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市机械局系统概况 1990年,在治理整顿的大环境下,国内市场对机电产品的需求大幅度缩减,市机械系统的经济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相当一部分企业生产任务不是,产品销俜不畅,库存积压较多,因而造成资金严重短缺,经济效益滑坡,影响了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转。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市机械局引导企业着力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管理素质,精心组织生产经营,从而较好地完成了本年度大多数经济技术指标。局直属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8014万元,比上年下降5.2%;产品销售收入66848万元,比上年下降15.04%;实现利税4487万元,比上年下降63.16%;出口产品收购值1255万元,比上年增长37.4%;技术改造投资完成3842万元,比上年增长14%;主要产品质1稳定提高率为91.4%,优质品产值率为31.3%,分别比上年提高1.41和1.1个百分点;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低6.8%。 基本完成了“七五。计划目标,为实施“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奠定了基础。“七五”期,市机械系统认真贯彻执行深化改革和治理整顿的方针,坚持上质围、上品种、上水平,提高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了“量”的稳步上升与“质”的较大提高。在里的上升方面主要表现为: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8.5%,实现利税年均递增4.1%,出口产品收购值年均递增30.7%,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递增6.9%,固定资产原值年均递增8.7%。而且历年的主要经济指标,在山东省机械系统均名列前茅,并占有较大比重。在质的提高方面主要反映为:通过加快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发展了一批水平较高、质量较好、市场竞争能力较强的名优产品,整体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有了提高。五年中共完成新产品开发638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110项,填补国内空白或居国内先进水平的160项;产品累计创国优4种、部优53种、省优177种。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开发创新,已有145种产品达到国际七十年末八十年代初的水平,22种设备实现机电一体化,90多种产品开始替代进口。出口产品也由24种增至54种,分别销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强化经营销售,努力促产增收。在机械产品市场发生变化,产品销售不畅的情况下,各企业认真采取相应对策,开展生产、经营双项调度,尤其注重了产品经销工作。(1)把产品销售放在首要位置,全方位地开拓市场。许多企业开展全员销售,加强产品广告宣传,到省内外走访用户、推销产品、回收货款。(2)充实健全销售队伍,落实经营承包责任制。多数企业都制定了产品销售奖励办法,普遍实行了联购联销的奖罚措施,即核定销售基数,超基数后按销售收入的5%。给予奖励。并且把产品销售、压缩库存、清理欠款与经济利益紧密挂钩,以充分调动经销人员和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同时注意抓好销哲队伍的建设,不断增强经销力通过实行招聘和培训,提商销售人员的隶质;并且做到专业经销与全员销售相结合,进一步适应了启动市场、扩大销售的要求。(3)认真搞好秋季销售活动,积极进行产品协作配套。市机械局按照市经委关于开展工业产品秋季销售活动的要求,组织企业抓住有利时机,举办各种产品订货会;主动面向社会和用户加强产品宣传,在局供销公司设立了“机械产品展销室”,以长期固定地展览和经销名优重点产品。由于从上到下普遍重视经销工作,全局较好地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专业经济目标,其中销售收入比原计划提高8.1%。 坚持上质量上水平,不断推动技术进步。在搞好新产品开发的同时,全年新制和修订产品标准50项,采用国际标准验收合格19项,使全系统采标产品达到132种,占主要产品总数的33.8%;并有33个企业通过了标准化水平验收,其中5个企业达到国家二级企业要求。工艺突破口工作经省机械厅检查,共有5个企业获双优称号,17个企业获良好称号。通过落实“以质量为主线”的方针,促进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又有51种产品获优质产品称号,其中国优1种、部优8种、省优12种、市优30种。有5个企业分别创市级以上质量管理奖。青岛电缆厂和青岛钢球厂的产品荣获。。青岛金花”称号。在技术改造方面,由于认真抓好项目清理、资金落实与实施调度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年度技术改造和基本建设任务。