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农业概况 1993年,青岛市农、林、牧、副、渔业全面发展,粮、棉、油、渔、菜、果、肉、蛋、奶全面丰收。农业增加值62亿元,比上年增长23%;总产值96.3亿元,(1990年不变价),比上年增长22.6%,其中种植业产值43.46亿元,比上年增长23%;林业产值0.99亿元,比上年减少13.2%;牧业产值20.49亿元,比上年增长26.6%,渔业产值29.92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全市粮食总产量316.6万吨,比上年增长18.3%,是历史上的第二个丰收年;棉花总产量15344吨,比上年增长88%;花生总产量41.91万吨,比上年增长30.5%;水果38.33万吨,比上年增长12.3%;菜270.53万吨,比上年增长33.2%;肉类总产量为22.41万吨,比上年增长29.3%;蛋18.23万吨,比上年增长35.7%;奶9.22万吨,比上年增长20.4%;水产品总量46.39万吨,比上年增长34.8%。农民人均纯收入1255元,比上年增长21.9%。 粮、棉、油、果生产 1993年,全市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843.3万亩,比上年减少2.22万亩,减少0.3%。总产316.5万吨,比上年增加48.94万吨,增长18.3%,是历史上第二个丰收年。其中,夏粮面积414.8万亩,比上年增加12.38万亩,增长3.1%,总产146.4万吨,增加22.9万吨,增长18.5%;秋粮播种面积428.5万亩,减少14.6万亩,减少3.3%,总产170.1万吨,增产26.1万吨,比上年增长18.2%。玉米284.96万亩,比上年增加5.06万亩,总产124.88万吨,比上年增加26.73万吨;地瓜66.62万亩,比上年减少13.69万亩,总产28.43万吨,比上年减少1.29万吨;大豆62.11万亩,比上年减少1.93万亩,总产11.05万吨,比上年增加1.1万吨。 1993年,全市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35.63万亩,比上年增加1.08万亩,增长0.4%。其中,棉花播种面积28.4万亩,比上年减少4.54万亩,减少13.7%,总产1.53万吨,比上年增加0.71万吨,增长88%;花生播种面积150.22万亩,比上年减少9.23万亩,减少5.8%,总产41.91万吨,比上年增加9.8万吨,增长30.5%;烤烟播种面积4.94万亩,比上年减少0.96万亩,减少16.3%,年产0.81万吨,比上年减少0.02万吨,减少2.5%;药材面积1.8万亩,比上年增加0.63万亩,增长54%。 1993年,果品生产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市果园面积达到76.24万亩,比上年增加0.14万亩。增长0.2%,果品总产量达38.33万吨,比上年增产4.19万吨,增长12.3%。 农村改革 一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全市实行“两田制”的土地面积达到646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87。5%。实行“两田制”的村庄有4966个,占总村数的81.6%。全市共签承包合同106.7万份,占应签合同的97。5%,其中鉴证合同占已签合同的82。5%。二是农业股份合作制向大农业的各个领域延伸。全市水产业、林果业、畜牧业、农机、水利、市场建设等各类农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已发展到5733个。三是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和加强,服务组织的网络化基本形成。全市市(区)、乡(镇)、村级服务组织2万个,从业人员20万人左右。有民间服务组织、协会、研究会2500多个,入会人员达5万多人。四是农产品加工步伐明显加快。围绕蔬菜、粮油、大椒、肉制品、果品、茶叶等骨干产品,国营、集体、个体一齐上,外贸、公司(场站)、乡镇企业一齐上,建成了一批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全市乡村两级农产品加工企业有3663处,产值达57.4亿元。五是集资兴建了一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全市共有农贸市场521处。其中1993年新增44处,同时,还形成了一批地头市场、路边市场。多数市场都起到了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的作用。 对外开放 认真组织农业创汇基地建设。市委、市政府确定“八五”期间在全市建设100处农业创汇基地,市政府下发了[1993]104号文件,全市农业创汇基地建设呈现出旺盛生机。1993年全面完成了40处农业创汇基地建设的任务,推动了农村对外开放、出口创汇和农产品加工的发展,整个农村出口商品收购总值完成58.9亿元,比上年增长87.1%。 加大7农业引进的力度。全年共完成6项重大农业引进项目。共引进扇贝、肉牛、蔬菜、果树等17个新品种,并全部繁育成功。农村地区合同利用外资6.5亿美元,占全市合同利用外资36.5%。 加强外引内联,拓宽对外合作梁道。第一批赴日农业研修生于1993年4月返回,第二批研修生于1993年5月抵达日本并开始了正常的研修活动,第三批研修生按中日双方签署的合同选拔完毕。组派10个团组共24人次赴日本、英国、美国、泰国、以色列等国家考察,接待了日本、美国等8个代表团52人次的来访,先后与10个国家和地区的18家公司及国内24个厂家联系,签订合作协议4项。成功地举办了首届青岛市农村产品展销暨经济技术洽谈会,达成600项协议,成交额达3000万元;有5500项科技成果参展,150项达成转让协议。 综合开发 由国家立项的第一期农业综合开发1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工程顾利通过验收。国家立项的第二期农业综合开发5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任务已全面铺开。第二期开发区域位于青岛市的西北部、北部、中部和西南部共5个集中连片的地带,与第一期开发区域相连接。这些地带分属于平度西北大洼、即墨盆地、少量丘陵及部分从前冲积平原农业区域。项目区内共有45处乡镇,489个行政村,12.87万户4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3万人,有农业劳动力20万人,土地总面积102.8万亩,耕地面积68.4万亩,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9.19%,其中立项开发改造的中低产田50万亩,占全市中低产田面积的17.6%,人均拼地1.5亩。1993年已投入资金1806万元,改造中低产田17.1万亩,植树造林1.63万亩,建立高产优质高效项目12个。山丘区开发继续向纵深推进,10片万亩经济林带开发已基本搭起了框架。由市立项的经济林带开发,全市共有10片,每片1万亩,总计10万亩。计划3年完成开发任务。其中胶南市3处,胶州市、平度市各2处。莱西市、即墨市、崂山区各1处。以主要项目为主的经济林区分布为:苹果琥雪4处,4万亩;板栗2处,2万亩:柿子、葡萄、药材、寒露蜜桃开发各1处,4万亩。