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总工会 以学习宣传党的十四大精神为主要内容,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层层举办学习班、研讨班和报告会,组织工会干部和工会积极分子学习党的十四大文件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请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进行专题辅导,培训骨干,带领广大职工学习。仅市总工会举办培训班21期,培训基层以上工会干部1400多人。同时,还结合举办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和中国工会十二大、省工会十大精神学习班,以及三项制度改革。职工工资、劳动保护、劳动争议调解、工会财务、女工、宣传、文体等各种学习班86期。培训基层以上工会主席、专职工会干部和有关工作人员5900多人。提请市委召开了“青岛市传达贯彻中国工会十二大精神大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工会工作的方针和任务。解决了工会女职工委员会主任、车间以上兼职工会主席待遇等工会委员会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二是充分利用文化宫、俱乐部、广播、黑板报等各种宣传阵地和工具,通过讲座、演讲、专栏、讨论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使十四大精神家喻户晓,引导广大职工认清自己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增强主人翁和责任感,努力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多做贡献。三是组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各项活动之中。市总工会会同市委宣传部等部门,组织职工参加了全国总工会和中寘部等部门举办的“中国近代史知识竞赛”,全市有近40万职工参加了这一活动,寄送答卷3.5万多份。同时,市总工会还根据改革开放和职工群众的需求,先后组织了庆“五一”白樱花杯综艺大赛、“工人的歌新作品演唱比赛”、“九九重阳节中老年时装表演大赛”、“职工外语歌曲大赛”等富有时代特色的活动,热情讴歌了全市各行各业职工群众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无私奉献的感人业绩。受到了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职工的肯定和赞扬。 以推动全市经济上新台阶为目标,采取多种措施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是针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各级工会都研究提出了“围绕市场搞竞赛,搞好竞赛促发展”的指导性意见,改变了以往全市统一的竞赛模式,要求竞赛以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为H际,以推进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为重点,突出行业、企业和岗位的特点,干什么赛什么,不搞一刀切。从而大大地提高了竞赛的实效性,使克赛的广度和深度比过去有较大的发展。据对全市78个市、区、局(公司)的调查分析,有90%以上的企业开展了竞赛活动,参赛职工达80多万人。二是坚持开展了职工技术协作、提合理化建议和揭榜攻关活动,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帮助亏损企业扭亏增盈。据不完全统计,全市职工共提合理化建议3万多条。采纳实施2000多条。10万元以上的立项攻关项目107个,其中50万元以上的项目31个,预计年创经济效益8500多万元;已验收42个,其中50万元以上的14个,实现经济效益3900多万元。建立各级职工技协组织636个,比1992年增加109个,发展技协会员6万多人,比1992年增加1万多人;开展各类技术协作项目21300多项,创经济效益6.5亿多元,支持中小乡镇企业项目434个,创经济效益230多万元;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270多期,培训职工14800多人次,提高了职工的业务技术水平,促进了企业的技术进步。三是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先进,激励广大职工学先进,多贡献。各级工会对在竞赛和攻关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都根据有关的规定给予表彰奖励,贡献突出还给予重奖,有的一次就获奖金万元以上。市总工会在层层推选的基础上,向全总推荐8名个人和1个集体,分别获得“五.