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粮、棉、油、果生产概况 粮食生产 1989年,全市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814.11万亩,占作物总播种面积的72.6%,比上年减少24.31万亩,减少2.9%。其中夏粮面积363.15万亩,比上年减少26.55万亩,减少6.8%。秋粮面积450.96万亩,比上年增加2.24万亩,增长0.5%。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265.4万吨,比上年增加2.8万吨,增长1.1%。其中夏粮总产99.36万吨,比上年减产0.26%;秋粮总产166.08万吨,比上年增长1.9%。从作物品种看,小麦总产量99.34万吨,比上年略减。玉米总产量108.44万吨,比上年增长5.19%。地瓜总产量44-28万吨,比上年减产2.33%。大豆总产量6.97万吨,比上年减产21.75%。 经济作物 1989年,全市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40.83万亩,占作物总播种面积的21.5%。其中棉花播种面积31.92万亩,比上年减少2.62万亩,减少7.59%,单产46公斤,比上年增加6公斤,总产1.46万吨,比上年增加0.08万吨,增长5.8%,花生播种面积177万亩,比上年减少0-4万亩,单产221公斤,比上年减产1公斤,总产39.18万吨,比上年减产0.25万吨,减产0.64%;烤烟面积2.23万亩,比上年增加0.39万亩,单185公斤,比上年增加5公斤,总产0.41万吨,比上年增加0.08万吨,增长24.81%。 果品生产 1989年,果品生产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市果品总产量达28.9万吨,比上年增产3.9万吨,增长15.7%。 农业技术推广 1.狠抓了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1)推广地膜覆盖面积74.06万亩,其中花生覆膜面积49.13万亩,平均亩产达325.7公斤,比露地栽培增产84.4公斤,增产34.98%;(2)推广立体种植面积111.79万亩,共增产粮食5947.32万公斤,增加经济效益1.986亿元。其中推广“双千田”(产粮千斤、纯收益千克)3.56万亩,增加经济效益2261.01万元,“双八百田”(产粮800斤,纯收益800元)8.2万亩,增加经济效益3396.41万元;(3)推广配方施肥面积221.88万亩,比上年增加了26%,约计增产粮食9240多万公斤,增产花生1050多万公斤;(4)推广化学除草135.85万亩,比上年增加12.93%;推广增产量36.6万亩,比上年增加8倍多。此外,全市农业部门在推广应用科技成果中,还坚持了新技术和常规技术一齐抓,突出抓了合理密植和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料等,据统计,全市1989年平均亩施有机肥2835公斤,比上年多施350公斤,秸秆还田262.8万亩,比上年增加31.4%;全市推广微量元素面积达215万亩,比上年增加了30万亩。其中锌肥102.7万亩,比上年增加了25万亩,硼肥80.8万亩,比上年增加了5万亩,钼肥4.5万亩,锰肥8.6万亩,其它微肥18.4万亩;全市玉米、地瓜、花生的种植密度普遍比上年增加300?500株。 2、积极兴办经济实体。为了使技术与物资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走自我发展,自我壮大的路子,全市县、乡(镇)两级农业部门都积极抓了兴办经济实体的工作。即墨市农牧局近几年共兴办经济实体5个,1989年总收入达450万元,利税132.5万元,纯收入102万元,用于农技推广方面20万元,初步缓解了农业事业费严重不足的问题,为加速农业技术推广起了重要作用。 3、技术承包有了新发展,由过去单项技术承包,扩伸到产、供、销各个生产环节,增加生产供良、技术指导、资金扶持等多项目一体化服务内容,实行政、技、物相结合的集团承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989年,全市有403人参加了集团承包,其中,行政领导干部38人,农民技术员161人,国家技术人员204人。承包项目29个,承包各种作物而积8.75万亩。在承包中,由于实行了、技、物相结合,提供化肥1961吨,各种农药230.8吨,农膜63.67吨,种子3596吨,从而促进了粮、油、果增产增收。