这是全市百万亩山丘区开发的一部分,通过立项开发,既保证了重点,又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1993年已完成造林1710亩,栽植果树等3.11万亩,修建扬水站3座,修建水库、塘坝等32座,建桥涵9座,修路144.3公里。 农业技术推广 一是巩固和稳定了农技队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的颁布实施,为保证把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了法律保障。全市上下以贯彻落实“两法”为契机,联系实际,广泛宣传,依法办事,保证了全市农技队伍的巩固和稳定。二是继续强化了科技示范体系。在积极指导各农业场圃加强自身建设,发挥示范作用的同时,抓了科技兴农示范乡镇的建设工作。首批12处科技兴农示范乡镇,经过3年的努力,完成建设任务,通过了市级验收。三是良种繁育推广体系进一步完善。小麦继续实行“一、二、五”工程和以乡镇为单位统一供种,全市建立小麦种子专业村496个,良种繁育基地21.19万亩,有107处乡镇实行了统一供种,占乡镇总数的67%。玉米实行“统繁、联供、县制”的繁育推广体制,制种面积4.2万亩,产种675.9万公斤,基本做到了自给自足。花生、棉花等作物的种子供应也初步实现了优良化。全市农作物种子良种率保持在95%以上。四是大力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共举办了各类技术培训班2293期,培训了100多万人次。紧紧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大目标,以实施“丰收计划”为龙头,规划设计和组织推广了一批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其中地膜覆盖154.2万亩,农作物高效立体栽培303万亩,推广植物生长调节剂及生物制剂100多万亩;推广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技术2245万亩次,占发生总面积83.2%;进行种苗产地检疫90290亩次,调运检疫2332批次,国外检疫6批次;果树更新、改造3.89万亩,苹果新品种覆盖率达65%以上,果园覆草、穴贮肥和覆膜36万亩;配方施肥482万亩;秸秆秸秆还田479万亩;微肥推广313万亩;在农业环境保护和农村能源开发利用工作中,广泛开展了农畜产品质量调查,发展无公害蔬菜600亩。莱西市作为全国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县的工作,全面完成了年内建设计划。 农业科学研究及主要科研成果 1993年,广泛开展了农业科研工作,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大豆直播断根摘芯高产栽培模式属国内首创,达国际领先水平。推广后可增产37.2%。进一步完善了青岛市苹果园技术管理规程。完成冬小麦抗旱良种的筛选及配套技术研究,成功地筛选出抗旱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的鲁麦13、鲁麦17、鲁麦19等优良品种。完成大田露地化学除草技术研究和农户贮粮害虫防治技术推广,通过国家级和省级鉴定,达国内先进水平。完成农田多元肥及稀土元素应用研究、遥感技术在青岛土地评价中的应用研究、美国富滋植物助长剂试验示范、生物钾肥的推广应用及市科委下达的《农业环境污染及综合治理对农畜产品质量影响的研究》等。 1993年获科研成果奖的共16项。其中,获山东省农牧业科技进步奖的1项,青岛市科技进步奖15项;市种子站主持完成的鲁麦13、14号小麦良种大面积推广,获山东省农牧业科技进步三等奖。获青岛市科技进步奖的15项。其中: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和即墨市水利局联合主持完成的胶东地区大田作物合理利用水源抗旱节水综合措施研究、平度市林业局主持完成的洼涝地条田沟10万亩枣粮间作开发早果丰产试验、莱西市林木种子站主持完成的ABT生根粉系列产品推广应用,分别获二等奖;青岛市农技站主持完成的“吨粮田”综合增产技术开发,青岛市农科所主持完成的恩梨贮藏保鲜技术研究,青岛市种子站主持完成的鲁麦13、14号小麦良种大面积推广,青岛市果树站主持完成的乔纳金苹果早实丰产栽培技术开发,青岛市土肥站主持完成的农用多元及稀土元素的应用研究,青岛市情报学会、农学、水产、畜牧学会联合完成的青岛市创汇农业现状及其发展研究,青岛市农委、教委、市委研究室联合完成的青岛市科教兴农战略方案研究,即墨市农源办公室主持完成的50立方米中型沼气池,胶州市水利局主持完成的胶州市水长期供求分析战略研究,平度市水利局完成的平度市水资源评价、开发保护对策及长期供求分析战略研究,平度市果树站主持完成的新红星苹果密植优质高产配套技术研究,平度市农业区划办公室主持完成的平度市农业区划开发总体规划分别获三等获。 成人教育 青岛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及所辖6处分校已正式纳入成人中专管理轨道,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全市6处分校有中专、大专、初农教育132个教学班4129名学员。全年共招收中专生592人,大专生121人,初农生1779人。山东农业大学业余大专、本科班从1993年秋季开始在青岛市招收学员,并分别在青岛设立了山东农业大学农经系青岛市函授站,在平度、胶南、崂山、黄岛设立了教学点。1993年该校经济管理专业在青岛共计招收了380名学员,其中大专班317名,大本班63名。 (顾国权) 畜牧业 全市畜牧业总产值、畜禽产品产量、人均占有量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1993年,青岛市畜牧业总产值达到20.47亿元,畜牧业总产值创历史最高水平,比1992年增加5.37亿元,增长35.5%,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3.45%,比1992年增加近2个百分点。 全市肉类总产量达到22.4万吨,比1992年增加5.2万吨,增长29.3%;蛋类总产量达到18.23万吨,比1992年增加4.8万吨,增长35.7%;奶类总产量达到9.2万吨,比1992年增加1.00万吨,增长20.4%,畜禽产品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 全市城乡人均占有肉类33.06公斤、蛋类27.01公斤、奶类13.67公斤,人均占有肉蛋奶总产量73.74公斤,畜产品人均占有量创历史最高水平:比1992年57.1公斤提高16.64公斤,比全国人均水平高出28公斤。 1993年畜牧业的新发展 高产优质高效畜牧业发展步伐显着加快,投入少、产出多、饲料报酬高的畜禽有了突破性发展。全市饲养肉食鸡3008.5万只,出栏2484.75万只,是1992年2.77倍。其中平度市出栏肉食鸡1994万只,仅此一项创产值2.4亿元,农户获得实实在在的收入4500余万元。全市奶牛存栏8400头,比1992年增加1800头,增长27.3%,其中莱西市发展到1400头,即墨市2000头,分别实现一年翻番。全市黄牛存栏达到54.99万头,比1992年增加8.95万头,增长19.44%。全市羊存栏53.76万只,比1992年增加11.16万只,增长26.2%。