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对外经济贸易概况 对外贸易,全市自营进出口商品总额28101万美元;其中,出口额21735万美元,进口额6366万美元。外贸收购总额19.5亿元,比1987年增长11.7%。出口商品结构:轻纺工业产品出口13693万美元,占出口商品总额的63%。工矿工业产品出口2391万美元,占出口商品总额的11%;农副产品出口4347万美元,占出口商品总额的20%;手工工艺产品出口653万美元,占出口商品总额的3%;其它出口商品(“三资”企业出口)653万美元,占出口商品总额的3%。 出口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商品 金额单位:万美元 金额分类 | 商品名称 | 出口金额 | 占出口总额% | 1000万美元以上的商品5种 | 啤酒、棉布、棉绦纶布、棉针织品、鲜冻对虾 | 10661 | 49.05 | 100万美元的商品27 种 | 棉纱、人造棉布,电冰 箱.花生仁、地毯、服装、碳酸钡、花生油、彩电、轮胎、花生制品、 鳞片石甩、床单、染料、褐藻酸钠、兔毛、发制品、涤粘混纺布、冻家禽、棉涤纶纱、冻贝肉、 罐头、水貂皮、速冻蔬菜、冻猪 肉、鞋类、辣椒干 | 7734 | 35.58 |
出口商品销往62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美洲和欧洲。 出口市场分布图 金额单位:万美元 香港 | 7430 | 35.3% | 日本 | 5726 | 25.1% | 美国 | 1501 | 7.1% | 新加坡 | 823 | 3.9% | 澳门 | 586 | 2.7% | 苏联 | 513 | 2.4% | 其他 | 5606 | 23.5% |
地方外汇进口总额达6366万美元。进口商品以生产资料为主,为5322万美元,占进口总额的83.60%;生活资料进口1044万美元,占16.40%。工业制成品进口4375万美元,占进口总额的68.72%;初级产品进口1991万美元,占进口总额的31.28%。进口1000万美元以上的有轻工机械1个大类商品,共计1888万美元,占进口总额的29.66%。其中:成套工业技术设备311万美元,占进口总额的4.89%;汽车及摩托车9万美元,占进口总额的0.14%;家用电器647万美元,占进口总额的10.16%;化工原料273万美元,占进口总额的4.29%;电子计算机278万美元,占进口总额的4.73%;电视机及音响设备214万美元,占进口总额的3.36%。进口商品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前5位的是日本、香港、联邦德国、意大利和美国。 进口市场分布图 金颔单位:万美元 香港 | 1914 | 30.7% | 日本 | 1615 | 25.37% | 联邦德国 | 1074 | 16.87% | 意大利 | 852 | 13.38% | 美国 | 382 | 6% — | 其他 | 529 | 8.3% |
利用外资?批准签订利用外资合同101项,合同外资金额18022万美元,比1987年增长1.75倍。其中:对外借款20项,金额5456万美元;外商直接投资29项,金额10584万美元;“三来一补”52项,金额197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978万美元,比1987年减少8.86%。外商直接投资的29个项目中,合资经营22项,总投资6186万美元,合同外资2858万美元;合作经营6项,总投资6677万美元,合同外资6194万美元;独资经营1项,总投资1532万美元,合同外资1532万美元。生产型项目26个,占89.66%;非生产型项目3个,占10.34%。按行业分:轻工7项,纺织和服装5项,食品4项,玩具3项,文具2项,医药2项,建筑和建材2项,旅游设施2项,啤酒1项,包装1项。投资来自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香港16项,金额8815万美元,占83.29%;日本6项,金额1082万美元,占10.22%;美国2项,金额432万美元,占4.08%;英国2项,金额191万美元,占1.80%;澳门1项,金额34万美元,占0.32%;菲律宾1项,金额15万美元,占0.14%;加拿大1项,金额15万美元,占0.14%。 截止1988年底,青岛市已有34家外商投资企业开始投产,其中1988年新增18家。绝大多数企业经济效益良好。1988年实现产值5456万元,销售收入8297万元,外汇收入781万美元,利润851万元。 技术进出口。签订引进技术和设备合同100项,合同金额3982万美元,分别比1987年增长40.84%和减少32.26%,引进项目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香港40项,金额931.32万美元,占23.38%;日本15项,金额221.84万美元,占5.57%;联邦德国12项,金额728.9万美元,占18.3%;美国10项,金额451.07万美元,占11.33%;意大利8项,金额682.7万美元,占17.14%;瑞士5项,金额376.77万美元,占9.46%;丹麦4项,金额99.94万美元,占2.51%;其它国家和地区6项,金额489.46万美元,占12.29%。