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
中小学教育
青岛市情网   上传:青岛年鉴栏目管理账户
  

1990年中小学教育概况

中小学德育工作已初步形成目标层次化、内容系列化、渠道网络化、管理制度化、考核标准化、评估科学化的新格局。各级政府普遍成立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机构,各中小学普遍建立和完善了校长负责德育工作的体制,学校党支部在德育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政治核心作用。市教育局先后制定了《青岛市中等学校德育工作条例》等5项制度,举办了335岁以下青年班主任培训班,共有500余人参加了培训。1990年成立了青岛市艺术教育委员会,制订了《青岛市中小学艺术教育规划》,举办了首届中小学艺术节,93万中小学生参加了艺术节活动。1990年市教育局制订了《各科教学德育要点及教学建议》各中小学都开展了军民、警民共建活动,实行厂校、街校挂钩,市区中小学普及了家长学校。市政府有关部门还确定了44个大中企业为中小学生市级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全市表彰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1000多人,优秀班集体、先进团支部200多个;表彰德育工作先进集体45个,德育工作先进工作者600多名。1990年在校中小学生犯罪率为万分之零点六五,处于全国同类城市的较低水平。

基础教育得到加强,教育质量全面提高。“七五”期间全市幼儿教育迅速发展,正在形成国家、集体、个人办园的新格局。1990年全市有幼儿园4782处,在园幼儿22.6万人,分别比1985年增长49.3%77.7%。全市城乡3岁以上幼儿入园率达到80%以上。特殊教育基本形成市办盲校、县办聋校、市内五区办弱智学校,乡镇办辅读班,农村弱智儿量随班就读的特殊教育网络。学校数已由1985年的5所增加到1990年的12所,在校生由1985年的386人增加到1990年的1200余人,分别增长140%211%。青岛盲校和青岛聋哑学校增设了职业中专班和初中班。初等义务教育已在全市依法宣布实施,农村地区已有122处乡镇和办事处经各市(区)政府检查认可宣布实现了初等义务教育。1990年全市有小学2532所,在校学生63.2万人,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升学率分别达到99.84%99.26%99.65%92%,分别比1985年提高0.462.022.2711.1个百分点。市区已普及初中教育,农村初中学生入学率逐年提高,有72处乡镇和办事处开始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1990年全市有初中学校444所(含职业初中),在校学生25.6万人,比1985年增加16万人,1990年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43%。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得到控制,学校数由1985年的84所减少到1990年的66所,在校生由1985年的5.2万人减少到1990年的4.6万人,减少12.3%;招生数由1985年的1.8万余人减少到1990年的1.5万余人。五年累计,全市共培养大、中专生17797人;向各类高校输送合格新生23224人,比六五期间增长51%。全市中小学,先后在试用普教新教材、弱智儿量随班就读。目标教学试验和德育专题实验等教育科研方面取得成果。城市小学取消了升学考试,实行了毕业会考,就近划片入学、薄弱初中得到加强,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1990年输送大中专新生5549人,是历年来成绩最好的一年。全市中小学生有422人(次)在国家和省学科竞赛取得优异成绩。

教育投入逐年增加,办学条件得到改善。从1985年到1990年,全市城乡国拨教育事业经费平均每年递增13.5%1990年达到1.5亿元,城乡教育费附加1990年达到1.04亿元,1990年全市勤工俭学纯收入6500万元,其中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的部分达1700余万元,同期国家拨款以外的教育经费共筹措1.76亿元,国拨经费同其他筹借经费比例由1985年的1:0.71提高到1990年的1:1.181990年生均教育经费小学达到83.10元,中学达到214.6元,分别比1985年增长118.7%75.9%,初步形成了以国家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新格局。教育投入的增长使全市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青岛师专移址新建后,招生能力由每年350人提高到650人。教育学院已拥有7800平方米的新教学楼。农村民办中小学校舍改造已基本完成并达到省定标准。全市已有6个市(区)的城镇中小学校舍的改造实现了五达标通过省级验收。据统计,七五”期间全市中小学校舍改造共完成投资28560万元,改扩建校舍87.7万平方米,其中市区投资4200余万元,改、扩建校舍13.8万平方米。教师住房由1985年的人均居住面积4.89平方米提高到1990年的5.95平方米。全市所有中学和54%的小学有实验室和仪器室,已配备理科教学仪器价值1441.55万元、电教设备器材价值1533.56万元、音体美器材价值1524.05万元,图书553.76万册,53处中小学建立了电算机室,30多处中小学建立了语音室。