此外,其它畜种也有一定发展,蛋鸡存养2050.29万只,比1992年增长18.54%;生猪出栏达到190.22万头,比1992年增长6.97%。生猪出栏率为134%,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畜牧业市场体系建设步伐显着加快,1993年,青岛市初步建成了一批具有“龙头”作用的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畜禽专业批发市场。如胶南市瘦肉型仔猪批发市场,吸引了江苏、河北、内蒙、大连等10多个省市的客户,胶南仔猪走天下,1993年外销仔猪25万头,农民增加收入1000多万元。即墨市七级镇生猪批发市场,日上市肥猪1500—2000头,全天交易,5省30个市县客户来买卖肥猪,开市9个月交易额突破1亿元,既促进了养猪业的发展,又带起了旅馆、餐饮、运输、加工等一批相联产业。胶州市猪肉批发市场,平度市蓼兰、郭庄的黄牛交易市场也都办得各具特色。同时,一些村庄也发挥自己优势,纷纷办起畜牧专业市场,如胶南市泊里镇程家庄村办起了禽兔交易市场,每天参加交易的300多人。家兔多销往深圳,鸭、鹅多销往南京、上海。 以专业户、家底养殖场为基础的规模经营、区域化生产发展显着加快。1993年,青岛市各类饲养专业户发展到2.5万个,比1992年增加1倍。各地充分发挥当地优势,基本形成了区域性专业化、社会化商品生产格局。如平度市崔家集镇,1993年肉食鸡饲养专业户发展到5800个,占全镇总户数的70.7%,出栏肉食鸡520万只;张家坊乡5567户,1993年肉食鸡饲养户发展到3060户,占总户数的55%,出栏肉食鸡500万只,这两个乡镇分别成为青岛市第一、第二大肉食鸡生产乡镇。崂山区河套镇1993年饲养500只以上蛋鸡的专业户1000多个,万只以上的家庭蛋鸡场13个,10万只鸡场1个,全镇词养蛋鸡172万只,成为山东省着名的养蛋鸡大镇。 畜牧业加工企业建设有新的发展。1993年,青岛市各级畜牧部门转变观念,改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注重了产加销一条龙、牧工商一体化,千方百计,下气力抓了加工企业建设,收到较好效果。如市奶业公司第二乳品厂,克服了资金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等困难。于1993年5月正式投产,增强了青岛市鲜奶加工、销售能力,解决了鲜奶加工不了的问题。平度市畜牧办公室建设的高档牛肉加工厂,1993年8月动工,年底投产,为提高牛肉质量,扩大销售闯出一条路子。即墨市楼子疃乡西苑庄村兴办的“即墨市西苑冷冻食品加工厂”,1991年筹建,1993年已形成宰杀100万只肉食鸡、分割200吨羊肉的生产能力。 “科技兴牧”工作成效显着 —是各级领导重视。如青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过问黄牛改良工作,批准建立了青岛市良种肉牛繁育指导站,市财政局拨出专项资金引进了利木赞和西门塔尔良种牛17头。二是措施具体。青岛市畜牧办公室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科技进步,推动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设迓“畜牧科技奖”的通知》,首次制定了“畜牧科技奖”奖励办法和畜牧业科技成果鉴定办法。即墨市畜牧办规定:畜牧系统科技人员凡获得国家、省、市科技成果奖的,分别奖励现金5000元、4000元和3000元,获得即墨市级奖的奖励1000元,对完成专项技术承包的奖励1000元。 畜牧兽医科技推广。一是黄牛改良达到10万头,比1992年增加6万头;二是生猪快速育肥技术推广基本普及,实行快速育肥的生猪达到160万头以上,可节省精饲料1.4亿公斤;三是饲料配方的优化技术基本普及,科学饲养成绩显着。以肉食鸡生产为例,育雏成活率及成鸡出栏率达到95%,料肉比一般为2.3j,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四是青贮氨化词料又有新突破。全市青贮饲料5.1亿公斤,氨化饲料2.3亿公斤,分别比1992年增长8.7%和15.6%;五是“丰收计划”项目实施取得明显效果。1993年,全市完成5个“丰收计划”畜牧兽医项目,全部获得青岛市农业“丰收奖”,其中:平度市的“塑料大棚养鸡技术推广”获一等奖,胶州市的“优质牧草种植示范推广”获二等奖,莱西市的“肉牛快速育肥技术推广”和胶南市的“菜羊育肥技术推广”、“仔猪全价颗粒词料推广”获三等奖。 畜牧兽医科研。由青岛市畜牧研究所完成的“畜禽词料添加剂——菌体蛋白的开发研究”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由青岛市兽药监察所承担的“肉牛生产配套技术研究”、青岛市畜牧研究所承担的“鸡减蛋综合症病毒的分离及疫苗研制”2个课题分别通过了青岛市科委鉴定,其中“鸡减蛋综合症病毒的分离及疫苗研制”填补了山东省空白。 畜牧业信息工作得到加强 1993年,为进一步转变工作职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青岛市各级畜牧部门把信息工作提到重要议程。青岛市畜牧办公室专门设置了信息调研室,各市、区畜牧部门也建立了相应机构,配备了专职人员,加大了调查研究和信息服务的力度,及时传递生产和流通信息,收集决策依据,为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发挥了很好的作用。1993年7月份,根据国内外肉食鸡市场行情,青岛市畜牧办公室及时总结了平度市发展肉食鸡生产的经验,发了一期肉食鸡生产专辑,发至各市、区乡镇畜牧部门及党政主要负责人,在全市迅速掀起大养肉食鸡的热潮。同时,青岛市畜牧办公室继续坚持办好“饲料及主要畜产品价格月报表”,增强了时效性、准确性,为各级提供了较强的市场信息。 查处假劣兽药工作取得明显效果 1993年,根据中央和山东省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会议精神,结合青岛市近几年来兽药、饲料市场产品质量较差、假劣较多、经营批发混乱的实际情况,全市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自3月份开始集中开展了查处假劣兽药工作。 1、加强领导,成立了“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兽药违法行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青岛市兽药监察所),各市、区也分别设有相应机构,并设专人负责。青岛市畜牧办公室和青岛市兽药监察所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市兽药管理工作的通知》、《青岛市关于组织查处假劣兽药统一行动方案》,对未取得生产、经营兽药“许可证”,非法生产、进口、经营兽药的违法行为,制定了明确的政策界限及处理意见,有力地指导了这项工作的进行。 2、先后召开了3次全市兽药管理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了国务院《关于严厉打击生产和经销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的通知》和山东省关于组织查处假劣兽药等有关文件;学习了《兽药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聘请市法制局、工商局的领导讲授了有关法律和工商管理方面的知识。