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青岛市在深化改革开放,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全市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整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为全市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 全市各级党委坚持把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线,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认真组织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广泛深入地进行了党的基本路线、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形势、敢策、任务的教青,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加深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自觉用这一理论武装头脑,指导行动,逐步确立起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增强了全市人民抓住机遇、加快改革和发展经济的责任感、紧迫感。与此同时,在全市人民中进行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广泛开展了“学先进、讲奉献、树新风”活动,总结和宣传、推广了以李梦周和“6.15”舍己救人英雄群体为代表的一批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无私奉献、廉洁勤政、开拓进取的先进典型,并利用这些典型,对全市人民深入进行了以“五爱”、“四有”为基本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党政机关、执法部门和各行各业领导干部中加强了反腐倡廉的教育,在广大干部、职工、群众中加强了以“建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为重点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教育,以及城市管理等有关法规的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市民遵纪守法和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意识,激发了“建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的积极性,有力地倡导和弘扬了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在抢险救人,克服自然灾害和经济建设遇到的暂时困难,以及在一系列内外事重大活动中,全市人民表现出了团结一致顾大局的髙度政治觉悟,勤奋工作争先创优的积极进取精神,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自尊自爱以礼待人的良好文明素养,受到了中央、省委领导同志的肯定和外宾客的赞许。 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蓬勃开展 “三优一做”活动成效显着 为适应全市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宏伟目标更好地相衔接,从5月至10月在全市首次开展了“创优良秩序、优美环境、优质服务,做文明市民”活动。这项活动是新形势下探索把精神文明建设与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有机结合,使之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进一步改善城市面貌和文明程度的有益尝试6市委、市政府专门下发了文件,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徐长聚为组长,市委常委、秘书长程友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孔心田,副市长闵祥超为副组长,各区分管书记、区长和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活动领导小组。各区党委、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坚持把“三优一做”活动纳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普遍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落实了目标和责任。整个活动坚持广泛吸引群众参与,坚持注重实效,以市容环境卫生、社会治安为突破口,重点解决环境“脏”、秩序“乱”、服务“差”的问题,特别是抓住了群众普遍关心、反映强烈、意见集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集中时间、集中人力物力突出整治。广大干部群众表现出很髙的热情和很强的参与意识,自觉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社会治安、市容环境卫生和“窗口”行业服务质量的明显改观。在此基础上,又在全市开展了层层争做“十佳先进单位”、“十佳文明市民”活动。经过基层的层层评选,分别推选了20个先进单位和20名先进个人作为“双十佳”候选名单,在《青岛日报》公布其先进事迹,广泛组织全市群众进行测评,在全市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各阶层的干部职工群众踊跃参加评选,共收到测评票12万张,从中产生了青京239/240列车组等10个“十佳先进单位”和杜瑶瑶等10名“十佳文明市民”,使整个评选过程变成了向全市人民进行“创三优做文明市民”再教育的过程。做文明市民、创十佳单位、建文明城市的良好社会风尚更加深入人心。 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更加深入扎实 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前几年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对创建活动的分类指导,积极开展了文明单位、文明村庄、文明乡镇、文明市(区)、局(公司)等各种主题鲜明的系列化创建活动。在创建的内容上,注重了两个文明建设和软硬环境建设的有机结合,既重视抓好思想道德建设,又重视抓好精神文明的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虚功实做,虚实并举,使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有效地推动了生产建设和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全市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已经形成各级领导重视、各行各业积极参与、创建层次不断提高、管理日趋规范的良好发展态势。全市涌现出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市、区5个,省级文明单位136个,市级文明单位标兵639个,市级文明建设先进市(区)、局(公司)24个,市级文明单位(村庄)2604个。 军警民共建活动有了新的发展 全市军警民团结协作,以提髙部队的战斗力和促进地方的两个文明建设为出发点,不断完善和丰富各种共建形式,注重共建实效。全市共涌现出军警民共建标兵单位36个,先进单位325个。为拓宽共建领域,先后总结并宣传推广了市南区、市北区开展“六联六建”活动的经验,使军警民共建活动开始向区域性共建拓展,进一步扩大和增强了军政军民团结。驻青部队发挥“驻在青岛、热爱青岛、建设青岛”的优良传统,积极参与青岛市的经济建设、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市容环境整治等工作,为青岛市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市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 各级进一步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教育体制改革也取得可喜的成绩,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各类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函授和电视教育均得到蓬勃发展,为全市的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特别是通过定向培训、岗位成才的人越来越多。为适应对外开放和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需要,在市区范围内开展了“市民普及外语90句会话”活动,广大市民踊跃参与,在全市掀起了一股“外语热”,对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增强市民的开放意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大力加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宣传教育,组织开始了大规模的“科技宣传周”活动,命名表彰了科技战线的42个先进集体和53名有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调动了全市人民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群众性文化活动日趋活跃,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青岛之夏艺术节、青岛国际啤酒节等重大活动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群众广泛参与、富有吸引力的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这些活动融思想性、艺术性、群众性为一体,坚持高雅文化和民俗文化相结合,寓教于乐,寓经贸于文化活动之中,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 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的方针,进一步强化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层层建立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普遍推行了划片包干,落实责任制和各种防范措施,进一步完善了以巡警、特警、交警、刑警、治安民警为主体,以治安联防、地区治保会、护厂、护校队等治保力量为补充的社会治安防范体系。按照“确保一方平安”的要求和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方针,先后组织开展“反破门、抓扒窃、打窃车、破大案”和严历打击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经济犯罪等专项斗争,着力整治了群众反映强烈的中小学周边秩序、旅游风景点秩序、集贸市场秩序和交通秩序,深入进行了“打非扫黄”、“除六害”斗争,使各种犯罪活动和社会丑恶现象得到了一定遏制,保持了社会稳定。 1993年度“三优一做”活动十佳先进单位 青岛铁路分局239/240次列车队 青岛港客运站 青岛市公安局市南分局中山路派出所 青岛市第一市政工程公司 青岛第二百货商店 四方区环境卫生管理处 青岛市市立医院 青岛公路客运公司青岛汽车站 市南区文登路街道办事处 市北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场三路管理所 (孙宪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