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1990年全市有小学专任教师31481人(含民办教师,初中专任教师17307人(含民办教师),高中专任教师6093人。各师范学校生均教育事业费由1985年的不足700元提高到1990年的1189.19元。在招生方面,通过增设短线急需专业和实行定向招生、区域招生、招收民师生等措施,保证了基础教育师资的急需。五年来,全市共培养初中师资2000余人,小学和幼儿师资6067人。师资培训工作有了较大发展,五年来全市共培训小学教师9054人,中学教师13000余人,使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小学由1985年的61.25%提高到1990年的85.2%,初中(职业初中)由1985年的18.1%提高到1990年的52.65%,高中(职业高中)由1985年的29.8%提高到1990年的36.4%1990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进一步加强了以师德教育为重点的思想政治工作,市教育局制订颁布了《青岛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全市评出特级教师14名,中小学教师撰写的教研论文有101篇获国家和省级奖励。各级教育部门有计划地培训学校干部,到1990年,全市举办各类干训班21期,培训干部739人,利用各种短训班焙训干部6000余人。

(翟生伟  詹金贵)

中小学德育工作初步形成新格局

德育领导和管理机制初步完善。市教育局建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德育工作暂时条例》共十章66条,已在全市颁发实施。各市、区建立了以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安排专人抓德育;各中小学校建立了校长负责德育工作的体制,党支部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部分学校设立了政教处或德育处,进行了试点工作。

德育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校长、政治(思想品德)课教师的培训已形成制度。从1989年到1990年,培训校级领导干部15期,500多人次。定期培训政治课教师坚持每年署假举办大规模培训班。举办了3期青年班主任培训班,培训35岁以下的青年班主任500余人。一批班主任业校在基层建立起来。市教育局组织了青岛市优秀教师事迹报告团,在全市巡回报告,使师德教育出现新局面。

德育目标开始形成层次化。对优秀学生、一般学生、后进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全体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劳动教育、德行养成教育;对优秀生进行党的基础知识教育,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采取中小学生所能接受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四项基本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教育。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措施,实现不同的培养目标。

德育内容基本实现系列化。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人生观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劳动教育、艺术教育、青春期教育等形成系列/以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为中心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各中小学校结合中国近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充分利用各种历史资料,通过组织参观展览、调查研究、举办专题讲座、召开主题校会、班会、少先队会、故事会、举行演讲比赛、读书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建立新中国的光辉历史。市教育局组织了全市性的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电视知识大奖赛和文艺会演,激发了广大中小学生的爱国之情。

以学雷锋、学赖宁、学严力宾为中心内容的共产主义理想教育继续深入进行:市教育局于2月份召开了“进一步开展学雷锋活动动员大会”,组织了“学雷锋活动月”和“学英雄业绩、走英雄道路、做四有新人”系列教育活动。各中小学校普遍开展了《雷锋故事新编》、《青少年英雄列传》读书竞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有的邀请“严办宾事迹报告团”到校做报告,组织参观“严办宾事迹展览”。各学校还把学习活动同贯彻《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用《规范》律已,按《规范》做人。数千个学雷锋小组常年坚持开展“送温暖”、“便民服务”活动。