一”劳动奖章和奖状;向省总推荐70名个人、4个单位和11集体,分别获得“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和奖状;筹备召开了全市劳模大会,表彰奖励400名劳动模范、80个先进单位和100个先进集体。对这些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先进事迹,各级工会除了自身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外,还通过新闻媒介,结合庆祝“五一”劳动节,用1个多月的时间,向全社会宣传工人阶级和工作组织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树正气,鼓实劲,扩大了工会工作的影响。 加强了新形势下的工会组织建设。一是在五市二区机构改革中,对总工会机关人员编制和机构设置等问题,主动同地方党委进行协调,在保持市、区工会内部机构和人员编制相对稳定的同时,引进竞争机制,平等竞争上岗,调动了工会干部的积极性,加强了市、区工会领导班子建设。对市一轻局转体后的工会工作进行了试点探讨,并完成了市金融、教育工会工作委员会的组建任务,以适应开展工作的需要。二是外商投资企业的工会组建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市总工会在会同市委研究室等部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与市有关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工会组织建设和工作的意见》,报请市委转发全市实施;市委还为此专门召开了外商投资企业组建工会工作会议和外商投资企业工会工作经验交流会,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市总工会与各市和外商投资企业较多的局(公司)工会签订了组建工会目标责任书,加强了实施过程中的督促,推动了外商投资企业组建工会工作的进展。截止年底,全市已有475家外商投资企业建立了工会组织,提前实现了市委提出的年底前外商投资企业工会组建率达到50%的目标要求。三是指导各市、区工会继续抓了乡镇和乡镇企业建工会工作。已有137个乡镇和437个乡镇企业建立了工会组织。胶州市和四方、崂山区总工会还在私营企业和村办企业进行了组建工会的试点,市总工会已总结介绍了其做法,用以指导和推动这些企业的工会组建工作。 以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为己任,加大了参与、维护职能的力度。一是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反映职工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提出工会的意见和建议。市总工会加大了信息工作力度,经常向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全年共上报信息55期,72条,被市以上各级领导机关累计采用89条次。同时,还专门组织力童。先后对企业职工民主管理情况、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情况、亏损企业情况、三资企业劳动关系和女职工劳动保护情况、企业文化建设情况、企业职工和老劳模的生活情况、企业男女职工分房情况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分别写出了调查报告报送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及全总、省总,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大量依据。其中,有的调查报告被上级转发,有的在内部信息、杂志和报纸上被刊登。另外,这些调查材料也使工会在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草案)》和青岛市《企业职工医疗费管理暂行办法》、《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规定》、《企业试行租赁经营的试点意见》等法规的讨论修改中,能够提出较有分量的意见和建议,引起了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还根据调查的情况拟定下发了《关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职工民主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股份制试点企业职工民主管理与工会工作的试行意见》,维护在新形势下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经营方式企业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和民主权利。二是关心职工群众的疾苦,努力为职工群众办实事。针对企业少数职工生活上出现的一些实际困难,各级工会在政府和行政部门支持下,于春节前筹集近90万元资金,继续进行“送温暧”活动,救济特困职工17000多户。