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3月15日市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 九十年代,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非常关键的时期。大力促进九十年代的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并为下个世纪的发展打好基础,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全市人民要充分认识做好九十年代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认真贯彻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精神,团结一致,振奋稍神,艰苦创业,开拓前进,为胜利完成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全面振兴青岛而努力奋斗。 第一章九十年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经过建国以来四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十多年来,我们贯彻执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胜利地完成了“六五”和“七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提前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一步战略目标。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工农业总产值等四项主要综合经济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分别达到171亿元、477亿元、144亿元和414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十年分别增长1.3倍、2.3倍、1.3倍、2.5倍,十年分别平均年递增8.6%、12.8%、8.7%和13.4%。这十年,特别是“七五”时期是我市历史上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圾快,成效最大的时期之一,具体表现在: 一、农业也产稳定增长,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十年农村改革,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逢勃发展。1990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57.3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1980年增长93.1%,平均每年递增6.8%。粮食生产保持了稳定增长,1990年粮食总产达到299.8万吨,十年平均每年递增3.3%。林、牧、副、渔业全面发展。四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由1980年23.9%上升到1990年的33%。农业综合开发步伐较快,全市已初步建成49个不同规模的农副产品生产、出口基地。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和全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990年,乡镇村工业总产值达153.7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1980年增长近16倍,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0.7%提高到46.6%。 二、工业生产持续发展,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水平明显提高。我市工业已经形成以纺织服装、轻工食品、机械电子、化工橡胶等行业为支柱的综合性加工工业体系,在全国和全省占有重要地位。1990年,工业总产值达356.6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1980年增长2.8倍,平均每年递增14.4%。十年来,全市乡以上工业共投资约50亿元以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技术改造,使工业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部分大中型企业的主要技术装备达到国际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水平,带动了整个城乡工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一大批产品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1700多种产品被国家、部、省(市)评为优质产品,其中有78种产品获国家金奖或银奖,9种产品在国际评比、招标中获奖或中标。全市优质产品覆盖率达到31%。 三、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迈出了较大步伐。我市坚持把发展外向型经济作为战略方向,促进了对外贸易与经济技术合作迅速扩大。1990年,出口商品收购总值达22.6亿元,十年平均年递增11.7%。特别是1988年外贸计划单列以来,市自营出口发展迅速,1990年,出口创汇达3.35亿美元,平均每年递增23.3%。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利用外资和技术改进工作取得较大成效。到1990年底,共批准利用外资合同近500项,总投资8亿多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全市已批准的“三资”企业达170多家。累计引进先进技术设备428项。经济技术开发区起步阶段2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完成,初步形成了投资环境,进入了边投入、边收益的阶段。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我市旅游事业日趋兴旺,1990年接待海外宾客7.2万多人次,收入外汇人民币1。35亿元。 四、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城乡面貌发生了显着变化。八十年代,特别是“七五”以来,我市重点加强了水、电、交通、通信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全人瞩目的成绩。黄岛电厂、引黄济青、黄岛油码头、青岛港八号码头、黄岛轮渡、胶济铁路复线工程、流亭机场、308国道西元庄以东段、烟青公路青岛段、人民路立交桥、山东路小白干路立交桥、流亭立交桥、长途通信枢纽工程、煤制气一期工程等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都已建成或基本建成,开始发挥效益,长期影响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些制约因素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1990年,全市发电量40.2亿千瓦小时,比1980年增长2.2倍;城市日供水能力50.1万吨,增长1.4倍。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市区得到较大规模的改造,新建了21个居民小区,拓宽、翻修和开辟了一批重要道路,市区交通拥挤的状况得到改善。环境保护逐步受到重视,一些污染源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和治理。农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电、通公路,以县(市)为中心的卫星城镇建设取得了显着成效。 五、商业服务业迅速发展,城乡市场繁荣活跃。随着流通体制的改革,以国营物资、商业和供销合作社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多条流通渠道并存的流通体制初步形成,有力地促进了城乡市场的繁荣。1990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74.4亿元,比1980年增长3倍。全市商业、饮食服务业网点已达10.8万个,比1980年增加8倍,特别是集体、个体商业发展较快,在商业流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乡集市贸易规模扩大,1990年全市城乡集贸市场已达510处,成交额由1980年的1。75亿元增加到17.5亿元。生产资料市场从无到有,在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不断得到发展。 六、科技、教育等社会事业有了新的发展。科技事业在改革中增强了发展活力。十年间,共取得科研成果5724项,其中有356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24项成果在国际评比中获奖。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达到7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8%。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新建、扩建了青岛大学和青岛师专,1990年末,全市普通高校在校生达到1.5万人,比1980年增长约1.5倍。中等教育结构调整取得显着成效。基础教育稳定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在市区已经实施,农村部分乡镇也正在顺利实施。成人教育成效突出。医疗卫生事业得到加强,新建了第二人民医院和市立医院病房大楼、儿量医院门诊楼等设施,到目前为止,全市医院病床位达到16586张,比1980年增加5241张。计划生育工作取得很大成绩,199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7%。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档案等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新的发展,备建了市级图书馆和体育馆,新增了5处广播电台、2处电视台,改造了部分文化娱乐设施,丰富和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七、城乡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环境的改善。1990年,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2400元,比1980年增长2.1倍,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年增长率为4.7%;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952元,比1980年增长3.6倍。城乡居民银行存款增加,到1990年末储蓄余额为65.6亿元,比1980年增长16倍。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十年来,累计建设城镇住宅1000多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1980年的4.2平方米增加到6.6平方米;农民人埒居住面积由不是10平方米增加到19.6平方米。城镇劳动就业不断扩大,十年间,安排新就业劳动力达35.5万人。 我市十多年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表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成功的。在这一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我们在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探索和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主要的是:在整个工作布局上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始终高度重视不断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努力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工作指导上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注重把中央和省委的指示精神同青岛的实际相结合,制定和实施符合青岛市情的具体政策措施;在全市经济发展上坚持城乡一体化方针,充分发挥城乡各自优势,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在经济发展布局上,主要抓了以改造市区老企业为龙头,以加快卫围城镇建设和乡锁企业发展为基础,以加快黄岛新港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为后续力量的三个层次;在工业经济上坚持速度、效益、后劲三统一的方针,把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作为振兴工业的两大战略措施;在农村经济上坚持“城乡一体”、“贸工农一体”、“发展经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一体”的方针,突出抓好粮食、乡镇企业。创汇农业三个战略重点;在对外开放上坚持把外向型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把改善软硬环境作为重大措施等等。实践表明,这些方针和措施,符合中央、省委的要求和青岛的实际,对全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此,在今后的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必须继续认真坚持。 