当年共下达固定资产投资计划42项,年计划总投资5005万元;实际完成4261万元,占原计划的85%。其中,技术改造部分30项,完成投资3824万元,技术引进和利用外资又有新的进展。年内四个合资企业正式签约,即青岛造船厂与西德合资的。宇宙集装箱工程有限公司“青岛万向节厂与香港合资的中发车辆零部件有限公司”,青岛液压元件厂与台商合资的“五桦钢塑制品有限公司”,青岛电焊条厂与香港合资的恒青焊接材料有限公以上四个项目的合同总额为2625万美元,其中直接利用外资1003万美元。 抓好各项管理,提高企业素质。年内获准晋升国家二级企业5个,省级先进企业3个;跨人国家二级节能企业和省级节能先进企业各4个。全系统已有国家二级企业11个、省级先进企业16个,占系统内企业总数的33%。职工教育工作,通过对企业领导干部。中层管理干部,专业人员、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举办不同形式的培训学习,全局参加培训的人数达19177人,占职工总数的53.7%。经市劳动局批准,共有103名高级技工被确认为技师。另外,组织部分青工参加了首届全国技术大赛,分别获得了全省选拔车工、电焊工第二、二名,钳工第三、六名;捷能动力集团公司的李万翔以全国大赛车工第五名的成绩,荣获“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等称号。 调整产品结构,适应市场变化 1990年,市机械局根据治理整顿的要求及本系统的实际,坚持把调整产品结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以发展“一创三节”产品(即创汇,节能、节材、节汇产品;下同)为主攻方向,进行了适应性、开发性、外向性三个方面的调整。 在适应性调整方面,引导企业针对市场变化,积极采取“六补”措施,即长线压缩短线补,旧品下降新品补,内销减少外销补,整机滞销配件补,制造损失修配补,主业萎缩副业补。其次是按照阐家产业政策,围绕研制和发展技术进步产品,限制和淘汰水平低。质虽次、效益差的产品,抓紧对现有产品进行分析评价,排出调整序列。同时,通过对所属企业及其产品的调查研究,针对产品畅销、平销和滞销三种不同情况,指导企业分别采取努力增加生产、拓宽经销渠道或开发新产品等不同措施,从而新增了一些适销对路和市场需求单一、小批。非标产品,填补了计划缺口,减缓了生产下滑的趋势。例如,青岛通用机械厂注重市场信息的搜集和经济政策的研究,主动跟踪国家重点项目,先后投产了60多种非标产品,逐步拓展了冶金水处理、啤酒饮料#石油炼化、城市煤制气等潜在市场,使生产经营每年都有新的起色。 在开发性调整方面,市机械局及时列出了为农业、交通、能源、通讯等行业服务的机电新产品100多种。年内共完成新产品研制项目127种,其中属于“一创三节”产品约110种;投产新产品创产值12500万元,实现利税1500万元。在这些新产品中,有27种达到国际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水平,70种填补国内空白或居国内先进水平。比较重要的有围带式抛丸清理机、高速封罐机、减摩机滤清器。油泵扁平电缆、汽车用耐低温密封件,新型磁电机,船用中心型蝶阀等等。其中有些新产品是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而研制成功的,收到既节汇又创汇的社会效益。如青岛粉末冶金厂开发的空调机电脑温控器,由于质量达到了进口原机标准,已成为替代进口及配套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 在外向性调整方面,许多企业发挥现有优势,把扩大出口创汇作为长远战略任务,不断开拓新的出口渠道,从而使产品出口的厂家、种类和数额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出口产品构成也初步得到了改善。是年全系统已有出口企业41家,出口产品54种;年出口额首次突破4600万元。出口较多的产品主要是50吨平板硫化机、自卸汽车、饲料粉碎机、刃具、锚链、密封件、铸锻件、蓄电池、汽车配件等。 同时,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也有了新的进展。在市政府的指导协调下,行岛钢球厂从全市经济的大局出发,于11月份兼并了责岛制笔总厂二分厂,既解决了长期亏损大户的问题,又有利于自身提高产品水平和生产能力。青岛汽车厂与“一汽”签署了关于实行紧密联合的协议,决定从1991年1月1对起,育汽的生产经营由一汽集团统一管理,这必将钉力地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并带动本市汽车行业产品结构的调整。 (苏林青) 制定“八五”期间重点产品发展规划 市机械局在总结全市机械工业“七五”期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本行业的实际情况,经过周密细致的调查、分析、研究和讨论,认真制定了“青岛市机械系统‘八五’期间重点产品发展规划”,并于1990年8月30日至9月1日,遨请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政府有关部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金融部门,市各工业局负责人,并召集机械系统各企业的厂长共400多人,举行了“青岛市机械系统‘八五’期间重点产品论证会”。