引进的技术设备,主要用于改造纺织、轻工、电子仪表、机械、化工行业。其中:纺织工业1167.36万美元,占29.32%;轻工业1592.65万美元,占40%;电子仪表工业167.24万美元,占4.2%;机械工业44.9万美元,占1.13%;化学工业52.6万美元,占1.32%;其它行业金额967.25万美元,占24.29%? 在建的引进项目共125个,其中生产项目121个,分布在101个企业;建成后可增加固定资产6.55亿元,年产值40亿元,年利税5.6亿元,年创汇2.56亿美元。引进技术项目竣工投产40项,形成年增产值64996万元,利润7679万元,税金3288万元的能力;平均每投入1美元,可增加产值21.97元人民币,利税3.71元。 对外经济合作签订国外工程承包合同1项,合同金额52万美元,系青岛市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通过中建公司转包的利比亚驻傅茨瓦纳使馆工程项目,派出工程人员29人;继续执行的合同有该公司转包的科威特417市政工程项目和科威特红新月会办公楼项目。当年营业额72万美元,年末在外人数216人。其中,利比亚驻博茨瓦纳使馆工程和科威特417市政工程已完工?对外劳务合作派出453人;其中:青岛远洋运输公司300人,青岛海运公司57人,山东远洋运输公司35个,青岛海洋渔业公司14人,北海船厂9人,青岛市二轻局7人,青岛市建材工业公司5人,青岛华龙劳务公司2人,分别赴日本、新加坡、毛里塔尼亚、英国、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年末在外数159人。对外援助,继续执行青岛市纺织工业总公司负责的赞比亚穆隆古希纺织厂(第三期),青岛市二轻局负责的坦桑尼亚桑给巴尔缝纫机厂和青岛市卫生局负责的坦桑尼亚医疗队,共派出专家和技术人员28人.接受国际组织及双边援助项目2个,援款总金额308.5万美元,本年度援款75万美元,其中,由联合国活动基金援助的青岛乳胶厂避孕套生产项目,援款总金额136.5万美元,本年度援款15万美元;由澳大利亚援助市动物检疫所项目,澳方提供设备,派员代培中方人员,并提供培训费用和出国考察费用,援款总金额172万美元,本年度援款60万美元。 邀请外商来访和派出经贸团组?批准或报批邀请国外商人368批、1156人次,比1987年增加83批、589人次,分别增长29%和104%。外商来自日本等1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洽谈经济技术合作200批,540人次;进行技术交流和技术服务85批,195人次;洽谈贸易60批,125人次;旅游和“三资”企业外商亲属探亲23批,296人次。批准派遣国外和香港、澳门地区的经济贸易团组277批,1135人次.分赴38个国家和地区。批准用汇307.87万美元,其中,青岛市留成外汇172.46万美元,调剂外汇48.65万美元,项目外汇56.10万美元,“三资”企业自有外汇30.65万美元.出国团组比1987年增加116批,518人次,用汇增加154.52万美元,分别增长72%、84%和101%。青岛市经贸计划单列后,参加中央有关部门组团出国人员明显增加,共计53批,190人次,用汇57.08万美元,分别占出国总批数的34%、总人数的17%、用汇总额的19%。此外,由于青岛市外(工)贸公司(企业)开始自营出口业务,派出的贸易团组和经济技术合作洽谈组也有增加。 充实加强经贸机构 1988年1月1日,青岛市对外贸易正式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3月,国务院批准山东半岛为全国5大经济开放区之一。青岛市在老市区和黄岛区对外开放的基础上,市郊各县(市、区)也获准对外开放,形成整体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为适应这—需要,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决定充实加强对外经济贸易机构,先后重新组建了青岛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批准成立了青岛外商投资管理服务中心、中国国际商会青岛分会、中国对外贸易运输公司青岛市分公司等,进一步充实了市外贸8个分公司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青岛分会等。各县(市、区)和市直工业部门也都充实加强了对外经济工作部门。从而自上而下地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和合理的对外经贸工作体系。 重新组建青岛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1988年3月,为了加强对全市对外经济贸易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管理,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贸易交流,青岛市人民政府将原有的市外经委、市外贸分公司、市外资办公室3个机构合并,组建了青岛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统一管理全市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组织协调全市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工作和发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市经贸委组建后,按其工作职责,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加快内部建设,配备和充实工作人员,迅速对外开展了工作。