八十年代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为今后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九十年代,我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还面临许多矛盾和困难。 ——农业基础仍然比较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不强,社会化服务水平较低,科技开发步伐缓慢,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后劲不足,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不相适应。 ——工业内部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原材料工业比较薄弱,粗加工、初加工比重较大,深加工和高新技术行业发展缓慢;虽然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老加工工业城市长期积累的技术设备陈旧的问题仍然存在;工业生产经营尚没有摆脱管理落后、销俜不畅、经济效益低下的状况,整个工业还基本上处在粗放经营的状态。 ——全面对外开放的意识不强,步子还不够大,与一些开放程度较商的沿海城市相比,我市外向彻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还有一定差距,出口创汇能力不强,吸引外商投资的环境不够完善。 ——城市基础设施仍然欠账较大,特别是一些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集中供热、供气等城市设施建设不快,环境污染比较严。影响了人民群众生活质虽的提商和生活环境的改善。 ——各项财政补贴逐年增加,包袱越来越重,再加上地方分成比例低,致使财政比较困难,严道制约了经济违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市自有外汇资源较少,用汇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九十年代初进入偿债高峰,外了供需矛盾较大。 ——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特别是商业、服务业的设施规模、网点布局、服务质量等,与青岛市的城市地位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很不相称,很不适应;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与经济边设的发展联系也不够密切,海洋科研的优势没苻得到充分发挥,人才缺乏与人才浪费的现象同时存在。 在分析八十年代经济违设取得巨大成就和存在矛盾和闲难的同时,应该看到,九十年代国际、国内大环境都有着促进我市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挑战和机遇同时存在。从国际环境看,亚太地区仍将是世界经济中最有活力和发展前景最好的地区,而我市有便利的港口交通和较坚实的经济基础,所处地理位置又与日本、南朝鲜隔海相望,在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优越的条件。从国内环境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制定的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更加成熟和完善;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全党和全国人民思想更加统一,团结更加加强,政治、经济和社会更加稳定;经过网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积蓄了比较雄序的物质技术基础,经济实力量着增强,并且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经过治理整顿,经济秩序和经济环境进一步改善。这些都是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证。只要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实私求是,通力而行,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就一定能够在九十年代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第二章 基本任务、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立足于我市的现有基础,今后十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任务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科技进步,全面强化管理,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提前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第二个翻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并向富裕型迈进,为把责岛建成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文化昌盛、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开放型的城市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全国、全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为实现上述基本任务,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精神。从青岛的实际出发,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上,要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把改革开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改革开放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坚持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国民经济,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全部经济工作的中心,调整和优化经济特别是工业结构,加快技术进步,提高经济素质,逐步从粗放经营为主转上集约经营为主的轨道。 ——坚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全面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大力强化农业,促进农业的稳定增长和农村经济的全面繁荣。 ——坚持把发展外向型经济做为战略方向,努力推进我市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的更大发展。 ——坚持把科技、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切实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坚持城乡一体化,充分发挥城乡各自优势和综合优势,使城乡之间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坚持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和生活条件。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坚持把保持社会稳定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努力为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创造安定团结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按照以上基本任务和指导思想,初步确定今后十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为: 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递增7%,1995年达到240亿元,2000年达到335亿元。 国民收入,平均每年递增7%,1995年达到200亿元,2000年达到280亿元。 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9%,1995年达到636亿元,2000年达到980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递增10%左右。农业总产值递增3%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平均每年安排30亿元左右。 出口商品收购总值,平均每年递增14%,1995年达到40亿元,2000年达到80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提高到17.5%和25%。 自营出口创汇,平均每年递增15%,1995年达到7亿美元,2000年达到14亿美元。 地方财政收入,平均每年递增5—6%,1995年达到31亿元左右,2000年达到40亿元左右。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平均每年递增8—10%,1995年达到114亿元左右,2000年达到175亿元左右。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年均10.6%。以内,全市总人口,1995年不超过720万人,2000年不超过780万人: 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递增4.2%。 职工年平均工资实际每年递增3.5%。 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平均每年递增6%。 城镇人均居住面积,1995年达到7.5平方米,2000年达到8.5平方米。 工业污水处理率,1995年达到45%;2000年达到50%。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和总悬浮颗粒物浓度,1995年分别控制在230和400微克/立方米以下:2000年分别控制在180和350微克/立方米以下。 经过今后十年的努力,我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将进一步增强,经济布局趋于合理,产业和产品结构有较大改善;工业技术水平有明显进步,产品质蛍和经济效益显着提高;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有较大增长,主要副食品基本实现自给或自给有余;对外开放有突破性进展,基本形成外向型经济格局;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基本缓解,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人民生活在达到小谈水平的鉴础上,进一步向富裕型迈进;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达到新的水平。 第三章 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 实现今后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经济发展的目标,必须本着资源优化配迓和有效利用的原则,下大气力突出抓好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的阚整,努力使我市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经济效益和经济素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经济布局 根据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今后十年要继续坚持以城市带动农村和卫星城镇发展,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以老市区为依托、加快开发黄岛新经济区,使之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布局,按照老市区、黄岛新经济区和县级市(区)三大区域进行规划发展。 老市区。要控制发展规模,把重点放在调整和提高上,着力加快老企业的技术改造,提商技术和管理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不断增强辐射作用。在布局上,继续按照南、中、北三个组团规划建设,有计划地向东拓展,逐步改变南北狭长的带形布局。海泊河以南地区为南组团,重点加强老城区的改造与东部的开发,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再新建和扩建工业项目,逐步建成科技、教育、文化和重心区域。对现有一些严重污染环境的厂家,要有计划、分阶段地治理或外迁。海泊河至李村河地区为中组团,重点是对现有企业进行改造和调整,同时加强居民区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李村河以北为北组团。板桥坊以北重点发展重化工业,并切实加强环境治理。板桥坊以南要利用现有规划工业用地,有重点地安全部分外迁或新建工业项目。为充分发挥308国道、小白干路两侧及环海公路填海地带交通便利的优势,要在搞好规划论证的鉴础上,合理地安排生活区和工业区。 黄岛新经济区。这一地区是我市乃至全省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也是今后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后备近点地区。九十年代前期,要从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的整体优化出发,确定发展模式,搞好总体规划。做好全面开发的准备工作。同时,要抓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计划再开发建设6平方公见,使整个开发区的而积达到8平方公里。在开发区内,要充分发挥拟建设的出口加工区和商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反的带动作用。