德育渠道进一步拓宽并形成网络。各学科课堂教学发挥了在德育工作中主渠道作用。市教育局制订了《各科教学德育要点及教学建议》,各中小学对各科教师在教学各个环节中体现思想性、教育性提出要求,并采取措施落实。在强调主渠道的同时,开辟多渠道。军民共建、警民共建、厂(店)校共建、街(村)校共建精神文明活动广泛开展。定期开展军训活动的学校达3262所,占全市中小学的98.4%。组织中小学生参加暑期夏全营的企业达441家。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新成绩。10月份,团中央在胶南召开了全国中学生实践教育活动华东地区总结汇报经验交流会。一批全国级、省级、市级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涌现出来。劳动教育做为德育的重要途径受到进一步重视,11月份,市教育局分别在青岛33中和胶南召开了市区中学、农村中学劳动教育现场会。家庭教育继续发展,家长学校基本普及。一批学校建起了校外辅导员队伍。各级“老干部协会”、“关心下一代协会”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发挥了作用。

育人环境进一步优化。各中小学校制订了“校风” 、“教风” 、“学风”,实行了《行为规范》、《学生守则》、《师德规范》三上墙;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陈列室、少羌队活动室、学校荣誉室等固定的德育阵地;一大批学校增加投资,加快了校园美化、绿化、教育化的进程,形成了浓厚的育人气氛。

德育管理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市教育局制订的《青岛市中学生思想品德评定试行标准》、《青岛市中学班主任工作考核试行标准》已在全市铺开实施。坚持了多年的徳育表彰制度、研讨制度、重节日纪念日活动制度、升国旗制度、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监督岗制度等更加完善。3月份,市教育局又制订了《青岛市中学德育工作检查提纲》,提出了六个方面、55条具体要求。6月份和11月份,市教育局组织检查组进行了复查,推动了基层德育工作。

中小学德育工作取得显着效果。各中小学校教学秩序良好,中小学生精神面貌积极向上。继勇救落水儿童的“见义勇为的优秀共青团员”李绪荣之后,青岛55中女学生张英洁勇斗歹徒,被省委宣传部、省公安厅授予“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称号;青岛27中学生魏峰抢救落水儿量,被授予“全国学赖宁文明少年”称号。1990年,全市中小学在校生犯罪率为万分之零点六五,比1989年下降15%,仍处于全国同类城市的较低水平。青岛市的中小学德育工作经验,分别在1990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和全省教育管理经验交流会上作过介绍。在1990年华东六省一市德育知识竞赛中,青岛47中作为山东省中学代表队参赛获二等奖。

(刘宗浚)

九年制义务教育

1990年全市有小学2532处,在校学生632314人,小学适龄儿量入学率、在校学生的平巩固率、小学生按时毕业率以及小学生升入初中比率分别达到99.84%99.26%99.65%92%,分别比1985年提高0.46%2.02%2.72%11.1%。全市的初中学校444处(其中职业初中34,在校学生256062人,在校学生比1985年增加16052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43%;在全市普及小学教育的基础上市内五区已普及初中教育。小学毕业生升人初中的比率己达99.8%1990年,有7个县(市、区)宣布实施初等义务教育,市内五区已宣布实施初级中等义务教育。160个乡镇中已有72个乡镇在实现了初等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宣布实施中等义务教育,稹盖人口243.96万人。1990年,各市、区的教育投人增加、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在2532所小学中有1563处小学校舍达到国家规定的校舍标准,639处小学的实聆室达到国家规定的实验室建设标准;音乐、体育、美术等器材达到标准的学校分别为1219处、1100处和759;图书数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的学校为1185处、初中学校中校舍和实验室建设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分别为223处和216处;音乐、体育、美术器材和图书数量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学校分别为195处、184处、118处和156处。

