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农业工作概况 1989年,青岛市农业战胜了干旱、冰雹、霜冻、病虫等多种严重自然灾,获得了好收成。主要经济指标比上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全市农业总产值完成46.4亿元(现行价),增长2.1%,农业总收入104.62亿元.增17.6%。全市粮食总产量265.43万吨,增长1.1%;棉花总产量1.5万吨,增长5.8%;花生总产量39.18万吨,减少0.5%;果品总产28.9万吨,增长15.7%;造林面积4.44万亩,占计划111%;生猪存栏130万头,与上年持平,出栏148.8万头,比上年增长19.9%,大牲畜存栏39万头,增长3.2万头;禽蛋总产量7.8万吨,增长5.5%;水产品总产量19.8万吨,增长14.7%;农民人均纯收入876元,增长56元。 主要做了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 (一)不断深化农村改革。 先后召开了全市农村十年改革研讨会和深化改革现场会,进一步总结推广了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较好地统一了各级的思想认识。 平度市在“两田制”基础上的配套改革和莱西县实行区域规划、连片种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经验,以及各县发展集体经济、强化社会化服务的经验,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农村改革的深化,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截止年底,实行“两田制”的村庄占村庄总数的60%,秋播小麦实行连片种抗的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60%以上。在深化农村改革工作中,还突出抓了制度建设。一是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各业承包合同管理。共签订各类承包合同107.1万份,占应签数的85%;处理纠纷合同457件,占纠纷数的80.5%。二是加强了土地制度建设。进一步完禆和加强了土地资源保护、土地升降级、土地流转和土地档案管埋。三是加强了积累制度建设。市和各县(市、区)普遍建立了农业发展基金制度,97处乡镇建立了合作基金会,共融资5506万元,累计投放5828.33万元。四是加强了服务制度建设。农村各项服务工作进一步发展,县以下服务组织达17947个,农民专业协会已有800多处,社会化服务正在向着组织实体化、体系网络化、内容系列化、标准规范化的方向推进。 (二)狠抓关键生产措施。一是狠抓治水改土,开展了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全市完成各类水利工程1.9万项,比上年增加1300项。二是狠抓农业机械作业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4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7%。全年机耕面积达到810万亩,其中深耕214万亩,机播313万亩,比上年都有增长。三是及时组织抗灾救灾斗争。在灾害发生的关键时刻,市、县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都及时奔赴灾区、察看灾情,慰问受灾群众,积极组织抗灾斗争,共解决救灾化肥2900吨,柴油2220吨,汽油120吨,农药70吨,资金143万元,有力地支援了灾区恢复生产,减轻了灾害损失。 (三)实施农业开发。一是“吨粮田”开发。全市“吨粮田”达到15.81万亩,“吨粮村”338个。平均亩产1017公斤。二是组织实施“双一”(用三年时间开发中低产田100万亩,增产粮食1亿斤)工程。全部工程项目2.8万个,总投资7000万元,年内已完成项目5900个。三是以发展食草畜禽为主的畜牧业开发。大牲畜存栏39万头,比上年增长9.1%。四是林业、滩涂、庭院经济等深层开发。开发10万亩中低产果园,平均亩产897公斤,亩增353公斤,增长64.9%,好果率由82%提布到95%。水产养殖面积15.81万亩,总产4.01万吨,比上年增长0.52万吨。庭院经济新开发8.4万户,户均收入700元以上的达到74.6万户,全市庭院经济总收入达13亿元。 (四)大力推广农业科技。一是组织开展了技术承包。通过落实技术推广目标岗位责任制,鼓励农科人员开展技术承包,充分调动了其积极性,有1239名农科人员到第一线实行技术承包,加快了科技推广的步伐。二是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成果。全市共推广应用科技术成果57项。三是组织实施以增产粮棉油为主的“丰收计划”项目10个,已完成6个,增加经济效益7500万元。 (五)多方增加农业投入。全年共投放支农资金5979万元,比上年增长60.4%。其中,投放农业发展基金2716万元,比上年增长1.84倍;投放支农周转金4606万元,比上年增长5.5%。市农业银行累计发放农业贷款47519万元,年末贷款余额达到35556万元,贷款余额比上年增长16.76%。