出口加工区的建设,初期先建立保税工厂和保税仓库,待条件成熟后,再向更高层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要充分利用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技术,创建、开发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带动开发区乃至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前湾港以及与之配套的胶黄铁路、西环海公路的建成,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带动下,逐步进入全面的开发建设。力争到下世纪初,基本形成现代化、开放型新经济区的雏形。 县级市(区)。要立足现有基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抓好城镇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各项服务功能,逐步形成各自的区域经济特色,不断强化城乡一体的整体功能和综合水平。在工业布局上,一方面,要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从现有基础和资源条件出发,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培育和发展各自的拳头产品和支柱产业。另一方面,要在各自区域内,规划和建立一些相对集中的工业区,不断提高工业屯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在农业布局上,要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确定相应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城市近郊地区,重点发展为城市生活服务的蔬菜及副食品生产和为外贸出口服务的产业;沿海地区,重点发展浅海滩涂养殖业;其它大部分地区要在保证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基础上,搞好棉、油、林果、禽牧业的生产。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卫星城镇在沟通城乡联系,发展商品经济,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等方面的作用,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产业结构 今后十年特别是“八五”时期,我们要把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合理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放在突出位置,立足于调整存围,优化增虽,协调好重大比例关系。总的要求是,稳定发展第一产业,着力加强基础产业,调整优化支柱产业,培植开发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逐步建立起基础稳固、相互协调、运转有序的产业结构体系。 第一,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全面振兴农村经济。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稳定是政治稳定、经济稳定和社去稳定的关键。今后十年,要把农业的发展始终放到重要的战略地位上,动员各行各业支援农业,保证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要坚持“贸工农”的方向,继续强化粮食生产、乡镇企业和创汇农业三大重点,突破多种经营,狠抓科教兴农,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逐步建立起结构合理,速度、效益、后劲统一的现代化大农业格局。 种植业。 要突出职好粮食生产。要稳定粮田面积,推行科学种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确保总产稳定增长,“八五”期末,粮食播种面积845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294万吨,全市人均占有粮食403公斤。要合理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压缩春播作物,扩大有麦面积,逐步提高小麦产量在粮食总产显中所占比重,力争达到50%。“八五”期间,对全市280万亩中低产田和宜垦荒地分期分批进行改造治理。近期重点实施改造100万亩中低产田、增产10万吨粮食的“双一工程”。要搞好“吨粮田”建设,计划5年开发“吨粮田70—80万亩,增产粮食10万吨。要进一步完善平度、莱西、即墨三处粮食基地,努力形成基础设施完备、科技推广体系健全的生产管理系统。同时,争取新建胶南、胶州两处商品粮基地。在保证粮食稳定增长的前提下,积极发展经济作物,重点抓好棉花和花生生产。要努力提高棉花生产能力,使棉花种植面积在确保35万亩的基础上,力争扩大到40—45万亩。稳定发展花生,种植面积170万亩。要重视蔬菜生产,围绕满足市场需要,大力发展精细菜和淡季菜,确保近郊5万亩的种植面积,扩大建立中远郊蔬菜基地,形成近郊为主、远郊为辅,外埠调剂、保证供给的蔬菜生产体系。要搞好进城蔬菜的加工,逐步做到净菜进城。到“八五”末,全市蔬菜年产量保持在150—170万吨。 林果业。 要着眼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综合效益。山区重点抓好荒山造林,疏林补植、封山育林,增加地表植被。平原地区继续搞好农田林网和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大搞四旁植树。城市郊区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林、风景林,绿化、美化环境。要加强林业资源管理,提高造林营林质量。“八五”末,全市林地折实面积达到361。5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2。5%。要稳定果品种植面积,重点改造老果园,大力发展名。特、优、新品种,推广早产高产栽培技术,八五”期间开发30万亩中低产果园,增产果品5万吨,果品总产量达到50万吨。 畜牧业。 要适应城乡居民章物结构变化和外贸出口的要求,着重安排好肉、禽、蛋、奶的生产。要继续抓好生猪生产,积极发展瘦肉型猪,大力发展食草畜禽。在发展群众性饲养的同时,积极发展饲养专业户、专业村,认真抓好畜牧生产基地建设,不断提高畜牧业生产的集约化水平和畜产品的产出率、商品率。“八五”期间,重点抓好胶州、胶南、平度、莱西四个瘦肉型猪生产基地的配套完善。还要有计划地建设一批肉牛、肉羊、绵羊生产基地。“八五。期间,建成平度肉牛生产基地。同时,对市里现有的四处大中型蛋鸡场,要上是规模,提高生产水平。要不断扩大饲料生产,特别要大力发展青储、氨化饲料。到“八五”末,肉类产量达到16万吨、蛋类产量12万吨。奶类产量6.5万吨,全市人均占有肉、蛋、奶、产全:分别为22.5公斤、16.7公斤和9公斤以上。 水产业。 要继续坚持“以养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的方针,重点要大力发展浅海滩涂养殖,坚持鱼、虾、贝、藻等多品种多形式养殖,实现养殖的良性循环。要进一步抓好以养兴渔的“双一六”工程,到1992年,形成精养滩贝1万亩、扇贝1万亩、贻贝6千亩、藻类6千亩的生产规模。还要大力发展海水养鱼,积极扩大养殖规模。要搞好淡水养殖,以培育大规格鱼种为基础,。积极引进优良品种,有计划地发展网箱养鱼。要坚持育苗养成、加工、科技、远销一体化,不断提高养殖的综合效益。海洋捕捞,要继续坚持“保护、增殖、开发”相结合的原则,控制近海捕捞,增殖资源,扩大远洋捕捞能力。要努力增加水产品的保鲜、加工、贮运能力,形成产供销、渔工商、内外贸相结合的综合经营体系。到“八五”末,水产品总量达到25万吨,全市人均占有耽35公斤。 乡镇企业。 发展乡镇企业是繁荣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要继续贯彻“积极扶持,合理规划,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乡镇工业结构,大力发展以种养为基础的农副产品加工、为大工业配套、出口创汇以及具有传统工艺优势的企业,发展与大工业、大专院校、科研和外贸部门联合的企业。特别是发挥乡镇企业的优势,积极发展“三来一补”和“三资”企业。对产品质量低劣、生产手段落后、污染重、效益若的乡镇工业,要进行调整和整顿,在整顿中求发展。在发展乡镇工业的同时,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农村建筑、建材业、运输业和商业服务业。所有乡镇企业,都要加快技术进步,强化经营管理,努力在上技术、上管理、上质量、上效益、上后劲方面狠下功夫,不断增强竞争和发展能力。各工业主管部门要继续坚持和不断扩大对乡镇工业的行业管理,发挥市区大工业的综合优势,带动和扶持乡镇工业的健康发展。今后十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5%。 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农业稳定健康发展。 ——坚持科教兴农,促进农业再上新的台阶。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有关科教兴农的各项政策措施,围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抓好一批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重点是建立良种繁育基地,提高良种覆盖率。更加快农业先进技术和良种的引进,改造传统农业,增加创汇能力。要建立健全县级市(区)、乡(镇)、村科技推广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步伐。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建立一所市属农业中专,各县级市(区)都要积极发展农业技术学校。要加强农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地增加农业投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在资金投入方面,市、县级市(区)、乡(镇)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要逐年有所增加。重点是要依缩建立健全农村自身积累机制,建立农业发展基金制度,引导农民增加务动积累和资金积累。在物质投入方面,要积极发展支农工业,完成即墨、胶南两处化肥厂的改造,扩大重要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 ——坚持从水、土、种、肥、机械、耕作等方面。综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突出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扩大蓄水能力,大搞整地改土。在抓好现有水利工程维修、改造和配套的基础上,围点发展节水型灌溉,并扩大引黄水的利用,使全市有效灌溉面积由现在的410万亩扩大到455万亩。同时,搞好病险库和主要河道的综合治现,确保安全。要大力推广和应用农业机械,不断提商农业机械化水平。 ——坚持以法治农,加强农业自然资源的保护。要认真贯彻执行《土地管理法》、《森林法》、《渔业法》。《水法》、《矿产资源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控制非农业用地,加强水资源的管理,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第二,下决心调整工业内部结构,提高工业现代化水平。 今后十年,从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和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需要出发,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快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和改组的步伐,对部分传统工业实行彻底的改造,真正使工业的发展逐步从主要依靠扩大生产规模转上主要依靠内函挖潜的轨道、从粗放经营转到集约经营的轨道上来。 工业结构的调整。 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坚持高质量、低消耗、深加工、多创汇的方向。对传统的加工工业,要进行改组和改造,淘汰部分一般性加工门类,促进加工工业上档次、上水平;对基础工业,要继续强化发展,利用优势,发展石油化工工业和部分急需原材料工业;对具备一定优势的新兴工业,要不断扩大生产能力,形成规模,特别是对高技术产业,要搞好规划,加强指导,积极发展,逐步带动整个工业水平的提高。 产品结构的调整。 要以高附加值产品为发展方向,努力扩大国内外市场需要的日用消费品、支农产品、出口创汇产品、能源原材料产品的生产。要积极实施名牌战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和占有率。“八五”期间,要对市重点产品发展规划确定的76种产品,从各个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促使其尽快发展,形成新的优势产品群体。同时,对一些消耗高、污染大、用汇多、水平低和重复生产的产品,要下决心限产、转产或停产。 主导产业的选择和主要行业的发展。 今后十年,要按照资源条件较好、产业优势明显、市场容量大、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高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和培植主导产业。“八五”期间,要继续坚持把纺织服装、轻工食品、化工橡胶、机械电子作为支柱产业群体,不断加以发展,并要积极培育发展机电、石化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各主要行业的发展: 机械电子工业。 要围绕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备水平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集力量抓基础、攻整机、上质量、创水平,大力发展机电仪一体化产品。机械工业,要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增强创新能力,抓基础件、抓配套、抓专业化。