各市、区也分别举办了兽药监督员、检查员、经销人员学习班,提高了法律意识,增强了法制观念,为搞好全市查处假劣兽药工作奠定了基础。 3、建立健全了兽药监督管理体系。全市设兽药监督员30名,乡镇级兽药检查员184名,并分别进行了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4、整顿兽药市场,建立兽药经营主渠道。按照农业部的要求,结合青岛市的具体情况,明确了各市、区畜牧系统的牧工商公司、畜牧兽医药械供应站为兽药经营的主渠道,理顺了生产、经营和使用关系。同时,严格执行了《兽药经营许可证》制度,采取了“适当控制批发,强化社会抽查,实施验证制度”。1993年,全市共发放《兽药经营许可证》165个,其中批发单位25个,零售单位106个,个体34个。 5、开展检验工作,查处假劣兽药。全市共抽查了74批样品,化验结果是23批合格,合格率仅为31%,其中有6批近3000吨秘鲁进口鱼粉属掺杂使假的,10.4吨假泰德维他和3批假蛋氨酸,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近2000万元。 青岛雀巢公司、青岛雀巢牛奶公司成立 1993年,青岛市奶业公司与瑞士雀巢有限公司和雀巢牛奶控股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青岛雀巢有限公司和青岛雀巢牛奶有限公司。这两个项目总投资4540万美元,其中中方出资25%,外方出资75%,是青岛市农口最大的合资项目,也是青岛市的重大合资项目之一。 青岛市奶业公司从1992年8月与瑞士雀巢公司接触探讨合资在青岛建设乳品加工项目。青岛雀巢有限公司和青岛雀巢牛奶有限公司,计划于1994年开工建设,1995年部分建成投产,19%年全部建成投产。生产规模为年处理鲜奶1.5亿公斤,生产甜炼乳、奶粉、冰激淋等奶制品5万吨。据初步测算,满负荷生产后,年产值可达7亿元,获利润近亿元。而且可带动发展3万头产奶母牛,既有利于当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畜牧业的发展,又能增加地方财政和农民的收入。 (刘玉航) 水产业 1993年水产业概况 1993年,青岛市水产业连续3年以递增30%以上的速度高速发展。全年完成水产品总产量415100吨(不含青渔公司),比上年净增125004吨,增长幅度为43.61%,增加产量和增长幅度,均创历史最高记录;水产品总产值达到107077(按现行价)万元,比上年净增59171万元,增长46.2%;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水产品总产值达到30亿元以上,占农业总产值的32%。局属企业实现利润520.7万元,比上年增长55.9%。海水养殖总面积达到了23.6万多亩,比上年新增2.09万亩,产量达到24.7万吨。由于养殖规模开发势头不减。养殖产量大于捕捞产量的结构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养捕比例由上年的53:47发展到62:30,在全省沿海城市中是首屈一指的。全市水产品产量超过万吨的乡镇达到17个,其中过2万吨的乡镇达到6个,还实现了3个产量过3万吨的乡镇。 加大渔区改革力度 着重抓了全面推行股份合作制和跨行业开发两个方面的工作。全市共有股份合作制水产单位4600个,比上年增加4374个,其中集体与个人合股的204个,集体与集体合股的33个,集体与国营合股的40个,个人与个人合股的4241个,个人与国营合股的3个。股份合作资金达50300。4万元,占当年水产业总投入的67。6^。1993年银行紧缩信贷,水产生产资金缺口很大,各市、区适时地将股份合作制引入水产生产,动员各方力量,把闲散资金变为生产资金,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全市水产业开发不仅没有萎缩,反而持续大上,扇贝养殖达到45642亩,其中新开发扇贝养殖面积20077亩,仅此一项需资金2亿多元,靠股份合作制解决的达1.4亿元,占70%以上。青岛市推行的股份合作制,在全省、全国水产业引起反响,新华社《内参选编》、市委《青岛工作》以及全国、全省不少报纸刊登了这方面的经验。 在全面推行股份合作制的同时,从全局战略着眼,把开发海洋资源作为提前实现农村小康的有效途径,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开发水产事业,形成了水产开发热。据统计,全市已有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水产企业324个,开发浅海养殖9090.5亩。黄岛区在深水大流中跨行业开发扇贝养殖4000多亩,胶州市小麻湾热电厂和平度市、即墨市、莱西市发电厂开发余势,办起了4处大型现代化的淡水鱼良种繁育场和成鱼养殖场,收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科技兴渔,水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取得成效 全市在发展水产生产中,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把推广现有科技成果和调整水产业内部结构放到了重要位置来抓,研究制定了《青岛市科技兴渔方案》,确定了“八五”期间大力推广先进技术成果10项,“九五”期间推广高新技术成果10项,并开始组织实施,在虾贝混养、虾鱼混养、综合利用虾池,提高综合效益;引进新的品种,发展多品种养殖。加速海湾扇贝更新换代;探索新的养殖模式和养殖方法;改进渔具渔法等方面都迈出了新的一步。承担农业部水产司、市科委、市农委等部门下达的各类科研试验项目14个,已验收5项,均达到计划目标。其中“日本对虾引种越冬、人工育苗试验”和淡水白鲳人工繁殖研究项目,通过专家鉴定均居全省先进水平,填补了青岛市空白。承担水产司下达的“滩贝增养殖高产技术”丰收计划项目,增殖面积2.4万亩,平均亩产2623公斤,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结构调整方面,仍把战略重点放到人工养殖上,坚持大宗产品抓“三上”(上规模、上水平、上质量),“三高”产品(高效益、高创汇、高附加值)抓开发。全市育出扇贝苗225亿粒,对虾苗24亿尾。大力发展了扇贝、贻贝、滩涂贝类的规模开发,压缩了海湾扇贝的养殖面积,适当加大了栉孔扇贝的养殖比例,既可提高产量,又便于均衡上市丰富市场,还能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对鲍鱼、海参等一些“三高”产品,实行潮间带沉箱养殖、坑道养殖、筑池养殖、筏式养殖、底播增长多管齐下,使鲍鱼养殖数量由上年不足100万粒猛增到1000多万粒。在抓好洋海的同时,内陆的淡水渔业开始起步,莱西、平度、胶州等市加大了淡水开发的力度,扭转了淡水生产徘徊局面。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渔业奠定了基础。 以销促产,积极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 全市三资企业1993年新建成的42家,相当于1993年的总和。新增投资2900万美元,合同外资1909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0%和100%。