各业务处室依照国家的有关法规、政策,认真指导基层单位开展涉外经济活动,做好全市对外经济贸易的管理和协调工作;积极帮助企业联系客户,培训业务人员,会同有关部门解决企业涉外经济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为外商前来投资和做生意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快了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项目的进度,扩大了对外贸易.市经贸委充分发挥经贸合一的长处,注意外经工作和外贸工作的相互促进、补充,共同提高,全面发展。1.安排利用外资、引进技术设备项目时,把扩大出口创汇作为重点,积极加以引导和扶持,提髙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充分发挥市外贸公司的作用,帮助企业解决利用外资项目中的外汇担保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对外经济合作。为了抓住国际上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青岛市劳动力资源丰富、科技力量强、工农业基础好、对外交通方便等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力争在本世纪末成为亚太地区外向型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之一,市经贸委加强了对调整青岛市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步伐和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涉外经济法规建设等软硬投资环境的调研、论证和规划,确定了近期工作目标,积极着手进行长远规划。 批准成立青岛市外商投资管理服务中心。为了切实做好对利用外资项目的审批、协调、服务工作,推动利用外资工作更积极稳妥地发展,经青岛市人民政府批准,青岛市外商投资管理服务中心于1988年5月正式成立。其主要任务是积极向客户介绍中国对外开放政策、有关法规及山东省、青岛市的地方法规和实施细则;审批投资总额在3000万美元以下(含3000万美元)的外商投资项目;督促和协调解决外商投资企业在筹建和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做好服务工作;接受中外投资者的投诉和咨询,解决疑难问题;维护中外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指导并监督各县(市)、区、局(公司)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外商投资项目的审批工作.该中心将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与社会服务职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下设项目管理、企业管理、建设管理、咨询服务4个部。实行常设办亊机构与联合协调办公会议相结合的办法。研究确定的意见或做出的决定,市各有关部门、单位都要积极组织实施。 充分发挥中国贸促会青岛分会和中国国际商会青岛分会的服务职能。1988年,中国贸促会青岛分会抓紧机构建设的同时,按照“深人改革,坚持开放,搞好服务”的方针,开展了以促进出口创汇为中心的“四促”活动,即促进对外贸易,促进引进技术,促进利用外资,促进各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为青岛对外经贸沟通联系,促进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9月,中国贸促会青岛分会同时使用“中国国际商会青岛分会”的名称。11月16日,中国贸促会青岛分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批准建立了崂山、即墨、莱西、平度、胶州、胶南、黄岛和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等8个贸促支会,共吸收会员216个(其中团体会员17个,企业会员149个,个人会员50个),同一大批企业建立了联系,为强化中国贸促会青岛分会和青岛国际商会的服务职能奠定了基础。中国贸促会青岛分会自1987年6月成立以来,至1988年末,共接待国外来访团组106批,924人;同意大利贸易协会、阿联酋沙加商会等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通过牵线搭桥,已为青岛市企业介绍经济贸易伙伴42个,其中有8个项目签订了意向书,4个项目签订了合同,7个项目正在进行洽谈。