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及规划建设
旅游资源及规划建设
青岛市情网 
  

 

【旅游资源及规划建设】青岛依山面海,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之一。秀丽的730公里海岸线,散布着许多风景旅游点。沿海自南至北有海(港)湾49处,大小岛屿52个。市区南部有团岛湾、汇泉湾、太平湾等自然港湾,海岸曲折,风景优美。市区的建筑风格迥异,各具特色,既有我国传统的宫殿式建筑,也有近代德、英、法等国和古罗马、希腊式建筑。姿态各异的庭院楼阁散落于山坡之上,隐露在浓荫花丛中间,构成碧海、蓝天、红瓦、绿树的特有景色。

青岛属温带季风气候,由于受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又具有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2.2℃。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青岛作为中国通商口岸,具有悠久的历史。新辟的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每年有大量的国内外客商来这里洽谈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事项。

青岛的海、陆、空交通条件较为方便。青岛港每年都接待一些国际较知名的大型豪华级游船。青岛是胶济铁路终端,与全国铁路相联,目前年客运发送量800万人次。倾倒机场开通了通往北京、上海等地的多条航线。

青岛市区有前海栈桥、鲁迅公园、海产博物馆、中山公园、八大关、湛山寺等风景游览点,还有六处海水浴场。位于市区东部的崂山,是我国的名山之一,也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此外,青岛还有三里河等新石器时代遗址、2000年多前的齐国古长城,埋藏汉代500义士骨骸的即墨田横岛、秦始皇3次登临的胶南琅琊台、隋代修建的胶南珠山石窟、被誉为石刻瑰宝的天柱山北魏石刻等着名古迹。康有为、老舍、沈从文等名人也在青岛留下履迹。这些构成了青岛重要的人文资源。

据预测,青岛市旅游业对外接待年平均递增25%,到1990年接待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和国际海员可达8万至10万人次,实现翻番。旅游创汇按年平均每人在青逗留3.5天,人均消费每天40美元计算,可收外汇人民币5000余万元。国内游客按年平均8%递增,“七五”末可接待600余万人次,按人均在青逗留2.68天,日消费15元计算,可回笼货币2.4亿元。

1986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委托中国城市规划研究所编制完成了《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规划》认为崂山风景名胜区的特点是:山海奇观,千古名胜,滩湾浴场,海天山城;并把整个青岛风景区划分为6个相对独立的风景区:崂山风景区,石老人风景区,市南海滨风景区,薛家岛风景区,灵珠风景区,琅琊风景区。《规划》为青岛市充分利用和合理开发旅游资源提供了理论基础。1987年,市旅游主管部门又完成了《旅游资源国土开发规划》和《旅游专业规划》,提出开发旅游资源要以老市区为依托,沿前海至崂山一线,近期主要搞好石老人旅游开发区、小青岛海鲜餐厅和崂山陈列室的建设。

市政府还决定进一步改造、完善青岛的交通通讯设施,为旅游业的发展积极地创造条件。扩展后的青岛民航现有通往上海、北京、大连、沈阳、南京、广州、济南的航线。并将开辟通往国内外的新航线。1988年开展青岛——香港的包机业务。铁路青岛站现有直达北京、沈阳、通化、上海、武汉、兰州、西宁、徐州、济南、烟台等地的旅客列车,胶济铁路复线工程已部分竣工通车,客货运输能力成倍提高。青岛公路四通八达。通讯设备,现已初步具备同国内外各大城市通电话、发电传的能力,正在建设的程控交换机、小同轴电缆等现代通讯设施,已经陆续开通使用。

(吕蒙 崔立环)