全年出口水产品34635吨,创汇9353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和17%。市水产供销总公司远洋运输船对日本11个航次,运输鲜活水产品45。6吨,打开了鲜活水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通道。胶南红石崖与加拿大合资引进先进单冻设备,年加工壳扇贝达2万多吨,成品全部返销加拿大。积极开展了水产供销行业协会活动,先后组织市、区水产局长赴内陆大城市和本省内陆地区考察市场。先后同西安、成都、重庆、武汉、乌鲁木齐5个城市达成了合作意向。崂山区、即墨市已将产品打入乌鲁木齐和重庆等市。胶州市同国内20多个省市建立了业务联系。 加强渔政管理 全年举办各类渔业法规宣传活动200多次,使渔民受教育面达95%以上。培训在职船长4004名,坚持持证上岗,保证了渔业生产安全。年审渔船8613艘,征收渔业资源费320多万元。出动渔政船查处违规船674条,罚没款及赔偿资源费27万多元。无线电传递大风警报150多次,海上遇险紧急通讯25次,使6艘渔船及时得到救助脱险。全年死亡渔民1人,较上年有了根本性的改观。另外,还注意加强了渔政队伍的自身建设,轮训了渔政管理人员,提高了执法办案水平,建立了渔船违规档案,使渔政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正规化。青岛、胶南、崂山、即墨、黄岛水产局都被评为全省“海洋安全管理先进单位”,全市安全管理第一次实现满堂红。 调整产业结构 为了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市水产局对所属企业“八五”后3年的发展思路,进行了认真探讨,论证了19个大项目,总投资达5亿元。这些项目有的已破土动工,有的正在招商引资,有的已投产见效。市水产供销总公司近几年投资1000多万元改造老企业,改造后的公司冷藏厂扩大了出口“法式美味鱼排”系列产品的生产能力,打入了北京、河北、山西等市场,深受用户欢迎。海产食品厂也一改过去海带丝产品单一的局面,新开发的美味烤鱼片、鱼脯系列产品和鲍鱼养殖,当年投产当年收益,摘掉了亏损帽子。在企业嫁接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中,还结合《产品质量法》的颁布实施,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贯彻,提高了职工的质量意识,带动企业质量管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市水产局属和归口企业共注册登记“QC”小组60个,参加全省水产系统第五届“QC”成果和现代化成果发布会,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和现代化管理成果二等奖1名。在农业部“QC”成果评比中,市水产实业总公司和水产供销公司双双获得一等奖。质量管理的提高,增强了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市水产供销总公司加工的鳕鱼片,质量上乘,深受外国用户的青睐,订货量逐年增加。市水产实业总公司生产的晶岩牌褐藻酸纳连续10年创国家银牌,在国际市场享有声誉。 (纪成进) 林业 1993年林业建设概况 全市共完成新造林11.45万亩,占年计划的143.1%;新增农田林网108.2万亩,占年计划的208.1%;林粮间作56.3万亩(包括地堰开发),占年计划的563%;林业育苗3.3万亩,占年计划的132%;四旁植树799万株,占年计划的123.9%;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20.8%。经省政府检查验收,全市按期完成了市长绿化责任状任务,胶南市提前一年完成省“八五”绿化任务,被省政府授予“造林绿化先进单位”称号,并奖励造林绿化奖金10万元。市林业局被评为全省林业系统先进单位。全市还有3个单位被评为全国部门造林先进单位,有6个单位(系统)被评为全省部门造林先进单位。 高产优质高效林业建设 在山区积极推广胶南市的做法,重点进行林种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发展见效快、经济效益好的名优特新经济林、药材林。山区地堰开发以抓好经济效益较好的灌木和干杂果的栽植为重点,既求“绿”,又求“富”。全市在山区确立了5处髙产优质高效林业基地:莱西市南墅镇万亩花椒生产基地;胶州夼集万亩板栗生产基地;胶州市河西郭乡万亩柿子生产基地;胶南市张家楼乡万亩甜柿子和铁山镇万亩板栗生产基地。在面上,积极推广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以开发促山区经济的发展。莱西市在山区规划建设金银花、枸杞等中药材基地3万亩,已栽植木本药材220万株,初步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山区开发格局。在平原地区,积极进行了树种结构的调整。以现有林网林带为总格局,搞好台田沟开发,开展林粮间作,果粮间作。平度市在南部平原洼涝区利用条田沟,规划“八五”期间完成百万亩枣粮、药粮间作,在发展完成20万亩枣粮间作的基础上,又瞄准市场,推行了杜(仲)粮间作和银(杏)粮间作。年内共栽植银杏12万株,发展杜粮间作2000亩,栽植杜仲15万株。 林政与林业资源管理 1、抓“两山”政策的完善,使“两山”分而不治、不管的问题有了较大程度的解决。据统计,全市已对“两山”管理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的有790个村,林地70.62万亩,占原划分“两山”面积的67%。2、加强林业资源管理工作。(1)加强林地管理。对已征、占用林地进行了全面清理核查,解决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初步建立了征、占用林地管理的新制度。据统计,全市清理石场378处,查处违法占用林地945亩,为林业挽回经济损失80余万元,(2)加强林木采伐审批管理制度。全市批伐林木10272.9立方米,占限额的12%,发采伐证487张,回收率100%,当年更新造林2100亩,占采伐迹地的82%。(3)加强流通领域的木材运输管理。全市共办理木材运输证922张,受检木材运输车2051辆(次),运输木材2万立方米,深入车站、码头收取木材运输管理费达11.4万元。3、加强林业法制建设。(1)抓了林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执法培训工作。全市在积极争取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介宣传有关林业法律、法规的同时,出动宣传车150多辆次,印发宣传材料4万余份,设立宣传牌1200多块,写标语5万多条,并在开展植树节、爱鸟周活动中,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先后派出20人(次)参加部、省、市举办的普法骨干培训班,近300名林政干部参加了普法统考,参考率达90%以上,合格率100%。(2)抓了林业立法工作。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重点进行了《青岛市林地保护管理规定》的调研和起草,以市政府第2号令发布了《青岛市林地保护管理规定》。(3)抓了林业违法案件的应诉和来信来访工作。