先后组织青岛市部分出口企业参加了美国洛杉矶“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香港“中国沿海地区原料及加工贸易展览会”使参展企业同国外客商进行了广泛接触。 各县(市、区)加强对经贸工作的领导。1988年3月底,青岛市召开对外开放工作会议,市政府决定简政放权,给予县(市)区部分利用外资项目的审批权。嗣后,各县(市)区相继成立了经贸委,充实和加强对经贸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各县(市)区及时召开外向型经济研讨会或有关工作会议,结合实际提出向国际市场迈进的设想和对策,举办经贸业务培训班,并组织人员到广东一些市、县学习考察.同时,广泛建立对外联系,疏通信息,积极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新局面。1988年,市郊各县(市、区)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22个,比1987年增长10倍,合同外资568万美元,比1987年增长3.8倍;累计完成出口商品收购值9.23亿元,比1987年增长29.45%,其中有1个县突破2亿元。 加快和深化外贸体制改革 1988年是青岛市对外贸易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主要体现在:外贸经营由过去的收购为主转变为全面开展自营进出口业务;经营方式由国家统收统支、统负盈亏的吃“大锅饭”体制,改变为外贸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外贸经营企业由过去以外贸公司为主,发展到有更多的出口生产企业开展自营进出口业务。 自营出口成绩显着。1988年初,随着外贸计划单列,青岛市开始全面自营出口。刚组建的8个市外贸公司及市进出口公司,在没有库存出口货源、在手订货合同和周转外汇,缺乏外销人员的困难条件下,加快机构建设,采用公开招聘业务人员等办法充实业务力童,并加强岗位业务培训,提高了对外经营能力;同时抓紧理顺上下左右的工作关系,加强同外商联系,广交客户,开展市场调研,大力推销,放手成交。“青纺联”和青岛啤酒厂这两个传统的工贸结合自营出口企业和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出口公司,认真总结前几年的经营经验,在同老客户做好生意的基础上,努力开辟新市场,扩大出口创汇。一批长期从事出口生产,有一定对外经营能力的出口生产企业大胆地走向国际市场,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的交换和竞争,开展自营出口业务,为全市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做出了贡献。三资企业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许多企业相继投产,生产的产品在国外的销量不断增长,外汇收入不断增多。1988年,全市累计出口创汇3.57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2.17亿美元,超额完成了当年的出口计划,为青岛市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打下了基础。 全面推行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1988年2月,国务院做出《关于加快和深化外贸体制改革的规定》,在外贸系统全面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青岛市作为计划单列城市,直接向国家承担了外贸出口承包任务.承包指标:出口计划基数18160万美元,收汇17179万美元,上缴外汇11983万美元,出口计划基数内人民币补贴11584万元。国家规定,以上承包基数一定3年不变。同时,国家根据少数商品统一经营与多数商品分散经营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出口商品经营分工,将大多数商品放给地方承包经营,加大了地方的责任。另外,国家还在超基数出口外汇分成,开放外汇调剂市场,鼓励进料加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扩大机电产品出口,发展易货贸易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配套措施?为了进一步理顺承包关系,青岛市除外运公司以外,其它8家外贸专业公司都下放地方,与市财政挂钩?市政府在国务院《规定》下达后,迅速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并印发了《青岛市对外贸易承包经营暂行办法》,制定了“三级承包,包到企业,条块保证,自担风险”的承包办法,把向中央承包的出口任务层层承包到县(市)区、局(公司)、出口生产企业、外贸和工贸企业。同时,制定了鼓励和扶持出口创汇的相应政策和措施,以及奖罚条件,旨在明确责权利关系,调动企业出口创汇的积极性。