为推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全市于9月份开展了义务教育法宣传月活动。在义务教育管理方面,全市各乡镇开始进行义务教育的建档、评估工作。有160个乡镇建起了义务教育档案,已宣布实施初级中等义务教育的72个乡镇全部完成了自评,县(市)区政府对72个乡镇中的49个乡镇进行了复评,在复评结束的乡镇中实施水平达到优秀等级的为6个,良好的12个,较好的24个,一般的为7个。在各县(市)区复评的基础上,市人民政府组成青岛市乡镇义务教育实施水平复核评估工作小组,于1210日至19日对各县(市、区)推荐申报的“义务教育示范乡镇”进行了复核评估,分别按山东省颁布的乡镇义务教育评估标准对被评估乡镇实施义务教育的教育水平、投入水平和管理水平进行了具体量化评估,评估的结果是平度香店乡、莱西绕岭乡、胶南王台镇、黄岛区的黄岛镇、崂山城阳镇、即墨七级镇、胶州北王珠镇等实施义务教育的总水平均达到良好以上的等级。市内五区140处小学已进入依法实施初等义务教育的轨道。市教育局下发了《青岛市普通小学管理水平评估方案》和市重点小学评估联检的要点,对全市17处重点小学和部分县(市、区)的中心小学进行了评估,召开了青岛市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对胶南实验小学、莱西实验小学、平度实验小学、青岛平安二小、江苏路小学、台东六路小学进行了表彰奖励。省教委对青岛市24个乡镇的基础教育工作给予通报表彰,授予基础教育先进称号,同时授予胶南、即墨为学平度教育先进县。

(王桂祝)

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

1990年小学各科教学改革均取得较大进展。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在全国产生积极影响,宋君、张伟、曲卫英、顾松堂等在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上举行的示范课,引起广泛关注。数学“优化教学过程”的研究,在90余位教师的参与下,历时5年,已获初步成果,研究报告在全国4咩数学教学研究会第四届年会上宣读后,被评为优秀论文,《东北师大学报》等5家省级以上刊物同时刊载。

中学各科教学全面开展了“目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目标教学是借鉴美国着名教育家本杰明·S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在青岛全面推行的一种课堂教学的新方案。市教育局教研室应邀到36所中学进行了目标教学辅导讲座,听讲教师达3200多人次;各学科举行市级目标教学研究课56节;评选出市级目标教学最佳论文12篇。1990119日召开了“青岛市普通中学目标教学研讨会”对实施目标教学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一年来,市区有90%的中学开展了目标教学的实验探索,郊区有60%的中学进行了学习研究,其深度、广度和认真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高中教学以研究“三基”(基础年级、基础学科、双基落实)为主要措施,根据不同的学校实行不同的指导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推进;在高中基础年级的基础学科中成立旨在培养尖子人才的“奥林匹克学校”。数学(2中)、物理(1中)、化学(15中)、外语(9中)的“奥林匹克学校已初步完善,并取得了一定成效。除此之外,还充分注意总结和推广各科教师的教研成果,以点带面,推动教学工作深入开展。毕业生的政治、文化、身体素质均好于往年,高考成绩有明显提高。

初中教学以“目标教学”为突破口,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在题目难度与往年相同的情况下,1990年中考成绩,500分以上学生为1989年的两倍,200分以下的后进生数量明显减少。

一年来,全市普通中学有10篇教研论文获全国奖,19篇获省级奖。

(解本利 徐承功)

特殊教育

1990年青岛市特殊教育亊业得到较快发展,特殊教育网络已基本形成。市办盲校和中心聋校,市内五区办弱智儿量辅读学校,县(市、区)办学校,各乡镇在普通小学办弱智儿量辅读班,其他弱智儿量随班就读;各类特殊教育学校已经形成了从低到高,从基础教育到职业教育的办学结构。截止到1990年底,全市共有盲校1所,11个教学班,在校生116名。聋哑学校7所,55个教学班,在校生625名。辅读学校6所,36个教学班,121个附设弱智儿量辅读班,1147个随班就读点,在校生3377名。盲量、聋哑儿量、弱智儿量的入学率分别达到70%60%80%1025日至27日,青岛市教育局在胶州市召开了青岛市特殊教育现场会,会上,总结了全市特殊教育的发展情况,推广了胶州市发展弱智教育的先进经验,1213日至23日,全国首届特殊教育管理干部培训班在青岛举办。菲律宾、日本等国和我国的特殊教育专家为培训班讲课。青岛市在培训班上介绍了青岛特殊教育情况。参加培训的学员和外国专家还参观了胶州市的特殊教育学校、辅读班和随班就读点、青岛市盲校、市南辅读学校等,学员们和外国专家对青岛的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为了保证残疾儿量能按时上学,各市、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残疾儿量入学的建档工作,逐一落实适龄残疾儿量,采取措施保证其入学