据统计,全年共查处盗伐滥伐林木案件58起,收缴林木8602株,查处非法收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穿山甲”案件一起,没收穿山甲1只,罚款11900元,并与公安、工商、新闻等单位和部门一起检查了20多家饭店、宾馆及集市,接待查处来信来访16人(次),解决林地权属纠纷一起。通过依法查处、应诉“穿山甲”案件,大大提高了全市人民依法治林的自觉性,教育了群众,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 林业重点工程建设 年内完成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任务1.18万亩,累计完成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500多公里,占规划林带总长度的91.7%,为1994年实现全市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全面合拢奠定基础。在山区造林绿化方面,各市(区)结合山区综合治理,坚持防护林营造与小流域治理相结合、植苗造林与直播造林相结合、山区造林绿化与山区经济开发相结合,有效地推进了山区造林绿化进程,全年完成荒山造林3.17万亩(含补植造林),是近几年来,荒山造林面积最大的一年。平原地区林粮间作工程完成31.98万亩,新建农田林网51.6万亩,较好地保持了“平原绿化先进市”荣誉称号。 林业科技与推广 年初举办了科技推广培训班,聘请专家讲课,对市(市、区)两级林业技术站(所)进行培训,其后各市(区)林业部门层层进行培训。培训乡、镇、村庄林业技术人员3000人(次)。科技推广方面,主要开展了树木良种选育、容器育苗、生物防治树木病虫害等科技推广工作。树木良种普及面达90%以上,良种化程度达85%以上,1993年全市容器育苗900万袋,容器育苗推广面达90%,BT杆菌防治松毛虫推广面达85.3%,全年共使用BT杆菌9吨,凡使用BT杆菌的林片,都达到了有虫不成灾的要求。林业科研方面,按科技管理办法规定,在市林业系统开展了科技立项和评审科技进步奖工作。基层林业部门在市林业局申报科技立项9项,其中当年完成5项(另外完成9项结转项目)。年内首次进行了市林业系统科研、推广申报和推广工作。林业科技普及方面,继续编印《林业科技资料》2期,由科技刊物摘录技术材料29篇,共印发5500册, 护林防火 1993年,全市共发生森林火灾火警7起,受害林地面积283.1亩,烧死烧伤树木8907株,是1987年以来发生次数、烧死烧伤树木最少的一年。下半年,市护林防火指挥部对全市护林防火工作进行了检查评比。胶州市连续3年没有发生超过15亩以上的森林火灾。被国家人事部、林业部授予“全国森林防火先进单位”称号。12月7日,青岛市在崂山区召开全市护林防火表彰会,对3年来,全市护林防火先进单位及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海军青岛基地崂顶观通站等17个单位被授予市护林防火先进单位称号。 林木病虫害防治与检疫 在全市森林病虫青发生率持续下降的基础上,1993年达到27.8%,较省下达指标低2.2个百分点;防治面积45.98万亩,占发生面积67.5%,较省下达指标高2.5个百分点;虫情监测面积达到202.6万亩,监测覆盖率达到82.7%,商出省指标2.37个百分点;种苗产地检疫面积1.93万亩,占应施检面积的87.7%,较省指标高1个百分点;经省厅核查组核查,4项指际全部超额完成省颁布的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目标指标。(1)林木病虫害预测预报。在原有松毛虫监测点8个,监测面积8万亩的基础上,1993年又在平度和莱西增设了阔叶树虫情监测点2个,监测面积4万亩。同时加强测报人员培训工作,使测报人员的业务水平大大提高。全市共举办培训班21期,培训人员715人次。发测报54期,准确率达96%以上,有力指导了面上的防治工作。(2)林木病虫的防治工作。从1991年重点开展生物防治以来,经过两年生防,天敌大量繁衍,对松毛虫的大发生起到了控制作用。1993年在崂山沙子口、平度的云山、背杨等地进行了大面积的生物防治害虫试点推广工作,3个点推广面积1.5万亩,虫口由15.4头/株下降到0.7头/株,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在全市扩大生物防治面积,市森保站购进水剂8吨、粘剂1吨、灭幼脲0.5吨,凡使用者一律免费供应,充分调动了全市进行生物防治的积极性,使全市生防面积达到32万亩,占全市防治面积的85.3%,虫口密度全部控制在3头/株以下。(3)美国白蛾普查。在搞好人员培训的基础上,6月中旬至9月中旬,市美国白蛾普查领导小组组织专业队和群众对美国白蛾进行了2次普查。全市共设样点22705个,树木53。76万株,其中查居民点9314个,机关484个,企事业单位1760个,木材加工厂442个,贮木场232个,火车站、汽车站、码头等293个,医院招待所451个,学校3755个,部分驻地139个,苗圃211个,投入人数16729人次,用工82924个。普查结果没有发现疫情。据统计,全市共印发宣传材料4.9万份,举办培训班172期,培训人数1.67万人次,放录像19次,宣传人数达4.5万人。 野生动物保护与鸟类环志科研 (1)积极做好爱鸟护鸟宣传,依法打击非法猎捕者。在“爱鸟周”活动期间,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组织林业局、环保局、青岛四中等单位,在市区繁华路段进行宣传,努力使爱鸟护鸟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据统计,宣传期间,散发宣传材料8000余份,参加人员4.8万人次,收到了较好效果。为了打击猎捕鸟类不法活动,在候鸟迁徙季节,市林业局会同市公安局对团岛、沧口区、飞机场、浮山等非法猎捕鸟类重点地域进行了集中治理,没收了一批猎捕工具。全年共组织护鸟行动16次,出动林业工作人员和公安干警200余人(次),抓获非法猎鸟者36人(次),收缴网具、猎枪等工具154件,放飞野鸟186只,有力地打击了非法猎鸟者。严肃查处了聚林大酒楼非法收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穿山甲案件,保护了野生动物资源。(2)依法加强野生动物资源管理。为使野生动物管理收费制度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市林业部门根据林业部、财政部、国家物价局林护字[1992]72号《关于发布〈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收费办法〉的通知》中的要求,会同市物价部门制定了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征收制度,使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正规化轨道。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禁止犀牛角和虎骨贸易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市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立即对卫生局、医药管理局、旅游局、省外贸、市外贸等各有关部门执行情况进行了督查。