成套设备,以纺织机械、食品机械、包装机械、铸造机械、锻压机械、发电设备为重点,突出抓好产品的升级换代,上档次,上水平,形成系列化生产能力。整机设备,重点发展内燃机车、载重汽车、农用机械、造船等。围绕运输业发展的需要,建设集装箱生产线。基础件,重点发展汽车配件和通用零部件,形成综合配套能力,特别要扩大。密封件、钢球等名优基础件的生产能力。要采用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方法,着力提高机械产品的质量,到“八五”末,机械工业要有50%的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八十年代的先进水平。电子仪表工业,要狠抓微电子技术的应用,在继续发展消费类产品的同时,重点发展投资类产品,扩大出口,。替代进口。电子整机要再上一批起点高、水平高的产品,重点发展视像整机和通信类整机等技术密集型产品。对彩色电视机、空调器、照像机等产品,也要根据市场需求,适当扩大生产规划,电子元器件,要开工建设彩色显像管生产线,同时,其他元器件产品要向微型化和高性能化方向发展,积极扩大混合集或电路。光纤传像束和微特电机等产品的生产规模。仪器仪表,着重发展智能化、数字化电工仪表和电子医'疗器围以及薪型的汽车测试仪器。机械电子工业部门要从抓基硅工作人手,分步组建各类专业化工艺中心,特别是要依托大企业,建立模具中心,提高专业化程度,使我市机电工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 化学工业。 要在保证无机化工原料稳定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石油化工和煤化工,带动基本有机化工和精细化工行业的发展。无机化工,要加速企业改造,扩大“三酸”、“两碱”的生产规模。为适应盐化工发展的需要,对现有盐场进行改扩建,增加原盐供给能力。搞好盐资源的综合利用。石油化工,要加强技术改造,扩大和完善现有炼油装置,争取国家批准建设250万吨的炼油项目,并积极筹建相应的后续深加工项目。煤化工,要结合煤制气二期工程的上马,逐步展开。精细化工,要继续发展染料及中间体、成色剂、涂料、助剂等产品。另外,要开发高附加值、多特殊性能的硅胶系列产品。化学医药,重点开发高疗效新药,建设抗生素和治疗胃病的特效药——法莫替丁生产项目,并充分发挥我市海洋资源丰富、科研力量雄厚的优势,加快PSS系列产品海洋药物开发和生产。积极发展以海藻为原料的化工产品。化工行业要加强能源和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重点化工企业的污染综合治理。争取在九十年代把我市的石油化学工业建成行业基础牢固,经济效益较高,技术水平领先,有足够发展后劲的骨干行业。 橡胶工业。 要通过新建扩建和技术改造,深入挖掘内部潜力,调结构,上档次,增加出口创汇,提高总体水平。重点发展子午线轮胎、高强度和难燃酎热输送带。出口胶鞋和新工艺炭黑。轮胎,要在稳定发展普通斜交轮胎的同时,大力发展纤维胎体子午线轮胎和全钢丝载重子午线轮胎。胶带,重点发展非棉材料高强力型输送带,并开发特殊要求的高性能输送带。胶管,要扩大编织、缠绕管的产量,发展橡塑并用的新品种。胶鞋,要增加花色品种,以出口带内销,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还要大力发展橡胶工业原材料的生产,要抓好新工艺炭黑生产线的建设,迅速形成生产能力,并搞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使橡胶工业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经济效益有明显的提尚和改善。 纺织工业。 要正视面临的现实、本着“少用棉、上化纤、深加工、多出口”的原则,下决心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和重组,尽快摆脱目前的困境,走上重新振兴之路。“八五”期间,要在吨纤维创汇、万元产值纤维消耗量、化纤比重、平均纱支、服装产量、服装出口、针复制产品用纱量等七个方面有所突破。在调整原材料结构上,重点抓好新建和扩建的2—3处化纤生产厂,大幅度提高化学纤维产量。棉纺织,要适当转移部分粗加工能力,重点是增加高密高支织物的深加工能力。到“八五”末,平均纱支提高到35支以上。要大力发展服装用布和装饰用布,开发产业用布,并要积极发展棉麻混纺产品。要大力发展服装加工业,重点抓好衬衣、时装、西装、量装四大系列产品的生产,努力提高档次,增加产量,扩大出口。到“八五”末,服装产量达到1亿件,其中出口5000万件。针织,重点发展纯棉商支商档针织品和仿毛仿真丝针织外衣,积极发展巾类产品、装饰用品和线带产品,扩大和提高针织复制产品的数围和质置。印染,要做到小批量、多品种,搞好后整理产品的开发。色织,要加速老厂改造,引进无梭布机,发展中高档服装面料和装饰用布。丝绸,要在搞好原料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发展防缩免烫真丝绸和真丝中高档纺绉等真丝织品。 轻工业。 要根据消费品市场的变化趋势,改造传统产品,开发新型产品,形成规模优势,增加有效供给,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重点发展食品、饮料、卷烟、耐用消费品、工艺美术、造纸和包装装璜业。食品、饮料,要在加工层次、花色、品种和包装上下功夫,充分利用青岛啤酒、崂山矿泉水和即墨老酒的声誉及优势,带动整个食品饮料业有一个大的发展。卷烟,对增加财政收入关系重大,各方面要大力支持老厂的改造,使低焦油高档滤嘴香烟的比重在“八五”末达到70%以上,实现税收翻一番。耐用消费品,要继续改造老三大件产品,对目前已开发的海德曼自行车、多头电脑刺绣机、高档石英表等,要提高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能力,尽快形成市场优势。家用电器,要围绕扩大现有名牌产品生产规模,进一步提高产品质全,开发新型换代产品,并不断增强国产化配套能力,形成家用电器生产和出口基地。工艺美术,要采用先进设备逐步替代传统的手工加工生产方式,扩大花色品种,努力开拓国际市场。造纸,要控制生产规模,加强污染治理,重点开发高速静电复印纸、高档卷烟纸等高档加工纸。包装装璜,要围绕提高我市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向多样化、高档化方向发展。并要重视发展皮革、塑料、五金、玩具、家具等行业,以及其他小商品,使我市轻工产品在适应多层次消费水平的能力上有一个大的提高。 矿产建材业。 要坚决把粗加工的建材产品转移出老市区,把发展重点放在县级市(区)。要加强地质勘探,搞好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突出是要大力发展非金属矿深加工产品和新型建筑材料。石墨,要控制开采规模,重点开发彩电石墨乳、节能减磨添加剂、胶体石墨、柔性石墨、核纯石墨等深加工产品。石材,耍利用我市丰富的花岗岩,大理石资源,围点发展能为国内外大型高级建筑配衮的装饰材料。水泥,着围发展高标号和多品种,对市区的水泥厂,要有计划地转产。玻璃,要在改造现有平板玻璃生产线的同时,重点发展优质浮法玻璃,积极开发钢化、彩色、吸热等深加工特种玻璃。新彻逑材,主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和其它中高档装修材料。同时,要搞好黄金的勘探、开采和生产。 区街工业。 要充分发挥区街工业在繁荣城市经济,扩大劳动就业,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积极作用,从各方面支持其发展。区街工业要坚持为大工业协作配套,为人民生活服务的方向,围绕提高经济效益,着力调整企业组织t构和产品结构,对符合产业政策,经济和社会效益比较好的企业,要继续给予扶持;对社区服务事、要大力支持;对低效高耗、质量差的企业,要进行整顿和调整,对污染严重、噪声扰民的企业,要下决心关停或为其创造条件外迁。 促进工业发展的主要措施是: ——要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制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凡是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都要按照产业调整实施意见的安排进行。对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重点产品、要在资金、外汇、税收、信贷、水电、人才、物资等方面给予优患。 ——要大力推进企业改造和技术进步,增强自我开发能力。要积极有效地引进和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要进行在职工程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的强制培训和上岗职工技能的强化培训;要继续抓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推广创新和国产化配套工作;还要利用经济和行政手段相结合的办法,加速推广采用新技术,强行淘汰效益差、浪费资源的落后技术,促进我市工业经济向新的技术基础转移。 ——要把提高工业经济效益作为中心工作认真抓好。一是强化企业管理,从基础管理入手,严格执行工艺规程和劳动纪律,加强标准化工作的管理,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并要积极推行现代化管理,全面提高企业素质和劳动生产率。二是大力开展“双增双节”运动,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努力降低物质消耗和各项贯用。 ——要积极进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以大中型骨干企业为依托,通过多种形式,发展企业集团和联合休,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增加规模效益。对现已形成的企业集团和联合体,要进一步完善内部发展机制,理顺内部利益分配关系,强化资产联合,发展紧密层,增强其与我发展能力和产品竞争能力。 第三,积权发展商业服务业和旅游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三产业对于完善城市功能,繁荣城乡经济,改善人民生活,适应对外开放的要求,具有重要作用,今后十年,第三产业的发展要快于一、二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由现在的26%逐步提高到30%以上。发展第三产业,要有重点、分层次地进行,在抓好城市设施、科技信息、金融保险业的同时,大力加快商业服务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商业服务业。 今后十年,要按照服务于生产,方便人民生活的原则。加强商业设施建设,配套发展各类商业服务网点,大型商场和专业批发市场,逐步形成大容量、高效率、现代化的商品流通功能。要在资金和政策上对商业服务业的发展给予必要的扶持。要继续坚持国营、集体、个体一齐上的方针,有计划、有步骤地促进商品服务业的不断发展,更好地为繁荣经济、方便人民生活服务。在商业服务业网点的建设方面,在对中山路及其两侧街道进行统一规划,逐步进行分片综合改造的同时,加快东部新商业区的开发八五”期间,市里要集中力欺,改扩建华联商?,供销综合商场和国货公司营业楼等3处大型商场,并积极筹建山东路大型商场。还要充分利用人防工程、地铁工程发展地下商业街。抓紧完善居邑小区和边缘地带的网点配套,突出解决好饮食、理发、洗澡、洗染、修理等群众急需的服务网点建设。在搞好宾馆、旅社、饭店等服务设施建设方面,要严格控制高档宾馆,适当发展中低档宾馆。 旅游事业。要重点抓好旅游资源的开发,重视旅游设施的建设,把旅游业和商业服务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起来,将青岛建成对国内外游客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海滨旅游城市。今后十年,在旅游景点的建设上,重点抓好包括石老人旅游开发区在内的前海海滨和崂山风景区。前海海滨要根据岸线的不同特点,分别规划建设海上娱乐区、运动区、垂钓区,使沿海一线的游乐场区各有特点,贯为一体。石老人旅游开发区要通过利用外资,不断增加游乐项目,尽快形成功能相对完善的综合性旅游区。并要创造条件开发薛家岛旅游区。“八五”期间,主要搞好现有景点的修复和利用。崂山风景区重点开发太平宫、北九水游览区,抓好人文景观的修复和建设,加强对风景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各县级市(区)要加强当地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积极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活动。要大力发展具有青岛特色的旅游产品,尽量满足游客购物的需要。要加强旅游行业的统一规划和管理,搞好旅游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旅游业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并要大力加强国内旅游的横向联合,充分利用本地和外地的旅游资源,努力使青岛成为全国全省旅游网络中的重要一环,促进旅游事业的更大发展。 第四章 城乡建设和人民生活 围绕适应经挤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采取得力措施,继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强城市管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城乡各项公用事业的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环境质质量。 一、城乡建设 要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重点加强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 市内供水。引黄济青工程基本竣工以后,“八五”期间重点搞好供水主干管网配套建设,有计划有步*地更新改造老市区的供水设施,提高综合配套水平,使日供水能力达到60万吨。要搞好淡水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同时,要把节约用水当作解决我市用水紧张的首要工作来抓,继续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要认真研究海水淡化,并要扩大海水的利用,新建一座28万吨海水厂,向部分用水全较大的企业提供冷却用水。同时,结合海泊河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探索污水回用的途径。另外在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时,优先考虑节水型项目,严格控制耗水量大的项目。 