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 1993年财政决算 1993年全市财政收入预算原定为297500万元,由于国家提高了商品零售环节营业税税率,全市财政收入预算调整为299100万元。 1993年全市财政收入决算数为393818万元,占年度调整预算的131.7%,比上年增长42.9%。扣除按中央规定取消减免税增加的工商税收等因素,同口径增长18.4%。主要收入项目完成情况是:工商税收373880万元,增长39.3%,同口径增长16%。农业税3328万元,增长52.9%,主要因粮食收购价格提高使计税额增加;农林特产税1038万元,增长2.9%。企业收入为负数7790万元,比上年减亏41%;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地方收入2528万元,比上年下降11.3%;预算调节资金完成3620万元,增长3.5%,教育费附加收入3620万元,增长5.8%。排污、水资源费收入6H6万元,增长40.7%。国有土地有偿出让收入2114万元,年初预算及上年无此项收入。另外,完成国库券推销任务23200万元。 1993年全市财政总支出决算数为211938万元,比上年增长35.2%。除中央、省下拨专款及上年结转支出外,当年全市地方财政支出为188176万元,比上年增长43.5%,扣除取消减免税增收返还企业支出等因素。同口径增长17.6%。地方财政支出中主要项目的支出情况:基本建设支出15755万元,增长51.3%;企业挖潜改造支出33076万元,增长6倍;农业支出8136万元,增长9.6%;城市维护费支出18924万元,增长14.7%;文教卫生事业费支出39541万元,增长18.8%;行政管理费支出17256万元,增长19.7%;公检法支出7432万元,增长26.1%;环境保护支出5259万元,增长12.5%;价格补贴支出1036万元,下降53%,主要因为粮食、煤炭等价格放开后,补贴由暗补改为明补,不列价格补贴支出项目;教育费附加支出3945万元,增长31.9%;城市土地开发建设支出2000万元。 按1993年财政体制计算,当年财政收支相抵,净结余318万元。市本级及各市、区均实现了收支平衡。 1993年财政预算执行有以下突出特点:1.财政收支增长幅度较大,收支平衡来之不易。1993年财政收入增收较多,其主要原因:一是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据统计,1993年全市工业产值完成729亿元,增长47.6%;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095000万元,增长23.3%。在此基础上,财政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二是认真执行了中央关于加强宏观调控的政策,停止了临时性、困难性税收减免。财税部门通力合作,加强征管,堵塞了跑、冒、滴、漏。三是新分税制财政体制以1993年为基期年,也要求必须在政策范围内足额征收,以确保既得利益和长远利益。与此同时,为了继续扶持企业,将停止减免税增加的财力,相应建立了企业发展基金,返还投入企业,财政支出正常的可用财力仍相当紧张。在增支因素较多的情况下,经过积极努力,才取得了财政收支平衡的结果。2.市、区级增收幅度较大,亿元县建设取得新突破。胶南、胶州2市财政收入分别达到13715万元和13518万元,全市财政收入超亿元的市区已达5个。 支持经济及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 1993年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集中财力保证了机场、电视塔、热电站等重点项目及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支持企业转换机制,认真落实了有关财税政策,除将停止减免税收增加的财力返还企业外,市财政还安排了2000万元技改资金,并投入财政周转金等2亿多元。在保证拨付粮食企业财政补贴的前提下,各市、区均解决了粮食企业历年亏损挂帐。为了支持农业发展,预算安排的支农资金全部到位,并及时拨付了财政负担的粮食收购资金,市财政还投放支农周转金4000多万元。为扶持第三产业,市财政安排专项支出1000万元。积极促进“科教兴市”,科技三项费用支出1895万元,增长18.7%;教育事业费支出24474万元,增长24%;投放文教周转金1100万元。另外,在年底粮油价格出现波动的情况下,增加了必要的财政补贴和粮油储备费用。 财政改革步伐加快 1993年财政改革深入发展,步伐加快。一是改革了市内五区财政体制,并扎扎实实地做好了新财税体制改革的准备工作。年初按原分税制试点原则,对市内五区实行了分税制,区级政府的事权与财权进一步有机结合,调动了增收节支积极性,区级财政收支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下半年,根据国家将全面改革财税体制的精神,集中精力做好了各项衔接准备工作,反复测算数据和研究方案,积极宣传改革的有关精神,多次到财政部汇报、了解情况。反映青岛市的财政困难,积极争取帮助。这些工作为实行新财税体制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组织实施了《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和分行业的新财会制度,对全市28000多名财会人员进行了培训,经过试点和推广,实现了新旧财会制度的平稳过渡。三是加强了国有资产管理。继续试点组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建立了产权交易市场,认真开展了国有资产评估和清产核资试点,对市属300多户企业进行了产权登记;对3600多个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财产清查,清查核实后的国有资产价值增加近6亿元。住房资金管理步入正轨,到年底已筹集住房资金15000多万元资金,筹集率达85%;遵循专款专用和解困优先的原则,投放住房建设政策性低息贷款11700万元, 开展财政监督检查加强支出管理 1993年继续开展了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取得明显成果。查出违纪金额9736万元,应入库9059万元,已入库8221万元。清查了公车挂私牌和违控购买小汽车等问题。各级会计师事务所对371户外商投资企业进行了查帐,对1029户外商投资企业和4000多户内资企业进行了资本验证。 1993年全市财政资金的供需矛盾突出,年初算帐仅政策性增支就比增加的可用财力超出4000万元,预算执行中又陆续出台了燃修费、电话费等12项新的提价增支因素。