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1988年青岛市认真贯彻执行中共十三大和十三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总目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努力推进改革开放,坚决贯彻实施沿海经济发展战略和治理、整顿方针,整个国民经济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好势头,各项社会事业有了新的发展。一年来,青岛市坚持以改革总揽全局,为经济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城市改革中,通过贯彻实施《企业法》,狠抓搞活企业特别是大中型这个中心环节,推进了企业经营机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在农村改革中,继续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进了农村商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和服务体系的建设。由于积极贯彻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推动了外向型经济的加快发展,随着治理整顿一系列重大决策的贯彻执行,青岛市加强了经济活动的宏观指导和调控,围绕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控制过高的经济发展速度、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控制信贷规模、控制物价上涨、控制消费基金特别是社会集团购买力、清理整顿公司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通过治理整顿和宏观调控,经济过热有所抑制,物价上涨趋缓,市场供应紧张状况有所缓解,经济环境和经济秩序逐步好转,人民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全市社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分别达到350.3亿元、142.6亿元、120.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6%,11.3%、15.5%。与1978年相比,分别增长3.4倍、2.7倍、2.7倍(按现行价计算)。财政收入20.12亿元,按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2%;财政决算总支出9.39亿元,比上年增长36.1%。按现行体制结算,地方财政收支相抵,市级财政赤字1276万元。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 1988年,青岛市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继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不断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大力增加有效供给,工业生产持续发展。工业总产值达到210.4亿元,比上年增长34.1%,比1978年增长了2.5倍,10年平均每年递增13.3%。工业实力显着增强。到1988年末全市工业固定资产原值87.5亿元。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髙。1988年,青岛市坚持把技术改造作为关系经济发展后劲和企业发展前途的重要环节切实抓紧抓好,全市共完成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9.9亿元,比上年增长45.6%,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8%;竣工技改项目191个。1978年以来,全市共投入了37亿元对工业进行了技术改造,共竣工投产了3077个更新改造和技术引进项使青岛市80%以上的市属工业企业的技术得到改造,有150多个大中型企业中50%的技术装备从国际五六十年代的水平跨越到七八十年代水平,有30多个企业在全国同行业中居领先地位。技术改造步伐的加快,使企业的生产装备、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产品质量和新产品开发又上新台阶.1988年在统计的237项质量指标中,有219项稳定提高,占92.4%,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全市优质产品覆盖率达30%以上。在国家评比中有1项产品获金质奖,3种产品获银质奖。109种产品获省优质奖,203种获市优质产品奖。新产品试制和开发有较快发展。全市试制成功新产品632种,其中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的18种,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或填补空白的153种,已经投产的新产品479种,投产率75.8%。1988年,青岛市把组织工业生产的注意力切实转到调整结构,增加供给上来,集中水电能源、原材料、交通运力、资金和外汇,重点保证适销对路产品增产的需要,使有效供给明显增加。一些市场急需的紧俏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等工业基础原材料产品,如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收录机、照相机、洗衣机、手表、皮鞋、服装、啤酒、水泥、人造板、平板玻璃、纯碱等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全市重点考核的75种主要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的65种。同时对一些市场滞销、质次耗高、没有前途的产品予以限制,或停产转产。1988年,青岛市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大力开展“双增双节”,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地方国营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1.1亿元,销售税金5.8亿元,分别比1987年增长10.9%和20.3%;流动资金周转天数78天,比1987年缩短6天;全市县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耗能2.46吨标准煤,比历史最好水平的1987年降低14%;全市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24192元,比1987年增长9.9%.1988年,全市乡镇工业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完成总产值29.5亿元,比1987年增长64.2%,村及村以下工业完成50.4亿元,比1987年增长79%。