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文物事业管理局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87)39号文件精神,为加强文物工作领导,1987年10月19日中共青岛市委研究决定,将青岛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改为青岛市文物事业管理局(副局级),为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事机构,仍由市文化局领导,但其计划、财政、物资单列;1988年6月2日市编制委员会批准该局编制15人,内部机构设秘书处、文物管理处。该局代表青岛市人民政府主管青岛市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依照法律和文物法规行使对文物的保护管理权力;对青岛市博物馆、青岛市文物商店、即墨县博物馆、胶南县博物馆、平度县博物馆、胶州市博物馆和崂山、莱西两县文物管理所实行业务领导,对康有为故居和崂山文物管理所实行直接领导。 根据市编制委员会青编(1988)101号批文,该局组建了内部机构,配备了人员,制定了有关规章制度,并与公安、工商、海关、城建、废旧物资回收等部门、单位加强联系和配合,迅速开展了工作。1.加强《文物保护法》宣传。会同市人大科教文委先后于3月、10月到市属各县(市)区进行《文物保护法》执法工作检查,督促加强领导,有力地推动了各县(市)区文物工作的开展。2.加强文物安全工作领导。该局重视文物安全工作,确定由1名副局长具体抓,并按照《博物馆安全保卫规定》加强保卫队伍建设,做到了组织和人员落实,全市文博单位都配有专人抓安全工作。坚持会同市公安局在重大节日到市及所属各县(市)区文博单位进行文物安全检查的制度,确保了全年无事故。3.重视文物库房建设。国家文物局同意青岛市新建1座国家文物库,市政府业已列项,库房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着手进行。4.加快重点古建筑维修工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度天柱山魏碑维护工程已完成一期工程;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崂山华严寺维修工程二期工程(大雄宝殿、厢殿、客房、藏经楼)业已竣工。此外,经过努力,全市文物复查、补查工作基本结束,并新发现古遗址、古墓葬、石刻等26处。还根据省文化厅、省城乡委(1988)12号文件精神,以市政府名义向省政府申报青岛市为省级近代历史文化名城。 4月,谢稚柳、杨仁恺、刘九庵、傅熹年等书画鉴定专家对青岛市文博单位收藏的书画进行了鉴定,共鉴定字画515件,其中市博物馆363件,市文物商店140件;经鉴定,有19件选入精品(均系市博物馆藏品),入目品96件(市博物馆87件,市文物商店5件,县4件),入帐品75件(市博物馆59件,市文物商店14件,县博物馆2件)。9月,国家文物局在青岛召开全国文博教育工作会。 (刘善章) 青岛市康有为故居 属现代名人纪念馆类博物馆。位于市南区福山支路5号,为3层楼房,建筑面积为1060平方米,西依小鱼山,南临汇泉湾,景观优美。1985年1月25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决定把它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87年康有为逝世70周年纪念之际修葺开放,展室使用面积50平方米。该故居属青岛市文物事业管理局管辖,1988年共接待海内外观众万余人。 康有为是近代中国维新运动领袖。他从1923年起在此寓居。此宅系德国侵占青岛之初德总督官邸的一部分,康有为居此后题名“天游园”,誉为“屋虽卑小,而园甚大,望海碧波,仅距百步”。1927年3月31日康有为在此逝世。 故居陈列分两部分。1.介绍康有为生平与戊戌变法,由历史照片、文献和实物组成,并展出国内外着名专家学者研究康有为的专着和文章,反映康有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地位。2.以故居复原陈列为布局的三个展室分别展出:康有为的遗物和随葬品,康有为在青岛的生活介绍,康有为逝世和对其安葬与迁葬情况;康有为生前收藏的中外文物珍品;康有为的书法作品。展品中有康有为购得此宅时在此书写的一幅中堂:“截海为塘山作堤,茂林峻岭树如荠。庄严旧日节楼在,今落吾家可隐栖。”此诗描写了故居的所在和他当时的心还展出有康有为的弟子徐悲鸿、刘海粟、王莲常、萧娴等着名书画家的作品,以及国内外知名人士为故居题写的书法佳作。康有为对青岛深有好感。故居藏有康有为盛赞青岛的佳作:“海气苍苍岛屿回,山巅楼阁抗崔嵬,茂林竣岭百驰道,又人仙山画里来。” (周荃) 青岛市博物馆 1988年,为了进一步宣传青岛,反映市情,共举办9次展览。其中《青岛风物展》是继《青岛百年史陈列》之后又一次大型展览,青岛电视机厂、青岛啤酒厂、青岛电冰箱总厂、青岛橡胶九厂、青岛手表厂、青岛第一酿酒厂、即墨花边厂等20余家企业参展;通过400余幅图片和近千件实物,对青岛的历史沿革、风光景观及名优产品进行了形象的综合性介绍,令人耳目一新,获得广泛好评。《晏文正水彩画展》、《沿海开放城市摄影展》、《海外现代生活用品展》、《台北故宫名迹展》、《贵州酒文化展》、《冬泳与健康》、《打击严重经济.犯罪展》、《肯岛市第三届集邮展》等也各具特色,效果比较好,特别是《打击严重经济犯罪展》有力地配合、促进了青岛市打击严重经济犯罪斗争,社会反响强烈。这9次展览,共接待国内观众7万余人次,外宾400余人次,进一步加强了馆藏文物保护工作。1987年10月特聘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来馆,采用国内最新研制的透明防雨剂一有机硅涂料,对馆内4尊历经1500余年风雨剥蚀、表层已出现风化的石造像,进行技术性处理取得成功(外形未造成任何变化,可确保10年内免遭雨水侵蚀)。由于文物库房内长期湿度过高,1987年底发现库内文物木质橱架出现木材蠹虫,字画古卷存放处也有少量书蠢及米虱。为根绝虫害,1988年5月,经与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研究所、青岛动植物检疫所、青岛市卫生防疫站、青岛市粮食科学研究所磋商,联合制订了以“环氧乙烷”与二氧化碳混合气体大容积熏蒸的灭虫方案。“环氧乙烷”为杀虫特效药物,但如封闭不严,散逸气体易造成危害。在总容积为2049立方米的文物库房内大剂量投放熏蒸,国内尚无先例。为确保大面积熏蒸取得成功,青岛市粮食科学研究所选派8名技术人员组成技术组,精心研究实施措施,经多次试验,终于将库内蛀虫、虫卵全部杀死,圆满达到了预期目的。 为了全方位宣传文博工作,让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熟悉青岛,热爱青岛,1988年与青岛电视台专题部联合摄制了专题系列片《青岛陴物馆拾零》,年内已在青岛电视台“琴岛万千”节目中先后播放5集(第一集《鸟瞰》、第二集《币展巡礼》、第三集《集粹阁》、第四集《币展巡礼》、第五集《古代工艺品》),社会反映很好。利用电视宣传文博工作,是该馆历史上的第一次。一次尝试的成功,给该馆加强业务建设,进一步面向社会服务,提供了新鲜经验。截止1988年底,该馆于1987年开始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结束,31人获得专业技术职务,其中副研究馆员5人,馆员16人,助理馆员9人,文博管理员2人。 (李厚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