市各出口生产企业和出口经营企业纷纷把市政府下达的承包指标纳入企业的经营目标责任制,并在企业内部分解落实到生产车间、科室和个人。出口生产企业克服原材料不足,电、水、煤等供应紧张的困难,优先安排和组织生产,千方百计完成任务.外贸部门积极为出口生产企业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和资金、原材物料等,多方面扶持出口生产.同时,利用青岛的口岸条件,主动到外地组织货源出口或代理出口.还想方设法挤出资金,与出口生产企业搞工贸联营,开发出口新产品。市有关部门本着外贸生产、运输、资金、能源、收购五优先的原则,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对出口创汇予以大力支持。市经贸委、市计委加快以进养出外汇的周转速度,周密安排,使有限的资金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为了确保完成全市的出口承包任务,市经贸委会同市计委、市财政局、青岛外汇管理分局组成联合办公小组,定期到各外贸公司检查计划实施情况,了解存在的问题,现场帮助解决外贸经营中的困难.到年底,全市共完成自营出口额21735万美元,收汇20566万美元,均比计划提高19.7%。 新批准17家企业自营进出口业务。1988年,青岛市在总结“青纺联”和青岛啤酒厂工贸结合、自营出口经验的基础上,决定进一步扩大工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一批有出口生产经验和对外经营能力的企业直接经营进出口业务,调动企业出口创汇的积极性,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先后批准了青岛食品厂、青岛第二食品厂、青岛衬衫厂、青岛橡胶二厂、青岛橡胶六厂、青岛橡胶九厂、青岛同泰橡胶厂、青岛红星化工厂、青岛染料厂、青岛化工厂、青岛电视机厂、青岛电冰箱总厂、青岛手表厂、山东南墅石墨矿、青岛市自行车工业公司、青岛油漆厂、青岛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17个企业开展自营进出口业务?这些企业获准自营出口后,及时派出国小组到国外考察,听取客户意见,了解市场情况,反馈市场信息,把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作为企业的经营目标,做到市场上推出一批,厂子里研制一批,设计上构思一批,使产品的外销竞争力明显增强,出口创汇逐步扩大。由于产销直接见面,充分发挥了工贸结合的优势,使一批自营出口的企业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成为青岛市出口创汇的新生力量。新批准的17家自营出口企业中,6家企业有了出口实绩,出口创汇878万美元,其中红星化工厂和橡胶二厂出口额均超过300万美元。全市工贸企业累计出口12919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9.44%。 农副产品出口生产基地趋向体系化。青岛市1979年被批准为出口商品生产综合基地,经过10年的努力,市郊各县(市)区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趋势,大力发展创汇农业,加强出口生产体系的建设,形成了一批具有传统优势和地方特色的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增强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1)因地制宜,发挥地域和资源优势。沿海地带大力开发沿海滩涂或浅海水面,建立对虾、贝类、海参、鲍鱼等养殖基地?1988年仅对虾养殖就达13.5万亩,年产对虾4500多吨,供出口成品虾2000多吨,出口供货值8000多万元。胶南、即墨、崂山、黄岛等县、区还利用海产品资源,发展建立水貂养殖基地,1988年存养水貂量达100万头,年取水貂皮65万张左右,水貂皮全部供外贸出口,供货总值超5000万元。胶州市和平度县,根据地质优势,分别建立了大椒出口生产基地,年产大椒干4000至5000吨,大部分供外贸部门出口,供货值达1200万元。(2)重视完善出口生产体系,走深加工提髙经济效益之路。1988年,市郊的对虾、肉食鸡、生猪和花生、棉花、果品、蔬菜、芦笋等出口产品生产基地,已初步形成体系,并日趋完善.如平度县、莱西县、崂山区的肉食鸡生产,已从种鸡蛋、孵化、饲养、饲料配套加工到宰杀、冷藏、加工,形成了生产体系。1988年底,全市已形成对虾、贝类、海参、鲍鱼、水貂、肉食鸡、肉食兔、菜牛、生猪和花生、棉花、芋头、大椒、果品、蔬菜、芦笋等48处养殖、种植基地,其中部分基地已形成深加工出口生产体系,出现了一批出口拳头商品,出口供货值达2.227亿元,可创外汇4600万美元。 强化利用外资工作 1988年,青岛市利用外资工作发展迅速,批准项目多,吸收外资额大,投资趋向合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着。 “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定货、补偿贸易)业务。共批准“三来一补”项目52个,成交额5856万美元,比1987年增长13倍,是前9年的2.7倍。