对此,各级财政坚持量入为出,在保工资、保正常经费、保市重点建设项目的前提下,从严控制了行政事业经费支出,加大了管理力度。严格执行行政经费“下管一级”的管理办法,按行政单位的业务范围进行分类管理,合理安排年度包干预算,对公务费、会议费、电话费、燃修费实行定额管理,从而有效地遏制了行政费支出的过快增长。在控制社会集团消费方面,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简化了审批手续,进一步简政放权,除小汽车、大轿车外,各区(市)集团单位购买专控商品的审批权下放到区(市)控办,进一步加强了控制措施,取得明显效果。特别是下半年以来,认真贯彻了党中央关于宏观调控的精神,对购买小汽车和现代化办公设备等严加控制,扭转了社会集团消费持续膨胀的局面。 (牟善学〉 税务 1993年税务工作概况 1993年,青岛市税务系统共有干部、职工3793人,14个税务分局和市、区局,193个税务所,担负着全市10.5万户纳税企业和个人的税收征管工作。1993年全市各级税务部门共组织工商税收43160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增收119365万元,比年度计划增长24%,增收84601万元。其中,中央级收入完成5771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增收13877万元;地方级收入完成37388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增收105488万元。 加大组织收入措施。确保完成全年收入任务 各级税务部门坚持以组织收入为中心。继续施行税收计划双线考核责任制,严格落实按旬通报、按月分析、按季检查税收收入制度,并专门组织人力,深入征收第一线加强调查研究和督促检查。狠抓任务落实和收入调度。针对存在的各种客观问题,先后多次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汇报,积极争取上级领导和市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使之得以妥善解决。严格控制减免税,大力清理拖欠税款,以保证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据统计,全市共清理企业欠税37000万元,使企业欠税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在年末组织收入的关键时刻,及时召开基层税务局长和科、所长会议,要求坚决按照朱镕基副总理提出的“约法三章”办事,严格按预算级次组织入库,做到依法征税,应收尽收,不得“寅吃卯粮”和收“过头税”,以确保中央和地方两级收入的均衡增长。11、12两个月份实行了组织收入“倒计时”管理,以密切关注税源变化,加强税源分析和调查研究,并大力强化了对卷烟、橡胶、石化、电力、钢铁、啤酒等市重点税源大户的驻厂征收,保障了全市税收收入任务的超额完成。 坚持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 1.认真清理整顿减免税。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认寘清理整顿越权减免税的通知》精神,成立了清理整顿减免税专门班子,共清查出需要纠正的各类政策15条,全部进行了纠正,并按规定上报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审计署切实加强涉外税收征管和反避税工作。各市、区税务局和市属各税务分局均建立了涉外税收征管机构,对外税务分局还专门成立了以反避税为主要工作的稽查科,通过充实和加强涉外税收征管力量,保证了涉外税收的大幅度增长。全市共实现涉外税收1927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7.6%。3.不断强化个体税收和个人收入调节税的征管工作。在全市私营企业中推行了分类管理的办法,在个体工商业户中扩大了按年核定纳税营业额征收的办法,对个人收入调节税加强了重点税源单位的控管,研究制定了核定征收办法。强化了存关单位的源泉扣交工作,全市个体税收、个人收入调节税均超额完成了国家税务总局下达的考核任务目标,其中个体税收完成2954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54%;个人收入调节税完成197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6%。4.增加防范骗税工作的力度,严格出口退税管理。会同国家税务总局青岛进出口税收处理处。制定了《关于加强出口产品退税管理的暂行办法》。严格“两单两证”审核制度和专用税票管理制度。加强对进出口企业外销业务的财务管理和审查,有效地防止了骗税情况的发生。5.深入开展税收检查。先后在全市城乡开展了个体税收专项检查、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专项检查和税收财务大检查,结合税务登记换证工作对漏征户和漏管户进行了检查清理。一年来,全市共检查各类纳税单位和个人67712户,查补税款5060万元。 积极推进税制改革,为新税制出台做好准备 全国税制改革工作会议后,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重点抓了4个方面的工作。1.抓好新税制的调查测算。根据税制改革的初步方案,选择了全市8个行业和66户重点企业,进行了新税制的调查测算,并针对测算结果及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时向上级报告,为新税制方案的正式出台提供了论证依据,先后受到中央和上级局领导的表扬。2.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先后5次向市党政领导汇报新税制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本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了新旧税制衔接的政策建议,并利用党校学习班等多种形式,向副市级以上领导和市直各部门负责人宣讲新税制。4月份专门进行了税收宣传月活动,紧紧围绕“税收与改革”主题。开展了税法知识“六入”活动,即入机关、入工厂、入学校、入集市和入家庭。其中全市有500多所中小学校和部分髙校师生参加了税法入校活动,有2600名少年儿童参加了“税收与改革”书法、绘画大赛,都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所举办的“税收与奥运”万人签字活动,获得国家税务总局授予的最佳组织项目奖。