分别组织人员对本系统内库存的犀牛角和虎骨进行了清理、登记封存,并要求其拥有者经登记造册及寸申报。据申报统计,全市共查封包括犀牛角和虎骨及其制剂价值130万元的药品。春秋两季开展了鸟类环志工作,春季从4月初至5月末,共环志3目9科15属29种205只。并发现山东省鸟类新记录2种:红翅凤头鹃和金眶鹟莺。秋季环志自9月开始至11月结束。分两个环志点环志,环志4目12科17属26种172只。全年累计环志候鸟377只,隶属5目10科21属39种。年内还进行了“青岛鸟类生态分布”、“青岛两栖爬行类资源调查”和“胶州湾冬候鸟越冬研究”3个课题的野外调查工作。完成了“山斑鸠的迁徙及食物”、“青岛沿海湿地鸟类调查简报”、“青岛沿海诸岛屿白额鹱与黑叉尾海燕环志初报”和“青岛候鸟迁徙环志研究”等鸟类环志论文,并与澳大利亚、香港、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进行科技资料交流、水鸟迁候观察和海岛鸟类合作研究。 (市林业局) 水利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1993年全市共完成各类水利工程22649项,完成土石方9300万立方米,投入工日8366万个,全市各级水利投入达到1.6649亿元,已完成的目标是:扩大灌溉面积12万亩,占计划的120%;恢复改善灌溉面积74万亩,占计划的110%;治理水土流失90平方公里,占计划的102%;发展半固定式节水灌溉面积20.14万亩;建成人畜吃水工程250处,解决24.5万人的吃水困难。建成高科技节水灌溉面积500亩,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45万亩。1993年的水利建设,无论在规模、质量、效益等方面都是历年来最好的。主要特点: 最大限度栏蓄地表水,在扩大新水源上实现了新的突破。为了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矛盾,提出了拦、蓄、挖、引、节五字治水方针,千方百计开发新水源,拦蓄地表水,全年各市(区)共建成重点拦河等蓄水工程42项,其他小型水源工程14000多项,共增加新水源2460万立方米,特别是平原涝洼地区利用老河道疏宽加深,建闸蓄水,建长塘蓄水,既可蓄水防洪,又能补源灌溉,又美化了环境,改变了当地的小气候,收到了显着的效益。这条治水路子受到了省政府、水利厅的充分肯定,并决定在全省推广。 狠抓科技兴水,在发展节水灌溉上实现了新的突破。把推广节水灌溉作为解决农业缺水和发展高效优质高产农业的重要措施来抓,加强了莱西等“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县”建设,在平度、崂山等市(区)建立了高科技节水示范园,已建成大泽山和城阳两处节水灌溉自动化控制中心,建成自动化喷滴灌面积500亩,在发展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方面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全市建成半固定式地下管道灌溉20万亩,可节水4000万立方米。 狠抓了小流域综合治理,在山区建设上实现了新的突破。按“三城”综合治理工程规划,原计划6座山的治理已经初具规模,又增加了3座山,总面积240多平方公里,造梯田7万亩,修小水库、塘坝78座。 抓了一批重点工程的除险加固,防洪安全工作实现了新的突破。全面治理了大沽河,市财政投资575万元集中力量治理了桃源河上游,高戈庄、黄同、王圈3座中型水库的保安全工程。摘掉了病险库的帽子,增强了蓄水防洪能力。 青岛市的水利建设得到了省政府和省水利厅的高度评价,省在胶州、胶南两市召开了冬季农田水利建设现场会议,莱西、胶州、胶南3市和青岛市水利局被省政府评为水利建设先进单位。 抗旱防汛 抗旱工作。全年平均降雨704.6毫米,特别是1月至5月底,全市共降雨仅125毫米,为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的困难。各级水利部门积极为领导当好参谋。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抗旱斗争,市水利局及时向领导报告水资源情况,为领导指挥抗旱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各级水利部门出主意想办法,大力挖掘新水源,搞好水利工程的配套建设,春季造墒播种260万亩,实灌面积达到390万亩,大旱之年水利工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夏粮产量创历史最好水平。据调查分析,由于水的因素增产粮食约在4亿公斤左右。 防汛工作。汛期总降雨量不很大,但有几次大到暴雨,局部地区造成了一定的灾害。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投资195万元,按排防汛岁修和雨量遥测工程25项,这些工程除5项因多种原因跨汛施工外,其余工程全部在汛前完成;二是坚持常年防汛,加强了防汛的常规性工作,对全市所有水利工程逐一进行检查,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汛期几次大的降雨,特别是8月中旬的大暴雨,造成市区和胶州、崂山等部分地区受灾,各市(区)群众奋起救灾,将灾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全面完成了高戈庄、黄河、王圈3座中型水库的保安全工程。3个市组织5万多劳力上阵,三座水库的保安全工程都于大汛前完工,工程标准高、质量好,提高了防洪能力,增加了蓄水量。 坚持以法治水,加强行业管理 水行政立法工作。为全面贯彻落实《水法》,健全配套法规,出台了《青岛市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关于明确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权限和审批程序的通知》,草拟上报了《青岛市水土保持若干规定》、《青岛市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水利执法工作。依法开展了水资源费征收工作,根据市政府[1993]65号文规定,市水利局利用各种形式进行了依法收费的宣传工作,较好地提高了全社会的依法缴纳水资源费的意识,到12月底,市区内征收水资源费270万元。全部上交市财政;抓了《水法》和依法管水的宣传工作,分管市长发表了电视讲话,与普法办一起在闹市区设计了宣传站,在《青岛日报》发了专题文章,在广播电台以“水资源统一管理”为题进行现场直播宣传;投入了3万元编写、印发各类宣传材料1万多份,较好地宣传了《水法》,强化了全社会的依法管水意识;加强了水利执法队伍建设,市局举办了水政人员培训班,先后有30多人参加了市、省、部组织的水政培训班。为加强执法工作,市水利局经有关部门批准成立了青岛市公安局水利治安办公室、青岛市中级法院水利巡回法庭;全市共查处水事违法案件118起,罚款2万元。调处水事纠纷50起,挽回经济损失22.3万元。 水利工程土地确权划界工作。集中力量抓了大中型工程的收尾工作和小型水利工程的确权划界,到年底,大部分市(区)己划界完毕,胶州、莱西等市已全部结束。全市共划出水利工程土地47万亩。 乡镇供水工作。全市用于乡镇供水工程建设的经费达3000多万元,其中水利部给予贴息贷款1250万元。集中部分资金,为各市(区)建立健全水质化验室。