中共青岛市委和青岛市政府的领导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郭松年书记、俞正声市长和秦家浩副市长都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论证提出,在‘八五”期间,市机械工业系统要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科技为先导,以质量为主线,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宗旨,以发展“一创三节两保证”产品为主攻方向(即发展创汇产品;节汇、节能。节材产品;保证重大技术装备及基础零部件,保证市场有效供给的机电产品),抓紧进行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断促进技术管理进步。其主攻方向是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坚持上质量、上品种、上水平,攻成套,扩大服务领域,提高经济效益。要组织企业积极发展能源、交通、通信、重要原材料和农用工业所需的成套设备和机电一体化产品,为国内外市场提供更多的“高技术、高附加值、高质量”的先进装备和机电产品。规划提出重点发展的产品共17类90种。一是组织现有名、特、优产品上规模、上水平,通过技术改造,使中小汽轮机、铸造机械、橡塑密封件、船舶、食品包装机械、钢球、压力容器、不间断电源、电站辅机等9类40种已在全国同行业中占一定优势的产品,提高技术档次及成套能力,形成规模经济,实现并扩大出口创汇二是通过内引外联、技术攻关,高起点地开发高能压力机、环保机械、集装箱、高强度紧固件、通讯电缆、新型载重汽车、精密模具、出口橡塑机械等8类50种新产品,要形成合理经济规模,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增强发展后劲。与此同时,还要以调整产品结构为主导,带动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准备组建或完善铸造机械、汽轮机、锻压机械、密封件、电器设备、食品包装机械等六个企业集团,建成铸造机械和电站设备辅机等两个全国性的成套生产基地。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改组,把一部分“小而散”的企业聚合为相对集中与紧密联系的企业群体,使行业的整体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化,以形成新的竞争能力和发展优势。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对机械系统“八五”期间重点产品发展规划进行了深入认真地讨论,在青定规划的同时,提出了许多中青的意见。会议之后,市机械局根据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讲话和代表们提出的意见,抓紧对规划进行了修改补充,并立即着手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这次“八五”期间重点产品规划的制定和论证,必将对本市机械工业在八五。以至整个九十年代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青岛汽车厂与“一汽”实行紧密联营 青岛汽车制造厂继1989年与“一汽”实行合营之后,1990年,该厂又与“一汽。正式实行了紧密联合。合营以来,虽然双方在合营企业的改造和生产准备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目前经济体制改革尚不配套的情况下,合营合同的某些条款难以全面实施,给企业的改造发展和生产经营带来诸多不便。为理顺各方面关系,加快工厂改造步伐和产品结构调整,使解放牌6吨平头柴油车尽快投放市场,双方商定,自1991年1月1日起,青岛汽车厂与“一汽”实行紧密联合。11月23日,秦家浩副市长与第一汽车制造厂广长耿昭杰分别代表青岛市人民政府和解放汽车工业企业联营公司在协议书上签字。 实行紧密联合后,第一汽车制造厂青岛汽车厂改变隶属关系,计划渠道转人“一汽”集团,在国家计委实行单列。工厂的人、财、物、产、供、销由“一汽集团”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经营、统一管理。企业名称不变,仍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具有法人资格,财务关系维持现状,税利上缴渠道不变。 (刘平) 铁道部四方机车工厂 1990年,为全国同行业50家最大企业之一和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之一。全厂占地面积222。8万平方米(包括新建的棘洪滩客车分厂及沧口分厂),房屋建筑面积61。98万平方米。职工12959人。类专业技术人员2714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780人(含高级工程师145人,工程师646人)。固定资产(原值)24254万元,动力机械总能力72583千瓦,并拥有较先进的检测手段。 1990年生产经营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为实现。“七五”打基础,八五”上水平的战略目标莫定了基础。完成新造内燃机车35台,修理内燃机车37台,新造客车378辆,修理客车154辆,钢水7415吨,配件72316件套。完成工业总产值35763。4万元(1990年不变价,按1980年不变价为289%。1万元销售收入40625万元,实现利税5134,5万元,其中利润41603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疗次突破2万元,达23184元/人年。 “七五”期间,该厂铁路客车开发实现了产品的更新换代,进一步发挥了“多品种、小批量、高级车”的生产特点。“七五”期间开发的新产品有甲、乙、丙级公务车,甲级餐车,25.5米空调软座、空调硬卧、空调软卧、硬卧播音车,替代进口产品的国际旅游车等15个新产品。国际旅游车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铁路客车制造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机车生产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铁路调车依谋进口的局面,并在完成国家指全性计划的同时,研制成功适应国内油田、冶金、工矿企业笛要的多种内燃机车,使产品打人路外市场。“七五”期间,先后研制成功东风5口岸、东方红(3)B型、GK0?590K青液力传动内燃机车,GK1型993K青。GK1A型810K青、GK1B810K青、GK6围810K青、GK1D型2X993K青内燃调机9个新产品。东风5型宽轨口岸机车,其技术性能达到青际同类机车先进水平。 “七五"期间,经国家批准。机客车系统进行了全面技术改造和改扩建。新逑的棘洪滩客车分厂于1986年7月奠基开工,1988年8月开始试生产,现已初步形成生产能力,从而为工厂的今后发展突定了基础。 同“六五”相比,七五。期间,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1倍,机车产虽增长了46.3%,客车产量增长了47.9%,全员劳动生产率增氏了89.6%。从1984年起,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全员劳动生产率,已连续7年实现稳步增长。 该厂连续第三年保持了山东省先进企业。山东199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798万元,为年计划的137%,比1989年增长22%;实现利润1085万元,为年计划的217%,比1989年增长50%;利税总额为1682万元,比1989年增长42%;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1164元,比1989年增长20%;直接创汇419万美元,比1989年增长32%;其他主要经济指标也均创历史戗好水平。获彳青岛市1988?1990年度先进单位”、青岛市1990年社会主义劳动竞赛“金马奖”,“丰收杯”、“技术进步杯等多项荣誉。 1990年,该厂的经营方针是:继续确保修船。带动两翼(造船、玻璃钢艇)起飞,开发支柱产品,开拓外向合作,加强企业管理,积极节约挖潜。推进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素质。 修船,1989年就已超过工厂设计生产能力的1倍以上,进一步发展的困难很大。1990年该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努力缩短修期,提高船坞利用率。(2)在确保国内远洋船修理的同时,扩大外轮修理。(3)开展航修业务并借用海军基地修船设施联合修船。(4)开辟特种船舶的修理和改装工程。从而使修船局面有了新的开拓。全年共修理各种船舶64艘,修船产值7157万元;修理外轮14艘,莨接创汇340万美元,占修船产值的23%以上;有3艘船舶被评为部优工程。企业茯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继续保持了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修船前三名的水平。 造船,在市场继续黹条的情况下,设法承揽钢结构工程和多种经茜项先后完成了港务局粮仓。第二套轻烃回收模块装近和3艘渔轮的建造,实现了年度计划。该厂自行设计的国内首创式“船舶横向翮转滑道下水”新工艺,完成了模型试验,。通过了专家会方案审定,正在进行施工。为工厂发展造船提供了有利条件,被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确定为建造5000吨以下中外船舶的11个厂家之玻璃钢产品又增加了许多新品种。继BH-6、BH—7、BH—8救生艇已形成批量生产和出口能力外,又开发出国内急需的小型B日-了5救助艇和高速侦察艇;针对国际航运界对高技术、高性能救生设备的需要,自行设计并研制成功BB-F7。8围自由抛落救生艇,同时获得英国LR。挪威DNV、中国ZC三家船级社的认可和产品合格证书,产品达到国际近期先进水平,填补了亚洲地区自由降落救生艇也产的空白。与济南鲁滨汽车研究所共同研制的玻璃钢车体微型汽车,已成功地完成了1万余公里的路试,。通过了省科委、省交通厅组织的鉴定。该厂跨转1991年的产品定单近千万元,生产保证系数达到90%。 企业综合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作为企业升级整改觅点的安全管理和质财管理有了明显起色,分别获得青岛市“安全算理先进单位”和“质量管理奖”。 该厂1990年完成的主要经济指标及与“六五”末相比的增长率和“七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率分别为:工业总产值增长214%,平均每年递增25.7%;利润增长184%,平均每年递增23.2%;利税总额增长263%,平均每年递增29.4%;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198%,平均每年递增24.4%;创汇增长10倍,平均每年递增61.3%。 技术进步和新产品开发硕果累累。基本实现了坞修机械化,建立了若干个专业化维修站和电算系统,实现了从普通船舶的常规修理向高度自动化的科学考察船、集装箱专用船、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等特种船舶的修理和改装工程的过渡。