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重点工程建设完成情况 1989年市重点工程指挥部共组织建设人民路立交桥、环境改造、山东路立交桥、前海岸滩开发、后海岸滩开发、市体育馆比赛馆、长途通信枢纽、邮政通信枢纽、青岛大学、前湾港配套和铁路两侧整顿改造、铁路青岛客站改建、黄岛电厂二期扩建、前湾港一期建设、黄岛油码头二期建设等14项重点工程。市重点工程指挥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力抓施工前期准备工作,为展开施工创造条件;运用点面结合,以点代面的方法加强施工管理;结合任务,有计划的对管理人员进行训练,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各项工作目标顺利进展。 1989年完成投资4.72亿元,完成年计划105%。在14项重点工程中,山东路长途通信枢纽工程已于1月全面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堂邑路邮政通信枢纽土建工程,已于11月25日竣工验收,交付安装;市体育馆比赛馆工程经过紧张施工,年底基本建成,具备了试用条件;小白干路、山东路口立交桥工程,市政府要求年内开工,并列为1989年市政府在城乡建设等方面重点要办的10件事之一,经过努力,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已于9月28日正式奠基开工,代理市长俞正声为奠基石培土;为黄岛前湾港和黄岛电厂配套的黄岛供水工程已于11月7日正式供水,保证了电厂第三台机组试运行用水;其它工程也实现了年建设计划。 长途通信枢纽工程全面竣工验收移交 位于山东路南端的长途通信枢纽楼,总建筑面积18704平方米,地下为1层,地上为12层,主要用于长途电话交换,载波、微波通讯,会议电话,电报,新闻传真等服务项目。该项工程被列为市重点工程,由市重点工程指挥部组织建设,于1984年10月破土动工。1987年12月主楼土建竣工;1987年6月开始,土建与设备安装同步进行,加快了工程进度;1988年8月开通长话交换设备;收尾施工项目于1988年底完成。1989年1月,邮局部和山东省邮电管理局委托青岛市全面竣工经验各方面专家共同现场测试检查,认为该项工程:设计符合国家有关规范及工艺要求;整体工程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质量良好;工艺设计比较完善,选用和引进的各项设备的功能可以确保通信的需要。移交投产后,运转正常,使青岛市长途通信的紧张状况有了明显改善,用户普遍反映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邮政通信枢纽工程土建竣工 座落在繁华的中山路、堂邑路交汇处的邮政枢纽工程,是为改善青岛市的邮政通信落后局面,开办国际水陆包裹总包直封业务,开办国际邮件特快传递业务和改善对国内邮政业务,经邮电部批准,于1985年9月开工建设。该项工程地下为1层,地上为11层,主楼高52.6米,被市政府列为市重点工程项目,由市重点工程指挥部组织建设。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通力合作下,土建工程于1989年11月25日完成,并进行验收,正式交付设备安装。邮政通信枢纽楼共占地4280平方米,建筑面积13900平方米,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主楼1层为邮4营业大厅,外墙贴黑色花岗岩石,2层以上为各专业工作间,外墙贴白、橙色相间的马赛克,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周成义) 铁路两侧整顿改造完成总任务量47% 1986年,为改变市区铁路两侧面貌,青岛市人民政府决定改造整顿铁路两侧参差不齐、简陋破旧的房屋和脏乱的环境,并以育政发(1986)55号文件,把这项任务列为市政建设重点工程,交市重点工程指挥部组织建设。 铁路两侧改造任务,按照整体规划,市区铁路沿线南起山西路口,北到水泥厂,总任务证为65万平方米,其中两侧需要改造的破旧违建分为17个改造段,共锯拆除旧建筑物12.4万平方米,拆迁住户4600户,规划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33万平方米;为两侧改造整顿筹措资金的新区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截止1989年底,市区铁路两侧已经改造的地段分别是:济南路南段、济南路北段、孟庄路段、沧口文化馆段、振华路段、营子改造段、板桥坊段和青岛水泥厂段。这8段拆除旧建筑物5.63万平方米,搬迁1506户,开工14万平方米,竣工13.65万平方米,安置住户1620户。新区征用土地215亩,开工建设18.6万平方米,竣工16.7万平方米。新区建设和市区铁路两侧改造整顿,共累计开工建设32.6万平方米,竣工30.4万平方米,完成总任务量47%。 (仇方考) 青岛市体育馆比赛馆工程基本建成 市体育馆工程于1983年8月定址,座落在汇泉广场南端,毗邻青岛第一体育场,占地4.6万平方米。工程分比赛馆和练习馆两部分。比赛馆采用非对称的交叉拱、双曲屋面悬索结构,跨度为105米,矢高26米,比赛场地长44米,宽32米;总建筑面积16278平方米,拥有6652个彩色玻璃钢座席。建成后可供篮球、排球、手球、乒乓球和体操等十几个项目的体育比赛,也可进行大型集会和文艺演出活动。