增产粮食7133.9吨,增产油料2818吨,增产果品102.2吨,增加经济效益1975.9万元。 4、组织实施了“农业丰收计划”。全年共实施了10项“丰收计划”,其中农业部安排了4项,青岛市安排了6项,共落实粮食作物62.88万亩,.花生34.41万亩,棉花5.35万亩,经检查验收,共增产粮食44086吨,增产花生12455.8吨,增产棉花845吨。 农业综合技术开发 一是,认真组织了旱薄地小麦综合技术开发。全市推广面积达140万亩,平均亩产249.3公斤,比常规栽培亩增47.1公斤,增产23.3%,总产增加6594万公斤。二是,采取高产模式化栽培措施,狠抓了“吨粮田”的开发。1989年,全市共开发15.82万亩,其中有292个村面积达14.67万亩实现了“吨粮”,平均亩产1029.6公斤,比上年亩增136.1公斤,增产15.23%,总产增加1996.6万公斤;三是,狠抓了10万亩中低产果园的开发。通过改良品种,推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使低产果园开发初见成效。经有关专家鉴定验收,3000亩中心样板园亩产达1042公斤,比开发前亩增592公斤,增产131.5%,所带动的10万亩开发园,比开发前亩增353公斤,增长64.9%,总产增加3530万公斤。同时,在全市范围内还抓了10万亩幼令果园早实丰产开发,其中2000亩样板园平均亩产455.9公斤。胶南县寨里乡逢家台后村的100亩4年生新红星,亩产已达731公斤。 基地建设进展顺利 经农业部批准,青岛市先后建立的第一批农业商品基地(商品粮基地、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名特优项目)和粮食基地(以工补农粮食生产基地)进展顺利。 1、商品基地通过验收。根据农业部[1989]农(农基地)字第54号文件《关于对‘七五’期间第一批农业商品基地进行检查验收的通知》精神,青岛市农业局邀请了青岛市计委、农办、审计局、财政局、建设银行、水利届、农机局等8个单位,成的基地验收小组于7月25日~29日对全市商品基地建设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 在平度市建立的商品粮基地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89年小麦总产达3.93亿公斤,商品量达125亿公斤,比基地建设前的1986年前三年平均产量分别增长15.4%和23.8%。按照山东省规定的标准,青岛市验收小组评定平度市商品粮基地建设达到良好标准。由于成绩显着,平度市人民政府被农业部和国家计委授予商品粮基地建设先进单位。同时,验收小组对在崂山区建立的名特优项目建设进行了验收。根据验收的情况汇总报农业部,受到了农业部的表彰。崂山区农牧局被农业部和国家计委授予名特优项目建设先进单位。 2、粮食基地建设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1989年,平度市、即毕市、莱西县3个粮食基地建设,在大旱之年获得了大丰收,粮食总产比基地建设前的1986年前三年平均产量:增产24.43万吨,增长15.46%,比上年增产38636吨,增长2.16%。由于粮食基地建设成果显着,国家财政部、农业部等部门决定从1989?1990年对粮食基地建设继续拨款续途,计划共拨款806万元,基中中央拨款40%,地方财政安排60%的原则进行扶持。 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 1989年,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在抓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工作中,着重抓了以下5项: 1、强化了农业承包合同管理。1989年,在层层设立合同管理机构的基础上,狠抓了合同的完善、鉴证、立卷、归档工作,使合同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标准化、法制化轨道。全市累计签订农业承包合同107.12万份,占应签合同数的85.4%,处理合同纠纷457件,占纠纷发生数的80.5%,进一步稳定了承包关系。 2、抓了组织农村合作基金会工作。在1988年试点的基础上,1989年这项工作已在全市大范围地推开,并着重抓了机构建立、人员配备、资金聚集和投放等项工作,全市建立合作基金会的乡镇已达97个,占全市乡镇数的61%,共融通资金5506万元,累计投放运用资金5828.33万元,已周转1.06次,为村办企业、农户和其它联合体解决生产资金3645万元。 3、开展了农村经济内审工作。