市总工会还主动联系市经委、劳动局、财政局等11个部门,联合向市政府提出了《关于解决我市特困职工和老劳模生活困难问题的报告》,引起市政府的重视,转发全市贯彻执行。与市房改领导小组联合下发了“关于解决分房中男女不平等问题的通知”,促使一些单位实行了男女平等分房;与市委政法委、市教委和团市委联合下发了“认真做好暑假青少年学生管理教育工作的通知”,全市有811个单位举办了职工子女夏令营,参加活动的子女达36100多人;在市财政局、劳动局和保险公司的支持下,在市区内成立了职工互助互济储金会,入会职工已达37万多人,储金总额500多万元,储金增值30多万元》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经市政府批准,将原来的“职工物价监督总站”改为“职工市场监督总站”,1名副市长任名誉站长,调整充实了组织,设立了联合办公室,组织职工监督员开展了商品价格、质量、计量、卫生等市场综合监督,得到全总和省总的充分肯定,专门开会推广青岛市的经验,成立了职工法律事务所,主动为工会组织和职工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免费为职工解答法律咨询1200多人次,深受职工群众的欢逆。 以增强工会实力为出发点,大力举办了工会经济事业。一是认真制定规划,明确奋斗目标。市总工会在对市内31个工会经济实体进行调查模底,并到省内几个兄弟工会学习考察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青岛市工会经济事业三年发展规划》,提出了发展工会经济事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实施措施,并研究制定了年度计划,要求年内全市工会兴办经济实体达到500个。二是真抓实干,层层掀起兴办经济事业的热潮。市总工会重点抓了湛山路2号“三星楼宾馆”的筹建,一期工程2个楼座的主体工程已经完工;职工旅行社积极开展各方面的业务联系,已接待国内外旅游团体82批,1500多人次;职工对外交流中心初步建立起对外交流的渠道,已选派赴日研修生34名,交流中心的实验厂又研究开发了矿工浴液、菌毒清等一批新的精细化工产品。在市总工会的带动下,中间层次工会和基层工会的经济事业发展很快。五市总工会都办了1个以上的本级经济实体,七区工会办本级实体面已达60%,局(公司)工会的本级实体也发展到12个,基层工会办实体已达606个,共安排从业人员12300多人。三是加强了工会经济事业的管理,走规范化发展的路子。市总工会先后制定了《工会经济事业工资基金管理办法》、《工会经济事业统计报表制度》、《工会经济事业管理费收缴、管理和使用办法》等管理办法和制度。举办了3期业务培训班,受训人员400多人。 1993年,全市有4个基层工会被全总评为“模范职工之家”,6个车间、班组工会被全总评为“模范职工小家”,8名同志被全总评为“优秀工会工作者”和“优秀工会积极分子”,15个市、区、局(公司)工会被省总评为“工会工作先进单位”,29个基层工会被省总评为“模范职工之家”,17个车间、班组工会被省总评为“模范职工小家”,171名同志被省总评为“优秀工会工作者”和“优秀工会积极分子”,分别受到了表彰奖励。 青市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 青岛第二橡胶厂 青岛市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吴宝玲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教授 杨林贤 青岛无线电三厂工人 杨积立 青岛钢铁总公司总经理 邵立芬 崂山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守宴 青岛第七针织厂厂长 张刚 青岛碱厂电气车间电试班班长 姜玉玲 青岛国货公司经理 郭文宽青岛 专用汽车制造厂工人 (工运史办公室) 共青团青岛市委员会 争创青年全优岗活动深入扎实。各级团组织把加强青年岗位建设作为团的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保持同频共振的最佳结合点,从企业的生产实际出发,认真详细地制定了包括产量、质量、管理、安全、纪律等方面内容的创岗标准和奖惩措施,积极创造条件,把青年创岗活动纳入企业行政考核序列。“青年质量哨兵”、“三优一保创优赛”、“星级服务”、“让青春在岗位闪光”等活动,引导广大青工围绕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效益观念,竞争观念,强化了青工的岗位意识。全市有105个“青年全优示范岗”获团市委表彰。 青年科技行动富有成效。一是从政策配套和成果推广两个方面深化了青工“五小”活动。进一步完善了从立项、攻关到成果鉴定、推广应用、表扬奖励的“五小”一条龙工作体系,使“五小”活动逐步纳入了企业科技进步与管理的轨道。在第七届青工“五小”智慧杯竞赛活动中,有676项成果参加市级评定,180项新成果获市级奖励。再次荣获全国第四届青工“五小”智慧竞赛活动先进城市称号。二是进一步深化了青工技术比武活动。各级团组织从促进青工素质上台阶,技术水平上等级这两个环节入手,促进了青工技术培训比武向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渗透,成为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渠道。