水利工程为全市提供水资源约10亿立方米,其中为工业提供约2亿立方米,为农业提供约6亿立方米,为城乡居民生活提供约2亿立方米。全市160个乡镇中已有99处集中供水。 水资源基础工作 1.全部完成了联合国资助的《青岛市水资源管理模型》及其子课题《地表水模型》、《地下水模型》、《宏观经济模型》、《水环境评价及预测模型》的研究、编写工作,并通过了联合国专家、国家科委的评审,获得很高的评价。2.全面完成了《青岛市水资源评价》、《青岛市水资源规划》、《青岛市水的中长期供求计划》、《青岛市市区供水水源规划》4本书,为青岛市今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对水资源的需求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3.为青岛市今后经济发展所需水资源提出了对策建议,提出了“新建引黄二期工程”,“建立大沽河地下水库”及新建其他较大型水利工程等参谋意见,为领导政策决策提供了依据。4.抓了科技兴水工作,引进并推广了自动化喷滴灌等新技术,建成了城阳、大泽山等节水高科技示范田工程,并已投入使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水利综合经营工作 全市水利综合经营产值达到2.49亿元,纯利达到274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1%和64%;五市二区水利综合经营纯利润都超过百万元,新上合资项目2个,引进外资30万美元,全市水利综合经营创外汇200万美元。纯收人过百万元的单位由上年的2个增加到6个;水库养鱼在蓄水少的情况下,仍然培育出大规格鱼种500万尾,捕捞成鱼550吨。 (水利局) 农机 1993年农机工作概况 1993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61.24万千瓦。其中农产品加工机械动力27.12万千瓦;排灌机械动力14.45万千瓦;柴油机94987台,76.72万千瓦;电动机123928台,62万千瓦;汽油机2375台,6291千瓦;农用拖拉机56335台,67.82万千瓦;联合收获机118台,其中自走式35台;机动收割机207台;农用汽车4378辆;农用运输车919辆;农用机动三轮车10390辆。农用拖拉机机引田间作业机械96248台,其中大中型23364台,小型72884台。脱粒机39232台,其中小麦脱粒机32488台,饲料粉碎机19480台,水泵63384台,喷灌机械43349套。 到1993年底,全市农业机械原值130146.8万元,其中全民所有529.78万元,集体所有32987.27万元,农户所有96629.75万元。农机净值90937.62万元,其中全民所有374.33元,集体所有24281.63万元,农户所有66281.66万元。 1993年,全市完成机耕地面积658.95万亩,其中深耕356.79万亩;机播面积390.43万亩,其中小麦机播385.6万亩,玉米机播1.42万亩;机收面积338.71万亩,其中小麦机收330.72万亩,花生机收7.21万亩;机械植保面积126.87万亩;机械铺膜面积5.5万亩;机械脱粒量214.45万吨。同时,大力推广了“三播两深”(小麦精少量播种、旱田沟播、玉米半机械化套播、机械深耕、化肥机械深施)农机化新技术,全市完成小麦机械精少量播种152万亩,小麦旱田沟播79万亩,玉米半机械化套播12.56万亩,化肥机械深施21.44万亩。另外,完成机械铺膜12.57万亩,秸秆粉碎还田12.42万亩,机械化青储秸秆7.21万吨。1993年。农业机械已承担了全市50%以上的农业生产劳动量、70%以上的农村运输任务和35%以上的农业开发及农田基本建设工程量。 农机管理体制的改革 1993年,市郊7个市(区)农机管理部门采取积极的态度,参与并完成了机构改革工作,基本保持了农机系统的完整性和工作的连续性。全市7个市(区)农业机械管理局分别改为崂山区农业机械服务中心、即墨市农业机械服务总站、胶州市农业机械服务中心、胶南市农机服务管理总站、莱西市农业机械管理服务总站、平度市农机服务中心、黄岛区农机总公司(农机管理工作并入黄岛区农村经济发展局)。全市160处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有64个切断事业费,成为自收自支单位,有63处切断部分事业费。青岛市农机局成立了油料中心和培训中心。 农机管理业务工作 1993年,青岛市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在发挥政府管理职能方面,注重抓了监理的龙头作用,坚持监理、检测、维修一条龙服务,监理、培训相结合,积极建立农机巡回法庭,以及整顿各项管理工作的秩序等,初步使农机管理走向依法管机、依法行政的轨道。农机安全监理依靠有关法规,强化综合治理措施,在搞好年检年审的同时开展了二次年审、补审和路检路查工作,使农机千台重伤、死亡率控制在0.45%。以下,是几年来安全生产最好的一年。农机维修开展了网点整顿和修理工年度审验工作,全市维修网点和修理工审验率均达到100%。教育培训通过整顿培训秩序、拓宽培训范围和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显着成绩。新训拖拉机驾驶员、学历教育在校人数、干部岗位培训分别比上年增长41.2%、71%和82%。农用柴油分配管理狠抓了计划指标的兑现,在其他地市兑现80%的情况下,青岛市计划全部兑现,受到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和山东昝农机局的表扬。据1993年全省范围内各项农机管理业务考核,青岛市的综合农机化水平以及农机安全监理、教育培训、油料管理和农机化宣传等项业务工作,居于全省领先位置。 农机服务实体建设 1993年,全市各级农机部门积极参与了全省范围内开展的“621工程”竞赛活动,立足农机。面向市场,大力创办服务经济实体。青岛市农机局在巩固发展青岛市农机供应公司、青岛市农业物资公司、青岛市农业机械经贸公司的同时,加快了监理、培训、推广、油料经销服务等事业单位创收的步子。市(区)一级农机部门打破行业界限,广开经营服务门路,新增了制造、加工、贸易、养殖、草坪工程、汽车装潢、建筑安装、饮食服务等多种实体项目。全市158个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中,已有153个实现了管理、服务、经营一体化,有78个开展了油料经销业务,有100个开展了农田作业和工程开发服务,有110个设立了农机维修服务中心,有120个开展了农机配件供应。有4项以上经营服务项目的站达到75个。绝大多数乡镇站初步达到了功能齐全,机制优化,服务优良,效益明显的目标,成为农口延伸到乡镇几大站中经济实力较强的单位之一。村一级建立了农机服务组织的已达95%以上,其中有1500个村建立了农机大院。1993年,市郊5个县级市农机经营收入均达到1000万元以上,28个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经营服务总收入突破200万元。1993年,全市农机经营总收入69869.76万元,其中农机作业收入57145.91万元。纯收入28126.8万元,其中农机户所得20557.9万元,农机经营已成为农民一条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创收致富门路。 (农机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