电力建设。要抓好青岛电厂新上两台30万千瓦机组的改扩建工程,争取“八五”后期有1台机组投产发电。为解决青岛地区长远用电问题,还要抓紧搞好黄岛电厂三期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并积极争取国家在本地区建设核电站。到“八五”期末,地区总装机容量达到100万千瓦。要加强输配电设施建设。市区要加快电网改造步伐,提高电网综合供电能力,重点解决居民区供电能力不是和”卡脖子”现象。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的觅点是搞好各县级市110千伏输变电设施让设,增加输变容围。 交通运输。要以港口为枢纽,逐步述成陆海空三位一体,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体系。港口建设要在加强老港区改造的同时,加快新港区疰设步伐。要抓紧建设前湾港一期工程,还要搞好二期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争取“八五”后期安排开工建设。铁路建设要同港口建设相适应,争取1992年底以前胶黄铁路建成通车,与前湾港一期工程同步发展。还要积极配合搞好黄岛——日照铁路的建设。公路建设要加快市区向周围地区辐射的干线建设,八五”期间,建成济青一级汽车专用公路。岛段和环胶州湾一级汽车专用路。要加强公路主枢纽和各县级市公路及场、站的建设。航空,要继续扩建流亭机场,争取早日被国家列为国际航空港。 市区交通。九十年代,要建设辽宁路与华阳路、山东路与鞍山路口立交桥,并通过拓宽、延长、打通部分道路解决车辆拥挤、运行不畅的问题。为从根本上缓解市内地面交通压力,要争取利用外资建设地铁一期工程——火车站至胜利桥段。要加强公共交通场站建设,继续增加公交车辆、开辟调整公交线路。要针对机动车辆“停车难”的实际情况,合理选址,有计划地建设停车场。要加强道路养护和公共交通的管理,特别是道路的开挖,要集中统一进行,提商道路使用效率,维护市容整戒。 邮电通信。要加速现有通信网络的技术改造,重点抓好长途电路和市话交换机增容的建设。长途通信,要抓紧完成卫星通讯地球站建设,并要不断增加电路,提高通信质量。市话通信,在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快旧设备更新改造的同时,搞好12万门市话程控建设项目及机线配套,逐步解决用户“装机难”的问题。并要建成移动电话通信系统,提高市内通信的现代化水平。农村通信发展的重点是扩大自动电话的装机容量,逐步使乡镇实现农话交换机自动化。邮政通信,要加快邮件处理场地和站转设施建设,努力提高邮件处理的自动化水平。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按照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原则,重点治理严重影响我市环境质量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的治理,主要是通过改变城市居民燃料结构和集中供热、供气、控制煤烟污染,降低大气中有害物质的含全。水污染治理,重点搞好市区污水处理和胶州湾污染治理。“八五”期间,要完成海泊河污水处理厂建设,并要争取利用外资新建团岛、李村河两处污水处理厂;搞好污水排放管道和泵站建设,解决污水冒溢问题;对横贯市区的海泊河、李村河、水清沟河要逐步进行综合治理,严格控制胶州湾沿岸的污水排放。要搞好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处理,积极试点推广先进的生活垃圾收集和清运方式;要加强垃圾综合利用的科学研究,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程度,力争做到市区固体废弃物全部无害化处理。 城市绿化。要继续搞好风景旅游区、名胜古迹和主要街道的绿化。“八五”期间,市区要进一步建设一批山头公园、。城市绿带和防护林带,提高入市交通干道和旅游干道的绿化水平。要积极发展垂直绿化,扩大公共绿地面积,到“八五”末,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5平方米,到2000年达到7平方米,市区绿化覆盖率“八五”末达到30%以上;到2000年达到40%以上。 城市管理。要在完善城市设施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城市管理。要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搞好区域规划,合理进行建设和发展,坚决纠正乱插乱建现象。要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的有关法规和制度,使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明确责任,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管理职能和区街的重要作用。要加强城市设施的管理和保护,管好、用好各项设施,充分发挥其效益,维护市容整洁。要在全市范围内广泛进行加强城市管理的宣传教育,增强每个市民“热爱青岛、建设青岛、美化青岛”的意识,共同为改变我市面貌做出贡献。 农村城镇建设。各县级市(区)要适应县改市(区)体制的需要,切实把加强城市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整体功能,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要严格执行全市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有关法规法全,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城区建设的规划和管理、抓好城区的供电、供排水、供气、供热、道路交通、环境保护、城市绿化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使其相互配套、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生活方便、具有鲜明地区特色的城区建设风格。要加强乡镇和村庄建设,努力争取在“八五”期间将二十几个乡镇建成各业持续全面发展、林田路房规划合理、交通和流通方便、公用设施完善、村容村貌优美整洁、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型乡村。到宇世纪末,争取使一半以上的乡村达到新型乡村的标准。 建筑业。要适应城乡建设的需要,大力发展。要加强建筑业的行业管理,搞好建筑业的发展规划、监督管理、协调指导和各项服务,逐步建立健全招标投标、工程质量、定额、安全等管理、考核和监督制度。要加强建筑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大中型骨干建筑安装企业的作用,带动和促进整个建筑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要积极推广和应用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增强施工技术能力,努力提高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消耗,不断为城乡建设提供更多的优质量程。 二、人民生活 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今后十年,我们要根据可能与需要,本着采取急事先办、稳步前进的原则,集中力量,逐步解决好影响人民生活的主要问题,使人民生活水平有明显提商, 生活消费。要正确引导消费,力求使消费水平与生产发展水平相适应。要不断提商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切实抓好“菜篮子”工程,努力增加肉、蛋、、菜、奶、水产品、水果等供应量。要不断扩大城乡居民的生活服务领域,提高非商品性支出在生活性支出中的比重。 居民住房。今后十年,要通过加快住宅建设和住房制度的改革,使居民的居住条件有一个较大改观。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快住宅建设,保证每年竣工面积不少于100万平方米,特别要继续有计划地改造棚户区和危房,重点解决特困户的住房问题,千方百计保证计划指标的实现。 供气供热。围绕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八五”期间新建10万立方米油制气工程,开工建设75万立方米煤制气二期工程,有计划地发展石油液化气,到“八五”期末,市区居民燃气普及率达到70%,到2000年基本实现燃气化。要加快集中供热的规划和建设,并探索燃气供热方法了到“八五”末,力争集中供热、联片供热以及燃气供热面积普及率达到20%,2000年达到50%。 劳动就业。“八五”前几年是我市劳动就业的高峰期,城镇新增劳动力每年约2。5万人。要把劳动就业士为稳定社会的大事抓好,计划待业率控制在2%以内。对城市新增劳动力,要继续贯彻劳动就业。三结合”的方针,千方百计开辟就业门路,尽量多安置一些人员就业。要严格执行务工许可证制度,控制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 社会保障事业。要继续坚持全社会共办福利事业,逐步建立起多项目、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要建立新型的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合理负担的养老保障制度;并要抓紧建立与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和内部劳动制度改革相配套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村,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建立起与当地经济状况相适应的社会保险。要保证抚恤补助对象的抚恤优待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与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要做好对社会困难户的救济工作,继续办好社会福利院。积极发展福利生产,安排好残疾人生活。要针对我市已进入老龄化城市行列的实际,认真研究解决老年人的赡养、保健、娱乐及发挥作用等问题,继续办好老年大学和敬老院,抓紧建成老干部活动中心,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人口控制。九十年代是我市人口生育的高峰期,控制人口增长的任务十分艰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增强人口意识,加强领导,依法管理,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严格控制二胎,杜绝多胎生育,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确保实现人口计划控制指标。市区还要严格控制人口的机械增长,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 第五章 对外贸易与经济技术合作 加快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是我们沿海开放城市必须遵循的战略方向。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整体开放意识,坚持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国际上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积极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开创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一、对外贸易 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不断提商创汇能力,是增强我市对外开放实力,加快外向彻经济发展的中心环节。要把发展对外贸易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力争在今后十年内使全市自营出口创汇比1990年翻两番。要坚持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和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重点发展深加工、精加工、高附加值的商品出口,控制原料性产品和高亏产品出口,努力降低换汇成本,提高出口效益。今后十年,重点培植纺织服装、机电、农副加工产品三大类出口产品。纺织服装类,要不断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增加花色品种,努力扩大出口数量,若力提高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出口的比重。到“八五”期末,纺织服装类产品的出口创汇接近或达到2亿美元,其中服装出口6000万美元,占30%。机电产品,要作为出口创汇的重点进行扶持,通过发挥我市科技优势和引进技术设备的作用,大胆创新,提高质量,增加品种,推进机电产品的出口,争取到“八五”末,机电产品的出口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0%左右;到2000年,达到30%以上。农副产品,要选择成本低、换汇高、在国际市场上畅销的产品出口。重点开发水产品、菜果、畜产品等资源,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逐渐形成一批出口拳头产品。此外,轻工、食品饮料、化工橡胶、建材、工艺美术等产品,也要根据国际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出口规模,增加出口创汇。要合理安排进口,完善进口管理办法,把有限的外汇用在41刀刃。上,进一步调整进口商品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机电产品、消费品的进口,凡是国内能生产替代的产品,一律不再进口。 扩大对外贸易的主要措施: ——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鼓励出口的各项优惠政策,调动出口生产企业的积极性,扶持和发展出口商品生产基地,为外贸出口提供充足的货源。 ——多方位开拓国际市场。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继续采取全方位、多元化、有重点的市场战略,除继续保持和扩大日本、东南亚、香港等已占有的市场外,要枳极发展远洋市场,重点开拓美国、欧共体和苏联、东欧市场。。要加强同南朝鲜和台湾地区的民间贸易交往。 ——加强对外联络和对国际市场行情的调研。