(杨福林)

幼儿教育

1990年全市有幼儿园4782处,在园幼儿226179人,分别比1985年增加1500处和98875人,增长49.3%77.7%。全市城乡3岁以上幼儿入园率达到78.8%。其中全市学前一年幼儿总数67099人,已入园幼儿64609人,入园率达96.3%1990年全市幼儿教师数为10272人,比1985年增长2097人,增长率为20.41%,教师学历达标市区为60.02%(农村为30.34%),为了不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青岛市教育局重点组织幼儿教师学历达标的系统培训。青岛幼儿师范学校。各市区进修学校、业余幼师班共举办在职幼儿教师脱产、半脱产、业余、函授等多种形式的培训班37个,有1305名幼儿教师接受了培训。同时各市区根据本地幼儿教育实际积极组织《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学习班,有400余名园长参加了培训。

群众性教研活动蓬勃开展。1990年围绕“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形式”的研究课题,举行市级开放、观摩活动37次,参加活动者达5500人次。同时还重点加强了幼儿德育研究,颁发了青岛市《关于加强幼儿园思想品德教育的意见》、《幼儿德育实施细则》;完成了《实施北师大思想品德教育大纲》;举行了幼儿德育研讨会。其中《关于加强幼儿思想品德教育的意见》得到国家教委的青定并转发全国,有2篇教育论文在全国幼儿教育研讨会上交流。

幼儿教育管理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到1990年为止,全市评出一类幼儿园(所、班)286处,占全市园(所、班)的5.98%。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由1985年的75处发展到1990年的139处。1990年在全省托幼工作会议上,青岛市介绍了“加强科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的经验,这个经验被国家教委第30期《基础教育情况》刊登转发全国。

1990年,青岛市认真贯彻省托幼工作会议褙神,建立健全了托幼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青岛市托幼工作会议”,决定托幼工作由市妇联移交市教育局主管。市托幼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改设在市教育局。各市(区)、市直单位也调整完善了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相应的托幼工作领导机构。

(王瑞华。徐书芳)

艺术教育

各中小学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国家教委颁布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分别成立了中学和小学的“音乐、美术教学研讨会”,健全了艺术教育管理机构,市教研室配备了专职音乐、美术教研员,市及各市、区教育局都有1名副局长具体分管学校艺术教育工作。

根据国家教委《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要求,从全市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青岛市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规划》,以期逐步建立起具有青岛特色的艺术教育管理、教学和科研体系。为了保证《规划》的实施,市教育局还制定了《青岛市中小学艺术教育基本要求》,从五个方面提出应达到的基本目标。为了切实加强对学校艺术教育的领导,19906月召开了市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会议,并成立了“青岛市教育局艺术教育委员会”。

为了有效地推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各中小学校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小学生二年一次文艺会演,1990年又举行了全市“三歌比赛”;“青岛之夏”中学生文艺会演每年一届,已形成制度。全市中小学硬笔书法比赛,参加人数逐年增加,部分学生作品在全国比赛中获奖。199010月,举办了青岛市中小学首届艺术节,除中小学生文艺会演外,还有美术书法展览及集邮、摄影等展览。全市93万中小学生参加了艺术节。199012月举办了青岛市首届中小学生聂耳钢琴比赛。通过选拔,有204名中小学生参加决赛。经过比赛,共有6名学生获钢琴之星奖,9名学生获一等奖,14名学生获二等奖,12名学生获三等奖。

(徐宣模  曲秀江)

中小学体育

1.体育教学水平普遍提高。全市中小学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教委下达的《体育教学大纲》,严格按体育教学课堂常规实施教学,从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和生理、心理特点出发,采用了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各校每周每班开设2节以上的体育课,实行了男、女生分班教学,每堂课规定了一定的练习密度和负荷量指标。针对青岛实际,把田径、是球等项目列为体育教学的重点。为促进体育教学,全市每2年举行1次中小学优秀体育课评选活动;每2年举行1次体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

