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即墨市“七五”期间国民收入年均增长21.5%,1990年达到14亿元(现行价,下同),比1985年和1989年分别增长164.9%和9.4%;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1.4%,1990年达到17.5亿元,比1985年和1989年分别增长163.2%和9.4%;社会总产值平均增长29.9%,1990年达到47亿元,比1985年和1989年分别增长270%和11.1%;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1.6%,1990年达到37.8亿元,比1985年和1989年分别增长337.4%和14.2%.粮食总产量达到54.5万吨,比1985年和1989年分别增长50.2%和7.9%,1990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花生总产量6.26万吨,位居全国第九位。“七五”期间浅海滩涂养殖面积达5.6万亩,1990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9万吨,比1985年和1989年分别增长94.5%和9.1%。1990年农业总产值达到5.02亿元,比1985年和1989年分别增长57.9%和19%;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3亿元,比1985年和1989年分别增长197.4%和11.1%。1990年,工业总产值达32.82亿元,比1985年和1989年分别增长499.4%和16.9%。其中市属工业产值达7.29亿元,分别比1985年和1989年增长195.1%和10%;乡镇工业产值达到25,53亿元,比1985年和1989年分别增长751%和19%。工业企业按老口径计算实现利税6750万元,比1985年和1989年分别增长和降低了68.3%和12%.有73种产品获得青岛市以上优质产品称号。出口商品交货额继1986年突破亿元大关后,1990年达到3.05亿元,比1985年和1989年分别增长326%和28.8%.“七五”期间,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5%,1990年达到7.26亿元,比1985年和1989年分别增长154.2%和15.6%。财政收入“七五”期间年均增长18.5%,1990年达到9162万元,比1985年和1989年分别增长133.8%和8.9%.1990年年末城乡储蓄余额达到6.2亿元,分别比1985年和1989年增长380.6%和41.4%.1990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957元,比1985年和1989年分别增长62.2%和4.7%;职工人均收入达到1900元,比1985年和1989年分别增长89.6%和6.9%。“七五”期间取得科研成果214项,其中4项达到省级先进水平;科技队伍发展到19468人,比“六五”时期增加近2倍。“七五”期间计划生育率一直保持在99.9%以上,1990年连续第3次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先进集体”。1990年跨入全国体育先进具(市)行列。1990年被省政府授予职业教育先进县(市)、勤工俭学连续三年列全省首位。 粮油生产列入全国百强县(市) 1990年,即墨市粮食单产、总产分别达到567公斤和54.5万吨,比1985年增长54.01%和58.7%,年均递增9.02%和9.67%;花生总产6.26万吨,比1985年增长9%,年均递增2.3%。“七五”期间共向国家贡献粮食193368吨,油料36046吨,其中1990年贡献粮食36778吨,油料7556吨。“七五”期间,即墨市粮油生产之所以能够连年丰收一年上一个新台阶,主要是因为抓了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制定一系列政策,不断为农业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根据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出现的问题,先后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关于鼓励粮食生产、促进农业发展的几项暂行规定》、《关于增加农机投入的暂行规定》、《关于建立健全农村积累制度的试行规定》等围个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文件。鼓励粮食生产的规定中所设立的粮食总产、增长幅度、“吨粮田”、“双千田”、粮油合同、定购交仅四种奖励,激发了农民搞农业生产的积极性,1990年吨粮田面积由1989年的8.7万亩增加到10万亩;“双千田”由1989年的0.5万亩增到1万亩。增加农机投入,规定对新购置的农业机械给予补贴和奖励。1990年新增各种农业机械4900台(件),其中链轨拖拉机67台,财政补贴32.7万元。机耕作业面积达到137.8万亩,水浇能力扩大6.7万亩。水利建设,规定以奖代补,对有效机井、大口井,新挖平塘等大小项目,按投资多少分别以500—10000元的等级奖励。 二是增加对农业资金、物质、人力等各种投入。