团市委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的青年奥林匹克技术大赛和青工TQC优秀成果评选活动等,受到青年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三是加强了青年科技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团市委联合市委组织部等部门开展了“评选十佳科技青年和青年专业技术人才选拔管理”活动,召开了青岛青年科技人才暨“五小”成果表彰大会,以市委、市府名义表彰了青岛市十佳科技青年,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影响。四是开展了乡镇企业青年科技行动。为促进乡镇企业第二次腾飞,广大农村团组织围绕乡镇企业新产品的开发,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广泛组织攻关活动,确立攻关项目5000余项,创经济效益2800余万元,60个项目获得市级表彰。五是进一步深化了青年科技星火工程活动。各级农村团组织在坚持“一建三定”的基础上,以加强星火带头人骨干队伍建设为重点,以科技培训为主要方式,促进农业新技术的推广、扩散和应用,涌现出市级科技星火带头人100名,省级星火带头人66名,3名农村青年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优秀青年带头人称号。 共青团工程建设形成规模。企业团组织围绕生产经营中的急、难、险、重任务组织开展的生产突击活动,为团的工作赢得了信誉和地位。青年生产线青年班组、共青团机台等“青”字号工程建设,凝聚着各行各业青年的辛勤汗水和创造业绩。青年绿化工程建设再掀高潮。全市农村团组织共植树126万株,创建绿化工程67处。胶南青少年海防林被团省委命名为省级优质工程。团市委命名表彰了58条“青年文明街道”。在纪念青岛建团70周年之际,团市委隆重召开了第五次新长征突击手表彰大会,300名新长征突击手和100支突击队受到表彰。 青年经贸实践效果好。在啤酒节期间,团市委联合有关部门成功举办了’93青岛。山东青年科技经贸博览会,22个展团近百个单位组团参展。国家科委信息中心、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和驻青高校的3200项科技项目在会上交易。举办了青年科技成果信息发布会、中外青年企业家科技经贸信息交流会。博览会共签订经贸产品订货合同(协议)44项,成交额1133.48万元,达成经贸和科技项目转让、合作开发意向27项,金额3285万元,受到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积极组团参加了全国第二届青年科技发明博览会,并荣获优秀组织奖、2项成果获得了博览会金奖。以市内五区团委为主,举办了“青年夜市”,在促产展销、文明服务、文化娱乐、发展第三产业等方面体现了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和社会优势。 团办实体发展迅速。各级团组织认真落实《关于我市共青团组织发展第三产业兴办经济实体有关问题的意见》,坚持服务经济、服务团的工作、扩展领域、增强实力的原则,抓住机遇,大胆闯试,因地制宜地开发了投资少、见效快、有市场的项目,并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竞争能力,促进了团办实体的健康发展。农村团组织通过建立健全农村青年科技服务体系,建立了以乡镇、村级青年经济技术服务中心和各类专业协会为载体的经济实体,使基层团的经济活动进一步走向系统化、实体化。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基层以上团委创办实体184个。 大、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以科技服务为重点,以“参与经济长才干,建设青岛做贡献”为主题,以“科技服务建设营”、“产品促销实践营”、“经贸洽谈实践营”为主要形式,继续组织了“国情民情考察营”、“基层挂职实践营”活动,引导大学生走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获得团省委的表彰。中学(中专中技)实践教育活动以“知国情、树理想、长才干”为主题,组织开展了社会考察、岗位实践、服务实践及实践征文等活动,并举办了囊括英语、微机、烹饪、服装模特和服装设计、科技“三小”5个项目的中学生技能智能大赛,引导广大中学生刻苦学习、勇于实践、奋发成才,促进了中学生的全面成长。 学雷锋活动注重实际。3月5日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题词30周年,各级团组织把学雷锋精神与社会公德教育结合起来,大力倡导团结友爱、文明礼貌、见义勇为、尊老爱幼的道德风尚。团市委召开了全市纪念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30周年,学雷锋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争三好、创三优”活动普遍开展。