1989年着重抓了市政府办公厅批转的《关于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的贯彻落实和审计机构建立、人员配备、培训工作。1989年这项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效果。全市已有146处乡镇配备专职、兼职审计人员628人,共审计农村合作经济组织4616个,总审计额21674万元,共查出有贪污行为的70人,贪污款10.8万元,通过审计压缩农民不合理提留606万元,压缩非生产性开支633.7万元,办理借转贷42万元,收回历年欠款75万元,收回往年拖欠提留款22万元,收回贪污款2.1万元。 4、进行了农产品成本核算点的工作。在全市设置了108个农民家庭联产记账户,61个典型生活费用记账户,对种植的502.93亩小麦,319.41亩玉米、33.76亩地瓜和273.04亩花生进行了核算,初步摸清了主要粮食作物及经济作物投入产出比率的变化情况:小麦平均亩产量为278.69公斤,收入为176.33元,亩成本132.49元,投入产出比率为1.33。亩利润为41.35元,利润率为0.31;玉米平均亩产址为377.5公斤,亩收入224.65元,亩成本为132.49元,投入产出比率为2.05。亩利润为111.13元,利润率为l.01;地瓜平均亩产1为272.46公斤,亩收入223.9元,亩成本为98.73元,投入产出比率为2.27。亩利润121.82元,利润率为1.23;花生平均亩产景为176.6公斤,亩收入355.97元,亩成本为171.17元,投入产出比率为2.08。亩利润180.8元,利润率为1.06。 5、开展了村级集体经济势力状况的调查。据全市6063个行政村的统计调查,人均公共积累500元以上的村477个,占7.8%;人均250~500元的村1143个,占18.9%;人均250元以下的且当年能提取少量积累的村2438个,占40.2%;当年收入只能维持当年生产性支出、不能提取积累的村1258个,占25.2%;当年收不抵支靠贷款过日子的村477个,占7.9%。 良种繁育推广工作 1、良种繁育。1989年,全市良种繁育面积17.25万亩,比上年增加3.85万亩,增长28.7%,共繁育良种3335.05万公斤,比上年增加2235.05万公斤,增长51.59%。其中,玉米杂交制种田3.5万亩,繁种424.85万公斤,小麦良种繁育田11.3万亩,繁种2500万公斤,花生良种繁育田2.1万亩,繁种400万公斤,其它良种繁育田0.35万亩,繁种10.2万公斤。 2、良种试验、示范。为了加快良种的更新换代,1989年全市共安排试验、示范107项,其中小麦43项,玉米39项,花生14项,蔬菜11项,为品种更新换代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了进一步鉴定玉米杂交种的纯度,为下一年度制种做好准备,青岛市种子站对全市普遍采用的21个玉米自交系进行了试验鉴定,通过鉴定认为,有10个自交系纯度达98%以上,经过去杂可进行亲本繁殖。有8个自交系纯度达95%~98%,经过严格去杂后可用于配制杂交种。纯度在90%以下的有3个自交系,应予以淘汰。 3、良种推广。1989年,全布粮、棉、油等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继续稳定在95%以上。在抓好良种推广的同时,认真总结推广了平度市小麦良种由乡镇集体统一供种、改变小麦良种混杂局面的经验,1989年秋种全市有71处乡镇实现了统一供种,比上年增加了14处,供种数量达1450多万公斤,比上年增加了320多万公斤,面积达145万亩,并有95处乡镇中的410个村建立了小麦原种田及一、二级种子田12.2万亩。 4、种子管理。1989年,全市农业种子部门认真贯彻了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加强了种子管理工作,与有关部门联合突出抓了“三证一照”的发放。全市签发《种子生产许可证》15057份,《种子经营许可证》201份,《种子检验合格证》17397份,并经工商部门核准签发的《营业执照》201份,保证了良种繁育推广工作的正常进行。 5、种子经营。1989年,全市农业种子部门经营玉米杂交种522.8万公斤,小麦良种51.6万公斤,花生良种46万公斤,蔬菜良种1174万公斤,其它种子92.96万公斤,总收入1516.07万元,盈利76.68万元。 植物保护工作 1、动物检疫。 1989年,在全面贯彻国务院颁布的《植物检疫条例》的基础上,按照农业部制定的《产地检疫操作规程》,认真地进行了植物检疫工作。全市共进行种苗户地检疫47156亩,调运检疫8114批次。