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
医药行业
青岛市情网   上传:青岛年鉴栏目管理账户
  

1989年医药行业概况

1989年,青岛市有药品生产厂29家,生产原料药48种、制剂383种,药品经营企业10家,药物科研所3个,医疗器械生产厂1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1家。

全行业实现工业总产俏15598万元。医药24类计划品种产量1198.26吨,其中新诺明262.4吨、磺胺脒216.5吨、SM2144.0吨、硫酸庆大霉素9.3吨。生产注射葡萄糖617.6吨、口服葡萄糖498.5吨、抗菌素粉针4191万支、针剂11874万支、片剂10.81亿片、胶调2465万粒、输液286万瓶、中成药442.1吨。X线机1303台、国产心电图机784台。

全系统实现商业总购进22841万元,实现商业总销量29706.5万元。完成出口交货额802万元,出口品种主要是SM2、新诺明、交流X线机、药棉、利肌片和健脑九。

全系统实现利税5283万元,比1988年增长1-6%,实现利润3865.7万元,比1988年增长1.97%。

1989年,青岛电子医疗仪器厂晋升国家二级企业,青岛制药厂通过山东省先进企业复查,青岛医药采购供应站和青岛医疗器械采购供应站晋升山东省先进企业。

医药工业生产

1989年,青岛市医药系统为了大力增加有效供给,满足市场需求,从调整产品结构入手,狠抓了常用治疗药品和市场急需的医疗器械产品生产。各工业企业认真贯彻国家计委、国家医药管理局1月19日关于把医药商品列入人民生活必需品的电报精神,积极争取青岛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企业间紧密配合,努力扩大生产,总公司加强生产调度,帮助企业解决困扰生产的关键问题,全年生产计划完成较好。青岛制药厂通过设备大修,使新诺明月产由25吨提高到30吨。青岛第二制药厂抓住硫酸庆大霉素市场好的有利时机,加紧组织生产,使其年产量:增长了73.39%。青岛第三制药厂以生产为重点,千方百计扩大生产,多创效益,以保障其迁厂的扩产工程正常进行。青岛第四制药厂注重市场调查,及时组织小制剂产品、新产品生产。青岛电子医疗仪器厂面对受动乱影响,进口组装产品的关键器件被国外限制进口,无法组织生产的困难,狠抓了国内能够配套的50重日X线机、牙科X线机、国产心电图机的生产,并大力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扩大产量。

1989年,青岛市医药系统的物质消耗继续有所降低。每万元产值综合耗能折标准煤1.67吨,比1988年下降13.92%,其中万元产值耗原煤、耗电、耗水,分别下降了11.70%、9.99%和29.41%。

1989年,青岛市医药工业技术改造取得新的进展。共下达技术改造项目15个,项目总投资4831万元,在建面积35613平方米,实际完成投资980.5万元,结转投资额约1319万元。青岛第三制药厂原料药PSS扩产工程已完成土建、设备安装。青岛黄海制药厂针剂车间改造工程,实现了当年投资当年生产当年见效益。

1989年,青岛市医药系统的环境保护工作有所突破。全系统有3个烟尘、噪音治理项目被列入青岛市40个重点污染源治理项目,争取环境保护补助贷款53万元。由于措施得力,方案切实可行,全部提前完成,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统一。

医药商业经营

1989年,青岛市医药商业企业结合企业升级,狠抓基础管理工作,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回收率,通过洁仓库、调整库存结构、狠抓货源,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使整个医药商业在困境中稳步增长。青岛医药站对内实行目标管理,将部门目标同奖金挂钩,调动了各部门的积极性,国内销售比1988年增长20%。青岛医疗器械站积极增设营业网点,开办了医疗保健经营部和医疗器械第二批发部,国内销量比1988年增长了16.2%。青岛药材站通过实行内部目标责任制,调动了各部门积极性,国内销售比1988年增长35.7%。青岛市崂山医药公司提高潮服务质量,在加强区内销售同时,积极开拓销售渠道,努力扩大区外销售,使企业实现了稳步增长。青岛市平度医药公司在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上狠下功夫,在全市六个县(市、区)公司中率先实现国内销售突破2000万元。青岛市医药经营公司注重加强对工业企业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为工业企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科技进步

1989年,青岛市医药系统共完成科研、研制报批项目18个,新产品试产30个品种,实现产值3785万元,新产品产值率为24.27%,实现利润1060万元;其中,系统内实现产值2809万元,新产品产值率为18.86%,比1988年增长20.65%,实现利润913万元,比1988年增长74.79%。科研成果受到奖励17次,其中市级4次、省级12次、部级1次。各工业企业积极把承包机制引入科研,把科研成果与经济效益挂钩,实行科研课题承包,加快了重点科研项目的进度,青岛制药厂的法莫替丁、青岛第二制药厂的小诺银素、青岛电子医疗仪器厂的DS-880监护仪国产化等重点科研项目完成较好。