弘扬了社会主义文明风尚,提高了青年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水平。 青少年文化活动日超活跃。在第三届青年科技文化节和全省首届青年农民科技文化艺术节中,各级团组织精心组织,广大青年踊跃参加。各级团组织开展的“卡拉OK大赛”、“歌咏比赛”、“文艺晚会”、校园文化、“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及各类文体活动,吸引了各类青年,适应了时代青年的需要,起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在青岛建团70周年之际,各级团组织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用共青团光辉的历程和奋斗的篇章教育了广大青少年。 基层团建抓主要环节。各级团组织贯彻“大团建”的工作思路,以落实《青岛市团的基层整体化建设实施细则》为重点,坚持抓基层、抓实事、抓落实的方针,通过“达标、升级、创先”、“双推荐”和以党建带团建等方式,推动了基层团建的全面发展。不断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积极优化团干部的知识结构,组织团干部学经济、学管理、学技术。团市委组织了60名专职团干部到中央团校培训。组织了2批团干部到外地团校办班学习。举办了团干部技能培训班,增强了团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希望工程初见成效。从年初开始的希望工程——学雷锋献爱心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希望工程爱心奖券”的发售为全省首创。“希望之歌”大型晚会的成功举办、黑豹乐队义演等活动不断将希里工程推向高潮。截止年底,社会各界共为希望工程捐款30多万元,已救助400名失学少年,在社会产生较大反响。在山东省部分地区遭受洪涝灾害之际,各级团组织积极发动,广大团员青年慷慨解囊,不到1个月,全市团员青年为灾区捐款10.6万元。 第六次学代会圆满成功,市学联于五四期间召开了青岛市学生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一届学联领导班子。建立了学生会驻会制度,成立了市大学生球迷协会,促进了学生会的正规化建设。少先队工作成效显着。以劳动实践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少先队活动丰富多彩,全市各级少先队组织广泛开展了“人人争戴少先队劳动奖章”活动,举办了“六一”少先队员“露一手”大赛。台东五路小学杜瑶瑶分别被团中央、团省委评为十佳少先队员。评选表彰了十佳辅导员,并享受市级优秀教师待遇。团市委被团中央授予全国少先队劳动实践教育先进单位。 统战外事工作更加活跃。青联组织主动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积极为改革开放牵线搭桥。市青联承办了全国部分省市青联秘书长会议,圆满完成了日本关东青年考察团、香港青年联合考察团、香港青年商会考察团和澳门学联代表团等各项外事接待任务。 (团市委) 青岛市妇女联合会 “双学双比”活动突出沿海城市特色,取得了斩的进展。一是“双学”逐步向多元化、高层次发展。培训上实现了4个转变,即由扫文盲为主,向扫科盲为主的转变;由学习单项技术为主,向学习多项技术为主转变;由学传统技术为主,向学高新技术为主转变;由学实用技术为主,向学专业、系统技术为主转变。全年各级妇联共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2.95万期,培训妇女63万人次。完成年初确定的30万名妇女专业技术骨干的培训任务。全市从事农业生产的妇女,基本上掌握两门以上生产技术,已涌现出8354名女农民技术员,达到每村1-2名女农民技术员的要求。另有以妇女为主的科技示范户44284个,二是竞赛重点更加突出,领域不断扩大。各级妇联在抓好“吨粮田、双百棉”,、庭院经济开发、艺品加工、“三八”,绿色工程等项竞赛活动的同时,结合沿海开放城市的特点和妇女的优势,围绕发展科技型和外向型经济,重点开展了出口创汇竞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产竞赛和“三八”妇女储蓄竞赛。基层巳建立起800多个妇女致富协会、艺品生产服务站、商品生产服务站和技术协会。有57万妇女参加植树造林,植树457万棵,营建“三八”工程基地540个,修建“三八”路、渠1167条。 “巾帼建功”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全年举办不同类型的文化、科技、技能培训班2125期,培训女职工123200人次,培训女企业家300人次。突出抓了纺织、商业、卫生三大行业的岗位建功,带动全市的竞赛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女职工提合理化建议13600条,节约资金560多万元,贡献义务劳动日4700多个。重点在女科技工作者中开展了“巾帼创造发明杯”活动,收到推荐上报的103人、235项获市科技进步奖以上科研成果,经评定。授予85人“巾帼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 深入开展思想教育和家庭文化建设活动。