世界第一艘极浅海步行式钻井平台的建造成功萸定该厂造船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玻璃钢救生艇形成了比较完整的BH产品系列并在国内和东南亚地区占领了一定的市场,成为工厂的支柱产品之一。在大型钢结构件、人行立交桥、平板硫化机、轻烃回收装置等新产品的开发方面已获得了成功的经验和较大的优势。 年内,质量、安全管理已经达标;计围、档案、设备、物耗、财务等项专业管理通过了国家二级企业的检查验收;能源管理获得“国家一级节能企业”证书。企业综合管理已全面做好晋升国家二级企业的各项准备。 (何锦余) 四八〇工厂 始建于1898年。20世纪30年代以前,主要是为德、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修理和制造军械。30年代初建造了万吨级干船坞,嗣后开始船舶修造。除修军内外船舶之外,还修过美国潜艇和意大利轻型巡洋舰。修船生产一直延续至今。截止1990年,工厂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建筑面枳12.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5200多万元;设备总数1654台,其中大型设备除万吨级干船坞外,还有可同时修理8个船位的纵上横移的船台1座、并拥有4个码头和25吨、30吨商架吊车各1座。该厂已发展成为生产车间配法、技术设备先进、拥有较先进的检测手段的海军大型企业之一、为国家二级计量单位。1949年6月青岛解放以来,该厂共修船2200多艘/100多万吨,其中为英国、苏联、日本、新加坡等9个国家修船12艘;造船89艘/100多万吨,是解放前造船的16.5倍,其中有中国第一艘43吨级巡逻艇和中国第一艘水翼快艇。为冲破国外对修船重要配件的封锁,该厂试制成功了中国第一台潜艇日BB-1。4螺杆泵和中国第—台快艇推进器,并投入了批量生产。1958年为解决山东省的电力不是,该厂为青岛、淄博、枣庄三市试制成功了3台6000千瓦汽轮机,系当时全国首家非专业厂家的试制品。1970年参加试制成功了围带式布缆机,完成了千米深水的布缆任务,填补了国内的这项科技空白;1978年围带式布缆机与日BB-1.4螺杆泵同时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78年自行设计制成两台GD-20-6型鼓轮式电缆机,经中国到日本海底布缆成功,又一次成填补了国内海缆工程的空白。这两项布缆设备均达到了20世纪80年代国际科技水平。此外,还建成了木工车间噪声综合治理工程,成为全国全军率先完成的一项范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搞活方针指导下,该厂坚持“以军为主,军民结合”的方针,生产经营蓬勃发展,经济效益稳步增长。198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和利税总额,比改革初期的1980年分别增长159.19%、142.58%。除修船外,还生产保温车,此项产品荣获总后勤部和海军优质产品称号和中国二汽“双庆杯”产品荣誉称号。该厂经上级批准对外开放以后,与苏联、日本等国有船舶修理和产品制造项目。该厂技术力量雄厚,职工队伍素质较高,被评为军队一级先进企业(相当于国家二级先进企业)。 (郑启先 乔福先) 青岛专航车制造厂 1990年底有职工2201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77人;拥有各种设备506台;固定资产4261万元;占地面积19.8万平方米。建厂36年来,研制开发生产出载重量从3。5吨至20吨9种吨位级40余种不同类型的专用汽车。主要品种有:载重卡车、军用改装车、自卸车、垃圾车、油罐车:高附加值的曲臂登高消防车和30围水泥泵车等:1990年3月,该厂及其生产的QD352型自卸车被中国质量管理协会用户委员会和建设机械设备委员会联合评定为“产品质量较好的企业及其产品全年该厂实现工业总产值8001万元,销售收入3010万元,实现利润281万元。在安全性评价达到国家安全级标准,被山东省机械厅授予“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被评为国家二级计虽单位、全国汽车行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企业;国家二级企业复查合格。 (赵广圣) 青岛纺织厂 1990年,该厂拥有固定资产1.14亿元,职工总数5000人。该厂开发研制的FA203型梳棉机在1990年10月北京第二届围际纺织机械陴览会上受到一致好评;自行研制的GA003型自动络筒机性能和质围接近国外同类产品水平,1990年顺利通过部级生产鉴定和招标验收,填补了中国纺织机械生产的1项空白。1990年该厂实现工业总产值1.04亿元,完成梳棉机2316台。金属针布4098套,电动机11.27万千瓦,实现利润2300万元。出口创汇达1300万美元;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国家一级计围。企业和国家一级档案算理企业。 “七五”期间,该厂致力深化改革,实行了厂长负责制,普遍实行了经济责任制,与主管部日签订了“两包一挂”经营承包合同,实行了企业干部聘任制,改革了企业内部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各项基础管理得到加强,企业面貌和管理水平有了显着提高。五年间共实现工业总产值4.2亿元,平均年增长11.75%,产品总产量67034吨,共出口梳棉机2102台,出口创汇总额5060万美元,成为中国机电行业的创汇大户之一。