首先在全市逐步建立健全了以农民个人和集体投资为主渠道的“四个一点”(国家投一点、市乡投一点、村里拿一点、农民集一点)的投资体系。另外,还建立了劳动积累工制度。1990年,农田水力基本建设在前3年的基础上又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1085万元,投工491万个,完成水利工程项目2491项,改善扩大农田灌溉面积3.9万亩。 三是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振兴农业。到1990年全市已违起市、乡、村三级农业技术网络,建立31个实体性农业技术推广站,拥有专、兼职技术人员120名,造就培养了1300名农民“土专家”,发展了7000余个科技示范户。举办各种形式培训班500期,接受科技训练的农民达16万人次,有力地促进了科技新成果的示范、推广。1990年实施41农业丰收计划”40万亩,其中10万亩旱薄地小麦平均单产544.4斤,比实施前3年的平均单产406斤,增产138.4斤,增长34.1%;地腹覆盖花生15万亩,推广配方施肥72.1万亩;间作套种立体种植45万亩,科技人员下基层承包农作物面积7万亩。 四是积极推行了“两田制”和区域化的种植,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1990年对主要依赖土地收入的788个村庄实行了“两田制”,并在推行“两田制”,使土地成方连片的同时,实施区域化种植,使种植计划和作物茬口布局,作物品种和技术措施、机耕机播和收获时间、潲溉和施肥、防治病虫省等实现了“五统一”,促进了农业稳步发展。 (顾玉义) 外贸出口值突破3亿元大关 1990年,即墨市完成出口商品收购总额30478万元,占国家计划的259.6%,比1989年增长28.8%。其中工业产品19821万元,农业产品10657万元,分别比1989年增长27.2%和31.8%.出口商品生产企业由1989年的88家增加到97家,出口商品品种由上年的155个增加169个。批准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8个,其中合资企业6个,合同总金额866万美元,利用外资314万美元;来料加工项目2个,合同工缴费总额1557万美元。投产的7个合资企业和2个补偿贸易项目全年实现工业产值3120万元,创汇598.5万元。 首先,扩大宣传,提高即墨的知名度.对上级经贸部门举办的各种交易会,做到精心组织,积极参加,不失时机地广交朋友,扩大交往;注重通过省、青岛市经贸部门介绍引荐的客户想方设法寻求合作机会;精编《即墨画册》、《即墨投资指南》、《出口商品目录》向国外发送,并利用举办“老酒节”、出国团考察等对外交往机会,宣传介绍即墨,吸引外商来即墨洽谈经济。1990年,接待来自法国、美国等客商40多批、200多人次,是前两年人数的总和.其次,拓宽渠道,努力增加出口在产品出口上,坚持走天南地北之路,唱四面八方之戏。在巩固原有出口渠道的同时,又与8家外贸专业进出口公司建立出口供货关系;新辟大连、天津、武汉、广东等省6处出口口岸,新建河南、河北、上海等地区20多处货源基地,增加出口额达3500万元。第三,优化结构,积极开发出口新产品。除保持发展花生、对虾、发制品等传统骨干产品出口优势外,又新开发了双氧水、甲壳质、水泥等35个新品种,新增出口额达1611万元。第四,主动出击,争取新的外经项目.改变过去“坐门等客”的作法,利用春节前夕和举办即墨“老酒节”的时机,向外商和侨胞发出邀请函电100多份,邀请他们来即墨考察、探亲、联络感情,增进友谊;并坚持与上级经贸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一旦了解外商新投资项目,立即追踪洽谈,设法成交。1990年以这些形式促成了外商投资项目6个,外商投资额达182.42万美元,合同工缴费1530万美元。第五,努力改善投资环境。1990年投资120万元,完成城区10条街道的修筑铺油任务;投资1200万元完成青烟一级公路32公里和大型互通式立交桥修建任务;扩、改建了即墨火车站;新增4个乡、镇容垃982门的自动电话,开建微波程控大楼等。 城市“三上”活动成绩突出 1990年,即墨市在城市“三上”(规划、建设、管理上台阶)活动中获得突出成绩,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和青岛市人民政府分别授予“‘齐鲁杯’先进城市”、“‘琴岛杯’先进城市”、“省级卫生城市”和“综合开发单项奖”的光荣称号。 城市总体规划日臻完善,基础设施条件有了新的改善.先后制定出《即墨县城区总体规划》、《‘八五’城市建设规划和即墨市风貌规划》。城市管理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相继成立了“即墨市市容管理办公室”、“城区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和“城区综合治理监察大队”等管理机构,对市容市貌进行全面综合治理。共清理违法建筑占地90起,计2.74万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236处,计5200平方米,迁移和整顿集贸市场5个,近几年,又投资130多万元,增设垃圾箱302个,果皮箱88个。1990年新建水冲式厕所16座,购置保洁车、铲车等各种环卫机械、车辆166台,清运机械化作业程度达92%,道路保洁率达到100%。