推出一大批妇女先进典型,向社会广泛宣传,树立时代妇女形象;在万名妇女中开展了“中国近代史知识”竞赛,在基层妇女中开展了“幸福家庭观”、“新时期妇女形象”、“如何在市场经济中实现自身价值”等演讲、讨论;组织妇女向我省临沂遭水灾地区捐款135万元,捐衣物17万件;举办了第5届“母亲节”活动,邀请5年来被授予“大地奖”的百名青岛市优秀母亲参加“母爱共天涯”联欢会,谈感想、赞奉献,并向劳改的女青年发出了“给女儿的信”,挽救失足女青年;围绕家庭文化建设主题开展优秀家庭文化建设活动大奖赛,重点开展了“家庭读书会”的试点和“美好家庭”评选活动;在广大妇女和党政机关妇女中分别开展了做拒腐防变的“巾帼卫士”和学政、议政、勤政、廉政,做人民公仆的“四政一仆”活动,得到广泛响应,提高了妇女的思想政治素质。 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各级妇联、妇委会以《妇女权益保障法》颁布实施1周年为契机掀起了《妇女法》再学习、再宣传的高潮,层层举办了社会各界参加的大型座谈会、纪念会、宣传咨询等活动。5万余人参加了市妇联组织的“保险杯”《妇女法》知识大赛。市妇联会同市总工会、劳动局等部门,对全市贯彻《山东省实施〈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办法》情况进行了调查,使女职工劳动保护有了明显的加强。90%以上的机关团体、学校和大中型企业按国家的要求,实现了劳动保护和卫生保健;以上的乡镇企业正在实现对女职工的劳动保护;6万名纺织女工已有97%怀孕7个月的女职工和62%的哺乳期女工不上夜班。各级妇联开展了代办保险业务。 积极宣传推荐女干部。1993年换届中,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均配备了女领导干部;12个区市五大班子中,配有女领导干部34人,比上届增长了54.6%;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中有女代表147人,第八届政协委员中有女委员108人,分别占26.1%和20.3%;全市168个乡(镇)街党政班子配备了女干部,约占乡(镇)总数的80%,均高于全省、全国水平。各级妇联积极配合党委组织部开展工作,共同举办女干部培训班,召开经验交流会,使女干部的培养、选拔、推荐、管理工作更加科学、系统、规范。 1993年,县级以上妇联处理各类信访案件1015期,处结率均达95%以上。同时,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嫖娼卖淫等活动,帮教失足妇女,1993年又有39名女青年解除了帮教。 儿童少年工作。1993年,市妇联加强了儿童少年工作。一是协调有关部门重新修订了《青岛市儿童少年事业发展“八五”规划》,市政府以青政发[1993]184号文件印发全市实施。二是组织专家顾问小组深入“三优”试点单位检查指导工作,修改了“三优工程”实施细则,进行了“三优”目标值的摸底调查,培训了“三优”工作骨干。三是突出了家庭儿童教育工作,在全市城乡创办了6626所各种类型的家长学校,62.86万名家长参加了家长学校的系统学习,还加强了市、区、街三级“家庭教育理论研究会”工作,举办了全国家庭教育研讨班,积极探讨新形势下家庭教育工作的内容、方式、渠道。同时,全市的“六一”庆祝活动丰富多彩、形式新颖,突出了为儿童办实事、办好事,进一步倡导了全社会关心爱护儿童少年的公民意识。 调查研究工作。1993年,各级妇联普遍强化了调查研究工作。市妇联组织了2次大的调研活动,上半年,围绕“新形势下妇联如何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家庭文化建设活动探讨”、“妇联兴办经济实体”、“基层妇联组织在机构改革中的情况”4个题目,深入到四市五区及部分乡镇、村开展调查研究;下半年,在女干部中开展了“市场经济与妇女”、“家庭文化建设”、“女干部成长之路”征文活动,在妇联系统开展了“市场经济与妇女工作”研讨活动,收到征文、论文、调查报告160余篇,评出优秀论文、调查报告24篇,优秀征文16篇,有10人在研讨会上进行了交流。 “三八”爱国储蓄活动。市妇联在全市城乡妇女中重点开展了“三八”爱国储蓄活动,发动妇女为党为国分忧,为经济建设聚集财力。2月22日,市妇联与农行在莱西市召开“三八”储蓄工作会议,要求妇联组织发动妇女参加储蓄,并积极筹办储蓄代办所。至年底,各市、区妇联共办起“三八”储蓄代办所10个,存款余额达300万元。8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1993]6号文件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市妇联向全市妇女发出了“关于开展‘三定’女子爱国兴市储蓄活动的紧急通知”,得到广大妇女的积极响应,仅1个月,妇女存款总额达1.0148亿元。 市儿童少年活动中心奠基。青岛市儿童少年活动中心于12月18日正式莫基开工。“活动中心”座落于青岛浮山湾畔,东海路、海天大酒店的东南侧,占地30亩,总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是青岛市政府1993年重点要办好的14件大事之一,由青岛市妇联和青岛市东部开发指挥部承建。