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医药业发展概况 1988年,青岛市医药系统以改革总揽全局,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深入开展“双增双节”运动,加强管理,提高质量,使发展速度稳步增长,经济效益显着提高,取得了优异成绩。 全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802.4万元,其中化学药品、中成药、医疗器械的产值分别占85.56%、7.84%、5.43%.系统内实现工业总产值12994万元,其中化学药品、中成药、医疗器械的产值分别占84.66%、8.33%、5.78%。医药24类计划品种的产量1198.26吨,抗菌索分装总量5378万支,针剂总量12737万支,片剂总量11.94亿片,胶囊总量2526万粒,输液总量1334万瓶,中成药总量1498.9吨,医疗器械2629台。 医药商业实现总购进20646.9万元。按商品类别:药品、医疗器械、化学试剂、玻璃仪器、中药材、中成药的购进班分别占总购进的52.39%、14.37%、4.49%、0.98%、8.32%、19.45%;按购进渠道。国内购进、省外调人、省内调人、接受进口分别占总购进的67.38%、22.25%、8.80%、1.56%。实现总销售25635.4万元。按商品类别:药品、医疗器械、化学试剂、玻璃仪器、中药材、中成药的销售量分别占总销售的50.67%、14.02%、3.91%、1.03%、11.10%、19.26%;按销售渠道:国内销售、调出省外、调出省内、供应出口分别占总销售的70.71%、11.14%、17.19%,0.96%。 全系统完成出口交货额1362万元,约创汇200万美元。出口品种主要是磺胺原料药、小型X线机、心电图机、中药材和中成药,其中,中药材出口增长较大,出口交货额近250多万元。 全系统实现利润3971.6万元。其中,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429.5万元,商业企业实现利润2542.1万元。 青岛制药厂和青岛电子医疗仪器厂晋升为山东省先进企业。 1988年,青岛市人民政府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鲁政办发[1987]86号《关于下放省属医药企业,加强医药行业管理的通知》和山东省医药总公司、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山东省青岛医药公司、山东省海洋药物科学研究所下放青岛市管理的协议》精神,下发了青政发[1988]215号《关于山东省青岛医药公司、山东省海洋药物科学研究所下放青岛市管理的通知》。主要内容:1.山东省青岛医药公司及所属工商企业和山东省海洋药物科学研究所,自1988年1月1日起下放青岛市管理;2.青岛医药公司下放青岛市管理后,更名为青岛市医药总公司,为市直局级单位,其业务工作由市经委负责协调,劳动工资与人事管理按市有关规定执行;3.青岛市医药总公司为青岛地区医药行业的主管部门,其所属各县(市)医药公司为所在县(市)医药行业的主管部门;4.青岛市医药总公司及下属企业下放后,继续执行省财政厅、省医药总公司(1987)鲁财工字141号文件中对青岛医药公司所属全民所有制工商企业实行上交利润递增包干办法的规定,直到1990年底为止,同时执行省财政厅、省医药总公司(1988)鲁财工字第65号文的规定,医药企业承包期内按承包合同每年规定的目标利润上交,超目标利润企业全留,实行收支一条线,市财政不予返还;5.山东省海洋药物科学研究所下放后,仍为县团级单位,归青岛市医药总公司管理,要按照山东省人民政府鲁政发[1988]54号文件规定,逐步扩大科研所的自主权,增强科研所的活力;6.各县(市)人民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要根据医药行业的特点,加强领导和协调,充分考虑医药行业在生产、流通、消费、质量等方面的特殊性,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推动我市医药行业更快更好地发展。青岛市医药总公司下放青岛市管理后,及时把青岛市医药行业有关情况向国家医药管理局的领导和职能部门作了汇报,使青岛市医药行业纳人了国家医药管理局对计划单列市的管理范围。 1988年青岛市医药总公司共有企事业单位17个,即山东省青岛医药采购供应站、山东省青岛药材采购供应站、山东省青岛医疗器械采购供应站、青岛市崂山医药公司、青岛市即墨医药公司、青岛市胶州医药公司、青岛市胶南医药公司、青岛市平度医药公司、青岛市莱西医药公司、山东省海洋药物科学研究所、国营青岛制药厂、青岛第二制药厂、青岛第三制药厂、青岛第四制药厂、青岛黄海制药厂、山东省青岛中药厂、青岛电子医疗仪器厂。1988年3月,青岛市医药总公司对机关处室设置进行部分调整,抽调部分人员组建了青岛市医药物资供销公司。 青岛市医药总公司对青岛市医药系统实行产、供、销、人、财、物六统一管理体制。 