比赛大厅东西两侧装有微机控制的电子记时、记分牌,既可显示比推情况,又可制作标语口号及广告,还可做电子游戏,是青岛市最大的体育运动比赛馆。这项工程由市重点工程指挥部组织建设,市建筑设计院负责设计,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负责施工。1985年12月15日破土动工,1989年底建成,具备了试用条件。 (韩勇 李学文) 前海岸滩开发工程完成总任务量1/4 前海岸滩开发工程座落在青岛市区南海(前海)岸西部,东邻着名旅游风景点栈桥,西接团岛。由于历史的原闪,这重足居住条件简陋的棚户区和部分工厂。1985年,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决定开发改造前海岸滩,并提出了改造的要求和目的,即以筑坝、填海造地、改造残破旧迚筑,市政设施按城市规划全部配套,建成西南海岸旅游线,调查工厂与居住区的布局,彻底解决这一带“赃、乱、差”的状况,形成一个生活舒适方便、环境优美的城区景观,成为“台西八大关”。 前海岸滩开发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在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统一的同时,提高本区城市景观的欣赏价值,突出旅游功能;新建筑与原有建筑风格要协调,在统一中求变化,求和谐,城市的轮廓线,反映时代气息,体现地方特色。 规划的结构布局总用地812.3亩,总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分为3个组团。其中:东组团用地约100亩,以旅游为主,建3栋共6万平方米的高层旅游经营性住所及1栋1.8万平方米的综合办公场所,此外还有小游园、绿地等设施;中组团用地约350亩,以商业和海上游乐为主,设有商业城、食品城、文化休息公园以及港监旅游码头,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西组团用地384.4亩,住宅总面积为14万平方米,其中商品房住宅约13万平方米,余为公共建筑。 在规划的结构安排上,为避免视线遮挡,使空间辽阔,注意了以功能要求和地势高潮低,自北向南划分了3条带,即北为高层带,南部为海滨绿化、建筑小区形成的低层带,中部以多层建筑为主的多层带。这样可使这里的居民及到这里的游人既可观赏海上风光,又可回首眺望层次分明的建筑群体,欣赏丰富变化的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从而增强市区西南海岸的空间艺术效果。 在市政设施方面,安排了供水、排水、供电、供暖、煤气、通讯以及道路等地下、地上管线,是配套较为齐全的小区建设。 前海岸滩开发工程,市政府交市重点工程指挥部组织建设。自1986年开工到1989年底,累计完成总任务量l/4。整个前海岸滩开发建设需投资4.3亿元,建设任务包括3部分:一是筑坝、填海、造地、拆迁后清理障碍,约需投资0.9亿元;二是配套建设,包括给水、污水、雨水、电讯、供电、煤气、道路、路灯、采暖等9条线路的管网,以及热力站、变电站、污水处理泵房等,约需投资1.4亿元;三是建筑工程(房建)部分,共35万平方米,约需投资2亿元。该工程规划各类住宅建筑而积约为13万平方米;商业文化设施13万平方米;旅游宾馆及办公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公共建筑1万平方米。 在建设资金方面,采取以预售筹措资金的办法,滚动前进。预计在5年到8年的时间可完成前海岸滩开发建设任务。 从1989年开工到1989年底,前海岸滩开发工程已完成巨资1亿多元。建成了以下主要项目:护岸3332米和1座港务监督及旅游码头;新造土地500余亩,搬迁和调整了14家工厂;拆迁了337户棚户居民;建成各类建筑6.5万平方米,开工在建各类房建工程8万平方米;完成基础设施中各种管网的90%;供热站和3.5万千瓦变电站正在建设中。 经过4年的建设,前海岸滩开发工程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初步改变了这一地区的环境状况,并局部形成了海滨旅游线,改善了部分居民的居住条件,完善了部分市政建设。 (崔永祥 康玉璞 邱一麟) 小白干路与山东路口立交桥正式开工 小白干路与山东路口立交桥座落在小白干路、山东路、瑞昌路主干道口交汇处,为进出青岛市区的交通咽喉。小白干路是进出青岛市区的主干道之一,担负着进出货运、客运的繁重任务;山东路系市南区南北交通的主千路;瑞昌路系拟建的胶州湾西环海快速道路与山东路、小白干路唯一联系主线。随着青岛市的发展,这一路口车流逊已呈饱和,阻塞交通,严重制约着青岛市经济、旅游、港口运输业的发展。为此,青岛市政府决定将小白干路与山东路口立交桥工程列为1989年重点办好的10件事之一,由市重点工程指挥部组织建设。 该桥为三层环式立交桥,底层沿小白干路建设长641米的地道;中层于路口地面抬高约1.5米设环岛,建直径60米的转盘环道桥,山东路口建净空高度为2.5米的地下人行过道横穿山东路,东段小白干路口建净空高度为5米的人行天桥跨过小白干路,立交桥南北建长266.95米的引道;上层沿山东路、瑞昌路建长351.4米净空高度为5米的跨线桥。 立交桥由市政工程设计院负责设计,第一市政工程公司负责施工。自1989年9月28日破土动工,至1989年底,已完成桥台砌体、人行道挡墙、跨线桥条基及辅设各种地下管道2100米,累计完成投资1040万元,占总投资4844万元的21%,计划1990年9月底建成通车,年底全部竣工交付使用。 (许方玉 李学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