其中,检疫种子2520批次,263.3万公斤,检疫苗木117批次,37.2万株,检疫果品5477批次,3188万公斤,国外引种5批次,在搞好检疫的同时,对引进的苹果苗木、花卉,粮、油、蔬菜种子进行了试种、田间调查等工作,有效地防止了植物检疫对象和危险性病、虫、杂草的传入和传出。 2、病虫预测预报。 为了及时地掌握各种病虫的发生、消长动态,搞好防治,全市各级农业植物保护部门认真地开展了病虫的预测预报工作。全市共发布《农作物病虫情报》122期,10940份,写书面报告14份,发电码模式电报29次,发传真电报18份,对40余种病虫草鼠进行了预报;长、中、短期预测预报的准确率分别达91%、91.9%和92.9%,为指导全市综合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3、综合防治技术。 为使有限的耕地,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效益,全市积极地推广了综合防治技术。全市综合防治面积315.9万亩,比上年增加161.99万亩,增长95%,综防效益十分明显,经济效益比为1:42。由于开展了农业、化学、生物、物理等综合防治措施,带动了全市大面积农作物病虫草鼠的防治工作。全市防治面积达2682.26万亩次,占发生面积的95.3%,比上年增加11.05%,约计挽回粮、棉、油3.32亿公斤。 化肥质量监测与土壤肥力监测 1989年,青岛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协同全市各县(市、区)土肥站积极开展了化肥质量监测。全市有6个县(市、区)的土肥化验室开展了这项工作,其中胶州市土肥站和平度市土肥站由政府授权,行使了化肥质量监测职能。据统计,全市共监测化肥样品262个,代表化肥4406吨。其中氮肥22个,磷肥68个,钾肥8个,复混肥164个。在262个化肥样品中,合格样品72个,占27%,代表化肥1066吨。不合格样品190个,占73%,代表化肥3340吨。在不合格的化肥中多数是磷肥和复混肥。针对查出的问题,全市各级土壤肥料工作站主动与工商、物价、标准计量等部门联合进行了处理。其中降价处理2585吨,查封2426吨,挽回经济损失26.5万元,狠狠地打击了制造、销售假劣化肥者的不法行为,保护了广大农民的利益,支援了农业生产。 为了观察和研究青岛市不同土壤类型土壤肥力状况的变化,研究土壤肥料结构、施肥水平与作物产量的关系,青岛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协同全市各县(市、区)土肥站在棕壤和砂姜黑土上进行了土壤肥力监测,在全市设了15处监测点,其中省级点3处。综合监测点的情况,1989年这两大类土壤的肥力状况较1980年土壤普查时各种养分的含量有升有降。据即墨市土肥站对127个农化点抽查,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0.9%,比1979年土壤普查时增加0.15%,提高了19.6%;土壤碱解氮平均为65PPM,比1979年增加13.8PPM;速效磷平均为8.99PPM,比1979年增加了5.35PPM。另据胶州市对73个土样化验分析,1989年秋种前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0.69%,比1980年土壤普查时的0.81%,下降了0.12%;土壤碱解氮平均为61.75PPM,比1980年增加了8.75PPM;速效磷平均为7.3PPM,比1980年提高了3.3PPM;速效钾平均为63PPM,比1980年下降了23PPM。 农业技术培训和农业广播学校教学评估 1、农业技术培训。1989年,全市各级农业部门紧紧围绕生产任务和推广计划、丰收计划,充分利用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广播学校、农民业校等场所,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积极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的技术培训。全市共举办各种培训班1435期,培训各类人员87.49万人次。其中农技83.2万人次,果树2万人次,经管2.29万人次,从而增强了广大农村干部和群众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的意识和科学种田水平。 2、农业广播学校教学评估。1989年,山东省农业广播学校青岛市分校按照国家教委和农业部联合颁发的《关于改革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管理体制及有关问题的意见》,组织全市各级农业广播学校开展了教学评估工作。