深化企业改革 1988年,在企业领导制度改革方面,青岛市医药总公司加快了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的步伐,在所属企业中全部实行了厂长(经理)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并根据三个条例和《企业法》的规定,确立了厂长(经理)在企业中的中心地位和中心作用,明确了党组织、工会在企业中的作用,理顺了党政工三者关系。1988年,调整了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的任职形式,有的厂长(经理)兼书记,有的书记兼任行政副职。同时,抓了职能系统转变,调整了机构,压缩了编制,减少了人员。全系统党政工专职人员平均在0.8%以内,车间一级党组织的负责人已全部实现了兼职。在所属国营工商企业中,继续执行上交利润递增包干办法为主要内容的承包。上半年,根据《青岛市集体所有制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试行意见》,同税务部门一道,与所属4个集体厂和2个集体核算店签订了经营承包合同,在集体企业中推行了经营承包。企业经营承包的推行,明确了国家与企业的经济利益分配关系,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环境,增加了企业活力,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 为适应劳动、人事工资制度配套改革需要,改善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最大限度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根据青岛市的安排,在全系统实行优化劳动组合。先在2个企业进行试点,后全面实行。到年底,共有7个企业通过检查验收。 据已验收企业统计,共组合卞来富余人员229人,占职工总数的10.41%。其中干部57人,占组合前干部总数的12.75%。经过学习被重新组合的职工56人,调动工作4人,休假或放长假的职工58人,退休或申请提前退休的职工37人,辞职、解除合同、停薪留职的职工8人,经职工代表大会同意辞退2人、除名1人,18名工人走上了管理岗位。 在所属集体所有制企业中实行了企业工资、奖金同经济效益挂钩浮动办法,并根据各企业实际采取了不同的浮动比例,效果明显。 各企业在发展横向联合方面成绩显着。各工业企业为保证原材料供给和产成品销售,以多种形式与国内、省内、市区的有关企业发展横向联合,相对稳定了原材料供给和产品销售渠道。商业部门初步进行了横向经济联合的探索。青岛医药站与海口市医药公司联合,在海口市开办合资经营企业。肯岛医疗器械站和山东省医疗器械公司、中国医疗器械公司合资兴建的健桥大厦,主体工程已近完成。 引进外资有突破性进展,1988年11月28曰,青岛华钟制药有限公司合资经营项目正式签约。青岛华钟制药有限公司由青岛药材站与日本国钟纺株式会社、中国药材公司、中国医药贸易总公司合资兴办,是青岛市大型合资经营企业之一,投资总额为I960万美元。该公司计划1991年投产,产品全部外销。 工业生产 1988年,青岛市医药总公司正确分析生产形势,及时掌握生产动态,合理调度生产,在激烈的竞争中,克服原材料、能源紧张和资金紧缺困难,依靠科学进步,节约挖潜,加快新产品投产和技术改造,努力增产名优产品,增加有效供给,提前60天完成全年计划,提前30天完成目标计划。 节能工作成绩显着。在超额完成全年生产计划的前提下,综合能耗降低17.30%,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达到0.23,节约标准煤5000多吨,做到了节约又增产,完成了青岛市下达的节煤1200吨、节电35万度的任务。安全生产工作取得好成绩,全年无重伤、死亡事故。 1988年,青岛市医药总公司所属工业企业共有5个技改项目竣工:青岛制药厂大输液车间改造、青岛饮片厂改造项目、青岛第二制药厂硫酸庆大霉素扩产及无菌喷粉项目、青岛第四制药厂脱脂棉车间改造项目和青岛黄海制药厂胶缠车间改造工程,共完成投资637万元,新增建筑面积10597平方米。其中,青岛第二制药厂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就完成了硫酸庆大霉素扩产及无菌喷粉项目的102万元投资,并一次试车成功,做到了当年投资当年生产当甲见效益。另有4个项目结转到1989年:青岛第三制药厂迁厂工程和PSS扩产改造项目、青岛制药厂磺胺车间改造工程、青岛中药厂制剂车间改造。 1988年,青岛市医药系统获得批准生产的新产品20个,其中,原料药2个,制剂18种;共有23个新产品试产,创产值2328.59万元,占工业总产俏的17.92%,实现利润522.6万元,占工业企业利润的36.56%;有4个科研项目通过了鉴定。本年度完成较好的科研项目是:法莫替丁、气洁筲索、心脑海通、硝苯砒啶缓释片和DS880除颤监护仪国产化。 1988年,青岛市医药系统主要产品的技术经济指标有所提高,硫酸庆大霉素的发酵指数、总收率达到1987年全国先进水平,染菌率、主耗也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平,受到了山东省医药总公司的表扬.新诺明在原材料紧缺、原料质量差的情况下,总收率达到40.11%,达到1987年全国平均水平。 