1989年,山东省海洋药物科学研究所积极进行改革,发展横向联合,对内推行承包,搞活了研究所,解决了经费紧张的困难,促进了科研的发展。该所压缩了一般科研项目,抽出人力物力,确保8个重点科研课题:苦地丁生物碱的药用研究已完成临床前各项试验研究,并上报卫生部审批;粉刺灵口服液、海康保健品已通过省级鉴定;河豚毒素出口创汇250万日元;开发的喘定、氧哌嗪青霉素、脑脉康、糖蜜素等新产品填补了省内空白。

1989年,青岛市医药系统利用和吸引外资取得较好效果。青岛华钟制药有限公司,经过合资四方的共同努力,各项建设工作正常进行。5月份举行了开工典礼,8月份又进行了招标,该公司正按计划进行建设。年末,青岛电子医疗仪器厂与日本隆泰贸易株式会社,就共同投资兴办青岛爱尔迪电子医疗仪器有限公司举行了签字仪式,该合资企业总投资42万美元,计划年产超声仪器300台。

质量管理

1989年,青岛市医药系统通过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努力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基础工作,注意抓好质量:教育工作、质证责任制、标准化工作、计量工作和质量信息工作,提高了全系统全面质量管理水平,带动了药品质量的提高,全系统未发生大的质量事故。

各单位积极开展质量教育,组织职工学习贯彻《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办法》、《计算法》、《标准化法》等有关法规,增强了广大职工质量第一意识。各单位还积极参加了创质量管理奖、全面质量管理八项达标和产品创优活动。青岛电子医疗仪器厂通过了市质量管理奖验收,青岛制药厂、青岛第三制药厂和青岛中药厂分别通过了省、市经委全而质量管理八项达标验收。有6个工业企业通过了标准化四级企业验收。工业企业计量都达到三级以上。

各单位积极开展群众性质管理活动,调动了广大职工参加质证管理的积极性,有36个QC小组受到了上级表彰。其中,青岛电子医疗仪器厂的WC-微循环综合参数测试仪QC小组被评为国家医药管理局优秀QC小组。

各商业企业根据医药市场混乱、流通环节质量问题多的情况,结合贯彻《医药商品质量管理规范》(GSP),进一步加强了医药商品的质量:工作。二级站加强了质量管理机构和质量检测手段。县(市、区)公司注意提高药检人员素质,配备了必要的检测仪器。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共查出有质量问题药品147批次,都及时进行了处理。

产品质量继续得到提高。市经委重点考核的7个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为100%。实现优质产品产值4124万元,优质产品产值率为26.45%,比1988年增加3.3个百分点。国家抽查的中西药品70个品种、141个批号,合格率为98.6%,抽查医疗器械6个品种、14批台,合格率为100%。

有2个产品获部优,11个产品获市优,有3个省优产品通过了复评。到年末,全系统共有国优1个,部优7个,省优12个,市优17个。11月初,青岛电子医疗仪器厂的新产品FX-101心电图机在第三次国际医疗仪器招标中再次中标192台,创汇10.5万美元。使该厂成为国内唯一中标的心电图机生产厂家,国内唯一连续两次在国际医疗仪器招标中中标的厂家。

做好抢救黄岛油库火灾伤员的药械供应

1989年8月12日,黄岛油库发生特大火灾事故。青岛医药总公司及其所属的青岛医药站、青忠药材站、青席阪疗器械站、胶南医药公司、胶州医药公司等单位积极做好抢救伤员的急救药品器械的供应。

8月12日中午,青岛市医药总公司获悉黄岛油库发生火灾消息后,立即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尽最大努力做好抢救伤员急救药品器械的供应工作。青岛医药站、青岛药材站、青岛医疗器械站和胶南医药公司先后有7辆车、近20名职工向黄岛运送价值32万元的急救药品和医疗器械。当伤员转送到市内医院后,青岛医药站、青岛药材站、青岛医疗器械站的干部职工,纷纷赶到了市区各医院,探视伤员并询问用药需要,供应药品器械近15万元。

在黄岛油库火灾期间,青岛市医药系统加强了值班,各单位业务科、储运科、仓库都有值班,并配备了专车,随时准备出发。据不完全统计,每天晚上,有60多名领导和职工参加值班,待命车辆近10辆,保证了急救需要。

(冯维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