在园林绿化方面,坚持“以绿为主,见缝插绿”的原则,共建成综合公园一处,小游园8处,植行道树5.8万株,冬青绿篱1.3万米,草坪1.2万平方米了公共绿地面积190.3公顷,绿地率达21.1%,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由1987年不是3平方米增加到4.8平方米。同时,建青岛市级“花园式单位”21个,创“绿化先进单位”84个。 城市综合开发有了突破性进展.共投资4600万元,先后开发康乐小区、新兴路小区等20.7万平方米,有3094户居民乔迁新居。城区人均居住面积由过去不是3平方米增加到7.5平方米,综合开发率达71%以上。 城市供水得到保障。1982年至1990年末投资1800方元,先后开发蜃水河上游群井、石棚水库等水源地,日供水量达到1.1万吨。筹集资金1200多万元,完成距城20公里的王圈水库引水工程,城区日供水量提高到3.5万吨,满足了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需要。 建筑业获得稳步发展。1990年全市有施工企业52个,施工人员达2.5万人,完成建筑工程设计面积80万平方米,创青岛市优秀设计2项,优良工程35项,优良率达20%,比1989年提高19%,其中2项优良工程被评为“青岛十佳工程”,列青岛市第一。 企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 为了建立既能保障离退休人员老有所医,又能减轻企业负担,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保险机制,即墨市从1988年10月开始对企业离退休人员的退休费和医疗费实行了统筹、统支、统管的社会化管理。在统筹方法上,根据统筹前调查数据,兼顾物价指数上涨因素和医疗贯用增长情况,本着“以支定筹”的原则,确定当年统筹基数,定出一定一年不变的统筹标准。标准是1988年退休、离休职工每人每月为15元和20元,1989年为18元和25元,1990年为21元和30元.企业按统筹标准交纳医疗统筹金后,不再负担离退休职工的医疗经济责任.离退休职工的医疗保险由市劳动保险事业处统一管理。为方便离退休职工保证医疗、防止浪费、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在全市30处乡镇合理布局建立了11处乡镇劳动管理所,5处城区办亊处,5处城区门诊部,4处乡镇门诊部;并在全市设立76个服务点,直接为离退休职工发放退休贯,核销医疗费。 对企业离退休职工实行的医疗劳动保险制度,有效地减轻了企业负担.从全市医疗贯统一支付管理来看,统筹后比原来企业管理贯用,平均节约23%—38%;按改革前发病率85%计算,每年将有32000人次,需企业拿出人力、物力为他们服务;统筹后的一体化管理,企业无须为此分心。从社会效益看,离退休人员有人管理,有地方看病、有活动场所,促进了社会安定。 即墨市社会保险制度改革,1990年11月,在全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座谈会上作了介绍,受到国家劳动部领导充分青定;中央电视台、国内各大报刊及省、市电台、电视台分别刊载和播放。 (顾玉义 张蒲玲) 城镇学校校舍改造达省优良标准 即墨市有计划地将校舍改造的工作重点,转到城镇学校的校舍建设上。一是加大市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市财政在安排年度预算时,首先考虑教育经费的需求,特别对城镇校改专项投资,采取了倾斜政策,1988年至1990年末,拨专款540万元,并每年从城市维护费中提取15万元,从农村职业教育经费和城镇教育费附加中提取230万元.市政府还决定从电力附加费中提取210万元,用于城镇学校校舍改造。二是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集资办学,捐资助教。1990年,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关于动员全社会力量捐资助教的决定,发表了《为开展捐资助教,致全市人民的公开信》,市主要领导带头捐款,全市干部、职工和个体工商者在月余时间内,共捐资300万元,单位集体捐资210万元.三是大力发展勤工俭学。市下发了《关于放宽政策,促进校办工业发展》等文件,促进了勤工俭学的开展.到1990年为止,全市城镇学校勤工俭学年纯收入在百万元以上的2处,50万元以上的1处。20万元以上的2处,10万元以上的3处。到1990年末,全市城镇学校勤工俭学用于校舍改造的总投资394万元。 即墨市多渠道筹集资金,为全面完成城镇校舍改造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证。1988—1990年对11处城镇学校井投资2121万元,新建楼房19座(其中教学楼4座、实验楼5座)、建筑面积46969平方米,新建平房6798.3平方米,新建阶梯教室7个,维修了全部校舍.征用土地63.82亩,建围墙1749米,硬化水泥路面36261平方米,其中沥青路面11986平方米,购置课桌凳6912单人套,整修有400米环形炉渣跑道的操场1个,300米的2个,其它配套项目均按省定标准全面完成。 (顾玉义). 附:即墨市本届党政主要负责人名单 中共即墨市委书记 赵克志 中共即墨市纪委书记 姜显博 即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蓝维瑞 即墨市人民政府市长 孟广耀 政协即墨市委员会主席 赵克志(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