五年基建、技改投资4670万元,完成技改项目445项,引进设备投资350万美元;共完成新产品开发项目50余项,几乎每年都有新产品问世,先后有5种产品荣获国优、部优、省(市)优称号,多次代表中国纺机产品水平参加国际纺机博览会,进一步巩固了该厂在国内纺织梳理机械生产的领先地位;共实现销售6.06亿元,是“六五”期间的2.42倍,实现利税1.49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达17256元/人年,效益水平始终位于国内同行业前列。 (张仲民) 青岛铝加工厂 原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和青岛市人民政府合资兴建的内联企业。鉴于青岛铝加工厂建厂以来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为迅速扭转工厂面临的严峻形势并为今后生产经营发展创造条件,1990年3月5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下发了《青岛铝加工厂管理体制变更的通知》,将背岛铝加工厂划归山东铝厂领导,对人财物产供销进行全面管理。青岛铝加工厂管理体制变更后,其名称、合资性质不变,仍是有法人资格的独立企业。 青岛铝加工厂自管观体制变更以来,努力克服市场疲软、资金短缺、基础管理脆弱、治理整顿难度大等困难,提出以销贯为龙头,以生产为中心、以质软为保证、以开发新产品为后劲的经营方针和立足青岛、抓住山东、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经营战略,在企业管理上提出以人的管理为中心,以方针目标为主体、以标准化建设为基础、以经济责任制为手段,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的科学管理体系。该厂1990年在生产经营中主要抓了两件事:一是突出抓质围。成功地解决了易拉罐泄漏,罐体发黑和装嫌破损率高等三大质量缺陷。生产的“三岛。牌易拉罐在全国包装行业评比中荣获银质奖。二是坚持技术进步,抓紧开发新产品、新品种。先后研制开发了密封、防雨、隔热的豪华型国际旅游列车车窗;美格铝系列;新型薄壁柜台型材;新型散热器型材;90N、W42、W62和W38系列型材;易拉罐应用范围在盛装啤酒、饮料基础上,与中科院合作开发了盛装食用油。新产品的开发,使该厂的产品经营销售出现了生机。1990年该厂完成工业总产值2034万元;铝型材商品产量804吨;铝门窗5700平方米;易拉罐859万只;实现减亏130万元,增收税金100万元。 (青铝) 山东省青岛生建机械厂 1990年末总人数3937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20余人。 针对市场疲软,产品滞销,库存增加,资金短缺,效益下降的严重经济形势,该厂以全面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开拓市场为重点,充分发挥销售工作的龙头作用,深入开展“双增双节”运动,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有效抑制了生产的滑坡,实现了保本有利的目标。全年完成各种主要产品产量1400台,完成工业总产值1663万元,为年计划的104%。 年内,该厂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主要抓了七项工作:一是正确分析生产经营工作的现状和面临的形势,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任务指标层层分解到车间、科室,明确责、权、利。二是把开拓市场、增加销售放在生产经营工作的首位,以销售带动全局。抽调10名干部充实和加强销售力量,并动员全员推销,对非销售人员实行了销售奖,对专职销售人员实行承包。同时,组织专门催收货款队伍,分赴全国各地,有力地缓解了资金紧张状况。三是深入开展“双增双节”运动,制定了指标保证体系,将全部指标分解到各部门和个人,在提高产品质量、节能降耗、挖潜增收三个环节上下功夫,开展了群众性提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活动,全年共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技改项目410项,实施完成240项,挖潜近70万元,非生产性增收额达72万元。四是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增产适销对路产品,千百计“找米下锅”。把外协任务纳入计划管理轨道,全年完成外协产值236万元。五是狠抓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广泛开展“质量年”活动。六是努力开发新产品,积极采用新工艺,年内先后设计并试制成功了Z28-50滚丝机和Z28-12.5A滚丝机,完成了日24全对滚丝机国产化设计,QD-27小模数花键滚轧机获得北京机床工具博览会“优秀造型设计奖”和“春燕奖”,H24SN滚丝机获青岛市“金花产品”称号,研制的双立柱镗床获省局技术迸步三等奖。工艺管理工作获全省诊断检查第一名,在全省机械单位工艺管理先进单位预选中名列榜首。七是完成了一批设备的技术改造任务,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转,获青岛市。设备管理先进单位”称号。通过了国家二级节能企业复审。 (蒋垂江) 青岛耐火材料厂 1990年末有职工人数1780人,固定资产原值5905万元,净值5028万元,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265万元,比上年增长29.11%。