全市乡(镇)、村和农民集资13721万元、劳动积累工2494万个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候克胜) 农业科技推广应用 1989年,青岛市进一步建立健全新时期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和体系、县、乡、村分别建立了农村推广服务中心、农技综合服务站、农技综合服务组“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并选拔培养了一批科技推广户、示范户。1989年,全市共有乡级以上技术推广单位617个,村级服务站5273个,有专业技术干部2887人,农民技术员4396人;全市乡镇以上单位共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1132期,培训人员达173284人次,为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是组织开展了技术承包,通过落实技术推广目标责任制,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开展技术承包或集团承包,有效地调动了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较充分地发挥了科技人员的作用。二是认真组织实施农业“丰收计划”,已经完成“丰收计划”10个项目中的6个项目,增加经济效益7500万元。1989年全市旱薄地小麦综合技术开发140万亩,增产粮食6500多万公斤;吨粮田开发15.82万亩,其中有14.52万亩亩产1017公斤,10万亩低产果园开发初见成效,亩增53公斤,推广地膜覆盖面积74万亩:立体种植技术推广111万亩,配方施肥面积220多万亩;推广病虫害综防技术315万亩;化学除草154万亩;推广增产菌20万亩;生猪快速育肥技术推广48万头鸡粪饲料开发利用5000万公斤;速生丰产林栽培5000亩;节水灌溉面积扩大3万亩;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110万亩;浅海立体化养殖技术推广5000亩;虾贝混养1000亩等,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农业生产的发展。三是为了配合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工作的开展,配合“丰收计划”的顺利实施,青岛市1989年设立了农业“丰收奖”。 (王亨国) 农业区划 根据全国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第六次农业区划联席会议精神,青岛市组织各县(市、区)农业区划办公室,开展了“青岛市农业资源潜力与开发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对全市农业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初步摸清农业资源潜力底数:(1)土地资源情况,据调查全市耕地中低于平均产量的中低产田有27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4%;91万亩果园中有13万亩属于当地的低产果园。(2)浅海水面情况,全市有可利用滩涂面积143万亩,但仅利用了16.88万亩,占可利用滩涂面积的12%。(3)全市90万亩净淡水面,利用率为13%,单产67公斤,平均低于先进地区。根据调查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综合评价,提出了青岛市农业资源开发方向、开发对策、规模及主要措施,编写了《青岛市农业资源潜力与开发研究》报告。 为了做好我市农业资源和经济信息动态监测工作,为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指导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青岛市在即墨市农业区划办公室开展“农业资源和经济信息动态监测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青岛市农业资源和经济信息动态监测体系。根据农业区划分区情况,全市建立监测点446个,其中莱西县85个,即墨市96个,黄岛区15个,胶州市70个,崂山区、胶南县、平度市各60个,监测耕地面积为3258亩。监测主要内容包括:农业资源变化、农村经济活动、各业投入产出情况及农民意向调查等,全部监测情况用微机储存、统计分析,以便为领导宏观决策提供服务。 1989年全市共开展农业区划研究课题10项,其中农业区域开发规划3项,区划专题研究5项,农业区域开发试验点2项。农业区划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即墨市“农林牧优化方案实施及经济效益评价”被评为青岛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胶南县,即墨市农业区划办公室和全市区划系统9名同志分别被评为山东省农业区划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 (王春青) 农业综合开发利用 一、以改造中低产田为主,大力建设“吨粮田”的种植业开发。 全市组织了5个县市、41个乡镇,实施了改造中低产田的“双一”工程(用三年时间开发改造中低产田100万亩,增产粮食1亿斤)。该工程是一项包括农业、林业、水利、农机等行业综合开发的系统工程。