通过初评,改进了教学和办学条件,初步解决了农业广播学校的入位问题,进一步加强了学校自身建设。胶南县通过初评把原来的股级升为副科级,由一名副局长具体抓,同时县财政还拨款5万元扶持办学,并对办学人员增加了10%的工资和教龄补贴。莱西县决定把办学经费列入财政固定基数,由原来的2.6万元增加到4万元,并增加了人员编制,由质来的6人增加到8人。即墨、平度两市的办学经费也有较大增长,平度市还增加了400亩实验基地,促进了办学工作的开展,提高了办学质量。 果园样板园评选与优质果品展评 1989年,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层层推行了果园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全市共建标准化样板园800个,经过一年的努力,全市共评出将级样板园239个,其中平度市85个,即墨市36个,胶南县25个,黄岛区4个;评出市级样板园114个,其中崂山区37个,即墨市33个,胶南县14个,胶州市14个,黄岛区5个,平度市1个。为了鼓励在创标准化、规范化样板园活动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单位,山东省农业厅还对平度市果树站、莱西县果树站、平度市龙山乡果树站、平度市云山乡果树站、平度市旧店乡果树站、平度市洪山乡果树站、平度市皤桃乡果树站、莱西县院里乡果树站、莱西县水镇果树站、胶州市铺集镇果树站、胶南县海青乡果树站等14个单位进行了表彰,并授予省级果树样板园评选先进单位。 为了狠抓果品质量,搞好果品评优,1989年青岛市举办了两次果品评比会。全市各县(市、区)参选样品87个,经过专家的综合鉴评,评出市级优质果品39个。其中元帅系苹果17个(短枝型9个,普通型8个),金帅系苹果4个,国光系苹果4个,富士系苹果7个,其它苹果品种7个。在这次评选中,平度被评为青岛市优质果品的有:平度市15个即墨市7个,胶州市5个,胶南县4个,莱西县2个,崂山区2个,黄岛区1个,青岛市农科所3个。 在北京市和烟台市举行的全国优质果品评比会上,青岛市选送的果品以外观美、品质佳得到了与会者的好评,全市有4个样品荣获部优称号,占全国中选率的5.7%,占山东省中选率的25%,在全国单列市中一举夺魁,荣膺第一。其中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和胶南县隐珠乡孟家滩村参选的新红星分别夺得第5和第6名。胶南县隐珠乡孟家滩村和胶州市沙河园林场参选的红宫士分别夺得第7名和第8名。 科研成果 1989年,青岛市农业局系统承担的科研项目中,新红宝、金钟冠龙西瓜没种大面积推广获青岛市科技进步3等奖。 该科研项目为选课题。自1985年开始到1988年结束,青岛岛市种子站主持,平度市种子站、胶南驻种子站、莱西县种子站、即墨市种子站、胶州市种子站、崂山区种子站联合完成的。为了解决全市大面1:推广的“蜜宝”,“中育6号”等西瓜品种,在品质、产量及抗病性等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青岛市种子站自1985年经香港引入台湾“新红宝”、“金钟冠龙”2个西瓜一代杂交种,先后进行了品种对比、栽培技术试验和品种测定等良种良法配套研究。1986年大曲积示范,1987年在全市推广到39800亩,1988年全市种植面积达57600亩,占全市西瓜种植面积的48.5%。三年累计面积达97480亩,共生产优质西瓜3.29亿公斤,亩增收701.04元,总产增加15108万公斤,增加经济效益6833.87万元。 冬播小麦获得丰收 1988年秋种期间,因严重干旱,全市不少农民未种上小麦。1989年1月6?7日,全市普降喜雨,雨量达30毫米左右,农业部门抓住当时气温平均较高,土壤未封冻的有利时机,积极向各级政府提出建议,层层发动群众趁墒抢播,弥补秋播面积不足,并利用广播、现场会、印发技术资料等形式宣传冬播小麦技术。经过发动,全市趁墒抢播冬播小麦8万余亩。入春后各地加强了以肥水为中心的田间管理,从而取得了可喜收成。据考察,全市播种的8万亩冬播小麦,平均亩产达150公斤左右。仅此一项全市可增产小麦1200万公斤。即墨市播种了31000亩,平均单产165公斤,最高单产285.5公斤。 冬播小麦生产丰收的主要经验是:(1)因时因地制宜,抓住时机,突击抢播,并实行良种良法配套;(2)氮、磷配合,一次施足底肥、种肥,为丰收奠定基础;(3)适当增加播量,每亩基本苗保持在30万左右,力争穂足;(4)催芽浅播,加速出苗和分渠;及时划锄,搞好病虫害防治,确保麦苗安全茁壮成长。 (丁正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