主要做法是:(1)加强组织领导,合理下放权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1988年3月,市政府发布了《青岛市关于贯彻执行<山东省开展对外来料加工装配和补偿贸易的试行办法>的实施意见》,规定直接补偿贸易项目投资总额在200万美元以内(含200万美元)的,各县(市)、区、局(公司)可自行审批,限额以上和需要综合平衡的项目,由项目单位报市经贸委审批,并报主管部门备案;来料加工装配项目的审批不受投资规模的限制,简化了审批手续,下放了部分审批权限。同时,市政府还对鼓励和方便企业开展来料加工装配和补偿贸易项目做出了相应的规定,调动了基层单位和企业的积极性。市经贸委专门设置“三来一补”办公室,加强了对这项业务的管理。(2>搞好综合服务,提高办事效率。为配合做好放权工作,市经贸委“三来一补”办公室在总结业务实务和进行政策调研的基础上,把形式多样的业务做法归纳成几种棋式,提供给企业“对号人座”,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对2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市有关部门建立了联合办公制度,一次性解决进出口贷款,基建、免税、外汇担保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快项目审批速度,市经贸委把过去3个批文的内容归纳成1张表格,做到了报来的项目当场审批。市经贸委还会同有关部门为基层和企业培训了一大批业务骨干。(3)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利用“三来一补”推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在补偿贸易项目中,自行车、石英表芯、玛钢管件的生产技术和设备都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加工装配项目由几个零星小项目,上升到30个项目,已缴费5000多万美元,不仅扩大了外汇收入,而且对促进企业技术改造、产品更新换代和扩大劳动就业产生了积极作用。 直接利用外资出现新局面。1988年,青岛市外商投资企业发展势头迅猛,全年批准“三资”企业29个,比1987年增长107%;总投资14394万美元,比1987年增长3.5倍;合同外资金额10584万美元,比1987年增长4.8倍,是对外开放以来批准项目最多,吸收外资额最大的一年.主要特点:(1)投资结构趋向合理。在批准的29个三资企业中,属于生产性的项目26个,总投资11833万美元,分别占89.7%和82.2%,投资的行业主要是轻工、纺织、医药、水产品、食品、饲料加工及养殖等。大多数项目属于技术设备先进和能出口创汇的项目。如与日本钟纺株式会社合资经营的青岛华钟制药有限公司,以中药材为原料,生产高质量的汉方药,总投资1967万美元,系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中成药生产企业。(2)外商投资比例增加。1988年批准的三资企业中外商投资比例由以前的50%上升到73.5%。如与香港合作经营的青岛啤酒第三有限公司,总投资4000万美元,全部由港方出资。青岛市还首次批准一家外商独资企业,总投资1352万美元。有4家已兴办的外商投资企业追加投资,增加投资1532万美元。(3)前来投资的国家和地区由1987年的8个增加到12个,新增加的国家和地区有英国、加拿大、泰国、菲律宾。(4)县(市)区直接利用外资的步伐加快。1988年各县(市)区共批准11个中外合资合作项目,占项目总数的38%,比开放以来的总和还多。如胶南县棉纺厂与美国阿尔蒂—麦德国际公司合作经营的青岛泽青有限公司,总投资100万美元,产品全部返销。首次批准了即墨县一家村办中外合资企业。 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工作有较大突破。1988年,青岛市已经中外双边政府批准的项目21个,承诺金额13187万美元,其中已签约18项,成交金额2431万美元,由此改变了只有批准项目,没有签约成果的局面,为更多的利用外资开辟了新渠道。这些资金的利用,对改善青岛的基础设施,发展出口创汇生产项目,提高生产技术,将发挥重要作用。1988年青岛市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工作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是:(1)把利用外国政府贷款作为进一步对外开放,更多地参与国际交换和竞争,提高青岛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的重要措施。为了推动全市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工作,市经贸委召开了全市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工作会议,广泛介绍和宣传外国政府贷款的优惠条件和具体的业务做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2)做好基础性准备工作,提高项目的成功率。