要建立加强海外信息网络和销售服务网络,增设海外商务机构并充分发挥其作用,使青岛了解世界,世界了解青岛。要加强市场调研及预测,发挥青岛贸促会、国际商会和社会有关团体的联络、协调职能,围视发挥广大归侨、侨眷和台胞、台属的作用。广泛搜集世界市场的信息情报,准确掌握国际商情,及时提供可你的信息。 ——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加强外贸队伍建设。要从战略商度重视外向型经济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全面提尚外贸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培训外贸人员,特别要强化外语和产品专业知识的培训,切实掌握做好外贸工作的本领。 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要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交流合作领域,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重点仍要放到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上。要用是用好外商投资的优患政策,创造条件,引导外商把投资重点转向对老企业的“嫁接”,特别是要与纺织、化工、橡胶等传统优势行业的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同时,要重视利用外资发展基础工业,千方百计抓几个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大项目。要积极争取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加强我市的能源、交通、通信、环境保护等薄弱环节的建设。“八五”期间利用第三批日元贷款的8万门程控电话、西环海公路、开发区给排水和安子码头工程要完工投入使用。在加快吸引外资的同时,力争国家批准我市到国外筹集资金和引进外资银行,形成多渠道、多形式利用外资的新格局。引进技术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着眼于关键技术和设备,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国产化水平,使一些行业和领域的技术水平实现跳跃式发展。要加强技术引进的规划、管理和协调,避免重复引进。要大力开展国际工程承包,创造条件兴办海外企业,积极组织各项劳务输出和技术输出。并要通过提供港口服务、保税仓库、远洋运输和保险服务,拓宽非资源,非贸易创汇渠道,增加外汇收入。 发展对外经济合作的主要措施: ——在改善硬环境的同时,重视软环境的改善,要根据国家宪法和法律,进一步完善和制定既符合国际惯例又具有地方特色的法规和政策。要完善外商投资服务中心、外商投诉中心,实现一条龙服务,切实提高办事效率,为外商投资提供良好条件和优质服务。 ——要统筹安排好外商投资企业的布局,对需新建的外商投资项目,尽量引导到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对老市区和崂山区已划出的新的外商投资区要在土地使用、税收、用工、外汇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的外资。 ——要切实办好现有的“三资”企业,加强和改进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的经营管理,实事求是的总结‘经验教训,理顺“三资”企业的管理关系,帮助亏损企业摆脱困境,提高经济效益,使利用外资工作更加扎实有效。 第六章 科学技术与教育事业 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是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全面振兴青岛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坚持把科技教育放在经济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上,切实把经济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一、科学技术事业 科学技术的发展,要继续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胃的方针,密切科技与经济的联系,加强科技开发与应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统一规划,发挥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科学技术发展的重点是应用研究。“八五”期间,要组织力量围绕以下方面进行科技攻关:在农作物良种与栽培技术方面,要开展良种选育、提纯复壮和高产栽培新技术的攻关。在工业生产自动化方面,主要进行新一代电动单元组合仪表、智能化仪表和传感元器件的攻关。在纺织技术方面,重点进行提高高支纱质量、化纤织物后处理技术等的攻关。在精细化工和塑料方面,重点进行染料、涂料、农药等新产品的开发,以石油为原料的基本化工原料生产技术、塑料大品种改性及提高品质的攻关。在交通运输方面,要发展新型机车、大吨位汽车和超浅海上工作船舶及港口装卸新技术。在大型成套设备的研制方面,要消化吸收和研制一批为机械制造、食品、纺织、橡胶生产应用的成套技术装备和生产线。在新能源和节能方面,重点进行风能利用和节煤、节电、节水等新技术的研究。在环境保护方面,重点进行铬渣、“白泥”的资源化处理技术和降低大气污染技术的攻关。 要切实抓好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八五”期间,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率要保持在70%以上,重点推广应用农业、工业、社会公益等方面的科技成果,主要有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节水节能、微机应用、新产品开发、“三废"治理、计划生育等。要认真实施“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安排在我市的项目。 在加快科技开发和应用研究的同时,要着重培植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群体。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要积极跟踪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进程,紧密结合我市实际,主要发展有一定基础的微电子技术、海洋开发和新材料应用等方面。微电子技术,要搞好自动化、智能化产品的研制开发:要提高经济信息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产业化水平;还要进一步扩大生产过程控利、自动检测和产品辅助设计等方面的微机应用。海洋开发,要充分发挥我市海洋科研的优势,加快海洋化工、海洋药物、海洋食品、海洋工程的开发,逐步建立有青岛优势的海洋产业。新材料应用,重点发展光导纤维传像束。新型复合材料和功能高分子材料,尽快形成产业规模。另外,对生物工程方面的医药、农药、食品、轻工、环保产品,要加快发展。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科技事业得到较快发展 ——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科技与经济密切结合的机制,积极支持科研机构参与经济活动,大力发展科研机构与生产企业之间多种形式的联合和协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 ——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增强科研开发能力。要逐年增加“科技三项贯用”和“科学事业贯”的支出,并加强监督,保证合理使用。要研究解决研究所的体制问题,有计划地改造或扩建部分重点科研所,努力改善科研条件。所有企业都要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增加科技贯用支出,加强科技开发工作。要大力开展群众性小改革和合理化建议活动,调动广大职工群众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 ——要创造宽松的环境,不断完善政策,支持和促进科技人员的合理流动,逐步改变人才紧缺和人才浪费同时并存的状况。要努力改善科技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对有突出贡献者要给予重奖,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要广泛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尽快成立市科技情报信息中心,逐步建立起与国内外联网的科技情报信息系统和联机检素系统,对一畔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科研课题,要积极与国外开展平等互利的技术合作。并要围视做好国外智力的引进工作。 ——要重视发挥国家、省驻青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作用,积极搞好科研力甭的协调工作,发挥总体优势,为振兴青岛服务。 二、教育事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继续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着力提高教育质量,调整和优化教育结构,使教育事业更加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 基础教育。要重点实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九十年代初全市每年适龄人学儿量人数8—9万人,1995年高峰时将达到12.5万人。要从挖掘现有教育设施的潜力和不断扩大基础教育投资入手,保证适龄儿量人学,争取尽快消除“两部制”。要认真实施《义务教育法》,争取1993年在全市范围全面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要采取行政、法律等手段减少和消除初中、小学生的辍学现象。逐步提高初中毕业生升高中(含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的入学率,市内五区要稳定在90%以上,农村要逐渐达到50%。幼儿教育要进一步加强师资力量,提高幼儿园的质量、水平,开发幼儿智力,做到优育、优学。要鼓励多种形式办幼儿园。要重视盲、聋哑、弱智儿量的特殊教育。到“八五”末,幼儿人园率达到85%;盲、聋哑及轻度弱智儿量人学率要达到75%以上, 职业教育。要通过调整教育结构,不断发展中等专业、职业技术教育,确立中专学校在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的骨干作用。要有计划地、合理地将部分普通中学改为职业学校。到“八五”末,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人数占全部高中阶段招生人数的比重,市内五区和农村分别保持在60%和50%。 高等教育。要注重社会效益,着力改善条件、调整结构、提高质进。市属高校的招生规模要稳步发展,重点抓好专业结构的调整,特别要从我市的实际需耍出发,增加一些急需的应用性专业。要针对农村基础教育相对薄弱的情况,调整师专招生结构和毕业生分配结构,以加强基础教育的师资力量。并要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力量的培训。要继续完善青岛大学的设施,完成青岛师专的建设,要发挥驻青高校的作用,为我市教育事业和经济建设多做贡献。 成人教育。要从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注意发挥成人教育的职业性、针对性。速成性较强的特点,以岗位培训为重点,学以致用,按需施教。要不断巩固和发展广播电视大学、夜大学、函授大学、职工大学、尚教自学考试、职工中专、农民中专等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提高办学水平。。要逐步理顺成人教育管理体制,切实加强管理,提高教育质量。 要采取行之有效措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要倡导全社会关心教育,不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各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贯的增长速度,要高于同级财政正常收入的增长速度,其中公用经贯要保证逐年有所增加。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加对教育的投入。要有计划、分步骤地改造和扩建中小学校舍和场地。今后,老区改造和小区建设都要综合考虑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建设。要加强对教育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提高投资效益, ——要切实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在职培训等途径,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提高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和岗位合格率。要重视教育院、校的建设,更好地发挥其在培训行政干部、提高在职教师思想和业务水平方面的作用。要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 ——要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积极实施目标教育,大面积地提高教育质量。高等学校要在抓好自身教学的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才培训和科技咨询与协作,提高教育和科研的社会效益。 