2.群众性体育活动扎实开展。各校建立健全了体育竞赛制度,坚持经常性和群众性、因校制宜和小型多样的原则,学校每年举办春季、秋季2次学生田径运动会,基本保证了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每周23次课外体育活动,天天做广播操。为检验各校学生群众体育活动情况,每年3月,市教育局、市体委联合举办青岛市市属中学班级团休三项健康杯比赛,各市、区也都相应举行这种比赛,1990年,各市(区)中小学体育达标率为95%

3.课余训练逐步实现正规化,各学校普遍建立了一支田径队和其他项目的训练队,每周保证3-4次业余训练,每次训练12小时。并保证在假期进行系统的训练。在业余训练中,学校注重了学生运动员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加强了对运动员的思想教育和对运动队伍的管理,并建立了各种训练制度和运动员档案资料。

4.运动竞赛水平不断提高。市教育局和市体委每年举办1次全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连续2年举办市长杯是球赛,每年举办多次五项联赛《田径、足球、兰排球、举重、游泳),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学校体育运动的开展。1990年在青岛25中举行的全国中学生田径比赛中,山东队有16人参赛,其中青岛运动员占10人,共荣获金牌12枚,为山东队荣获男、女团体总分第一名奠定了基础。

在国际性比赛中,青岛中学生多次代表中国中学生参赛,1990年在比利时第九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上获金牌2枚;为祖国,为青岛争得荣誉。

勤工俭学活动

1990年全市中小学勤工俭学活动贯彻“坚持、发展、整顿、提高”方针,坚持劳动育人方向,以发展校办工业为重点,第一、二、三产业并举,全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6亿元,比上年增长18%,上缴税款736.1万元,比1989年增长4.1%。全年创利润6532名万元,比1989年增长2%,相当于国拨教育经费46%。用于改善办学条件36807万元,用于改善师生集体福利等817.3万元。全市生均收人达到68.26元,比1989年增长3.3%,在全省名列榜首。即墨市、胶南市连续两年突破千万元,分获全省县(市)第一名。台东六路小学创收106万元,为全市小学第一名;即墨一中创收180万元,为全市中学第一名。校办企业素质有较大提高,有50名工厂管理人员获企业管理大专专修结业证书。青岛19中、22中、45中校办工厂的产品荣获省优质产品称号。有8所校办工厂实现归口管理,12所校办工厂的计量管理定级,4所校办工厂管理标准化评定为四级,4所校办工厂的产品领到国家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12所学校的校办企业荣获青岛市“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称号。部分校办工厂产品填补了国家、省空白,有的打入国际市场。

结合勤工俭学活动,劳动技术教育有了新发展,全市劳动课达标率达到95%以上。11月,市教育局先后在青岛33中学和胶南二中召开了劳动技术经验交流会。

(李启范  宋新华)

城镇学校校舍改造

根据青岛的实际,市政府制定了“分步走”方案,稳步实施全市城镇公办中小学校舍改造工作。为加快市区中小学校舍工作,青岛市人民政府每年安排改、扩建十多所中小学,将其列入市办大事之一、各市(区)成立了由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校改工作领导机构,结合本地实际,多渠道筹措校改资金,保证了城镇校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19907月和12月省教委、省财政厅、省城乡建委对全省城镇校舍改造工作分别进行了二次验收,青岛市的黄岛区、胶南市、胶州市、即墨市、莱西市、平度市实现“五达标”,通过省级验收,达到了优良等级。在首批验收中,胶南市、胶州市分别获校园环境单项第一名和第三名。在第二批验收中,全省有9个县、市、区的“五达标”达到优良等级,其中莱西市获得“五达标”第二名,并获课桌凳单项、操场单项第一名,校舍单项第二名,校园环境单项第三名。自1988年至1990年末,青岛市城镇公办中小学校舍改造投资已达15952.6万元,新建校舍34.5万平方米,修缮校舍78.6万平方米,征地476亩,并相应增添了教学仪器、图书资料等,一个良好的中小学生学习环境正在形成。

(朱敬福  霍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