1993年设邮电代办600余处,发展代办员670余人。3.建立营销机构和营销激励机制。市局相继设立了报刊零售公司、邮政速递公司、商业信函处理中心等机构,同时将任务按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个人,并开展了邮储“四季竞赛”、争当“协储揽储状元”等活动。速递分局还实行了计件奖励制度,以占市局邮政职工3%的人员,创造了占邮政收入48.8%的效益。与此同时,还注重邮政基础设施建设,重视邮政通信的科技进步。上半年莱西邮政楼投入使用。各市(区)农村支局建楼房60余处,占支局总数1/5.市局商函智能处理系统和特快专递微机处理系统建成并投产使用;平度机械化处理通过省局验收,为邮政通信的大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市邮电局参加中国500家最大服务企业评价 1993年,《管理世界》中国企业评价中心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委托,分别对1992年“中国500家最大服务企业”进行评价。评出的企业已在全国各大报纸上广为宣传,并发了证书。评价的内容:以企业当年实现产销价值和着业收入为标准。辅之以其他指际。依次排序。对全国邮电企业以地、市邮电局为评价单位。青岛邮电参加了这项活动,继上年入选之后,仍居邮电20家之列。 青岛电信建置100周年 1993年10月8日,青岛市邮电局在市人民会堂隆重举行“庆祝青岛电信建置100周年”纪念大会。大会邀请了部、省局、市领导参加,会上省局和市领导发表了重要讲话。会后上海乐团举行了赴港载誉归来汇报演出,着名小提琴演奏家俞丽拿演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音乐会由着名指挥家曹鹏担任指挥。为纪念青岛电信建置100周年,市邮电局还印制了展示青岛邮电百年风云的《青岛邮电》画册。并与青岛电视台专题部联合摄制完成电视专题片《青岛邮电百年》。 (曹京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