“活动中心”由科学宫、艺术宫、少儿之家3个单体建筑组成,建成后将成为青岛市最大的综合性儿童教育、活动、娱乐中心。正在动工建设的一期工程为科学宫,占地4700平方米,投资2000万元,预计1994年底建成并交付使用。 国际交往。6月22日至25日,青岛市妇联接待了匈牙利儿童友好访问团。外宾在青期间,游览了市容,参观了学校、工厂,与青岛儿童进行了联欢。 7月2日至20日,市妇联副主任臧勇军率青岛市5名儿童,随宋庆龄基金会儿童访问团,应邀对匈牙利进行友好访问,在匈牙利先后参观了斯盖特、巴勒顿、布达开塞等5个城市,与当地儿童进行了9场交流演出。 10月19日至28日,应日本国下关市龟田博市长的邀请,青岛市妇女代表团对日本国进行了为期10天的友好访问,在下关市期间,代表团拜会了市长龟田博,与当地妇女组织进行了交流座谈,参观了保育园、幼稚园和1所小学,对日本儿童的娱乐、学习、生活情况,以及有关的管理措施进行了考察了解。代表团经大阪、京都、东京回国。青岛市妇女代表团由8人组成,其中专职妇联干部5人、女企业家1人、女领导干部1人、翻译1人。青岛市妇联主任荣景裘任团长。访问期间,日本“朝日新闻”、“山口新闻”、“每日新闻”等新闻机构对此做了详细的报道。 青岛市工商业联合会 组织建设。3月160-17日召开了市工商联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孙鸿正当选为主任委员,王思建、周广禄、张瑞敏、贾森、郝继恩、赵志刚、邵瑞琦、黄建青、陈守国、孙加显、冷济政当选为副主任委员,甘行茂为秘书长。11月30日—12月1日召开的市工商联八届二次执委扩大会议通过青岛市工商业联合会同时称青岛市民间商会,一套机构两个牌子,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同时变更为会长、副会长。中共青岛市委副书记胡延森、市政府副市长邹立健被聘为青岛市工商业联合会、青岛市民间商会名誉会长。 1993年共发展会员201名。截止年底,共有会员3525名(个),其中企业会员1158个、团体会员19个、个人会员2358人, 对外联络工作。组织了60余家私营企业、三资企业、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的负责人赴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香港、澳门进行市场考察,为把企业推向国际市场进行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993年先后接待了来青考察的台、港、澳、韩国、马来西亚等海外客商11批50余人(次),与台湾中华工商联合会签定了业务合作意向7项,并建立了友好关系,互聘了名誉会员。经联系,香港恒基(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项目总监一行对青岛市房地产投资环境进行考察,与有关单位达成3个合作开发协议。 为会员服务。1993年成立了工商联三胞投资企业会员联谊会和市工商联经济协调服务中心,建立了一个多功能的服务体系,各项服务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为会员企业融资85万元,签定购销合同7份;为6家企业会员聘请了常年法律顾问,为会员企业进行法律咨询10余件(次),处理经济纠纷11件(次),挽回经济损失100余万元。 护大工商科贸活动。经市政府批准,与市经委联合承办了由全国工商联,中国电子商会主办的中国(青岛)家用办公通讯电子新产品新技术交易会。有100余企业和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参展,成交额达1.5亿元,技术转让成交350万元。会同有关单位组织了39家企业在越南海防举办的中越商品交易会和在北京举办的中日商务洽谈会,取得了一定的效益。 参政议政。经市工商联各级组织推荐,选举安排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会员代表211人,其中,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9人,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35人;各市、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167人。在两会期间提出议案和提案71件,较好地发挥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对全市中小型企业公有民营问题进行了调查,撰写了《关于加快中小型企业公有民营步伐的建议》,报告受到市政府的重视。撰写的《浅淡私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论文在省委统战部刊物上发表。 宣传培训。全年编辑出版《青岛工商》6期,编发简报27期。在市级以上各种报刊、广播、电视发稿65件。与青岛电视台联合摄制了《四十年风雨同舟路》,较好地反映了会员的先进事迹。工商培训取得了新的进展,共举办各种培训班34个,培训学员1598人。全国工商联《培训通讯》3次介绍了青岛市工商联办学情况。 (张冬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