全市乡镇企业已达10.4万个,拥有农村劳动力44万人,固定资产29.6亿元,比1978年增长7.9倍,净增26亿元。乡镇企业总收入达到97亿元,比1978年增加92亿元。乡镇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10.3%提高到1988年的38%。 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取得收成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青岛农村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农村经济打破了多年徘徊不前的局面,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88年农业总产值达到25.2亿元,比1978年翻了一番多。粮食生产稳定增长,林牧副渔业全面发展。在粮田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粮食总产量达到262.6万吨,比去年略有减产,仍为青岛第二个丰收年,比1978年增长38.1%。农业内部结构不断得到调整,种植业与林牧渔各业的产值比例已由1978年的78.4:21.6变化为1988年的65:35。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各级政府不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1988年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28.2万千瓦,水利设施的不断增加和改善,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农业经济效益显着提高。1988年平均每一农业劳动力生产的农业总产值达到1056元,比1978年的638元增长65.5%。商品生产发展,商品率显着提高。1988年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153.3亿元,比上年增长61.4%,比1978年增长6.3倍。农业商品率由1978年的不足50%,提高到1988年的67.6%。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着 青岛市针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缓慢,交通拥挤、通信不畅、淡水缺乏、电力紧张等突出问题,集中财力物力,在国家的支持下,加快了水、电、交通、通信等方面的建设步伐,取得了可喜成就,城市面貌大为改观,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竣工投产,1978年以来,4大主要制约因素得到较大缓解,突出表现在:港口优势在建设中得到不断发挥,我国最大的散货集装箱装卸码头建成投产,黄岛油码头一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输油能力为1700万吨的二期工程基本竣工。老港改造也取得巨大成就,从而使青岛市港口优势不断得到发挥。1988年,青岛港共有码头10座,泊位55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6个,港口吞吐量达到3154万吨,比1987年增长2.7%,比1978年增加1000多万吨。铁路建设迅速发展,铁路货运量完成3418万吨,比1987年增长4%,客运量达到2083万人,比上年增长3.2%。 流亭机场已经具备起降大中型客机的能力,已开通了青岛至北京、上海、广州等八条国内航线和青岛至香港的包机。1988年客运量达8.8万人,比1987年增长25.7%。城市道路建设也取得显着成效。镍电通信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青岛邮电通信枢纽工程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长途电路已达886路,比1987年增加367路,全市交换机容量达5.5万门,程控直拨电话可与国内434个城市,国际157个城市进行直接拨号通话,全市程控电话装机容量率已达51.8%。水电供应紧张的局面正在逐步改变。引黄济青工程建设速度加快,1989年将竣工供水;黄岛电厂二期工程1989年将并网发电。 对外开放取得进展 1988年,青岛市把发展外向型经济放到突出位置,努力扩大对外贸易,大力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外向型经济又迈出新步伐。全市出口商品收购总额达到19.5亿元,比1987年增长11.7%,比1978年增加14.6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3.7%。全市出口商品生产发展很快,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品种不断增加。全市纺织、轻工、电子。橡胶、粮油、食品、机械、工艺、化工9大系统中,出口产品厂家已发展314个,全市工业出口产品的产值达到24.4亿元,占乡镇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5.3%,出口商品品种已发展到400多种,销往世界62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商品结构改变了过去以农副产品为主的状况,工业产品特别是轻纺产品出口有了较大增加。在出口商品收购值中,轻纺工业产品所占比重达到64%。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利用外资取得可喜成就。通过积极与国外开展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大胆吸引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设备,大大促进了青岛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1988年批准的利用外资项目83项,合同外资金额1.56亿美元。1978年以来,累计批准利用外资200项,总投资5.1亿美元,其中客商实际投资1.66亿美元,到1988年底,已经正式营业和试营业的外资企业达38家。 