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合作
供销合作
青岛市情网   上传:青岛年鉴栏目管理账户
  

1988年供销合作概况

1988年,全市供销社系统共有独立核算单位286个,其中市区75个(13个中型企业,62个小型企业),有销售服务网点6000多个,其中1988年新增设网点71个。拥有各类固定资产2.2亿元,各种营业(生产)用房62.5万平方米,化肥、农药及工业品等各类仓库47万平方米,其它用房(包括职工宿舍)30万平方米,共占地11710.55亩。职工总人数为34400人,其中管理人员4164人,占职工总数的12.1%。1988年,全市供销社系统自身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全系统商品总购进20.3亿元,比1987年增长34.9%;总销售22.2亿元,比1987年增长30.8%;上缴税金2319万元,比1987年增长58.3%;实现利润3792万元,比1987年增长81.8%,是供销合作事业史上发展最快、成果最大的一年。

供销社体制改革

1988年,青岛供销社的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搞活企业这个中心环节,收到较为明显的效果,一是全面推行“两包一挂”(包计税利润、包税前还款,实行工资、奖金同上交利税挂钩浮动)承包经营责任制。年初,市供销社同所属各县(市、区)供销社和市区公司、直属企业分别签订了承包合同,同时推行了经理负责制、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干部调离审计制,增强了经营者的责任感和开拓经营的积极性。据统计,1988年全市供销社企业上交国家税利2974万元,比1987年增长25.06%;企业留利2040万元,比1987年增长118%;职工的人均收入1257万元,比1987年增长19%。二是改革干部人员制度。首先是按照“公开、平等、民主、择优”的原则,在全市140个企业实行公开招标承包,择优启用企业的经营者。其次是按照“政策透明、条件公开、双向选择、优胜劣汰”的原则,在定员、定额、定岗、定责的基础上自上而下地实行了优化劳动组合,使管理人员和职工人数分别减少了18.2%和15%,对富余人员进行了妥善安置。三是改革工资制度,在农村各级供销社中,按照行业特点,分别制定了定额工资、岗位工资、滚动浮动升级等多种形式的工资分配办法。在市属企业中,则全面推行了工资、奖金同实现税利挂钩浮动的分配办法,将过去的工资、奖金的定量控制改为系数控制,使职工的工资、奖金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升降而上下浮动。在企业内部分配上,也根据职工对企业的贡献大小而拉开档次,有效地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四是企业实行专业划分,进一步完善了经营机制。1988年,对市土产杂品公司和物资回收公司的原综合批发机构进行了专业划分,相继成立了陶瓷经理部、茶叶经理部、炊事机械经理部、不锈钢经营部、造纸原料经营部、杂货经营部、工业品经营部等专业部门,提高了专业经营能力。对各县(市、区)供销社所属的县公司也实行了按商品分工专业划细,开始形成具有一专多功能的批零结合的新体制。五是实行租赁、兼并试点,企业效益明显改观.如市供销社在四流中路回收店试行租赁后,企业经营出现了转机,全年累计销货60万元,创利3.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倍和4倍,职工收人增长1倍多。再如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料瓶经理部兼并了濒危的青岛织布厂和河北路回收门市部以后,进一步扩大自身的经营和提高经济效益,全年盈利41.3万元,比1987年增长1.1倍,其中销旧瓶超过1亿个。成为全国最大旧瓶经营单位。

城乡市场供应

1988年,全市各级供销经营单位,充分发挥群体优势,积极组织货源,做好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供应。(1)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充分发挥农资购销网络的作用,积极扩大货源,保证农业生产需要。各级供销社在供应中严格执行国家对粮、棉、油挂钩的政策,将化肥凭票直接供应到户,到年末,全市挂钩化肥52732吨已全部兑现。为弥补国拨化肥缺口较大的问题,全系统全年共派出3500多人次分赴全国各地,组织计划外化肥15万吨。截止到1988年底,全系统农资供应网点达3400多个,占全市自然村覆盖面的60%以上。全年累计供应农业生产资料总值25278万元,较1987年增长37.4%。其中,供应化肥50.7万吨、农药3987吨、农膜4299吨、各种中小农具121万件,药械9.8万架。在搞好农资经营的基础上,还派技术人员下乡帮助农民维修农机具19000台(件)。(2)城乡生活资料供应。1988年全市各级供销社和经营单位开展联购分销后联购联销的品种达70余个,总值3500多万元。还减少经营环节,扩大从工厂直接进货,总值达51000万元,占工业品购进总值的46%。并积极开展批发业务,全年为系统内和系统外国营、集体、个体商业批发总值21732万元,比1987年增长33.2%。发挥全市2871处“双代店”的作用,代购代销商品总值5728万元。全年全系统共销售生活资料总值81800万元,比1987年增长26.8%。其中投放市区的商品总值4.8亿元,比1987年增长71.4%;销售伏季瓜果和南方瓜果总量13400吨;炊事机械、各类陶瓷制品、旅游产品和家用电器总值13000万元;废旧物品的废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原料等总量47019吨。1988年,全系统共有21个经营单位被评为青岛市物价、计量信得过单位。