耐火砖产量完成27532吨;特种耐火材料产量达到1522吨,比上年提高27.15%,耐火砖合格率达到94.78%,比计划提高。78%;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的产品产量率达到74.61%。万元产值能耗达到7.69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降低2.41%。实现利税719万元,比上年提高3.42%,劳动生产率达到12908元/人年,比上年提高5.13%;职工人均收入达到2811元/年,比上年增加10.9%。 1990年该厂面对耐火材料市场饱和、资金紧缺、生产组织难度大、减利因素较多等严重困难,大力贯彻“全厂总动员,共度关键年;后劲靠双进,发展走内涵;项目保达产,利税创千万”的方针。首先是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品种结构,坚持内涵挖潜,走质量、品种、效益型道路。普通耐火材料生产方面,压缩总产量,大力增产适销对路的浇钢砖,使浇钢砖比例比上年提高10.24%,因此,普酎产品产量尽管比上年降低12.72%,却减少亏损21。77万元。在优质高效的特种耐火材料生产特别是该厂的龙头产品铝炭制品的生产方面,在工程建设尚未完工的情况下,边生产、边准备、边收尾、边完善,完成产量1305吨,比上年增加45.81%。在产品质量问题上,强说从投入到产出整个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道道工序严格把关,并增设半成品中间库,严格交接验收,坚持以质量求生存,求效益。第二,依靠技术进步、管理进步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年内完成12项科研课题,并积极做好引进技术、设备的消化吸收工作,狠抓铝炭长水口改扩建工程的投产。年末,已完成投资5994万元,在全部采用国产原料的情况下,一次试车成功,年内已为上海宝钢提供合格产品1054支,替代进口为国家节省外汇近百万美元,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企业管理方面,深入开展抓管理。上等级,全面提高企业素质活动,并试点推行标准化作业等先进管理手段。第三,以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发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积极性。实现了产值、利税、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等指标创历史最高水平,使企业跨入了“省级先进企业行列,成为中国连续铸钢用火材料专业化生产基地。 (韩朋军) 青岛钢丝绳厂 1990年,青岛钢丝绳厂保持了适当的生产发展速度。完成工业总产值4977万元(1990年不变价);产品产量16008吨,其中钢丝绳9887吨,商品钢丝6111吨;优质产品产值率达78%,采用国际标准产品产量率达80.8%。主要产品成本,钢丝绳3149元/吨,商品钢丝2742元/吨,钢丝耗线材1071.66公斤/吨,钢丝绳综合消耗为1025.35公斤/吨,万元产值能耗为3.83吨标准煤,均达省级先进企业指标。产品销咨收入达到4493万元,实现利税总额295.12万元。劳动生产率达15574元/人年,人均工资收入2629.39元。拥有固定资产5103万元,净值4223万元。职工总数1735人。 “七五”期间,青岛钢丝绳厂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2996万元,比“六五”增长13.42%;完成产品产量79641吨,比“六五”增长11.60%。生产经营格局由单纯生产型向生产经啻型。、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从德国、意大利引进的钢丝帘线生产线,于1988年4月建成试产。向美国、南朝鲜、伊朗、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出口航空钢丝绳、镀锌钢绞线、镀锌钢丝共643吨,创汇46万美元。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了子午线轮胎用钢丝帘线:航空钢丝绳、镀锌钢丝绳以及高压胶管钢丝等新产品,并适时调整产品比例,努力增加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了企业的应变能力。实现了部优产品“零的突破”自行车辐条钢丝和碳素弹簧钢丝均获冶金部优质产品称号,优质产品产值率达78%。比1985年提高24个百分点。致力于内部挖潜,提高经济效益,努力搞活生产经营,共实现利税总额3448万元,上缴国家利税达2661万元。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89.89万元,是“六五”期间的3.67倍,基本完成了钢丝绳、二拉丝等主要生产车间及其配套设施的技术改造,改建、扩建了镀锌钢丝、轮胎钢丝、钢丝帘线及航空钢丝绳生产线。为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创造了条件、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为“八五”规划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玉义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