1988年青岛市继续加强对旅游景点和旅游设施的建设。旅游事业有了新的发展。新建的八大关宾馆、海天大酒店、石峰宾馆和迷路游乐场等已先后开业,进一步提高了接待能力。石老人旅游开发区基础设施逐步配套、完善。发展了一些具有青岛特点的海上游览以及齐鲁航空旅游,大泽山葡萄节、国际钓鱼活动等特种旅游项目,广泛地吸引了国内外游客。至1988年底,全市从事旅游业务的旅行社和服务部门已有17家,其中中国国际旅行社青岛支社、青岛中国旅行社和中国青年旅行社青岛分社已成为青岛市开展国际旅游业务的骨干力量。全市从事旅游工作的专业人员由4年前的300余人增至1200余人,语种有英、日、法、德、越、朝、西班牙和阿拉伯语等。可同时接待千人左右的国外旅游团体和大型国际会议。同时,还先后派员赴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溴大利亚和香港,参加旅游专业会议,开展旅游宣传联络工作,积极组织客源。加强了与国内旅游热点城市的横向联系,新辟了多条旅游路线。1988年全市共接待海外宾客6.04万人次,比1987年增长11.9%,收入外汇人民币6062万元,比1987年增长48.8%。 商业、服务业迅速发展,城乡市场繁荣活跃 随着生产的迅速发展,青岛市商业、服务业不断发展,城乡市场繁荣。商业流通渠道不断增加,货源丰富,城乡市场活跃。通过流通体制的改革,以国营和供销合作社商业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多条流通渠道并存的流通体制逐步形成,促进了城乡市场的繁荣。1988年,全市国营和供销合作社商业纯购进达50.2亿元,比1987年增长24.6%,比1978年翻了一番多,丰富了城乡市场。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66.5亿元,比1987年增长35.5%,比1978年增长4.4倍。商业服务设施不断增加,商业网点星罗棋布,全市商业、服务业、饮食业网点已达9.1万个,而且布局趋于合理,人民也活中各种“难”的问题得到明显缓解.城乡集贸市场已发展到481处,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达12.8亿元,比1987年增长31%,比1978年增长8.1倍。 科技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有新发展 在社会各项事业中,青岛市把发展科技、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地位。1988年市财政增加了对科技和教育事业的投入。按可比口径,对科技事业的投入较1987年增长13.6%,对教育事业的总投资为1.22亿元,比1987年增长34.2%,大大超过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青岛市科学技术事业得到全面发展。科研机构不断增加,科技队伍不断壮大,1988年,全市共有独立科研机构121个,各类技术人员14.8万人,比1987年增长32.1%,比1978年增加12万人。民办科研机构发展到41家。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科研水平大大提高。1988年全市获国际发明奖金牌5枚,银牌6枚,铜牌5枚;获国家发明三等奖2项;获全国、全省科技进步奖41项;获市科技进步奖81项。全市共取得科研成果510项,其中达到国际水平的63项,达到国内先进和国内首创的311项。1978—1988年的10年间,全市累计取得科研成果4946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193项,国内首创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1331项。科技成果在生产中得到普遍推广和应用,并取得显着效益。1988年全市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达70%左右。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1988年,全市共有各类大专院校14所,其中普通高等院校7所,在校生1.44万人,比1987年增长8.3%,比1978年增长3.8倍。青岛大学、青岛师范专科学校建设速度加快。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中学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结构日趋合理,全市职业中学、职业髙中、中等专业学校迅速发展,1988年,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已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49.4%,有效地解决了过去大批普通中学毕业生就业缺乏专业技能的状况。 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也有了新的发展。 人民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和改善 随着经济的发展,青岛市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1988年全市职工平均年工资达1862元,比上年增长22.6%,比1978年增长2.2倍;农民人均年纯收入820元,比1987年增长12.3%,比1978年增长4.4倍。城乡储蓄余额达36.6亿元,比1987年增长28%,比1978年增长1.2倍。居民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继续有所改善,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6.05平方米,比1987年增长4.3%,比1978年增加2.67平方米。 1988年青岛在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较突出的是,经济生活中存在着过热的问题,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工业生产还没有真正转到以内涵控制为主的发展轨道上来,乡镇企业,特别是村及村以下工业发展过快;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计划外一般加工工业项目和非生产性建设项目上得较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能源、资金、原材料全面紧张。物价上涨幅度较大,曾出现抢购挤兑现象,影响到部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部分城乡居民生活。 (郑方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