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农业事业概况 农机化投入增加,1990年,全市形成了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体农机化投入机制。为期三年的全市农业综合开发,安排农机专项资金612万元,占总投入的17%。“七五”期间,全市购置农机的投入高达6.8亿元,其中农民个体投入占93.7%。值得重视的是,近年来集体购机投入的比重有所上升.1990年,全市县、乡两级用于购置大型农业机构的补贴和村级集体购置农业机械的资金达1500万元,农民个体自筹购机资金2500多万元。 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提菏。到1990年底,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535163千瓦,比1989年增长5.2%,比“七五”末增长6.8%。农用拖拉机保有量达到55363台,68.1万千瓦,分别比1989年增长3.4%和2.96%,比“七五”末分别增长价3%和34.6%,其中:大、中型11466台,34万千瓦(链轨式2153台),小型43897台,34.1万千瓦;柴油机91211台,比1989年增长10.8%;电动机124000台,比1989年增长8.4%;汽油机2074台,比1989年增长3%;联合收获机37台,其中自走式16台;机动收割机24台;机引田间作业机械74745台,比1989年增长9.17%,比“七五”末增长94.3%,其中大、中型20317台,小型54428台,犁37781台,收割机7309台,播种机11553台(精少量播种机790台);排灌动力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及其它农机具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农业机械总值(原值)达到12.5亿元,比1989年增长3.1%,比“七五”末增长119.3%.全市平均万亩耕地拥有农机动力3380千瓦,拖拉机73.8台,机引田间作业机械100台。 农田作业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髙.1990年,全市机耕地面积64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5.4%,完成机耕作业面积837万亩,其中深耕284.3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8%;机播面积331万亩,占种植面积的28.7%;机收面积214.7万亩,占种植面积的18.6%,其中小麦机耕、机播、机收分别达到418万亩、328万亩和202.45万亩;小麦机耕、机播、机收3项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9.7%,机脱100%;机械脱粒166.04万吨;机械植保面积36.07万亩;机械铺膜面积2.36万亩。1990年,全市机耕、机播、机收均创历史最高水平,注重调査研究,开拓农机工作。1990年,青岛市农机局先后组织了2次比较集中的调査研究,深入基层考查总结群众创造的新经验,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反映,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年内市农机局机关干部下基层调査400人次,通过总结归纳,形成各种工作意见、专题调奄报告、专业论文等100余篇,被市级以上工作信息、新闻报道和各类刊物采用的达40余篇(条)。与市广播电台联系,开辟了定期的“农机之友”广播节目,广泛宣传了农机化事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基层农机服务组织建设 1990年,青岛市基层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围绕深化农村改革的中心任务,认真贯彻了山东省政府《关于加强乡、村农机管理工作的意见》,重点抓了乡镇、村两级农机服务组织的建设,总结推广了胶州市加强乡镇农机站建设和莱西县加强村级农机服务组织建设的经验。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基层农机管理服务情况调査,开展了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达标升级活动,组织开展了村级农机管理人员的考核发证工作,根据达标升级标准,全市评出一级站8个,二级站11个,三级站37个,达标站50个。1990年,全市核发村级农机管埋人员证5520个,占总村数的91%。 