第七章 经济体制改革 实现今后十年和“八五”期间的目标,关键在于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我们要认真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不断解放思想,积极探索,争取经过今后十年的努力,初步建立适应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我市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一、深化企业改革 继续坚持把企业改革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坚持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不断增强企业活力,逐步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建立起企业生产经营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八五”期间,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承包经营责任制,科学合理地确定承包基数,健全和完善促进生产发展、技术进步、国有资产合理使用和增值的承包内容和考核办法,并要积极发挥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的作用。同时,要选择一个行业和部分大中型企业进行“利税分流、税后还贷、税后承包”试点,为今后全面推行创造经验。 进一步增强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搞活企业,重点要搞活大中型企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从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两个方面入手,采取一些必要措施,使大中型企业活力不断增强,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根据产业政策和实际可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大中型企业实行生产要素的倾斜政策,给予重点支持。进一步落实市计划单列企业应享有的各项权限,不断完善政策措施。 积极为深化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要进一步落实已经颁布的搞活企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企业主管部门和经济综合部门要牢固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思想,转变职能,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要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禁止任何单位以任何名义在法定的税贯以外随意向企业收取贯用。 完善企业领导体制和内部改革。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厂长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改进和完善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程序。在企业内部普遍实行干部聘任制,继续推行动态优化劳动组合。科学合理地设置机构,精简管理人员。改进内部分配制度、财会制度和留利分配制度,强化自我约束机制,逐步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顾问制度。 继续进行股份制、租赁制等改革试点。改进和完善降低物化劳动按比例转为活劳动分配试点办法,逐步扩大试点规模,条件成熟时普遍推开。 完善企业折旧制度,有步骤地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重估,适当提高折旧率,以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 二、深化流通和外贸体制改革 围绕建立高效、畅通、可调控的商品流通体系这一目标,不断深化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发展消费市场和生产资料、资金、劳务、技术、信息、房地产等生产要素市场,试办拍卖市场,不断培养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国营商业,要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增强自身活力,改善流通设施和流通手段,健全商品储备制度,充分发挥在商品流通中的主渠道作用。供销社要深化自身改革,真正办成农民集体所有的合作商业,在农村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发挥作用,特别是在搞活农村商品流通,解决农副产品买难卖难中发挥主导作用,要稳定政策,积极发展集。体商业,适当发展个体商业,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用。要加强市场的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完善市场法规体系,强化执法部门的管理职能,健全市场秩序。 改革和完善外贸体制。从建立自负盈亏机制入手,使外贸逐步走上统一政策,平等竞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联合统一对外的轨道。各外贸经营企业、工贸联合企业和自营出口企业都要按照这一要求,进一步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完善内部经营机制。按照中央统一规定,改革外汇分成办法,继续实行外贸承包责任制,继续执行并完善现行各项扶持,鼓励出口的优患政策。继续发挥经济技术开发区对改革的试验作用,积极探索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 三、深化农村改革 继续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坚持把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重点,不断健全和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使集体经营的优越性和家庭经营的积极性同时得到充分发挥,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更大活力。 进一步完善以“两田制”为主要形式的土地承包制度,切实提高土地的规模效益和长期效益。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林果。畜牧、水产、乡村企业等各业经营承包的管理工作,加强承包制度综合配套建设。 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若重加强和完善乡村两级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要加强服务制度建设,广泛开展服务达标活动,逐步形成服务组织网络化、服务内容系列化。服务标准规范化、服务经营实体化,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完善配套的服务。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因地制宜地办好乡村企业。农业开发项目和集体服务事业,加强集体财产管理,健全集体积累制度,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集体统一服务的功能,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继续进行县级市(区)的综合改革,深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的配套改革,并把农村改革同城市改革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城乡一体协调发展。 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继续深化计划、投资、财税、金融、价格、物资等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以国家计划为主要依据的经济、行政、法律手段综合配套的宏观调控体系。要进一步理顺、财政、银行等经济部门的关系,发挥计划部门进行综合平衡,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综合协调经济杠杆的作用。加强和改进统计、审计、信息、计置、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的职能,建立健全科学的经济信息和经济监督系统,更好地为调控经济运行服务。 计划和投资体制改革,“八五”时期要把加强和完善对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能力作为计划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强计划工作对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把制订和实施产业政策作为计划工作的重点,努力改进计划方法,提高计划的科学性、预见性。要不断增强综合平衡和协调能力,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对经济活动进行指导和调节。要在强调计划指导的同时,重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要进一步搞好投资体制改革,。建立投资约束机制,增强投资主体的责任,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继续推行建设项目的招标投标制度,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 财政和税收体制改革,要立足于发展经济、开辟财源,按照国家总的部署,稳定完善现行财政包干体制,调动各接级市和区增收的积极性。并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向分税制过渡。要加强预算外管理,引导预防外资金的合理投向。继续坚持依法治税,治理税收环境,整顿税收秩序。在现行税制不作大的调整的前提下,逐步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强化税收的组织收入和宏观调控功能。配合控制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体现国家产业政策,促进竞争,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和监督手段的作用。改革税收征管,转换征管模式,加强对私营和个体工商户以及高收入者的税收征管,推行个人收入申报制度,严格征收个人收入调节税,逐步缓解社会分配不公。 金融体制改革,要强化人民银行宏观调控能力,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把握信贷资金投向,确定合理贷款顺序,并有效地运用利率等金融手段,促进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调整。加强人民银行对专业银行的领导和管理。专业银行在贯彻执行宏观调控任务的前提下,以深化内部经营机制改革为重点,健全自我约束机制。整顿金融秩序,不断发展完善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 价格改革,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改革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管理体制。重点是调整重要生产资料价格,适当提高粮食定购价格,逐步解决粮查购销价格倒挂问题。在市管价格范围内,选择适当时机,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明显不合理的商品价格和收贯标准,适当扩大放开价格的比重。进行价格改革,要充分考虑社会和群众的承受能力,保证使群众的实际收入不降低。要进一步强化物价管理,对已经开放的商品疥格,加强管理和引导。对某些重要品种,实行提价申报制度或规定最高限价。 物资体制改革,“八五”期间,要适当提高主要物资计划分配的比重。凡国家和省、市投资建设的能源、原材料项目,投产后新增产品的主要部分要纳入计划分配。对企业自销物资,要划出一块,由计划导向,逐步扩大定点、定量、不定价销售的范围和数盘。新增加的分配资源,不再平均分配,主要用于重点生产和重点建设。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统配物资分配计划的落实和定货合同的兑现。在加强物资管理的同时,要继续发展和完善生产资料市场,进一步搞活物资流通。 住房制度改革,要按照出售公房,调整租金,适当补贴,提倡个人建房买房等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逐步向住宅商品化过渡。 劳动制度改革,“八五”期间,要继续完善劳动合同制,试行全员劳动合同化管理。逐步做到使劳动合同制和固定工制度双向靠拢。进一步改革就业制度,完善劳务市场,广开就业门路,适应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 工资制度改革,要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建立反映职工劳动质量和数量的工资制度。继续完善企业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逐步实行以岗位技能工资制为主要形式的内部分配制度,调整工资收入结构,限制和减少实物分配,结合价格、住房和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把一部分福利性补贴逐步纳入工资。强化工资管理,理顺工资、奖金和其它收入的关系。 五、机构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 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要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调整结构,精简人员”的原则和“精干、规范、高效”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市级机关和各区、县级市的机构改革。逐步建立起结构合理、功能齐全、运转协调、灵活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在机构改革的基础上,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从国家机关人员的考试录用、考核、奖惩、升降、回避、纪律和职位分类着手,逐步推行公务员制度。