商业经营 1988年,青岛市医药总公司各级商业企业在搞活流通、扩大购销上作文章,克服资金短缺和货源紧缺的困难,在增加纯购比重的同时,努力扩大纯销售。全年完成国内销售18126.4万元,比1987年增加绝对额5500万元,纯销售过千万元的县公司由1个增加到4个.由于扩大了纯购进和纯销售,商业企业满足了医疗用药的需求,保证了市场供应,企业的经营利润也显着提高,3个二级站扩大纯销售3000多万元,增加毛利额400万元以6个县(市)公司增加多渠道购进700多万元,增加毛利额50多万元以上工业企业也开拓了新的销售渠道,自销比重明显增加,直供三级,减少中间环节,在增加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1988年,全市新增医药经营网点4个,使网点总数达到65个,方便了人民的用药需要。 加强质量管理 1988年,青岛市医药总公司认真贯彻《药品管理法》及国家有关法规,开展质量第一的教育,强化了质量意识,医药产品、经营品种的质量稳步提高,全系统优质产品产值率24.8%。 进一步开展了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举办了全面质量管理学习班,组织职工参加了全国全面质量管理统考,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提高了全面质量管理水平。青岛医药站、崂山医药公司被评为省质量管理先进企业,青岛医药站还被评为全国医药商业企业质量管理先进单位,青岛电子医疗仪器厂也通过了全面质量管理八项达标验收.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促进了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有2个QC小组被评为青岛市优秀QC小组,1个QC小组被评为国家医药管理局优秀QC小组。 1988年,山东省、青岛市药检部门抽查医药系统的47个药品、129批,合格率为93.8%;抽查10MAX线机、XD——104心电图机两个品种共12台套,经检验全部合格。 1988年,青岛市医药系统有4个产品6次获国际、国内奖.青岛第三制药厂的PSS和青岛黄海制药厂的长效消心疼缓释片在全国“百病克星”大奖赛中获金奖,青岛电子医疗仪器厂的CH―2心电综合测试仪获山东省、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微循环综合测试仪在第37届布鲁塞尔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上获铜奖。 1988年,全系统共创青岛市优质产品3个、山东省优质产品1个,复查合格山东省优质产品1个。按照产品交替计算,1988年,全系统有国优1个,部优5个、省优12个,市优6个。年内,有5个工业企业计量复查合格。牛黄解毒片和50MAX线机发放生产许可证验收合格;输液、注射葡萄糖发放生产许可证工作已通过了山东省医药总公司的验收。 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1988年,青岛市医药系统联系实际,认真学习贯彻了中共十三大、十三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了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为中心内容的形势教育,对形势和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指导方针的认识提高了。 广泛深入地开展理想、道德教育和优质服务活动。继续深入开展以商业为主、全方位参加的“三优一推广”竞赛活动,全市在青岛药材站台东药材店召开了现场交流会,促进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市区内5个单位和5名同志被青岛市评为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青岛制药厂、青岛电子医疗仪器厂、青岛药材站台东药材店被评为青岛市文明单位标兵,有7个单位被评为青岛市文明单位。 认真开展了普法和治安综合治理,进行了十法六例教育,重点学习了《企业法》、《药品管理法》、《产品质量管理条例》。健全完善了安全保卫责任制,进一步加强了企业内部治安和综合治理,增强了法制观念,提高了依法管理企业的自觉性。 进一步加强了企业文化环境建设,积极开展了多种有益的文体活动和劳动生产竞赛活动,加强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了各种措施,晚婚晚育,节育率及独生子女领证率继续保持100%。 在党的建设方面,运用多种形式抓了中共党员教育,提高了党员的思想索质和做合格党员的自觉性.积极稳妥地改革了干部人事制度,加快了党组织换届制度的改革,健全了党员评议制度,较好地坚持了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认真贯彻执行了新时期发展党员的方针,进一步加强了党的队伍建设和后备队伍的建设。 (冯维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