3.搞好人员培训。采用封闭式培训的方式,集中时间,集中人员,共举办了5期强化培训班,培训税务系统业务骨干400多人次。在此基础上,对全市3500多名税务干部进行了轮训,使参加培训的人员基本上掌握了新税制的有关内容,为新税制的顺利实施打下了扎实基础。4.结合税务登记换证工作,抓好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认定和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印制发放。到12月底,这2项工作已基本完成,绝大部分专用发票已发放到纳税单位和个人手中。 深化促产增收,促进经济发展 全市广大税务干部牢固树立从经济到税收的观念,大力开展税务促产增收活动,不断开辟新税源,努力实现从经济到税收的良性循环。根据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加快全市“一园、三区、三线”建设的总体思路,着重在政策的调查研究上下功夫,积极促进全市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如:对市政府确定的10多个重大技术引进项目,都在统一税法的前提下,逐项进行研究,积极提出了税收对策,既为上级正确决策提供了依据,又保护了外商的合法利益,促成了项目的谈判成功或达成投资协议。这些项目开工投产后,都将对全市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工业现代化水平,加速城市建设步伐,发挥重要作用。 在日常促产工作中,各基层税务部门都从各自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税务部门的自身优势。帮助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经济效益,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期间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好作法。如:税务部门先后帮助市五金集团公司、百货总公司等单位加强企业管理,完善企业内部承包办法,调动职工积极性,使企业经济效益有了明显增长。在10月份市财办召开的搞活商业批发企业座谈会上,市委书记、市长俞正声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据统计,1993年全市税务系统共与企业签订促产增收项目615个,实现促产增税8221万元,促产增利8864万元,取得了可喜成果。 (雒福森) 审计 全市审计机关共审计单位1159个,审计总金额199.7亿元,查出违纪违规金额1.35亿元,比上年增长了300%。应收缴财政入库3107万元,比上年增长了182%,其中已上缴财政入库2535万元,比上年增长了159%。促进提高经济效益3288万元,比上年增长了72%。几项主要指标比上年都有大幅度增长。对部分市区级财政审计总金额7.56亿元,查出违纪违规金额1275万元,及时纠正了越权违规减免税收,隐瞒、截留、转移财政收入,虚列财政支出等违纪现象。维护了财经法规的严肃性,收缴入库494万元。经对3家金融部门进行审计,查出违章拆借资金6250万元,并依据有关规定作了审计结论和决定,为整顿金融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强化基本建设审计,共审记新开工建设项目468个,总投资30.29亿元,查出并纠正不合规资金来源3331万元,查出超规模资金4093万元,有效地控制了投资规模,优化了投资结构,提高了投资效益。 开展了资产负债损益审计,探索了审计工作的新路子,积累了经验。对青岛自行车工业公司的资产负债审计和对青岛毛纺厂的破产审计,模清了企业的家底,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资产经营状况,为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要素重组,提供了可靠依据。在对建材公司的审计中,针对该公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帮助企业加强了管理水平,提高了经济效益。 开展好利用外资项目审计,对济青公路等11个国际援贷款项目时进行了审计。 全市审计机关共完成青岛市委、市政府和各市、区委、政府交办的任务82项,审计单位284个,审计调查42项,调查单位52个,为领导掌握全局和工作重点,进行宏观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各级审计部门不断增强法制意识,坚持依法审计,下半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审计执法大检查,对审计证据不规范,工作程序不够严格等问题进行了整改,进一步提高了审计执法水平。 加强审计调研,及时为政府工作提供审计信息。各级审计部门针对党政领导关心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不断地、积极主动地开展审计调研。对调研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提炼出对政府工作有价值的信息。开展了开发区建设情况调查、基建项目投资效益调查、农民负担情况调查、财政信用资金调查、乡镇支农资金调查等多项审计调查,提交审计调查报告64份,被政府和上级部门批示、批转17份;提交信息简报、工作动态288份,被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采用142份;修订法规,规章7个。审计调研为宏观管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社会审计发展较快。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为社会中介组织一审计师事务所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机遇。全市已建立审计师事务所14个,从业人员169人,共承办审计查证项目4564个,业务领域不断拓宽,遍及承包兑现审计、厂长(经理)离任审计、基建预决算审计、清理债权债务、验资、经济案件鉴定等多种业务。 内部审计工作稳定、扎实。全市共有333个内审机构,978名内审人员。 (审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