同时,搞好现有人员过渡。逐步解决干部队伍能进不能出的问题,打破干部管理上的大锅饭。 第八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任务。面对九十年代的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不懈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大力发展各项文化事业,努力提高全市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在全市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舆论力量、价值观念、文化条件和社会环境。 一、文化事业 各项文化事业都要坚持党性原则,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呜"的方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各项文化事业,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占领意识形态阵地。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兴办文化事业。要切实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及时清除精神污染。 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事业。要生面、准确、及时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的反映社会主义现实生活的主流,把握舆论导向,满足人民群众对科学知识、信息、文化。娱乐等各方面的需要。要加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宣传,搞好对外宣传,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八五”期间要加强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方面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开工建设电视发射塔并做好彩电中心一期工程准备工作,全市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村要解决好部分地区收不到电视节目或收看质量不高的问题。要积极发展农村有线“广播”,“八五”期间的通播率和人户率要达到90%以上。要进一步办好现有报刊,并积极创造条件创办《青岛晚报》。图书出版要调整结构,提高质量,增加理论、科技、工具书籍和通俗政治读物、少年儿量读物的出版,坚决杜绝黄色和非法出版物的出版发行。进一步发展农村图书发行网点。要加快档案事业的发展,做好建设市档案馆的准备工作,并改造档案设施,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文学艺术。要深化文艺体制改革。调动广大文学艺术工作者的积极性,繁荣文艺创作,努力提高作品的思想和艺术水平。要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创作出一批讴歌四化建设、体现时代风貌、振奋民族精神的作品,要集中力量在文学、戏剧、美术、音乐、舞蹈、电视剧等方面创作出一批有影响重点作品。。专业表演团体要增强自身的生机和活力,提高演职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人民群众提供内容健康、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要积极开展国内外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继续办好“青岛之日艺术节”。要不断加强文化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八五”期间要完成文物库等项目的建设和中山路新华书店及东风影剧院的改建、改造。要进一步办好图书馆、艺术馆、博物馆、文化宫。少年宫、俱乐部等各类文化活动场所。农村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乡镇文化馆、站。 社会科学研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联系青岛实际,紧紧围绕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特别要认真研究解决企业发展和城市珪设方面的一些实际课题,更好地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宣传,解答群众普遍关心的疑点,热点问题。提倡不同学术观点的讨论,推动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的繁荣和发展。 群众文化活动。要建立健全市。区(县级市)、街道(乡镇)三级文化活动网络,努力形成层次多样、布局合理并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环境和多方面、多体制、多形式的社会文化发展格局,热情扶植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健康的、通浴的文艺作品和演出活动,精心组织好各种节日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群众文化活动。特别是针对我市的历史特点,有重点地建设一批具有教育意义的革命纪念馆。要进一步发挥基层文化组织的职能,办好基层文化场所,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文化阵地。 二、卫生、体育事业 卫生事业 要继续贯彻“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中西医协调发展、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针,围绕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总目标,努力改善城乡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医疗服务质遗,整顿医疗秩序。要继续加强医疗机构的建设,完善基层卫生预防保健网络,重点搞好传染病的防治,特别要控制住急性传染病的挞发流行。要继续改善医疗设施条件,“八五”期间,完成市立医院门诊楼、市中心血站、市急救中心等建设项目。要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搞好中西医结合。要增加新建居民小区的配套医疗机构,新建浮山小区医院,解决小区居民看病难的问题。要建立和完善县级市(区)、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各县级市每年要改造2―3个中心乡镇卫生院,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要继续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坚持和完善“门前三包”等制度,搞好环境卫生,美化、净化生活环境。 体育事业 要坚持体育为社会促进稳定和发展生产力服务的方向,实行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相结合,推动全民健身战略与奥运战略的协调发展。要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要逐步增加竞技体育项目,提高竞技体育水平。要继续加强体育设施建设,今后十年要改造海泊河体育场,搞好包括第一体育场、体育馆以及相应配套设施的市体育运动中心的建设。市内各区和各县级市(区)都要根据各自的情况,搞好体育设施的述设,促进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争取“八五”期间各县级市都进入国家体育先进县行列。 三、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的政治优势,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全面贯彻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为中心,把旗帜鲜明地同国际敌对势力“和平演变”战略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进行坚决斗争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要紧密联系我国的国情,持之以恒地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深入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农村要继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企事业单位、街道、机关、学校也要有计划地深入开展这一教育活动,不断增强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同时,要坚持不懈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乂、社会主义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及革命传统教育,引导人们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责任感。思想政治工作要注意研究和改进方法,坚持正面教育和疏导为主的方针,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同关心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重视加强政工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政工人员的素质。要大力加强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深入开展学习笛锋、严力宾等各种“学先进、讲奉献、树新风”活动,加强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人们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起团结互助、尊老爱幼、平等友爱、文明礼貌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要进一步开展创建文明单位的活动,开展好各类共建特别是军民共建活动,增强军民、军政团结、发挥驻军在我市两个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努力争创“双拥”模范城市。 各级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继承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大力加强廉政建设,坚决同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认真纠正行业不正之风。要坚持群众路线,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倾听群众的意见,解决群众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密切同群众的联系。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注重实干,讲求实效,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四、民主和法制建设 保持社会稳定,是顺利实施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要努力从各方面做好稳定的工作,不断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认真贯彻市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关于依法治市的决议和审议批准的《青岛市人民政府依法治市规划》,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要加强同政协及各民主党派、关党派人士、群众团体的联系,逐步实现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经常化、制度化。要扩大同群众联系的渠道,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程序和制度,。逐步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要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加强城市居(家)委会、农村村委会和企业职代会建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根据宪法、法律和实际需要,积极惧重地制定一些具有本市特色的地方性法规,切实抓好宣传和实施,把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逐步纳入法制轨道。要继续搞好以宪法为核心,以基本法、专业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教育,认真落实第二个五年普法规划,增强人们特别是领导干部、执法人员和广大青少年的法制观念。要加强政法机关和队伍建设,加强人民民主专政,密切注视并严厉打击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和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严厉惩处严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分子。继续深入开展“扫黄”和除“六害”斗争,坚决制止和取缔一切败坏社会风气的丑恶现象。要强化全民国防教育,搞好民兵预备役建设,充分发挥广大民兵在保卫国防、维持治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发动和依靠群众,搞好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为改革和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