1990年,青岛市基层农机服务组织走“以农为主,综合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路子,广开农机服务领域,兴办经营服务实体,取得了明显进展,全市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农机管理和社会化服务体系。1990年,全市拥有乡镇以上农机管理服务组织191个,干部职工1141人,其中科技人员114人;建成县级农机服务中心5个,农机化学校7所,农机化技术推广站(研究所)6个;161处乡镇(街道)普遍建立了农机管理服务站,其中建成管理、经营、服务三位一体的实体型农机站101个,占乡镇站总数的63.1%;村一级建立各种农机服务组织2442个,占总村数的40%;村以下发展起各种农机专业服务户18176个,占农机总户数的10.2%。 1990年,全市各类农机服务组织签订小麦机收合同126万亩,机播合同205万亩,机耕合同409万亩.到年底,全市市(区)、乡镇两级农机管理服务组织拥有固定资产1000万元,年实现有偿服务收人922.4万元,纯利润208.4万元。 为提高村级农机化服务功能,1990年,市农机局在胶州市李哥庄镇后石龙村认真抓了村级实体型农机队的试点工作.该村占地2000平方米的农机服务队已初具规模,建有4间办公室,19间车库,拥有链轨拖拉机、机引犁、小麦联合收获机、玉米联合收获机、秸杆还田机等总值20多万元的农业机械设备,为群众承担起耕、耙、播、收、运、脱等全套机械作业服务。农机服务队内设专职队长、会计和保管,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农机服务队承包了村1000亩成片土地,收获粮食全部上交国家。 农机化科技兴农 1.农机培训工作。1990年,全市7处县级农机化学校,5年纳入了成人教育管理渠道,4处达到农业部颁发的“四有”标准。1990年即墨等6处农机化学校共购置教练车、各种新式农机具、声像电化教具226台件,各种图书资料4126套(册),总投资达16.2万元,培训规模达到1000人。1990年,共培训拖拉机驾驶员3150人,管理干部251人,各种农机手24695人。 2.农机化科技推广工作。“七五”期间,全市农机部门推广小麦机械半精量播种332万亩,玉米机械套种34万亩,小麦机械收获719万亩,化肥机械深施109万亩,仅以上四项农机化新技术推广累计可增产粮食4亿斤,减少损失和降低成本5000万元,节省工日550多万个。1990年,各级农机部门围绕科技兴农总课题,大力推广机械工程措施与生物技术措施紧密结合的“三播二深”新技术,即小麦精少觉播种、早田沟播、玉米机械套播、深耕和化肥深施。1990年全市完成机械深耕232万亩,化肥深施40万亩,精少最播种93万亩,旱田沟播40.6万亩,玉米机械套种17.8万亩,玉米秸杆还田5.8万亩。据实验测定,机械深耕30厘米以上,小麦、玉米增产10%以上,小麦精少量播种,每亩可节种5至6公斤,增产40公斤以上。新式农机具研制成果可喜,各县市(区)农机化技术推广站、研究所共研制新机具6种,其中3种通过市级以上鉴定,平度市农机研究所研制的2RB-1型花生播种耧填补了全省空白,胶州市农机推广站研制的4GL-1.4型小麦联合收割机填补了全国空白。 农机化基础管理 1990年,农机化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拓展,全市农用柴油供应渠道全面理顺,农机农田作业合同制进一步推行,乡镇农机服务组织“达标升级”活动广泛开展,实行农机包修制的维修点逐渐增加,《青岛市农村机械维修点管理办法》正式出台,农用拖拉机全面委托开始实施。在农用柴油管理方面,全市共分配计划内柴油43710吨,争取部、省计划外用农用救灾柴油1350吨,争取市、县两级财政补贴264万元,议转平柴油4000吨,其中签订各类农机农田作业合同用油26226吨,占分配计划的60%,推广金属清洗剂71.08吨,柴油添加剂11.1吨,检测195型拖拉机19199台,195型柴油机9615台,分别调整7603台和3622台,全市共节省柴油2420.6吨.在农机维修方面,市政府“农村机械维修点管理办法”出台后,到年底建县以下农村机械维修点1300多处,共维修农机具27万台(件)次,农业机械的技术状态明显好转。在农机供应方而,全市农机供应系统通过开展各项优质服务,克服种种困难,1990年完成进货额18083.5万元,销俾总额19624.5万元,实现利润255.8万元。在农机安全监理方面,共培训市县两级内业管理人员30名,县乡两级监理人员260余名;年检拖拉机42106台,年审驾驶员41866人,分别占B标任务的120%和119%;农机事故千台重伤、死亡率控制在0.21%0,比规定指标下降了0.59个千分点。 (华正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