从汇总的实施情况看,“双一”工程开发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实施得快,成绩突出。实施开发以来,共完成机井2000多眼,大口井1190眼,平塘617个,扬水站13座,拦河闸、引水工程、排水涵闸等500多处。二是农民群众购购置农收机械的热情高,农机作用发挥得好。开发区内农民购置各种农机具1500多台(件),其中链轨车57台,“五O”拖拉机27台,“二五”拖拉机11台,大型梨(耙)134部。秋冬季完成机耕139万亩,其中深耕56万亩,机棉94万亩,秸秆还田1.73万亩。三是技术培训抓得好,农民群众学科学的空气浓。青岛市及有关县(市)乡镇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86期,参加学习的人员达4万人次。 1989年全市旱薄地小麦综合技术开发面积已达140万亩,平均亩产249.3公斤,比常规栽培增产47.1公斤,增长23.3%,总产增加6500多万公斤。1989年全市“吨粮田”已达到15.82万亩,其中有338个村,平均亩产1017公斤。 二、以改造低产果园和开发荒山、荒沟为主的林果业开发。10万亩低产果园通过开发改造,产量和品质都有明显提高。1989年平均亩产897公斤,比开发前亩增353公斤,增长64.9%,好果率由82%增加到95%。其中3000亩样板园亩产达1042公斤,比开发前亩增592公斤,增产131.5%。林业开发主要是利用荒沟、荒滩、地堰、台田沟,植树造林搞林粮间作、果粮间作,实行立体种植。1989年全市植树造林4.44万亩,育苗1.17万亩,新建农田林网30.6万亩,改建补植林网98.1万亩,四夯植树816万株,另外实行枣相间作5000亩,还营建速生丰产林1530亩。 三、以发展食草畜禽为主的畜牧业开发。 1989年青岛市在狠抓以规模经营为主的专业化商品生产基地建设,巩固完善已列入国家计划的7个畜牧生产基地和本市自己建设的一批中小型由蛋禽基地的同时,又开发建设了几处畜牧生产基地。(1)改建、扩建了两处20万只蛋鸡场工程,实现了当年设计施工、当年育雏养鸡的计划。(2)在莱西县新建瘦肉型猪良种场,并配备了人工授精站。(3)在莱西县的院上,留村各建了一处小尾寒羊生产基地。在全市积极推广饲料青贮、氨化技术,全市青贮、氧化饲料达700万公斤,实行生猪快速育肥50万头,节约饲料5000万公斤,增加经济效益5000多万元。1989年全市大家畜存栏达39万头,比1988年增长9.1%,其中牛、羊增长幅度是多年来最大的一年。 四、以搞好海淡水养殖为主的水产业开发利用。 1989年全市海水养殖面积为14.62万亩,总产3.95万吨,其中养殖对虾10.4万亩,总产7451吨;养殖扇贝5500亩,年产1.6万吨,比1988年净增3200吨。滩涂贝类发展到4万亩,总产2万吨。淡水养殖虽因干旱养殖面积显着减少,但总产仍保持较好的水平,总产达到3500吨。虾鱼、虾贝混养的面积已发展到1200亩。 五、以多种经营为主的庭院经济开发 全市新组织开发20万户。庭院开发年收入在700元以上的农户达到70多万户,开发利用面积10.5万亩,全市庭院经济总收入13亿元。 (苏在经) 农村能源 一、1989年全市共建家用沼气池1037个,完成年度任务的103.7%,修旧病池1688个。在沼气建设中,根据择优发展,建管并确保质量的原则,做到不养猪的户不建;不是三联通的池子不建;没有管理能力的不建,并改进了建池技术,使沼气池由原来的年使用期8个月,提高到全年使用,达到了全国先进水乎。沼肥、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也有了新的发展,经试验,有沼液作添加巧喂猪,可以起到催膘增肥的作用,每头猪有50元左右的经济效益。1989年全市用沼液作添加剂喂猪1800多头。施沼肥于农作物增产效果明显,抗病力强。据统计,1989年施用沼肥的农作物共计75424亩,其中粮食作物60000余亩,蔬菜2235亩,葡萄2229亩。沼肥可提高农作物产量,分别是:玉米3.4%;谷子15%;花生13%;地瓜11%;白菜32%;土豆26%;蘑菇50%;苹果25%。山楂30%。从而使沼气在生产和生活两个领域发挥了多功能的作用,取得了一举多得的效益。 二、1989年全市推广微型风力发电机47台,完成年度任务的470%。胶州市还试制成功了农用风力提水机,进而开阔了风力应用的新领域。 三、1989年,全市推广太阳能热水器1913平方米,完成了年度任务的239%。同时在平度市香店乡建起了一座70平方米的民用被动式太阳房,可以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 四、1989年,农村能源产业和服务业也有了新的发展。平度市、即墨市和胶南县的农村能源服务公司逐步由经营型发展为生产服务型,直接生产农村能源所需要的太阳能热水器,灶膛内余热利用开水器、型煤炉等产品,奠定了发展农村能源的基础。在发展农村能源的过程中除加强了县级服务组织的建设外,还涌现了4个乡级建修沼气池基层服务队。先后分两批组织9名同志参加了全国举办的太阳能暖房建造技术培训班和山东省举办的微型风力发电机维修培训班。 五、1989年,胶南县和黄岛区完成了省柴节煤灶的推广任务,并被山东省验收组验收合格。至此,青岛市全部完成了省柴节煤灶的推广任务。历年累计推广省柴节煤灶为116.4万户,占总农户的93.8%。同时,历年累计推广灶膛内余热利用开水器4万多个。为了完成省柴节煤灶的推广任务,全市共培训改灶技术员26001名,各级共投资200余万元,保证了推广工作的进行。在推广工作中,平度市自行设计推广的“平度П型”灶,获得了青岛市科技成果三等奖。 (董绍文 韩玉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