针对外国政府贷款的特点,市有关部门和企业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调研、国内立项审批后建设条件的落实,对国外技术水平、设备性能和价格行情的摸底工作,在提报项目时,严肃认真,切实可行;在谈判时心中有数,掌握主动;在采购时坚持货比三家,择优成交。(3)各有关部门互相配合,加强协调,积极提报和争取项目。在向中国提供政府贷款的18个国家中,青岛市已争取到8个。 踊跃参加对外经贸洽谈 参加山东省第五届对外经贸洽谈会。1988年2月27日至3月7日,青岛市在山东省经贸洽谈会上共签订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合同、协议82份,总金额13842万美元,成交项目占全省总成交数的55.78%,金额数占全省的44.4%?其中,签订合同39项,金额6549万美元。在这些项目中,中外合资合作项目15个,合同金额4842万美元;“三来一补”项目8个,合同金额680万美元;租赁项目2个,合同金额342万美元;引进技术设备项目14个,合同金额585万美元。签订协议43项,协议金额7293万美元。还签订意向书38份。外贸出口成交3223万美元,成交商品121种。参加洽谈的11个外(工)贸公司都超额完成了成交计划?14家外商投资企业参加了本届洽谈会,展出了214种出口商品,接触了50多家客商,达成意向的13家。华林胶合板有限公司签订出口合同1份,成交额2.74万美元.华和国际租赁有限公司为省内8家企业签订租赁设备合同,金额达400万美元。在洽谈会首次组织的技术出口中,青岛市有32个项目参加展出和洽谈,引起了外商的关注。市北区耐蚀泵开发公司展出的全密封耐蚀泵与美国客商签订了出口样机合同;市商业局的酱油原料“高短法”连续蒸煮设备及技术与客商签订了出口协议,协议金额15万美元;山东省纺织科学研究所的防臭防菌双面绒技术项目也被外商选中,签订了意向书。 参加春秋两届广交会。1988年,青岛市在外贸计划单列后正式组团参加广交会。在春、秋两届广交会上,共有20多个外、工贸企业、200多名代表参加了对外洽谈,共接洽客商近万人次。青岛市在两届交易会上的出口成交总额均超过1亿美元,居全国9个计划单列城市(未包括当年新批准的厦门、深圳两市)第2位。其中,春交会成交1.09亿美元,秋交会成交1.39亿美元.在积极扩大同港澳、日本等传统贸易伙伴成交的同时,重点开拓欧美市场,春交会上青岛市出口成交中欧美占15%。秋交会上继续向欧美挤占市场,对欧美的对虾出口占对虾成交总数的44%。在注重传统出口商品成交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新产品的出口,先后推出电冰箱、电视机、自行车、缝纫机、铅笔、纸张等一批出口创汇新产品,规格、花色也不断增多。秋交会上,青岛市生产的电冰箱和彩色、黑白电视机首次签订出关合同,成交额达393万美元。春交会上,青岛市大多数商品的成交价格比交易会协调价有所提高;秋交会上,对外成交价格继续看好,一些主要出口商品提高卖价10?15%。 参加山东省香港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和名优产品展销会。1988年7月16日至25日,山东省在香港举办对外经济技术洽谈会和名优产品展销会。青岛市除有11人在香港参加代表团的洽谈活动外,还派出300多人分别在香港和深圳配合洽谈活动。这次洽谈的收获是:(1)谈成了一批经济技术合作项目,拓宽了利用外资渠道.共签订合同25项,合同金额6214万美元,内含利用外资5410万美元;签订协议书152项,金额58237万美元;签订意向书34项,金额12451万美元。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进行了接触。(2)扩大了外贸出口成交。有5个市外贸公司同客商成交1787万美元。(3)进一步宣传了青岛。洽谈期间,青岛市分发宣传材料、项目介绍1200多份,增进客商对青岛的了解。 加强对外经贸专业人才培训 为适应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要求,青岛市经贸委根据经贸业务内容复杂、政策性强的特点和青岛市经贸业务知识普及面小、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举办了3种形式的培训班? (1)在中共青岛市委党校举办了市有关部门领导干部参加的经贸知识学习班,重点介绍国际经贸形势和实行对外开放,扩大对外经济技术贸易交流和合作的意义及任务,以及有关的法规政策和业务实务,使全市各有关部门领导层次上加强了对经贸工作的领导。(2)在青岛大学举办了经贸干部培训班和外贸英语强化班,并在经贸系统广泛开展岗位培训。(3)同中共青岛市委组织部一起聘请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市税务局、青岛海关、中国银行青岛分行和经贸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教师小组,到市郊各县(市、区)巡回举办“三来一补”业务培训班,对县(市、区)直部门、乡镇领导和部分乡镇企业负责人进行轮训。1988年,全市共举办经贸学习班28期,参加学习和培训的人数近3000人.通过学习和培训,初步形成了一支外向型经济人才队伍。 (王蝻欣 闰糸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