农村饮食服务业

1988年,青岛市农村饮食服务业有了新的发展。全年营业总收入3781万元,比1987年增长38%;实现利润264万元,比1987年增长35%,创历史最好水平。1988年市供销社投资473万元,新建了13处农村饮食服务网点,新建营业场地14800平方米,改建了98间店堂,增加了6个面食加工锅炉,并投资96万余元,增设了12座小冷库、51台电冰箱、消毒柜、洗衣机和200余台其他机械,大大改善了饮食服务设施和条件。与此同时,市供销社始终坚持一手抓饮食服务质量的提高,一手抓职工的业务培训,在全行业组织开展的优质服务县达标竞赛活动中,共有469名服务员接受了规范服务培训,有170个单位执行了规范化服务。各县(市、区)恢复传统名吃27个,增加饭菜新品种306个,增加服务项目113个。全年共培训各类技术人员470余名,其中多数是红、白案二级以下的技术人员,并委托省供销社培训了55名一级厨师、二级白案和照相技术人员,使全员的技术素质基本能够适应高、中、低档服务的需要。

供销服务体系有发展

1988年,青岛市的农产品服务体系、农资科技服务体系、扶持乡镇企业的服务体系得以强化和发展。(1)农产品服务体系。各级供销社因地制宜地抓住棉花、果品、花生、食'用菌、家禽、水貂等主要产品,为农民提供科技、物资、资金、饲料、收购、加工等配套服务。据统计,全年共为农民提供良种果树苗260万株,饲料13900吨,技术咨询服务7210人次,反馈信息7830条,编印科技信息资料4万余册,培训农民技术骨干24600人次,发放扶持生产基金730万元,落实和发展果品、辣椒、西瓜、大姜、蔬菜、花生基地55284亩,食用菌生产基地90000平方米。各级供销社努力拓宽流通渠道,积极做好农产品的收购工作,全系统全年农副产品收购总值32107万元,较1987年增长10.2%。(2)农资科技服务体系.1988年开始由农资系统在即墨县段泊岚乡选择了1000亩涝洼低产田作为冬小麦测土配方施肥的试验田,试验结果平均亩产达到380公斤,增产50%以上,施肥成本降低68%。为了扩大试验成果,市供销社又在各县设了20处试验点,品种扩大到果树、蔬菜、棉花、花生,总计3460亩。(3)扶持乡镇企业的服务体系。1988年全系统为乡镇企业服务的机构共有80多个,销售乡镇企业产品专柜130多个,全年共为乡镇企业代购原材料总值1470万元,代储代运物资17400吨,推销产品1150万元,

发展外向型经济

1988年,市供销系统抓住主要出口农产品予以扶持,签订购销合同,共为外贸组织出口农副产品总值达2417万元,其中水貂皮95000张,苹果193吨,辣椒干848吨,花生米2750吨,蜂蜜120吨,共为国家创汇653万美元。接受进口总值达5986万元,比1987年增长4.8倍,主要商品有:化肥8.9万标准吨,农药40吨,木材2.3万立方米,胶合板1500立方米。另外,还积极探索和发展了多种形式的合资、合作等外向型项目。其中有已批准立项的与英国合资的生姜制品加工和香港合资的卫生筷加工两个项目,有已进行多轮会谈并获得必要资料的番茄酱、水貂皮、果品、蔬菜、废钢铁、废橡胶加工项目等。同时,市供销社所属的市果品公司、物资回收公司、胶州市供销社、即墨县供销社、莱西县供销社、崂山区供销社分别在广州、深圳、珠海、海南等地设立了办事机构,为青岛市供销社系统发展外向型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

强化企业管理

1988年,市供销社从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人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了对企业的宏观指导,着重抓了4项工作:一是合理运用信贷资金,建立了供销社内部的资金融通组织。各市公司、县联社都设立了资金调剂部,共在系统内部调剂资金8000万元。二是开展“双增双节”运动,挖掘了企业的内部潜力。共处理有问题商品2255万元,有问题资金1075万元,使库存商品适销率达到96.85%,比1987年提高2.29个百分点,搞活资金2600万元,资金周转率比1987年提高6.42%。三是开展企业升级,促使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在市供销社确定的23处升级试点企业中,平度县第二棉油厂经验收合格,被定为省级企业。四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1988年,全系统各级审计部门共对160个单位进行了经济工作审计,对39个企业负责人进行了离任审计。

市供销社采用多种形式对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不同内容的业务培训。首先是利用青岛供销职工中专学校进行正规培训,举办电大财会专业班、函授中专班、干部职工专修班、技工班等专业班,培养人才1100多名。其次是根据岗位需要,对1283人进行了百货专业、副食品营业、土产杂品营业和保管员专业的中级业务技术培训,合格率达到95%。对3163人进行了农资、棉检、果树栽培、土建、装潢、财会、烹饪等专业的短期培训。第三是专门举办了军队转业干部和基层社主任、商店经理参加的干部培训班,系统地学习供销社企业管理知识。

青岛陶瓷商店

青岛陶瓷商店地处繁华的中山路中心地段,是于1988年元旦正式开业的,为全市最大的一家陶瓷专业商店,现有职工50人,营业面积200平方米,是青岛市物价、计量信得过单位、青岛市文明单位标兵。

该店主要经营日用陶瓷、建筑陶瓷、工艺陶瓷、园林陶瓷、卫生陶瓷、玻璃器皿。品种达2000个,来源于全国11个省、市的陶瓷主要产区,其中,江西景德镇、江苏宜兴、河北邯郸、山西太原、广东潮州、山东博山等全国闻名的重点瓷厂对其实行常年供货1988年,该店充分发挥其渠道广、信息灵、商品知识丰富等专业特长,根据不同季节和不同层次、不同年龄顾客的需要,组织进高至万元、低至几元、几角的不同档次、不同花色的商品,赢得了广大顾客的青睐,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全年营业额为536万元,实现利润54万元,人均创利1.08万元。

(姜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